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初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初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了解本区以黑色人种为主,了解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4)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知道本区以黑色人种为主,了解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

2. 教学难点: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非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激发学生对非洲的好奇心,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读图分析(1)让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2)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差异的观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1)地理位置:非洲大陆南部及部分中部地区;(2)范围:南至南极洲,北至撒哈拉沙漠,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1)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2)河流:尼罗河、刚果河等;(3)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 比较法: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2. 课件:地图、图片、案例等;3. 教具:地球仪、挂图等;4.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报道等。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如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等地。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利用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的尊重和理解;(2)培养学生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树立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统计数据等资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自然环境;(2)提问:“你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授新课:(1)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2)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民族、经济等;(3)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如贫困、疾病、教育等。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如南非、肯尼亚等,分析其人文地理特征;(2)以某发展中国家为例,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

七年级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教案示例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和经济”【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教学难点】初级产品为主经济的形成、问题及解决途径【教具】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非洲政区变化图,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回忆一下北非的居民以什么人种为主?那么你是否想了解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生活情况呢?[展示地图]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什么人种为主,其如何分布?(黑色人种,其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中部和南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是否还能从书中的文字里得到关于黑人与非洲有必然联系的信息?(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多亿人,其中90%为黑人,是黑人的原居住地,所以本区还有“黑非洲”之称。

)[提问]其它10%是些什么样的居民?他们分布在哪儿?(简要总结)[提问]生活在非洲的黑人以前、现在的生活如何呢?[图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图片。

请学生概括说出黑色人种的文化特点。

][承转]早在2 000多年前,黑人就在这片土地上从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他们曾创造了光辉的古代文明,为何今天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自然条件是一方面,但其能否成为非洲落后的根源呢?[引导学生讨论,相互介绍自己知道有关黑人奴隶贸易的事情][归纳]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并从中掠夺大量黄金、象牙、香料,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这种贸易长达4xx 年之久,被掳走、屠杀的黑人近1亿人。

严重抑制了非洲的发展,使非洲人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承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而直接导致了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展示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政治”地图[提问]1.二战前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些?2.二战后独立的国家有多少?[讲解]二战前,本区被英、法、葡、比、西等7国瓜分。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和民俗的了解。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 对比教学法:比较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其他地区的地理特征。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民俗。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其位置和范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农业、林业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课堂讲解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经济活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民俗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社会问题,如贫困、疾病、教育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理解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民俗的了解程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地理认识。
3.设计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参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民族观、发展观等,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认识较为有限,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地理视野,提高对非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认识。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图、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非洲地理现象的直观认识;
(3)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对非洲发展问题的关注度和分析能力。
2.教学环节设计: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非洲的发展问题,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4)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非洲特色音乐和舞蹈视频,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非洲的独特风情。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音乐和舞蹈来自哪个大洲吗?这个大洲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现象和人文景观?”

七年级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撒哈拉以南非洲9篇撒哈拉以南非洲 1教案示例1——[教学重点]1.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原因以及扩张结果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东非裂谷带的成因及扩张结果[教具]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区图、地形图、东非大裂谷景观图[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西亚和北非,但是非洲大陆上还有很大一片土地我们还没有了解,这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引导读图]非洲政区图[提问]①这个地区包括哪些国家?(除北非五国之外的其他所有非洲国家)②北非与该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什么?(大致以北回归线为界)③请具体描述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均穿过该地区,基本关于赤道对称;东邻印度洋,西邻大西洋,东北为红海,东南与马达加斯加岛隔莫桑比克海峡相望)④与其它大陆比较,该地区的海岸线有怎样的特点?(比其他地区的海岸线平直,西部有一个较大的海湾——几内亚湾)[承转过渡]还记得刚学习的北非在地形上有什么特点吗?(以高原为主)现在一起来看看与它同在一块大陆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不是也是如此?[地图展示]非洲地形图[提问]①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东部和南部)海拔在200——10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北部和中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在该地区哪个方位?(西北沿海和东南沿海)其中哪个比例更大一些?(海拔在200米以上的地区)[补充提示]因此非洲大陆又被称作“高原大陆”。

正是由于非洲大陆很多沿海地区地势较高,所以才没有被海水侵蚀得弯弯曲曲,而是比较平直,海湾和岛屿都比较少。

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相比,地势哪个更高一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的地势特征什么?(由东南向西北倾斜)③该地区包括哪些主要的地形区?(东非高原、刚果盆地和东非大裂谷)④东非大裂谷的起止点在哪里?(北起死海,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简单介绍东非大裂谷)[提问]为什么会在非洲大陆上有一个这么长的裂谷带呢?[学生思考、回答]略。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教育和卫生状况。

