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ppt
合集下载
选择性必修1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共34张PPT)

田赋的废除
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告别田赋鼎铭文 乾坤转,天地变,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九 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 农民宣布,从二〇〇六年一月一日起依法彻底告 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 农业。这是史无先例的开端,这是改革开放和"三 个代表"的结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 证!这是党中央和胡锦涛主席治国的伟大举措!这真 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慈爱之心。亿万农 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亿万农民要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明朝后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张居 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它的征收方式是一实行 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 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 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 统一雇人。
一条鞭法的颁布会带来哪些变化? 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其影响有: ①简化了征收手续,减轻了农民负担; ②赋役征银,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 ③是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由实物税向货币税 转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边鄙……先帝(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国家) 用度不 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边费。县官(政府)鼓铸铁器…… 民用纯 弊,割草不痛,盐铁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除草)、土耰(碎土农具)、淡食, 百姓疾苦之。 ——《盐铁论》
因为匈奴的入侵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汉武帝开始,汉朝的人头税发生了哪些变化?
减轻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
赋役内容
秦朝
汉朝
特点
田赋 丁赋
税率极高
与民休息,税率降低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实物税制度
这一时期实行实物税制度,农民需上交一 定数量的农产品或其他实物作为赋税。
VS
徭役制度
国家对农民实行徭役制度,要求农民为国 家或地方政府提供无偿劳动和服务。
隋唐时期
租庸调制
隋朝实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按丁征收农作物税、户调 制和庸调制。
两税法
唐朝实行两税法,将所有赋税统一为农业税和商业税两大类 ,按土地和财产征税。
促进土地流转
赋税制度的变化可以促进土地流转,使土地资 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3
推动农业发展
合理的赋税制度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 动农业的发展。
土地制度对赋税制度的影响
土地制度决定税源
土地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赋税的来源和征收方式,进而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土地制度影响税收水平
不同的土地制度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不同,进而影响税收水平。
二者相互关系的演变
先秦时期
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逐渐兴起,国家通过 授予耕种官田的特权来获取赋税。
隋唐时期
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国家通过按田亩数量征 收实物或货币地租,以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 租。
秦汉时期
实行田赋和劳役相结合的赋税制度,国家通过强 制征收田赋,以实物地租为主,货币地租逐渐兴 起。
3
认识古代社会中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利用方式。
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当今的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
通过对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研 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今土地制度和 税收制度的本质。
可以深入探讨当今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中 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案。
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为当今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中
背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
古
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各地田赋
代 的
输内容 银中,一体征收。
赋 役 制 度
入 标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 题 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六)中国赋役制度的变化趋势
时期 主要赋税制度
标准
形式
趋势
秦汉 田赋、人头税、 田地、人丁 实物为主, 1.征收标准: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谕:
中 “将直隶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
国
古 代 的
丁,永输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
赋 役
钱粮入,但将实数造清册县报。岂特有益
制 度
于民标,亦一盛事也。”
——题(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
《清圣祖实录》中关于“滋生人 丁,永不加赋”的谕旨记载。
(五)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清:雍正时期——摊丁入亩
制 度
意义标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
题的人身控制。
(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两税法
思考: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税制度有什么变化?
