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_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模板】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模板】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年5月目录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总则 (1)3.1目的与任务 (1)3.2程序 (1)3.3计量单位 (4)3.4补充规定 (4)4准备工作 (4)4.1人员准备 (4)4.2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 (4)4.3建立样本图斑特征库 (4)5 资料检查 (4)5.1要求 (4)5.2提交核查资料 (4)5.3检查内容 (5)6内业核查 (5)6.1 变化流量流向审查 (5)6.2 自动筛查 (5)6.3 图斑分类 (6)6.4按照国家依据影像判读地类调查的图斑检查 (6)6.5 重点地类图斑和未按照国家依据影像判读地类调查的图斑检查 (6)7地方整改 (9)8复核 (9)9“互联网+”在线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 (10)9.1要求 (10)9.2 核查内容与方法 (10)10国家修改数据库 (10)11核查主要成果 (10)11.1内业(复核)核查成果 (10)11.2“互联网+”在线核查成果 (11)11.3外业实地核查成果 (11)11.4 核查结果报告 (11)11.5 评价结果 (11)12质量控制 (11)12.1基本要求 (11)12.2工作实施 (11)13质量评价 (12)13.1县级调查成果质量评价 (12)13.2省级调查成果质量评价 (12)附录 (13)附录A县级国土调查成果整体评价表 (13)附录B地类一致性核查记录表 (15)附录C县级调查成果质量评价表 (16)附录D“互联网+”在线核查记录表 (18)附录E外业实地核查记录表 (19)附录F质量检查记录表 (20)附录G疑问图斑截图要求 (21)1 范围本规定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的目的、任务、程序、内容、方法、要求和质量控制及评价等。

本规定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摘要:一、引言1.土地调查的重要性2.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背景二、规程的内容与要求1.土地调查的分类2.调查技术要求3.调查程序与方法4.成果要求与检查验收三、规程的实施与效果1.规程的推广与应用2.土地调查成果的应用3.社会和经济效益四、规程的修订与完善1.规程的更新与完善2.适应新的土地管理需求3.未来土地调查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保障。

为了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征,规范土地调查工作,我国于198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为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编制了《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为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提供了技术指导和依据。

二、规程的内容与要求1.土地调查的分类《规程》将土地调查分为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三大类。

其中,土地资源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目的是掌握各类土地利用现状、用途和分布特征;土地条件调查主要目的是评估土地的生产潜力、生态环境质量和自然灾害风险。

2.调查技术要求《规程》对土地调查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调查采用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调查表格与图件的制作要求等。

同时,《规程》还强调土地调查应注重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调查数据的精度和实用性。

3.调查程序与方法《规程》明确了土地调查的程序,包括调查准备、调查实施、数据处理、成果编制和检查验收等环节。

在调查方法上,采用以地面调查为主、卫星遥感调查为辅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条件进行全面调查。

4.成果要求与检查验收《规程》对土地调查成果的形式、内容和质量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调查成果应包括文字报告、数据资料、图件和表格等,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次土地调查互联网举证及有关要求课件

