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 归纳相当完整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课件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夏商周时期:贡赋制,如 :分封制, 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其向周 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精选PPT课件
2
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 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 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 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 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 数收税
9
• 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 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 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 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 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 制度的基础。
精选PPT课件
10
5、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 ①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 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作 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 生产时间
精选PPT课件
6
• ④内容: • 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
物,叫做“租” • 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 • c、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叫
做“庸” • ⑤作用: • 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
多荒地开垦出来 • 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
巩固,国家富强起来
精选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7
探索攻关
3.从征税种类看: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 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农民由必须服 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纳税种类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反映了赋税 的名目、手续简单化。
4.从征税物品看:由实物、劳役地租为主 到货币地租为主(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
(一)、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1. 夏商周时期:贡赋制度(雏形) 2. 春秋后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及其历史特征总结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及其历史特征总结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及其历史特征总结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建立,农业税成为主要的赋税项目。

到了东汉时期,农田赋税具有相当复杂的赋税项目,包括田租、夫役、鸦片、陈林、属田交租等。

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了赋税制度,官府对农田的管理更加细致,税赋形式更加复杂。

如隋代实行的青苗法,以公地田给予农民贷款,税收以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方式征收,而唐代则实行了完税法,对农田实行以税为资本的购买制度。

到了宋朝,税赋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私田公地制度被废弃,代之以均田制,全面实行了田赋制度。

此外,厘金制度的出现也成为一项重要的赋税形式,通过对市场经济征税来补充田赋的不足。

元明清时期,赋税制度进一步发展,税赋负担进一步加重。

元代实行的“种归本户”制度,使很多农民成为直接负责纳税的户口,税收形式更加复杂。

明代推行了“三七租”制度,即农民的租佃土地要支付三分之一的地租给地主,另外还有七分之一的地租作为国家征收。

清代则对赋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如废除厘金,实行田赋、户赋和苏糖等多种赋税方式。

古代赋税制度的历史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赋税制度具有社会阶级差别。

古代赋税制度中,地主、农民、工商等不同社会阶层的税负是不同的。

地主阶级通常能够通过土地拥有权获得额外收益,而农民阶级则成为税赋压力最重的对象。

其次,赋税制度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辩证关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中央政权力强,地方自治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赋税制度的实行既需要中央政权的强力监督,也需要地方官员的管理和实施。

再次,赋税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赋税制度中征收的税收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对于土地的征收。

这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最后,赋税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变革相互关联。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与政治王朝更迭、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不同王朝的统治者都曾尝试赋税制度,以适应当时的经济和社会需求。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沿革及其历史特征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变迁的特点。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下面是一些主要阶段和特点:
1. 赋税的起源: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集群狩猎和农耕经济。

最早的赋税形式是农民向部落或国家上缴一部分农产品,以满足集体或国家的需要。

2. 周朝的封建赋税制度:周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赋税成为国家管理和统治的重要手段。

其中最重要的赋税是井田制,即把土地分配给贵族,而农民必须向国家和贵族支付部分产出。

3. 秦朝的均田制和徭役制:秦朝实施了均田制,规定每个家庭土地的数量,以平均分配土地和赋税。

此外,秦朝还实行了徭役制,强制农民为国家和贵族劳动,而不仅仅是支付税收。

4. 隋唐时期的赋税改革:隋唐时期实行了多次的赋税改革。

隋朝时期实行了府税和田赋制度,将部分税收直接归国家所有,而非贵族。

唐代的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实行了均田注丁制,将土地和人口进行登记,以确定赋税额度。

5. 宋代的赋税改革:北宋时期的赋税制度受到了科举制度的影响,贵族和富裕地主享有较低的赋税待遇,但农民的税负相对较重。

此外,宋代还实行了一些以货币为主的赋税制度,如货币赋、物产赋等。

6. 明代的土地赋役制度:明代实行了土地赋役制度,即把地租和赋税合并起来,以土地产出的一部分为税收。

明代还实施了一些非农业税收,如关税和盐铁税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长河,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在不同的朝代和时期,赋税制度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但总体上都是以农业为基础,贵族和地主享有特权,农民为主体,向国家和贵族上缴一部分农产品或货币。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完整版)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完整版)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是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赋税不但是维持公共权力的经济基础,对于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政府通过对税种和税率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控制或鼓励某一经济行为或其他行为。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比如减免田赋,加重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和发展农业生产,以达到其重农抑商的目的;严格控制盐、铁和茶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多次进行大幅度的税制改革,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和经济情势等等。

