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祖辉老师谈集群通信
基于民航800M数字集群信号干扰的故障排查与解决方案
基于民航800M数字集群信号干扰的故障排查与解决方案作者:张智慧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5期[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沈阳民航800M数字集群出现的干扰故障时的案例,以及分析故障原因,找出解决故障的方法。
[关键词]800M数字集群、故障案例、故障原因、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N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093-011 引言(一)集群是一种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呼叫方式为PTT (Push To Talk)的一种专业移动通信系统,集中控制和管理信道并动态方式分配信道给用户。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数字信令方式,语音数字编码技术,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数字集群系统集多功能于一体,在技术上和系统容量上满足大型共网的建设要求,能提供指挥调度、电话互联、数据传输、短消息收发等多种业务。
(二)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是:1、全双工通信方式;2、呼叫建立速度快;3、主叫按下PTT键,即可建立通信链路;4、被叫无需任何操作,即可接听;5、松开PTT键,系统即可释放链路;呼叫模式为一对一的私密呼叫和一对多的群组呼叫。
(三)本站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组成:1、基站:由站点控制器(SC)、若干基本无线收发信机(BR)、收发天线、天馈线系统和电源等设备组成。
2、移动台:用于运行中或停留在某未定地点进行通信的用户台,包括车载台、便携台的手持台。
3、主控制中心(MSO):包括系统控制器、系统管理终端和电源等设备,主要控制和管理整个集群通信系统的运行、交换和接续。
2 故障案例桃仙集群有线通信部,集群室值班员接到用户申告。
桃仙机场T3航站楼A、B、C岛800M数字集群对讲机无信号。
在接到申告后值班员按照应急报告程序规定向本站领导进行上报,并针对T3航站楼内A、B、C岛故障现象进行如下分析:(1)有遮挡物。
当场内遮挡信号正常收发, T3航站楼A、B、C岛的数字集群信号是由MTS2的信号进行工作,如图,图中所示为集群MTS2对T3航站楼A、B、C岛的信号覆盖。
数字集群通信共网在我国的市场前景
政府 ,公司 .企、事业单位 ( 如公用事
业 、 共 安全 、 共运 输 、 政服 务 、 公 公 市 机
型H o y 1 个基站 . O O a n 网(6 r m 1 O 用户容 O
量) 已于 2 0 年 9 份 建成 .并在 A E 01 月 PC
场、港 口、车站、工矿、建筑、维修及 保安等 ) 在这个大网中. 中。 不同的部 门
已经 着手 和 正在 进 行 数字 集 群 通信 共 网 的建 设 。但 随着 数 字 集群 通 信 的 发展 .
8
T N V o1 10 o. . N 6
6 ・2002
用 。天津市 水利厅 的 1 个基 站的采用 5
N ka 司 的 T T A系统 的水 利 网 也 已 o i公 ER
另 一种 数 字 集群 通 信 共 网的 形 式也 出现
N ka 司签 订 了采 用 该 公 司 T T A系 o i公 ER
了 这就是政府各部门使用的非运营性 的共网 ,这种 网主要 以社会效益 为主 , 由政府投资 .各部 门一起使用。所 以称 前者是运营共网.它是在发挥社会效益 的基础上有经济效益的:而后者主要是 着眼于社会效益的。但两者都具有较高 的频率利用率 .因此是符合我国无线电
外. 又增加了几个网。另外, 北京的一个
H ro y a n 网也 已建 成 、开通 。广州 地铁 的 m Dm t 系统 正 在建 设 : 庆 通发 公 司在 i er 重
荐的两种体制—— T T A和 iE ER D N中进行
能的:另外 .四川前锋、湖北全通、内
蒙爱森 以及远 望等公司都在筹划各 自的 运营共网:而前不久在广州市 1 O 联动 1 系统总体方案的专家评审会上已通过选 用 T T A系统作 为移动信息平 台。而国 ER 家某部拟在北京建一个采用 T T A系统 ER 的政务 网也正在紧张进行 中。当然除了 以上这些数字集群通信的共网和少量专 网外 , 还有江苏 、 浙江 、 陕西、山西 、 吉 林、黑龙江等省、市也都处于跃跃欲试 的状态。因此 .可以说 .我国较大规模 建设数字集群移动通信共网的工作即将
无线集群通信在地铁中的应用探讨
目前 ,我 国地铁所 使用 数 字集 群系 统 为 MO O O A和欧洲宇航 E D ( N A 的 TR L A S原 0 ) 产品 。 2 . 网方式 2组 在地铁通信 的一条线路 中, 可采用大 区制 、 中区制、 区制组网。 小 2 .大 区制 .1 2 全线路 只在—个车站设置基站 ,全线其它 车站均设置直放站。 大区制的特点为 : 不存在越 区切换 问题、 工程造价低 。其缺点为 : 性较 可靠 低 、存在 多径 干扰 的场点较多 、单基站载频 有 限、 扩容受到限制 。 2 2 中区制 . 2 在少数几个车站设置基站 ,全线其它车 站
一
3 4一
中 国新 技术 新 产 品
2 1 N0.9 00 1
。
Ci。。T。—gs drus h。。’。—oea Pd t 。。’。。li o c 。。 。n 。 。 。 n。 。c o ’N’。。 。 e—h a。 e 。w 。 n
信 息 技 术
无线集群通信在地铁 中的应用探讨
余 继
( 北京 交通 大 学 , 京 10 4 ) 北 0 04
