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档变速箱说明书毕业设计
12级变速箱设计说明书
![12级变速箱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3cd7a2eaaeaad1f346933f0c.png)
目录目录............................................................................................................................. - 1 -一、设计要求: ........................................................................................................... - 2 -二、设计目的............................................................................................................... - 2 -三、设计步骤............................................................................................................... - 2 -1.运动设计............................................................................................................ - 2 -1.1已知条件 .................................................................................................. - 2 -1.2结构分析式............................................................................................... - 3 -1.3 绘制转速图.............................................................................................. - 4 -1.4 绘制传动系统图....................................................................................... - 7 -2.动力设计............................................................................................................ - 7 -3. 带传动设计....................................................................................................... - 9 -4.齿轮传动设计....................................................................................................- 11 -<1>第一变速组齿轮的结构尺寸.....................................................................- 11 -<2>第二变速组齿轮结构尺寸的设计..............................................................- 15 -5、轴的设计 ........................................................................................................- 22 -<1>Ⅰ轴的设计计算 ......................................................................................- 22 -<2>Ⅱ轴结构设计..........................................................................................- 24 -<3>Ⅲ轴结构设计..........................................................................................- 27 -6、主轴结构设计 .................................................................................................- 30 -7、轴承的校核...................................................................................................- 33 -<1>Ⅰ轴上的轴承校核...................................................................................- 33 -<2>Ⅱ轴上的轴承校核...................................................................................- 33 -<3>III轴上的轴承校核 ..................................................................................- 34 -<4>主轴上的轴承校核...................................................................................- 35 -7、键的选用和强度校核.......................................................................................- 36 -<1>Ⅰ轴上的键的选用和强度校核 .................................................................- 36 -<2>II轴上的键的选用和强度校核..................................................................- 36 -<3>主轴上的键的选用和强度校核 .................................................................- 37 -8、轴承端盖的设计..............................................................................................- 38 -四、箱体的结构设计 ...................................................................................................- 40 -五、润滑与密封 ..........................................................................................................- 41 -1、润滑设计 ........................................................................................................- 41 -2、润滑油的选择 .................................................................................................- 41 - 七,参考文献..............................................................................................................- 42 -一、设计要求:主电动机的功率4kw ,最高转速1400r/min,最低转速31.5r/min. 本次设计主要参考(1)规格选用型号 CA6140、规格 Φ400×1000(2)用途CA6140型卧式车床万能性大,适用于加工各种轴类、套筒类、轮盘类零件上的回转表面。
12挡变速箱课程设计
![12挡变速箱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1ac84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2.png)
12挡变速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12挡变速箱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12挡变速箱的挡位分布、传动比计算及应用场景。
3. 学生能够了解12挡变速箱与其他类型变速箱的优缺点对比。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12挡变速箱的拆装与组装。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12挡变速箱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12挡变速箱的换挡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新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协作。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合理使用变速箱对汽车燃油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12挡变速箱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中职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汽车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心,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1.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 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1)变速箱概述:变速箱的作用、分类及发展历程。
(2)12挡变速箱结构原理:解析12挡变速箱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传动比计算。
(3)12挡变速箱挡位分析:介绍12挡变速箱各挡位的功能、应用场景及换挡策略。
2. 实践操作:(1)12挡变速箱拆装与组装:指导学生动手进行变速箱的拆装与组装,掌握操作要领。
(2)变速箱故障分析与排除: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诊断和解决变速箱常见问题。
(3)换挡技巧训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12挡变速箱的换挡技巧。
3. 教学大纲安排:(1)第一周:变速箱概述、12挡变速箱结构原理。
(2)第二周:12挡变速箱挡位分析、实践操作准备。
课程设计变速箱说明书
![课程设计变速箱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4d81dde150e2524de5187edf.png)