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主要内容(一)赋税的种类:①以人口为依据的人头税和以人丁为依据的丁税。

②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③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田租)。

④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兵役和其他苛捐杂税。

(二)概念:赋役:在古代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三)历代的赋税制度:1、先秦时期(夏商西周):贡赋制,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

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

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贡”。

此外,还有军赋。

2、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赋税制度。

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国家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履亩而税”,即是承认了耕者对所耕土地的私有权。

前590年作丘甲,按土地征收军赋。

战国时,各国赋税制度不一,不能一概而论。

秦朝:秦代赋税分为田租、口赋和杂赋三种。

田租是按土地征粮,租率约为十分之一。

口赋是按人头征钱,每人约缴120钱。

杂赋一般是临时性的征调。

这种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对封建地主有利,但也有利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汉朝编户齐民:①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

中国赋税制度史

中国赋税制度史

中国赋税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以下是中国赋税制度的主要演变:
1. 古代封建社会:
在古代封建社会,赋税制度主要以徭役和赋税形式存在。

农民要按照地主或官府的要求进行劳动和缴纳税赋,作为对土地的使用权的交换。

2.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中国赋税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以赋税为主要形式,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主要是按农田的大小和产量征收,而间接税则是对商品交易和商业利润进行税收。

3.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中国赋税制度更加完善和严格。

按照户籍登记进行赋税征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直接税和间接税,如田赋、户口税、盐税、酒税等。

4. 近代时期:
近代时期,中国赋税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推行了一些新的赋税政策,如地租改革和商业税的调整。

5. 当代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赋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建立了综合征税制度,对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总体而言,中国赋税制度在历史的演变中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赋税制度不断完善和调
整,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1.原始社会阶段:在原始社会阶段,人们尚未形成赋税制度。

社会生产力较低,人与自然力较为直接地进行生产,没有统一的财产所有制。

因此,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通过互助和共享来解决经济问题,不存在赋税制度。

2.奴隶社会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奴隶制度逐渐出现。

在这个阶段,国家的存在对庶民征收赋税,用于维持国家机构和奴隶主阶级的生活。

最早的赋税形式主要是劳役和军粮供给。

劳役制度要求劳动者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力或农产品,以供给国家使用。

军粮供给则是指庶民按照一定比例提供农产品,用于军队的维持。

3.封建社会阶段:随着奴隶社会的崩溃,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在这个阶段,赋税制度逐渐完善。

首先,封建政权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制,并通过土地赋税方式征收。

这种赋税制度是以土地为单位,征收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贡品。

负责征收和管理赋税的官府逐渐建立起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进一步细化,出现了更多的赋税方式和税种。

其中,地租是最重要的税种之一、地租是农民按照一定比例提供产地的农产品给地主,作为地脉的使用费。

此外,还有按户征收的赋税方式,即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一定比例的农产品。

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税种,如钱币财物的赋税等。

4.宋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税制继续演化。

在宋代,均输法开始实行,即以家庭财产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征收赋税。

这种赋税方式更加公平合理,得到了广泛应用。

元代继承了宋代的税制,并进行了修正和,使之更加完善。

明代时期,赋税制度进一步完善,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税种。

例如,开始实行一定比例的租税制度,用于代替原有土地赋税和劳役赋税。

此外,还有盐铁税、酒税、烟草税等。

这些税收是种种交易行为上课设置的赋税,广泛征集商业利益。

清代时期,税制继续发展,实行了更加复杂的赋税方式。

除了继续存在的土地、租税和其他的税种,还增加了个人资产税,即按照个人财产价值的一定比例进行征收。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制逐渐完善。

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经历了很大的变革,主要的变化包括推行均田制,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以及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时,实行国家统一的赋税制度,以及穀、禄、税为主要的赋税形式。

汉朝时期,实行均田制,推行政区划分,建立郡县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田地的控制。

