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诊治

合集下载

仔猪黄痢的诊治

仔猪黄痢的诊治

克小 甩不 注射用水 并混有 黄色大 不定、 圈 舍 污 染等 , 使 得仔 猪 对各 种 量 水样 渗 出液 , 前 应每 小 时 等 颗 粒 状 物 , 肠 系 膜 淋 巴结 轻 度 肿 个 别耐 过 的 仔 猪 经过 较 长 时 间才 能 应 激 因 素 的 抵 抗 力 降低 , 因 而 诱 发 大 呈 淡 红 。 肝 肾 有 凝 固性 坏 水 死配成 灶, 的注 恢 复生 长 。 仔 猪 发病 后如 不 及 时 控 仔 猪 黄痢 。
仔 猪 黄 痢 在 我镇 中小 型 猪 场 经 物 质 的 饲 料 等 营 养 供 给 不 全 面 , 也
1 . 细菌检 查 : 取新鲜 死猪 病死 ,发病 率 达 7 5 % , 死 亡 率 为 致 使 仔 猪 免 疫 力 低 下 引 发 仔 猪 黄 去小 喷肠 过农药 的 1 5 % 主要 是 刚 出生 2 - 3天 的仔 猪 出 痢 。 接种于麦糠培养基上 , 同时 初 生 仔 猪 胃腺 发 育 不 完 善 , 前 段 内容 物 , 防 治方法 现拉黄痢 , 精神 不振 , 少食或不食 , 对病 菌抑制能 力弱 , 容 易 得 腹 泻 等 挑 取红 色 菌 落 作 溶 血 实 验和 生化 实 一 般 体 温 无变
各种疾病。 三、 临 床 症 状 仔 猪 黄 痢 主 要 症 状 表 现 为 严
重 腹 泻 ,排 黄 色 稀 粪 或 水 样 粪 便 , 呈 黄 色 或 黄 白色 , 混 有 凝 乳 状 小 片
∽ 葡 萄 糖 ∽ 0 和小气 泡 , 带腥臭味 , 顺肛 门流下 ,
肛 门 周 围 大 多 不 留 粪 迹 ,不 易 发 幼 兔 现 。病仔猪排 粪时拱背 , 表现 年排 兔便 每 只每 天
( 1 ) 与红痢的区别 : 红 痢 临 床 上 奶 。

仔猪黄痢怎么治?仔猪黄痢是什么引起的?

仔猪黄痢怎么治?仔猪黄痢是什么引起的?

仔猪黄痢怎么治?仔猪黄痢是什么引起的?仔猪黄痢是什么引起的?仔猪黄痢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和迅速脱水。

那么仔猪黄痢怎么治?仔猪黄痢是什么引起的?仔猪黄痢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和迅速脱水。

那么仔猪黄痢怎么治?流行特点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

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病。

仔猪黄痢的病因是什么?仔猪黄痢的病因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由细菌引起(如大肠杆菌),二是由病毒引起(如伪狂犬),三是由寄生虫引起(如球虫).1.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痢主要表现在小猪出生后7天之内。

小猪出生后环境很重要,环境太潮湿是引起大肠杆菌的主要原因。

母猪产子后,先把乳房用消毒液洗干净,然后再让小猪吃初乳,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也可以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黄痢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有一头小猪先出现症状,过一天就可以把整群猪都传染上.主要表现为排黄色浆状稀便,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剖检尸体可见脱水严重,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大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2.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新生子猪和妊娠母猪。

新生子猪主要是由母猪在妊娠时感染了本病,但由于母猪抵抗力强没有发病,通过胎盘传染给了子猪。

小猪出生后表现发热、呕吐、厌食、精神不振、排黄色便(鲜黄色)且腐蚀性较强,有的出现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腹下出现小米粒大小的出血点,耳尖发紫.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共济失调,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受到声音的刺激敏感地转动,倒地四肢划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或昏睡,触摸时肌肉抽搐,后衰竭而死.剖检变化:肾脏有针尖状的出血点,肺水肿,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或出血点.胃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胃底黏膜有出血.用一些治细菌性腹泻的药物,用药后有效,但停药后就反复。

