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方法

合集下载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1 数学基础
三、技术指标
三、技术指标
3.2 分幅与编号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一般采用1:1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采用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采用矩形地形图分幅,图幅大小为50cm×50cm。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5 基于外业电子数据采集要求 1) 外业电子数据检查 ① 要求对外业电子数据的格式、坐标系、精度等进行检查,并针对检查问题进行修改; ② 转换坐标系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 ③ 精度检查的方法是外业电子数据与省厅统一下发的DOM套合,检查对应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矢量数据需进行修改; 2) 数据精度、数据接边、数据拓扑建立等的要求参见(基于正射影像的信息提取要求。)
据数据跨带情况,选择任意中央经线方法或投影主带进行换带处理;
检查数据库各要素数学基础的正确性
标系统及投影变换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4 矢量数据转换要求 1) 数据检查 ① 要求对已有矢量数据的格式、坐标系、精度、现势性等进行检查,并针对检查问题进行修改; ② 转换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 ③ 精度检查的方法是已有的矢量数据与省厅统一下发的DOM套合,检查对应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矢量数据需进行修改;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七、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7.2.3 扫描矢量化要求 1) 图件扫描 ① 根据图件介质和图内要素的不同情况确定扫描方式和扫描参数; ② 为避免扫描影像的歪斜失真,扫描时应注意保持扫描送纸的水平,DRG与水平线的角度不宜超过0.2度; ③ 检查扫描影像清晰度、扫描参数、影像数据格式和信息文件的正确性,并记录检查结果,不合格影像应视情况重新扫描。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建设任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任务是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等内容,集影像、图形、属性、文档等数据于一体,互联共享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数据库内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基本农田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文本等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如下:a)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b)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可选)、地类界线等;c)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d)基本农田数据: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片、基本农田保护块等;e)栅格数据:包括DOM、DE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f)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g)其他数据:包括开发园区数据等。

建库单位应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求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对属性数据结构表等内容可进行扩充。

数据库建设主要步骤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包括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市(地)、省、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集成整合。

市(地)、省、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是通过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集成整合而成(具体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整合技术规范》)。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主要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库准备:主要包括建库方案制定、人员准备、数据源准备、软硬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等;第二阶段为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栅格等各要素的采集、编辑、处理和检查等;第三阶段为数据入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各元数据等的检查和入库;第四阶段为成果汇交:主要包括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图件成果和表格成果的汇交。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步骤见图3。

图3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步骤。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准备 工作
组织、人员、制度建设。 学习标准规范、制定方案、开展培训。 配置数据库系统软件、数据采集软件、硬件环境。
数据资 料收集
(1)已有县级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县级1: 1万基本农田数据库 (2)标准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外业成果
数据采 图形数据采集与处理 集处理 属性数据采集与处理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建库原则:

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内容、数据结构、文件命

名、数据分层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应以《标准》为

依据。建库的技术方法和数据质量控制应以《技

术规范》为依据;数据库系统必ຫໍສະໝຸດ 经过试运行测立试。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建库内容
图形数据
除了土地权属要素、土地利 用要素外,还应包含应用于 土地利用数据处理、管理和 分析的其他相关要素,主要 包括基础地理要素、行政区 要素、注记要素及影像要素 等。由于不同要素的使用目 的和方法均有不同,因此应 对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进行 分类管理。
ACCESS等,或者编制相应的属性输入程序来进行。
一、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2 用外部数据库采集输入


用外部数据库采集输入操作步骤如下:

按照要求建立属性结构;

录入原始属性数据; 录入数据检查:将录入的数据按图幅汇总并与控制面积核对,如误

差超限,则应该仔细核对。另外需进行数据逻辑性检查。
单位:米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5千
1:5千
10
25
25

县级农村土地确权数据库建设简述

县级农村土地确权数据库建设简述

数 据入 库流 程 图

国内外优质专 用小 麦 供 需情况 分析
河南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主办
全 球 主 要优 质 小 麦主 产 国及 品质质 量 情况


