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红24军:北方创建的第一支红军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红 军 报 刊
红军帮农民收割
学 文 化
红 军 医 院
三、红色政权的建立
时间:1931年 名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红色政权的首都:江西瑞金 领导人: (主席)毛泽东 (红军总司令)朱德
苏区金库 毛 泽 东 在 瑞 金
苏区印刷厂
红军女 兵
四、红军反围剿失败和长征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
“重走 旅游线路 什么?使用 如何?带什
么衣服等)
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1936年,红
军三方面军在 会宁 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
胜利结束。
连线题 突破 四渡 巧渡 过 强渡 爬 会宁 金沙江 大渡河 四道封锁线 彝族区 赤水 草地 雪山
过
三军大会师
参照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以 长 征路”为主题,设计一条红色 (包括哪一天去哪里?参观 什么交通工具?当地气温
叶挺
朱德
刘 伯 承 周恩来
恽 代 英
南 昌 起 义 军 南 下
秋收起义领导人
三湾
红都瑞金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源自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第一个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井冈
山建立
第一支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 东任党代表兼军委书记,朱 德任军长) 鼎盛时期:1927-1930年,中共建立了10多个 根据地,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
这次起义也成为创建 革命军队 的开始。 秋收起义 2、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 爆发,起 义受挫后,毛泽东毅然把部队拉到 井冈山 ,建
立了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 ,从此中国革命走
上了一条 农村 包围 城市 的道路。
3、1931年,第一个红色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 瑞金 成立, 毛泽东 在江西 国临时中央政府 当选为政府主席, 朱德 当选为红军总司 令。 4、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转移,实 行长征,在贵州召开的 遵义会议 是挽救红
陕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都是谁?他们后来的结局如何?
陕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都是谁?他们后来的结局如何?
今天我要跟大家说的是四大陕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这些领导人后来的结局如何呢?
红军长征之后就来到了陕北,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说说四大陕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都是谁,以及他们都有着什么样的结局。
第一位是刘志丹,刘志丹参与创建了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刘志丹毕业于黄埔军校,之后又参加了北伐战争,1935年的时候,刘志丹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的参谋长,1936年的时候,刘志丹带领军队参加东征,在东征的山西战役中英勇牺牲,那一年刘志丹只有33岁。
第二位是谢子长,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其中一位创始人,1927年的时候加入了共产党,1931年的时候还担任了革命根据地的总指挥,四年后,谢子长又被选为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主席。
谢子长在一次战争中不幸中弹牺牲,终年38岁。
第三位是高岗,高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后来考上了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毕业后不久就加入了共产党,之后还参与创建了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新中国成立后,高岗还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后来因为被人指控谋权篡位就和安眠药自杀了,高岗自杀后就被开除了党籍。
第四位是吴岱峰,吴岱峰的家境不错,早早的就加入了革命队伍,之后还参加过北伐战争,加入共产党后不久就组建了晋西游击队,晋西游击队是西北的第一支红军队伍,2005年的时候吴岱峰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102岁。
吴岱峰是这四位领导人中寿命最长的,同时也是结局最好的一个,吴岱峰还为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做出了大的贡献。
红25军的长征历史及相关故事
红25军的长征历史及相关故事六安新闻网讯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80周年。
提起长征,人们往往注重的只是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长征队伍——诞生于安徽金寨的红25军。
同时,红军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亦是诞生于湖北红安、成长于安徽金寨。
安徽金寨人民乃至安徽皖西(六安)人民为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
为了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进一步发扬光大红军精神、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2016年,革命老区金寨县将举办一系列的庆祝、纪念活动。
缘于此,笔者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查阅大量档案资料、搜索多家新闻网站,获得了有关红25军长征的丰富资料。
为飨读者,笔者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此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熟悉历史、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拼搏前行。
第一部分红25军是4支长征队伍之一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县城700多座,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参加长征的红军队伍共有4支: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中央苏区历史文化
于都—长征出发地摘要:1934年四五月间,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闽赣省的首府建宁相继失守。
10月初,国民党军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