在这个制度下,国家根据农民的田地面积,征收一定的赋税。

此外,还设立了丝绸、酒、盐等特产税,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隋唐时期的赋税制度有了较大的改变。

隋朝时期实行均田制,但后来废除了均田制,通过赋税品等分类严重影响了赋税公平性。

唐朝时期推行了三税法,即租庸调、免役赋,以及赋砧石和亩产税。

这个制度对农民非常不利,导致了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

宋代的赋税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北宋时期,由于财政困难,实行了归率赋税制度。

这个制度以农业产出的一定比例作为赋税,并由官府经营,从而解决了财政困难。

南宋时期,继续实行这个制度,但取消了由官府经营,改为由地方官员管理。

此外,还加强了在民族地区的赋税征收,增加了财政收入。

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在中央集权的同时,也有一些特点。

明代时,实行府、州、县三级税收制度,主要以捐纳为主要形式。

清代时,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以田赋为主要形式。

此外,还设立了徭役税、盐税、酒税等特产税。

清朝的赋税制度相对稳定,但因为负担重,也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经历了周朝、秦汉、隋唐、宋代、明清等时期的变化。

从封地赋税到均田制,再到归率赋税和捐纳制,赋税制度与社会经济形势的变迁密切相关。

每一个时期都在强化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增加财政收入,但也导致了农民的负担加重和社会的不稳定。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特色,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部落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帝国时代,不断变革和完善。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和不同政权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一、部落社会时期在部落社会时期,人们主要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赋税制度还未形成。

人们以亲戚关系为基础组成了最初的生产集体。

在集体中,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收获,并通过亲戚关系进行再分配。

随着农业文明的兴起,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经济活动。

在这个阶段,土地开始被私有化,并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分离现象。

这导致了财产私有化和阶级分化。

二、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中,贵族地主开始通过征收租税来剥削农民。

最早的租税形式是地租,地主通过控制土地来获取农民的劳动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租税形式逐渐丰富,包括田赋、户赋、丁税等。

在秦汉时期,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制度和土地制度等。

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均田制和井田制等措施。

这些改革对后来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帝国时代随着汉朝的衰落和三国时代的动荡,中国进入了帝国时代。

这个阶段中,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对赋税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南朝刘宋政权实行“均输法”,即按照户口数征收赋税,并取消了旧有的户口簿。

随着隋唐王朝的兴起,在唐代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对赋税进行调整和完善。

唐代实行了均田制,对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以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此外,唐代还实行了农田水利制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宋代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实行了均田制和保甲制等措施,对赋税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此外,宋朝还实行了保收和减免税收,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元代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完整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

完整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

完整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赋税制度的沿革自春秋时期开始,中国的赋税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最早的土地税是从齐国___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开始实行的,规定不论公田(___)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这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秦汉时期实行编户制度,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

两汉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

租是土地征收的税额,赋以丁计,包括算赋、口赋。

隋唐时期实行租庸调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

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纳绢代役。

唐中后期实行了两税法,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因此___颁布了两税令,实施两税法。

秦汉赋税:编户制度编户制度是秦汉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

编___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___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这种赋税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另一方面,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此外,大量的编户___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隋唐租庸调制隋唐时期实行的租庸调制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

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纳绢代役。

特别是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以庸代役,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劳动积极性也相应提高。

另外,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从远古时代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变迁,赋税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演变。

一、远古时代的赋税制度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

在夏朝时期,赋税主要是以实物形式缴纳,包括粮食、布帛等。

此时,赋税制度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维持国家的运转和军队的供给。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发展和耕地的增加,农业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

此时,赋税制度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这一时期,各国开始实行“什一税”,即按照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征收赋税。

此外,还实行了按人口征收赋税的制度,即“口赋”。

这一时期的赋税制度也包括了货币形式的赋税,如银钱等。

三、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变革时期,也是赋税制度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

在秦朝时期,实行了“户赋”和“口赋”两种赋税制度。

户赋是以户为单位征收的赋税,而口赋则是以人口为单位征收的赋税。

此外,还实行了“徭役”制度,即强制征召民工为国家无偿服务。

在汉朝时期,赋税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均输”政策,即按照土地质量和产量来征收赋税。

此外,还实行了“算缗”制度,即对商业活动征收的赋税。

汉朝时期还实行了“口赋”和“徭役”制度。

四、唐宋时期的赋税制度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鼎盛时期,也是赋税制度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

