浅谈隐性课程
浅谈中小学隐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谈中小学隐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作者:陈丽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09年第08期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它也被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非正式课程等,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
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学校的建筑、教学设备,学业成败的奖惩制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等,可以说整个教育环境中凡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因素都可以成为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评价则是指以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隐性课程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了解潜在课程的优劣、好坏及其实际产生的教育效果,以便改进潜在课程的教育设计,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一、隐性课程评价的意义对隐性课程进行评价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引起人们对隐性课程的足够重视。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同样重要。
首先,隐形课程评价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促进学生、学校的社会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其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与是非判断能力以及促进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隐性课程本身的复杂性、模糊性及其发挥作用的潜移默化性都影响着人们对它的认知,难以发现它对学生、学校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隐性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也就在于此。
其次,隐性课程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增强学生心灵的敏锐性和易感受性。
第三,隐性课程评价有利于加强学校的自我建设意识,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发展学校特色。
二、隐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一)评价目标隐性课程评价所要进行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制定评价目标,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明确评价的任务和方向,以此来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隐性课程评价的目的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内容而定,如要对学校文化进行考察评估,那么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提高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文化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健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
浅谈教学中的“隐性课程”
浅谈教学中的“隐性课程”作者:梁可新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04期“隐性课程”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首次提出来的,属于一种“不说话的教材”。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控制的“隐形课程”主要有师生关系、教室布置、突发事件处理等。
这些课堂教学中潜在的因素如果处理得当,教师就会创造出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进而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就以上三个方面的“隐形课程”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学校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隐形因素。
对于这一关系,我们若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恰当地加以处理,就会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促进力量,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我们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面对的是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学生,与他们的交往不能单凭各自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情感的投入,思维理性的碰撞。
在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就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
实际上,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几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丝理解的微笑,信手拈来,俯拾即是。
例如,有一名叫李×的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只得了12分,老师批评她,学生讥笑她,家长也责备她,并打算让她退学。
这个学生精神上感到很大压抑,整天缩在角落里发呆。
后来,笔者接手了这个班,首先制止学生们叫她的外号和讥笑她,然后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她的字写得漂亮,语文成绩比数学好,相信她数学成绩也能提高……笔者的一切言行都表现出不鄙视她,不放弃她,处处用善意的鼓励来激发她的上进心。
教师的示范表率,带动了全班同学对她的尊重。
她逐渐地抬起了头,脸上露出了笑容,跟同学们一起玩耍了,期末考试得了70分。
她高兴地跳了起来,同学们跑到她家去报喜。
交谈中,她说:“以前人家都说我傻,我也认为我傻,不识数,学也学不会,所以就不学了,考试时胡乱写,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
