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奥运奖牌设计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外难题
但是,国际奥委会给北京奥组委设定了一个条 件——“在最终确认这块奖牌的玉石损毁率很低之后, 我们才能批准你们的设计!” 因为运动员在赛场上获得优胜之后往往异常亢奋, 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他们有可能会将手中的奖牌拋 向空中,甚至扔向观众席,从而造成奖牌的损毁,因 此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必须保証在意外情况下摔落时的 抗冲击性。
金属的玉壁创意
最初,中央美院设计团队也并未想到在 奖牌设计上加入玉的材质。“但我们始终认为, 玉最能够表达中国人的人格理想,礼仪德行。” 最初,这个设计团队便认定要在奖牌中融入中 国的玉文化,只不过在最初的设计中,他们取 的只是玉之型——一个金属材质的玉璧。然而 无论如何精雕细琢,金属毕竟是金属,不可能 完全展现玉的质感。
从100个到34个方案 100个到 个方案 个到34
“如何在体现奥运精神的前提下,能够把中国文化 的理念融入进去。这是我们最想做的事情。”他们 找来了各种中国传统图案,希望从中找到思路。在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最初提出的一百多个设计方案 被一再删减、合并,设计团队也从最初的四个组变 成两个组,最终变成了一个组,一百多个方案也最 终变成了34个。
投标创意
2006年春节刚过,中央美术学院奥运奖 牌创意小组15个成员就聚到了学校一个筒子 楼里12平米的小铁皮屋中,这是学校专门为 他们安排的工作室。小屋的窗户都用报纸糊 了个严严实实,以防洩密。 不仅如此,当时设计的文件还不能随便 拷贝和传阅;为了防止病毒感染,设计用的 电脑也不允许上网;同学也不能来串门,其 他老师也只能限时来访,大家对外界也守口 如瓶。
2007年2月8日,北京奥运会奖牌实物被送到了国 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主持的执委会上,国际奥委会执 委会批准了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在他们发来的 确认函中称赞道:“北京奥运会奖牌将被证明是一 件艺术品。它们高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 精神的结合。我们对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表示 祝贺!”
证书设计
2008北京奥运奖牌设计团队 2008北京奥运奖牌设计团队
最初的100多个方案 最初的100多个方案
中央美院设计团队是一个由15名成员 组成的创作团队,他们中大多数还是在校 学生。当时创作团队被分成了4个小组,在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小组便拿出了 100 100多个设计方案。 “那时,同学们经常干到半夜2、3点 才回宿舍,就为这,我们还被管理宿舍的 阿姨训了好几回。” 那时大家的工作状态 近乎疯狂。
柳暗花明
2007年 1月份,国际奥委会的总部收到了北京奥 组委寄来的北京奥运会奖牌实物,这其中还包括了 一盘录像带。在这盘录像带中,镶嵌着玉石的奖牌 从两米的高空中自由降落——镜头定格在掉落在地 上的奖牌上,玉石毫发无损。这项完美设计的最后 一道难关被攻克,中国的设计师们成功了!