在唐朝时期,实行了“两税法”,即按照土地和财产来征收赋税。

此外,还实行了“市易法”,即对市场交易活动征收的赋税。

在宋朝时期,实行了“青苗法”,即对农作物收成征收的赋税。

此外,还实行了“方田均税法”,即按照土地面积平均分配赋税。

五、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转型时期,也是赋税制度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

在明朝时期,实行了“一条鞭法”,即按照土地和人口来征收赋税。

此外,还实行了“商税”制度,即对商业活动征收的赋税。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赋税的主要形式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所以赋税主要以农产品为主。

这些赋税直接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收取,用于维持官府开支和军事需求。

税收标准主要基于土地面积和产出数量来计算,即所谓的"田赋"和"丁赋"。

随着周朝的衰落和分裂,赋税制度逐渐失去了中央集权的特点,各个封建国家开始独立征收和管理赋税。

这个时期的赋税制度不太规范,征收标准和税率差异较大,导致了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

到了秦汉时期,赋税制度经历了重大的和调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完善了赋税制度,推行了土地平均制,即将土地以乡为单位,均分给农民,以加强对土地的控制和征收更多的赋税。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统一货币制度,建立了铁板钱的统一货币,为赋税征收提供了便利。

随着王朝的更替,赋税制度也随之变化。

在东汉时期,赋税制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东汉政府开始将赋税收入的用途进行分类,其中包括官方支出、国家军费和赈济活动等。

此外,东汉还实行了编户田制,通过编订田地册和人口登记表,进行赋税的征收和管理。

到了唐代,赋税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

唐代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税制法律和政策,以规范税收的征收和使用。

唐朝的税制中,赋税的标准主要基于土地的质量、用途和面积等因素进行计算。

税收的征收和管理机构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实施了相对统一和集中的赋税制度。

宋代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个分水岭。

宋朝开始注重轻赋遣散,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了一系列减税政策。

其中最为重要的政策是赋税由钱粮赋转向单一的银钱赋,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税负。

此外,宋代还实行了代赋制度,即由地方官员直接向农民收取赋税,减少了中央政府的干预,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自治权。

到了明清时期,赋税制度基本上延续了宋代的制度。

明代以后,赋税制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税种和税率更加多样化。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赋税及主要演变趋势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主要趋势: (1)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到货
币地租 (2)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 (3)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
奴隶社会的赋税改革
井田制下,诸侯向国君按期贡献财物 公元前7世纪前期,管仲“相地而衰
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 赋税。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开始 按亩收税
隋唐时期(三)
两税法 背景:唐中期,封建经济发展,均田制破坏,租庸调
无法实施,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内容:780年杨炎主持实施:量出制入;户无主客, 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租庸杂徭悉 省;夏秋两征之.
特点: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 影响:改变了战国以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扩大
隋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沿用北魏租 调制,并发展、完善为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租,每丁年纳粟二石,调, 绢二丈或布二丈五尺,绵三两,庸,每 丁年服役二十天,无事则输庸代役,每 日绢(布)三尺。
户税:根据财产多少而确定的户等征收。 地税:属于义仓性质,垦田者亩纳二升。
隋唐时期(二)
郑樵在《通志·货一》中评价租庸 调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 有身则有庸,租者,十一之税也,调 者,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 役二旬,不役则收其资.役多则免调. 过役则租调俱免,无伤于民矣!”
明朝时期(四)
影响:1.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制度的重大 改革,改变了历代赋和役并行的征收制度, 统一了役法,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2.纳 银代役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无 田者免差力役),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 俯关系松弛,一定程度抑制了地主的势力. 3.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 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老师,请详尽介绍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答:一、 xx 古代主要赋税制度1.夏商周期间:主假如贡赋制,它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雏形。

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各诸侯一定向周王缴纳必定的财物作为贡赋。

2.春秋期间: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它是依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利害征收赋税;公元前 6 世纪初,鲁国推行的“初税亩”开始按亩收税。

3.汉朝期间:编户齐民制度。

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老百姓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拥有独立的身份,对开放国家的主要赋役负担有田租、人口税、更赋、徭役、兵役等,此外统治者还征收各样田亩附带税和征发杂税等。

