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浅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浅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浅析摘要:建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真实准确的掌握土地利用现状,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简要的从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关于建设数据库的关键问题、数据库建设要求、数据库建设用途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数据库建设;图形数据;属性数据1.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最终数据库成果包需通过国家统一下发的国家级质检软件导出,导出成果包前流程包括:(1)可以使用杭州今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调数据建库软件,收集勾绘的县级全区域.shp格式图斑矢量数据、村级调查区、行政区、城镇村范围、路面范围、坡度图、耕地等别等基础数据。

(2)进行拓扑检查,检查规则包括图斑不能重叠、图斑不能有缝隙、行政区域界线与图斑完全套合等,若出现问题需要微调整图斑轮廓,直至拓扑检查错误数为零。

其他检查包括数据属性基础检查、控制面积检查、属性检查、拓扑检查、城乡数据衔接检查、坐落逻辑一致性检查、现状要素内逻辑一致性检查、现状要素与其他要素逻辑一致性检查等矢量数据检查。

(3)进行椭球面积计算、控制平差、汇总平差,县级区域面积需与国家下发区域面积数一致。

(4)利用今奥软件一键成果输出,输出内容包括:①“互联网+”举证成果②DOM影像图③基础数据包④其他资料⑤扫描资料⑥文字报告(5)将成果包导入国家级三调检查软件进行质检,若有质检问题,软件会报告问题类型,通过今奥软件进行修改,反复此过程直到国家级三调质检软件错误数为零。

最终导出的成果包即可上报省级检查。

数据成果目录如下:2.关于建设数据库的关键问题(1)已有数据资料质量控制。

已有的年度变更数据库、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耕地等别更新等数据库坐标系统都是西安1980坐标系统,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要求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因此,要将现有的数据资料首先进行坐标转化,确保大地基准一致。

同时要检查已有数据之间是否套合,是否存在属性、范围、界线矛盾冲突。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标准2020-11-17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标准2020-11-17

数据库标准修改说明在2020年10月15日下发版本基础上,做如下修改:1. 删除表2中分类因素图层中【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表15生物多样性属性表。

2. 数据库标准要求,扩充分类单元图层是必须的,“三调”有这两类图斑的,必须有这个图层;没有的不需要建空图层。

表2中扩充分类单元的约束条件修改为O(可选)。

3. 表5、表6、表9和表10,将“c-标准制”修改为“c-国际制”。

4. 表5、表6中①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级别对应的字段代码由“TRZJSWRZKJB”修改为“TRZJSWRJB”,长度缩减为9个字符。

②耕地二级地类GDEJDL,因在表6中增加了“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类别,表5、表6的字段长度统一由原来的6位修改为8位。

5. 表6注15:种植属性为“即可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的填写“工程恢复”,耕地二级地类级别代码均填写小写字母k。

修改为“种植属性为“即可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即可恢复”,种植属性为“工程恢复”的耕地二级地类填写“工程恢复”,级别代码分别选填表36中的对应代码。

”6. 修正表6 注15和表7注16的表述。

表20中地类编码长度变为5。

7. 因有些省份收集到的污染数据是点位的,因此原【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TRZJSWRZK】图层扩充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图斑TRZJSWRTB】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样点TRZJSWRYD】两个图××/T ××××—××××层,两个图层的属性结构分别按照表15和表16描述。

在表2中约束条件由M调整为C,表示仅需提供“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图斑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样点”二者之一。