怎样治疗吃奶仔猪的黄痢病

怎样治疗吃奶仔猪的黄痢病
口服补液盐
通过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维持仔猪体内环境的平衡。
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盐
适用于病情较轻的仔猪,可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静脉注射
对于病情严重的仔猪,需要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补充体液, 以防止脱水。
饲养管理
01
02
03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保证母猪饲料营养全面, 提高母猪免疫力和乳汁质 量。
保持环境卫生
怎样治疗吃奶仔猪的黄痢病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8
目录
• 疾病介绍 • 预防措施 • 治疗方式 • 案例分析 • 结论
01
疾病介绍
什么是黄痢病
01
黄痢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 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1周 龄以内的哺乳仔猪,以排黄色或 黄白色稀粪为主要症状。
02
黄痢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 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消毒时应选择对皮肤和粘膜无 刺激、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疫苗接种
对怀孕母猪进行疫苗接种,使母 猪产生抗体,并通过母乳传给仔
猪。
在仔猪出生后及时接种疫苗,增 强仔猪的免疫力。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种类,制定 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03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等,可以有效控制细 菌感染。
对未来的展望
加强预防措施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疫苗接种等 措施降低黄痢病的发生率。
深入研究病因
针对黄痢病的病因进行深入研究, 为防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提高诊疗 水平,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黄痢病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本病是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是哺乳仔猪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阻碍着养猪业的发展,仔猪发病后如不及时控制,就会造成全窝死亡,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临床症状仔猪出生后24h左右出现症状,一窝仔猪中突然有1~3头仔猪发病,仔猪精神沉郁,全身衰弱,迅速死亡,继之其它仔猪相继发病。

主要症状排黄色稀粪或水样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混有凝乳状小片和小气泡,带腥臭味,肛门失禁,病猪精神沉郁,停止吃奶,脱水,迅速消瘦,由于脱水和电解质的丧失,病猪双眼下陷,腹下皮肤呈现紫红色,昏迷死亡。

2病理变化病猪尸体被毛粗乱,颈部皮下水肿,胃内充满多量黄色的凝乳块,幽门腺区有出血点,小肠粘膜脱落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尤以十二指肠病变最为严重。

小肠内容物中混有凝乳块多呈黄绿色粥样,并有浓烈的腥臭味;空肠、回肠、结肠内充满大量水样渗出液,并混有黄色大小不等颗粒状物,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呈淡红色。

心脏扩张,肺水肿,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3防治3.1加强饲养管理,彻底清除粪便和用绿威霸消毒液消毒圈舍,每天2次,保持圈舍干燥、温暖、卫生、空气新鲜,并要重视仔猪的保温。

最好母猪在产前一个月及半个月分别肌肉注射黄白痢菌苗。

3.2治疗。

仔猪全部注射特效绝妙(主要成分为环丙杀星等),按每公斤体重0.2ml;口服特效肠炎久安(主要成分为诺氟杀星),每头仔猪口服1~2ml,每天2次,连用3d。

重病猪配合一些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药治疗效果更好。

方剂:白头翁2g、黄连1g、黄柏2g、秦皮1g、丹皮1g,水煎分2次口服,连用3天。

同时给母猪口服中药,方剂:白头翁20g、黄连10g、黄柏20g、黄芩20g、金银花20g、诃子20g、乌梅20g、神曲10g、山楂10g、甘草5g,研磨分2次喂母猪,早晚各1次,连用3d。

4小结4.1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试验实检验结合综合诊断,诊断为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诊治

仔猪黄痢诊治

仔猪黄痢诊治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生猪常见的传染病,是危害仔猪的一自己中肠道传染病,是影响养猪生产的一大障碍。

下面是我诊治仔猪影响的一点体会。

一、发病情况2011年8月8日~23日,三亚市凤凰镇妙林村罗某5窝猪仔,刚出生不久出现拉黄痢、精神沉郁、少食或废食、脱水、昏迷而死。

仔猪中前后发病33头,病死6只,发病率78%,死亡率18%。

二、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的仔猪,以1~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育成猪、肥猪、公猪及母猪未见发病。