浅谈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_中学生物学课程
《浅谈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_中学生物学课程》摘要:关键词学生物学显必课程隐性课程学生物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等生物科学素质德、智、体、美、劳、知、情、、性、行全面发展人,它贯穿整教学支持、补充显性课程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共实现学生物学教学目标,学生物学隐性课程容及目标学生物学隐性课程容包括有关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志、行和习惯等方面摘要实现学生物学教学目标学生物教学生物课开设除了国教学纲规定显性课程外还必须重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传统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行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教育关键词学生物学显必课程隐性课程学生物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等生物科学素质德、智、体、美、劳、知、情、、性、行全面发展人实现学生物学教学目标学生物教学生物课开设除了国教学纲规定《生物》正式课程即显性课程外还必须重视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与显性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传统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行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教育就学生物隐性课程作些探讨以期能更地教学学生物学开设课程分析根据国教学纲规定学生物学开设课程包括学生物学课程(初植物学、动物学、高生物学)和学生理卫生课程等它们统称《生物》这些课程就是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可以通考试、考得出学生学习成绩从而反馈教学目标实现情况;但是学生物学教学学生仅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技能和基能力等“三基教学”尚不能实现学生物教学目标还必须促进学生德、体、美、劳综合教育和知、情、、性、行和谐发展这些隐性课程至关重要不可缺少它贯穿整教学支持、补充显性课程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共实现学生物学教学目标学生物学隐性课程容及目标学生物学隐性课程容包括有关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志、行和习惯等方面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正确价值观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根看法它定着人们以什么样人生观把握己以什么样价值观对待社会学生正处逐步形成世界观期使他们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引导他们克主观片面性这不仅有利他们学习和工作能正确认识生物界种种事物、现象及其规律而且能够促进科学世界观形成科学世界观就是客观地认识事物、辩证地认识发展、历史地认识社会发展动力、不懈地追真理革命人生观就是要每人都要有尊、信、强、律积极人生态追高尚、珍惜人生树立人民思想对社会责正确价值观认人生价值创造和奉献不能用金钱衡量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科学不仅要有牢固专业知识和熟练实践技能以及对知识技能精益精严谨敬业态更重要是还要生物学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要热爱己专业识到己所从事工作对社会价值是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平凡工作做出不平凡事迹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培养是生物教学重要方面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人们对己祖国热爱建设有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人学生应当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认清历史责任维护国利益捍卫民族尊严努力学习化科学知识实现己报国志集体主义要人们切言论行动合乎人民群众集体利益它要学生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学生物教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永恒主题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食品短缺、危机等等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这些问题都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只有树立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才能使学生更地了国情、理国策、爱护环境、珍惜激发起民族忧患识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人口、环境、等问题紧迫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强动力它们培养并非弹指就能实现要进行长期熏陶。
浅谈教学中的“隐性课程”
E 《 l { W : 臻 i l I l S Ai : { E } 嚣 {
浅 教: 中 的 性 课 程 " 淡 学 “ 隐
◇河北 唐 山市 迁安 市 彭店 子初 级 中学 梁可 新
“ 性 课 程 ” 一 词 是 由 美 国 学 者 杰 克 逊 首 次 提 出 来 隐 的 ,属 于一 种 “ 说 话 的 教 材 ” 。在 课 堂 教 学 上 ,教 师 可 不 以控 制 的 “ 形 课 程 ” 主要 有 师 生 关 系 、教 室 布 置 、 突发 隐
个 方 面 的 “ 形 课 程 ”谈 谈 自己 的心 得 。 隐
一
、
融 洽 的 师 生 关 系能 成 为 学 生 学 习 的 动 力
满 温馨 的全 家福 ,而不 是束 缚学 生 手脚 的 “ 牢笼 ” 。所 以 ,优美 的教室 环境 会 给学 生 以心灵 的 净化 、智 慧 的启
迪 、情 感 的 陶 冶 。在 布 置 教 室 时 ,笔 者 特 别 注 意 室 内各 种
例 如 ,有 一 名 叫 李 ×的 学 生 ,数 学 期 末 考 试 只 得 了 1分 , 老 师 批 评 她 ,学 生 讥 笑 她 ,家 长 也 责 备 她 ,并 打 算 2 让 她 退 学 。 这 个 学 生 精 神 上 感 到 很 大 压 抑 ,整 天 缩 在 角 落 里 发 呆 。后 来 ,笔 者 接 手 了 这 个 班 ,首 先 制 止 学 生 们 叫 她 的 外 号 和讥 笑 她 ,然 后 在 全 班 学 生 面 前 ,表 扬 她 的字 写 得 漂 亮 ,语 文 成 绩 比数 学 好 ,相 信 她 数 学 成 绩 也 能 提 高 … …