8. 表18中的【OUT丰度指数】修改为【Ace指数】。

对应的字段代码【OUT_FDZS】也修改为【Ace_ZS】。

9. 关于耕地二级地类的编码,在表36中增加j-即可恢复和g-工程恢复分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及质量要求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12
CONTENTS
几个关键问题 02
01 数据库任务与意义
数据库建设要求 04
03 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
一、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任务与意义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国发〔2017〕48号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组织开展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
件 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
增量数据质量检查软件
工作运行管理
土地调查信息提取管理系统 遥感数据采集信息网络获取
系统 内业核查系统 互联网+举证及在线核查云平
台 在线调度及外业核查系统
国家级质检综合调度系统
成果集成应用
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管理系统
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共 享服务平台
1.三调是普查,数据库是新建,绝对不允许以变更的方式 建设数据库。(看着旧图画新图)
调查底图下 发
调查资料收集
工作底图制 作
外业调查/举 证
地方核实补充 地方收集
外业调查 互联网+举证
整理建库 报表汇总 标准成果导出
内业整理建 库
数据质检
成果完整性 矢量数据检查 汇总表格检查
调查成果 汇总成果
成果汇总
工作底图制作主流程
影像镶嵌
矢量数据处理
调查底图 资料规范化整理
地理编码转换
城镇村范围划定

国务院批 准单独选 址项目
地方重点核 实
低丘缓坡 等未利用 地开发试 点项目建
新区
2 调查资料收集
批准未建设用地图斑
省政府批 准建设用
地项目
2 调查资料收集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探究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探究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探究摘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调查中国土地利用现状,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对新时期推进国民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时,需要参照前两次土地调查时建立的数据库资料,借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由专业的人员全程跟进,从而提高调查的效率,不可盲目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获取的数据导入数据库后,增强了数据库的完善性和全面性,让我国的土地利用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探究1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设计应当秉承科学合理的原则,参照已完成调查的土地数据,使得设计方案更加符合数据库建设的需要。

在构思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确保该设计符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能够满足当前土地利用现状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与《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内部规定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或者相互矛盾的地方,从而确保工作方案能够切合实际需要,确保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创建人员能够按照设计方案建设数据库。

2基本数据的准备和处理2.1基础资料的准备2.1.1 DOM资料DOM资料主要包括县级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作为地类图斑采集和对比分析的基础资料。

县级卫星影像来源于国家下发,选择分辨率优于1米的遥感影像,使得后续工作开展更加方便。

航空影像一般分辨率比较高,来源于地方采集补充,选择分辨率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

2.1.2土地管理资料除了需要获取到地理信息的普查与监测信息、建设用地审批信息、农业用地定级评价信息以外,其他有价值的信息也必须尽量获取,使得获取到的土地管理资料更加完善,如农业用地储备资源信息、土地建设规划信息、基本农田信息等,若是无法收集以上信息,就会造成基础数据缺失。

在建设数据库时必须有土地管理资料,否则这个数据库必然是不完整的。

2.1.3土地调查资料土地调查资料可以从相关数据库中获取,如农村地籍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建设用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等数据库资料,各个类型的土地调查资料是三调数据库建设的基础,要确保对上述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搜集。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数据库建设及质量检查技术要求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数据库建设及质量检查技术要求

SLZY
自然资源 其他
森林资源 山岭资源 草原资源 荒地资源 滩涂资源 矿产资源 其他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注记 湿地 湿地注记 开发园区 开发园区边界 开发园区注记 城市开发范围 城市开发边界 城市开发注记 自然生态保护区 自然生态保护区边界 自然生态保护区注记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Annotation Polygon Annotation Polygon Line Annotation Polygon
C
% 1:水流图斑关联的地类图斑层中的所有地类图斑标识码,水流图斑关联多个地类图斑时,各地类图斑 标识码之间用全角逗号(“,”)分隔。
% 2: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要求等限制情况,下同。 % 3:权利人信息用扩展属性表描述,扩展属性表的标识码应于本表中对应的标识码保持完全一致, 下同。
GLKFYQBSM
VarChar
城市开发范围标识码
GLCSKFFWBSM
VarChar
VarChar 自然生态保护区标识码 GLZRSTBHQBSM
实用文档
见本表注12 见本表注12 见本表注12 见本表注12 见本表注12
约束条件 O C C C C C C C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位数 值域 约束条件
实用文档
3. 三次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是土地调查成果的具体表现,三调成果 的变化均体现在数据库标准上。三次调查数据库标准 的核心有以下几点:
① 土地利用图层维持不变,新增内容用单独图层或扩展 属性的方式表达。
② 线状地物主体取消,用图斑的方式表达。 ③ 同时适用于城镇和农村土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概述(⼀)项⽬背景开展第三次全国国⼟调查⽬的是在第三次全国⼟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细化和完善全国⼟地利⽤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地利⽤现状和⼟地资源变化情况,进⼀步完善国⼟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态⽂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宏观调控、⾃然资源管理体制改⾰和统⼀确权登记、国⼟空间⽤途管制等各项⼯作的需要。

