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案件管理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法案件管理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目录
1.引言 (3)
1.1编写此文档目的 (3)
2.软件架构 (3)
2.1设计和开发原则 (3)
2.1.1坚持标准 (3)
2.1.2符合规范 (4)
2.1.3开放性、可扩展性 (4)
2.1.4方便性、可维护性 (4)
2.1.5实用性、关联性 (5)
2.2系统架构 (5)
2.2.1核心系统 (6)
2.2.2安全管理平台 (8)
1.引言
1.1编写此文档目的
此文档主要为执法案件管理系统的实现提供技术和设计基础。
2.软件架构
2.1设计和开发原则
2.1.1坚持标准
系统的建设一定要遵循各项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技术发展的标准、流程的标准、系统的标准和代码(数据)的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内外的有机整合和信息的一致性,保持系统技术和业务的开放。
符合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建设要求,符合国家总局金信工程总体技术方案要求,符合国家工商总局各项业务规范要求,符合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及数据标准等的要求。
完全遵循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标准及数据标准的最新要求,各项业务规范的最新要求,特别是近年的新要求,如:各种编码和代码要求,2009年新的行政处罚法律文书格式要求,1100版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报表的要求等。
2.1.2符合规范
软件开发过程符合国际规范。
针对该项目特点,采用OO(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RUP(软件统一开发过程)的开发方法和XP (极限编程)的思想,用例驱动,测试先行、多次迭代,保证了软件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2.1.3开放性、可扩展性
系统采用B/S软件体系结构,采用JA V A语言开发,符合J2EE 的开发规范,整体具有开放性。
提供扩展接口,用户可自行进行功能扩展。
各项功能齐全,性能灵活并易于扩充。
同时当软件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升级以及客户端个数增加时都不会影响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将来的需求变化不会对系统造成影响,同时能方便进行业务需求更新。
2.1.4方便性、可维护性
软件的可维护性是指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
软件的可维护性体现在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高效率性。
能够灵活的配置业务流程,有完善灵活的权限管理机制,支持多级组织机构权限管理模式。
软件从设计、编程等要优化,参数配置要简明,同时各种说明和解释文档要齐全。
2.1.5实用性、关联性
执法案件管理系统是基于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目前需求,同时考虑将来业务发展的需求,能实现各部门(包括国家局、政府部门)信息的交互、共享等工作,具有实用性。
各子系统必须实现完全、准确的相互关联和有机接合,成为体系,做到一数一源,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关联有误或丢损等,各个子系统之间要按业务需求有紧密的关联性。
2.2系统架构
遵循J2EE标准,Java技术开发实现;以应用服务器和关系型数据库为支撑。
采用业内先进的BSS三层架构。
B/S/S三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减轻了软件维护工作量,延长软件生命周期,前端采用“瘦”客户机方式,前台工作站只需装载一个浏览器软件即可,节省了前台机器的开销。
由于所有用户界面都统一在浏览器上,浏览器易于使用、界面友好,不须再学习使用其它的软件,一劳永逸的解决了用户的培训和使用问题。
完全使用Java语言开发,支持跨硬件平台、数据库平台和中间件平台应用。
Java应用开发具有“一次开发,到处运行”的跨平台特性,实现了硬件平台无关、操作系统无关、数据库平台无关和应用服务器无关,保证了应用系统灵活的扩展性和开放性。
工商部门可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和今后的发展趋势,选择不同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
节省投资。
拓普工商综合业务系统遵循“一体化”原则,执法案件管理系统作为其中一子系统,总体架构和工商综合业务系统相同,都采用了统一的架构设计,执法案件管理系统从上往下依次分为表示层、业务过程层、领域层、基础构件平台四层。
2.2.1核心系统
2.2.1.1.表示层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系统的外部交互,包括用户交互以及外部系统交互。
用户交互的主要功能为展示系统记录的业务数据、收集业务处理所需要的数据,向业务逻辑层发起业务处理请求,并显示处理结果。
用户交互功能的实现以使用图形化的工具软件为主,为系统
提供统一的前台展现支持,将所有系统涉及的展现控制都集中起来,保证业务系统对外展现的一致性;表示层提供了对页面元素的统一支持。
2.2.1.2.业务过程层
业务过程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业务过程的逻辑调度,完成各个领域模型之间的业务逻辑,负责组装业务数据、判定业务流向、处理业务流程。
业务过程层对上层提供完整的业务结果;业务逻辑层是业务过程处理的核心,负责处理事务化的业务流程;业务逻辑负责调度一个或者多个业务活动的执行与否和执行次序,并且保证这些业务活动的同步和事务,业务逻辑本身不完成具体的业务操作;业务逻辑负责达成用户操作的目的,基本上可以对应于用例模型中的用例;系统中的配置项大部分作用于业务逻辑。
通过采用ESB、BPM和规则引擎等流程控制技术,适合组装各种复杂的业务流程要求,可以快速的适应用户业务流程变化。
业务过程层设计原则是根据业务相关性进行分包。
2.2.1.
3.领域层
领域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业务对象的有序管理,领域层和数据层的最大差别在于领域层管理的是业务对象,数据层管理的是数据库表,业务对象是展现为一组数据库表的有序组合,领域层不仅仅管理数据库表,更重要的职责是管理数据库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根据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原则对工商系统设计的业务对象进行分析,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路。
2.2.1.4.基础构件平台
基础构件平台是系统运行的基础,集成了一系列公共服务支持,为领域层和业务过程层提供统一的功能服务支持,为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可配置性提供的有力的保证。
内部包括任务管理、工作流引擎、规则引擎、消息管理、目录服务、统一配置管理、日志审计管理、交易调度等功能。
2.2.2安全管理平台
安全管理平台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内部管理模块和安全控制模块。
内部管理模块包含整个系统管理方面的服务组件,包括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管理、配置管理和系统监控等;安全控制模块包含系统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服务组件,包括认证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和传输安全管理等。
作为系统对外部的接口,外部信息交换系统提供了系统与外部应用之间的统一衔接方式,外部信息交换系统屏蔽掉所有系统内部实现细节,对外部提供业务语义级的服务接口;外部信息交换用于支持核心系统和周边系统之间的衔接;外部信息交换对外提供系统数据的查询服务和业务操作入口功能,对内提供外部数据传递和访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