鸣 ,学 生 就 会 为 达 到 学 习 目标 而不 懈 努 力 。 因此 ,教 师 教 得 轻 松 ,学 生 也 学 得 愉 快 。 二 、教 室巧 布 置 ,可 以营 造 良好 的 班级 文 化 氛 围
[美育,隐性,要点]浅谈语文隐性课程中的美育评价要点
浅谈语文隐性课程中的美育评价要点语文美育的完成,完全靠语文的显性课程来完成是不可能的。
所以,教学中我们应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并重视隐性语文课程的美育评价,以无意识的方式,让学生于润物细无声中接受一些美的观念,获得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人格美人格美它是对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总括,它是一个人在社会得到肯定的重要的社会价值评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说到鲁迅、朱自清、岳飞、陶行知,肃然起敬,就是在他们身上传达出了较为显著的爱国、嫉恶、爱等理念。
所以,语文潜在课程应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使他们成为一个有人格美的人,他们以后的生活才幸福,国家民族才有脊梁。
除了文学作品这个显性资源外,不可忽略的是语文老师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很直接地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学生每天耳濡目染,自然就会有所习得。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和敏感的,他们单纯的眼睛容不得污染,一旦他们发现老师的伪善和欺骗,他们就会给老师的人格进行坏的定位,影响他们对老师的评价,也影响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我们的前辈中,比如蔡元培、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家,他们自身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学生正是基于对他们人格的崇拜,然后信奉他们的学识,所以成就了很多弟子。
比如蔡元培的弟子蒋梦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杨振声是民国教育家,罗章龙是杰出政治活动家,他们自称一生受蔡元培人格影响之深远,愿一生追随之,可见一个人格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二、情感美学生的情感世界要灿烂,是在人与人之间相处中习得的。
学生时代的大部分交际就在于与同学、老师交往,甚至多于父母,所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有利于美化学生的情感世界,又尤其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更大。
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浅谈隐性课程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一
人际关系时, 易采用极端的手段 。 6 . 创新能力不足。 表现为 : 长期 以来 , 医学教育“ 标准化 的思想” 阻碍 了医学生创新 能力 的提升 , 医学生只会墨守 成规 , 在学 习上表现更像高 中生 , 即使参加所谓的创新 比 赛 也多 依赖 老师 的研 究成 果 。 二、 医学 生人 文素 质不 高 的原 因 1 . 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医学教育中, 实行针对性极 强的专业教育, 学科建设单一 , 专业划分 明确 。医学人文课 程设 置不合理 , 师资短缺 。即使合并到综合大学的医学院 校, 也没有整合 出高水平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2 . 对人文教育理解的偏差。 教育者企图通过物化的、 显 在的教育方式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许多教师习惯于满 堂灌 的教学方式 , 形式不灵活性 , 缺乏实践环节, 不能结合 学 生 的 思想 现状 , 不 能有 效 调 动 学 生 的 积极 性 , 从 而使 学 生失 去 了学 习人 文知识 的积极 性 和主动 性 。 3 . 医学发展的异化。 现代的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 一
要作用。
关键词 : 隐性课程; 医学生; 人 文素质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4 1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1 6 — 0 0 6 1 — 0 2
现代医学已进入“ 生物一 心理一社会 医学模 式” , 除了 由医疗技术支撑外 , 医学人文关 怀 、 人文 医疗手段也显得 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 , 在加强专业知识教 学的基础上 , 还要不断加 强医学 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 让医 学生在价值观、 道德观 、 社会适应能力及责任意识 、 创新思
浅谈山区小学隐性课程的建设
隐性课 程 ( 也称 潜在 课 程 、 蔽课 程 、 课 隐 无 程、 自发课 程等 ) 的概 念产 生 于上个 世 纪 6 、0年 07
代 , 说是 杰 克 逊 ( .a ko ) 9 8年 在 其 《 堂 一 P jc sn 16 课
中 的生 活》( i ls om) 书 中 提 出 的 ; Lf i Cas o 一 en r 另
质 、 神 和 制度 文 化 , 精 教师 的形 象 和 师 生关 系 , 以 及 学校 与周边 社会 的联 系等 。
二 、 什么 要重视 山区小学 隐 性课 程 的建设 为
是学 生 对 是 非 、 善恶 、 丑 的理解 、 握 以及在 此 美 掌 基础 上形 成 的相 应 的价 值观 和 判 断能 力 , 它在 人 的 品德 的形 成 过 程 中发 挥 着 重 要 的作用 。2直 接 _
这主要表 现在 其 对学 生生 活 习惯 的影 响上 。学 生 良好生 活习惯 的养成 除 了家 长、 师 的教导 外 , 教 还 受学校 生活环境 的影 响。例 如 , 园里设 立的垃圾 校
要 的影 响 , 不 可 忽视 的教 育 因素 之 一 。在 我 国 是
一
些 山 区的小 学里 , 校 隐 性 课 程 的建 设 还 没有 学
一
说 是 17 由奥弗 利 ( . . vr ) 其 所 编 90年 N V O el 在 y
的《 自发课程 : 及其对儿童 的影 响》 T eU s d ( h nt — u
i ur uu I p c o hlrn 一书 中提 出 e C r clm:t I at nC i e ) d i sm d 的。 ’ …‘ 隐形课 程 的概念 提 出 以后 , 育领 域 的 教
的道德 教 育 即思想 政治课 能够 促进 学生道 德认 知
隐性的课程
隐性的课程隐性的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未被明确教育和培养的一些潜在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人生技能。
这些课程可能并没有被写进任课教学计划当中,但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学生终身受益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隐性的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品质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隐性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
