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是福?是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项目主导研究者贺建奎是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实验 室用物理,统计和信息学的交叉技术来研究复杂的生物系统。研究集中于免 疫组库测序,个体化医疗,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
1
2
3
4
5
6
无论这一事件是真是假,基因编辑婴儿已经走入现实,并将引发巨大争议。
显而易见,基因编辑婴儿不只是可以防止艾滋病,还可以防治其他严重疾病, 因为本质上基因编辑婴儿就是一种基因疗法,并且可以因为对人类基因的任意编 辑和修改而创造“超人”,这一点也是包括霍金在内的很多科学家担忧的事。
这两个条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和困难,也注 定了尽管当今或未来社会可以在伦理上接受基因编辑“造人”, 但到允许实际操作和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还有万水千山要走!
仅仅从技术上看,基因编辑要符合婴儿的福祉就是一个难题。 黄军就等人对胚胎修改β地中海贫血的致病基因时,试验了86个 废弃胚胎细胞,最终只有28个的基因被成功编辑修改,成功率 约为33%。显然,这个成功率并不足以获得安全性和成功率的 保障,也让人们对此技术抱有疑虑。
这也意味着,如果使用基因剪刀修改CCR5基因,使其变异 而预防艾滋病,也有可能脱靶,导致婴儿患严重遗传病,或 者还可能创造出超人,就像电影中的“绿巨人”一样。因此, 基因编辑婴儿技术如果没有100%的准确性,不能用于临床 “造人”。
另一方面,即便技术有保障,基因编辑技术被批准用于 “造人”之前,还需要专业界和社会对它的应用和各种潜在 可能性进行广泛而充分的讨论,而且需要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来建立临床安全标准,制定相应的监控和审核措施,还要充 分评估它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到最后才可能立 法。
Jennifer Doudna博士是基因组编辑技术变革的先驱,因发现CRISPR-Cas9系统获得了 2015年生命科学突破奖。2015年底,她决定走出舒适的纯科学研究,步入公开场合引导 人们深思技术带来的伦理和社会后果,以下为她的原话:
我是一个生物化学家,我从未以动物或人类为研究材料,有许许多多 的克隆、干细胞和体外受精等研究领域的内在伦理学难题是我所不熟 悉的。我对各国是如何规范那些涉及人类组织的实验的知识,还是从 我的几位同事那里学来的,比如历史上是如何解决体外受精引发的伦 理学争议的。
基因编辑
是福?是祸?
全球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深圳诞生
谁为基因剪刀造人开的绿灯?
2018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 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健康诞生。
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随即,与贺建奎合作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11月26日下午回应称“这件 事不属实,我们没有接受过相关信息,不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会上热搜,正在 调查。”
有网友认为,这一科学成果背后有着巨大的
网友“汪洋”说,目前,母婴阻断技术已经非
伦理问题,它触犯了人类伦理的底线。网友质
常成熟,阻断率在98%以上,HIV感染者在合
疑,修改过的基因是否具有遗传性,一旦孩子
理的药物治疗下已经可以拥有与正常人相近的
长大了,被改动过的基因会随着她结婚生子扩
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英伦理协会报告称——
基因编辑人类胚胎“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称,目前已知有超过4000种遗传性单基因疾 病,影响全球超过1%的新生儿,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预防这些疾病。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7日报道,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 报告称,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 修改人类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 上可接受”。
人民日报评基因编辑: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
尽管基因编辑,可能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划时代的 影响。但显然,这样的医学行为,不是割双眼皮 那么简单,更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它关 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 着伦理风险。而这也正是基因实验看上去离大众 很远,却被舆论高度关注的原因。
对于科技上的创新,我们应该支持,毕竟这是人 类文明走向明天的方式。不过,也正因为科技中 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让它可能成为一把杀伤力巨 大的“双刃剑”。所以,在面对科技的突破时, 不能不保持足够的敬畏。科学的意义,永远在于 展现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于为人所 用,而非让人类自毁长城。这不是反科学的态度, 恰恰是科学的自爱。否则,打开的可能就不是阿 里巴巴的山洞,而是潘多拉的盒子。
现在,从贺建奎团队宣布的事实来看,只是对44%的胚胎编辑 有效,连一半的成功率都不到,这也意味着CRISPR-Cas9基因 剪刀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即脱靶,会对人造成严重伤害。
现在,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并不精准,脱靶率较高。
