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准备 工作
组织、人员、制度建设。 学习标准规范、制定方案、开展培训。 配置数据库系统软件、数据采集软件、硬件环境。
数据资 料收集
(1)已有县级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县级1: 1万基本农田数据库 (2)标准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外业成果
数据采 图形数据采集与处理 集处理 属性数据采集与处理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建库原则:
数
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内容、数据结构、文件命
据
名、数据分层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应以《标准》为
库
依据。建库的技术方法和数据质量控制应以《技
建
术规范》为依据;数据库系统必ຫໍສະໝຸດ 经过试运行测立试。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建库内容
图形数据
除了土地权属要素、土地利 用要素外,还应包含应用于 土地利用数据处理、管理和 分析的其他相关要素,主要 包括基础地理要素、行政区 要素、注记要素及影像要素 等。由于不同要素的使用目 的和方法均有不同,因此应 对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进行 分类管理。
ACCESS等,或者编制相应的属性输入程序来进行。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2 用外部数据库采集输入
属
性
用外部数据库采集输入操作步骤如下:
数
按照要求建立属性结构;
据
录入原始属性数据; 录入数据检查:将录入的数据按图幅汇总并与控制面积核对,如误
采
差超限,则应该仔细核对。另外需进行数据逻辑性检查。
单位:米
形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数
1:5千
1:5千
10
25
25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法(新)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12
CONTENTS
几个关键问题 02
01 数据库任务与意义
数据库建设要求 04
03 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
一、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任务与意义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国发〔2017〕48号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组织开展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
件 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
增量数据质量检查软件
工作运行管理
土地调查信息提取管理系统 遥感数据采集信息网络获取
系统 内业核查系统 互联网+举证及在线核查云平
台 在线调度及外业核查系统
国家级质检综合调度系统
成果集成应用
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管理系统
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共 享服务平台
1.三调是普查,数据库是新建,绝对不允许以变更的方式 建设数据库。(看着旧图画新图)
调查底图下 发
调查资料收集
工作底图制 作
外业调查/举 证
地方核实补充 地方收集
外业调查 互联网+举证
整理建库 报表汇总 标准成果导出
内业整理建 库
数据质检
成果完整性 矢量数据检查 汇总表格检查
调查成果 汇总成果
成果汇总
工作底图制作主流程
影像镶嵌
矢量数据处理
调查底图 资料规范化整理
地理编码转换
城镇村范围划定
区
国务院批 准单独选 址项目
地方重点核 实
低丘缓坡 等未利用 地开发试 点项目建
新区
2 调查资料收集
批准未建设用地图斑
省政府批 准建设用
地项目
2 调查资料收集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探究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探究摘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调查中国土地利用现状,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对新时期推进国民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时,需要参照前两次土地调查时建立的数据库资料,借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由专业的人员全程跟进,从而提高调查的效率,不可盲目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获取的数据导入数据库后,增强了数据库的完善性和全面性,让我国的土地利用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探究1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设计应当秉承科学合理的原则,参照已完成调查的土地数据,使得设计方案更加符合数据库建设的需要。
在构思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确保该设计符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能够满足当前土地利用现状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与《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内部规定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或者相互矛盾的地方,从而确保工作方案能够切合实际需要,确保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创建人员能够按照设计方案建设数据库。
2基本数据的准备和处理2.1基础资料的准备2.1.1 DOM资料DOM资料主要包括县级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作为地类图斑采集和对比分析的基础资料。
县级卫星影像来源于国家下发,选择分辨率优于1米的遥感影像,使得后续工作开展更加方便。
航空影像一般分辨率比较高,来源于地方采集补充,选择分辨率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
2.1.2土地管理资料除了需要获取到地理信息的普查与监测信息、建设用地审批信息、农业用地定级评价信息以外,其他有价值的信息也必须尽量获取,使得获取到的土地管理资料更加完善,如农业用地储备资源信息、土地建设规划信息、基本农田信息等,若是无法收集以上信息,就会造成基础数据缺失。
在建设数据库时必须有土地管理资料,否则这个数据库必然是不完整的。
2.1.3土地调查资料土地调查资料可以从相关数据库中获取,如农村地籍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建设用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等数据库资料,各个类型的土地调查资料是三调数据库建设的基础,要确保对上述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搜集。
自然资源“一张图“系统建设方案
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总体方案一、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自然资源信息化项目)。
(二)建设单位桂南市自然资源局。