世 界 种 植 小 麦 的地 区很 多, 主 要集 中在 亚 洲,面积 约 占世 界 小 麦面积 的 4 5 %,其次是欧洲 ,占 2 5 %;美洲 占 l 5 %;非洲 、大洋 洲 和南美洲各占 5 %左右。 中国、 印度、 美 国、 俄罗斯、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巴基斯坦 、乌克兰 、哈萨克斯坦、 阿根廷这 1 o 个国家小麦产量占世界 总产量的 6 0 %以上。据统计 ,中国 是唯 一常年 总产量超过 1 亿t 的国 家 ,位居世界第一 。 中 国小 麦 按 品 质 ( 容 重、水
河南农业 2 0 1 7年第 8期 ( 上)
三 、数 据 的入库 与检 查
( 一) 数 据入 库 流程 数 据入 库 过 程 主要 包 括数 据 ( 信息 ) 质量检查、 数据库参数设置、
பைடு நூலகம்
和本文件有关规定对数据库成果进 行全面检查 。入库后 ,应保证数据 库矢量数据图层 和权属表格的数量 与入 库 前 一 致 ,各个 矢 量 数 据 图层 的对 象数 量 与 入 库 前 一致 ,各 个数 据 表 中 的记 录 数 量 与入 库 前 相 应权 属数据表中的记录数一致。


数据库建设前的准备工作
县级农村土地确权数据库建设 前应该做好 以下准备工作 :一是制 定建 设方 案 ;二是组织相关人员 ; 三是制定管理 制度 ;四是数据库环 境建 设 。 在开展县级数据库建设之前 , 县级农业主管部 门应根据实际情况 制订数据库建设 的工作方案和技术 方案。方案要对项 目执行进度、技 术细节、验收标准和程序进行详细 规定 ,作 为开展数据库建设招投标 工作时的重要依据。 根据建库的实际需求 ,由农经 管理部门和作业单位共 同组建技术 队伍 ,应配备专业技术人 员及监督 检查人员 ,负责建库工作 的组织管 理 、技术管理、数据建库 、监督检 查等 工作。在建库 之前,应对相关 人 员进行培训。同时配备项 目负责 人 、技 术 负 责 人 、 质量 检 查 员和 作 业员等 ,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县级农村土地确权数 据库环境 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两部分 。 ( 一) 硬件 设 备 主要包括数据 中心 ( 计算机机 房) 和数据处理硬件设备两方面 。 数 据 中心 的建 设 主 要 参 考 G B / T 5 0 1 7 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

南昌市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

南昌市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

表格 、 文本等其他数据 , 具体 内容如下: () 础地理 信息数据 : 1基 包括 测量控 制点 、 政 区 亍 行 政 区界线 、 等高线 、 高程注记点 、 图等; 坡度
() 3土地权属数据: 包括宗地、 界址线、 界址点、 集体土地
权属界线等:
() 4基本农田数据: 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片、 基本农田保护
E t b s a a a e o u a L n s i a c a g C y s a l h a D tb s f R r l a d U e n N n h n i i t
熊 国飞
Xin o e o gGu fi
( 昌市测绘勘 察研究 院, 南 江西 南 昌 300) 306
块等:
等。
() 5 栅格数据 : 包括 DO DE DR M、 M、 G和其他栅格 数据 ; () 6 元数据 : 括矢 量数据 元数 据 、 M 元数据 、 E 包 DO D M 元数据等; () 7 其他数据 : 括开 发园区数据等 。 包 1 数据分层 . 2
4 数据 入 库
( nhn eer s t e f uvy n eo n ia c,i g i n h g 3 06 Nac ag sac I tu re d cn as n eJ n xNa ca 0 0 ) R h n ito S a R s a n 3

要 : 阐述 了 立土地利用数据库 的主要 内容和方法 , 本文 建 并结合 生产 实践提 出了农村土地 利用数据 库建立 的基 本作
GI 台上 进行, S平 并分 步对 分幅影像 图进行误差 纠正 、 分层
数据 采集 、 分幅数 据接边、 属性录入 等, 将栅格数据通过矢量 化转 换为 图属 合一 的矢量数据 , 然后 以图幅为单位, 对矢量 数据进行严格分层拓扑检查 、 要素层 间的拓扑 关系进行叠加

二次土地调查建库流程

二次土地调查建库流程

二次土地调查建库流程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经济资源,因此对土地的调查与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

土地调查建库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化的调查、勘测和评价,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工作。

下面是关于二次土地调查建库的详细流程,以便进行更好的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

第一步:确定调查目标与任务。

在进行土地调查建库之前,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与任务。

这包括明确调查的范围,调查的内容和指标体系等。

调查目标和任务的明确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后续的调查工作。

第二步:制定调查方案。

根据调查目标和任务,制定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需要明确调查区域的划分、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和调查指标等。

同时考虑到资金、人力和时间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第三步:进行现场调查。

根据调查方案,组织调查人员进行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包括对土地的地貌、土壤、水资源、植被、气候等方面的调查与勘测。

调查人员需要认真记录调查数据,并进行标注和测量,以便后续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第四步:整理和分析数据。

在进行现场调查后,需要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土地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时根据调查的指标体系对土地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果。

分析的结果需要反映土地的现状和问题,并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步: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