开展“三调”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地制度,提升国⼟资源管理精准化⽔平,⽀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三调”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新常态,不动产统⼀登记、⽣态⽂明建设和⾃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等⼯作提上了重要议事⽇程,这些都对⼟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三调”,全⾯掌握各⾏各业⽤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状况,是实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降⼀补”精准发⼒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端的现实需要。

(2)开展“三调”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态“三位⼀体”保护,确保国家粮⾷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产资料和最基础的⽣活保障。

我国⼈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平的1/2,中低产⽥约占72%,粮⾷⽣产保障能⼒不够稳定。

随着⼈⼝持续增长,我国⼈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步加剧。

这⼀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熊猫⼀样保护耕地。

开展“三调”,全⾯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地整治,建设⾼标准农⽥,合理安排⽣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划⾜、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一、概述(一)项目背景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目的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三调”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三调”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2)开展“三调”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

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某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单位名称2021年6月某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单位:单位名称编写人:年月日审核意见:审核人:年月日目录1概述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意义 (1)1.3项目来源 (1)1.4项目区概况 (1)1.5工作内容 (2)1.6工作组织和安排 (2)1.7工作完成情况 (3)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6)2.1作业依据 (6)2.1.1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6)2.1.2规范性文件 (7)2.2技术路线 (8)2.3执行的主要指标 (9)2.3.1数学基础 (9)2.3.2比例尺及调查精度 (9)2.3.3土地利用分类 (9)2.3.4地类图斑 (9)2.3.5分幅、编号及投影方式 (9)2.3.6计量单位 (10)2.4准备工作 (10)2.4.1资料收集 (10)2.4.2资料规范化整理 (13)2.5内业数据判绘 (18)2.5.1重点图斑提取 (18)2.5.2地类图斑判绘 (19)2.6外业调查成果整理 (21)2.7内业整理建库 (21)2.7.1建库流程 (21)2.7.2外业调查成果导入数据检查 (22)2.7.3图形处理 (23)2.7.4属性统一赋值 (23)2.7.5面积处理 (26)2.7.6其他数据提取生成 (27)2.7.7标准成果导出 (28)2.8专项数据库 (29)2.9数据质检 (29)2.9.1主要质检内容 (29)2.9.2质量总体要求 (32)2.10统一时点更新 (33)2.11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 (34)2.12保障措施 (34)2.12.1质量控制原则 (34)2.12.2质量保障措施 (34)2.12.3检查验收制度 (35)2.12.4数据的安全与保障 (36)2.13经验及体会 (38)2.14应用功能及更新情况 (39)2.14.1数据管理与应用功能 (39)2.14.2更新目的与原则 (40)2.14.3更新方法及要求 (41)3成果质量情况 (41)4上交的成果资料 (41)4.1数据成果 (41)1概述1.1项目名称某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一、概述(一)项目背景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目的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三调”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三调”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2)开展“三调”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

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作者:张瑞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第09期摘要全国土地调查每十年进行一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总结第一次、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全面展开,通过调查搜集、整理、整合已有土地基础数据;对已有内容细化、变化内容更新、新增内容补充,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国土利用现状和资源变化情况。

关键词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库;质量控制引言《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包括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专项数据库和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及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与共享服务平台,县级数据库是其他三级的基础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专项调查数据等,其他三级数据库是通过县级数据库逐级汇总建设。

1 已有数据资料质量控制已有的年度变更数据库、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等数据库坐标系统都是西安1980坐标系统,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因此,要将现有的数据资料首先进行坐标转化,确保大地基准一致。