摘 要: 集群移 动通 信 系统 是把 有 限 的信 道 集 中起 来, 过 自动 、 态 、 通 动 快捷 的分 配 方式 , 众 多 的用 户所 共 同利 用 的一种 调度 系 为 统 。也就是 说, 它集个体 为群体 , 变专用 为公 用。本 文主要 介 绍无线 集群通 信在地 铁 中的应 用 。 关 键词 : 无缝集群 系统 ;E R T T A数 字 集群 系统 ; 地铁 ; 用 应 3 T T A数字集群系统 E R 2. .3小 区制 2 1无线集群通信简介 T T Ta sE rp a rn e do E RA rn uo enT u kd Rai) 在每一个车站没置基站 , 铁中非 相邻基 地 无线集群通信是一种智能化 的无线频率 管 TI 该标 理技术 。集群系统的本质是允许大量用户共享 站载频频率 一般允许进行空间复用。小区制的 是 由 E S 推荐 的一个数 字集群标 准, 准是 ER DA 特点 为 : 资源利用率 高 、 区切 换频次 多 、 个 公 开 的标 准 。T T A标 准采 用 T M 与 频率 越 少量通信信道和虚拟专 网技术 。其工作方式 与 F D技术 , D 将一个载频 的 2 K z 5 H 带宽分为 4 个 系统可靠 性高、 工程造价较高。 移动 电话系统相似 ,由一个交换控制 中心根据 干扰少 、 信道 。T T A系统 集调度 、 移动电话、 移 近年来 , 站价格 下降 , 基 开始接 近直放 站的 时 隙( ) E R 需要 , 自动为用户指定无线信道 。 其不 同点在 于 集群通信以组呼为主 , 户之间有严格的上下 价格 ,故 目前新建地铁 的无线集群通信 系统 口 动数传 和短消息业务于一体 ,非常适合专 网无 用 线调度使用 。 级关系 ,用户根据 不同的优先级 占用或抢 占无 用小区制组 网方案逐渐增多 。 3 E R . T T A标准 1 2 ‘ 3无线场强覆盖范 围 线信道 , 呼叫接续要快 (0m - Om ) 以单 30 s5O s, 且 T T A标准描述 了 T T A系统的空 中接 ER ER 地铁集群通信 系统的无线场强覆盖范 围包 工、 双工通信为主要通信方 式。 半 括: 地铁运行线路全线各车站 的站 台、 站厅及 区 口与各种 外围接 口。核心 网与基站之间的接 口 2无线集群的地铁应用 ER 低 间隧道或地 面及高架线路 ,以及整个车辆段地 尚未标准化 ,故 T T A系统 的标准化程度 , 21概 述 . 含检修库 、 运用库等 )可以采用如下方 于公众移 动通信系统 ,造成 了一定 的设备垄断 , 地铁 的无线集群通信 系统为控制 中心调度 面 区域 ( 性。 员、 车辆 段调度 员、 车站值班员等 固定用 户与列 式进行场强覆盖。 2. .1沿线隧道 、 3 地面及 高架运行 线路及沿 3 E R .T T A空中接 口 2 车司机 、 、 防灾 维修 、 公安等移 动用 户之 间提供 T T A系统在 我国使用 868 1 H ( ER 0~2M z上 通信 手段 。 系统必须满足行 车安全 、 应急抢险的 线地下车站的站 台区主要采用漏泄 同轴 电缆辐 行 ) 8 186 H ( 和 5~6 M z下行 ) 频段 , 有的模 拟 和现 需 要 。 目前 ,地铁无 线集 群通 信 系统 均采 用 射方式进行场强覆盖 。 2 2 沿线 地下车站站厅 区( . 3 含部 分出入 口 集群通信 系统所 使用的频段是一致 的。该系统 T T 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组网。 ER 采用 '4D PK调制方式 , r Q S r l 其最大相位变化不 在地铁 中的调度 网通 常包括行 车调度 网 、 通 道 ) 主要采用吸顶低廓天线进行场强覆盖 。 0调 8 接收 端无需基准相位 维修调度 网、 环控调度网 、 车辆段调度网和 防灾 2 3车辆段 、 车场主要采用室外全 向及 超过 10 , 制频带 窄 , . 3 停 振荡 。 低廓天线进行场强覆盖 。 调度 网 5 个无线调度专网。 在 T T A数字集群系统 中, 调度 网以虚 ER 各 2 地铁对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功能需求 A 在 T T A系统中 , ER 每一个无线电载波 , 无 2 . 线通信 可 以为地铁 内部 固定工 作 论 是上行或下行链路均划分为 4 A1无 个时隙。每一 拟专 网的方式存在 , 相独立 , 不影响 。各调 互 互 度 网共享频点和基站设备 ,提高了频率资源 的 人员与 流动工作人员之间提供话音通信 、短信 时隙构成一个无线信道 。可用于承载话音臌据 信。 也可以提 业 务 、 控制信 令 , 或两者 混合进行 传输( 随路信 利用率 , 约了设备投资。 节 地铁中的无线数 字集 息与分组数掮 置 系统以组 呼为主 , 令) 。 群系统还与信 号系统( T ) A S相配合 , 为调度 台与 供选呼 。 4无线 集群终端 车载台提供列车的位置与状 态信息 。 2 2 根据 业务 需要 , 中心 调度 员 、 站 . 4 为 车 4 . 1车载台 T T A分机 间具有脱机对讲功 能( 当于 值班员 、 ER 相 车辆段停 车场值班员 、 司机 以及各 列车 地铁列车前后两端驾驶室各安装 一台车载 对讲 机 )在司机与调度不能正常通话的紧急情 部 门流动人 员之间提 供无线通信手段 。 。 2 3 按使用部 门或人 员进 行优先权排 队 , 台。 A 该车载 台主要 由无线收发信机 、 控制及接 口 况下 ,利用该功能 ,司机可直接呼 叫车 站值班 当业务信道全部 占用 时,优先权级别高的呼 叫 电路 、 控制面板 、 话筒、 天线等组成 。 其中无线收 员。 起到应急通信 的作用 。 T T A集群 系统采用单工 、 ER 半双工为 主要 可中断优先权级别低 的通话 ,以保证调度作业 发信机 、控制和接 口电路安装在—个 固定的机 并确保紧急情况下的指挥 、 调度 。 壳 内,控制 面板 和话筒 分别安装 在驾驶员座位 通信方式 , 只有按键讲话 (TI uhT a ) P1P s oTI 时 的正常进 行 , _ k 2 A具有 紧急呼叫功能 , A 紧急呼 叫的优先 的左方与右方 , 安装在 车顶 。 天线 驾驶员可 以通 才 占用无线信道 , 了无线资源和终端耗 电 。 节约 该系统具有选 呼、 组呼 、 列车广播 、 优先 呼叫 、 强 权 高于所有 的呼叫。 过操作控制 面板 的按键 , 出通信请求 , 发 并通过 拆、 强插、 调度通话录音 、 台监听等功能。 后 2. A5中心 调度 员可插人列车广播 , 列车 话筒发话 , 扬声器 收听。 对 通过 通过系统与 A S T 的