(三)项目背景桂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桂南市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以及原有地理信息数据,结合桂南市信息化现状及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相关部门工作需要,经过深入的探讨研究,提出了桂南市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需求,构建自然资源综合数据库,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自然调查移动端,服务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政务服务和调查评价等自然资源信息化应用体系,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包括:基于三调成果和原有自然资源数据的的自然资源综合数据库建设、自然资源数据建库与管理“一张图”系统建设。
二、项目的需求分析(一)项目背景和依据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提出要建成以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为支撑,面向监管决策、政务服务和调查评价的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数据整合力度,类型,范围不够。
未对基础地理数据数据,遥感影像,规划数据进行了整合;范围上,目前只对地籍类,用地类数据进行了整理,缺乏对执法,监管,审批等业务数据的整合。
范围上,目前主要还是以土地类数据为主进行整合,缺乏对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数据的梳理和整合。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展示能力缺乏。
目前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简单的空间地理信息的二可视化表达。
尚缺乏基于自然资源数据的多视图、多样化表达能力,急需研制。
辅助决策能力缺乏。
目前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紧提供了对矢量数据的查看和查询能力,尚缺乏对空间分析能力的应用,急需根据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各部门管理需要开展定制化研发,辅助决策,提高管理水平。
三、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一)项目的意义(1)构建桂南市自然资源一张图,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数据新生态通过制定统一分类标准,建立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模型,开展土地、矿产、地质调查、测绘、林业、草地、水资源等数据整合集成,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全面、准确掌握桂南市自然资源“家底”,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联动更新,做到数据统一,权威发布。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案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是为了解决城镇土地使用和管理的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本工作方案旨在建设一套完善的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实现土地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应用,为城镇规划、土地管理、建设项目审批等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工作内容和流程1.数据需求分析:对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数据需求进行调研,包括城镇土地使用情况、土地所有权、土地出让和征收情况、地籍图件、用地规划、用地变更等。
2.数据采集和整理:通过实地调查、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数据、地籍图件等途径,对所需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库设计和建设:根据数据需求和现有技术条件,设计并建设适应城镇地籍调查的数据库,包括数据表结构、字段定义、索引、视图、存储过程等。
4.数据导入和验证:将采集整理好的数据导入数据库,并进行数据验证,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5.数据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对导入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包括字段格式统一、数据去重、错误数据修复等;同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对数据进行监测和验证。
6.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建设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管理平台,包括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和分析等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业务流程。
7.数据共享和交换: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进行数据共享,提供数据交换接口,以便于数据的流通和利用。
8.培训和技术支持:为相关人员提供数据库操作培训,解答技术问题,确保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三、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1.数据需求分析:1个月2.数据采集和整理:3个月3.数据库设计和建设:2个月4.数据导入和验证:1个月5.数据标准化和质量控制:1个月6.数据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2个月7.数据共享和交换:1个月8.培训和技术支持:1个月四、工作团队和资源需求1.工作团队组成:建设组、调查组、数据分析组、质量控制组、系统开发组等,每个组人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
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实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一、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成为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手段。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全面、准确、实用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方案,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一)建设目标建立一个涵盖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土地规划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数据库,实现土地利用数据的集中管理、高效查询、分析和共享,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需求分析1、数据来源多样化,包括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调查数据等。
2、数据精度要求高,能够准确反映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
3、具备强大的查询和分析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三、数据库设计(一)概念设计根据土地利用管理的业务需求,确定数据库的实体和关系。