4. 学会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关心非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教育和卫生状况。

难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 学生对非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和案例材料。

3.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法。

学生准备:1. 预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和笔,记录重要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分布图。

2. 选择一个发展中国家,分析其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3. 写一篇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非洲》 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掌握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该地区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撒哈拉以南非洲独特的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发展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该地区的经济特点及发展问题。

2、教学难点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色图片,如壮观的动物大迁徙、独特的部落文化等,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画面来自哪里吗?”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位置与范围(1)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明确该地区的纬度位置。

(2)结合地图,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让学生说出其海陆位置。

(3)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家,如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等。

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如高原、盆地、山地等。

重点介绍东非大裂谷和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气候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找出该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

分析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并探讨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河流介绍该地区主要的河流,如尼罗河、刚果河等。

通过对比,分析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如流量、流速、汛期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非洲大陆的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和沙漠;(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4)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和分析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2)利用资料和数据,分析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观念;(3)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发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非洲大陆的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和沙漠;(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4)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 教学难点:(1)非洲大陆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2)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非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及对策。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数据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3. 教学辅助工具:彩笔、尺子、地球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新闻和事件,激发学生对非洲的兴趣;(2)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2. 教学新课:(1)介绍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讲解非洲大陆的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和沙漠;(3)分析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4)探讨非洲的经济、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非洲国家,分析其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析非洲的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提出改善对策。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非洲大陆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非洲大陆的认识;3. 收集有关非洲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知识。

3. 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特征和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和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检验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a)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b)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创造性。

c) 课后练习成绩:检测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3. 评价内容:a)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章节:第一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2)运用比较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和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3)培养学生关注和思考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位置和特征;(2)引导学生回顾非洲大陆的历史背景,为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打下基础。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植被等;(2)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等;(3)案例分析:successful cases and problems of natural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选择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准备课堂讨论。

5. 板书设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1. 地理位置和范围2. 气候特征3. 地形特征4. 植被特征5. 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六、教学内容与活动(4)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研究的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2、理解单一产品经济形成的原因教学重点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阅读教材38-----42导入新课我们属于黄色人种,而他们属于黑色人种。

中考资源网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重难点教学过程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

2、请作图标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分别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是什么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维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3、回忆世界人口和人种的分布,这里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

4、找出主要的国家:尼日利亚,几内亚,刚果,赞比亚,南非等。

5、这里很早就沦为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二战以前,只有本区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独立国家,现在都已经独立。

6、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网、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7、这块富饶的土地,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和我们国家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灿烂的文化。

8、不知大家是否感到,非洲的雕刻与我们的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课下讨论。

9、上面我们小朋友的故乡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

[学生]美丽、富饶、神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国家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图。

问:大家发现这些国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单一商品经济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点;(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2)运用数据分析,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3)采用案例分析,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环境的兴趣;(2)培养学生关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点;(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的地理位置;(2)简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2)分析教材中的数据,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点;(3)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问题案例,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人文地理特点及发展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结合教材,查阅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3. 思考如何解决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发展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学期考试:通过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环境的掌握情况。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历史现状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树立全球观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类型;(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特点和发展问题。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地理》课本及相关资料;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3. 课前准备:教师预习教材,整理相关资料,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2)简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引导学生思考其地理特征。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类型;(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和人文景观。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2)教师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历史现状等。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1.1 地理位置与范围1.2 气候类型与特点1.3 地形地貌及其影响1.4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第二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与城市化2.1 人口分布与增长2.2 人口结构与问题2.3 城市化进程与特点2.4 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第三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与发展3.1 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3.2 矿产资源与工业布局3.3 服务业与新兴产业发展3.4 经济发展与合作机制第四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与社会4.1 政治制度与政权更迭4.2 民族问题与冲突4.3 教育与社会发展4.4 卫生与社会保障第五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际关系与合作5.1 非洲联盟与区域合作5.2 与世界大国的关系5.3 对外援助与合作项目5.4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6.1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6.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6.3 面临的威胁与原因6.4 保护措施与成效第七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与传统7.1 语言与文字7.2 宗教信仰与习俗7.3 传统艺术与音乐7.4 现代文化的影响与融合第八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与人力资源8.1 教育体系与现状8.2 教育公平与女性教育8.3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8.4 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第九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健康与卫生问题9.1 主要疾病与健康问题9.2 卫生设施与服务9.3 公共卫生政策的挑战9.4 国际合作与卫生发展第十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未来发展展望10.1 经济发展与减贫10.2 社会进步与民生改善10.3 政治稳定与和平发展10.4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第十一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业发展11.1 农业生产方式与技术11.2 主要农作物与经济作物11.3 农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1.4 农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第十二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矿产资源与工业发展12.1 主要矿产资源与分布12.2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2.3 工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2.4 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挑战第十三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业与服务业13.1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13.2 旅游业的发展与影响13.3 服务业的兴起与重要性13.4 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第十四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14.1 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14.2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4.3 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需求14.4 国际合作与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五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对外贸易与投资15.1 贸易伙伴与国际市场15.2 主要出口商品与贸易政策15.3 外国直接投资与影响15.4 贸易与投资中的机遇与风险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与城市化、经济与发展、政治与社会、国际关系与合作等方面的知识。