我国数字对讲机市场即将打开
我 国数 字 对 讲 机市 场 即将 打 开
近期 , 信息产业部无线 电管理 局正式发 布 了信 无 函 [ 0 7 8 2 0 ] 1号 文 件 , 关 于 发 布 “ 《 数字 对 讲 机 系统 设 备 无 线 射 频 技 术 指 标 要求 》 试行 ) ( 的通 知” 通 知 ” 出 : 技术 。“ 指 《
弧 段永久 I 。 图数据 中, D 地 对部分地 图
要 素设定 I 这种 I D, D不 随着 地 图数据 版本 的变化 而变化 , I 恒不变 ( 定 时间 ) 这 D永 一 , 类 对象 的 I D称 为 永 久 I 。在 本 数据 结 构 D 模型中, 对弧段 、 交叉点 设定永久 I 。 D
字集群通 信 系 统 的支持 和 补充 。 因为数 字 化 对讲机 中的许 多 业 务和 功 能是 模 拟对 讲 机所做不到 的 。当然 , 数字化 对讲 机 的干扰 也会大大 降低 。更 重 要 的是 数 字对 讲 机 的 频率利用率 肯定 比模 拟 的要 高 , 次确定 的 这
・
对讲机 系统 设备 。 中 国电子 学会 通 信 学分
“ 通知 ” 还指 出《 技术指标要 求》 在原 规定 的 2 k z的信 道 配 置 上 , 增 加 1 . k z和 5H 新 25H 62 k z . 5 H 信道 配置 , 合法 用 户可 以在 2 k z 5H 信道 内 自行选 择使用 。这样 , 原模拟对讲 机 系统设 备便 成为合法频率 用户 , 既可继续 使 用 2 k z信 道 间 隔 的模 拟 对 讲 机 系 统 设 5H 备 , 可将模 拟系统设备 升级或更换 为 2信 也 道 1 . k z 4信道 6 2 k z 隔 的数字 25 H 或 .5 H 间
数字集群通信共网的探讨
是一点也不为过 的。由
此 .在 中国要建立一个数字集群通信共 网还真不是
一
确实 数字 集群通信 共网是 一种高效的指挥调度通信系统 , 正因为它按照业务部门的需求统~规划建设网络基础设施 能够
实现共用频率 、共用设 施、共享覆盖区 、改善服务 做到 了资源
件容易 的事情 不仅要 系统选 型.频率 申请 和批
P C 完全 可 以 替代 集 群 通 信 ” 的说 法 。后 来 有 关 P广 和 P C 的 o 1r o ]
问题在许多媒体和一些专业研讨会上都有过讨论 和分析 这才慢 慢地 澄清 了。所 以 数字集群通信不管是专网还是共 网 都 是专用移动指挥调度通信 .千万 不要和现在的 GS 和 C MA公 M D 网混为一谈 更不要把数字集群通信 网用作公网使 用 数字集群 通信是 以私密呼和组呼 为主要业务 双工通信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少数用户 为了给 自己省钱 用数字集群通信手机打电话 ,这种做 法是不对 的。建议 运营商应该严格管理 否则又要把数字 集群通
年 也不知道
这 几 个 网 还 能 否生存下去 。
长. 指挥调度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
烈 许 多部 门都想建 自己的数字集
现在看来 即 便 能够 生存下
去 恐 怕 这 个 试 “ 可 能 还 宇
群通信专用网。由于频率、资金和
管理等问题的限制 数字集群通信 专网不的运营证的批准更 为麻烦 。
GS 和 CD M MA 的公 网上 加 上 F T功 能 ( 称 P C)也 认 为是 数 r r 也 o
建 专 用 网 的部 门 都 能从 使 用共 网 的虚拟 专 用 网
(P V N)中感到方便 安全可靠 可见 数字集群通
谈我国四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郑祖辉
谈我国四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作者]:郑祖辉 [来源]:?专业无线通信? [时间]:2021-5-27 15:15:37到目前为止,经原信息产业部批准,可以在我国市场上推出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有4个,即:〔1〕2000年12月28日由原信产部发布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所推荐的行业标准TETRA和iDEN。
〔2〕2004年11月2日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发布的基于GSM和CDMA技术的GoTa和GT800两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技术参考性文件?。
由此,在我国数字集群通信舞台上已经活泼着4种体制的系统和网络,这4种体制正角逐着我国的数字集群通信市场。
应该说,它们各有优缺点、各有特点、各有市场定位、各有用处,因此受到了各自喜爱它们用户的青睐。
原信产部特别是无线电管理局对频谱高效使用是十分重视的,因为我国分配给集群通信使用的800 MHz频段只有2´15MHz带宽,按照无线电管理机构规定,当时的集群通信频段的信道间隔为25kHz,那么共有600对信道,后来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也使用这个频段,也按25kHz为信道间隔。
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600对集群通信信道显然是不够用的。
为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有关各部门使用集群通信的需求,无线电管理局又专门开辟了350 MHz频段〔共560个信道〕供公、检、法等8个部门使用。
原信产部一直倡导和支持建设集群通信共网〔Common network或Shared network〕,在无线电管理局连续发布的几个文件中也始终贯串着提高频谱效率这个意图,直到2007年发布的173号文件中还特别强调“建立数字集群通信共网为主、专网为辅的原那么〞。
在这4种体制中,TETRA、iDEN和GT800都是采用TDMA的,而GoTa系统是CDMA的。