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需要根据调查目标和任务进行分类、命名和编码等工作。

同时,需要将调查数据进行存储、整理和备份,以备后续的使用。

第六步: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土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根据土地的特征和潜力,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

第七步:实施土地管理和监测。

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后,需要实施土地管理和监测。

土地管理包括土地权属管理、土地使用管理和土地执法管理等。

土地监测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土地生态环境监测等。

全国土地二次调查农村数据建库方法的探讨

全国土地二次调查农村数据建库方法的探讨
究 与 探 讨
文 章编 号 :64 94 (0 0 0 — 0 0 0 17 — 16 2 1 )9 0 9 — 3
全国 铀二农 土 调童农 村数据建 庠方蔻 探讨
李 冰, 玲 , 王 时 荣
4 00 ) 503 ( 南省 遥 感 测绘 院 , 河 南 郑 州 河
j瓶 要 i 长枯王地讯查 的i要 蓉是整蒲每块王地确 地类、^ 置 、充 王
的名称 。宗 地 、地类 图斑 和线状 地 物编 号 与性 质 编 码 .水 系 和道 路 的名称 ,图例 、图廓注 记 等 ,以属 性形 式 录入到相 应 的数据表 中 。 33 图形 坐标转 换 . 将矢 量 化后 的 图形 图面 数据 的坐标 转 换为 平 面 直 角 坐标 ,首 先 要控 制 点 数据 采 集 ,选 取 分 幅 图 4
| 乳和 池箍信 息以数据 薄的彤式建王起朱 。头现诵 叠信 息的 互 车 誊 轰 ≯设为 例 ,依据基本农 田划定和调整资料 ,掌握全县基本农 田的数 量 I 关键 : 王遣 硪数据 薄 i地谓叠 王地窜理 | 邙强食羹号 :23 P7 文献标志码 : & | 。 i | 曩《 薯 .
响水 旦土地二 次调 查是 逐地 块实地 调查 土地 的
地类 、面 积和权 属 ,掌 握各 类用 地 的分 布 和利用 状
32 图形矢 量化 .
以扫 描 的 图形 和影像 为 采集 对象 分 别对 线 状要 素 、点 状要 素 和注记 进 行分 层矢 量 化采 集 ,同时 录 入 属性 数据 。其 中 ,线 状要 素采 集 主要 采用 分 层方
构 ,然 后进 行 录入 。注 记包 括权 属 单位 和 自然 地理
量 、分布 和保护 状况 ;根据 需要 进行耕 地后 备 资源 调查 :建设 土地 调查数 据库 及管 理 系统 ,对第二 次 调查 成果 中 的影像 、图形 、地类 和权 属进行 一体 化 的信 息管 理 。

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数据库的规程

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数据库的规程

5面 积 量算 原 有的行政区删除 后 , 把所 有的宗地变成行政 区 , 同 时 把 宗地的某些属性赋给 行政区 。 对 行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域坐落 、 零 星 地 物 扣 图斑 、 线状地 物扣 图斑 、 地
类面积清算 、 基础统计 表生成 。
3技 术 流 程 删 除双辽 市 2 0 1 1年度 土地变 更调 查期末 数据 库 中除地 类 图斑 、 线状地物 、 零 星 地 物 以 外 的 所 有 图层 , 然 后 分 别 提 取 各 乡镇 数 据 库 。 采用 A RC G I S软件 ,将外业采集 的宗地权属界 线导入 乡 级 数据 库的 工作 界层 , 依 据邻 乡镇数据 库 、 收 集 的国有 土地 权 属 资料和 遥感 影像 , 核 定 国家 土地 所有权 界线 、 检查 数据 接边情 况 , 调 查错误 的要 调整 部分外 业工作 界线 ; 然 后 复 制 工作 界线到 界址 线层 , 用界址 线分割 面形成 宗地 层 , 录 入 宗 地权利人属性 , 并进行 宗地图层融合 。 检 查 界 址 线 和 线 状 地 物 的 拓 扑 关 系 ,对 不 符 合 拓 扑 规 则 的线状 地物 做出调 整 ; 融 合地 类图斑层 , 然 后 用 界 址 线 分 割 地类 图斑层 , 合并 分割后 产生 的碎 图斑 ; 检查 零 星地物 和其 他图层 的拓 扑关 系 ,对 不符 合拓 扑规 则 的零 星地 物做 出 调 整。 通过 G I S追 踪 界 址 线 新 建 行 政 区 界 线 图 层 ,再 用 行 政 区 界线构建行政 区图层 , 并 录 入 行 政 区名 称 。 在 界 址 线 走 向 明 显 变 化 处 、界 址 线 所 依 附 的 地 物 发 生 变 化处 、 两 条 以 上权 属 界 址 线 交 汇 处 绘 制 界 址 点 , 界 址 点 编 号 采用 G I S 软 件 自动 生 成 , 但 要 按 照 相 邻 已 完 成 建 库 的 乡镇 数 据续编 。 按照宗地统一 编码规则 ,编辑数据 字典 ,应用南方数 码 L MS 软件 , 导入数据 字典 , 逐 一 赋 点 线 面 图层 全部 属 性 。 应 用南方 数码 L MS软 件 进 行 行 政 区 、 宗地 、 地 类 面 积 清 算, 导入 省级下 发行政 区分 幅数 据 , 执 行 行 政 区 与 地 类 面 积 平差操作 及图斑面积赋宗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方法
摘要:根据四川省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标准及要求,探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下文简称:“二调”)炉霍县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数据入库流程等内容,并取得了一些相关经验。

