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土保持学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学》复习题

一、名词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又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分大循环:大循环是海陆间的大尺度水分交换。小循环:从海面上蒸发的水汽,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又降落至海洋中,或者从陆地上蒸发的水汽上升遇冷凝结后又降落至陆地上,形成的局部水分循环。

容许土壤侵蚀量:小于或等于成土速率的年均土壤流失量。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正常侵蚀—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土壤侵蚀。这种侵蚀不易被人们察觉,实际上也不至于对土地资源造成危害。加速侵蚀——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速率,导致土地资源的

损失和破坏。

土壤侵蚀强度: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t/km2·a)。

水土保持区划:是在综合分析不同地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有关指标,按照区内相似性和区际间差异性把侵蚀区划分为各具特色的区块,以阐明水土流失综合特征,指出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和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途径和原则,并直接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保持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水保规划基础上,所采取的工程、林草和农业技术措施的总称。

土壤盐碱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泛即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区是指生产建设扰动的区域,包括征地范围、占地范围、用地范围以及管辖范围。直接影响区:是指超出征占地界的,由于建设项目的影响而引发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区域。

二、简述、简答、列举

1、简述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全国山地丘陵占比高达2/3;国土面积中耕地、林地、天然草地分别占14%,16.5%和29%,其他难利用土地占35%;全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蚀面积约占16.8%,风蚀占20.4%。

2、简述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

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侵蚀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区域差异明显。

3、简述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

造成土地严重退化,制约农业生产;淤积江河水库,加剧洪涝灾害;加重面源污染,威胁饮水安全;导致生态退化,加剧农村贫困;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4、列举至少5个我国水土保持相关机构、研究院所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土保持勘测规划研究所)(水利部、林业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各省市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5、列举至少5种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气象因素:降雨对土壤的作用,雨滴打击地面,产流;降雨强度,雨型不同,雨滴大小和分布不同;风力作用。地形因素:坡度、坡向、坡长和坡形。地质:岩性不同;新构造运动;岩石的节理、断层对崩

塌有影响;植被:覆盖度,根系和落叶层。人为因素:加剧土壤侵蚀活动,破坏森林、陡坡开垦和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工程建设;积极作用:水保活动。

6、简述生态系统各组分的主要角色和功能

生产者:植物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水和CO2合成碳水化合物,从而将无机界与有机界联结在一起;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而是通过食物链消费生产者所生产的有机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分解者:指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通过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释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完成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7、简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

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结构;水平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有机体、种群或群落的水平分布状况和动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二维水平结构,种群和群落。

8、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与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特征: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平衡;种群结构和数量比例持久,没有明显变化。

9、简述土壤侵蚀的内营力和外营力类型(细分到次级)

内营力: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和地震;外营力:风化、搬运、堆积。

10、简述水土保持区划的命名方法(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命名)(两因素命名:区域+地貌,如南方丘陵区)

(三因素命名:区域+地貌+侵蚀强度,如南部冲积平原轻度侵蚀区)(四因素命名:区域+地貌+侵蚀强度+措施类型,如南部冲积平原轻度侵蚀护岸保滩区)

11、简述水土保持措施的主要类型(工程、林草、农业技术措施)

工程措施:指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林草措施:指通过人工植树种草、封育、管护等措施,恢复退化土地上植物群落数量和改善植被质量。农业技术措施:指在水蚀风蚀农田中,以改变坡面微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性等方法,蓄水保土,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

12、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指上述三大措施的细分)

P92

13、简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种类

坡面防护:沟道治理、小型水库工程、山地灌溉

14、以黄土高原为例,列举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体系

(分水岭防护林、护坡林、坡地果园、梯田地埂林、侵蚀沟道防护林、护岸护滩林、天然次生林)

15、简述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种类

(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共8种;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共8种;以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共5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