在学校里,学生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隐性的课程如团队合作、沟通技巧、人际交往等,都是培养学生社交技能的重要部分。
当学生在团队中学会了分工合作、在困难时学会了求助和合作,这些都是通过隐性的课程得以培养的。
这些社交技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工作中的合作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隐性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学校教育中,始终有不少学生对学业成绩有着强烈的追求,但隐形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关注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日常的交往中学会关怀他人,协助他人,对弱者给予关怀和帮助,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这些品质对于学生成长发育都至关重要,将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婚姻和家庭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隐性的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与课堂上的知识学习相比,隐性的课程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颇具帮助。
隐性的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隐性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在课余时间的活动当中,学生接触到的健康、运动等问题是隐性的课程的一部分,这些都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现代的教育体系中,教育者们也要注意到隐性的课程的重要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格品质,从而为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幼儿英语隐性课程的构成要素
小学教育51根据幼儿英语隐性课程的定义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幼儿园中的英语隐性课程分为三个方面:物质空间方面,组织制度方面和文化心理方面。
1.物质空间类幼儿园英语隐性课程的物质空间资源是指对幼儿英语学习产生影响的物质载体。
如幼儿园的建筑(门面、路径、教学楼内外墙面、楼梯等)、户外活动场地操场、教室布置(班级内的墙饰、家具布置)、舞蹈房布置(内部的墙饰、家具布置)、活动室布置(内部的墙饰、家具布置)、寝室布置(内部的墙饰、家具布置)、食堂布置(内部的墙饰、家具布置)、幼儿园设施设备、娱乐器材、餐具、绿化美化物等等的物质载体都可以添加英语元素。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指出了学前教育的管理者应按照设计的要求对幼儿园的建筑物、活动场地、活动器材等进行整体布局,做到建筑物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活动场地宽敞干净,器材设备齐全,尽量创建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物质环境空间[1]。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的隐性课程部分是影响幼儿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作为幼儿园的建筑物,其建筑风格要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园的绿化要普遍,幼儿的玩具、教具及家具要丰富、安全,幼儿园的整体装饰要温馨等,这些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品格塑造还会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幼儿的学习状况。
另外,由于幼儿园的主要教育方式是以游戏为主[2],因此,与其它学校相比较,幼儿隐性课程中的物理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尤其重要,这一点可以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看出,《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不同方面的发展要求,使他们健康的身心发展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3]。
2.组织制度类这类英语隐性课程资源由组织管理者与组织管理制度组成。
幼儿园的管理者有领导及教师;幼儿园的领导在隐性课程方面的作用如下:良好园风的建设以及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理念的建设。
幼儿园领导的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整个幼儿园的英语学习氛围。
浅谈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建设
1普 遍性 .
段来实现。
5 非量 化 性 .
对 隐性 课 程 的影响 结果进 行定量 分析是 一件 很 困难的事
情。 因为 隐性 课程 对 学生施 与的是非连贯 的、非系统 的影响。
同时,隐性 课程与显性课程 的关系以及 隐性 课程 自身 内部诸要
除显性 课程 之外,隐性 课程 是所有学 校文 化要素的集 合,
4. 重 性 双
规课程或正式课程 。隐『课 程又称为潜在课程,一 般是指学校 生
隐性 课程 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 以是消极 的。不论
教育中除了正 规课程 以外 ,还存在对 学生产生 影响的因素,如 是知 识的学 习,还是情 感、价值 的陶冶,隐性 课程对 学习者 的 教育 环境等,通过 这些教育因素,学 校有意或无意地传递 给学 影响都 存在积极 的和 消极 的一面。教育者 的作用关键就体现在 生潜 在的教育经验 。在 现代课 程论研究的课题 中,隐性课 程是 如何 发挥 隐性 课程 的积极 教育 影响,减 少消极 影响。通常要通 审议”艺术等手 指学生在学习环境 (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 过增 强反省意识和提 高教师运 用课 程开发的 “ 到的非预测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 范和态度。 隐性课程 作为完整课程 体系的组成部分,它 的独特 结构也
C riuu ” 的概 念 ,隐性 课 程 逐 渐成 为 国际 现代 课 程理 方式,通 过学生有意识特定的心理反 应机 制来影响学生。 u r lm) c 论研究 的重要问题 之一。隐性 课程原本 是一个外来词,英 文中
除 Hid n C riuu 之 外 , 还 有 C v r C ri lm 和 d e u rc lm o e t u r uu c
