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油气藏
简要介绍油气储藏及其分类
简要介绍油气储藏及其分类油气藏是聚集一定数量油气的圈闭,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当油气聚集的数量足以供工业开采时,则称为工业性油气藏。
一个油气藏存在于一个独立的圈闭内,油气在其中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统一的压力系统。
油气藏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储集层岩性:根据储集层的岩石类型,油气藏可分为砂岩油气藏、碳酸盐岩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页岩油气藏等。
圈闭类型: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等。
孔隙类型:根据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油气藏可分为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如孔隙介质油藏)、双重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等。
流体性质: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此外,气藏还可按天然气组分中的酸性气体(主要是指H2S、CO2)含量来进行分类。
接触关系:根据油气藏与周围地层或水体的接触关系,可分为底水油藏、边水油藏、层状油藏、层状边水油藏等。
此外,油气藏还可按照纵向剖面上的生产层数分类,分为单层油气藏、多层油气藏;也可按照储层的形成方式分类,分为构造型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混合型油气藏等。
总的来说,油气藏的分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多油气储藏及其分类的详细信息和数据,建议查阅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专业书籍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油气藏流体性质
油气藏流体性质油气藏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储存形式,其对应储存的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
而油气藏的流体特性则极为重要,直接决定了储油储气能力以及开采方式等因素。
下面将就油气藏流体性质进行详细探讨。
1. 性质(1)物理性质:油气藏储存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化学物质,在常温下,二者都属于液态和气态物质。
天然气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比石油轻,即石油的密度约为水的0.8倍。
而且,石油和天然气的比热容和热传导率都十分低,因此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此外,石油和天然气都具有极强的不可压缩性,这使得油气藏在地层中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储存状态。
(2)化学性质: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多态性和化学反应性。
其中,石油主要由碳、氢、氧、硫、氮等元素组成,而天然气则主要由甲烷等气态烷烃组成,具有较高的可燃性。
此外,在地层中,石油和天然气常常受到各种化学反应的影响,如与地层矿物、水等进行反应,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反应也会对油气藏的开采和利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流动性和渗透性:油气藏的流体特性主要表现为其流动性和渗透性。
在油气藏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通过孔隙、裂隙等细小空间流动和传输的。
但由于油气藏中的孔隙、裂隙等空间结构通常是非均匀的,因此其流动和传输性能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
此外,油气藏的流体性态也受到地层温度、压力、降雨等因素影响,进而影响了油气流动的速率和方向。
2. 影响因素(1)地层性质:油气藏的流体性质与其所在的地层性质息息相关。
地层参数如压力、温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都能影响油气藏中流体的行为。
当地层渗透率高、孔隙度大、流通性好时,油气就能钻井开采,同时也由此排放部分流体到地表。
(2)地震活动:地震活动会对油气藏中的流体状态产生影响。
通过地震波向地下传播过程,可以促进油气藏中流体的流动。
但地震波作用也有可能破坏或改变油气藏中的地质结构,从而影响油气藏的储存和开采。
(3)化学反应:油气藏中的流体会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产生一些可燃气体和液体,这对油气藏的开采和利用具有很大的影响。
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
大型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石油和天然气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气地层中,它们必须经过迁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开采的工业油气藏。