三次土地调查互联网举证及有关要求课件
市县任务管理端(web) 设备管理 任务分发 成果初审 确认提交
*
加密综合举证数据包
使用带卫星定位功能和方向传感器的手机,利用省统一下发的互联网+举证软件,拍摄包含图斑实地GPS坐标、拍摄方位角、拍摄时间、实地照片及举证说明等综合信息的加密举证数据包,通过省级审核后报送至国家举证四个阶段
地类样本举证:正式开展调查工作前,县级需对区域涉及的所有地类,每个地类选择至少2个典型特征图斑,进行地类样本举证。 初次举证:开展外业调查的同时,地方对不一致图斑和重点地类变化图斑等,进行初次举证。 补充举证:国家内业核查后,地方对内业核查结果有异议的,以及国家认为需要补充举证的图斑,进行补充举证。 在线举证:国家内业复核后,地方对复核结果仍有异议的,可申请在线举证。
互联网+举证技术方法
加密
关于省级检查及公开举证接口的要求
省级可利用国家举证平台,下载举证数据开展省级检查工作。 为了满足精细化管理、在线实时审查及省级全面检查等方面的需要,也可自建省级举证与核查平台。 地方自建平台必须经过测试认证。 省级举证平台的举证APP须采用国家统一的SDK接口,并经测试认证。 县级拟采用非统一下发软件举证的,须经省级同意,报国家测试认证。 按需测试认证(按照省级需要进行测试认证,而不是面向公司) 可以采用精度高、现势性强的航片举证;可以用无人机举证,但需要遵守国家有关无人机飞行的相关管理规定(不要黑飞)。
举证时间:各县市在开展外业调查工作前,使用举证软件,开展本县区全地类典型样本图斑举证工作 。 拍摄要求:每个地类选择至少2个典型图斑,每个拍摄1-3张全景照片、3-6张局部近景照片、1-3张利用特征照片,尽可能保持地类样本照片的完整性、单一性、典型性、清晰性,远近协调,合理分配空白和实体所占空间布局,尽可能地提高艺术美感,准确、美观的反映地类特征。 样本审查:收到县级地类样本图斑举证成果后,我们将形成样本影像与实地照片为一体的成果,交省级三次调查办公室审查。通过省级审查的地类样本,将作为国家级核查的重要参考依据。

5_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

5_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

5_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土地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一项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推进土地调查新技术的试点工作,国家对核查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首先,新技术的试点应该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

高精度、高效率的测绘设备、先进的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平台等都可以用于土地调查新技术的试点工作中,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其次,新技术应该能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调查。

传统的土地调查方法主要依靠人工实地勘察,耗时耗力且容易出现误差。

而新技术应该能够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的信息,包括地貌、土壤、植被等等,实现大范围的快速调查。

同时,新技术的试点应该注重对土地利用的定量评价。

新技术不仅应该能够提供土地利用的基本信息,还应该能够对土地利用的效益进行评估。

比如,通过不同的指标和模型来评价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供决策参考。

另外,新技术的试点需要与现有的土地调查方法相结合,形成科学合理的调查体系。

新技术可以作为传统调查方法的补充,通过相互协同来提高土地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标准和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最后,新技术的试点还应该注重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新技术的引入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和管理。

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新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和规范的应用。

综上所述,土地调查新技术的试点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要求。

通过科学的技术支撑、全面的调查内容、准确的数据评估、科学合理的调查体系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才能够推动土地调查新技术的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更为科学和精准的指导。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整体规划、分层规划、精准把握、分层监管”的要求,制定出有关技术要求。

一、目的和要求1 、目的:通过本文规程的制定,实现以下目的:(1)进一步梳理国土资源总体信息;(2)深入开展国土资源总体调查;(3)筹划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规划;2 、要求:本文规程的制定应体现下列要求:(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综合利用、保护、有偿转让及相关管理方面,实行科学精准的调查管理;(2)结合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双重要求,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3)形成完善的持续发展机制,促进国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4)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增强国土调查工作的统一性。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1 、调查范围:国土调查范围包括新调查、补充调查与修订调查,其中新调查包括土壤资源调查、湿地调查、产属性调查、地表功能分区调查及基本农田保护调查等。

补充调查指发现的任何发生变化的土地,以准确确定其现状和变化后的情形,作为填补调查结果的辅助性调查。

修订调查指建设前的有关地域的考核、升格、缩小地区范围等。

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以下这些:(1)描述性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和植被的形态、类型、水位、荒漠地貌、沙漠化等;(2)分析性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地貌、水源、土壤、植被、气候、仪器设备、导航定位、地形图绘制、航空影象技术和GIS等;(4)保护性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质量、水质体系、地形分布、環境要素方面的检测与监测等。

三、调查方法1 、土地调查应采用综合科学手段,推广现代技术,按照统一要求,完善各段调查规程,利用地面调查、测量、野外实践、技术研究以及卫星技术等各种方法,了解土地状况,精确绘制、编订图表,使其有一定的识别性、数理表达性。

2 、土地调查技术要求应体现精准性和科学性,要求调查单位根据调查范围,建立国家标准文档;严格控制调查的准确性和附加值;采用GIS、遥感等先进技术,收集、整合、应用、维护地理信息;实行信息循环、分步调查,不断完善调查结果;根据特定的调查方法对调查设施、设备、仪器等进行适当测试和验收。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暨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暨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