六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地理下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教学设计
2.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非洲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多元文化、独特历史的地方,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关爱环境、关注全球发展的价值观。
第一课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同学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信息、解决问题。
2.方法方面: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引导学生学习非洲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激发学生对非洲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对非洲人民的友好感情。
5.课后作业,拓展提高。
后续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教学设想,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非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哪里吗?它与我国的位置关系如何?”
2.详细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分析气候对当地生活、经济的影响。
3.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人口民族、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非洲大陆。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对其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5.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PPT展示,要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展示非洲大陆的风土人情、发展现状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教案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能够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2)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概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树立平等、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特点;4.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5.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6.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以及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问题;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实际情况;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该地区的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等;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特点,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人口问题;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以及人口、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的掌握程度;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价;3. 评价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

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2)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自然资源等情况;(3)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数据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3)采用案例分析,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3)培养学生关心和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气候、自然资源等情况;(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地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图;2. 数据资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经济、自然资源等数据;3. 案例资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大陆的位置和范围;(2)提问:你们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这片神秘的土地。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情况;(2)分组讨论:探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课堂讲解:(1)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3)分享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4. 互动环节:(1)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对其人口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2)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是什么?其形成原因是什么?(3)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案例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案

《撒哈拉以南非洲》精品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1.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民族和文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人口与民族2.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规模和增长趋势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民族和语言2.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规模和增长趋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民族和语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和民族特点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三章:政治与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3.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挑战和机遇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和经济状况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四章:自然环境与资源4.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点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4.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特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问题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五章:文化与艺术5.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达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5.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遗产和当代艺术发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和音乐欣赏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和艺术特点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图像和音乐欣赏报告的能力第六章:教育与社会6.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体系和发展现状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挑战和社会问题6.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体系和发展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挑战和社会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改革和援助措施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和社会现状6.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七章:健康与营养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公共卫生状况和健康挑战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营养问题和疾病流行7.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公共卫生状况和健康挑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营养问题和疾病流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公共卫生干预和改善措施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健康和营养状况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八章:经济活动与产业8.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趋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政策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和产业特点8.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九章:城市化与生活方式9.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变化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规划和居住条件9.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变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规划和居住条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挑战和应对策略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特点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十章:旅游与文化遗产10.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政策和市场发展10.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政策和市场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推广和可持续发展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旅游和文化特点10.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十一章:国际政治与外交关系11.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际政治环境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际外交关系和合作组织11.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际政治环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国际外交关系和合作组织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1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际政治和外交关系1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第十二章:科技与发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发展现状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科技挑战和发展机遇12.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发展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科技挑战和发展机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合作和支持措施1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科技和发展特点1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十三章:宗教与信仰13.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多样性和信仰习俗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组织和影响力13.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多样性和信仰习俗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宗教组织和影响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与社会和谐1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和音乐欣赏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宗教和信仰特点1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图像和音乐欣赏报告的能力第十四章:媒体与信息传播14.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环境和信息传播现状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媒体类型和影响力14.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环境和信息传播现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媒体类型和影响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自由与责任1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媒体和信息传播特点1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第十五章:未来展望与挑战15.1 教学目标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未来发展前景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5.2 教学内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未来发展前景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援助和国际合作1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未来展望和挑战1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地图和图表分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撒哈拉以南非洲》精品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人口与民族、政治与发展、自然环境与资源、文化与艺术、教育与社会、健康与营养、经济活动与产业、城市化与生活方式、旅游与文化遗产、国际政治与外交关系、科技与发展、宗教与信仰、媒体与信息传播以及未来展望与挑战等方面的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高二区域地理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我们主要选用初中地理教材第二册(人教版),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主干知识,删掉一些次要知识,真正做到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学习了前面的东亚、南亚、中亚等后,教材又从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入手,具体分析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以及工业、农业、城市等。