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
这些条件概括为:“生、储、盖、圈、运、保”六个字。
生油气层:是指具备生油条件的含油气的地层。
它富含有机质,是还原环境下沉积的,结构细腻、颜色较深,主要由泥质岩类和碳酸盐类岩石组成。
生油气层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陆相的。
另外生油气层迁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作用过程,即达到成熟,才能有油气的形成。
储层:就是能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又能够输入油气的岩层,它具备较好的空隙度和渗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云岩及裂隙发育的页岩、火山岩及变质岩形成。
盖层:指覆盖于储油气层之上、渗透性差、油气不易穿过的岩层,它起着遮挡作用,以防油气外逸。
页岩、泥岩、蒸发岩等是常见的盖层。
glycol:就是储集层中的油气在运移过程中,碰到某种遮盖物,并使其无法稳步向前运动,而在储层的局部地区涌入出来,这种涌入油气的场所就叫做glycol。
例如岩体、穹隆glycol,或断层与单斜岩层形成的glycol等(图10-2)。
运移:指油气在生油气层中形成后,因压力作用、毛细管作用、扩散作用等,使之转移到有孔隙的储油气层中,一般认为转移到储油气层的油气呈分散状态或胶状。
由于重力作用,油气质点上浮到储油气层顶面,但还不能大量集中,只有当构造运动形成圈闭时,储油气层的油、气、水在压力、重力以及水动力等作用下,继续运移并在圈闭中聚集,才能成为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
留存:油气必须留存,必须存有适合的条件。
只有在构造运动不频繁、岩浆活动不频密,变质程度不浅的情况下,才有利于油气的留存。
恰好相反,张性脱落大量发育,风蚀深度小,甚至岩浆活动的地区,油气就是无法留存的。
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圈闭内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后而形成。
一个油气藏存在于一个独立的圈闭之中,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或气-水)界面。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六、掌握常用的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1.油田勘探开发过程:(1)区域勘探(预探):在一个地区(盆地或坳陷)开展的油气勘探工作。
(2)工业勘探(详探):在区域勘探所选择的有利含油构造上进行的钻探工作。
(3)全面开采2.油藏(Oil Reservior):指油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3.油气藏分类:(1)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构造运动而使地层变形(褶曲)或变位(断层)所形成的圈闭中。
(2)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地层超覆或不整合覆盖而形成的圈闭中。
(3)岩性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导致储集层岩性发生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岩性尖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
4.油田地质储量:N=100Ah?1?S wiρ0/B oi5.气田地质储量:G=0.01Ah?S gi/B gi6.油气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7.油藏驱动方式(Flooding Type):(1)弹性驱动(Elastic Drive):在油藏无边水或底水,又无气顶,且原始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驱动的方式。
(2)溶解气驱(Solution Gas Drive):在弹性驱动阶段,当油层压力下降至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原来处于溶解状态的气体将分离出来,气泡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3)水压驱动(Water Drive):当油藏与外部的水体相连通时,油藏开采后由于压力下降,使周围水体中的水流入油藏进行补给。
(4)气压驱动(Elastic Drive):气压驱动的油藏存在一个较大的气顶为前提,在开采过程中,从油藏中采出的油量由气顶中气体的膨胀而得到补给。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油方式。
8.划分开发层系:把特征相近的油(气)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的一套生产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石油地质学 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
③遮挡条件 ①储集层
遮挡条件?
遮挡条件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 断层遮挡(封闭)
地层不整合遮挡 岩性变化遮挡(封闭)
3、圈闭类型划分
划分方法:根据遮挡层的成因类型进行划分
• 因地层变形与变位形成的构造圈闭
包括:背斜圈闭、断层圈闭、刺穿接触圈闭