汉代的田租税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

4.魏晋南北朝期间:租调制。

北魏孝文帝时开始推行,受田者每年一定向国家缴纳定量的租调解服徭役兵役等。

5.隋唐期间:( 1)隋朝和唐代先期推行租庸调制。

“租”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调”是缴纳定量的绢或布;服徭役的限期内,不去服徭的能够纳绢或布代役叫“庸”。

隋朝的庸有年纪限制( 50 以上),唐代的庸不再有年纪限制。

它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益于农业生产。

( 2)唐代后期推行“两税法”。

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它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巨大改革。

6.北宋期间: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募役法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肯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肯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减少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方田均税法指政府重新测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和贫饔收赋税,官僚地主不例外,增添了开放国家的田赋收入。

7.明朝期间:一条鞭法。

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一,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少收税。

它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益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清代期间:地丁银。

雍正帝时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均衡摊入田赋中,征收一致的地丁银。

它取销了人头税,有益于当时人口的增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 xx 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特点分类1.以人丁为主征收标准的赋税制有编户齐民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税收制度演变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税收制度演变篇一: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发展史1.秦以前的赋税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贡赋制,这是赋税的雏形。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我国征收地税的开始。

秦朝时期赋税的沉重,农民要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交给政府,由于税务繁重,导致秦短命而亡。

2.编户齐民(汉):编户齐民:国家把农民编为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根据。

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

汉代的编户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的正式形成.3.租调制度(北魏)实行与均田制配套的租调制,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栗,调(户税)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4.租庸调制与两税法(唐)唐前期沿用租调制并发展为庸租调制,“租”是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指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交纳绢或布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以上税收制度的共同点是以人工为主要的收税标准,不同点是唐朝开始有了纳绢代役。

唐中叶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无法继续实行。

780年唐政府改行宰相杨炎提出“两税法”:按照财产和土地的多少征收户税和地税,户税按户等以钱定税,地税按田征粮。

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

这次变化的基本精神从标准上看是改税丁为产税,从征收内容看是货币和实物都有,符合但是土地集中和贫富变化的社会现实,是地主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它奠定了唐朝后期至明朝中期赋税制度的基础。

5.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宋)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实行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

6.一条鞭法(明)清朝承袭明制,以“田赋”和“丁役”合称地丁银作为封建国家的主要税收。

为解决赋役混乱和负担不均,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即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先秦时期,中国赋税制度的主要税种是田赋。

这是一种以农田耕作面积为依据征收的税种。

在此期间,田赋的税率相对简单,多以实物征收。

最早的田赋制度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满足国家和皇室的财政需求。

随着战国时期的结束和秦朝的建立,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秦始皇采用了重商主义的政策,取消了曾经存在的奴隶税制度,对商业和手工业实行一种新的盐铁政策,即通过对盐和铁的垄断来征税。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苛捐杂税,对私人财产进行征收。

这一制度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抵制,成为了秦朝灭亡的一大因素。

汉朝时期,中国赋税制度开始逐步废除秦朝的盐铁政策和苛捐杂税。

汉朝采用了以田赋为主的综合赋税制度,增设了一系列新的税种,如亩正、調、交、什一等税。

同时,汉朝允许了一部分农田免税,对一些贫穷的农民减轻了负担。

这一赋税制度在汉朝的时期相对稳定,并且继续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随着唐朝的兴起,中国赋税制度再度发生变革。

唐朝采用了与汉朝相似的综合赋税制度,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和手工业的税收征收。

此外,唐朝还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税务机构,即户部,负责征收和管理赋税。

税务机构的建立为赋税制度的稳定和高效提供了保障。

宋朝时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宋朝废除了以往的综合赋税制度,实行了逐层的税收制度。

这个制度以轻赋薄税为主要特点,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减轻了对农民的负担。

此外,宋朝还大力发展了商业和手工业,并实行了以商业税为主的新的税收政策。

这一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之后的赋税制度奠定了基础。

明清两朝,受到西方殖民主义力量的影响,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明朝时期,著名的赋税家纪效新提出了“民不堪命,何至于此”等一系列赋税方案,试图减轻农民的负担。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清朝时期,封建皇权加强,税收负担进一步增加。