同时要检查已有数据之间是否套合,是否存在属性、范围、界线矛盾冲突。

2 调查图斑质量控制①内业信息提取质量控制。

三调的调查图斑是通过将DOM和原土地调查数据库套合,通过分析数据库中每块图斑在影像上纹理、色调、位置、形状,按照人工判读,提取数据库地类与影像判读不一致的地类。

这就需要内业人员对影像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内业信息提取是整个调查工作的第一步,既要确保不遗漏疑似图斑,还要确保精确勾绘图斑范围。

②外业调查质量控制。

外业调查人员根据内业人员制作的调查底图进行逐图斑外业调绘。

对内业标注属性不正确的和范围勾绘不准确的图斑更正,对影像上未反映的新增图斑补调[1]。

3 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包括矢量数据采集、栅格数据采集、元数据采集。

其中栅格数据DOM由土地调查办公室提供,直接录用。

元数据按照《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和《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原数据》进行采集检核。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

关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国土资源基础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我国国土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县级数据库建设中,质量提升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县级数据库建设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的县级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着数据质量不稳定、易丢失、数据整合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了数据库的使用效率低下和数据准确性不高。

急需对县级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质量提升对策。

通过对县级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路径提供重要参考。

仅靠单一技术手段无法应对复杂的数据库建设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策略,以更好地提升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实现县级数据库的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

【研究背景】1.2 问题意义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的提升问题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随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和专业化,县级数据库在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对数据库建设的投入不均,标准和规范不统一,致使很多县级数据库存在质量不高、数据不准确、管理混乱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县级数据库的发挥作用和价值。

深入研究县级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探讨县级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改进建议,有助于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研究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有助于为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指导其加强数据库建设管理,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实践案例和质量评价方法的探讨,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县级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高登峰(东莞市测绘院广东东莞523000)【摘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我国首次对国内自然资源进行笛一个系统性调查,是土地调查向自然资源调查的历史性转变,是我国目前一项相当重要命国情国力调查。

因此,保证其调查数据曲准碉性和真实性十分重要。

本文对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问题进行了有力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数据库建设方案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举措。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829(2020)10-045-0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国土资源调査的工作,它的根本性质上升到了国情国力层面。

此次土地调查的主要目的对土地利用基础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细 化和完善,对前两次的土地调查结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全面清查我国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变动情况,进一步掌握当前土地使用的真实 情况,以健全完善土地监测和统计制度,加强对土地的管理。

三调数据结果的精确性和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国家土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进一步完善前两次土地建设所存在 的不足,但是经过前两次土地调查还 遗留着一些历史性的问题,这都导致三调不仅需要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

一、需考虑的关键性问题1.数据库的建设范围由于第三次土地调查内容包括全国土地的权属、使用情况、土地的基本地理情况等信息,在进行数据库建设的时候应执行TD/T1016标准,准确划分辖区,根据土地资源调查和专项调查的结果,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数据库。

此外,土地调查和专项调查的数据应进行一体化建库,然后进行分图层存储,以实现土地调查和专项调查数据成果的有机衔接。

2.各级数据库的建设方式对于不同级别的数据库,应采用合适的建设方式。

县到国家四个层级应分别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应的管理系统,也要分别构建适合的数据成果共享平台。

国土三调数据库建设标准

国土三调数据库建设标准

国土三调数据库建设标准国土三调数据库建设标准是指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为了规范三调数据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保证三调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促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一、标准适用范围国土三调数据库建设标准适用于所有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对三调数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包括三调数据库建设、数据标准制定、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安全保障、数据交换与共享、数据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二、标准内容三调数据库是指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数据、调查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的综合型数据库。

其建设应遵循数据库设计原则,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管理等四个阶段。

同时应考虑数据安全、数据可靠性、数据可维护性等因素。

2.数据标准制定数据标准是指为了保证数据质量的统一性、交换的可行性和数据的利用效率,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三调数据标准制定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应考虑本地特殊情况。

其中包括基础标准、数据识别标准、数据分类标准、数据编码标准等。

3.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及时性等方面的表现。

三调数据的质量控制应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使用等方面进行,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规范和标准,确保三调数据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安全是指保护三调数据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恶意破坏、数据泄露等威胁的一系列措施。