• 因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地层圈闭 (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包括不整合遮挡和不整合 覆盖圈闭) • 因沉积相变或成岩作用导致孔渗性变化而形成 的岩性圈闭 (包括岩性尖灭和透镜体圈闭,原生和和次生成岩圈闭) • 上述各种不同因素共同形成的复合圈闭 • 特殊类型(非常规)(如:水动力圈闭)
断层能否起遮挡作用取决于断层的封闭性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复杂
断层封闭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断层封闭性在空间上也是有变化的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①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对接情况与断距、地层厚度的不同配置有关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②断层断穿地层的岩性 泥岩发育封闭性好,砂岩发育封闭性差
(3)分布特点: 盐层、石膏比较发育的盆地
侏罗系泻湖相 巨厚岩盐活动 形成底辟
40km长 20km宽
布尔干油田
潜江组盐湖 相泥岩厚 3500m以上, 盐层153层之 多 底辟幅度 800m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4. 披覆背斜圈闭和披覆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覆盖在古突起上,存在差异压实作用
(2)基本特点:
第三章
圈闭与油气藏
气 油 水
背斜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
1.圈闭的概念
圈闭:地下适合于油气聚集的场所 从地质特征看,圈闭是周围被致密层所 限定的储集体。 从成藏动力学角度看,圈闭是周围被高 势区所围限的低势空间。
6.8 地层油气藏之三——地层超覆油气藏
第六章圈闭及油气藏的类型6.8 地层油气藏之三——地层超覆油气藏一、地层超覆油气藏概述水体渐进时,水盆逐渐扩大,沿着沉积坳陷边缘部分的侵蚀面沉积了孔隙性砂岩,随水盆继续扩大,水体加深,在砂层之上超覆沉积了不渗透泥岩,形成地层超覆圈闭,油气聚集其中就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
构造-翼部不整合超覆圈闭典型几何特征A .储层超覆尖灭到上冲断层基底断块形成的圈闭剖面示意图B .断层提供横向封闭,油水界面提供下倾封闭①油气分布受地层超覆面和底板不渗透层控制;②含油范围受地层超覆线与构造等高线交切的闭合面积控制;③以层状油气藏为主。
各类地层油气藏汇总示意图地层超覆油气藏的成藏特点地层超覆油气藏一般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其特殊的构造位置决定其成藏控制要素:✓大型超剥带是形成地层超覆圈闭的基础;✓具备充足的油源、有利的鼻状构造及充足的运聚动力;✓由高孔渗的砂体、断层及不整合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是油气远距离运移成藏的必要条件;✓浅层大气水的作用使原生稠油更加稠化。
二、地层超覆油气藏实例东得克萨斯油田:位于墨西哥湾盆地西部萨滨隆起的西侧,上白垩统乌德宾组砂岩超覆沉积在下白垩统不整合面上,向东的上倾方向又被其上不整合接触的奥斯汀群所超覆覆盖,砂岩顶、底两个不整合面在上倾方向相交,油气聚集其中,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
该油田总可采储量为73亿桶,累计产油量已超过50亿桶,是美国最大的油田之一。
东得克萨斯油田乌德宾(白垩系)产油层顶部构造图及横剖面图(A.I.Levorson)委内瑞拉东部夸仑夸尔油田平面及横剖面图(A.I.Levorson)委内瑞拉东部夸仑夸尔油田:上新统-更新统的砂岩超覆沉积在下伏的不整合面上,其上被不渗透地层超覆覆盖,形成地层超覆圈闭条件,油气聚集其中,形成了巨大的地层超覆类型的油藏。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东营凹陷单家寺油田的地层超覆油气藏(据胜利油田,2004)东营凹陷单家寺油田:滨县凸起边缘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砂岩超覆沉积在不整合面上,油气聚集其中。
033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二)礁型油气藏基本特点
1、油(气)藏主要为块状,油(气)水界面与礁体表面交线与礁体顶面等高线平行。如 图3-33、图3-34、图3-35。
图3-33 德克萨斯州斯库瑞县斯奈德-斯克雷油田构造图 及剖面图(转引自Levorsen,1954)
图3-34 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斯 特赖钱礁型气藏含气礁块厚度
及气藏剖面图(据
Hriskevich,1980)
图3-35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红水礁组合岩 相分带及油气分布图(据Shatford,1970)
2、油(气)藏的储集层孔渗性 能特别好,油气藏储量大,产量 高。
(三)礁型油气藏主要类型
按礁体成因类型分:
图3-28 与支撑砂岩有关的不整合圈闭与油气藏(据 Rittenhouse,1972,黑色代表油气)A.湖或海崖圈 闭和油气藏;B.谷侧圈闭和油气藏;C.丘翼圈闭和
油气藏;D.构造翼部圈闭和油气藏;
图3-29 委内瑞拉马图林盆地夸仑夸尔油田 构造图和剖面图(据Borger等,1952)
2、不整合下的不整合油气藏
四、沥青封闭油气藏
沥青封闭油气藏:储集层上倾方向为沥青封闭,便形成沥青封闭圈闭,其中 的油气藏称为沥青封闭油气藏。
(一)沥青封闭圈闭形成机理
原油层遭到破坏,油藏中轻组分逸散,重组分氧化后形成沥青,堵 塞远储集层孔隙,这部分储集层变为非渗透层,从而造成圈闭。
(二)沥青封闭油气藏基本特点
1、油藏上倾方向为沥青,下倾方向油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交线与储集 层顶面等高线平行;