肇庆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名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 年月日肇庆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学院: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名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任务布置时间:起讫时间:2011.12.11~2011.12.31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1.1设计目的:(1)综合运用本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设计训练,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为今后毕业设计设计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进行方案设计、结构设计、机械制图和运用设计手册、标准及规范等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初步机械设计的能力.1.2设计内容与要求(技术参数、技术条件、设计要求等):通用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计算减速器所能达到的最大传动功率。
同轴式设计数据:(1)中心距A1=A2=140mm(2)传动比i=10齿轮材料(1)软面齿:小轮45号钢调制处理,220~250HBS;大轮45号钢正火处理,170~210HBS(2)中硬齿:小轮38SiMnMo调制处理,332~360HBS;大轮38SiMnMo调制处理,298~332HBS (3)硬齿面:小轮、大轮均为20CrMnTi,渗碳淬火56~63HRC 输入转速:1500r/min齿轮精度:8—7—7HK GB10095—88加工条件:成批生产,中等规模机械厂,可加工7~8级齿轮1.3设计任务与工作量(计算说明书、图纸等):设计分段进行,在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进行下一阶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
(1)设计计算: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进行传动件的设计计算,校核轴、轴承、键,选择联轴器等。
(2)草图绘制、审查和修改:根据设计计算结果,绘制装配图。
Volvo Trucks I-Shift AT2412E 12档电子控制分离式变速箱说明书
![Volvo Trucks I-Shift AT2412E 12档电子控制分离式变速箱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115395e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3.png)
Volvo Trucks. Driving ProgressFACT SHEETGearbox AT2412EI-Shift AT2412E is a 12-speed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plit-ter and range-change transmission designed for automated gearchanging,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manual shifts. It is di-mensioned for 2400 Nm of torque.I-Shift is characterised by a fast gearchanging system featuring minimum interruption in torque delivery during gearchanging. Because the gearbox has such a large ratio span, it has capacity for both high starting traction and high average speeds. I-Shift has advanced software with well-adapted gearchange strategies.I-Shift AT2412E is approved for gross combination weights of up to 44 tonnes. This makes it suitable for long-haul operations,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and regional and urban transportation duties.An oil cooler, power take-off, compact retarder and emergency power steering pump can be fitted to the transmission. With the selectable oil cooler programme, it is possible to adjust cooling to suit the current driving mode and road conditions.I-Shift AT2412E has long intervals between oil changes, which promotes low operating costs and less environmental impact. With special oil, filter and oil changes take place after a maximum of 450,000 km or every third year.FEATURES AND BENEFITS• A fully automated gearchanging system allows high comfort and fuel-efficient driving.• The program package adapts the gearchanges to the prevail-ing transport conditions.• Possibility of manual gearchanging and locking of the current gear promotes high driving flexibility.• Low weight with base unit, range-change housing and clutch housing made of aluminium.• I-Shift is suitable for transport applications in all segments, including spec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refuse trucks and refrigerator trucks.Forward gearsReverse gearsFACT SHEETGearbox AT2412EType designation ...................................................................................AT2412E Max incoming torque ...........................................................................2400 Nm Max gross combination weight.........................................................44 tonnes Weight without oil ......................................................................................271 kg Type ........................................Automatic splitter/range-change transmission Number of forward gears .................................................................................12Number of reverse gears ....................................................................................4Gear selector positions:R ..................................................................................................................Reverse N ...................................................................................................................Neutral A ...............................................................................................................Automatic M ...................................................................................................................Manual Driving programs(Seat mounted gear selector):E ................................................................................................................Economy P .........................................................................................Performance program B...................................................................................Braking program (option)L ............................................................................................Limp Home function Oil-change volume ...........................................................................approx. 16 l incl. oil cooler with normal capacity .............................................approx. 16 l incl. oil cooler with high capacity ..................................................approx. 