附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暨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8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以下简称《技术规程》),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统一时点更新工作和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以下简称“年度变更调查”),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三调”统一时点更新的主要目标是在“三调”初始调查成果基础上,通过全面内外业补充调查,将“三调”成果反映的国土空间利用状况更新到2019年12月31日统一时点上,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国土利用基础数据的需要。

2019年年度变更调查主要目标是在“三调”统一时点调查成果基础上,比对近两年年度遥感监测成果和相关管理备案信息,掌握2019年度耕地和建设用地等重要地类的利用变化情况,满足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统一时点调查工作任务“三调”统一时点更新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卫星遥感、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最新的正射影像图为基础,提取地类变化信息,开展实地调查举证,全面掌握“三调”初始时点和统一时点间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变化情况,更新“三调”数据库。

(一)开展遥感监测在2019年年底(2019年11月-2020年1月为主,北纬42度以北等冬季冰雪覆盖区域适当提前至8月)时间段内,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三调办”)组织采集覆盖全国的最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加工制作分县(市、区)正射影像图,内业提取“三调”初始影像时点以来的疑似建设变化遥感监测图斑,制作分县(市、区)的“三调”统一时点更新遥感监测成果,下发各地开展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 单选题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 单选题
265.《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共分_____。( )
266. 乔木林地的乔木郁闭度_____。( ) 267. 灌木林地的灌木覆盖度_____。( )
268. 其他林地包括_____。( )
269. 草地的灌木覆盖度_____。( ) 270. 草地的树木郁闭度_____。( ) 271. 农村道路的宽度应_____。( ) 272. 水库水面总设计库容大于等于_____。( ) 273. 坑塘水面蓄水量小于_____。( ) 274. 裸岩石砾地表层岩石或石砾的覆盖面积_____。( )
275. 2007国标的有林地对应于2017国标的_____地类。( )
276.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标准设施农用地图斑最小调查上图面积是___。( )
277. 属于三次土地调查核查的重点地类的是:_____。( ) 278. 省级内业抽检城镇土地调查成果的比例是_____。( ) 279. 下列不能认定为设施农用地的是_____。( ) 280. 下列不能认定为临时用地的是_____。( )
303. 关于数据库面积汇总,以下描述错误的是_____。( )
304.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各比例尺标准分幅及编号应执行GB/T 13989-2012标准。标准分幅图采用_____。( ) 305. 椭球面积计算结果以平方米为单位,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小数点后第2位四舍五入。( 306. 土地调查的控制面积是依据标准分幅的图幅理论面积计算得到的,在用大地坐标生成标准分幅 图框时,要求在每条边框线上_____插入加密点。( ) 307. 在高斯平面坐标系下进行数据采集时,要求县级及以上行政界线线段长度_____。( )
300. 关于图斑耕地坡度级别,以下分级描述正确的是_____。( )

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技术与方法

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技术与方法

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技术与方法发布时间:2021-06-28T17:26:29.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作者:梁衍娥[导读] 摘要:我国向来重视国土调查工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开展便能够证明这一认知,随之开展的省级核查可保证国土调查的可靠、准确、真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广西南宁 530023摘要:我国向来重视国土调查工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开展便能够证明这一认知,随之开展的省级核查可保证国土调查的可靠、准确、真实。

基于此,本文围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开展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技术流程、技术应用、属性数据正确性检查等。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核查技术;无人机前言:为得到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土地调查成果,省级质量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开展极为关键,该工作需严格遵循相关要求,并保证核查与反馈的及时开展。

为顺利进行省级核查,省级核查技术与方法的科学选用极为关键。

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技术1.1技术流程在具体的省级核查过程中,县级调查成果在检查合格后(县、市两级)报送三调办,成果质量抽查和内业核查由省级核查队伍负责,如地方调查错误信息的提取可采用全图斑计算机自动筛查技术,地类调查图斑未能遵循国家要求的,以及相关重点地类图斑,必须开展逐图斑检查,图斑与国家提取一致的进行50%抽样,做好边界与地类核查。