7月16日,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在线发表英国维康 桑格研究所艾兰·布拉德雷等人的一项研究,指出CRISPRCas9会在靶点附近引起DNA删除或重排,结果比此前预期 的要严重。对小鼠和人类的实验室细胞系研究发现,除了已 知的伴随DNA双链断裂修复发生的小规模DNA错误外, CRISPR-Cas9技术还可能在靶点附近导致大规模的DNA删 除,在部分情况下,甚至引起复杂的DNA重排,导致临近基 因或调控序列受到影响,并改变细胞功能。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位于伦敦的一家独立机构,重点关注生物与 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基因编辑 和人类生殖:社会与伦理问题》称,基因编辑工具代表生殖选择的一种 “全新方法”,因而将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报告也认为,“遗传性基因编辑干预”合法化并非不可能,但在此之前 必须对它的应用和各种潜在可能性进行广泛而充分的讨论,并通过进一 步研究来建立临床安全标准,充分评估它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负面影 响,还要有相应监控和审核措施。此外,如果得到许可,它必须由英国 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监管,只在临床研究前提下使用,以便监控它 对个人和群体的长期影响,并实行“一例一审核”制度。
然而随着利用CRISPR–Cas9方法操控细胞和组织的研究不断增加, 研究者们不可避免地要在人类卵细胞、精子或者胚胎上试验这一技术, 以获得可遗传的改变。从2014年的春天开始,我总是在夜晚醒来,思 考着在这场由我所推进的技术所引发的伦理学风暴中,我应否心安理 得地置身事外。
2014年将尽的时候,我的不安压倒了我对介入公开讨论的不情愿。 因为很明显,政府、管理者和其他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基因编辑研究 已飞速发展到了何等境地。除了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科学家们,还有 谁能够来引导对该技术后果的公开讨论吗?
网友炸锅:基因编辑是拯救人类的武器还是伦理陷阱?
基因编辑婴儿的消息一出即刻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在微博平台上,一项名为“首例免
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你怎么看?”的调查数据显示,有44.7%的网友表示明确反对。
同时有23.7%的人表示支持,和31.6%的网友表示观望。 还有网友从这一操作的必要性入手提出质疑,
但是,网络上流传出的一份《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申请书》申请书显示,该试验始于2017年3月,截止到2019年3月,研究拟 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胚胎进行编辑,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和孕 期全方位检测可以获得具有CCR5基因编辑的个体,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 之前就获得了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当然,从今日大众对于这次基因实验的 广泛关注可以看到,人们并非与阳春白雪 的高端科学“绝缘”。即使只是出于一种 直觉,人们对于自身繁衍与发展的路径, 具有出于本能的保护意识。对这一次实验 本身及结果,科学界会如何进一步回应仍 需观察,但可以相信,这样的科学伦理大 型普及现场,将凝聚起更多人参与到科学 的探讨与发展中来。因为,这是与人类性 命攸关的事业。
基因编辑,根本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健康,服务 于人的整体福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对疑难疾病, 将不再束手无策。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克隆问题时 曾经说的,“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合理性的‘先斩后 奏’,只是不负责任。”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 的面貌,但发明者最初只是为了排除矿井的地下水。 而这样的“意外收获”,并不总如人愿。在“科学的 前沿,伦理的边缘”,技术不当使用所带来的后果无 法预估,开不得丝毫玩笑。
此次进行基因修改的科学家,其实还提出过关于基 因技术的几个原则:包括对真正需要的群体保持“悲 悯之心”、仅仅用于严重疾病的“有所为更有所不 为”、尊重孩子自主性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命 运不能由基因来决定的“生活需要奋斗”、“促进普 惠的健康权”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原则处理的, 就是这项技术的伦理风险。只是,在具体的实践中, 原则如何转化成每个人都遵守的规则?又如何防止以 种种原则的名义,突破伦理的底线?这也是基因编辑 婴儿降生提出的问题之一。
另据英国《卫报》17日报道,新报告也遭遇了不少反对的声音,例如, 除了与婴儿有关的问题,人们还担心操控基因可能带来的伤害。而且最 新研究称,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并没有科学家先前想象得那么安 全。
不过,即便是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提出基因编辑婴儿“伦 理上可接受”,也提出了严格的限定条件。其一,基因编辑婴 儿必须确保并符合未来出生婴儿的福祉;其二,符合社会的正 义和团结,不会增加歧视和分裂。
散出去,万一有后遗症,将来会影响多少人,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新事物总是
谁来对更严重的结果负责?在法律规范明确基
在争议中诞生的,这或许并不是坏事,只是为
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范围之前,任何人都不应该
了活得更安全,出发点本是对的,医学伦理也
Biblioteka Baidu
在人体上进行该项试验。
是人定的。”
基因编辑技术先驱:伦理问题让我彻夜难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