17 lSPECIFICATIONElectronic control and ergonomic considerationThe gear selector is integrated in the driver’s seat for comfortable and safe operation. The gear selector has no mechanical contact with the transmission, but instead activates a number of sensors in the gear selector.As an option, the gearshift controls can be mounted in thedashboard and replace the standard seat mounted gear control.Fast gearchanging system with short torque interruptionI-Shift is a very flexible gear changing system. In Auto mode, gears change automatically even with the cruise control engaged.In sensitive driving conditions, the driver can switch to the Manual mode that locks the current gear. In M, the driver changes gear manually using a button integrated into the gear lever. Since clutch oper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gear changing system, there is no clutch pedal.Driving program for optimum efficiencyIn Automatic mode, the driver can choose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and “Economy” programs. Gears are changed via a button on the gear selector. T his function offers different gearchange strategies depending on the road conditions. Economy mode provides good fueleconomy. The “Performance” mode provides more responsive gear changing, and is used when extra engine power is needed.With dash mounted gear controls there is no option of Economy or Performance and also no Manual mode or Limp-home function.With a program package that is selected to suit the specific transport application, it is possible to tailor the transmission’s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via the software. The programs are designed to provide the best gearchanging strategy for each situation, withan added bonus in the form of fast gear changes.Shown on the display: 1. Driving program 2. Selected gear 3. Available gears (down/up) 4. Lever positionThree base ratios, splitter, range and reverse gearsThe base unit contains three base ratios, an integrated splitter gear and reverse gears. In the range housing, there is a range gear of planetary type. The splitter and range gears are synchronised, while the base unit has no mechanical synchromesh. Speed syn-chronisation takes place electronically with the help of the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s, after which the gear is changed.Strong and dependable componentsAll the shafts, bearings and gears are sturdily dimensioned for high operating reliability and long service life. All the gears are made of special steel that has been case-hardened to provide considerable strength. Helical gears in both the base unit and range-change section mean that more gear surface is in mesh at any given time, promoting quiet operation and high reliability.A flange-mounted CVU (Clutch Valve Unit) and integrated CCA(Concentric Clutch Actuator) including position sensor replacethe externally mounted clutch cylinder.The clutch valve unit on the transmission’s right sid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gearch-anging system.。
毕业设计(论文)-汽车变速器设计计算说明书[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汽车变速器设计计算说明书[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e283f069e3143323868934c.png)
目录第1章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 - 1 -.档数................................................................................................................... - 1 -.传动比范围....................................................................................................... - 1 -第2章变速器各档传动比的确定 ................................................... - 2 -.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 - 2 -.最抵档传动比计算........................................................................................... - 2 -第3章变速器各档速比的配置 ....................................................... - 4 -.按等比级数分配其它各档传动比,............................................................... - 4 -第4章中心距的选择 ....................................................................... - 4 -.初选中心距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 - 4 -.变速器的外形尺寸........................................................................................... - 5 -第5章齿轮参数的选择 ................................................................... - 5 -.模数................................................................................................................... - 5 -.压力角............................................................................................................... - 6 -.螺旋角............................................................................................................... - 6 -.齿宽................................................................................................................... - 6 -.齿顶高系数....................................................................................................... - 7 -第6章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及传动比的计算 ............................... - 7 -.一档齿数及传动比的确定............................................................................... - 7 -.二档齿数及传动比的确定............................................................................... - 9 -.计算三档齿轮齿数及传动比......................................................................... - 10 -.计算四档齿轮齿数及传动比......................................................................... - 12 -.计算五档齿轮齿数及传动比......................................................................... - 13 -.计算倒档齿轮齿数及传动比......................................................................... - 15 -第7章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 - 19 -.满足工作条件的要求..................................................................................... - 19 -.合理选择材料配对......................................................................................... - 19 -.考虑加工工艺及热处理工艺......................................................................... - 19 -第8章变速器齿轮弯曲强度校核 ................................................. - 19 -.一档齿轮校核................................................................................................. - 21 -. 主动齿轮:........................................................................................................... - 21 - . 从动齿轮:........................................................................................................... - 21 - .二档齿轮校核................................................................................................. - 21 -.