中
租庸调制
国
古
代 的
输
赋 役 制 度
入 按人户收税 标
题
两税法
按土地收税
(四)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税 与 个
北洋政 府制定
开始征 收:国
人
所得税
民政府
所 得 税
输条(例没有
公布所 得税暂
制
入实施)
行条例
度
的
标
第16课_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_课件(40张PPT)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1—2能够依据时序梳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历程,认识中国 赋役制度演变趋势,能够运用史实,阐述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 起源,描述近代中国关税主权从丧失到收回的历程;描述我国 个人所得税的建立过程。 3—4能够组织运用史料,论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产生的背景, 认识赋役制度对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意义。能够搜集相关资料, 运用基本史实,阐述中国关税制度的变迁,能够认识关税自主 的重要性,能够辩证的认识新中国实施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作用。
役: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
(1)西周的贡赋制度 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劳役地租 役重于赋
(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 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 ②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奴 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A、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B、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C、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 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 D、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 E、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更卒:素在;本统郡治或者本减县免,租修税筑以城缓垣和、社道会路矛、盾河,渠进、宫室以
徭
及运输而粮出食现等治;世一。个月。
学习目标: 1—2能够依据时序梳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历程,认识中国 赋役制度演变趋势,能够运用史实,阐述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 起源,描述近代中国关税主权从丧失到收回的历程;描述我国 个人所得税的建立过程。 3—4能够组织运用史料,论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产生的背景, 认识赋役制度对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意义。能够搜集相关资料, 运用基本史实,阐述中国关税制度的变迁,能够认识关税自主 的重要性,能够辩证的认识新中国实施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作用。
役: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
(1)西周的贡赋制度 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劳役地租 役重于赋
(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 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 ②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奴 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A、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B、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C、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 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 D、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 E、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更卒:素在;本统郡治或者本减县免,租修税筑以城缓垣和、社道会路矛、盾河,渠进、宫室以
徭
及运输而粮出食现等治;世一。个月。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一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PPT

②改革开放后: a.原因: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 b.措施及作用: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7年,通过 了《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海__关__法__》,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 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个__人__所__得__税__法__》,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3)作用: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情境在线】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 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 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现在 我们认为“协定关税”条款的深远危害是什么? 提示:中国不能实行保护性关税,失去关税自主权。
2.个人所得税的产生与演变: (1)含义: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历程。
时间
1914年
1936年 新中国成
立以后
1980年
表现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_民__国__时__期__。北洋政府制定了 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素养探究】 史料一 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一半以 上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 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文帝二年(公元前 178),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直到景帝二年 (公元前155)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 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ppt

▪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12 社会经济活力受到 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 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
海禁与闭关政策
一、含义: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1.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中西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10
画面四: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 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 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 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重农抑商政策 1、来历: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并为此后的历代封
建王朝所继承
2、内容: 重视农业,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3、(1)直接目的: 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 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4、原因 (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2)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5、历代执行“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
11
(1)沿袭“重本抑末”理财思想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历史 时期 春秋 时期
战国 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现
井田制开始崩溃,私田开始出现。 “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税制改革: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权 加速井田制瓦解
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 594BC
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 秦国商鞅变法等