10月上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万多人,先后从福建长汀的钟屋村,宁化西南的大王、凤凰山、隘门、曹坊一带(红九军团从长汀,红三军团第四师、少共国际师1个团、中央直属炮营和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等从宁化)以及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
关键词:中央苏区于都苏区振兴发展红色记忆正文: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
随着近几年党史界的学者、专家对中央苏区范围的深入研究,中央苏区范围有所扩大。
截止2009年5月20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已确认全国共有34个中央苏区县:福建省达20个,江西省达13个,广东省1个。
福建省20个中央苏区县是: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漳平、平和、将乐、沙县、邵武、诏安、武夷山、光泽县、建阳。
江西省13个中央苏区县是: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寻乌、信丰、安远、广昌、黎川、上犹、崇义。
广东省1个中央苏区县是:大埔。
目前,江西赣州市正在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规划,为了让世人更加了解于都在苏区时期的巨大贡献,以下是于都县党史办撰写的有关材料,以供读者阅读了解。
一:于都对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1、在于都诞生了赣南第一支正规的工农武装和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1926年11月于都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于都支部干事会。
这一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于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于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全县城乡迅速蓬勃兴起。
1928年2、3月间,于都里仁、步前、桥头等地的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相继举行了震惊赣南的武装暴动(史称“三乡暴动”),率先拉开了武装反抗封建压迫、剥削的序幕,成为全国各地工农武装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都失败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
鲜为人知的红24军:北方创建的第一支红军
鲜为人知的红24军:北方创建的第一支红军1931年7月4日,在山西省平定县爆发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领导的唯一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1931年7月5日,平定起义后在山西省盂县组建的红二十四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创建的第一支红军正规军1931年7月27日,红二十四军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建的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是我国北方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山西省阳泉市及其所属的平定县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创建工农革命武装力量的源头一翻开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有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红二十四军)的记载是一段空白。
其实,红二十四军的历史是一段悲壮的历史。
70年前,它曾经在我国北方巍然屹立过,但在此后却被岁月风沙湮没……但是,山西省阳泉市的党史工作者们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党史、军史专家张宏志的帮助和指导下,终于使红二十四军的辉煌军史在湮没史海70年后被发掘出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向中国共产党举起了屠刀。
此后,国共分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
同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南昌市领导了贺龙等部的武装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8月9日,中国共产党又在湖南省领导了秋收起义。
此后,这两支队伍会合在江西省井冈山,造就了我国第一个工农革命武装割据的根据地。
1930年12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大获全胜而终结。
冯系军阀高桂滋所部国民党第47军减员至4000余人,只好由原来的3个师缩编为1个师,并改名叫“正太护路军第一师”,驻防山西省平定县等地。
还在1926年,第47军驻防安徽省阜阳时,以赫光、苗广义等为首的10多名共产党员就打入了高桂滋部,并在第一、第三团都成立了支部,发展党员约五六十人。
初始,赫光在军部任少校参谋。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认识到,要想兵变成功,必须掌握兵权,赫光便主动要求离开军部到下面的一个营里当了营长(后来队伍到平定缩编,营改连,赫光成了连长)。
从红军晋西游击队到红二十六军_红_省略_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后的发展_连载_拓宏伟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成立85周年,它是中共山西特委在陕北特委的配合下,组织领导创建的西北地区第一支有正式番号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第一支打出中国工农红军旗帜的队伍,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军晋西游击队的创建1930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天津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军阀混战的局面,在山西尽快组织工农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并于当月派刘天章任山西省委书记。
1930年底,山西省委改为山西特委,刘天章任特委书记。
1930年冬至1931年春,刘天章和山西特委从驻平定高桂滋部中的中共地下党和骨干分子中抽调了杨重远、拓克宽、吴岱峰、胡廷俊、周维仁、李成兰、田有莘等一批有军事作战经验的同志,陆续派往吕梁山区,开展筹备建立红军游击队的工作。
陕北特委(书记赵伯平)谢子长也派阎红彦、白锡林到山西开展改造土客(即保镖武装),创建红军游击队的工作。
此外,刘天章和山西特委又从太原兵工厂抽调了马佩勋、尹子安、阎茂林、安世仁等一批工人地下党员和骨干分子,先后派往吕梁山区进行建立晋西红军游击队的工作。
经过周密的部署和准备,1931年春夏之交(5月8日前后),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以下简称晋西游击队)在隰县辛庄(今属交口县)宣告正式成立。
大队长拓克宽,政委黄子文(北方局所派),副大队长阎红彦、吴岱峰,总支书记杨重远。
大队辖两个中队:第一中队队长阎红彦(兼),第二中队队长白锡林。
从此,我国北方地区第一支工农红军队伍诞生了。