主动齿轮:..................................................................................................... - 21 -. 从动齿轮............................................................................................................... - 22 - .三档齿轮校核................................................................................................. - 22 -. 主动齿轮:........................................................................................................... - 22 - . 从动齿轮............................................................................................................... - 22 - .四档齿轮校核................................................................................................. - 23 -. 主动齿轮............................................................................................................... - 23 - . 从动齿轮............................................................................................................... - 23 - .五档齿轮校核................................................................................................. - 23 -. 主动齿轮:........................................................................................................... - 23 - . 从动齿轮............................................................................................................... - 24 -第9章第10轮齿接触应力校核 ................................................... - 24 -. 一档齿轮接触应力校核....................................................................................... - 25 - . 倒档齿轮的校核................................................................................................... - 26 - .、齿面接触疲劳许用应力的计算....................................................................... - 26 - . .齿根弯曲疲劳许用应力计算.............................................................................. - 26 - . 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 27 -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 28 -第10章轴的结构和尺寸设计 ......................................................... - 28 -. 初选轴的直径....................................................................................................... - 29 - . 轴的强度验算与轴的刚度计算........................................................................... - 30 - . 轴的强度计算....................................................................................................... - 33 -第11章轴承选择与寿命计算 ......................................................... - 35 -. 输入轴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 - 36 - . 输出轴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 - 38 -第12章参考文献 ............................................................................. - 44 -第1章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本次毕业设计是在给定主要整车参数的情况下进行设计,:乘用车整车主要技术参数1.1. 档数近年来,为了降低油耗,变速器的档数有增加的趋势。
12档变速箱说明书毕业设计
![12档变速箱说明书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e1b152bceb19e8b9f6ba09.png)
1绪论1.1 前言变速器用于转变发动机曲轴的转矩及转速,以适应汽车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障碍等不同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及车速的不同要求的需要。
变速器在汽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汽车以非常低且稳定的车速行驶,而这种低的车速只靠内燃机的最低稳定转速是难以达到的。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壮大,以及汽车行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何设计出更经济实惠,工作可靠,性能优良,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已经是当前汽车设计者的紧迫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汽车工程本科毕业生,必须肩负的重任。
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我们要努力为我们的汽车工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我掌握了四十多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为从事汽车行业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毕业,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之际,按国家教委的要求,进行了这次设计。
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阅,充分体现了一个设计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创新思想。
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好坏也直接体现了毕业生的独立创造设计能力。
由于毕业设计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两个多月的毕业设计时间里我们到单位实习,并阅读了大量的汽车资料,虚心向老师请教,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老师传授的设计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使本次毕业设计得以顺利完成。
1.2 汽车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变速器的功用:1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如起步、加速、上坡等,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工作;2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3利用空挡,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因此变速器通常还设有倒档,在不改变发动机旋转方向的情况下汽车能倒退行驶;设有空挡,在滑行或停车时发动机和传动系能保持分离。
变速器还应能进行动力输出。
为保证变速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设计变速器必须满足以下的使用条件和基本要求:1应该合理地选择变速器的档数和传动比,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2工作可靠,在使用过程中不应该有自动跳档、脱档和换档冲击现象发生;此外,还不允许出现误挂倒档的现象;3操纵轻便,以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4传动效力高、噪音小。
汽车变速器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汽车变速器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398bb9aeaad1f347933f47.png)
汽车变速器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摘要变速器是汽车重要的传动系组成,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汽车行驶速度的大小和汽车驱动轮上扭矩的大小。
变速器能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倒退行驶,而且利用档位可以中断动力的传递。
变速器是车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机械式变速箱设计发展到今天,其技术已经成熟,但对于我们还没有踏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其中的设计理念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学习的。
设计的变速箱来说,其特点是:扭矩变化范围大可以满足不同的工况要求,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使用和维修,价格低廉,而且采用同步器挂挡,可以使变速器挂挡平稳,噪声降低,轮齿不易损坏。
在设计中采用了5+1档手动变速器,通过较大的变速器传动比变化范围,可以满足汽车在不同的工况下的要求,从而达到其经济性和动力性的要求;变速器挂挡时用同步器,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使汽车变速器操纵舒适度增加,齿轮传动更平稳。
本文设计了常用货车用机械式变速器。