而在工作频段占用方面,4个系统都使用800MHz频段,而TETRA还独有350MHz频段。
本文试图对我国的4个系统的概况特别是近年来的一些开展作一个简要的归纳,以供参考。
集群通信加密语音技术的研究
集群通信加密语音技术的研究摘要集群通信技术的发展对通信的质量、安全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tetra集群加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语音通信的各种加密算法进行比较后,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语音加密方法,实现了集群系统中端到端的安全通信。
关键词集群通信;语音;加密技术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213-01随着集群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集群通信内容的现象,集群通信的安全性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集群通信中引入有效的加密语音技术变得越发迫切。
但是,加密语音技术应用于集群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密钥的安全性。
1 集群通信技术集群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4部分:调度台、控制中心、基地台以及移动台;控制中心接收从基地台发来的无线信号,对集群系统的通话状态进行监控,同时负责动态分配会话信道;基地台负责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移动台提供集群系统用户通话的设备。
当有很多用户进行语音通信时,集群通信技术可以对通信信道进行智能化频率管理,以使众多的用户可以共享有限的信道。
与电话交换系统相类似,集群通信系统也有一个作为核心的中央交换站,它可以根据实际的信道请求自动为用户分配合适的信道。
但是,集群通信系统也有优于传统的无线通信之处[1]:集群通信系统不必须随时收听通话状况,而是对通信信道进行自动处理,比传统的通信方式有更高的信道使用效率,而且保密性更好。
集群通信方式对信道的自动处理离不开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的作用就是对所有的信道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将空闲信道动态地分配给请求用户,并在用户使用完后进行信道的回收。
集群通信系统内部进行通信的时候,除非通信一方是公网用户,通信的双方并不需要接入公网。
建设集群通信系统时,应该首先建立多个基本系统单区网,接下来将这些基本系统连为局域网。
按照单基和多基地台两种基本系统,集群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可以分为单交换中心的单基地台和多基地台两种,而且这两种网络都是星型结构,非常有利于调度中心与各移动台之间进行指令的传送。
LTE宽带集群的系统架构及业务分析
流程控制 、 网络管理 安全 认证 等功能 , 主要为行业应用提供 可视 化 据的处理( 转码、 混音) 和分发 , 短数据业务 的控制和维护 , 用户面 的 操作, 实 现动态管理功 能。 相 关操作等 。 操作维护子系统进行集群用户 的开户、 销户及用户业务权 限的 其 中BC C 和B DC 组成 的服务器称为 UB P ( 统 一业务平 台) 。 更 改等操作。 操作维 护子 系统从业务划分上有五个功 能部件 : 安全 调度 台 : 完成专 网各项业务应用的对 外呈现与用户控制 , 提供 管 理、 配置管理 、 故障管理 、 性能管理和其它管理 。 ( 见 图2 ) 对外接 口供开发行业调度 台。 主要提供调度 台以及调度与业务集成 3 . 2 L T E集 群 系 统 的 优 势 的界面 , 完成调度 台各项调度功能 、 视频监控功 能, 完成调度 台的状 L T E 宽带集群 系统与现有 的宽带集群相 比有如下几大 优势 : 态显示和告警 显示 功能 。 ( 1 ) 高带宽 : 下行1 0 0 Mb p s , 上行5 0 Mb  ̄的传输速率 , 包括数据 、 录音录像设备 : 存储 网络 中的语音、 视频通话记录与媒体数据 语 音 都 可 以通 过 这 个 通 道 进 行 传 输 , 非常有利于军用信息化 。 ( 2 ) 高 的事件 回放 、 审计 。 完成录音、 录像的数据存储 , 提供录音 、 录像查询 频谱利用率 : 采用O F D M调制 方式和MI MO 技术 , 具有较高 的频 谱 和 回放 功 能 。 利用率 。 ( 3 ) 呼叫时延短 : 呼叫时 延等 语音技术 指标与窄 带集群相 互联互通 网关 : 完成与P S T N、 T e t r a 网络、 3 G网络 、 I MS 系统 的 当, 控制 面的时延达到 1 0 0 ms 内, 用户面时延达 g l 5 ms 内。 通过进一 互联互通 。 步优化 系统架构 , 使时延进一步减小 , 完全可以满足呼 叫时延要求 ; 终端业务应用 : 完成语 音、 视频 、 短信 、 GI S 等各类业务 的接人 , ( 4 ) 高覆盖 : 在1 . 8 G Hz 的频段 , 基站覆盖范围可达4 公里 , 实现视频传 包 括专网移动终端 、 固定摄像头 。 输; ( 5 ) 高安全 : L T E 系统提供 加密 管理器和解密网关的软硬接 口, 并 5结 语 在协议栈 中预 留加密密钥传输的通道 , 可以终端双向鉴权 、 空口加 随着集群用户种类的多元化发展 , 不同的用户对不 同类型的业 密和 端到端加密 功能。 务突显出不 同的需求。 当前集群系统正经历 由窄带数字集群系统 向 4 L T E 集群业务类型分析 宽带集群系统的演进 , 在此背景下 , 本文首先对集群系统的发展历 L T E 集群通信系统 中的业务主要包括 : 语音业务 , 大数据业务 , 程进行 了分析 , 指 出了集群通信系统与L TE 融合将是发展趋势 , 随 视频业务 等。 