(1)按不整合形成是古地貌成熟程度分 (图3-30):
青年期不整合油气藏: “谷翼”、“谷肩” 等不整合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委内瑞拉东部库仑夸尔油田 平面及横剖面图(据A . I . Levorson )
一、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1. 潜伏剥蚀突起圈闭和油气藏 (古潜山圈闭和古潜山油气藏)
①圈闭形成机理:地壳抬升→风化剥蚀→形成古地形突起 →地壳下沉→被不渗透地层覆盖。
②基本特点:油气藏呈块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统一的压力系统
③分布:地层不整合面以下;长期风化剥蚀的层位和地区。
一、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二、地层超覆圈闭和地层超覆油气藏
①圈闭形成机理:盆地水进时,地层超覆沉积,砂岩被泥岩 超覆覆盖,在不整合面之上形成地层超覆圈闭。 ②分布:地层超覆圈闭主要分布在盆地的斜坡地带(盆地 的边缘——缓坡;古隆起的周缘)
二、地层超覆圈闭和地层超覆油气藏
东德克萨斯油田乌德宾(白垩系)产油层顶 部构造图及横剖面图(据A . I . Levorson )
美国潘汉德尔油气田构造图和剖面图
一、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任丘油田平面图和剖面图(据华北油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2.潜伏剥蚀构造圈闭与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①圈闭形成机理: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具有一定的构造形态 (背斜或单斜),被不整合面之上的不渗透地层所封闭
②特点:油气层的分布受构造控制 ③分布:地层不整合面以下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第四节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第四节 地层圈闭和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由于地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或与地层不整合面有关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地层不整合圈闭: 位于不整合面之下,以不整合面为遮挡条件的圈闭
地层超覆圈闭: 由于储集层和盖层在不整合面之上超覆沉积形成的圈闭
石油地质学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逆牵引 拉张作用在靠近断层附近形成了
空间,沉积物重力导致下滑。与 正常拖曳作用的结果相反。
(2)逆牵引背斜圈闭基本特点: ①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与同生断层相伴生 ②小型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另一翼稍缓
5.逆牵引背斜圈闭和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鼻状构造的上倾方向被断层所封闭
形成的圈闭称为断鼻圈闭
(2)断块圈闭和断块油气藏
由弯曲断层或多条断层配合,
形成两面、三面甚至四面为断
层围限的圈闭称为断块圈闭
3、断层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 有两方面:1)遮挡作用;2)运移通道作用
– 1)遮挡作用:断层封闭时,形成断层圈闭 – 2)运移通道作用:断层不封闭
逆牵引(滚动)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挤压背斜圈闭和 挤压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 挤压作用形成 (2)基本特点: ①两翼地层倾角较陡, 呈不对称状,一翼陡、一翼缓; 靠近挤压力来源方向较缓 ②闭合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 ③常有断裂(逆断层)伴生 (3)分布特点:
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
挤压(压陷)盆地: 前陆盆地山前褶皱带; 成排成带出现
西西伯利亚 1966 西西伯利亚 1969
博瓦涅科夫
扎波利亚尔 什托克马诺夫 北极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西西伯利亚 1971
西西伯利亚 1965 西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
背斜
背斜 背斜 背斜
K
K K K
砂岩
砂岩 砂岩 砂岩
4.385
3.532 2.762 2.762
阿斯特拉罕
格罗宁根 哈西鲁迈勒
背斜油气藏: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背斜学说”(I. C.White, 1885):早期找油理论
油气藏的分类
579三、油气藏类型 1、按照相态分类 见表3-2-。
表3-2-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5802、按照圈闭要素分类 (1)背斜油气藏 见图3-2-。
图3-2- 背斜油气藏类型图581图3-2- 断层油气藏类型图582图3-2- 地层油气藏类型图583图3-2- 岩性油气藏类型图584(5)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 见图3-2-。
图3-2- 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类型图图3-2- 潜山油藏分类585586图3-2- 盐丘圈闭理想示意剖面图(8)深盆气藏见图3-2-。