实体包括土地地块、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权属单位等,关系包括地块与利用类型的关联、地块与权属单位的关联等。
(二)逻辑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Oracle、SQL Server 等),设计数据表结构。
数据表包括土地地块表、土地利用类型表、土地权属表、土地规划表等,并定义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约束条件。
(三)物理设计根据数据库的规模和性能要求,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如分区存储、索引优化等),合理分配存储空间,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一)数据采集1、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影像数据。
2、开展土地调查,收集土地权属、利用类型等实地数据。
3、整合现有土地管理相关的各类数据资源。
(二)数据处理1、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2、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核对和标准化处理。
3、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和整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五、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一)数据入库采用专业的数据导入工具,将处理好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加载到数据库中。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及技术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及技术分析摘要: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是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规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可以实现土地信息处理及管理自动化,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包含着大量的土地信息,可以对土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统计,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只有通过建立覆盖全行政区范围内的、便于更新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才能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分析1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要求1.1可实现性可实现性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设备以及管理理念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避免技术要求过高无法实现、资金要求过高造成的财政负担情况。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在各地均比较普遍,应重视技术选取得当、资源配置合理。
1.2可优化性可优化性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完成后,数据库的管理应便捷、有效,能够根据新的数据信息、管理要求,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优化,如更新地理信息数据、新增土地规划数据,既应保证可操作性,也应保证工作效率,避免建设复杂性过高、操作过难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1.3可复用性可复用性是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要求。
由于很多地区的地理数据信息、土地规划信息需要反复使用,数据库建设完成后,相关信息应以标准化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其他智能终端、便携式设备中,以便管理人员随时根据工作需要调取和查看。
2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准备工作2.1底图数据准备为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整合。
其中,收集工作底图数据尤其重要,因为这些数据是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的基础。
要收集的数据包括行政区划矢量数据、零星地物矢量数据、线状地物矢量数据、地类图斑矢量数据、地类边界矢量数据、DOM影像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规划人员了解土地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以便更好地规划土地利用。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一、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体制,土地调查和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戏剧
性的变化。
土地调查的重要作用和土地管理的迅速发展,使得土地调查和
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土地调查和
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GCDS有着重要的作用。
1、采用基于Web的架构技术和标准,采用分布式编程技术和对象技术,以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等技术为支撑,形成具有地理信息系统数
据发布、土地智能化规划、地理信息分析等功能的完整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和管理系统。
2、确定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确定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
3、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构建系统的数据库模型,设计系统的界面,定义系统的应用功能。
4、搭建系统开发环境,利用传统开发方法开发系统,以及搭建基于WEB的系统框架,实现系统的模块化、分布式、面向对象的结构。
5、实现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界面,进行详尽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论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
2 数 据库 建设
2. 数据 库 结构 1
图 1农 村 土 地 调 查 数据 库 逻 辑 结构 图
5 8
数 字技术与应用
Dii l e h oo y a d a pi t n gt c n lg n p lai at c o
・
应 用研 究 ・
农 村 土 地 调 查 数 据库 由主 体 数 据 库 和 或者升级版本 , 及时解决软件运行 中出现的 据 , 并执行其 自身权 限范 围内的操作 , 否则
级数据库 , 而实现 空间数据 共享 。 文介 绍县级 农村土地调 查数 据库 的结 构 内容 , 能及其 E常维 护 。 从 本 功 l
关键词 : 数据库建设 第二次土地 调查 地籍 管理 中图 分类 号 : P1 T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7 4 6 2 1 )2 0 8 2 1 0 —9 1 ( 0 10 —0 5 —0
3 2 数 据 库 结 构 和 数 据 字 典 的维 .
护
了进一步促进各级 国土资源管理系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好