语音业务是专 网指挥调度功能中最重要 的手段和最依 后对L T E网络 下宽 带集群通信系统进 行相关的概述 , 最后 分析 了 赖的沟通方式 。 语音业务方面的要求是拥有快速 的指挥调度能力 , L T E 集群业务类型 。 随着L T E 的逐步成熟和商用 , 集群通信 系统也 实现单呼 、 组呼、 紧急呼 叫、 优先级呼叫 、 调度 台核查 呼叫等业务 功 将借助L T E 网络 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实现 向宽带化 、 I P 化的演进 , 能。 数据业务 具有 高实 时f 生和易操作性 。 实现数据调度功能, 需要承 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快捷 、 可靠 、 丰富的集群通信业务 。 载两类数据业务 , 即承载尽力而为的数据业务和实时控制类的数据 参 考 文 献 业务 。 视频 图像直接 客观地反 映了各 类事件 的真实信息 , 也是 调度 [ 1 ] 郑祖辉, 陆锦华. 数字集群移 动通信系统[ H ] . 北京: 电子工业 出版 指挥 人员对现场情况正确判断和指定行动方案不可缺少 的重要依 社, 2 0 0 8 . 据。 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主要承 载交互 型视频业务 , 包括 现场图 [ 2 ] Z h a n g Y i n g h u a ,L a n g f a n g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D i g i t a l T r u n k i n g 像上传 、 视频通话 、 视频 回传 、 视频监控 等。 宽带集群系统 的视频业 C o m m L I n i c a t i o n i n F i r e W i r el e s s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I E E E d o u r n a ] 务主要有业务 类型丰富 、 高实 时大数据量 、 多场景应用和高安全 防 on .2 0 11 :1 0 4 -1 0 6 . 护等 特点 。 [ 3 ] 陈圆. 基于 L T E的宽 带集群系统演进路 线及关键技术研 究[ J ] . 电 针对 以上业务特征 , 设计 出了L T E 集群通信 系统 中整个业务全 信科 学, 2 0 1 2 年第 1 1期. 景 图, 如 图3 所示 , 其 中各个部分 的功能如下 : [ 4 ] 李瑞红, 王进. 几种数字集群通信 系统性能分析[ J ] . 移动通信, 2 0 0 8 BCC ( 业 务控制 中心 ) : 对专网各项业务进行集 中控制 , 包括用 ( 3 ) : 5 4 -5 8 . 户/ 群 组管理 、 会话管理 、 Q o s 管理 。 主要完成语 言 、 视频 、 录音 录像 [ 5 ] 华为技术有 限公 司. 基于 T D — L T E的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研 的信令控 制面流程处理 。 究. B DC ( 业 务数据 中心) : 由BC C 控制 , 完成语音 、 视频业务媒体数
(通信企业管理)谈我国四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郑祖辉精编
(通信企业管理)谈我国四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郑祖辉谈我国四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作者]:郑祖辉[来源]:《专业无线通信》[时间]:2008-5-2715:15:37到目前为止,经原信息产业部批准,能够于我国市场上推出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有4个,即:(1)2000年12月28日由原信产部发布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所推荐的行业标准TETRA和iDEN。
(2)2004年11月2日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发布的基于GSM和CDMA技术的GoTa和GT800俩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技术参考性文件》。
由此,于我国数字集群通信舞台上已经活跃着4种体制的系统和网络,这4种体制正角逐着我国的数字集群通信市场。
应该说,它们各有优缺点、各有特点、各有市场定位、各有用处,因此受到了各自喜爱它们用户的青睐。
原信产部特别是无线电管理局对频谱高效使用是十分重视的,因为我国分配给集群通信使用的800MHz频段只有2´15MHz带宽,按照无线电管理机构规定,当时的集群通信频段的信道间隔为25kHz,则共有600对信道,后来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也使用这个频段,也按25kHz为信道间隔。
可是对于我国这样壹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600对集群通信信道显然是不够用的。
为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有关各部门使用集群通信的需求,无线电管理局又专门开辟了350MHz频段(共560个信道)供公、检、法等8个部门使用。
原信产部壹直倡导和支持建设集群通信共网(Commonnetwork或Sharednetwork),于无线电管理局连续发布的几个文件中也始终贯串着提高频谱效率这个意图,直到2007年发布的173号文件中仍特别强调“建立数字集群通信共网为主、专网为辅的原则”。
于这4种体制中,TETRA、iDEN和GT800均是采用TDMA的,而GoTa系统是CDMA的。
而于工作频段占用方面,4个系统均使用800MHz频段,而TETRA仍独有350MHz频段。
移动电邮方兴未艾 诺基亚欲占国内市场先机
作系统,B E' R ̄ 以硬其他平台、并具
秒 通信
】66 0