部队成立后,连打胜仗,很快发展到100多人,声势浩大,威震晋西,吕梁山地区各县政府纷纷向省里告急。
1931年农历七月间,山西省主席商震从红军晋西游击队到红二十六军◇ 拓宏伟 张化民——红军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后的发展(连载)下台后,徐永昌成为山西省主席,各派军阀矛盾暂时缓和,形成了一致反共的局面。
不久,徐永昌派敌军1个师、1个炮兵团和地方武装共万余人,对晋西游击队进行围剿。
晋西游击队队委会根据山西特委的预案,在同强大的敌人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后,最后突出重围,不愿意离开家乡的本地人转为地下工作,留下30名共产党员,每人挑选好2支枪,于9月2日西渡黄河,转入陕北。
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
作者: 贾寿年
出版物刊名: 理论导刊
页码: 43-45页
主题词: 红二十五军;红军长征;鄂豫陕;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程子华;鄂豫皖根据地;部队;战略转移;敌人
摘要: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是红军长征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部队.红二十五军最早组建于一九三一年十月,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一九三二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红二十五军为坚持鄂豫皖根据地,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是,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斗争条件极其困难,因此,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关于战略转移问题,中共中央有过多次指示,鄂豫皖省委也有过半年多的酝酿,曾派遣省委委员成仿吾去中央汇报情况.为了加强鄂豫皖根据地的工作,中共中央决定派程子华到鄂豫皖去.一九三四年六月,程子华离开瑞金到鄂豫皖.十一月十一日,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会议,程子华传达了党中央和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会议研究讨论,决定按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作战略转移,向鄂豫陕进军.并决定由程子华担任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决定留下一部分武装,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地区的武装斗争.十三日,红二十五军进行整偏,撤销师一级建制,下辖三个团和一个手枪团,时全军共计二千九百八十余人.十六日,红二十五军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自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西征.。
中国工农红军15个军编制演变
中国工农红军各军的编制序列及其演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2支)鄂豫皖边红一军(1920年4月成立)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参谋长朱亚伦主任熊受暄第一师(原31师)师长徐向前政委戴克敏(李荣桂)第二师(原32师)师长漆德伟政委王培吾第三师(原33师 + 原32师两个团)师长周维炯政委姜镜堂独立旅(原32师一部与部分游击队)旅长廖业祺(兵力:3个师1个旅长2100余人)(1931年1月,商城长竹园会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1935年7月21日)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主任朱瑞(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1930年7月)(湘西红四军和鄂西红六军合编而成)军长贺龙政委朱勉之参谋长张应南第四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第一团(警卫团)团长覃甦政委汪毅夫(兵力:一师一团2000余人)(1931年3月,缩编为红三军第七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3支)赣西南红三军(1930年7月)(原赣西南的红六军改称红三军编入红一军团)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参谋长周子昆第七师(原第一纵队)师长陈伯钧政委李涛第八师(原第二纵队)师长刘畴西政委王如痴第九师(原第三纵队)师长徐彦刚政委朱良才(兵力:三个师5000余人)(1932年,第八师撤销;12月,军部撤销)(1933年,第七师、第九师同红二十二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湘鄂西红三军(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而成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参谋长陈德清主任柳直荀第七师师长孙德清政委朱勉之第八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陈培萌教导第一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鹏政委涂美中警卫第一团警卫第二团警卫第三团湘鄂西警卫团汉川独立团荆当独立团军直教导团(兵力:5个师6个团5200余人)(1934年10月,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复称红二军团)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1935年7月21日)(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团奉命改称红军第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下旬,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支)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义部队余部、湘南起义农军、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的宁冈会师)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主任陈毅第十师(朱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朱德党代表宛希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第十一师(毛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毛泽东党代表何挺颖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第十三师师长陈毅三十四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兵力:约万人,枪3000支)(1928年5月25日改称为红军第四军。
八上历史: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
3.地点:江西南昌
4. 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
5.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6.意义:
1)第一枪: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第一步: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步。
3)第一支:起义中创建了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支队伍。
4)第一幕:起义拉开了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新阶段的第一幕。
2.时间:1934.10—193 6.10
3.遵义会议
1)时间:1935.1
2)内容:思想上纠正左倾错误思想路线,组织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3)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4.长征 胜利:三大主力会师
5.意义:
1)粉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南昌起义
1.背景: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决定武装起义。
2)保存——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它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宣传——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小结:
创建第一支人民军队:八一南昌起义;
板书设计: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长征最先到达陕北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
长征最先到达陕北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下面是WTT整理的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供大家参考!红二十五军从1935年7月16日离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至9月15日到达陕北永坪镇,两个月内,攻占两当、秦安、隆德三座县城,经过多次激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实现了预定的战略意图,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加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力量,成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队伍。
徐海东一肩挑三担吴焕先牺牲后,鄂豫陕省委常委临时商定,由于程子华负伤未愈,军政委和省委书记均由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兼任,待以后有机会再开省委扩大会议选举。
在此关键时刻,徐海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勇挑革命重担,稳定了部队的思想情绪,坚定了胜利的信心。
“徐海东在领导和指挥红二十五军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西征北上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行动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旧址管理员杨青山说,“他顾全大局,勇于负责;他足智多谋,指挥果断;他作战勇敢,临危不惧;他团结同志,联系群众,关心、爱护战士。
毛泽东等人曾多次对徐海东作过很高的评价。
”四坡村战斗的胜利,使敌人暂时不敢向红二十五军逼近。
红二十五军为继续钳制敌人,即西进金龙庙,威逼崇信县城;南下什字镇,逼近灵台县城。
并在崇信县与灵台县之间的上良镇、梁原镇、赤城镇等地积极活动。
每天都派人搜集报纸,访问客商,极力探寻有关中央红军北上动向的消息,由于条件所限,又没有电台联络,迟迟得不到中央红军的消息。
这时,由兰州乘汽车驰援之敌第六师十七旅已经到达泾川县城,敌第三十五师继续向泾川附近集结调动,陕甘边之敌第五十一军一一三师由凤翔、清水向北推进到陇县、马鹿镇一带,敌第三军十二师也由武山、甘谷等地向华亭县方向尾追而来,对红二十五军形成合围之势。
省委和军领导考虑到一时难以获得中央红军的确实消息,而敌军日益逼近,红军部队连日在大雨和泥泞中行军作战已很疲劳,伤病员也难以安置,便按照沣峪口、佛坪两次会议确定的北上方针,决定立即北上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甘红军会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
该纵队是由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苏中军区独立旅和新四军第7师第20旅大部合编组成的华中野战军第6师发展而来的。
1938年春,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湘鄂赣、湘赣边、粤赣边、皖浙赣、湘南等到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共2300余人,改编组成新四军第1支队。
陈毅任司令员,下辖第1、第2团。
3月,第1支队到达皖南歙县岩寺镇集中。
5月,陈毅率部东进,展开于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地区。
同年冬,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调至苏南,由第1支队领导。
同时,第1团调至皖南归第3支队领导。
1939年5月,第6团进至苏州、常熟、太仓之间地区活动,改称江杭第2路军。
在茅山地区又组建新的第6团。
1939年11月7日,第1支队领导机关与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领导机关。
1941年3月,江南指挥部第2支队改编组成亲四军第16旅,归新四军第6师建制。
1942年12月31日,新四军第2旅旅部率第4团南下与第16旅合并组成新的第16旅。
1945年2月5日,第16旅改编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支队及独立第2、第3团。
第1纵队编成后,参加苏浙军区三次反顽战役。
8月参加战略反攻,收复溧阳、金坛、句容、溧水等10余座县城。
10月,渡过长江向北转移。
1945年11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1纵队奉命从苏浙皖边北撤至江苏省东台县,改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
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治委员,段焕竞任副司令员,。
陈铁君任参谋长,刘文学任政治部主任,下辖5个团,共1.1万余人。
纵队成立后,在邵伯、樊川地区扼守京杭运河,保卫苏皖边区首府淮阴。
1946年5月,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与苏中军区独立旅合编,组成华中野战军第6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下辖第16、第18旅,共1.4万余人。
7月至8月,参加苏中战役,在泰兴、如皋、李堡、丁堰、林梓、分界等地,歼灭国民党军1.5万余人。
关于红军历史的十道题
关于红军历史的十道题1.红军长征途中,与陕北吴起镇会师的红军部队是?答案:红十五军团。
解析:红十五军团在甘肃庆阳驿马关、合水县老城镇等地,同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主力会师。
2.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正规军队是?答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解析: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先后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五次反“围剿”作战。