浅谈语文教育中的隐性课程——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新视野浅谈语文教育中的隐性课程——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杨欢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可以概括为“传道授业”。
“传道”指语文教学与其他各个基础学科同样具有传授必要专业知识的职责;“授业”则指的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传递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意识。
与此同时,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将间接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此,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基础,相对于其后的初高中阶段来说,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之基础”。
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概括地说.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在语文能力方面,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感、学习习惯、识字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在审美方面,主要通过优秀文本知识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和情趣上欲达成的目标都不是简单的“技术性活动”,并不能仅靠传授专业知识来达成教学目标。
对专业知识之外的教学,必须有赖于教师有计划、有目的,但又不以直接传授的方式,即通过隐性课程来实现。
分析语文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质,也表明隐性课程和语文教学之间好似一根枝条上发出的两个芽,具有不可割裂的关系。
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而言,隐性课程可以说已经融入到他个人的教学风格、修养当中,但这只是难以言传的经验,难以推广到普遍的语文教学中。
因此,对于隐性课程的合理设置与实施,需要教师树立重视隐性课程的态度,对隐性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原理有着正确的认识,比较全面地了解隐性课程。
一、隐性课程概说隐性课程,在诸多的研究中又被叫做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非正规课程、未来预期课程等。
美国学者杰克逊(P.WJackson)在他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率先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概念。
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定义“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得到明确规定的、非正式且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
化活动, 能够调节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 激 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 。而书籍、杂志、报
纸、 电视、 互联网、 广播等媒介对体育知识、 技能、新闻等的传播 , 更能满足学生以及教
职 员工对体育文化的需求 , 潜移默化地营造 着良好的校园体 育文化氛 围。 23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制度内容主要 . 包括高等学校各种有关体 育的规章 、法则、 体系等制度 , 是体育隐性课程 良性循环的保 障。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管理、体育陡康测试
一
1、概 念 的 界 定
1 .1 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 又称为潜在课程 、隐蔽课程、 无形课程等。16 年杰克逊( W .ako ) 96 P. Jcsn 在 《 课堂中的生活(i n Casom) Lf i l ro ) e s )一 书中正式提出了 “ 隐性课程”的概念。I I 池认 为, 学生所获得的学术性成果并没有完全反 映 出教育的结果 , 学生还从学校生活的经验
维普资讯
知 识和 技 能 ,对 学 生 的影 响 是 外显 的 ; 是 二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
邓 莉萍
1湖南工学院基础课 部体 育组 .
2 湖 南 师 范 大 学体 育 学院 .
教 育系统性不同 ,体育隐性课程主要通 过 高校教育环境中的人与物对学生产生影响 ,
身特有的作用机制, 在功能 上表现 为认识导 向功能 、 情感陶冶功能 、 磨炼意志功能和行 为规范功能。 国外学者在体育隐蔽课程的功 能上进行 了开创性的研究。 例如维登( P. P. W h i1d eE) 1从教师教学风格方面证实 了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及学 习成绩的影响作 用 。国外高校越来越注重采用多种方式进 行, 加强科学教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 重视
浅谈隐性备课的重要性上课讲义
浅谈隐性备课的重要性摘要:备课绝不等同于写教案,更不是照搬别人的成功教案,我们唯有坚持练好隐性备课的“内功”,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备课成为高效的备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隐性备课;重要性G623.2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提出: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孰不知,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提到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会与“写教案”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当前很多老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检查,教材都来不及去仔细研读,就照着教案书去抄,甚至有些老师直接照搬一些名师的教学设计。
这些备课虽然书写工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教后小记都书写得很“认真”,但是完全没有把学生放在眼里,根本没有考虑过是否本班的实际。
老师付出的劳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不成正比例。
明显感觉到教师的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了给领导检查的,并不是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的。