维普资讯
户, 固定 电话 用 户数 超 过 3 6 户 。 ,亿 统计
策, 营商策略 、市场分析 、 运 业务创新 、
表明 ,手机用户今年以来叉 出现较 快增
长 , 四 个 月 月 均增 长 5 04 前 8 . 万户 。 与上
1. % 1 5
手机 实名制 、 统一 s 代码 等工作 即将正 P
式 启 动 。奚 国华 指 出 , 机 短信 息 治理 、 手 移 动信 息服 务 治理 、优 秀绿 色上 网软 件
测评等 5 项工作 正在逐步展开 。同时他
强调 ,互联 网接 入服 务市场 专项治理 ,
统 一 s 代 码 、电话 业 务 用户 实名 制 、打 P 击 网络 游 戏 私 服 、 家庭 绿 色上 网活 动 等 9项 X 作 目前 已 经基 本 就 绪 , 即将 正 式 -
成 都 已开始 筹建城 市应 惠联 动 系统 ,柳 州.威 海 、扬州 业已建成 ,天
津 ,武 汉 杭 州 、 南 京 、
厦 『 等一批 城市也正 在 1
国城市应急联动通信系统将 成数 百亿 市场 — —
2 日 “D6 5 2 0 城市应急联动通信 对会”在京 召开 .套议就城市应
成功案 例等 内容 ,特邀信产 部领导 、国
内 电信 运 营 商 决 策 层 、 全 球 移 动 增 值
信 产 部 副 部 长 奚 国华 称 手 机 实 名 制 即 将 正 式 启 动
5 1 是 第 3 届世界 电信 日,也 月 7日 8
是 首 个 世 界 信 息 社 会 日,今 年 世 界 电信
日提 出 的主 题 是 “ 全 球 网络 更安 全 ” 让 。
基于LTE的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简介
基于LTE的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简介梁洪源;樊雯;赵晓瑜【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无线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宽带数字集群成为整个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LTE是目前主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LTE宽带集群系统正是TD-LTE为核心技术,是新一代的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系统,可支持更为丰富的多媒体业务类型.【期刊名称】《移动信息》【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数字集群;宽带集群;LTE【作者】梁洪源;樊雯;赵晓瑜【作者单位】武警石家庄士官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00;武警石家庄士官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00;武警石家庄士官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2“集群”一词是从英文Trunking或Trunked翻译得来,本意为中继或干线。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移动通信专家胡思益定义了传统意义上的“集群系统”为:所具有的全部可用信道都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是一种共享资源、分担费用、提供优良的多用途、高效能、廉价、先进的无线指挥调度系统[1]。
目前,“集群”的概念已经从传统的用户信道资源共享,延伸到多样化功能业务、多模式终端接入、以及多种窄带化和宽带化通信系统之间的融合,并将基于宽带无线通信技术,采用多媒体业务形式,以指挥调度功能为主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称为宽带无线多媒体集群,简称“宽带集群”。
在过去的20年里,作为窄带数字集群通信技术,专网通信已经实现了第一层次语音、短信、静态图片及慢速视频传输等的通信业务的需要;窄带数字集群在公共安全、国家和国际政府组织、国家和地方安全部队、交通运输业、服务业以及其他大型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等关键任务的通信骨干网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伴随着通信技术从模拟走向数字,由此,数字集群通信需要沿着宽带化演进之路向前迈进,来满足未来移动办公、多媒体集群调度、视频监控、城市应急联动等方面多元化应用。
广州市800兆数字集群共网系统介绍
“TETRA数字集群”专栏责任编辑:周霞 ****************602010年第15期广州市800兆数字集群共网系统介绍【摘 要】文章给出了广州市800兆数字集群共网系统的项目背景、网络概况、网络建设和运营基本情况等,结合广东电信的网络建设和网络运营的实际情况,展示了广州市800兆数字集群网络建设和运营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最后总结了广州市800兆数字集群共网系统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广州亚运会 800兆数字集群共网 应急联动 TETRA 无线基站徐晓东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无线网络运营/优化中心1 概述美国“9·11”事件后,政府职能部门应急联动和城市的安全管理逐步引起了各国政府部门的关注,随着目前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人口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举办各种大型公众活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多用户的公共应急调度指挥系统。