包括对数据进行备份、加密、权限管理等。

三调数据的安全保护应由各单位共同承担,建立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

5.数据交换与共享数据交换与共享是指在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在不同单位、不同系统之间的共享和交换。

三调数据的共享应遵循数据交换标准和协议,制定相应的数据共享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推进数据共享和交换工作的开展。

6.数据利用数据利用是指将三调数据应用于学术研究、决策支持、资源管理等方面。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主要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三调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

具体任务包括: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土地要素
土地利用要素
地类图斑
地类图斑注记
永久基本农田要素
永久基本农田图斑
永久基本农田注记
土地权属要素
宗地要素
宗地
宗地注记
界址线要素
界址线
界址线注记
界址点要素
界址点
界址点注记
其他土地要素
临时用地要素
临时用地
临时用地注记
批准未建设土地要素
批准未建设土地
批准未建设土地注记
城镇村等用地要素
城镇村等用地
城镇村等用地注记
耕地等级要素
耕地等别
耕地等别注记
重要项目用地要素
重要项目用地
重要项目用地注记
开发园区要素
开发园区
开发园区注记
214
要素代码 3000000000 3001000000 3001010000 3001020000 3001030000 3001040000 3001050000 3001060000 3001070000 3001080000 3001090000 3001990000 3001200000 3002000000 3002010000 3002020000
表1 (续)
要素名称
说明
遥感影像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的扩展
数字航空正射影像图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的扩展
数字航天正射影像图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的扩展
数字高程模型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的扩展
一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 0 补齐。
b) 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3月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5 数据库结构定义 (6)6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5)7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8)8 元数据 (28)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空间要素分层、要素属性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TD/T 1014 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要素 feature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 ISO 19101]3.2要素属性feature attribute要素的性质。

[ ISO 19109]3.3类 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4对象object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装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

[GB/T 17798]3.5实体 entity具有共同性质的对象类。

[GB/T 17798]3.6层 layer具有相同应用特性的类的集合。

3.7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对某一要素个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5.1 空间要素分层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层名称及各层要素见表2。 表2 层名称及各层要素
序号 1
2
3 4 5
层名 定位基础
境界与政 区
地貌
栅格数据 土地利用
层要素
测量控制点 数字正射影像图纠正控制点 测量控制点注记 行政区 行政区界线 行政区注记 等高线 高程注记点 坡度图 数字正射影像 数字高程模型 地类图斑 地类图斑注记
层代码 1400 1410 1420 1500 2000 2100 2110 2120 2200 2210 2220 2300 2310 2311 2312 2320 2321 2322 2330 2331 2332 2900 2910 2911 2912 2920 2921 2922 2930 2931 2932 2940 2941 2942 2950 2951 2952 2960 2961 2962
1000700000 1300
地貌
1000710000 1310
等高线
1000720000 1320
高程注记点
1000780000 1330
坡度图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的扩展
要素代码 1000800000 1000810000 1000820000 1000900000 2000000000 2001000000 2001010100 2001010200 2005000000 2005010300 2005010900 2006000000 2006010000 2006010100 2006010200 2006020000 2006020100 2006020200 2006030000 2006030100 2006030200 2099000000 2099010000 2099010100 2099010200 2099020000 2099020100 2099020200 2099030000 2099030100 2099030200 2099040000 2099040100 2099040200 2099050000 2099050100 2099050200 2099060000 2099060100 20990602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T XXXX—XXXX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数据库建设要求 (1)5 数据库建设步骤 (4)6 准备工作 (4)7 数据预处理 (5)8 数据库建设 (7)9 数据汇总 (9)10 质量检查 (9)11 主要成果 (11)12 数据库维护 (12)附录A(规范性附录)国土调查数据库成果目录 (13)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据汇总方法 (15)ITD/T XXXX—XXXX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广东省土地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延利、冯文利、张炳智、白晓飞、张嘉、王刚武、汪秀莲、胡小华、陈红兵、曾巍、周连芳、梁耘、李琪、杨地、何超英、姜开勤、赵伟、王尔林、滕学伟牛春盈、张小桐、辛丽璇、朱秀丽、刘茂国、黄润兴、刘小芬、黄家林、宋英赫、唐仰军。