在阐述了机械式变速器的功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选择三轴式的设计方案,进行变速器主要参数的确定、齿轮的强度校核和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同时设计了变速器所用的锁环式同步器,确定了同步器的主要参数,最后对变速器操纵机构进行设计。
关键词:变速器;齿轮;输入轴;同步器AbstractThe transmission gearbox,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automobile driving system is used to make up the shortcoming of engine torque and rotary speed. It can change the vehicle speed and type torque in a big scope, cut off the power transfer from the engine, and also provides a reverse traveling direction for the vehicle. Transmiss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vehicle, including mechanical design development of transmission, the technology has matured, but we have not taken the school's students, of which the design is still very worthwhile for us to explore and learn of.Gearbox design, its features are: large torque rang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simple structure, easy production, use and maintenance, low cost, and the use of synchronizer sets required shifting allows smooth transmission required shifting, noise reduction is not easy damaged teeth. Used in the design of the 5 +1 manual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large changes in the scope of the transmission ratio, to meet the vehicl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conditions, so as to achieve its economic and power requirements; transmission linked file by synchronizer sets, although the increase in cost, but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to increase comfort, smoother gear.This designs commonly used truck with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Describes the function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ssion design, selection of three shaft type design, for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ransmission, gear strength checking and gear calculation of geometric size, while the design of transmission used by the lock ring synchronizer, identified synchronizer of main parameters,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mechanism design.Key words:Transmission;gearbox;synchronizer;input shaft目录第1章绪论 01.1 课题研究意义与背景 01.2 变速器的简介 01.3 变速器的分类 (1)1.4 变速器的功用 (2)第2章变速器设计方案及论证 (3)2.1 变速器的设计要求 (3)2.2 变速器设计方案论证 (3)第3章各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 (9)3.1 变速器传动比的确定 (9)3.2 中心距的初步确定 (10)3.3 变速器的外形尺寸 (11)3.4 轴的直径的初步确定 (11)3.5 齿轮参数设计 (12)3.6 各挡齿数的分配 (13)3.6.1 一档斜齿轮齿数的确定 (13)3.6.2 二档斜齿轮齿数的确定 (14)3.6.3 三档齿轮齿数的确定 (15)3.6.4 五档齿轮齿数的确定 (16)3.6.5 确定倒档传动比 (17)3.7 齿轮精度选择 (18)3.8 齿轮螺旋方向 (18)3.9 齿轮变位系数的确定 (18)第4章变速器各挡齿轮的校核 (21)4.1 齿轮弯曲应力计算 (21)4.1.1 一轴常啮合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2)4.1.2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2)4.1.3 二轴五档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2)4.1.4 中间轴五档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3)4.1.5 二轴三档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3)4.1.7 二轴二档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4)4.1.8 中间轴二档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4)4.1.9 二轴一档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4)4.1.10 二轴一档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4)4.1.11 二轴倒档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5)4.1.12 中间轴倒档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5)4.1.13 倒档轴倒档齿轮的弯曲应力校核 (25)4.2 齿轮接触应力计算 (26)4.2.1 一轴常啮合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26)4.2.2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27)4.2.3 二轴五档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27)4.2.4 中间轴五档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28)4.2.5 二轴三档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28)4.2.6 中间轴三档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28)4.2.7 二轴二档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29)4.2.8 中间轴二档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29)4.2.9 二轴一档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30)4.2.10 中间轴一档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30)4.2.11 二轴倒档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30)4.2.12 中间轴倒档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31)4.2.13 倒档轴倒档齿轮的接触应力校核 (31)第5章变速器轴的设计计算 (33)5.1 轴的功用及设计要求 (33)5.2 轴尺寸初选 (33)5.3 齿轮的受力分析 (34)5.4 轴的受力分析 (34)5.5 轴强度的计算和校核 (35)5.5.1 第二轴上齿轮3处的应力计算 (36)5.5.2 第二轴上齿轮5处的应力计算 (37)5.5.3 第二轴上齿轮7处的应力计算 (37)5.5.4 第二轴上齿轮9处的应力计算 (38)5.5.5 第二轴上齿轮11处的应力计算 (38)5.5.6 中间轴上齿轮2处的应力计算 (39)5.5.7 中间轴上齿轮4处的应力计算 (39)5.5.9 中间轴上齿轮8处的应力计算 (41)5.5.10 中间轴上齿轮10处的应力计算 (41)5.5.11 中间轴上齿轮12处的应力计算 (42)5.6 轴的刚度计算和校核 (42)5.6.1 第二轴上齿轮3处刚度校核 (43)5.6.2 第二轴上齿轮5处刚度校核 (43)5.6.3 第二轴上齿轮7处刚度校核 (44)5.6.4 第二轴上齿轮9处刚度校核 (44)5.6.5 第二轴上齿轮11处刚度校核 (45)5.6.6 中间轴上齿轮2处刚度校核 (45)5.6.7 中间轴上齿轮4处刚度校核 (45)5.6.8 中间轴上齿轮6处刚度校核 (46)5.6.9 中间轴上齿轮8处刚度校核 (46)5.6.10 中间轴上齿轮10处刚度校核 (47)5.6.11 中间轴上齿轮12处刚度校核 (47)第6章轴上花键的设计计算 (48)第7章变速器轴承选择 (50)7.1 轴承类型的选择 (50)7.2 轴承的计算 (50)7.2.1 二轴受力分析及轴承当量动载的计算 (50)7.2.2 一轴受力分析及轴承当量动载的计算 (54)7.2.3 中间轴受力分析及轴承当量动载的计算 (57)7.3 计算各轴承的总当量动载荷 (60)7.4 校核轴承寿命 (61)第8章同步器的设计 (64)8.1 同步器的功用 (64)8.2 同步器的类型的选择 (64)8.3 同步器的参数的确定 (65)第9章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设计 (67)9.1 对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要求 (67)9.2 直接操纵手动换挡变速器 (67)9.3 远距离操纵手动换挡变速器 (68)9.4 变速器自锁、互锁、倒档锁装置 (68)9.4.1 自锁装置 (68)9.4.2 互锁装置 (68)9.4.3 倒档锁装置 (69)第10章变速器箱体的设计 (70)10.1 箱体零件的结构特点 (70)10.2 箱体零件的结构设计原则 (70)10.2.1 箱体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70)10.2.2 箱体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 (70)10.3 变速器箱体的附件设计 (70)第11章变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72)第12章结论 (73)参考文献 (74)致谢 (75)附录 (76)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意义与背景轻型货车作为一种常用的商用车,已在现代的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十二档汽车变速箱技术说明书-精品文档
![十二档汽车变速箱技术说明书-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7a0893e0b4e767f5bcfce13.png)