广州是中国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即将迎来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举行的第16届亚运会,在此背景下,广州市800兆数字集群共网系统应运而生。
2009年9月29日,广州市政府与中国电信广东公司800兆数字集群共网项目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共网系统将采用“市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政府集中购买”的运作模式,中国电信广东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统筹使用,使用期限为2009年9月21日到2025收稿日期:2010-07-11“TETRA数字集群”专栏责任编辑:周霞 ****************2010年第15期61年12月31日,这标志着广州市800兆数字集群共网项目的正式启动。
2010年,广州市800兆数字集群共网建成后,首先为广州亚组委成员单位提供高质量的指挥调度服务,同时也将向政府机关、公安、交管、消防、城管、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防灾抗洪等部门提供日常指挥、调度、应急联动等相关移动通信服务。
2 网络概况经过公开招标,广州市800兆数字集群共网系统全面选用欧洲宇航安全网络公司(EADS)的数字集群技术和产品,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负责本地化技术服务。
回顾与展望——小议我国数字集群通信
回顾与展望——小议我国数字集群通信
郑祖辉
【期刊名称】《当代通信》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郑租辉是资深集群通信专家,文中他对当前数字集群通信发展中存在的
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针对业内对国产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不同看法,分析了GT8000和GOTA的优势;2、揭示了竞、投标中存在的不正之风;3、呼吁相关部门关心已建系统的试运行情况,帮助解决存在问题;4、对收回模拟集群通信使用频率的规定,提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要一刀切。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集群通信的发展。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郑祖辉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集群通信专家委员会主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632.3
【相关文献】
1.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回顾和展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回顾 [J], 康艳兵
2.领跑专业通信市场携手行业客户共赢——摩托罗拉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业务2011年回顾 [J],
3.回顾与展望——我国集成电路工艺技术来源回顾与展望 [J], 朱贻玮
4.我国数字集群通信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J], 郑祖辉
5.中国炼油行业的回顾与展望——我国炼油行业2012年现状和2013年展望 [J], 张福琴;边钢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线接入系统和技术
无线接入系统和技术
郑祖辉
【期刊名称】《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
【年(卷),期】2002(000)010
【总页数】4页(P5-8)
【作者】郑祖辉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10084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提高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吞吐量的技术研究 [J], 吴伟民;朱光喜;沈钊
2.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TCP/IP头压缩技术研究 [J], 王玲;朱光喜;吴伟民;王晨琛
3.汽车无线接入系统技术应用与研究 [J], 袁克勤
4.TC5召开第17次全会,审查通过“SCDM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系统技术要求”等25项通信行业标准草案 [J],
5.“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接口技术要求:基于802.16的空中接口”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通过审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5G及3G数字集群的互联互通
2.5G及3G数字集群的互联互通
池海祥;张思东
【期刊名称】《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集群系统的发展历史和我国集群系统的发展趋势,结合目前卫通在十运会上成功使用的CDMA制式数字集群的特点,分析了CDMA制式2.5G的数字集群的组网和互联互通,并介绍了3G数字集群的互联互通.