有制给予全面肯定,最终确立起 2 “除井田,民得买卖”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2.闭关政策: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12 社会经济活力受到 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 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
海禁与闭关政策
一、含义: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1.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中西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10
画面四: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 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 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 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重农抑商政策 1、来历: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并为此后的历代封
建王朝所继承
2、内容: 重视农业,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3、(1)直接目的: 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 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4、原因 (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2)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5、历代执行“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
11
(1)沿袭“重本抑末”理财思想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历史 时期 春秋 时期
战国 时期
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现
井田制开始崩溃,私田开始出现。 “公田”被抛荒
私田成为私有土地
税制改革: 客观承认土地私有权 加速井田制瓦解
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 594BC
各国变法运动:
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 秦国商鞅变法等
有制给予全面肯定,最终确立起 2 “除井田,民得买卖”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2.闭关政策: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美课件1

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指导和价值判断 秦所汉以: 我田带赋领、学人生头对税各、个徭朝役代的赋税制度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学习,并结合提问,以及相关史料的分析,深入学习各个朝代赋税制度的特
结点合,史 并实总,结说出明赋中税国制古度代发赋展税演制变度的演趋变势的。特点; 重学点法: :搜中集国史古料代、赋体税验制情度境的、演合变作历讨程论,。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变
课程导入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 通过对赋税制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是其他任何东西。 生的家国情怀。
——马克思
通过对赋、税、租、调、庸、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概念的梳理,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完善;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学情 说教学重难点
说板书设计
• 本课分两个子目: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 国古代赋税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田赋、人头 税和徭役;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宋 元时期承袭唐制;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 法和清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介绍 了长期存在的国内关税和国境关税主权的 丧失与收回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
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 结,合探史 究实其,关说联明、中特国点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明中朝国张 国居内正关推税行长一期条存鞭在法的和原清因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 通中过国对 国赋内税关制税度长演期变存的在学的习原,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结点合,史 并实总,结说出明赋中税国制古度代发赋展税演制变度的演趋变势的。特点; 重学点法: :搜中集国史古料代、赋体税验制情度境的、演合变作历讨程论,。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变
课程导入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 通过对赋税制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是其他任何东西。 生的家国情怀。
——马克思
通过对赋、税、租、调、庸、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概念的梳理,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完善;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学情 说教学重难点
说板书设计
• 本课分两个子目: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 国古代赋税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田赋、人头 税和徭役;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宋 元时期承袭唐制;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 法和清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介绍 了长期存在的国内关税和国境关税主权的 丧失与收回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
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 结,合探史 究实其,关说联明、中特国点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明中朝国张 国居内正关推税行长一期条存鞭在法的和原清因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 通中过国对 国赋内税关制税度长演期变存的在学的习原,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课件《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统编版历史1

田赋 人头税 财产税 徭役
秦汉时期
秦朝 口赋
人民口赋极重。
汉朝
口赋
不分男女,7—14岁 每人每年缴口赋20 钱。
算赋
• 15岁以上每人每年 出算赋120钱; • 商人和奴婢的算赋 钱加倍。
秦汉时期
元朝在北方课取具有人头税性质的丁税,致使已推行了500年之久的两税法在北方中断了一个世纪之久,这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大曲折反复,具有落后性。
田租
户调
徭役
允许“以庸代役”, 即缴纳一定的绢布 来替代徭役
隋唐时期
“租庸调”制
原因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
两税法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隋唐时期
内容
国
家 财
确定
政
支
出
赋税总额
各地 各地 各地 ……
学霸笔记
唐朝的赋役制度由“租庸调”制转 变为两税法,这种变化反映了均田 制的彻底崩溃与封建庄园制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税制度
明 朝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国境关税的地位日益凸显。
个(人5)所每得一税次的赋起税源改与革演都变对历史产生了积极作用,说明明改初革赋税制税是分历史夏发税展的、必秋然要粮求两。 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在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 的现象。
伴随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废止国内关税,单一 征收国境关税成为主流,直到193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 一的国境关税。
学霸笔记 国境关税的地位日益凸显。 国内关税长期存在的原因: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c.实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制。 d.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 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 开端。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基础: 土地制度变化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一)奴隶社会:税制改革 1.西周的贡赋制度 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 服役。