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最高可达90%~100%。

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所产仔猪留场繁殖,致使病情扩大,或由外场引进断奶仔猪而将本病带入。

不良应激因素存在,如饲养管理不良,仔猪饲养密度大、气候寒冷、圈舍潮湿等因素存在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则更高。

三、临床症状仔猪时见出生数小时后突然发病。

病猪表现是拉黄痢,粪便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大多不留粪迹,不易发现。

下痢严重时,小母猪阴户尖端可见红钯,后肢被粪便沾污。

、病仔猪精神沉郁、减食或废食;不吮乳、脱水、昏迷而死。

急者罕见下痢,身体软弱,倒地昏迷死亡。

注意本病与仔猪红痢区别,仔猪红痢大多发生于1~3日龄,以排红色粘性稀粪为特征。

腹腔内有多量淡红色液体,小肠内容物大多为红色,并混杂有小气光,病程短,死亡率高。

四、病理解剖解剖变化是尸体皮毛不整,污秽,干燥,皮下杹,小急急性卡他性炎症;肠粘膜肿胀,内容物含凝乳块,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法。

心肌变软,时见出血点,肾钯苍白、质脆。

五、实验室检验取病死仔猪的小肠内容物,接种于麦康氏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48h 生长,可见砖红色圆形隆起,表面干燥的中等大小菌落,选择特征菌落接种三糖铁培养基,37℃培养48h,三糖铁培养基产酸、产气,不产生硫人氢。

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挑选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和生化反应鉴定,并将分纯菌株进行血清型测定,口服感染初生仔猪,仔猪发生黄痢。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仔猪黄痢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仔猪黄痢

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仔猪黄痢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肠道黏膜炎症、充血、水肿,以及浆液性渗出物。
发病机制
仔猪黄痢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侵入肠道后,释放毒素导致肠道炎症和腹泻。
病原的传播途径和存活时间
传播途径
仔猪黄痢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 带菌母猪的粪便污染环境、乳头 和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仔猪。
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1周龄内的仔猪 ,特别是1~3日龄的仔猪 。
传染源
患病猪、带菌猪以及污染 的环境和用具。
传播途径
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经 母猪的乳头和工作人员的 手传播。
流行特点
该病在猪群中发病率高, 死亡率也很高,一旦发病 ,往往整窝仔猪都会受影 响。
诊断和鉴别诊断
01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诊 断。
03 免疫监测
定期进行免疫监测,以评估免疫效果和及时发现 潜在的疾病威胁。
生物安全和隔离措施
生物安全
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定期 消毒、人员和物品的消毒等,以减少 疾病传播的风险。
隔离措施
对疑似患病猪进行隔离,以防止疾病 传播和疫情扩散。
药物治疗和其它控制措施
01 药物治疗
在疾病发生时,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病情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猪传染病防治技术仔猪黄痢
汇报人:
2023-11-29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病原学和病理学 • 预防和控制措施 • 治疗和康复案例分析 • 结论和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仔猪黄痢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高度致 死性传染病。
症状

仔猪黄痢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仔猪黄痢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 和预警系统,及时发 现并控制疾病的传播 。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的 技术研究,提高仔猪 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性 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观察临床症状
观察仔猪是否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等症状,以 初步判断是否患有仔猪黄痢。
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病仔猪的粪便、血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 测,以确定病因及病情。
鉴别诊断
与其他类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如仔猪白痢、猪瘟 等,以避免误诊。
04
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仔猪黄痢的疫苗主要包括K88、K99、987P和F41等菌苗。
接种时间
在母猪产前1个月进行疫苗接种,以保障初生仔猪能够通过母体获 得足够的抗体。
接种方法
母猪接种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建议使用多价苗进行接种,以 覆盖更多菌株。
药物防治
药物选择
01
可选用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可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具体方法需根
防治措施
针对病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质量,增强母猪的免疫力 ;2.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菌滋生;3.对初生仔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4.对 已经发病的仔猪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仔猪 黄痢的发病机制,探 索更加有效的预防和 治疗措施;
案例三
总结词
环境卫生问题导致的病菌传播。
详细描述
如果猪场存在环境卫生问题,如粪便清理不彻底、消毒不严格等,这会为黄痢病菌的传播提供媒介,使猪崽容易 感染黄痢。
06
结论
总结病因与防治措施
病因分析