TD/T XXXX—XXXX引言为规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的内容、程序、方法及要求,保证数据库成果质量,促进国土调查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等标准、规程,制定本规范。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对本规范的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

IIITD/T XXXX—XXXX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的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质量要求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要求等,适用于指导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更新与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911 测绘基本术语GB/T 16820地图学术语TD/T 1016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TD/T 1055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及定义,引用自GB/T16820-2009和GB/T14911-2008。

3.1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经过正射投影改正的影像数据集。

3.2拓扑关系Topological Relation描述两个要素之间边界拓扑和点集拓扑的要素关系。

3.3位置精度Positional Accuracy空间点位与其真实位置的符合程度。

3.4坐标精度Coordinate precision坐标值的精确程度。

3.5属性精度Attribute Accuracy指获取的属性值(编码值)与其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3.6逻辑一致性Logical Consistency空间数据在逻辑关系上的一致性。

4 数据库建设要求4.1 数学基础4.1.1平面坐标系大地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4.1.2高程系统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1.3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同时采用1:2000、1:5000、1:10000比例尺标准分幅图或数1TD/T XXXX—XXXX2 据按3°分带。

4.1.4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保留一位小数;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保留两位小数;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公顷(hm2)和亩,保留两位小数。

4.2 调查分类调查分类按照TD/T1055-2019附录A.2要求执行。

4.3 数据采集要求4.3.1图形采集要求4.3.1.1一般要求图形采集一般要求主要包括:a)数据采集要素内容及分层应按照TD/T1016执行;b)应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图纹理特征和外业调查结果重新采集;c)数据采集时,应避免产生狭长面、尖锐角和碎小图斑;d)具有多种属性的公共边,只矢量化一次,应保证各层数据拓扑一致性;e)交通、水利等线状地物采集需保持地物的连通性;f)按照权属界线与权属界线协议书界址走向核实并转绘为村级调查区界线,以线状地物为权属界线的,应以线状地物单边线或中心线为界。

转绘的村级调查区界线与权属界线协议书界址走向不一致的,按照实地调查的原则对相应的界线进行调整。

乡镇级行政界线转绘,与村级调查区界线转绘要求相同。

4.3.1.2最小上图面积采集精度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实地面积200m²;农用地(不含设施农用地)实地面积400m²;其他地类实地面积600m²;荒漠地区可适当减低精度,但不得低于1500m²;对于有更高管理需求的地区,可根据省(区、市)统一要求,提高最小调查上图面积标准。

4.3.1.3位置精度要求数据库建设的位置精度要求具体如下:a)调绘图斑的明显界线与数字正射影像图上同名地物移位不得大于图上0.3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

b)矢量化节点采集要求1)重要拐点必须采集;2)节点间最小距离不能低于0.2米;3)行政界线节点间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70米。

4.3.1.4坐标精度要求坐标值精度为0.00005。

4.3.1.5接边要求不同调查区域间、不同权属坐落间、城乡调查范围间图形及属性的接边按照TD/T1055-2019要求执行。

4.3.2属性采集要求属性采集的内容须符合TD/T1016的要求。

按照TD/T1016要求,对每个图层要素的标识码赋值,标识码为该要素的唯一代码。

通过资料分析、属性继承和外业调查等方式采集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应与外业调查的结果一致。

图层内以及图层间的属性逻辑关系正确。

TD/T XXXX—XXXX4.4 面积计算要求4.4.1椭球面积计算要求按照TD/T1055-2019附录D图幅理论面积与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及要求的规定计算。

4.4.2调查面积计算要求县级辖区调查面积包含陆地调查面积和岛屿调查面积,辖区调查面积等于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之和。