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环境和粮食问题等。

同时也阐述了政治地图的变化。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对区域地理知识框架的建构已经基本掌握,知道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区域的地理特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因而,在教学方式上,注意优化问题的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本区与其它区域的异同点,由学生导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以引发起学习的兴趣,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引领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以致用,帮助他们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会学生看图并分析图中相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掌握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的成因。

3、知道非洲矿产资源的分布。

以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自然地理特征。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利用学案,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师生合作,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记忆品质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要的地形区、气候分布及特征、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掌握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的成因以及刚果河下游为何没有形成三角洲或平原。

【设计思路】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为中心而展开的,涉及地形、气候。

内容多,任务重。

学生在理解能力上会有差距,特别是气候、东非大裂谷的成因等。

教学上以案例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引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知识。

构建区域知识结构的框架,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观点解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循序渐进、层层设问、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最后,强调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黑人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人种?分布在哪里?有哪些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世界上有5.5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

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

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

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晶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

黑人真了不起,我们一定要更多的了解他们,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二、位置与范围1.(展示课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

)(可以采用板图形式,画出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小组读图,合作探究下列内容。

(1)分析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前面学习的东亚比较)?(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3)你认为本区有哪些你认为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经过了哪些地理事物?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探究】:本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本区气候的分布有何影响【承转】我们了解了“黑非洲”的位置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它。

更进一步的了解它的全貌。

三、自然地理特征(一)地形——高原、裂谷和盆地展示课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图,同时提出问题:(1)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

(2)在图上,看看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海拔大多在多少米以上,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

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3)有谁知道地球的“伤疤”在哪里?几亿年后,这个地区的哪一部分将同非洲大陆脱离,那个地带将成为海洋。

【学生活动】:世界上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都形成三角洲或平原,刚果河下游为何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或平原?哪个小组来表述一下。

教师归纳小结。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课件展示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非洲的气候图”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2)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教师小结并过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生活在那里。

有几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用教师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教师把自己收集的关于非洲热带草原景观展示给同学们看,增强直观、生动感。

教师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

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热带草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恩贾梅纳各月气温都在20cC以上,可以说是终年高温。

降水,7月、8月、9月相对较多,1-4月和11、12月相对较少。

确实是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教师引导,干季和湿季,热带草原上各是什么景观?,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描述一下情景。

(培养发散性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与生活的动物有怎样的关系?(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繁茂,农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错;干季时,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黄,农民收成不好,生活难以维持。

因此,热带草原有涝灾和旱灾的威胁。

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湿季时再迁徙回来)教师小结: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

教师过渡: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你收集资料时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里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象牙、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课件展示“非洲主要矿产分布图”【学生活动】:利用学案,在本区的空白图上填出矿产资源分布的国家。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小组讨论:本区的资源的分布。

生产、出口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学生思考,教师评价。

五、让学生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学习方法等)【课堂小结】略【板书设计】略【链接生活】根据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风向变化说说家乡的气候特征。

【课后活动】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们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生活。

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好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2、收集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创设多种情景、运用了多种手段,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促使学生逐渐用地理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同学们学习地理的信心、学习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不断增强。

构建区域的知识体系,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串成线、织成网,真正的体现新课程的最大理念—建构主义。

在教学前,师生双方都要做好下列课前准备:教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课件、学案、图片资料等。

学生: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从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书籍等媒体中收集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人种、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方面的图文资料。

②、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大组再以6人左右分成学习小组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我在课前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个人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可以发现图中隐藏的一些地理信息,再分析探讨出与本课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一些学习内容。

如:①、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上的位置、范围、地形特点(高原、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的成因)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景观、气候类型,资源。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从图中分析出来。

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目的明确,思维指向集中,求知欲望强。

学生事先将与问题有关的大量资料进行了了解,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方面的资料等。

学生通过分小组讨论进行自主学习,对课前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教师可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或纠正学生学习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