因此,我们教师的备课观念应该与时俱进,需要升级更新,亟待转变。
备课绝不等同于写教案,最早隐性备课的说法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的。
他认为显性备课是指写教案,而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备课。
显然,隐性备课比显性备课重要得多。
关于备课我听过一个经典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
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
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仅仅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备课的真谛。
隐性备课是每一位教师的“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诸于文字。
隐性课程
里发呆。后来,笔者接手了这个班,首先制止学生们叫她的外号和讥笑她,然后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她的字写得漂亮,语文成绩比数学好,相信她数学成绩也能提高……笔者的一切言行都表现出不鄙视她,不放弃她,处处用善意的鼓励来激发她的上进心。教师的示范表率,带动了全班同学对她的尊重。她逐渐地抬起了头,脸上露出了笑容,跟同学们一起玩耍了,期末考试得了70分。她高兴地跳了起来,同学们跑到她家去报喜。交谈中,她说:“以前人家都说我傻,我也认为我傻,不识数,学也学不会,所以就不学了,考试时胡乱写,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由此可见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师生情感交融,心理共鸣,学生就会为达到学习目标而不懈努力。因此,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环境可以育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说:美的环境是一部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对生活其中的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富有艺术之美的它应该是师生眼中的一幅清新淡雅的风景画,一幅充满温馨的全家福,而不是束缚学生手脚的“牢笼”。所以,优美的教室环境会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在布置教室时,笔者特别注意室内各种
浅谈隐性课程及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浅谈隐性课程及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自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F•Bobbitt)出版了《课程》(The Curriculum)一书,课程理论研究领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回顾近百年来课程研究所经历的漫漫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隐性课程”研究留下的历史足迹。
尤其是近四十年来,隐性课程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外有学者甚至认为,隐性课程研究是“继泰勒(R.W.Tyler)领导的早期‘科学化课程编制运动’和布鲁纳(J.S.Brunner)领导的‘学科结构运动’之后课程领域的又一次革命”(田慧生,1988)。
[1]由此可见,隐性课程在课程理论研究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对于教育教学的深远影响。
因此,在对于隐性课程的探讨中,我们不仅要从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渊源、涵义特点以及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还要将其理论与我国教育的实践有机的相结合,在实际运用中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隐性课程研究的历史渊源英国课程论专家巴罗(R.Barrow)曾指出,隐性课程“从柏拉图时期开始就有记载”。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杜威就曾深刻指出,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正规课程,还学到了与正规课程不同的东西。
他因而提出“附带学习”(collateral learning)的概念。
随后,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克伯屈进一步发展了杜威的思想。
克伯屈认为,整体性学习包括三个部分:主学习(primary learning)(即直接学习)、“副学习”(associate learning)(即相关学习)和“附学习”(concomitant learning)(即间接学习)。
“主学习”是指一种对事物的直接学习,直接获得知识与技能。
“副学习”是指由“主学习”而联想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附学习”则是比较概括的理想、态度及道德习惯,它是逐步为学生获得的,一经获得,就将持久地保持下去,影响人的一生。
[2]这些概念的提出都为后来隐性课程理论的深化总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谈教师在隐性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交 往 中无 处 不 在 , 它 提 供 给 学 生 的经 验 不 是 割 裂 的 学 科 知 识 ,而 是 整 体 性 的 经 验 ;它 更 容 易 激 起 学 生 的情 感 体 验 ,
学 生 能 够 在 轻 松 愉 快 的 状 态 下 进 行 学 习 ;它 的 目的 不 易 为 学 生 察 觉 ,更 有 隐 蔽性 。…
还 在 学 习 隐 性 课 程 。这 种 课 程 对 学 生 的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的
培 养 ,行 为 习惯 的 养 成 , 心 理 的健 康 发 展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作用。
一
1广 泛性 。 隐性 课 程 广 泛 性 指 除 显 性 课 程 之外 的所 有学 .
校 文 化 因素 的 总 和 ,它 涉 及 到 学 校 建 筑 的 样 式 及 色 调 、各
和教 学 活 动 的需 要 灵 活 地 运 用 不 同 的 座 位 编 排 法 ,使 座 位
( ) 规 班 法 。适 宜 的 课 堂 规 则 使 课 堂 保 持 良好 的秩 1 班 序 ,保 证 课 堂 教 学 的 顺 利 进 行 ,课 堂 规 则 一 旦 被 学 生 所 接
受 就 会 逐 渐 内化 为 学 生 的 自觉 行 为 , 引 发 学 生 内 在 自主 的
件 。 教 师 要 根 据 学 生 的 年 龄 特 征 和 知 识 水 平 合 理 布 置 教 室
四壁 ,适 合 的 桌 椅 、清 新 空 气 、适 宜 光 线 、 整 沽 干 净 是 基
的 管 理 模 式 处 理 人 际 关 系 和 工 作 事 物 等 。 这 说 明 师 生 关 系
对 学 生 潜移 默 化 的影 响 深 远 。 3制 度 层 面 。 .