仔猪黄痢的综合防治

仔猪黄痢的综合防治

仔猪黄痢的综合防治仔猪黄痢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仔猪急性死亡和排黄色液状粪便为特征,仔猪黄痢中包括了其发病速度快,病程较短,有效高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对猪场的危害非常严重。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菌所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畸形、致死性消化道传染病,该病以急性死亡和排黄色稀便为特征。

该病多发于3 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该病的潜伏期很短,12~24 h。

带菌母猪和患病仔猪是主要传染源。

1 病原特点仔猪黄痢的病原是致病性大肠杆菌,该菌结构复杂,但大多数都能产生肠毒素。

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菌毛、有荚膜,无芽孢。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可长出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

主要含有O 抗原、H 抗原和K 抗原。

该菌产生的肠毒素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肠毒素是一种外毒素,可分为耐热肠毒素和热敏肠毒素。

两种肠毒素都可刺激肠腺细胞分泌水平升高,致使小肠内肠液大量集聚而引发腹泻。

2 流行特点仔猪黄痢大多发生育1 周龄左右的仔猪,其中以1~3 日龄的仔猪最多,窝发病100%,且发病后快速死亡。

但7 日龄以上仔猪少有发病症状。

传播途径较多:(1)接触传染,由于黄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呈现同窝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染性很强,在健康仔猪圈中在投入黄痢患猪后,健康猪很快感染。

(2)交配传染,一些黄痢康复仔猪用于繁殖交配,黄痢的传播效率会大大提升,康复仔猪已经没有黄痢的病症,但仍带有大肠杆菌,会在交配过程中,会将大肠杆菌传染给别的健康猪,从而使该病扩散。

(3)引种带菌,从病场引入断奶仔猪可能会携带病原体,导致自产仔猪感染黄痢。

(4)带菌母猪,是黄痢最为危险的传染源,带菌母猪通过排放粪便将病原体散布在猪场中,随后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而传染给仔猪,仔猪再传染给没有感染的母猪,从而使黄痢病情进一步的扩大。

3 临床特征感染仔猪临床表现猪腹泻,其腹泻程度取决于感染仔猪的年龄和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当仔猪年龄较小,大肠杆菌毒力因子较强,刚出生12 h 仔猪会死于黄痢发病。

仔猪黄痢最佳治疗方案

仔猪黄痢最佳治疗方案

仔猪黄痢最佳治疗方案仔猪黄痢最佳治疗方案简介仔猪黄痢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其特征是仔猪出现黄色稀便,并伴有腹泻、厌食、发热等症状。

黄痢对猪场的生产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保障猪场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仔猪黄痢的原因、症状、诊断方法,并提供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

病因仔猪黄痢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体感染:仔猪黄痢主要由福氏痢疾弧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引起,常通过食物、水源或者直接接触传播。

2.环境因素:饲养环境的不卫生、水源污染等也可能导致黄痢的发生。

3.免疫力低下:身体抵抗力降低的仔猪更容易感染黄痢。

症状仔猪黄痢的主要症状包括:1.黄色稀便:黄痢的明显特征是仔猪排出黄色稀便,常伴有恶臭味。

2.腹泻:由于病原体的感染,仔猪常出现腹泻现象,并且排便频率增加。

3.厌食:黄痢发病后,仔猪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完全停止进食。

4.发热: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仔猪体温升高。

5.贫血:长期腹泻会导致仔猪贫血,体重下降。

诊断对于仔猪黄痢的诊断,一般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临床检查:包括观察猪只的粪便特征、食欲情况、体温变化等。