基于检查结果,省三调办负责评价三调成果,向地方返回不合格的质量评价,成果通过相应检查后,需要针对性处理部分地类或边界无法确定的部分图斑,需应用"互联网+"方式,开展在线外业实地核查。

最终向县(区)反馈检查结果,全面修改错误图斑,修改疑问图斑或进行补充举证。

基于要求完成修改后,再次进行报送及核查,在保证差错率满足要求后,最终即可向全国三调办报送成果[1]。

1.2技术应用采用三调核查软件开展省级核查工作,同时叠加相关基础资料,包括年度变更数据、权属数据、二调基础数据库、地理国情道路数据等,同时需开展自动筛查,人机交互式的针对性检查也不容忽视,基于实地照片、地类样本对城镇村属性、图斑细化名称、种植属性、权属、图斑地类等进行逐图斑检查,如图斑的地类或边界难以通过核查确定,外业实地核查必须针对性开展,这一过程需得到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核查基础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核查基础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38 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9月上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核查基础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王伯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 国土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成果核查涉及数据量大,调用频率高,数据版本繁多复杂。

针对各类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核查基础数据库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设计,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基于统一的存储框架,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特点与应用场景进行汇集、整合,构建分布存储的数据库集群,以满足第三次国土调查高并发、高吞吐、高性能的数据查询、浏览、应用和服务,为国土调查工作提供高效数据支撑。

关键词 第三次国土调查;基础数据库;设计与实现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sic Database for Result Verification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 Wang Bo-chao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atural Resources Plan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Urumqi 830011,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Abstract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 is a major survey of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result verification involves a large amount of data, high frequency of calling, and a variety of complex data versions. For all kinds of data, the basic database for result verification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Autonomous Region) is designed in 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manner. In accordance with unified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based on a unified storage framework, an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data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s, a database cluster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is built to meet the high concurrency, high throughput and high performance of data query, browsing,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 and provide efficient data support for the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Key words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Resource Survey; basic databas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引言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工作涉及大量的影像数据和调查成果数据,涉及数据量之大、调用频率高,数据版本繁多复杂,对开展三调和后续变更调查工作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抽查核实工作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09〕28号)附件:第二次全国土地

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抽查核实工作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09〕28号)附件:第二次全国土地

附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抽查核实工作方案为保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客观评判各地调查工作质量,并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全国调查成果质量抽查积累经验,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总体方案》,拟组织对全国部分地区调查成果进行质量抽查与实地核实。

一、抽查核实的范围成果质量的抽查与核实原则上选择全国31个省区一定数量县(区)统一进行调查成果综合评判。

本次抽查核实的重点主要围绕二次调查中,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较为明显的10个省份,以内、外业核查结果为基础,实地核实,检查各地上报成果质量,重点发现调查质量问题。

抽查核实的省份原则上选择“耕地增加数量较多”、“耕地减少明显”以及“建设用地增加较多”的省份。

通过对上报数据的分析,本次抽查省份主要包括:(一)耕地明显增加的省份(2个):内蒙古、辽宁;(二)耕地明显减少的省份(4个):广东省、江苏省、山西省、上海市;(三)建设用地明显增加的省份(5个):内蒙古、江苏省、河北省、河南省和安徽省。

二、抽查核实的内容(一)检查各地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完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若干意见》情况;(二)检查各地调查工作组织是否有效,调查成果是否准确齐全,是否严格执行土地分类国家标准;(三)现场检查部分地区耕地、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减的真实性,了解地方调查成果基数的具体情况和真实想法,分析原因;(四)督促检查地方基本农田上图工作的进展情况,掌握各地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总体情况;(五)发现一批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以及成果质量存在重大缺陷的典型案例。

三、抽查核实的方法(一)分析准备。

综合分析国家内业核查意见、地方复核情况和外业核查结果,以及与变更调查数据差异等材料,掌握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大的省份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选择2-3个县区,作为实地抽查重点;(二)座谈交流。

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实施指南

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实施指南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实施指南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 国发〔2022〕4 号 ) 要求,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方案》,制定《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实施指南》。