() 据 库 结 构 和 数 据 字 典 应 保 持 相 对 地 应 用 、 护 、 1数 维 更新 第 二 次 土 地 调 查 数 据 成
界 线 、 高 线 、 程注 记 点 、 等 高 坡度 图等 基础 地 稳定 , 据 字 典 的 升级 和修 改 , 须保 证数 果 , 立 国土 资 源 各 级 综 合管 理 平 台 。 数 必 建 它综 理 信 息数 据 ;) 2地类 图斑 、 状地 物 、 星地 据 的 自动 安 全 迁 移 , 线 零 并根 据 应用 的 变化 和 软 合 了我 国 目前 土地 利用 现状 管 理 的 各 种 实 物 、 类 界 线等 土 地 利用 数 据 ;) 地 3宗地 、 址 件 的升级及时更新 ; ) 界 ( 数据库 中数据 更新 际应 用 需 求 , 盖 了 土地 利 用数 据 库 管 理 、 2 涵
呼和浩特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市级数据库系统建设及应用
第五章为结论及展望。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市二次土地调查市级数据库建设后,系统框架,逻辑结构、存储模式和管理模式,运行正常。数据获取与传输系统、网络系统、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系统、信息化标准、安全保障系统等6个子系统对地图综合、土地登记、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其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符合呼和浩特市国土信息化政务要求,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预防建设用地违法占用耕地,合理地利用保护耕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进行地籍调查数据的建库和管理
如何进行地籍调查数据的建库和管理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所有权、土地利用以及土地具体属性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地籍调查数据的建库和管理对于土地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籍调查数据建库过程以及管理方式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籍调查数据的建库和管理。
一、地籍调查数据建库过程地籍调查数据建库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录入三个阶段。
首先是数据采集阶段。
数据采集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现场实地勘测,也可以运用遥感技术等非接触式的方式。
现场实地勘测主要是通过调查员到达具体的地点,准确记录下土地的所有权、具体位置以及土地属性等信息。
而遥感技术则是通过卫星图像、航拍图像等手段进行数据采集,能够大大提高数据的采集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是数据整理阶段。
数据整理主要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
首先需要对地籍调查所涉及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如土地所有权信息、土地利用信息等。
然后对每个类别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整理和筛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最后是数据录入阶段。
数据录入是将采集和整理好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在数据录入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格式规范、一致性以及数据字段的合理性。
同时,要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编码和命名,便于后期的管理和查询。
二、地籍调查数据管理方式地籍调查数据的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更新和数据应用三个方面。
首先是数据存储。
地籍调查数据的存储方式有多种选择,可以采用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关系型数据库,也可以选择新兴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如文档型数据库、列式数据库等。
不同的存储方式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在选择存储方式时,需要考虑数据规模、数据类型和查询需求等因素,并综合考虑存储成本、性能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是数据更新。
由于土地的所有权和利用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以地籍调查数据需要进行及时更新。
数据更新的方式可以通过定期抽样调查或者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快速更新。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及数据库的建立
1 1 外 业 调 绘 .
一
小于 4 时 , 限差 为 0 4 / ( m 其 .  ̄ B为线状 地物 的宽度 ) B 。耕
地 中的 大 于 1米 小 于 2 O米 的 线 状 地 物 应 丈 量 其 宽 度 。其 它 是 国 界 及 各 级 行 政 区划 界 线 。 土 地 权 属 包 括 村 , 、 地类 内 非 国 有 的 线 状 地 物 可 以省 略 。权 属 为 国有 的 线 状 地 农 林 、 、 场 界 , 民点 外 的 厂 矿 、 关 团体 、 队 、 校 等 企 物 及 耕 地 图 斑 内宽 度 大 于 1米 的 线 状 地 物 应 丈 量 宽 度 , 牧 渔 居 机 部 学 其 事 业 单 位 的 土 地 所 有 权 界 。二 是 在 更 新 调 查 境 界 与 土 地 权 他 线 状 地 物 可 不 丈 量 。 属 界 的调 绘 工 作 中 , ( ) 县 市 只进 行 乡 ( ) 村 的行 政 界 线 和 1 4 补 测 地 物 调 绘 镇 、 . 各 类 土 地 可 能 性 界 线 的调 绘 。三 是 对 有 变 化 的 其 他 行 政 区 正射影像图上 没有 的 新增 地物 应进 行调 绘 或补测 , 直 划 界 线 和村 、 、 、 、 场 界 , 民 点 外 的 厂 矿 、 关 团 接 用 正 射 影 像 图 到 野 外 调 绘 或 补 测 , 难 地 方 可 用 测 绘 仪 农 林 牧 渔 居 机 困 体 、 队 、 校 等 企 事 业 单 位 的 土 地 权 属 ( 括 插 花 地 和 飞 器 补 测 。补 调 的 新 增 地 物 点 对 四周 明 显 地 物 点 位 置 的 中 误 部 学 包
1 土 地利 用现状更 新调 查的 实施
田坎 、 。 当 其 宽 度 大 于 等 于 1 0米 小 于 2 路 . O米 时 , 予 应 近年来市场 经济 和 土地使 用 制度 的 改革 , 地 有偿使 渠 、 土 调 绘 并 实 地 丈 量 宽 度 , 量 精 确 到 0 1米 。 并 在 正 射 影 象 丈 . 用 及第 三 产 业 用 地 的 发 展 , 要 求 对 原 有 城 市 土 地 分 类 进 也
惠安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Ab ta t y a ay ig t e d s n g a n h h u h ,t e p p ri t d c s t e f u d n fd tb s n e sr cu e d sg d sr c :B n lzn h e i o l d t e t o g t h a e n r u e h o n ig o aa a e a d t tu t r e i a g a o h n n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3期
20 0 7年 6月
测 绘 与 空 间地 理 信 息
G OMA l s & S AT A NF RMA O TE HNOL E TC P IL l o Tl N C 0(
Vo . 130, . No 3
J n ,2 0 u . 07
1 系统 设 计
1 1系统 设计 目标 .