其中,以中央苏区为主战场进行的第四次反“围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取得全胜的重大战役。
3.红军长征途中,哪座雪山被称为“死亡之海”?答案:夹金山。
解析: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境内,海拔4000多米,高差达3000多米,气候条件极为恶劣,人烟稀少,终年积雪,道路奇险无比。
当地有民谣形容其高峻:“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转,牛羊不敢攀。
”翻越夹金山的路程长达数十公里,许多地方都是悬崖绝壁,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
因此,夹金山也被称作“死亡之海”。
4.红军长征途中,渡过大渡河后,进入四川盆地的第一个城市是哪里?答案:泸定城。
解析:泸定城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自古以来就是川西交通要冲之一。
红军长征时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即沿大渡河南岸朝泸定方向前进。
当时泸定桥尚未修通,红军便用铁索架成悬索桥,跨过奔腾的大渡河。
随后又攻占泸定城,粉碎了敌人的前后堵截。
5.红军长征途中,哪座雪山的气候最为恶劣?答案:雪山之王—夹金山。
解析: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境内,海拔4000多米,高差达3000多米,气候条件极为恶劣,人烟稀少,终年积雪,道路奇险无比。
当地有民谣形容其高峻:“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转,牛羊不敢攀。
”翻越夹金山的路程长达数十公里,许多地方都是悬崖绝壁,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
因此,夹金山也被称作“死亡之海”。
6.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甘肃省酒泉市叫什么名字?答案:嘉峪关市。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二、合作探究、中央红军长征的大致过程(结合P72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①江西瑞金——出发:1934.10中共中央机关与红军8万人开始长征②湖南湘江——红军渡过湘江,人员折损过半,只剩3万多人③湖南通道转兵——毛泽东提出的改变去湘西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④贵州遵义——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⑤贵州赤水河——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⑥四川大凉山——通过彝族地区,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⑦四川大渡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⑧四川夹金山(或草地)——翻雪山,过草地⑨陕西吴起镇——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⑩甘肃会宁——1936年10,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三、展示交流创建第一支人民军队:;开辟第一个农村根据地:;成立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处理党内分歧:;红军第一次战略大转移:。
四、巩固提升1、历史知识竞赛中,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信息,可以得到的正确判断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2、为了纪念长征,某校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湘江B、湘西C、遵义D、泸定桥3、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党从中吸取的最大教训是()A.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B.必须坚持武装斗争C.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D.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4、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来源于( )A.南昌起义B.武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5、下列人物中参加了南昌起义的是()①朱德②贺龙③周恩来④邓小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湘赣革命根据地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7、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决定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贺龙8、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 )A.国民革命军第四军B.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C.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D.工农革命军第四军9、请看下面的歌谣,回答问题: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中央苏区历史文化
于都—长征出发地摘要:?1934年四五月间,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闽赣省的首府建宁相继失守。
10月初,国民党军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
10月上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万多人,先后从福建长汀的钟屋村,宁化西南的大王、凤凰山、隘门、曹坊一带(红九军团从长汀,红三军团第四师、少共国际师1个团、中央直属炮营和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等从宁化)以及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
关键词:中央苏区于都苏区振兴发展红色记忆正文: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
随着近几年党史界的学者、专家对中央苏区范围的深入研究,中央苏区范围有所扩大。
截止2009年5月20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已确认全国共有34个中央苏区县:福建省达20个,江西省达13个,广东省1个。
福建省20个中央苏区县是: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漳平、平和、将乐、沙县、邵武、诏安、武夷山、光泽县、建阳。
江西省13个中央苏区县是: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寻乌、信丰、安远、广昌、黎川、上犹、崇义。
广东省1个中央苏区县是:大埔。