重型商用汽车DC12J150T 变速箱产品介绍
1
DC12J150T变速箱产品介绍
目录
• • • • • • • • • 一、概述 二、DC12J150T变速箱技术参数 三、变速箱结构 四、结构的特点 五、选换档操作要领 六、维修注意事项 七、变速箱的匹配注意事项 八、可匹配的汽车车型及发动机 九、同类产品相比较特点
8
三、变速箱结构
DC12J150T变速箱产品介绍
四、结构的特点
• • 该变速箱具有较多新特点,与过去的变速箱相比,有许 多改进之处。 该SPL副箱放在主变速箱前面,与主变速箱成为一体; RANGE副箱 加在主变速箱后面,使之形成12档变速箱 , 结构紧凑,重量轻。SPL切换开关安装在变速手柄上,以提 高切换性能和提高方便性。 变速箱壳体纵向分为三个部分,采用了圆柱状结构,离 合器壳和变速箱前壳为一体,壳体的刚性得到明显的加强, 其材料为压铸铝,以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包括倒档齿轮在内,所有的齿轮都是斜齿,采用大圆弧 齿根,并采 用强力喷丸,以提高可靠性,降低噪音。 轴的支承轴承采用大容量的圆锥滚子轴承,提高了轴承 的寿命,强化轴的支承刚性。
6
DC12J150T变速箱产品介绍
三、变速箱结构
• 1)主变速箱及RANGE副变速箱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该变速箱的结构及动力传递路径 .如图-1所示,主变速箱 为带同步器的 4档变速器,副变速箱为带 RANGE切换机构 的高/低档副变速箱。 • 通过主变速器 1 档齿轮 、 2 档齿轮与副变速器高 / 低档 RANGE齿轮组合在一起,可获得1档、2档、3档、4档四个 档位,再加上主变速器3、4档合成一个具有6个前进档和1 个倒档的变速箱。(主箱的1档齿轮与2档齿轮分别工作2次) 高低档RANGE切换系统采用图2所示电气/压缩空气复合 控制系统。驾驶员把手柄从 1/2 档向 3/4 档进行选档时,变 速箱顶盖上的RANGE切换开关接通。通过电磁阀把压缩空 气送入低档或高档的气缸中,进行自动切换。/
毕业设计 变速器设计计算说明书
![毕业设计 变速器设计计算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b2c934fa700abb68a982fbd7.png)
毕业设计变速器设计计算说明书1.绪论1.1 课题背景及目的本课题是取材于汽车中比较实用的皮卡汽车,皮卡车在载货或在雨、雪路面上行驶时,动力性好,越野性能出色。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汽车高性能、安全、可靠、舒适性的需求,所以对变速器的性能要求也更高。
因此,本课题主要是对机械式变速器的设计。
本课题目的根据给定皮卡车的车型参数,来设计皮卡车变速器系统,使汽车在各种工况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
通过对皮卡汽车变速器的课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强化我们的开发和设计能力。
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培养不断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汽车变速器在汽车传动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在的汽车上广泛采用活塞式内燃机,其转矩和变速范围较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则要求汽车的牵引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传动系中设置了变速器,以满足复杂条件的使用要求。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来高,使用寿命,能源消耗,振动噪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速器的性能。
1894年变速器由法国人路易斯·雷纳·本哈特和埃米尔·拉瓦索推广在汽车上使用,从此变速器在汽车上就得到广泛的运用。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变速器的技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尤其在近几十年,汽车工业在各个国家的高速发展,更加带动了变速器的进步。
随着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变速器主要发展方向:1)节能与环境保护:研究高效率的传动副,来节约能源,采用零污染的工作介质或润滑油来避免环境污染,根据发动机的特性和行驶工况来设计变速器,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状态,以保证汽车在最高传动效率和最低污染物排放区运行,2)应用新型材料:各种新材料的使用推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性能的提高。
3)高性能,低成本,微型化:对变速器进行机构创新的研究,探索变速器的新类型;对传动副的材料和机理进行研究,提高寿命,减小质量;进行变速器的动力学特性和振动研究,以求提高特性,降低噪声;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12级机床变速箱设计(50—1300rpm)
![12级机床变速箱设计(50—1300rpm)](https://img.taocdn.com/s3/m/269c62da89eb172ded63b7d1.png)
所以,变速组c的两对传动副的传动比只能是极限传动比。即:
于是,确定了Ⅲ-Ⅳ轴间的传动为:向右上方升三格的升速,向右下方降六格的降速。同时也确定了Ⅲ轴的最低转速是250 。
对于变速组b,其级比指数 。分配降速比时,在满足极限传动比的条件下,应遵守“前慢后快”原则,即要求 。因此,Ⅱ轴的最低转速可以是:355 ( , , )、500 ( , , )、710 ( , , )。为了避免升速,并满足降速递减原则,可取Ⅱ轴的最低转速为355 。即
第6-8天:绘制传动系统装配图,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9天:整理设计资料,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提交设计资料。
任务书审定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年月日学 生 (签字)
蚌埠学院本科课程设计评阅表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班级):班
学生姓名
张飞
学 号
51111301013
(齿轮8级精度)。有:
(3)确定电动机型号
根据已知条件,选择Y132S1-2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参数如下表:
表3-1 Y132S1-2电机基本参数
电机型号
额定功率/kW
轴径/mm
电机转速/(r/min)
同步转速
满载转速
Y132S1-2
5.5
38
3000
2900
(4)选定电动机转速
在相同的额定功率下,普通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有 (2级)、 (4级)、 (6级)、1400r/min(12级)和 (8级)等几种。在无特殊要求是,我们通常优先选用价格低的2级或者4级电机,并且尽量使所选电机的同步转速 和主轴的最高转速 想接近,故,所取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为 (满载时为 )。
毕业设计变速箱说明书参考
![毕业设计变速箱说明书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f75bfc36137ee06eff9187a.png)
载货车变速器设计第一章绪论1.1国内汽车状况国内汽车市场自08年4月以来出现销量连续下滑的局面,总算在9月份得到扭转,出现了大幅度的回升。
其中乘用车市场9月回升的原因和增量与乘联会的判断基本一致。
虽然9月份环比销售的增量大于去年,但由于8月份市场负增长幅度大,9月份乘用车国内市场销量和批发量同比仍然是负增长。
今年9月是近年来休假制度调整后的市场规律变化较大的1个月。
由于8月的奥运热潮使市场的关注热点完全转移,9月的市场在多方因素的叠加之下,应该是近几个月里表现较好的。
但相对与07年的9月的较高销量,今年的9月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影响,加之过做时间的缩短,因此继续出现同比下滑的态势,这在乘用车市场尤为明显。
10月汽车市场有望正增长,11月和12月仍将负增长。
全年汽车销量950万台,增长8%,相对于07年的21.8%的较高速增长下滑较大。
作为一名车辆专业的学生,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目前国内汽车的状况:①自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
②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50亿元资金,自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对农民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以及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换购轻型载货车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③调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补贴支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汽车。
2009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总额由2008年的6亿元增加到10亿元。
④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清理取消现行限制汽车购置的不合理规定,包括牌照注册数量、车型限制、各种区域市场保护措施、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地汽车进城收费,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影响汽车购置的措施,并于2009年3月底前将清理情况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对确需继续保留的限购规定,自2009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应暂停执行,不能暂停执行的,应于2009年3月10日之前报国务院批准。
⑤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完整版)中型专用汽车变速器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
![(完整版)中型专用汽车变速器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a712d6a5e9856a5712608c.png)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未经允许切勿外传摘要变速器用来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目的是在原地起步、爬坡、转弯、加速等各种行驶工况下,使汽车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
所以变速器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
设计要求达到换挡迅速、省力、方便、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工作噪声低。
因此变速器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次设计的是五个前进档加一个倒档的中型专用车的变速器。
为了使该变速器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应用到不同工程上,使得本变速器带有取力器。