陆地调查面积等于陆地村级调查区调查面积之和,以及陆地地类图斑面积之和;岛屿调查面积等于海岛村级调查区调查面积之和,以及岛屿地类图斑面积之和。

4.4.3图形面积计算要求图形面积计算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图斑面积是指椭球面积经过控制平差后得到的面积值。

b)扣除地类面积等于图斑面积乘以扣除地类系数。

c)图斑地类面积等于图斑面积减去扣除地类面积。

4.5 完整性要求完整性要求包括:a)国土调查数据库成果内容完整,并按附录A要求进行组织整理;b)国土调查数据库成果可以正常打开。

4.6 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空间要素图层命名、结构描述、字段内容及取值按照TD/T1016要求执行;b)空间数据数学基础按照TD/T1055-2019的要求执行;c)空间要素拓扑关系正确。

各要素不存在线段自相交、碎片以及不规则多边形、悬挂点或伪节点等拓扑错误;d)元数据满足TD/T1016要求。

4.7 逻辑一致性要求逻辑一致性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有关联关系的属性内容应保持逻辑一致性。

b)国土调查数据库地类汇总面积应与行政区控制面积一致;汇总表面积与数据库汇总面积一致;各类汇总表表内、表间数据逻辑一致。

4.8 数据库要求4.8.1 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其他土地要素、独立要素、栅格数据、元数据等,具体参见TD/T1016。

4.8.2 数据分层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各层要素的命名及定义参见TD/T1016。

4.8.3 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结构应符合TD/T1016的要求。

4.8.4 数据字典根据TD/T1016定义的要素代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权属代码等建立数据字典。

4.9 数据交换格式数据交换格式采用TD/T1016附录A国土调查数据交换格式规定的数据格式。

3TD/T XXXX—XXXX4 5 数据库建设步骤数据库建设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数据预处理、数据库建设、数据汇总和数据库质量检查等方面,具体如下:a)准备工作:包括建库方案制定、人员准备、软硬件准备、资料收集等。

b)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规范化、内业数据预处理、外业调查底图制作。

c)数据库建设: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入库。

d)数据汇总:包括面积控制和汇总。

e)数据库质量检查:包括完整性检查、图形数据检查、属性数据检查、文字成果质量检查及汇总成果检查等。

6 准备工作6.1 方案制定各级调查单位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数据库建设方案,主要包括数据库建设的目标任务、组织管理、技术路线、技术方法、质量控制、进度安排等内容。

6.2 人员准备包括团队组建、人员分工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人员分工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和作业员等。

6.3 软硬件准备6.3.1 软件准备软件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软件的适应性与完备性。

满足国土调查数据采集与管理的需要,数据采集建库的功能模块包含但不限于矢量数据采集、空间数据编辑处理、空间数据图层管理、空间信息查询、数据交换格式导入导出;数据管理功能模块包含但不限于图斑面积计算、成果统计汇总、成果制作及输出、数据更新、数据库系统维护、数据备份与安全。

应用分析功能包含但不限于实现国土调查数据与土地规划、基础测绘、自然资源等各类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分析应用。

b)完备的数据汇总能力。

按照附录B要求完成各项面积计算,生成基础统计表,在此基础上完成各种统计汇总表格的输出,并保证表内调平、表间一致。

通过对不同年份国土调查成果的叠加分析,形成流量分析表。

c)硬件兼容性。

应能够适应当前各种主流的计算机类型和外部设备。

d)稳定性。

应具有长期稳定运行能力。

e)恢复与容错能力。

应具有异常条件下的防护性措施或者恢复手段。

f)数据交换能力。

能够支持TD/T1016规定交换格式,同时能够和主流的GIS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6.3.2 硬件准备包括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如扫描仪、绘图仪、打印机等)、数据存储设备等。

6.4 资料收集6.4.1 资料要求根据资料的类型、时点、介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优先选择精度高、现势性好的资料。

资料须采用审查验收合格的资料;土地权属、永久基本农田等有关资料须保证其合法性。

对其他资料的来源须作说明,并提交相应证明文件。

6.4.2 国家统一下发调查资料国家统一下发的调查资料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行政界线、调查面积、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国家内业预判图斑、批准未建设土地和重要项目用地等数据。

TD/T XXXX—XXXX6.4.3 地方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地方自主收集内外业调查所需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调查基础资料:城镇村范围内最新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地籍调查数据、田坎系数测算资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