【总页数】4页(P35-38)
【作者】池海祥;张思东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市,100044;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市,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漫话2G、
2.5G、3G和超3G [J], 郑祖辉
2.秦皇岛港模拟集群系统与数字集群系统互联互通方案浅析 [J], 左佳
3.现场的车载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组网方案及互联互通实现方式探讨 [J], 王文跃;潘丹;金雅飞
4.警用数字集群(PDT)系统互联互通的测试 [J], 孙昕;刘华彬
5.秦皇岛港模拟集群系统与数字集群系统互联互通方案浅析 [J], 左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发展CDMA蜂窝移动通信的前景
我国发展CDMA蜂窝移动通信的前景
郑祖辉
【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导报》
【年(卷),期】1997(000)001
【摘要】我国发展CDMA蜂窝移动通信的前景郑祖辉(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
程公司研究所)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仅以蜂窝移动通信为例,TACS(FD-MA)刚在全国联网运营,GSM(TDMA)又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形成了规模,至今年五...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郑祖辉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公司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
【相关文献】
1.码分多址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讲座第五讲CDMA蜂窝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2) [J], 朱云龙;吴彦群
2.码分多址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讲座第六讲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设
计 [J], 朱云龙;吴彦群
3.码分多址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讲座第七讲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
势 [J], 朱云龙;吴彦群
4.我国发展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前景的探讨 [J], 郑祖辉
5.我国发展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前景的探讨 [J], 郑祖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发展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一些问题的高榷
关于发展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一些问题的高榷
祖辉
【期刊名称】《中国无线电》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 近两年来,数字集群通信网络的建设速度虽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但还是在发展了,这确实是件好事情.随着市场需求的升温,国外的生产商将跻身进入中国市场,而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oTa和GT800两个系统也于今年初正式亮相.因此目前在我国数字集群通信市场上国内外厂商将有十几家,一番竞争自然是不可避免的.经过这几年人们对数字集群通信的深入理解和认识,生产厂商必须依靠自己系统和设备的先进技术、优良的性能、合理的价格、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及满足使用部门的建网需求,甚至还要通过在国内外使用的成功案例让使用部门来选用满足和适合其需求的系统和设备.但是数字集群通信发展到今天,笔者以为有两个问题应提出来商榷.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祖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
【相关文献】
1.我国数字集群通信发展的几点考虑 [J], 董晓鲁
2.对我国数字集群通信发展的前景分析及若干思考 [J], 徐亮
3.对我国数字集群通信发展的前景分析及若干思考 [J], 徐亮
4.我国数字集群通信未来发展趋势 [J], 彭绍华
5.世界PE工业和市场发展及对我国PE工业发展中有关问题的浅析Ⅱ对我国PE 工业发展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J], 伍正谅;邹筑华;马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寻呼通信应向个人移动信息业务方向发展
寻呼通信应向个人移动信息业务方向发展
郑祖辉
【期刊名称】《《中国无线电管理》》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1984年寻呼通信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年刚好十五个年头,据主管行业的统计,截至到1998年9月底我国有寻呼经营单位2013个,用户总数为6517万,预计1999年全国可能新增1200至1400万用户。
有些部门和专家预测,至2000年底,我国的寻呼用户...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郑祖辉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
【相关文献】
1.“2004年中国个人视频通信研讨会”为个人视频通信发展指明方向 [J],
2.双向寻呼和个人移动信息业务 [J], 邱炎
3.双向寻呼个人移动信息系统的近期发展(续) [J], 邱炎
4.“2004年中国个人视频通信研讨会”为个人视频通信发展指明方向 [J], 无
5.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无线寻呼的发展概况 [J], 李苏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朋数对讲机运营小编整理郑祖辉老师关于集群通信的看法:集群本是从英文Trunking或Trunked 意译过来的。
Trunk的本意是树杈,而接近通信的译法是中继或干线,因此若从中继或干线的意义来说,它并不是新概念。
可以说从交换机诞生以来,就产生了中继的概念。
然而在双向无线通信中来体现,却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因为只有随着电子元器件、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制造工艺的迅速发展,系统控制单元体积缩小了、设备造价降低才有可能,才能实现通信系统的中继功能和作用。
因此无线集群和有线中继是有类似之处的。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移动通信就已经应用集群通信技术了。
当时曾把“Trunked System”译为“中继系统”,但是又怕把Trunked的中继和Relay和Repeater的中继和转发相混,所以在集群通信技术和系统进入我国不久,有几位移动通信老专家(例如,当时广州电子7所的总工程师胡思益等)认为把Trunked意译为集群更为恰当,因为它本身就具有集小群(组)为大群(组)的功能。
这样就把“集群”定了下来并一直延用至今。
从Trunked 的含义来说,应该是“系统所具有的全部可用信道都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即系统内的任一用户想要和系统内另一用户通话,只要有空闲信道,他就可以在中心控制台的控制下,利用空闲信道进行通话。
所以,集群通信系统是多个用户(部门、群体)共用一组无线电信道,并动态地使用这些信道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用于指挥调度通信。
由于移动通信发展迅猛,移动通信的频段已从低处向高处发展,从原来的几十MHz频段发展到150MHz、450 MHz、800 MHz、900MHz、1.4GHz、1.8GHz频段以及2GHz频段,并还将向4~6GHz发展。
实际上,现在微波通信已发展到毫米波频段(即第一窗口为38 GHz,而第二窗口达到95 GHz)。
但是一味向高频段发展也不是办法,频率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且越向上发展,技术越困难。
于是,除了开辟新频段外,还要从缩小信道间隔、减少覆盖区域(如缩小区半径)等方面想办法。
如由100 kHz缩到50 kHz间隔,又缩到25 kHz和12.5 kHz,甚至6.25kHz。
而移动覆盖小区则从宏小区(Macro cell)缩为小区(Cell)、微小区(Micro Cell)和微微小区(Pico Cell)等,从几十千米、十几千米、几千米缩到几百米、几十米甚至几米。
还有一条措施是从频率利用率上想办法,即提高频率使用效率。
因此人们考虑将各个专用网改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共用频率、共用覆盖区域的网。
因为各个专用移动通信网都是为各部门自身业务服务的,他们建立自己的基地台、控制中心和移动台,使用分配给各自的少数几对频率(信道),容量也不可能很大。
而统一规划后,可将各个专用网的基地台、无线交换机集中建网和管理,各个部门只要建立自己使用的调度指挥台(指令台)和移动用户台,用户即可入网。
这样不仅可以共用频率和共用覆盖区域,还可共享时间和通信业务,使频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