中国近代关税制度的发展 自主—丧失—收回—发展完善
关税发展历程
1.关税自主:鸦片战争前。 2.权益丧失:《南京条约》及附件中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 遇等中国失去自主调整关税能力,海关大权长期被列强把持。
3.收回: (1)1927年,国民政府关税自主; (2)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主要 内容之一; (3)1928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制定税率
明朝
初期,夏税、秋粮,江南地区“金花银”;后期,张居正“一条 鞭法”
内容:赋役合并,即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合并 征收;将以前按户、丁征收的徭役摊入田亩(各地摊法不一);田赋和 徭役都折成银两征收。 影响: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僚隐田逃税;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使货币地租的产 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
内容: ①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按田亩征收地税,资产征收 户税; 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地位: 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 大变革和进步。 标准: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
影响 ①利: a.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b.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固定时间征收,使政府对农 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相对减轻农民负担。 ②弊: a.土地兼并严重; b.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负担沉重, 阶级矛盾尖锐。
高三历史课件:中国古代土地和赋税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和赋税制度
一、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
生产力发展——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1、原始社会:原始的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济) 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
(二)、关于“土地兼并”问题需理解掌握: )、关于“土地兼并”问题需理解掌握: 关于 1、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主要表现 、 2、土地兼并的根源: 、土地兼并的根源:
请思考: 请思考: 简述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化及归纳 其特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其特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1) 相地而衰征 、初税亩、编户制、租调制、租 初税亩、编户制、租调制、 庸调制、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 庸调制、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 (2)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 )特点: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 过渡, 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3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一元化发展) 5税种逐渐减少(一元化发展 税种逐渐减少 一元化发展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征税内容 (3)说明 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 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 说明 随着历史的进步, 制松弛; 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的 反映。 反映 征税形式
(二)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1、标准: 人丁为主 、标准: 土地为主 2、地租式: 实物为主 、地租式: 货币为主 3、征收类: 3、征收类: 繁杂 简单 4、征税间: 不定时 、征税间: 定时 5、必须服徭役、兵役 、必须服徭役、 可以代役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和赋税制度
一、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
生产力发展——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1、原始社会:原始的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自耕农经济) 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
(二)、关于“土地兼并”问题需理解掌握: )、关于“土地兼并”问题需理解掌握: 关于 1、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主要表现 、 2、土地兼并的根源: 、土地兼并的根源:
请思考: 请思考: 简述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化及归纳 其特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其特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1) 相地而衰征 、初税亩、编户制、租调制、租 初税亩、编户制、租调制、 庸调制、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 庸调制、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 (2)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 )特点: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 过渡, 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3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一元化发展) 5税种逐渐减少(一元化发展 税种逐渐减少 一元化发展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征税内容 (3)说明 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 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 说明 随着历史的进步, 制松弛; 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的 反映。 反映 征税形式
(二)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1、标准: 人丁为主 、标准: 土地为主 2、地租式: 实物为主 、地租式: 货币为主 3、征收类: 3、征收类: 繁杂 简单 4、征税间: 不定时 、征税间: 定时 5、必须服徭役、兵役 、必须服徭役、 可以代役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高二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10月1日起,新个税法将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起 征点为每月5000元。10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 薪金所得,先行按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以及专项扣 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 附加减除费用。
——《人民日报》 2018年9月30日
材料二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 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 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新唐书·食货志》
分析 土地兼并加剧,官田和可耕荒地日益缩减。此外,天下户 籍人口大量逃亡。760年,朝廷控制人口是一千六百九十九万人, 政府纳税人口仅仅是二百三十七万人,比755年纳税人口减少了五 百二十万。758年,租庸调收入已经不到天宝末年的三分之一。总 之,唐朝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和交纳赋税的人丁,导致赋税收 入缩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了。
隋朝
租调制
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沿用北魏以来的 租调制,在均田制基础之上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役是兵役徭役。
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50岁以上的 男子,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绢,以代替徭役,以庸代 役的办法开始在部分受田农民中推行。
唐朝
前期
租庸调制
在隋朝的基础上,规定所 有受田的农民不去服徭役的都 可以纳绢或布代替,不再有年 龄的限制。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赋役 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
调用劳动力的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 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 比如田赋; 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 役、杂役等; 丁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