一、准备工作开发运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平台 (平台桌面端、外业调查采样APP 、样品流转APP、质量控制APP) 和数据库等,实现土壤三普工作全流程、全对象、全用户的数字化管理。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平台工作组 ( 以下简称全国土壤普查办平台工作组) 会同专家技术指导组的平台技术组 ( 以下简称平台技术组) 负责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平台研发与运维,编制数据库规范,建立数据库;指导建立省级土壤三普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数据库。

省级土壤普查办负责建立省级数据库,并根据实际需要,在国家工作平台基础上探索建立个性化平台。

1按照土壤三普工作流程,构建国家工作平台。

平台桌面端集成工作调度、样点任务管理、样品制备管理、样品检测管理、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全程追溯等功能模块。

外业调查采样APP 要实现样点任务认领、样点任务变更、样点导航、数据提交等功能。

样品流转APP 要实现采样样品接收、制成样品分发和接收反馈、样品入库等功能。

质量控制APP 要实现外业核查、样品制备检查、测试化验质控等功能。

工作平台分不同层级用户设置相应权限,实现土壤三普工作全流程分类分级数字化管理。

各省可在国家工作平台预留接口上开发本省个性化平台,并制订相应运维管理制度,做好日常运行维护。

2组织省级土壤普查办、外业调查采样队伍、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等不同类型用户,开展工作平台试点应用,收集整理有关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平台。

3按照《土壤普查数据库规范 (试行) 》要求,国家级数据库主要储存和管理全国工作底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等) 、过程数据 (样点布设、调查采样、检测分析等数据) 、成果数据 (土壤类型图、属性图、专题图、专题数据清单等) 等。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9.05.14
•【文号】国土调查办发〔2019〕12号
•【施行日期】2019.05.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
定》的通知
国土调查办发〔2019〕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核查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9〕4号),并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实施方案、规程和有关标准等,制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现予以印发,请在具体工作中注意把握。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5月14日附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公示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公示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国土资源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11.24•【文号】•【施行日期】2014.1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公示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4〕142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我部推荐表彰对象的初审意见,对推荐国土资源部地籍司调查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调查所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先进集体,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规划评审中心主任杨冀红同志、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遥感所干部辛丽璇同志、中国国土资源报社采访部主任张晏同志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先进工作者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11月25日至12月1日。

若对表彰推荐对象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联系人:杨地、李涛联系电话:************,66150543传真:************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1月24日附件:1.国土资源部地籍司调查处先进事迹2.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调查所先进事迹3.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规划评审中心主任杨冀红同志先进事迹4.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遥感所干部辛丽璇同志先进事迹5.中国国土资源报社采访部主任张晏同志先进事迹附件1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调查处先进事迹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司局的紧密配合下,地籍管理司调查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自身优势,科学安排运筹,严格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工作。

一、精心筹备二次调查工作调查处积极参与二次调查的前期筹备工作。

5_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

5_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

5_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土地调查是指对特定地区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以获取土地的各项信息。

为了提高土地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不断推进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从而提高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效益。

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主要针对土地调查新技术的试点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1.技术研发和推广: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指出要加大对土地调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相关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土地调查新技术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这些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土地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2.数据采集和处理: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要求要发展和完善土地调查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主要包括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处理、GPS定位数据的收集等。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图像处理、地物分类、空间分析等。

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获取土地信息,提高土地调查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数据共享和整合: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提出要加强土地调查数据的共享和整合。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能够共享土地调查数据,避免重复调查和数据浪费。

同时,通过数据的整合和交互,能够更好地发挥土地调查数据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为土地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要求各地要加大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的力度,提高土地调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目前,土地调查领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普遍问题。

为了确保土地调查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需要加大对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5.监督和质量控制: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要求加强对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工作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土地调查新技术的有效实施和应用。

同时,还要加强对土地调查数据的质量控制,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评价标准,提高土地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技术与方法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技术与方法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29TANSUOYANJIU探索研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化调查,是进入新时代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基础国情国力调查。

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建立各级国土调查数据库,丰富国土资源大数据成果,健全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翔实的数据基础。