此外,清朝还实行了一种以人头税为基础的赋税制度,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对农民的压迫。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可以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在秦朝,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实行统一征收和管理。

此后,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主要包括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阶段。

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在统一政权的强力独断下进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三长制”,即按照田地的长短不同,征收不同的税赋。

然而,这种制度给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刘邦建立汉朝后,取消了“三长制”,恢复了秦朝之前的“均田制”,并进行了土地的重新分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赋税制度也出现了大规模的紊乱。

政权之间频繁更迭,导致多重赋税和乱象丛生。

官员、地主等有势力者占据土地,以民间财产为自己的赋税对象。

农民经常遭受剥削和压迫。

隋唐时期,隋炀帝实行了赋役法,赋税制度进一步发展。

隋朝将赋税分为地税和人口税两大类,并且以地为税基,实行“均输法”。

到了唐朝,赋税制度更加完善,实行了“户籍税”,即以户口数作为赋税标准。

此外,唐朝还实行了“井田法”,即将宅田和井田确定为土地的永久产权。

宋元时期,赋税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

宋朝初期实行了“增役法”,将田地按经济产出的不同收税,并划分为田赋、交子、科举等税种。

到了宋徽宗时期,由于战乱连绵不断,多次提高税额,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元朝时期,由于外族统治,税收进一步加重,农民起义频发。

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明朝实行了“太平仓”制度,将政府收购的货物作为赈济救灾之用。

清朝实行了“户赋制”,将税负分摊到每个家庭。

但是在清朝后期,赋税制度仍然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反映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变迁。

由最初的重农主义赋税制度,到中央集权统治时期的强力赋税制度,再到近代社会的相对稳定赋税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特点。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归纳相当完整最早的赋税制度可以追溯到夏朝。

夏朝时期,赋税主要以天子的领土为基础,通过设立职位和领地的方式征收赋税,以维持宫廷的开支。

而下层百姓则通过劳动提供粮食和劳动力。

商朝的赋税制度相较于夏朝更为完善。

商朝的国家权力集中,国君控制着土地,人们以土地的面积来支付赋税。

商朝还设立了官府和仓库,收取民间的农产品用于国家的开支。

周朝在赋税制度上有了更大的发展。

周朝之后,土地不再完全归于国家,各个封建诸侯开始对土地进行垄断和管理。

周天子以封地来管理诸侯,诸侯则向封地内的百姓征收赋税。

赋税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以土地面积为基础的“亩产制”,即按照田地的面积和农作物的产量来征收赋税,以供养朝廷和军队。

秦朝时,实行了大土地统一和均田制,赋税制度也有所。

赋税从土地面积改为按农田的产量来征收,通过对土地进行测绘和分类,确立了每个家庭的耕地数量,确保了土地的分配公平和赋税的稳定。

隋朝和唐朝时期,赋税制度进一步发展。

唐朝的赋税制度基本上延续了前代的制度,但在具体操作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唐朝朝廷逐渐建立起享有特权的庙产赋税制度,宫廷、寺庙和官府的土地免于赋税。

此外,唐朝还采取了货币赋税的方式,对财产和商业征收定额的赋税。

宋朝时期,赋税制度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宋朝实行了“税赋领导人、官员持的奴仆及军队集结的人群总数”的赋税制度。

赋税的对象包括地主、工商业者和各类职业人员,赋额在5%到15%之间,不同的赋税对象有不同的比例。

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化。

明朝时,赋税制度以米谷为主,通过征收地租和田赋来维持朝廷的开支。

清朝时,赋税制度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清朝采用了“一亩三分”制度,即地租占农作物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由最初的以土地面积为基础的赋税制度,到后来的均田制、货币赋税和多元化的赋税对象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演进,同时也为后来中国赋税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的赋税制度主要是以“租庸调”为主。

租庸调是指以土地输出的农产品为依据,由府、县官员向农民征收一定数量的农产品,用于满足领导的军费和官员的生活需要。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封建贵族加强对土地的控制,并逐渐形成封建国家的赋税体系。

这一时期,土地以世袭的方式归属于封建贵族,农民必须向贵族交纳赋税,同时还要为军役和劳役提供劳动力。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统一的赋税制度。