2.病原学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黄痢病原体的存在来确认诊断。

3.病理学检查:对已死亡的仔猪进行尸检,观察病变情况。

治疗方案针对仔猪黄痢,下面是一套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治疗方案:1.抗生素治疗:给予仔猪使用合适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包括土霉素、通宵霉素等。

但需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频率,以免造成药物抗性问题。

2.补液与营养支持:由于仔猪常伴有腹泻和厌食症状,应给予补液和适当的营养支持,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3.饲养环境改善:对于仔猪的饲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尽量减少病原体的存在。

4.免疫增强:通过疫苗接种等方法,提高仔猪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5.疫情监测与控制:对猪场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的仔猪,控制疫情的扩散。

仔猪黄痢病的治疗

仔猪黄痢病的治疗

仔猪黄痢病的治疗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仔猪黄痢病概述•常规治疗方法•其他治疗措施•预防和控制策略•结论和展望01仔猪黄痢病概述仔猪黄痢病是由某种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幼猪身上。

定义该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通常是通过受污染的母猪乳汁或环境传染给仔猪。

病因定义和病因大肠杆菌进入仔猪肠道后,产生毒素,破坏肠道黏膜,导致肠道炎症。

肠道炎症导致仔猪消化不良、吸收障碍,严重时引发脱水、电解质失衡等全身症状。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诊断仔猪出现黄色水样腹泻,伴有恶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脱水等症状。

诊断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如粪便检查发现大量大肠杆菌,可确诊该病。

02常规治疗方法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使用应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疗法某些中草药具有抗菌消炎、调理肠胃的作用,如黄连、黄柏等。

可将中草药制成煎剂或散剂,通过口服或灌服的方式给予病猪,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中草药治疗药物治疗口服补液针对脱水症状,可给予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静脉输液对于严重脱水的病猪,应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快速补充体液,提高治疗效果。

液体疗法减少饲料摄入量,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减轻肠胃负担,促进病猪康复。

饲料调整加强猪舍通风换气,保持干燥清洁,降低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风险。

对猪舍进行定期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菌数量。

环境卫生将病猪及时隔离,避免与健康猪接触,防止病情扩散。

同时,对接触过病猪的健康猪进行预防性治疗,降低感染风险。

隔离治疗饲养管理03其他治疗措施补充有益菌群,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使用含有益生菌的微生态制剂给病猪口服或添加到饲料中,帮助补充肠道有益菌群,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缓解黄痢症状。

描述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可以产生有益代谢产物,调节肠道pH值,增强肠道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病猪的生长状况。

仔猪黄痢诊治新法

仔猪黄痢诊治新法

饲养管理
01
02
03
保持饲料卫生
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及时 清理过期或劣质饲料。
饮水清洁
确保饮水清洁无污染,定 期清洗饮水槽和饮水管道 。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饲料和饮水质量 ,以及饲养环境的卫生状 况。
卫生消毒
猪舍消毒
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洗 和消毒,消除病原菌。
人员消毒
进入猪舍的人员必须进行 彻底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仔猪黄痢诊治新法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传统治疗方法 • 新治疗方法 • 防治建议 • 结论
01
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仔猪黄痢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高度致死性 传染病。
症状
患病猪表现为严重的腹泻、排黄色或淡黄色液状粪便,有时 含有凝乳块。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或者静脉注射方式进行补液,以维持仔猪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其他辅助治疗
除了抗生素和补液治疗外,还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如调节肠道菌群、补充营养等。
这些辅助治疗措施可以促进仔猪的恢复,缩短病程,减少死亡率。
03
新治疗方法
疫苗接种
疫苗选择
选择针对特定病原的疫苗,以 预防仔猪黄痢的发生。