省级核查是保证“三调”成果真实、准确、可靠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一、核查流程(一)技术方法充分运用遥感RS (Remote Sensing )、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System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和国土调查云等技术手段,采用计算机自动比对与人机交互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相结合,内业核查、“互联网+”在线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检查“三调”成果数据与遥感影像、举证照片和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二)技术流程核查工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数据接收、自动对比、内业核查(抽检、详检)、整改、复检、在线互联核查、数据库质检、质量评定等。

接收到“三调”成果后,首先对成果进行完整性、符合性检查。

其次是利用核查软件对调查成果进行自动比对筛查。

然后进行内业一致性检查,包括内业抽检和详检。

先随机抽取两个乡镇的调查成果,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对照遥感影像和举证照片,逐图斑检查地类认定、边界套合、属性标注等信息是否与实地现状一致,并逐一记录检查结果。

抽检合格后开展全面的内业详检,抽检不合格退回县级进行成果全面整改,并将整改成果重新上交省核查组,省核查组复核后进行再次抽检。

内业详检完成后,核查组及时向各个县(市、区)三调办反馈核查意见,县级三调办根据省级核查意见进行全面整改,不得调整省级核查意见以外的图斑,完成后再次上交成果。

核查组对县级整改后的成果进行复检,对存在疑问的重点图斑进行在线互联核查及外业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省级核查技术与方法□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登记中心 沈少泽 张嫣然 王 瑜重新提交不通过不通过不通过不通过不合格不合格县级三调成果数据接收完整性、符合性检查县级整改内业详检内业抽检自动比对意见反馈县级整改完善县级三调整改成果上交数据库质检复核在线互联核查全面比对质量评定成果上报▲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省级核查工作流程图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30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实地核查,复检通过后利用国家数据库质检软件进行统一质检。

三调实施方案(正式)

三调实施方案(正式)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主要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三调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

具体任务包括: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公布日期】2008.06.24•【文号】国土调查办发[2008]58号•【施行日期】2008.06.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08〕58号)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承担单位、监理单位: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明确职责任务,公正公开分配核查任务,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07〕3号)、《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07〕7号)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土调查办发〔2007〕48号)的有关要求,我办编制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四日附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〇八年七月)目录一、总则二、工作内容及任务分配三、职责分工四、工作要求五、罚则附录附录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流程图附录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计划任务书附录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任务分配流程图附录四涉密调查成果安全保密责任书一、总则(一)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明确职责任务,公正公开分配核查任务,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7)号〕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土调查办发(48)号〕的有关规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土地调查办”)特制定本暂行管理规定。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外业调查与互联网举证技术要求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外业调查与互联网举证技术要求

➢ 利用特征照片:0-1张,对需要拍摄具体种植作物等特
征照片来说明利用现状的,可拍摄作物特征举证照片。根据
影像变化情况,建设用地或设施农用地需要拍摄内部特征照
片。
整理ppt
38
举证照片拍摄重点
国家将以图斑的遥感影像特征和实地举证照片为依据 进行核查,对未提交举证照片或提交的举证照片不能说明 图斑变化情况的,国家核查将认定为不通过图斑。
18
国家内业提取图斑示例4
整理ppt
19
外业调查技术方法
整理ppt
20
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内业解译判读、外业调查补测和内业整理建库 相结合的调绘方法。
内业解译:依据遥感影像特征,采用直接目视判读的方式, 对国家提取的图斑信息进行内业预判;同时,结合其他管理信息, 对国家提取图斑以外、且影像判读地类与数据库地类不一致的部 分,在调查底图上进行预判标绘。
调查界线:2016年底县级变更调查区域界线; 坐标系:下发数据为1980西安坐标系; 调查内容与精度:
➢ 实地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 ➢ 实地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的农用地(不含设施农用地) ➢ 实地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其他地类,荒漠地区可适当
减低精度,但不得低于1500平方米。
密密
密密
移移动动智智能能外外业业 调调查查设设备备
44GG//GGPPRRSS
CCOORRSS基基准准站站 IInntteerrnneett
土地调查数据库
高高精精度度定定位位终终端端
信信号号发发射射塔塔
整理ppt
服服务务器器
27
国家提取图斑调查情况示例