秦朝将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实行均田制,并附加“亩限”,即规定每亩土地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作为赋税。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导致了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农业生产不断衰落,赋税制度也逐渐失去实际效力。

皇族、贵族和地方士族逐渐壮大,他们通过侵占农民土地和免税等手段,减少了赋税的负担,导致了动乱和社会不稳定。

5. 隋唐宋时期:隋唐时期,赋税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完善。

隋朝实行等额赋税,即每户家庭按户口数量交纳固定数量的农产品。

唐朝继续了隋朝的制度,并逐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宋朝时期,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实行了均输法,即按每户家庭的土地面积和产量交纳赋税,以减轻贫困农民的负担。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演变过程中,从夏商周时期的“租庸调”发展到封建时期的封建国家赋税制度,再到隋唐宋时期的等额赋税和均输法,赋税制度逐渐完善,但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导致了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1)赋税制度的沿革
①春秋初税亩
从春秋末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它承认私田合法,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②秦汉赋税:编户制度
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

是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

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两汉赋税制的主要内容是“租”和“赋”两项。

租是土地征收的税额,赋以丁计,包括算赋、口赋。

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专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

影响:A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C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D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

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③隋唐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开始实行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加以完善。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内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隋有年龄限制,唐无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特征:“庸”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作用:A以庸代役,一方面农业生产时间较有保证,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劳动积极性也相应提高。

B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唐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历时一百年繁荣局面的出现,正是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的结果。

同时也促使开垦荒地;C保障了政府赋税收入,巩固了府兵制。

D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④唐中后期两税法。

原因: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

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颁布两税令,实施两税法。

目的: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改行两税法。

内容:A课税对象:由过去的主户扩大到客户,并对商人重新规定税率。

客户纳税,反映了其地位由非法到合法的变化及其人身依附关系的相对减轻。

B征课内容:将各种名目的赋税统一并到户税和地税这两税中。

C课税标准: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

D征课时间:分为夏秋两季,相对集中并节省了征收时间。

F征课原则:“量出以制入。

”两税法提出,国家根据财政支出确立每年全国总税额,然后摊派各地征收。

这种量出为入的原则可以说是创我国预算原则之先。

特点: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即以资产税取代自战国以来的人丁税。

这次改革
的基本精神是改税丁为税产,这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升降的社会现实。

两税法替代租庸调,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

作用:A两税法统一了税制,这样既简化了征课名目,又可使赋税相对确定,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从制度上避免官吏乱摊派的可能。

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惟资产为宗,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扩大了征税面,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D两税法按照各户的贫富程度确定征税标准,较为公平。

E两税法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

局限性:①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②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⑤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内容: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规定官僚也要交纳役钱,实行方田均税法,清查隐瞒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赋税,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

后因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被废除。

特征:交钱代役;清查隐瞒土地,使官僚地主不能逃税。

实质: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

⑥明后期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背景: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土地集中、阶级斗争的产物。

目的: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化繁为简、平均赋役,
内容:A赋役合并: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B折成银两,C部分“摊丁入地”: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意义:A上承唐宋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制,改变了历代赋与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役法,纳银代役的规定,简化赋税名目和征收手续,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一件大事。

B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的势力,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C赋役统一征银的办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适应了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对豪强漏税有一定限制作用。

结果:虽然由于大地主的反对,不久就停止实行,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

⑦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原因:①旧的赋税制度使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社会安定,而且人头税使隐蔽人口现象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②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③1712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为摊丁入亩提供了条件。

内容:雍正初年实行地丁合一,开始了单一的土地标准征税,正式废除了人丁税。

地丁合一又叫摊丁入亩,丁随地起,即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征收。

摊丁入亩的实行有助于封建国家税收的稳定,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的废除。

它简化了税收原则和手续,把土地多少作为收税的惟一标准,改变了赋役不均的严重情况,从而调整了封建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评价:这一制度的实行,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它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杜绝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现象,也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2)规律总结:
①特征分类(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四大税种):
A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人头税”,即丁税。

如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B以土地和财产(田亩)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土地税,即田租。

如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
C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D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另外,还有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

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趋势(演变特点):
A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B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C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D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E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F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上述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自然经济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统治者无法抗拒商品经济的发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