抗体治疗
对于已经感染黄痢的仔猪,可 以采取抗体治疗的方法,通过 注射特异性抗体来中和病原菌
,缓解病情。
中药治疗
中药方剂
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涩肠止泻等功效的中 草药制成方剂,对仔猪进行灌服或注射治 疗。
中药饲料添加剂
将中药饲料添加剂添加到仔猪饲料中,通 过长期饲喂达到预防和治疗黄痢的目的。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治疗
仔猪白痢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另一种仔猪腹泻病,排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稀便,有腥臭味。与黄痢的区别在于粪便颜色和病 原菌不同。
猪流行性腹泻
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所有年龄的猪均可感染。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 。与黄痢的区别在于病原和流行病学特征不同。
04
仔猪黄痢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法
03
04
精神沉郁
仔猪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食欲 减退或废绝。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仔猪的临床表现,如 腹泻、脱水、精神沉郁等, 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猪粪便或肠道内容 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 鉴定病原菌,进一步确诊。
鉴别诊断
与仔猪白痢、猪流行性腹 泻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避免误诊误治。
鉴别诊断
环境因素
如气候突变、圈舍潮湿、 卫生条件差等也可诱发本 病。
病原菌感染
大肠杆菌是引起仔猪黄痢 的主要病原菌,通过消化 道感染。
病理变化
肠道病变
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主要在肠 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肠道 卡他性炎症,表现为肠粘膜充血、 水肿、肠壁变薄、肠内容物呈黄
色稀便。
脱水与酸中毒
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腹泻,大量水 分和电解质丢失,引起仔猪脱水
液免疫。但由于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病原菌的清除能力有限,
因此易导致感染加重。
03
仔猪黄痢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脱水
由于腹泻导致体液大量丢失,仔 猪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弹 性降低等脱水症状。
生长发育受阻
长期腹泻导致仔猪营养不良,生 长发育受阻,体重下降。
01
02
腹泻
仔猪出现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 ,有时带有黏液和气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黄痢诊治
作者:吴东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7期
从发病因素上来看,仔猪黄痢的发病主要是由于生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引发,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仔猪的肠道传染病,以明显的黄色腹泻与急性败血症症状为主,具有广泛的流行性,对肉猪正常养殖过程的造成一大障碍。

基于不同养殖场的养殖条件、环境因素、清洁防疫工作的不同,不同条件下仔猪的病情表现也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该传染病对于仔猪而言有着极大的致死率,对商品猪的养殖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如下为笔者执笔记载的在对仔猪黄痢的思考,為仔猪黄痢传染病预防与治疗提供借鉴。

一、发病情况
2018年3月8日至3月23日,选择42头仔猪作为治疗对象,均选择定安县定城镇下坡村某养殖户的刚出生不久的5窝仔猪,治疗时病猪已经出现精神、食欲不振,意识不清,脱水且伴有拉黄痢的情况,共计33头发病,因病致死6头,发病率78%,死亡率18%。

二、流行病学
一般来讲,出生后数小时直至1周内都是仔猪发生黄痢的主要时间,而3日以内发病最为常见,3~7日内发病的几率则明显下降。

到目前为止,无论公猪、母猪,还是育成猪、肥猪均未见发生黄痢病例。

而由于仔猪体质较差,再加上黄痢病症较为凶猛,一旦发病,致死率加高,甚至高达100%。

而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则为带菌母猪,从外场引进种猪,可将本病带入,因此,导致疫情扩大的因素则为仔猪留场繁殖,或者将带病的仔猪从外场引入。

由于天气不佳、管理不良等不良应激因素的存在,将会促进发病率、致死率的进一步提升。

三、临床症状
黄痢病症在仔猪中发生时具有突然性。

患病后最直接的表现为拉黄痢,粪便稀至水状且呈黄色,顺肛门流下时可见凝乳小片,肛周不见粪便痕迹,因此常容易被忽略。

当病症严重时,母性仔猪阴户尖端颜色发红,粪便容易粘留后肢。

发病仔猪精神不振、饮食可见明显减少或不进食,不吃母乳,脱水,昏迷不醒最终死亡。

急性发病可见拉黄痢,身体无力,无法站起,昏迷导致死亡。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较仔猪红痢,本病有明显区别。

仔猪红痢发生时间为出生后24~72小时内,粪便粘性稀且呈现红色,病猪腹腔内有红色液体,而小肠中的容物混杂小气泡,且大部分是红色,病程时间较短,致死率较高。

四、药敏检验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主要使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抗感染药物,其中环丙沙星药物敏感性最高、其次是氧氟沙星,最后是恩诺沙星。