整理ppt

28
国家提取图斑调查情况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 国家级核查技术要求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2017年5月


一.目的和任务
二.检查内容
三.检查程序和方法
一、国家核查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任务
(一)核查目的 由国家统一组织,利用实地互联网+举证照片、遥感影像等 相关资料,对试点县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图斑的地类、边界、范 围的准确性进行核查,确保试点县土地调查成果的真实性。 (二)核查任务 国家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试点县提交的第三次土地调查 成果进行国家级核查。国家级核查重点针对耕地、建设用地、 原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等重点类型图斑,以及三次调查地类 与国家内业提取地类不一致的图斑。国家级核查具体包括内业 核查、在线外业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三部分。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核查(地类一致性检查)
人机交互检查:
②地类一致性检查
园地
照片显示为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
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
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园 地 影 像 特 征
园 地 实 地 照 片
调查地类为园地,实地照片是园地,通过检查。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核查(地类一致性检查)
人机交互检查:
②地类一致性检查
建设用地图斑
影像为疑似建设纹理,照片显示为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 地;对举证照片显示为推平、动土,或没有明显建筑物或构筑物
的,不通过检查;对照片显示为简易工棚、活动板房、临时堆场
及晾晒场等非明显建筑物的,不通过检查 。
调查地类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实地照片为楼房,通过检查。
三、国家核查程序和方法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一)检查流程(图)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二)检查方法 1. 资料接收与检查。 根据土地调查试点工作的要求,接收地方上报的试点成果, 包括试点数据库、汇总表格,以及网联网+举证结果等,检查地 方提交的成果资料是否完整、规范。提交资料不符合要求的, 地方需补充修改,重新提交。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核查(地类一致性检查)
人机交互检查:
②地类一致性检查
耕地图斑
影像为耕地纹理,照片显示种植作物为耕水稻、玉米、莲藕 等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对临时种
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
耕地;对照片显示为非耕地,但调查为耕地的图斑,应检查耕地 的植被覆盖属性是否填写正确;对耕地内部变化图斑还应结合土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类一致性检查
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图斑 影像为未利用地纹理,照片显示为其他草地、河流、湖泊、滩涂、 盐碱地、沙地、裸土地等;对照片显示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或道路等, 不通过检查。对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流量较大的县区,还需检查是否 提供省级相关部门提供的证明文件。
调查地类为临时用地,照片为永久建筑物,不通过检查。 ,照片永久建筑物,不通过检查。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核查(地类一致性检查)
人机交互检查:
②地类一致性检查
道路图斑
提取试点土地调查数据库中新增道路图斑,逐图斑结合影像
和实地举证照片,检查图斑正确性。对道路 宽度明显宽度大于6.5
调查地类为设施农用地,实地照片为生态园,不通过检查。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核查(地类一致性检查)
人机交互检查:
②地类一致性检查
临时用地图斑 影像为疑似建设纹理,调查地类为非建设用地或非设施农用地的, 照片显示为临时的使用土地(不得为修建的永久性建筑物),检查地方 是否已按临时用地上图;对地方按临时用地上图的图斑,检查照片是否 显示为永久性建筑物。
调查地类为其它草地,实际照片草茂密,不通过检查。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核查(地类一致性检查)
人机交互检查:
②地类一致性检查
设施农用地图斑 影像为设施农用地纹理,内部和外部照片均显示用于经营性畜禽养 殖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或用于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等农产品生产 的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或用于设施农业项目辅助生产的设施用地;或 晾晒场、粮食果品烘干设施、粮食和农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 时存放场所等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以及举证照片明 确反映养殖畜禽的,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实地照片为楼房,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实地照片为小区,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实地照片为推平,不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实地照片为推平,不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实地照片为推平,不通过检查。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2.耕地变化图斑核查