目前,江西赣州市正在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规划,为了让世人更加了解于都在苏区时期的巨大贡献,以下是于都县党史办撰写的有关材料,以供读者阅读了解。
一:于都对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1、在于都诞生了赣南第一支正规的工农武装和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1926年11月于都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于都支部干事会。
这一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于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于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全县城乡迅速蓬勃兴起。
1928年2、3月间,于都里仁、步前、桥头等地的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相继举行了震惊赣南的武装暴动(史称“三乡暴动”),率先拉开了武装反抗封建压迫、剥削的序幕,成为全国各地工农武装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都失败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
寻找一支鲜为人知的红军部队:红十三军
寻找一支鲜为人知的红军部队:红十三军作者:本刊记者冀中仁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0年第5期冀中仁编者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征程中,人们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些赫赫有名的红军部队大都耳熟能详。
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工农红军的正式编制序列里,有红十三军的番号,由于种种原因,这支红军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广泛开展,红十三军才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
今年是红十三军创建90周年。
从本期起,本刊将专门开辟栏目,刊载报道有关军史挖掘的纪念活动,以飨读者。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揭开尘封的历史,走近红十三军……活动报道纪念红十三军胡公冕军长影视文化作品筹备组预备会在京举行本刊讯 4月4日,纪念红十三军胡公冕军长影视文化作品筹备组预备会在京举行。
主人公胡公冕的亲属、相关影视公司主要人员、特邀嘉宾、媒体等共30余人参加会议。
预备会由项目运作方代表陈国新主持。
会上,由项目关联人胡公冕三儿媳代表家属介绍了胡公冕的生平,并提出了对影视作品的一些想法和意见,以缅怀胡公冕军长。
影视创作方介绍了纪录片、电视剧和电影、书籍创作的设想。
项目监制指导方——胡公冕嫡孙胡义元发言,提出了对胡公冕影视作品的期望和要求。
项目运作方介绍了项目运作思路。
在自由讨论基础上,与会嘉宾对项目运作发表了见解。
最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军史觅踪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浙西南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
红十三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中央军委编入正式序列的14支红军部队之一。
是中国工农红军正式编制序列里的部队番号,于1930年5月在浙江省永嘉县建立,军长胡公冕,政治委员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是编入中央军委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全盛时拥有6000余人。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下设3个团,第一团以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的部队为基础组建,青田和缙云南部的红军游击队编入该团,第二团以台州温岭的红军为基础组建,第三团以永康和缙云县东北部的红军游击队为基础组建。
红一红二红三红四方面军
红一红二红三红四方面军红军历史上有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单单没有红三方面军的原因——红军在我军的历史上是十分特别的存在,他可以说是人民军队的最早部队,是八路军的前身,而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有三大主力军,分别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其中红四方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战绩最辉煌的一支部队,而在红军刚建立的时候,当时是存在红三军团的。
当时除了中央苏区和中央军区外,当时红军还有散落在其他各地的,由于当时通讯的限制等,造成了指挥很难形成统一,到了后来各地的游击队慢慢稳定下来后,当时中央决定统一编制,也就组建了四个兵团:红一、红二、红三、红四军团,之后在这四个军团上面进行了扩编,形成了方面军。
红三军团是由闽西、赣南、赣西南地方武装编成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红二十二军、红三十五军等组建,下辖第五、第八两个军。
按理说是存在红三军团的,那么组建红三方面军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却没有。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红三军团是要扩建成红三方面军的,但是后来因为一场战役取消了、当时在红军打算成立方面军的时候,当时我军部队在攻打长沙。
当时因为战争的需要,为了便于统一管理,避免造成人员过大伤亡。
所以当时红三军团司令彭老总就主动要求中央,把红三军团编入了红一军团,最后扩建成为了红一方面军。
红一军团原来的总司令是朱帅,政委是毛爷爷,组建成红一方面军后继续担任总司令和政委,而原来红三军团的司令彭老总成为了副总司令,就这样,红三方面军就被空缺下来,一直没有组建。
后来随着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成立,红二方面军的总司令是贺老总,红四方面军的总司令是徐向前,之后红四方面军西征,付出惨痛代价,国民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长征,2年后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
开始了我军的光辉历史。
我们看没有红三方面军,主要还是因为当时为了战争方便指挥,所以才合并的,还有一个原因是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属于一个根据地发展而来的,所以不可能存在两个方面军。
红军历史简介
1.方面军简介一方面军的创始人是毛泽东和朱德.又称中央红军和朱毛红军.二方面军是红军长征后组建的是由二六两个原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军团合并的.二军团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创始人是贺龙周逸群,六军团的军团长是肖克王震,方面军成立由贺龙任弼时负责.吴光浩则是黄麻暴动的副总指挥,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在当地有著极高的威望。
后在前往河南组织暴动时遭民团突袭牺牲...段德昌,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洪湖苏区的创始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龙将军”之称。