变速器采用中间轴式 , 换档形式采用的是同步器和滑移齿轮换档,使的换档方便,可靠。
操纵机构设有自锁和互锁装置。
先利用已知参数确定各挡传动比,再后确定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宽等参数。
由中心矩确定箱体的长度、高度和中间轴及二轴的轴径,然后对中间轴和各挡齿轮进行校核。
在设计过程中,利用CAXA绘图,运用 MATALAB软件编程。
最后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图。
通过本次设计,使所设计的变速器工作可靠,传动效率更高。
关键词:变速器,同步器,齿轮,取力器AbstractTo change the engine used to spread transmission of torque and wheel speed, the aim of starting in place, climb, turn and accelerate a variety of driving conditions, different vehicle traction and speed, while the engine in the most favorable range conditions.Therefore, the reason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a transmission gearbox directly affects the vehicle's dynamic performance. It is usually required shifting gears rapidly and conveniently,saving force, and of the five forward file plus a reverse of the transmission medium-sized special vehicle. In order to make the transmission more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application to a different project, make a check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use of the middle axis, shifting the form of using the synchronizer gear shift and sliding to make the shift easy and reliable. Manipulation of institutions with self-locking and interlocking devices.Using the given basic parameters, it was firstly determined the transmission ratio of each shift, the shaft center distances,the gear modulus, the gear pressing angles and widths, and so on. And then the general dimension of the gearbox, including its length, width and on the intermediate shaft and the block to check gear. During the designprocess, using CAXA mapping, the use of software programming MATALAB. The final assembly drawing and componentsdrawing Fig.Through this design, so that the design of the transmission of reliable, efficient transmission.Key words:Transmission,,Synchronizer,Gear,Take out of power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变速器结构概述 (2)第三章变速器各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 (3)3.1 变速器传动比的确定 . (3)3.2 中心距的初步确定 . (4)3.3 轴的直径的初步确定 . (4)3.4 齿轮模数的确定 (5)3.5 齿轮压力角的选择 . (5)3.6 各档齿轮齿数的分配 (5)3.7 变位系数的选择 (7)3.8 齿轮齿宽的设计计算 . (7)3.9 变速器同步器的设计计算 . (8)第四章变速器中间轴的校核 (11)4.1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处进行校核 (11)4.2 对中间轴四挡齿轮处进行校核 (12)4.3 对中间轴三挡齿轮进行校核 (13)4.4 对中间轴二挡齿轮处进行校核 (14)4.5 对中间轴一档挡齿轮处进行校核 (14)第五章变速器各档齿轮强度的校核 (16)5.1 齿轮弯曲应力计算 (16)5.1.1 二轴一挡直齿轮校核 (16)5.1.2 倒挡直齿轮校核 (16)5.1.3 二轴二挡斜齿轮校核 (17)5.1.4 二轴三挡斜齿轮校核 (17)5.1.5 二轴四挡斜齿轮校核 (17)5.1.6 二轴常啮合斜齿轮校核 (18)5.1.7 中间轴一档齿轮校核 (18)5.1.8 中间轴二档齿轮校核 (18)5.1.9 中间轴三档齿轮校核 (19)5.1.1.0 中间轴四档齿轮校核 (19)5.1.1.1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校核 (19)5.2 齿轮接触应力计算 (19)5.2.1 二轴一挡直齿轮校核 (20)5.2.2 二轴二挡斜齿轮校核 (21)5.2.3 二轴三挡斜齿轮 Z 校核 (21)5.2.4 二轴四挡斜齿轮 Z 校核 (22)5.2.5 二轴常啮合斜齿轮 Z 校核 (22)5.2.6 中间轴一档齿轮校核 (23)5.2.7 中间轴二档齿轮校核 (23)5.2.8 中间轴三档齿轮校核 (23)5.2.9 中间轴四档齿轮校核 (24)5.2.1.0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校核 (24)5.2.1.1 倒档齿轮校核 (24)第六章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设计 (26)第七章变速器轴承的选择 (27)第八章取力器的设计与计算 (28)8.1 取力器的布置 (28)8.2 取力器齿轮、轴和轴承的参数选择和强度计算 (28)第九章结论 (32)参考文献 (33)致谢 (34)附录一 (35)外文翻译 (35)附录二 (44)第一章前言变速器是传动系的重要部件,它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挥发动机的性能,使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有效而经济地传到驱动轮,以满足汽车行驶上的各项要求。
ZF12档变速箱专用工具使用说明书
![ZF12档变速箱专用工具使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008ed14f05087632311212bf.png)
用于固定主箱进行翻 转和辅助一轴间隙的 1 调整
拔出12档变速箱的 主箱定位销子
1
21
S399171Z 输入轴油封安
F109
装工具
22
S399171Z F10B
二轴后轴承内 圈安装工具
输入轴油封安装辅助 敲打
1
二轴后轴承内圈定位 环
1
BFDA|8
二、ZF12档变速箱专用工具使用说明
1.行星架齿轮架拆装工具(S399171ZF101)
⑴配套使用工具:螺丝刀 ⑵组成:挡圈 32.240 、联轴节主体 32.250 ⑶用途:ZF12档变速箱用于拆装行星齿轮架时固定内卡簧用 ⑷使用对象:维修换 故障点:行星齿轮磨损 ⑸操作说明:工具如图1所示 ①将专用工具卡到行星架齿轮的卡簧内侧,把卡簧收紧; ②然后用手将行星架齿轮架拔出; ③安装行星架齿轮架时,与拆卸步骤相反; ④安装完毕后,用螺丝刀将专用工具取下。
6
3
S399171ZF 前副箱同步器
103
导向套
用于同步输入轴的安装 套管
3
4
S399171ZF 换档杆油封环
104
保护装置
用于安装主箱时,保护 油封
2
5
S399171ZF 油管油封环保
105
护装置
喷管定心
1
BFDA|5
一、ZF12档变速器维修工具明细表 S399171ZF100
序号 BFDA编号
2.后副箱同步器安装辅具(S399171ZF102)
⑴配套使用工具:一字螺丝刀 ⑵组成:同步环 33.020、33.100、滑套 33.010 ⑶用途:ZF12档变速箱后副箱同步器的辅助安装 ⑷使用对象:维修换 故障点:同步器齿轮磨损 ⑸操作说明:工具如图2所示 ①首先将同步器环上的弹簧和顶柱安装到位,用U型卡把弹簧和 顶柱推到位,使其收紧; ②然后将上下同步环进行结合,旋转同步环一定的角度,确保 安装到位后,用螺丝刀取下专用工具。
12档变速箱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
![12档变速箱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7f3a5369eae009581bec8d.png)
毕业设计论文12档变速箱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十二档汽车变速箱技术说明书-精品文档
![十二档汽车变速箱技术说明书-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7a0893e0b4e767f5bcfce13.png)
档位
速比
DC12J150T变速箱产品介绍
二、DC12J150T变速箱技术参数
1、
2、 承 3、 4、 5、
6、 同步器:一二档和后副箱为双锥面惯性树脂锁环同步器, 倒档为啮合套换档,其余为单锥面惯性树脂锁环同步器。 7、 变速箱总成重量:292Kg(变速箱带离合器壳及分离轴
总成)。 8、 润滑油:85W/90中负荷车辆齿轮油。 9、 润滑油加注量:14L 10、取力器: 速比:高 1.087 低 1.313 额定输出扭矩50Kgm 额定输出转速1500rpm
18
DC12J150T变速箱产品介绍
九、同类产品相比较特点
①扭矩强度储备大,可靠性高。该变速箱设计时允许考虑了自卸车、工 程车的工作状况,对低档及低档齿轮进行了强化,它适应超载和路况 复杂多变工作状况的要求,该变速箱齿轮、轴承强度储备大可达15%~ 18%,其可靠性高,适应性强。 ②该变速箱主变速箱、SPL副变速箱、RANGE 副变速箱均采用了双锥 面、单锥面树脂同步器,以减小换档力,提高各档齿轮寿命,降低噪 音。为进一步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换档机构装置了气动换档助力 器,使得换档更加轻便舒适。 ③汽车整车在运行过程中,因变速箱挂入与载重、速度、路状不适应的 档位造成发动机或变速箱过载时,设置了报警功能,已提示驾驶员重 新选择适当的档位,使汽车整车工作在经济区,使整车在最佳的工作 状态下运行,对发动机和变速箱总成起到了保护作用。
8
三、变速箱结构
DC12J150T变速箱产品介绍
四、结构的特点
• • 该变速箱具有较多新特点,与过去的变速箱相比,有许 多改进之处。 该SPL副箱放在主变速箱前面,与主变速箱成为一体; RANGE副箱 加在主变速箱后面,使之形成12档变速箱 , 结构紧凑,重量轻。SPL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关安装在变速手柄上,以提 高切换性能和提高方便性。 变速箱壳体纵向分为三个部分,采用了圆柱状结构,离 合器壳和变速箱前壳为一体,壳体的刚性得到明显的加强, 其材料为压铸铝,以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包括倒档齿轮在内,所有的齿轮都是斜齿,采用大圆弧 齿根,并采 用强力喷丸,以提高可靠性,降低噪音。 轴的支承轴承采用大容量的圆锥滚子轴承,提高了轴承 的寿命,强化轴的支承刚性。
三轴式十二挡变速器-设计说明书