浅谈隐性课程
校习得 的文 化 的 总和
长 期 以 来 人 们 之所
,
,
相反
,
以不把 隐性 课 程作 为 一种 课 程来 对 待 一个
当隐性 课程 与 显性 课 程 的 目标 背道 而 驰 时 则起 着完全 相反 的 教 育作 用
、
。
但 隐性 课 程 的 影 响
,
。
现实 生
,
。
如 学 校可 以从 教学 内容
, ,
:
活 中许多 人立 志献 身科 学 文艺 事业 的 原 因
。
,
的组织 教学方 法 的选 择上 有意识 地 向学 生
传授特定 的社会观 哲学观 价值观 等等
以 说 隐性 课程 对 学生
,
可能就是 在学 习有 关科目时形成 了强 烈的兴
演 然而 这 一概 念的提 出 使得课 程概念 的
。
,
象 陈 景润 就 是 因 为 受 中学
, ,
数学教 师沈 元 的 暗示 和鼓 励 在 中学 时 代就 决 心终身从 事 数论 研 究 最后 终 于 攻克 了哥 德 巴 赫 猜 想这 个 世纪 性 的 数学 难 题
。 。 ,
外 延扩大 了
课程 被广义地 理解 为学生在学
19 7
年第2 期
零陵师专学报
浅 谈 隐 性 课 程
. 方 成智
9 美 国著名 教育家布鲁 姆 1
:
72
年在《 教育
,
对数学 的厌恶 那 么 就可 以预 料 在离开 了学 校 以 后 他 很 可能 永远 也 不 会再 去 主动 钻 研 数学 问题 了
。 , ,
,
:
学 的无知》 一 书中指 出 历 来 的课程 研究专 注 于显性课 程 而忽略 了隐性课 程
其他(心得)之浅谈隐性德育课程
其他论文之浅谈隐性德育课程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手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这一目标同样是可以通过德育课程去实现的。
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具备这一特征的课程有两类,即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
显性德育课程指品德与生活课、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德育课、公民课等,是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按照预先编制的课表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以及道德、情感、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
隐性德育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是指学生在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教育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影响的总和,是一种非计划的学习活动。
随着认识的深入发展,隐性德育课程的存在与价值日渐为人们所发现。
充分认识并掌握隐性课程规律,发挥它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并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与控制,已成为当今德育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
隐性德育课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品德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良好的隐性德育课程是一种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方式。
它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这种无意识的作用方式可以避免由显性课程可能导致的逆反心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具有“累积性、迟效性、稳定持久性”的特征,从而对学生终身产生影响。
日本教育家岩桥文吉认为“隐性课程是学生生活经验的全部结构”,道德教育如不考虑隐性课程,要“期望得到满意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隐性课程的积极功能,防止克服其消极功能。
这里主要谈谈其积极功能。
1、良好的情境氛围能陶治学生情操,净化心灵,形成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
如校园内美观别致的建筑,整洁的教室以及整个校园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都是潜在而又不可低估的教育力量。
2、良好的隐性课程可以引导,激励学生进步。
比如校园内文化景观的设计(文化长廊、宣传窗、名人塑像、纪念碑等),体现了教育者一定的教育思想和价值标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指导、引导、激励作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继承优良的道德传统,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浅谈高中英语口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 关键词】英语 口 语 隐性课程 开发 利用
“ 隐性课程 ” 这一 概念是 美 国教育 家杰克 逊 于
言隐性环境 可以使学生感 受 、 接触并进一 步熟悉外 语, 提高学生 的兴趣 , 可能地让学生在课 内和课外 尽 的语言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自然 、 快速 、 高效地掌 握一门外语 , 达
到 自如运用外语 的 目的。因此 , 在重视英语显 性课 程的同时 , 应加强对 英语 口语 隐性课程的开发 和利
英语课程 的教学 , 实施英语科 目的素质教育 。
媒体光盘等资源 , 让学 生耳濡 目染 , 受潜移默化语言 环境 的熏陶 , 培养他们 的英语语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曾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这样
一
个公式 : 教学质量=学生(分)教材 (分) [ 1 + 2 +教法( 3
其次 , 化上 , 在文 积极开展英语 课外活动 , 创设
有利于英语 口语水 平的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 具有强 大的教育功 能 , 学生的英语学 习也影响重 对 大。为 了给学生提 供 良好的英语学 习环 境 , 教师必 须重视有利 于学生进行 语言实践 的校 园文化建设 。 具体 可采用 以下方法 : 1在 校园广播站创办英语广 ()
用。
16 年在其专著《 98 班级生活》 一书 中首次提 出来 的 , 它以其宽 阔的视野及独特的作用 吸引了广大教育工 作者 的兴趣 , 已成为研究现代课程 的重点问题 , 但如
何 开发 与利用隐性课 程提高学生英 语 口语水平 , 尚 待进一步研究。
隐性 课 程 的 概 念 与 作 用
渠道 , 多媒体技术 带来 的动 画效果可 以创设 更为逼 真的英语情境 , 信息 量大 , 可加大教 学密度 , 为学生 提供更多运用 语言的机会 。教师除 了使 用教材外 ,
浅谈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作者:赵诗乐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7期[摘要]本文对隐性课程内涵和特点进行论述,指出影响学校隐性课程开发的人、物的因素和其他因素。
结合实际根据影响因素浅谈关于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这对于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性课程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203-01“隐性课程”在上世纪60年代被正式提出,对于隐性课程的研究也日益发展起来。