土地利用更新 调查数据库 的用 户主要是 土地管理 部 门。系统设计的基本 目标是 满足土地管理部 门对土
地利用数据的管理需求 , 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 和管理的 质量。系统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来减轻土地 管理 中 的劳动强度 , 最终实现土地管理的信息化 , 构建 “ 数字 国
惠 安县 土地 利 用 更 新 调 查 数 据 库 系统 的构 建 与 实现
吴 定 定
( 福建省测绘院 , 福建 福州 3 00 ) 5 0 2
摘
要: 分析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 的设计 目标和 思路 , 绍数据 库的结 构设计 和 系统的 功能设计 。用 图示 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_农村土地调查_数据库建设编制研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编制研究张淑芬苏博文张寒梅(湖北省地图院,湖北武汉430071)摘要: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已全面开展,本文对于二调的过程及矢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数据,建立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做了具体说明,为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关键词: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MAPGIS建库1、引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开展二调,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此重要而繁杂的成果数据,MAPGIS 软件作为机助类软件提高了二调工作效率,图件成果能反映多种利用规划现状信息于一图,不仅使图形信息更直观更有参考价值,还提高数据准确度和精确度,检查功能避免了人工误操作,提高了数据的正确性,统一规范的数据属性,使数据的调用更便捷、更有效,可以说整个二调工作过程从配准套合信息到数据入库和调用,每一环节都有MAPGIS软件的参与。
2、技术依据与路线2.1技术主要依据在此次二调过程中主要的技术依据为: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GB/T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2007年8月颁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2007年12月颁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年12月颁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和其它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2.2技术路线此次二调运用航空摄影测量、全球定位(GPS)、全野外数字采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利用更新调查成果及国家下发转换后1∶1万正射影像图,按新的土地分类,采用综合调绘法,先进行内业转换和室内预辨,再进行室外补调获得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土地权属和分布信息,完成农村土地登记发证,满足建立互联互通的土地调查数据库的需要,并以数据库建设为内业工作核心内容,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相继完成数据汇总、图件编制和文字报告的编写等内业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立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立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如何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科学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土地资源,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立的意义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是为了了解目前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
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可以通过对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等数据的分析和综合,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土地的类型和分布、面积、坡度、坡向、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等信息。
同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土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利用现状。
2.确保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不仅可以了解目前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还可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制定更合理、更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同时,在土地保护方面,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综合,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有效地保护和治理土地资源,确保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