后被夏曦杀害.红四方面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起来的鄂豫皖红军。
最早部分是黄麻起义余部组成的第七军,后改称11军31师;商南起义部队为32师;六霍起义部队为33师。
创始人吴光浩军长牺牲后,徐向前接任军长。
后11军改称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
后来,1军与蔡申熙的15军(原3军团8军余部发展起来的)合并,改称红4军,旷继勋、徐向前先后任军长;同时,鄂豫皖又建立了一支新部队25军;不久,4军、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
由于张国焘决策失误,队伍在鄂豫皖呆不住了,转移到了四川,在那里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鼎盛时期有5个军,近10万人。
1935年底,在雪山草地与毛泽东分道扬镳张国涛、徐向前等,率领8万红军主力部队南下,为进入川西平原建立根据地,与川军重兵集团在名山县百丈地区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决战,遭受惨重失败。
这是红军长征时期仅次与湘江战役的大血战。
军政要人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许继慎、蔡申熙、周维炯、王培吾、李荣桂、姜镜堂、熊受暄、庞永俊、徐百川、曹学楷、舒传贤、陈奇、戴克敏、徐朋人等等均被错误路线杀害2.红军由来2.1.红一方面军由来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和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建立赣南革命根据地。
在同年3、5、10三个月,红四军三进闽西,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
中国现代史上并不存在“红四军团”
中国现代史上并不存在“红四军团”
王忠志
【期刊名称】《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1(000)003
【摘要】许多同志认为,中国现代史上曾经存在过“红四军团”,例如,张万明同志在《红军长征有没有第三方面军》一文中说:红四方面军“是在四军团的原编制下发展壮大扩编而成的”,又说:红四军团与其他主力红军一起,“都参加了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缺乏史实根据. 第一、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前,没有红四军团.1927年11月到1929年5月,我党先后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王忠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6
【相关文献】
1.中国现代书装设计史上的耀眼双星——鲁迅、闻一多对中国现代书装设计的重大贡献 [J], 李芃;冬春
2.红四军入闽的成就与成就红四军的原因 [J], 曹春荣;
3.所谓《穿鼻草约》历史上并不存在 [J], 陈明德
4.历史上并不存在“洋务派” [J], 史介
5.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曾有过三个红四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为人知的红24军:北方创建的第一支红军1931年7月4日,在山西省平定县爆发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领导的唯一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1931年7月5日,平定起义后在山西省盂县组建的红二十四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创建的第一支红军正规军1931年7月27日,红二十四军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建的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是我国北方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山西省阳泉市及其所属的平定县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创建工农革命武装力量的源头一翻开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有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红二十四军)的记载是一段空白。
其实,红二十四军的历史是一段悲壮的历史。
70年前,它曾经在我国北方巍然屹立过,但在此后却被岁月风沙湮没……但是,山西省阳泉市的党史工作者们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党史、军史专家张宏志的帮助和指导下,终于使红二十四军的辉煌军史在湮没史海70年后被发掘出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向中国共产党举起了屠刀。
此后,国共分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
同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南昌市领导了贺龙等部的武装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8月9日,中国共产党又在湖南省领导了秋收起义。
此后,这两支队伍会合在江西省井冈山,造就了我国第一个工农革命武装割据的根据地。
1930年12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以蒋介石大获全胜而终结。
冯系军阀高桂滋所部国民党第47军减员至4000余人,只好由原来的3个师缩编为1个师,并改名叫“正太护路军第一师”,驻防山西省平定县等地。
还在1926年,第47军驻防安徽省阜阳时,以赫光、苗广义等为首的10多名共产党员就打入了高桂滋部,并在第一、第三团都成立了支部,发展党员约五六十人。
初始,赫光在军部任少校参谋。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认识到,要想兵变成功,必须掌握兵权,赫光便主动要求离开军部到下面的一个营里当了营长(后来队伍到平定缩编,营改连,赫光成了连长)。
经过4年的努力,共产党员在这支部队里分别担任了营、连、排、班等干部,控制了相当一批武装力量。
当时,正太护路军不属蒋嫡系,也不属阎系统。
兵饷没有来源,士兵生活极苦,抢劫、逃跑之事时有发生。
不失时机的,我地下党加紧准备在这支部队举行兵变。
1930年4月15日,党中央发出指示,确定在高桂滋部组织兵变。
同年9月,中央六届三中全会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瞿秋白和军委书记的周恩来与中央北方局书记贺昌谈话,将山西省作为北方革命的重要省份,对山西的革命斗争做了重要指示。
同年秋天,中央北方局决定将中共山西特委改为山西省委,由刘天章任省委书记。
10月,中央北方局在天津召开扩大会议,认为山西省已具备发动武装暴动、创建北方苏区的条件,决定选派干部,加强山西党的领导。
此后,刘天章重新组建了山西省委,北方局军委书记谷雄一接受党的指示从天津回到山西。
山西省委指派李志敏以特派员的身分来到平定,整顿高桂滋部的党组织,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二1931年1月,党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成立顺直省委。
4月,山西省委改为山西特委。
贺昌、薄一波代表顺直省委入晋,与山西特委共商起义大计。
根据中央精神,决定由谷雄一负责平定起义,从驻防平定县的高桂滋部拉出3个团,举行武装暴动,依托五台山,开辟晋冀边根据地。
计划上报党中央后,中央批准以此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