在治疗以及预防方面的药物选择上,可以优先考虑上述药物。

五、病理解剖
对病死猪尸体进行解剖,主要表现为皮毛不整、皮肤松弛,干燥且污物较多,小急急性卡他性炎症;观察其内脏变化,可观察到肠粘膜表现肿胀,有出血或者充血的表现,肠道壁弹性变差且薄,胃粘膜有变红肿胀的表现,内容物有凝状表现,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

心脏肌肉组织变软,有出血点可见;肾脏颜色变白,脆弱。

六、实验室检验
将因病致死仔猪小肠内容物去除,在麦康市琼脂培养基上进行接种,控制周围温度37℃,静置2天后能够见到砖红色圆形隆起,表面干燥的中等大小菌落,采用三糖铁培养基对特征菌落进行接种,与麦康市琼脂培养基培养温度、时间相同,三糖铁培养基会产生酸性物质、气体,但不会有硫化氢生成。

选择革兰氏染色镜检对菌落图片进行观察,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选择溶血试验、生化反应对红色的菌落进行鉴定,完成分纯菌株的血清型测定。

七、诊断
根据上述分析,可做出仔猪黄痢的初步确诊。

八、治疗
所剩余27头发病仔猪按照0.05ml/kg、0.1ml/kg标准肌注博落回注射液、氧氟沙星注射液,1次/天,持续注射3天,人工口服补液盐,治愈27头。

另外,总结多年对仔猪黄痢的治疗经验,以下方法同样适用:1、土霉素:0.25克/次,3次/日,连用3天,口服。

2、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剂量:0.2~0.3万单位/kg,2次/次,连用3天。

3、硫酸黄连素、庆大霉素2ml 灌服,早晚各一次。

4、腹腔注射30~60ml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加热至35~40℃),每日三次。

5、腹腔注射5ml氯化钾(10%浓度),100ml氯化钠(0.9%浓度)80ml葡萄糖(5%浓度)。

早晚各一次。

6、肌肉注射恩诺沙星(5%浓度)1~2m。

每日3次。

九、预防
1、若猪群中发生黄痢,仔猪产下后不应立即喂奶,需要先让全窝仔猪连续口服三天的链霉素。

2、繁殖母猪的引进需要时实事先考察母猪圈舍,同时检测相关致病菌落,避免引进带病母猪。

3、加强卫生管理与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干净卫生。

4、在母猪生产前,需要确保周围环境干净卫生,因此应当做好猪圈内、猪体的清洁、消毒工作,固定喂奶。

5、为了增强仔
猪抵抗力,尽量对其喂初奶,让初生仔猪体内可以有初乳抗体保护。

6、分离本次猪场中淘汰母猪的血液样本,可选择全血或血清,采用注射或口服方的方式输送到仔猪体内,避免仔猪发病。

7、在母猪分娩前15或30天时,可将仔猪黄白痢三价基因工程疫苗注射其体内。

8、猪场的养殖应当保持一定的标准,猪圈内部、外部环境应当定期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工作,同时针对于母猪的产房,应当保证干燥、洁净、无积存污水、无积存粪尿,避免感染病原体潜藏其中。

同时对产房的通风性能以及保暖性能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9、在母猪产前的饲料中添加土霉素,以300g/t的比例完成药物添加,产前1天到产后七天需要主要喂食该饲料,从而有效预防仔猪黄痢。

10、产前对母猪产房进行消毒与清洁,通过喷洒高锰酸钾溶液等杀菌药物预防仔猪出生以后患上黄痢。

11、对临产母猪的乳头、腹部、阴部等部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消毒。

十、小结
仔猪黄痢是猪的常见传染病,在仔猪黄痢的预防与以及治疗方面,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进行疾病治疗与预防,做好仔猪黄痢的防控工作,尽早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

加强日常环境、猪体管理,从各个细节入手预防疾病的发生,保证仔猪能够健康出生、成长,让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有所保障。

(作者单位:571200 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农业服务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