3.支持土地资源管理的决策。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可以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支持土地资源管理的决策。
政府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综合,制定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在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出更加明智和有效的决策。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立的方法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需要进行土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同时需要进行土地数据处理和分析。
具体建立方法如下:1.进行土地调查:首先需要对要建立数据的区域进行勘测和调查,获取准确的土地利用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拓扑处理
对接边处理后的分幅矢量数据进行拓扑处理。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属 性 数 据 采 集 与 处 理
属性数据采集与处理应注意以下原则: 属性数据采集应以数据源为依据进行,一般不 允许空值,如数据源无此内容,应作相应说明; 属性数据采集应保证数据结构和编码方法符合 标准要求; 属性数据采集应保证与图形数据的逻辑一致性; 需要先对数据进行逻辑一致性检查和汇总检查, 并结合图形数据检查关键字的有效性。
以县为单位将上述四种方法获取的数据按土地利用 数据库建设要求存入临时数据库; 对数据库的内容和质量进行检查,确认该数据满足 规定的内容和质量要求; 将建成的临时数据库上报地籍处; 地籍处组织专家组对上报的临时数据库进行验收; 将通过验收的临时数据库交信息中心统一更新原土 地利用数据库。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建库内容
图形数据 除了土地权属要素、土地利 用要素外,还应包含应用于 土地利用数据处理、管理和 分析的其他相关要素,主要 包括基础地理要素、行政区 要素、注记要素及影像要素 等。由于不同要素的使用目 的和方法均有不同,因此应 对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进行 分类管理。
属性数据 对图形数据的属性描述,主要 是土地利用数据中的各种表格 数据和图形特征的附属说明信 息,包括土地利用分类的地类 名称、面积、行政区划、权属 等。
二、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
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后的勘界数据,主要反映 的是其他地类到建设用地的变化,数据精度 比较高,其比例尺一般都为1:500、1: 1000或1:2000。
开发复垦工程项目验收成果数据,主要反映 的从未利用地到农用地的变化,其比例尺一 般都为1:2000、1:5000或1:10000。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1 属 性 数 据 采 集 与 处 理
按图形逐个输入属性数据
对于扫描影象图上标注有的图形属性(如图斑号、地类码、线状 地物编码等)可以在图形数据采集时直接输入其属性。对于图斑的权 属单位代码,可以先输入辖区文件的代码,然后通过相同空间位置赋 值的方法来输入。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外部数据库采集输入
图形数据位置 精度检查 将全要素数字线划图打 将检测要素逐一显 印输出作为检查图,并 示或绘出全要素图(或 由质量检查员将其与扫 分要素图)与地理要素 描矢量化底图套合检查, 分类代码表和矢量化原 将检查到的错误标注在 图对照,目视抽样检查 检查图上,及时交还作 各要素分层是否正确或 业员修改。检查中发现 遗漏、位置精度是否符 严重错误或检查结果错 合要求、多边形是否闭 误率超过30%的图幅, 合,目视全面检查行政 应要求作业员返工。 区划(权属)要素是否 正确,形成检查记录;
检查属性文件是否建 立,属性是否齐全,各 要素层属性结构是否符 合标准要求;通过属性 值特征检查属性值的正 确性;检查分幅、行政 区、权属区的面积汇总 数据的正确性,对误差 超限的数据应责成作业 员自查。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数 据 库 建 立
建库原则: 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内容、数据结构、文件命 名、数据分层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应以《标准》为 依据。建库的技术方法和数据质量控制应以《技 术规范》为依据;数据库系统必须经过试运行测 试。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数 据 库 建 立
土地利用数据库除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外,还必须包括以下 数据: 数据字典:它是维护系统正常运行、确保系统符合实际应用的 配置数据库; 分幅索引图:指行政辖区范围内的标准比例尺分幅的土地利用 的索引图; 行政区索引图:就是各级行政区界线索引。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入 库 前 数 据 检 核 处 理
图形数据拓扑 关系检查 拓扑关系是否存 在,多边形是否 闭合,是否仅有 一个标识码,是 否有线段自相交、 两线相交、线段 打折、公共边重 复、悬挂点或伪 节点、碎片多边 形等;
接边精度检查
属性数据的检查
检查方法:以接边 主图幅为基准,沿 接边线搜索相邻图 幅是否有相应要素, 比较属性代码是否 一致,位置偏差是 否符合要求。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入 库 前 数 据 检 核 处 理
空间数据的 分层检查 依据《县级土地 利用数据库标准》 要求,检查空间 数据的分层是否 正确、土地利用 数据文件命名是 否规范、数据是 否齐全、数据格 式是否符合入库 要求。