包括新增耕地、耕地内部调整的图斑核查(即水田或水浇地调查为 旱地,以及旱地调查为水田或水浇地) 3. 农用地变化为未利用地图斑 4. 道路图斑
包括地方调查为新增公路、铁路和农村道路的图斑。
二、检查内容
(三)其他地类变化图斑核查。 主要包括非耕农用地内部调整、耕地变化为其他非耕农用 地、未利用地变化为非耕农用地等重点地类图斑以外的其他变 化地类图斑。
地拍摄以及应提供内部照片而未提供的,不通过检查。
照片不合理,拍摄地物为地面。
照片不合理,拍摄地物为地面。
照片不合理,拍摄方向不对,不能反映图斑地类实际情况。
照片不合理,拍摄方向不对,不能反映图斑地类实际情况。
照片不合理,拍摄点距离拍摄目标远,不能反映图斑地类实际情况。
照片不合理,拍摄点距离拍摄目标远,不能反映图斑地类实际情况。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核查(地类一致性检查)
人机交互检查:
②地类一致性检查 重点地类检查(包括耕地,建设用地、设施农用地、临时
用地、农用地调查为未利用地、道路等)
无论国家是否提取为变化图斑,均需检查遥感影像、举证照 片、调查地类的一致性。 照片地类的认定方法,按照三次调查的工作分类。
地整治项目区范围进行检查。
调查地类是耕地,实地照片是耕地,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是耕地,实地照片是耕地,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是耕地,实地照片是耕地,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是耕地,实地照片是林地,不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是耕地,实地照片是园地,不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是耕地,实地照片是园地,不通过检查。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一致性。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核查(地类一致性检查)
自动比对:三次调查数据库+201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
+国家内业提取结果,按照一定的叠加比例,将图斑分为重点地
类图斑、其他地类变化图斑和数据库地类一致图斑。
一定的叠加比例:地类一致面积大于一定比例且不一致面积 小于一定数值的(试点中会测试多种比例,如95%,90%等)
米,地方未按公路调查的,不通过检查。(图)
未按照公路变更且道路宽度小于6.5米,通过检查。
未按照公路变更且道路宽度小于6.5米,通过检查。
未按照公路变更且道路宽度大于6.5米,不通过检查。
未按照公路变更且道路宽度大于6.5米,不通过检查。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核查(地类一致性检查)
调查地类为其它草地,实际照片为荒草,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其它草地,实际照片为荒草,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其它草地,实际照片为荒草地,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内陆滩涂,实际照片为耕地,不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其它草地,实际照片为耕地,不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其它草地,实际照片为水塘,不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其它草地,实际照片草茂密,不通过检查。
林 地 影 像 特 征
林 地 实 地 照 片
调查地类为林地,实地照片是林地,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林地,实地照片是林地,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林地,实地照片是林地,通过检查。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核查(地类一致性检查)
人机交互检查:
②地类一致性检查
草地
照片显示为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二、国家核查检查内容
二、检查内容
(一)变化流量流向审查。 对比三次土地调查数据与2016年度变更调查各地类面积差异, 分析2010年以来各地类流量的变化趋势,找出差异较大或变化趋 势较明显的地类重点进行核查。
二、检查内容
(二)重点地类图斑核查。 1.建设变化图斑核查 包括国家内业提取疑似建设图斑核查、地方调查为新增建设用地、 设施农用地或按临时用地上图的变化图斑核查。
调查地类为设施农用地,实地照片为阳光大棚,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设施农用地,实地照片为大棚,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设施农用地,实地照片为养鸡场,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设施农用地,实地照片为渔具堆放场地,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设施农用地,实地照片为楼房,不通过检查。
调查地类为设施农用地,实地照片为房屋住宅,不通过检查。
三、检查流程和方法
(二)检查方法 2. 内业核查(地类一致性检查)
图斑分类:
①类型I:重点地类图斑包括三次调查数据库中重点地类图斑
和国家内业提取重点地类图斑(数据库比对不一致)。
②类型II:其他地类变化图斑包括国家提取的非重点地类图斑 和国家未提取的三次调查数据库中其他地类变化图斑(数据库比
对不一致) 。
人机交互检查:
②地类一致性检查 其他地类变化图斑
其他地类变化(即重点地类以外的),对国家提取,并按
国家提取地类调查的,可直接通过检查;对国家提取的,未 按国家提取地类调查的,需检查遥感影像、举证照片、调查 地类的一致性;对国家未提取的,地方按与数据库不同的地 类调查的,需检查遥感影像、举证照片、调查地类的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