图3-2- 美国阿帕拉契亚地区百英尺砂岩深盆气藏剖面图3、按天然气组分因素分类(1)含酸性气体气藏的划分1)含硫化氢(H2S)的气藏划分见表3-2-。
5875882)含二氧化碳(CO 2)的气藏划分 见表3-2-。
(2) 含氮气(N 2)的气藏划分 见表3-2-。
(3) 含氦气(He )的气藏划分在当前工业技术条件及国民经济实际需要条件下,将天然气组分中含氮量达到0.1%及以上者,称为含氮气藏。
4、按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分类(1)按照地层压力系数(PK )划分 见表3-2-。
表3-2- 气藏按照地层压力系数分类(2)依据原始地层压力分类,凡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在30Mpa 以上者,称高压气藏;小于30Mpa 者称常压气藏。
四、油气藏组合模式 1、长垣油气藏聚集带 见图3-2-。
589图3-2- 长垣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5902、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见图3-2-。
图3-2-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图5914、潜山成藏模式(1)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见图3-2-。
图3-2- 埕岛地区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图592。
油气藏名词解释
油气藏名词解释
油气藏是地球上存储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层结构。
油气藏的形成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有机质丰富的沉积物、含水层和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
油气藏的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石油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藏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天然气藏、原油藏、凝析油藏和储层气藏等。
其中,天然气藏是指地下存储着天然气的地层;原油藏是指地下存储着原油的地层;凝析油藏则是指地下存储着凝析油的地层;储层气藏则是指地下储存着天然气的地层,这种气体被吸附在岩石微孔和间隙中,通常为干气。
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地震勘探等技术手段。
地质勘探主要是通过地质学的综合研究找出有可能存在油气藏的地质区域,然后通过地震勘探等技术手段来确认油气藏的具体位置和规模。
油气藏的开发需要进行钻井、采油、储运等工作。
钻井是指通过钻孔的方式将井口与油气藏相连,采油则是将油气从地下开采出来,储运则是将采出的油气储存和运输。
总之,油气藏是石油资源的重要来源,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藏的分类
三、油气藏类型1、按照相态分类见表3-2-。
表3-2-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2、按照圈闭要素分类(1)背斜油气藏见图3-2-。
图3-2- 背斜油气藏类型图(2)断层油气藏见图3-2-。
图3-2- 断层油气藏类型图(3)地层油气藏见图3-2-。
图3-2- 地层油气藏类型图(4)岩性油气藏见图3-2-。
图3-2- 岩性油气藏类型图(5)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见图3-2-。
图3-2- 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类型图(6)潜山油藏类型见图3-2-。
图3-2- 潜山油藏分类(7)盐丘圈闭油气藏见图3-2-。
图3-2- 盐丘圈闭理想示意剖面图(8)深盆气藏见图3-2-。
图3-2- 美国阿帕拉契亚地区百英尺砂岩深盆气藏剖面图3、按天然气组分因素分类(1)含酸性气体气藏的划分1)含硫化氢(H2S)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硫化氢气藏分类2)含二氧化碳(CO2)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二氧化碳气藏分类(2) 含氮气(N2)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氮气藏分类(3) 含氦气(He)的气藏划分在当前工业技术条件及国民经济实际需要条件下,将天然气组分中含氮量达到0.1%及以上者,称为含氮气藏。
4、按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分类(1)按照地层压力系数(PK)划分见表3-2-。
(2)四、油气藏组合模式1、长垣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长垣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2、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见图3-2-。
图3-2-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图4、潜山成藏模式(1)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见图3-2-。
图3-2- 埕岛地区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图。
油气藏的类型.