数学基础检查 检查空间数据的坐 标系和投影是否符 合建库要求,各分 层数据坐标系和投 影是否一致。 将图廓点、公里格 网点、控制点等坐 标按检索条件在屏 幕上显示,并与理 论值核对。
可以用通用的数据库软件如FOXPRO、FOXBASE、 ACCESS等,或者编制相应的属性输入程序来进行。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2 属 性 数 据 采 集 与 处 理
用外部数据库采集输入
用外部数据库采集输入操作步骤如下: 按照要求建立属性结构; 录入原始属性数据; 录入数据检查:将录入的数据按图幅汇总并与控制面积核对,如误 差超限,则应该仔细核对。另外需进行数据逻辑性检查。 将所有的村的属性数据文件合并成全辖区的属性数据文件,统计汇 总县、乡辖区及一级地类面积,并与详查汇总数进行对比检查; 选择合适的关键字段:关键字段的选择要遵循唯一、简单的原则, 一般来说对于图斑数据以权属代码和图斑号组合作为关键字段,根据 图斑编号方式不同有时需要加上图幅号。 使用专门的连接工具进行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准备 工作 数据资 料收集
组织、人员、制度建设。 学习标准规范、制定方案、开展培训。 配置数据库系统软件、数据采集软件、硬件环境。
(1)已有县级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县级1: 1万基本农田数据库 (2)标准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外业成果
数据采 集处理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3 图 形 数 据 采 集 与 处 理
坐标与投影变换
如果图形数据的坐标系不一致时,需要在1954北京坐标系和 1980西安坐标系之间进行变换。 如果矢量化后的图形数据的坐标系不是大地坐标系,我们需要 将其转换为大地坐标系(单位为米)。进行坐标转换时对控制点的 要求: 1∶10000比例尺数据采集四个内图廓点和至少五个均匀分布的 公里格网点作为作为坐标变换控制点。 当数据涉及跨带时,需要进行投影变换作换带处理。选择任意 中央经线方法或投影主带方法进行换带处理,统一为同一中央经线。 对于转换后的图形要进行核查,其控制点的转换误差为0.1mm (图面值)。
图形数据采集与处理 属性数据采集与处理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图 形 数 据 采 集 与 处 理
当图形数据采集的来源和依据是现势性较强的 DOM数据时,可直接进行矢量化。采集时参考外业 工作底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的内容,在放大的影像数 据上进行内业判图,直接采集图形数据。 当数据源为矢量数据时,可直接录入该数据。如 需格式转换,可通过《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 数据交换格式进行转换,也可以研制专门的转换程序 进行转换。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2 图 形 数 据 采 集 与 处 理
误差校正
在矢量化输入过程中,通常由于数据源、图纸变形、 以及图形扫描、输入和处理等因素使图形与理论值存在误 差,因此必须经过误差校正。步骤如下: 1、在扫描影象图或DOM上采集图面控制点坐标。 2、通过公式计算或者用计算机生成理论控制点坐标。 3、计算得到图面控制点和理论控制点的坐标对应关系。 4、校正矢量化数据。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入 库 前 数 据 检 核 处 理
数据采集和录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 通过数据质量误差传递进入数据库系统。因此,在数 据采集、录入完成后,要进行编辑处理,编辑修改矢 量结构的点、线、区域的空间位置及其图形属性、增 加或删除点、线、区域边界,并适时自动校正拓扑关 系,以便符合建库要求。目的是为了消除源数据中的错 误和数据重组,保证整个数据库的正确。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准备工作 资料收集
数 据 库 工 艺 流 程 图
原土地利用数据库
基本农田数据库
DOM底图
扫描
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
矢量化
校正
图斑 层( 未变 化) 权 属层 、飞 地层 、争 议 地 Lab点
未变化的基本农田图 层
矢量数据
图形库
录入
属性库
拓扑处理
数据字典
建立索引图
建立元数据库
土地利用数据库
土地调查数据库 及管理系统建设
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土地利用数据库
管理 系统
城镇地籍数据库 遥感影像数据库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数据资料收集 数据采集与处理
建库准备
土地利用 数据库
入库前数据检核处理
数据库的建立
标准 规范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规范》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1 图 形 数 据 采 集 与 处 理
矢量化
1、DOM的影像特征是进行地类边界的勾绘的依据,外业工作底图和外业调查记 录表作为矢量化的参考和地类要素属性判定的依据; 2、对于在DOM上无法准确定位的补测的地类要素,应根据补测方法进行矢量化。 用GPS进行补测的,可直接录入GPS数据;用距离交会法等进行补测,且补测 地物转绘到外业工作底图,应扫描外业工作底图,并对此类要素进行扫描矢量化。 3、图内各要素与影像吻合,点位要素位移偏差不超过0.2mm(图面值),线状 要素位移偏差不超过0.3mm(图面值); 4、当同一要素有不同来源时,应先确定要素矛盾处理的原则。如同一行政区要 素在土地利用图和土地权属界线图上出现矛盾时,一般应以土地权属界线图为准; 5、对数据源质量问题,如相邻的多边形未封闭、界线不清等,应作好工作记录, 汇总后报告技术负责人,并与相关部门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6、在矢量化符号、注记、零星地类点时,点状要素应采集符号的几何中心点或 定位点。需要按注记采集的要素包括行政注记、地名注记、水系注记、地形地貌 注记和道路注记等,图斑号和地类码不作为注记采集,而是作为相应图斑的属性 采集并输入到对应的数据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