——《人民日报》 2018年9月30日
材料二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 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 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新唐书·食货志》
分析 土地兼并加剧,官田和可耕荒地日益缩减。此外,天下户 籍人口大量逃亡。760年,朝廷控制人口是一千六百九十九万人, 政府纳税人口仅仅是二百三十七万人,比755年纳税人口减少了五 百二十万。758年,租庸调收入已经不到天宝末年的三分之一。总 之,唐朝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和交纳赋税的人丁,导致赋税收 入缩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了。
隋朝
租调制
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沿用北魏以来的 租调制,在均田制基础之上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役是兵役徭役。
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50岁以上的 男子,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绢,以代替徭役,以庸代 役的办法开始在部分受田农民中推行。
唐朝
前期
租庸调制
在隋朝的基础上,规定所 有受田的农民不去服徭役的都 可以纳绢或布代替,不再有年 龄的限制。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赋役 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
调用劳动力的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 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 比如田赋; 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 役、杂役等; 丁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PPT

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徵发八十万 民工修筑万里长城,青年范喜良 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 良就被迫出发修建长城了,劳役 繁重,不久后他因为饥寒劳累而 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远在 家中的孟姜女久久不得丈夫音信, 时值深秋,孟姜女亲手缝制了棉 衣准备带给丈夫,历尽千辛万苦 才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 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 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 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这一对可 怜的夫妻终于得以相见。
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取泰半之赋”,也就是 关税在各国一般属于国家最高行政单位指定税率的高级税种,对于对外贸易发达的国家而言,关税往往是国家税收乃至国家财政的主
要收入。
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一半以上作为田赋。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
关税在各国一般属于国家最高行政单位指定税率的高级税种,对于对外贸易发达的国家而言,关税往往是国家税收乃至国家财政的主 要收入。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在西方还有一个昵称,叫罗宾汉税 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 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我国个人所得税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1910年10月清政府成立了资政院以后,当时的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就起草了一个所得税章 程,提交给资政院来审议。 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 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 中国关税主权丧失与自主化的过程 个人所得税在西方还有一个昵称,叫罗宾汉税 关税在各国一般属于国家最高行政单位指定税率的高级税种,对于对外贸易发达的国家而言,关税往往是国家税收乃至国家财政的主 要收入。 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称“免役钱”,原本免役的官户,僧道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称“助役钱”。 内容: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其后从1930年至1934年的五年间,南京政府又先后三次修订了进口税则,希冀通过修订税则以“补助财政”。 我可是英国传说中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呢! 降至元代遂成正式赋税项目。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1

千乘之国,可使制其赋也。 ——《论语·公冶长篇》
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急就篇》
根据教材概括秦汉赋税的基本内容
朝代 秦汉
赋税内容
征收概况
征收标准
田赋 人头税
徭役
泰半之赋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
口赋20钱(汉武 帝后23钱)算赋 120钱 算缗
更卒1个月、正卒 2年、戍卒1年
田地产量
人丁 (不分男 女,年龄
②两税法: 实行时间: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内容: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将总额分解到各地; 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 分春夏两次征收。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 pt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 pt1
朝代 赋税内容 宋朝 募役法
征收概况
百姓纳钱 政府募人
区别)
唐后期
两税法
按田亩征地税,按 人丁、资产征户税,
以土地、 资本为主
分夏秋两次征收
丁男如不愿服劳役,年龄不限,均可以纳绢或 布代替,一天折合绢三尺,叫作“庸”
——《《中国通史》第六卷(隋唐)》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 pt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 pt1
隋唐时期赋税的变化
余财,京师之饯累百巨万”。
②轻田税重人口税。对工商业征收高口赋,征收财产税。
认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
广大农民不堪忍受沉重赋税是导致其进行战争、起义的重要 因素;统治者减免租税以缓和社会矛盾,进而出现治世。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 pt1
调
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种赋税, 也称“户调”。上缴非谷物 类农产品,魏晋时期取代 人头税
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急就篇》
根据教材概括秦汉赋税的基本内容
朝代 秦汉
赋税内容
征收概况
征收标准
田赋 人头税
徭役
泰半之赋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
口赋20钱(汉武 帝后23钱)算赋 120钱 算缗
更卒1个月、正卒 2年、戍卒1年
田地产量
人丁 (不分男 女,年龄
②两税法: 实行时间: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 内容: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将总额分解到各地; 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 分春夏两次征收。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 pt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 pt1
朝代 赋税内容 宋朝 募役法
征收概况
百姓纳钱 政府募人
区别)
唐后期
两税法
按田亩征地税,按 人丁、资产征户税,
以土地、 资本为主
分夏秋两次征收
丁男如不愿服劳役,年龄不限,均可以纳绢或 布代替,一天折合绢三尺,叫作“庸”
——《《中国通史》第六卷(隋唐)》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 pt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 pt1
隋唐时期赋税的变化
余财,京师之饯累百巨万”。
②轻田税重人口税。对工商业征收高口赋,征收财产税。
认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
广大农民不堪忍受沉重赋税是导致其进行战争、起义的重要 因素;统治者减免租税以缓和社会矛盾,进而出现治世。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 pt1
调
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种赋税, 也称“户调”。上缴非谷物 类农产品,魏晋时期取代 人头税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⑤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 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思维点拨】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和意义 (1)征收个人所得税能够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 (2)征收个人所得税能够调节收入分配,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3)个人所得税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4)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