1、挤压背斜油气藏
◆ L 层油 气藏:不对 称背斜圈闭, 南翼倾角 200 - 300,北 翼600-800, 长短轴之比3: 1,闭合高度 800m。被逆 断层及横断 层所切割。 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3、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
4、披覆背斜油气藏
+ + + + +
+
5、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油气藏的类型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一、构造油气藏
由于构造运动使储集层褶皱或断裂而形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形成 的油气藏叫构造油气藏。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遮挡物——封闭作用 (2)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纵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性质 断面产状 断开地层岩性 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横向上: 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断层油气藏的类型
(1)按断层与 储层平面组合 关系分类:
断鼻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渗流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与油气运移的浮力方 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油 气,形成水动力油气藏。
背斜型
在水动力作用下平缓背斜内油气分布情况示意图
鼻状构造型
单斜型
渗透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 水流速度不同,使油气在局 部地区聚集而形成。
(二)水封闭油气藏
一 二 三 四 五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特殊类型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油藏分类
其实3楼的说的很好,但生物礁油气藏不属于岩性油气藏,而是属于地层油气藏的范围,其中也有一些漏掉的,我再补充补充。
上面所说的
油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分类的科学性、分类的实用性以及油气藏的概念进行分类的。
比较全的分法如下:
1、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构造裂缝油气藏和岩体刺穿油气藏)
其中:
背斜油气藏又分: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和滚动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又分:断鼻油气藏、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复杂断层断块油气藏和逆断层断块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又分:盐体刺穿油气藏、泥火山刺穿油气藏和岩浆岩体刺穿油气藏;
2、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
其中: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又分: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和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
3、岩性油气藏(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4、水动力油气藏(构造鼻型水动力油气藏和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
5、复合油气藏(构造-地层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水动力油气藏)。
圈闭与油气藏类型(业界相关)
专业课堂
4
储集层的分类
按岩类分为: 碎屑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 特殊岩类储层(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泥质岩等) 按储集空间类型分为: 孔隙型、裂缝型、孔缝型、缝洞型、 孔洞型、孔缝洞复合型 按渗透率的大小分为: 高渗储层、中渗储层、低渗储层
专业课堂
5
盖层
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 细粒致密的岩层称为盖层。
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盖层)
专业课堂
28
二.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地层连续性中断(不整合)而形成的圈闭中聚集油 气而形成。
不整合 ?
专业课堂
29
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连续沉积地层无缺失
平行不整合 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原因:地层沉积连续性中断。
a.平行不整合:(无构造运动,地层保持原始平行)
22
①储集层沿上倾方向 ②两侧储层对置时,上 与断层另一盘的非透 倾地层的排替压力大, 性层接触:封闭。 则封闭;否则不封闭。
盖层
PB PA
专业课堂
23
(2)泥岩涂抹封闭:塑 性泥岩层沿断裂带涂抹, 使断裂带本身具有高排替 压力,封闭。
(3)颗粒碎裂封闭:碎 裂作用使断裂带中颗粒颗 级和渗透率降低,如砂质 颗粒破碎形成细粒的断层 泥。
采油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章采油地质基础知识第一节油气藏及其油、气、水每个油藏都是位于地下深浅不一、形状和大小也不一样的封闭空间;里面的原油如同浸在豆腐里的水一样浸在岩石(如砂岩)里的。
一、油气藏概念及类型(一)油气藏的地址含义是,同意圈闭内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
圈闭有三种类型,可参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来理解。
(1)构造圈闭:由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位移造成的圈闭叫构造圈闭,包括背斜圈闭和断层遮挡圈闭。
(2)地层遮挡圈闭:由于地层因素造成遮挡条件的圈闭。
(3)岩性遮挡圈闭: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或岩性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二)油气藏类型圈闭中只聚集和存储石油和水的叫油藏,圈闭中只聚集和储存天然气的叫气藏。
当在采出的1t石油中能分离1000m3以上的天然气时,叫油气藏。
油气藏分三大类,即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1、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是指油气在构造圈闭中的聚集。