红二十四军的番号开始出现。
此后,山西特委先后派出李志敏、马芳庭、牛清明、吴耀礼等人到高桂滋部进行兵运工作。
李志敏与特委委员、团委书记娄凝先负责发动经济斗争配合起义,并负责刻制印章、发布文告、制订土地革命纲领等工作。
赫光则负责成立军事委员会、军需委员会、政治部宣传队和特务队等工作。
在准备起义过程中,娄凝先为起义军的军旗书写了大字,他的妻子杜涤生(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妹妹)连夜刺绣制作了两面起义军的军旗:一面是司令部用,一面是政治部用。
5月,高桂滋部一批党员的身分暴露,党组织将他们转移到吕梁山区,与陕西特委一起组建了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大队长拓克宽,副大队长阎红彦、吴岱峰,政治委员黄子文,总支书记杨重远。
这支游击队后来进入陕甘宁边区活动,更名为陕甘游击队,与刘志丹会合在一起后组建了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七军一道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此后不久,中央红军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取得了胜利,而党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和总书记向忠发先后被捕叛变,导致在上海的中央机关和国统区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上海的一个叛徒供出高桂滋部一团二营八连的排长刘玉珊是共产党员。
电报拍到平定县,刘玉珊马上被捕。
高部中的党组织立即派副营长刘明德到太原向特委汇报,特委书记刘天章决定乘高桂滋回北平(现北京)为其父祝寿之机,派谷雄一协助赫光提前举行起义。
7月3日,是个星期五。
下午3时,装扮成国民党军官的谷雄一、杨大华携带起义旗帜、印章及各种印刷品,坐火车到达阳泉火车站。
赫光派出数十名士兵骑马到车站迎接。
谷雄一到达后,立即召集十几名党员在军营外的一个小坟岗开紧急会议。
会议决定,趁高部的3个团长全部跟随高桂滋去北平为其父祝寿,星期六(7月4日)晚上12时高部军官全部放假、士兵可以自由活动之机,举行起义。
为保证起义万无一失,7月4日,谷雄一又主持召开了骨干会议,研究了行动方案,确定起义口号为“立”,暗号为拍三下枪托,要求人人必须系红领带,表明为革命敢于牺牲。
这条红领带,红二十四军的指战员叫它“牺牲带”。
三眼看起义在即,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我一地下党员、高桂滋手枪连连长喝醉了酒,将起义计划说了出去,被高桂滋的表弟贺纪善得知,报告了二营营长刘孔章。
刘孔章马上派勤务兵叫8连连长王子冈(党员)、7连连长窦世雄(党员)到司令部去“开会”。
王、窦二人发现情况不妙,将勤务兵扣下。
但是,敌人已经加强了戒备,控制了县城的交通要道。
赫光下令,起义提前半小时。
当夜,天降大雨。
11时30分,高部1200多名官兵在一团二营驻地城隍庙集合,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派,举行起义。
起义军在城隍庙门口将高桂滋的表弟贺纪善击毙。
营长刘孔章听到枪声后,急忙从后门开溜。
当时,起义部队的分工是:一团负责攻占敌司令部和县政府,破狱解救被捕的刘玉珊等同志,封锁反动军官住宅,切断敌人通讯线路,收集军需物资和畜力,严密监视晋军孙楚和李生达部在阳泉的动向。
二团、三团党员数量少,驻地距城较远,负责破坏阳泉火车站和敌人的营房。
不料,由于敌人早有准备,占据了城墙,居高临下,一团没能攻下县城;加之二团没能带出,原准备的阳泉煤矿工人组织起义的计划也落空;最终,只有一团的全部和三团的一部拉出来了。
眼看攻打县城无望,起义军遂撤出平定,经河下、白羊墅,越过正太线,沿五渡、杨树沟、三都向盂县挺进。
7月5日凌晨,起义军到达盂县清城村,随后进行了整编。
在全军大会上,谷雄一宣布了党中央的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任命赫光为军长、谷雄一为政委、窦世雄为副军长、刘明德为参谋长、刘子祥为政治部主任。
红二十四军下辖两个纵队及军部直属连,一纵队长靳树生、参谋长王子周,二纵队长穆春芳、指导员牛清明、参谋长蒲子华。
全军以举手表决的形式对这一任命予以了通过。
红二十四军的军旗开始高高飘扬,国民党盂县县长听说红军打到清城,携眷逃离县城,只留其他一些官员把守城门。
高桂滋派骑兵连和步兵团会同井陉、盂县、五台所部对红二十四军设法堵截追击。
敌追至清城村,红二十四军放弃在此地建立根据地的打算,斜出牵牛镇、河底、韩庄、西南舁,边战边走,经白土坡又迂回到盂县境内。
7月8日,红二十四军在盂县上社歼敌一部;11日,在五台县柏兰镇生擒敌保安队队副;12日夜,由柏兰镇向东经黑山关于13日进入河北省平山境内;15日,经灵寿向阜平挺进;18日,打败保安团300多人,县长朱涛望风而逃,攻克阜平县城……攻克阜平县后,红二十四军排军列阵于城外的沙滩上,宣布进城纪律。
各界群众代表30多人来到队前,向红军三鞠躬,欢迎军长进城。
进入阜平县,红二十四军开仓放粮3天,每天来领粮的有2000多人。
群众看到,这支队伍实行官兵一致的原则,军长与政委和士兵一样,排队领取每人3块光洋的饷金。
经过宣传鼓动,穷人纷纷报名参加红军,这支队伍很快就扩大到3000人。
7月27日,在有1000多人参加的大会上,红二十四军和中共阜平县委联合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牛清明为阜平县苏维埃主席。
苏维埃阜平县政府设立的机构有教育委员会、农民委员会、邮政委员会等。
苏维埃阜平县政府开办了穷人学校,穷人的孩子免费入学,由红二十四军中有文化的干部担任老师。
此时,蒋介石正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
对红二十四军的活动和苏维埃阜平县政府的成立,国民党惊呼:“事实虽小,情节甚大。
北方之朱毛较之江西有过而无不及也。
”高桂滋则向全国发出通电,称:为剿灭红军,“誓愿追随党国,捐躯致死,沥血披阵,伏维昭鉴”。
时任国民党陆海空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命令石友三部的沈克师对红二十四军进行围剿,并给其“陆军新编第一师”的番号作为诱饵。
为示与红军相区别,沈克师所部脖子上都围着绿毛巾,号称“绿军”。
四沈克师的26旅旅长赵海清和27旅旅长赵渤开始以诈降与红二十四军联系。
两赵诡称,阎锡山不可靠,石友三投向了韩复榘,张学良不要自己,所以,请求红军收编。
年轻的红军缺乏对敌斗争的经验,认为,沈克师反蒋失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来投靠自己是自然的事。
谷雄一拍案道:既然肥肉到了口边,还有不吃的道理?于是,决定受降。
8月9日,红二十四军政委谷雄一、副军长窦世雄、苏维埃阜平县政府副主席刘应融等率军部人员及当地干部群众一行18人,用十几头骡子驼着牛羊、粮食和银元,赶到沈克师的驻地王快镇进行慰问。
结果,全部中计被捕。
8月10日,沈克将谷雄一等5人押往北平请赏,同时派赵海清的26旅开往阜平县城,声言奉谷政委的命令前来接受改编。
当天下午,赵海清派副官到红二十四军驻地,说部队给养困难,人心涣散,要求军长赫光立即接见,以稳定人心。
经过激烈的辩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红二十四军决定收编26旅,但不让他们进阜平县城,而是让他们沿城南沙河岸到距县城5华里的法华村等待整编。
8月11日上午,赵海清又以一个营投降为幌子,敦请我红二十四军军长出面训话。
红二十四军军长赫光、政治部主任刘子祥及6名战士带着慰劳品来到法华村。
赵海清在村中的老槐树下举行了所谓的欢迎会。
8时多,赵海清请赫光给他写了几个大字标语后,双方一起来到会场。
赫光发现赵海清部荷枪实弹,岗哨林立,对其意图有所觉察,但还是大义凛然地走上讲台,大声说:你们起义,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你们参加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中国……赫光的讲演,深深打动了国民党士兵的心,大家静静地听着,一动也不动,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要摆这个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