商品的税率从7.5%到27.5%不等,平均税率为8.5%,1931年平均税率又增
加到15%。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对
比1951年税则,进口税率平均水平下降近10%,55%的税目降低了税率。这
说明
()
A.建立起完善的关税制度体系
B.关税调节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
C.改革开放促进关税制度改革
——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 (1)含义: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 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材料:我国早期关卡属于“国家”之间的防御体系,政治军事功能第一。设 关目的只是稽查过往货物有无违禁品,过境而不征税。其后,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关卡开始延伸出财政功能。因此,我国早期的关税实际上是一种通 关税。关卡是公共权力的施政部门,同时也是国家课征关税的权力机关。
——《试论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
2.个人所得税制度。 (1)含义: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 税种。 (2)起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 (3)演变。 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 容,但并没有实施。 ②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五)宋元时期 1.宋:
一、赋役与王朝更迭: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税: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2)役: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可谓役上加役、 役外加役。 (3)募役法: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 钱,官府募人代役。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生产时间,增加国家田赋收入。
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鼻环的牛尊
(3)实质: 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制
①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4)影响: ②推动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③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鲁国 初税亩
一、赋役与王朝更迭: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二)秦汉时期
编户齐民制度: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
一、赋役与王朝更迭: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四)隋唐时期
2.唐朝:
(2)唐中后期:两税法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①背景: 唐朝中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
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降。
材料:安史之乱后,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加剧,失地农民的逃亡日益严重,均田制难 以维系,租庸调所入几无。于是,唐朝政府不得不加强对户税和地税的征收。
——曾国祥《赋税与国运兴衰》
名词解释
税:从禾,兑(duì)声,有送达的意思。本义指征收的农产品。 “税”的英文:“tax”,意指为公共目的向政府支付货币。
赋:从贝,从武。“贝”指钱财,“武”指“用兵”、“国防”、“军事”。 “贝”与“武”联合起来表示“与用兵有关的钱财”。
赋税: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指付给政 府的费用。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 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48张ppt)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为“文景 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为后代治世提供了借鉴。
【情境二】 (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年龄差异),以贫富 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自是……赋不加敛而增入,版 籍(人口)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项目 租庸 调制
两税 法
基础 对象 内容 原因 时间
内容
概况 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_均__田__制__ 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 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___”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唐朝中期,_土__地__兼__并__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780年 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_田__亩__征 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1.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1)含义: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 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2)中国关税的起源: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_西__周__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 卡”就要被征税。 (3)近代中国的关税。 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②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a.《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 例”。这项规定开了协__定__关__税___的恶例。
——《新唐书·杨炎传》 【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说明两税法对赋税制度作出了怎样的改革。具有怎样 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改革:废除按照主户、客户的差异征税的制度,规定所有居民都要交税;废除 依据年龄差异征税的办法,而以财产的多少为征税多少的标准;省去原来的租、 庸和杂徭。 作用:不提高征税比例,但财政税收却增加了;抑制了人口的逃亡和官吏隐藏逃税 的现象;政府重新掌握了国家的财政大权。
统编版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完美版

地 按田亩 税 征收
分 夏 、
秋
户 按人丁、
两 次
税 资产征收
征 收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宋元时期
宋朝
元朝
赋税 宋承唐制
征收两税
征收附加税 繁杂多变
徭役 征收代役金 派发各种徭役
北宋中期王安石提倡 募役法,百姓缴纳免 役钱、助役钱,官府 募人代役。
两税法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隋唐时期
内容
国
家 财
确定
政
支
出
赋税总额
各地 各地 各地 ……
学霸笔记
唐朝的赋役制度由“租庸调”制转 变为两税法,这种变化反映了均田 制的彻底崩溃与封建庄园制的发展。
“租庸调”制 两税法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隋唐时期
内容
征收对象: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
田租
户调
徭役
允许“以庸代役”, 即缴纳一定的绢布 来替代徭役
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隋唐时期
“租庸调”制
原因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 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 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得分宝典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
田赋
秦
人头税 财产税
租庸调制
两税法
附加税
募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
井田制
(经济制度 决定
经济基础)
分封制
(政治制度 上层建筑)
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等)
材料一:《齐语》记载:“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材料二:《春秋·公羊转》载:“初税亩。初者何?始 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定义和概念
•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主要手 段之一,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 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变化而变 化的.主要包括税和役.