2、地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集。
3、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是指油气在由于储集岩性的改变或岩性的连续中断而造成的岩性遮挡圈闭中的聚集。
如图5。
二、油气藏中油、气、水的分布油气藏内油、气、水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如在单一背斜圈闭内,由于重力分异作用,油、气、水的分布规律是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
从而形成油气界面及油水界面。
如图6. (一)油气边界(1)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油层顶界的交线称为外含油边界,也叫含油边界。
(2)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油层底界的交线称为内含油边界,也叫含水边界。
(3)气顶边界:油气界面与油层顶面的交线成为气顶边界。
(二)含油面积(1)含油气面积:内(外)含油边界所圈闭的面积,称内(外)含油面积,外含油面积也常叫含油面积,对油气藏来讲即为含油面积。
(2)含气面积:气顶圈闭的面积称为含气面积。
对于纯气藏,则为气水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三)油气藏高度(1)油藏高度:油水边界到油藏最高点的高度,称为油藏高度。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岩性地层油气藏是指在地壳中由岩层和地层圈闭形成的油气聚集。
这类油气藏通常具有较厚的储层和良好的封盖层,储存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受到地质历史、沉积环境、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岩石类型、沉积厚度、有机质含量等都会有所不同,直接影响着油气藏的生成和聚集。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地层会发生褶皱、断裂等现象,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
储盖组合:储盖组合是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特点。
在理想情况下,储层应具有良好的孔渗性能和连续性,而盖层则应具有较好的封闭能力,以保持油气的聚集状态。
地层对比与圈闭评价:地层对比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地层对比,可以确定有利储层的分布和厚度,进而进行圈闭评价,优选勘探目标。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手段。
包括地震勘探、重磁电勘探等多种方法,可帮助确定储层的物性和构造特征,进而推断油气藏的分布和性质。
钻井与试油:钻井和试油是证实岩性地层油气藏存在的直接手段。
钻井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钻井液性能,保护储层不受损害。
试油则是对油气藏进行评估和优选的重要环节,可确定油气藏的数量和质量。
开发工程与数值模拟:开发工程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优化油气藏的开发方案。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可以对油气藏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开发方案,提高开采效率。
以某地区大型逆冲断层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例,该油气藏位于一个大型逆冲断层之上,储层厚度较大,且具有较好的物性和含油性。
通过综合运用地层对比、地球物理勘探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发现了这个具有高产能的岩性地层油气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是指沉积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油气在其中聚集就成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是狭义的,是指储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被封闭所形成的圈闭,不包括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或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性圈闭。
尽管地层圈闭也属构造成因,但因其主要是强调由于储层上、下不整合接触,储层遭风化剥蚀后,又能被盖层封盖而成,与前述构造油气藏是不同的。
它主要分为三类: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和地层超覆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
B
C
D E
F
图 地层油气藏及其与非地层油气藏之间的区别示意图
一、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一)定义:剥蚀突起和剥蚀构造被后来沉积下来的不渗透性地层所覆盖而形成的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就称为…。
分为潜伏剥蚀突起圈闭及其油气藏和潜伏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
(二)形成机理
地壳运动→抬升→风化剥蚀→凹突地形、破碎溶蚀带→沉降→接受盖层沉积。
(c)图 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示意图
(三)形成条件
地壳升降较频繁,沉积间断多,基底断裂发育。
主要分布在地台区。
我国的任丘、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均有分布。
二、地层超覆油气藏
1.形成:水进→超覆→退积层序水退→退覆→进积层序水进时,沉积范围不断扩大,较新沉积层覆盖了较老地层,原在坳陷边部的侵蚀面沉积了孔隙性砂岩,后来在其上沉积了不渗透性泥岩,就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
油气在其中的聚集就形成了地层超覆油气藏。
图金家油田构造及油藏剖面图图超覆与退覆示意图注意:这种油气藏不能形成于盆地边部(通天砂),除非断层遮挡,或有不整合面存在。
仅在盆地内部的隆起边缘可有这种情况。
三、生物礁油气藏
生物礁是指由造礁生物珊蝴、层孔虫、苔藓虫、藻类、古杯类等组成的、原地埋藏的碳酸盐岩建造。
生物中,除造礁生物外,尚掺有海百合、有孔虫等喜礁生物。
生物礁圈闭是指礁组合中具有良好孔隙—渗透性的储集岩体被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和下伏水体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生物礁分为前礁、主体和后礁相,最为有利的储集体为前礁和主体—其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均发育,构成良好的储存空间;而且除其本身具良好的生油条件外,邻近的油源可提供充足的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