关键词:二调;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g25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炉霍县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项目,并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炉霍县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二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1】。

2.建库的主要技术路线
数据库的建立是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软件提供数据处理和
管理功能,将经过编辑处理的图形数据入库,建成土地利用数据库运行管理系统【2】。

2.1数据库建设标准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
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四川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范》(四川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5)炉霍县二次调查农村数据库建设参照了《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2.2数学基础及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内容
数学基础:采用了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02°。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面积汇总单位采用平方米、公顷。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应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基本农田数据、dom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扫描影像图数据、土地专项调查统计数据、专题图数据、元数据这些主要内容。

2.3建库的技术支持
本次建库是以mapgis二调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为技术平台,它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图件的存储、检查、管理、查询、统计、分析、变更和维护,实现土地利用现状资料管理和变更调查工作的数字化及自动化。

2.4建库的流程
本次建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个阶段,流程如图2-1所示:
建库准备:包括了建库方案制定、人员准备、数据源准备、软硬件设备准备、管理制度的建立等。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任务是采用gis技术、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建立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等内容,集影像、图形、属性、文档等数据于一体,互联共享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本次数据库建设由主体数据库与元数据、dom元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元数据等组成。

其土地调查数据逻辑结构图如图2-1
所示:
图2-1
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等各要素的采集、编辑、处理和检查等。

数据入库;主要包括以下的步骤
准备矢量数据:本次炉霍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建库采用国家下发的dom数据作为土地利用图形信息数据提取的主要来源,并辅以相关收集及外业调查的资料对dom数据进行判读解译。

在具体数据采集时,采用影像工作底图,参照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薄,进行人机交互矢量化,分层采集权属界线、地类图斑界线和线状地物等,需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具体要求。

此次炉霍县数据库建设中的属性数据的录入主要以手工录入为主,分析计算为辅对各个图斑进行操作。

建立一定的属性结构,并按相应的属性结构输入属
性数据,包括原地类图斑文件中存在的权属代码、权属名称、座落代码、地类代码、扣除比例及田坎系数等数据。

建立接合图表和数据字典。

建立矢量数据库、数据处理:主要包括线状地物扣除比例设置,线状地物附编码和属性,零星地物赋属性,地类界线赋属性,行政界线赋属性,权属性质升级,要素代码赋值。

成果输出:主要通过数据字典升级,椭球面积计算,控制面积设置和处理,对土地利用面积重算,最后进行面积汇总。

数据库检查:主要包括分层及表结构、数据拓扑关系、属性完整和正确、图层要素的完整性、数据库逻辑结构等。

成果汇交:主要包括了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图件成果和表格成果的汇交。

图2-2为数据库建库流程示意图
图2-2
结束语
在进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内业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获得以下两点总结:
在建库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主要有: 控制面积平差没有做好,造成各级辖区面积与图斑汇总面积不符;矢量化成果与影像套合不好,造成部分线位移超差;检查不细致,造成地类图斑与外业调查成果不一致;图斑拓扑没有做好,存在破碎小区;图板文件现状地物零星地物属性没有添全,缺项;文字报告不严谨,照搬照抄,没有本地特点,反映不出技术路线工作过程质量控制成果评价特殊问
题的处理等关键环节。

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较为繁琐复杂的工作,因此,在建库前,必须要做好彻底的整理和检查,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总结其之间的联系,同时要以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标准、规范为指导,使得建库过程尽可能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一定不把任何问题和错误带动数据库中。

为确保建库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提高效率,建库过程一定要严格按照文中2.3的建库流程进行。

参考文献
【1】贠小苏主编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2007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汪华斌、袁艳斌数字国土工程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趋势中国土地科学 2000
作者: 高姗姗(1985-),女,籍贯湖北,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