丝带设计
尽管奖牌的设计问题解决了,但设计人员不敢 有丝毫放松,因为以往奥运会上出现过因丝带与奥 运奖牌搭配不当而给运动员留下遗憾的教训。于是 肖勇老师带领部分设计人员,选择了40多条不同样 式、材质的丝带挂到了设计室的墙上,一遍遍揣摩、 挑选。
奖牌的完美设计甚至也延展到了证书上。北京 奥运会的获奖证书以宣纸制作,绢、绫等中国传统 材质的托裱使用,配以长城和祥云的图案。使得这 项设计也将成为参与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们永久收 藏的艺术品。
团队智慧的集合
15个月的艰辛将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的“金 玉良缘”凝聚在一块奖牌上,然而到最后竟然谁也说 不清楚这项设计到底是谁想出来的了。 时隔一年,在回忆起奖牌设计过程时,已经毕 业的刘洋和他的几个同事竟不约而同地表示,根本就 说不清楚这是谁,在什么时候想出来的创意,也许是 在“我们团队中4个小组最终合并成一个的过程中产 生的,这是我们整个设计团队智慧的集合。”
“金镶玉”的设计 金镶玉”
一个大胆的设想出现在设计团队的头脑中, 为何不直接用玉和金属结合来制作奖牌呢?于是, 一块背面中心部分镶嵌着美玉的奖牌诞生了,按 照北京奥组委提出的设计要求,这块美玉的中心 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2006年4月13日,179件奖牌设计摆在了奖牌 评审委员会评委们面前——这是北京奥组委在近3 个月内征集到的有效作品。
数十次修改
之后,创意小组从高校选拔了几十位身材、体 形、肤色不同的中外学生进行丝带佩戴试验,并对 选定的丝带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其中一位 英国留学生十多次参加了丝带佩戴试验,他表示: “一个丝带的选配就要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修改 试验,这样的团队不可能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国际奥委会的确认函
再次修改
在最初的设计中,玉被放在奖牌的正中,用以 镌刻北京奥运会会徽。但由于玉的特殊材质和色泽使 得会徽图案被弱化,甚至无法看清。针对这一问题, 评委会组织设计团队对进行了修改。最终,设计团队 从龙纹玉璧的造型中找到了灵感。他们采用了玉佩的 造型将玉环镶嵌在奖牌之上,中间圆心部分改为金属, 这样奖牌便成为一个由金属包裹的“玉佩”造型,中 间圆心上镌刻的“中国印”也因此而显得熠熠生辉。
柳暗花明
前三次的实验虽然失败,但王沂蓬已找到了问 题的症结所在。第四次实验前,虽然依然紧张,但 王沂蓬心中却有了底。在奖牌下落的几秒内,王沂 蓬的眼睛一眨也没眨。在那几秒后,等候在工作室 的学生们接到了王老师的电话——“给奥组委打电话 吧,通过了。”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王沂蓬落泪 了——“奖牌就算是石头,也该对我们有感情了。”
忐忑不安
中央美院的王沂蓬教授至今还记得这项设计被 初次提交国际奥委会审议时的忐忑不安。玉文化在 中国源远流长,国际奥委会能否认同这一理念?最 重要的是,国际奥委会能否接受奖牌材质的历史性 突破?
国际奥委会欣然接受
当时的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王宁回忆说, 当北京奥组委的陈述人员把玉的文化理念进行深入阐 述后,国际奥委会竟然接受了这一大胆的突破!他们 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艺术品。”同时,他们相信 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得知玉的象征意义时,也会非常高 兴地接受这一理念,毕竟,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只 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才配得上。这一设计将是对奥林匹 克精神最具东方色彩的诠释,是对运动员最高的褒奖!
山穷水尽
由于时间非常紧张,王沂蓬几乎在实验期间没有 睡过一个好觉。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材料Hale Waihona Puke Baidu充在金 属与玉之间形成缓冲,他查遍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 资料、文献,访遍了材料学专家、玉方面的专家以 及雕塑方面的专家。在那段时间里,他的眼前几乎 都是玉,睡梦中梦到的也是玉。“我们一共做了18 个方案,那时我几乎两星期没睡觉。”
“金镶玉”方案获得通过 金镶玉”
尽管其他作品各具特色,但最终还是敌 不过“金镶玉”带给评委们的震撼——2006年 6月7日,奖牌评委会对初评入选的10件作品展 开了复评,并于2006年6月30日,向北京奥组 委执委会会议提交了最终入选的三个方案。7 月3日,北京奥运会奖牌修改方向最终确定 “玉佩”方案。
“金镶玉”受到好评 金镶玉”
在初评入选的10个设计当中,“金镶 玉”的设计得到了最大关注。“这并不是说其 他的设计就不好。” 曹春生认为,除了“金镶 玉”的设计外,以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背 面图案的设计也很招眼球——“这个场馆是历届 奥运体育场馆中最有特点的之一,体现了当代 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建筑发展的高科技水平, 以它作为奖牌背面图案,令人印象深刻。”
2008年奥运奖牌设计 2008年奥运奖牌设计
2005年底,奥运奖牌的设计规划工作启动, 奥组委确定了奖牌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 方式。2006年1月11日,中央美术学院接到来 自北京奥组委的邀请,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等11家专业机构作为定 向邀请单位,开始进行奥运奖牌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