研究源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危机和“反理性文化运动”两方面的推进。
在我国,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
现阶段,对于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者也给予了大量的关注。
这对于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隐性课程的涵义及其特点(一)隐性课程的涵义及特点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自发课程、非正式课程。
1968年由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教育家、课程论专家菲利普•W•杰克逊在其专著《课堂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
陈伯章认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它随教育的产生而产生。
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没有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中显现,但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学校正规课程中隐含的教育因素,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教师的人格及学校领导风格等。
这些因素看似无形,但却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施良方认为隐性课程界是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关于隐性课程的特点,张华认为隐性课程的特点有:弥散性和普遍性、持久性,隐性课程的教育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隐性课程的内容既可能是学术的,也可能是非学术的特点。
其他学者认为隐性课程具有暗示性、多样性、无意识性、长期性的特点。
二、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各种因素(一)影响学校隐性课程开发的人的因素影响学校隐性课程开发的人的因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师作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者和传授者,必须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只有严于律己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严格要求自身的学生;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他是学校的“神经中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陈伯璋: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体系) 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
? 刘佛年:隐性课程既不是课内学科,也不是课外活动,而是“第三类 课程”,即校园文化建设,它是“通过整个学校的环境、气氛、学校 的风气所施加给学生的影响,起到教育的作用”。
隐性课程的重要性
? 隐性课程对大学建设的重要性
?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构成大学总课程的两个 机组成部分 ,显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骨骼框架 , 隐性课程主要构成人才的灵魂血肉
? 大学精神和品牌主要是靠隐性课程来存储和散 发的。
? 隐性课程对提升大学品位的重要意义
隐性课程的建设
? 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隐性课程建设 ? 放开眼光,确立积极的隐性课程战略 ? 整体规划,建构合理的隐性课程框架 ? 正确引导,营造和谐的情感环境 ? 基本落脚点
浅谈隐性课程
陈维超 10567010
研究历程
? 20世纪30年代,杜威:伴随学习 (collateral learning) ? 克伯屈 “相关学习 (或副学习)(associate learning) ”
和“附带学习 (或附学习)(consimitant learning) ? 1968年,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菲利普 ·W·杰克逊
? 非认知心理结构的改善 ? 对认知心理结构的部分改善 ? 涉及到少量的知识性内容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 培育健全的人格力量
? 爱因斯坦: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 育,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 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 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对 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 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 和谐发展的人
隐性课程的内涵分析
? 它是一种广义上的文化,是学校整体文化的组成 部分
? 它潜伏有社会、学校、教师、甚至是学生自己的 各种非正式期望
? 多数情况下,学生对它通过无意识心理活动习得 ? 作用的方式是通过教育活动所负载的信息渗透 -> ? 最终影响到的是学生的“文化心理层”的某些方
面
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在其所著的《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率先明确提出 ? 1970年,奥弗利《自发课程:及其对儿童的影响》 ?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从人文主义思想出发的
“隐性课程”研究开始兴起
隐性课程的界定
? 范兰丝:“隐性课程一词,是指学校教育的非学术结果,这些结果不但 重要而且系统地发生,但未明示于各级公立学校的教育理论或原理之 中。
讨论
? 北大的隐性课程是否能在远程教育当中复 现?
? 如何在开展远程教育的过程中建设隐性课 程?
? 班华:隐性课程是“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 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
? 靳玉乐:隐性课程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 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化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包括学 术的和非学术的)
隐性课程的界定
? 总的说来,隐性课程因素是潜存于学校的 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有形无 形的环境之中,对学生施加的隐含性、自 然性、非学术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多 地体现在学生的价值、情感、意志等情意 道德领域的教育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