• 税又分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丁税),以户为 依据的财产税(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 租),以及其它杂税.役主要是以丁男为主的 徭役和兵役等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瓦解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 提高(春秋战国)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2、封建土地私有制 (1)确立:战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
吕不韦《吕氏春秋》 君主土地私有制
(2)形式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5.(浙江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5) 钱泳在《 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 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 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
D 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古代的赋税制度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封建统治者采取什么 样的对策?封建社会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 并问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封建国家
田
轻 徭
徭赋 役
人
薄
兵头
赋
役税
田 赋 地主
地 租
抑
新
制 (均田、 的
兼 并
限田)
封 建
国家自耕农 Fra bibliotek 佃农 为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
新的自耕农
•★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2、封建土地私有制
(1)确立: (2)形式: (3)弊端:土地兼并
危害: 影响国家税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对策: ①北魏至唐:均田制 ②明代(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收税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3、租佃关系的发展(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
(1)发展历程
(2)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认识
——古代的土地制度
高考定位导航
考纲要求: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式和土地制度
考纲解读:
铁犁牛耕、精耕细 作、小农经济等概 念准确掌握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 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一、二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按土地的多少好坏收税。实际上开始承认土地私有。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井田制的瓦解起到了什么作用? 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土地私有制
思考3:
材料: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 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 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 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 思考4: • 均田制所分配的土地性质是什么? • 是哪次改革中开始实施的?
封建国有土地所有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租佃制的发展历程
汉宋明代清:土“日地田益兼制普并不遍立,严”重, “田不庄抑经兼济并”, 土地兼并土更地激私烈有制进一步发展 战国 —— 汉代 —— 宋代 —— 明清
产
比较 仅次于自耕农 普及
• 2、公元前7世纪前期,管仲“相地而 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 收赋税。
• 3、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开 始按亩收税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3、秦朝时期的赋税
• (1)土地税:主要是征收粮食等。 • (2)人头税:“头会箕敛” (tóu kuài jī liǎn)
【解释】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 谓赋税苛刻繁重。 • (3)徭役: • (4)兵役:
原始 夏商周 春秋
1
社会
战国
8
4
0
中国现代
井田制内容、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 养公田,公事毕,然 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公田——贵族占有,私田——分授劳动者,只 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
• 思考2: • 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 • 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
普遍 更加普遍
全国
1、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B)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 ( D)
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B、西汉建立后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3、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
B 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4、封建时代,一直存在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
D 下列哪种土地属于此类型:( ) A.君主的土地 B.农民的土地 C.地主的土地 D.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2、中国古代赋税及主要演变趋势
• 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 趋势: • (1)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 • (2)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 • (3)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3、奴隶社会的赋税改革
• 1、井田制下,诸侯向国君按期贡献 财物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雇佣劳动关系)
•★本考点知识与外联系(对外拓展)
思考1: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土地制度的变化(纵向延伸)
氏 族 公 社 井田制 公 (国有) 有
1 9 封 建土地私有制 4 中国近代 9
53-56年改 造废除土 地私有制, 建立社会 主义土地 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