![三轴式十二挡变速器-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eb5f59152ea551811a6874e.png)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东风1254汽车变速器设计系部名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黑龙江工程学院二○一○年六月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Design Of Dongfeng 1254Auto TransmissionCandidate:Specialty:Class:Supervisor:摘要变速器用来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是汽车总成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的传动系统。
变速器的结构要求对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换档操纵的可靠性与轻便性、传动平稳性与效率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本文设计研究了中间轴式十二挡手动变速器,其目的是基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AutoCAD等知识的熟练运用和掌握,并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等五项内容。
同时运用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材料力学、互换性测量等学科知识对中间轴式十二档变速器进行设计。
首先,本文将概述变速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变速器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
其次,对工作原理做了阐述,对不同的变速器传动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进行设计。
再次,对变速器的各挡齿轮和轴以及轴承做了详细的设计计算,并进行了受力分析、强度和刚度校核计算,并为为这些元件选择合适的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方法。
对一些标准件进行了选型以及变速器的传动方案设计。
简单讲述了变速器中各部件材料的选择。
最后,本文将对变速器换档过程中的重要部件—同步器以及操纵机构进行阐述,讲述同步器的类型、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重要参数。
关键词:变速器;传动比;参数;设计计算;校核ABSTRACTTransmission to change the engine reached on the driving wheel torque and speed,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parts in the automobile assembly of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in drive system. Transmission of the power structure of the vehicle, economy, manipul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and portability, the smooth drive and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efficiency.This design study of the three-axis 12-speed manual transmission, the purpose is based on mechanical principles, mechanical design, AutoCAD and other knowledge and mastery of the use of skilled and using Auto CAD software, drawing assembly drawings and parts diagrams of five el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vehicle construction, automotive design, material mechanics, interchangeability of measurement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s on the three-axis gearbox design file 12.At first, I will give a summar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tendency of development of the vehicle transmission, and introduce the latest development state in the field of the transmission.The second, I will compare the transmitting scheme of different transmission, and choose a better structure scheme.Next, I will do some mechanic analyses, strength, stiffness check of the shafts and gears, which ar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choose appropriate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At last, I will introduc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synchronizer,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ing gear. I will give an account of the type, operation, design procedure and major parameter of the synchronizer.At the supplement, I will write some thing like formula, tableau graph and so on. It may be helpful for the future design.Key words:Transmission;Transmission Ratio;Parameters;Design and Calculation;Checking;Shaft;Gea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汽车变速器概述 (1)1.2 课题研究现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2.1 研究现状 (1)1.2.2 设计目的意义 (2)1.3 汽车变速器现状和发展趋势 (2)1.4 变速器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及内容 (3)1.4.1 变速器设计的主要内容 (3)第2章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5)2.1.变速器的选择 (5)2.1.1 结构工艺性 (5)2.1.2 变速器的径向尺寸 (5)2.1.3 变速器齿轮的寿命 (5)2.1.4 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5)2.2.倒挡布置方案 (5)2.3. 零、部件结构方案分析 (6)2.3.1 齿轮形式 (6)2.3.2 换挡机构形式 (7)2.3.3 自动脱挡 (7)2.4 本章小结 (8)第3章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及齿数的分配 (9)3.1概述 (9)3.2 挡数 (9)3.3传动比范围 (9)3.4变速器各挡传动比的确定 (9)3.5中心距A (11)3.6齿轮参数 (12)3.6.1 模数 (12)3.6.2 压力角α (12)3.6.3螺旋角β (13)3.6.4 齿宽 (13)3.6.5 齿顶高系数 (13)3.7各挡齿轮齿数的分配 (13)3.7.1 确定七档挡齿轮的齿数 (14)3.7.2 确定常啮合传动齿轮 (16)3.7.3 确定其他各挡的齿数 (18)3.8 本章小结 (33)第4章齿轮校核 (34)4.1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34)4.2 计算各轴的转矩 (34)4.3轮齿强度计算 (36)4.3.1 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36) (41)4.3.2 轮齿接触应力j4.4 本章小结 (45)第5章变速器轴和轴承的设计计算 (46)5.1变速器轴的轴径和轴长设计计算 (46)5.2 变速器轴的强度计算 (47)5.2.1 齿轮和轴上的受力计算 (47)5.2.2 轴的强度计算 (48)5.2.3 轴的刚度计算 (52)5.3变速器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56)5.3.1 第二轴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56)5.3.2 中间轴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57)5.4 本章小结 (58)第6章同步器和操纵机构的设计及格选用 (59)6.1 同步器的设计 (59)6.1.1 锁销式同步器 (59)6.1.2 锁环式同步器 (60)6.1.3 同步器主要尺寸的确定 (61)6.1.4 同步器主要参数的确定 (64)6.2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设计 (66)6.2.1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要求及分类 (66)6.2.2 变速器操纵机构分析 (67)6.3 变速器箱体的设计 (68)6.4 本章小结 (69)结论 (7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变速箱毕业设计说明书
![变速箱毕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475b54be518964bcf847c9b.png)
第1章概述变速器用来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原地起步,爬坡,转弯,加速等各种行驶工况下,使汽车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再最有利工况范围内工作。
变速器设有空挡和倒挡。
需要时变速器还有动力输出功能。
用变速器转变发动机的转矩、转速的必要性,以及对外部载荷的适应性,发动机的适应性,使其在最大的转距和最大的功率下工作,速器能够使车辆在最低的稳定的速度下行使,而这种低的车速只靠发动机的最低的稳定转速是难以达到的,发动机的倒档是汽车可以倒退行使,其空挡使汽车在启动发动机、停车和滑行时能长时间的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分离。
变速器的结构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的可靠性与轻便性,传动的稳定性和效率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以及发动机的参数做优化的匹配,可得到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采用自锁及互锁装置,倒档安全装置,可使操作可靠,不跳挡,不乱挡,自动换挡和误挂挡,采用同步器可使换挡轻便,无冲击以及噪声。
变速器采用飞溅润滑,第一和第二轴承为了保证变速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对变速器应具有如下的设计要求:1)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设置空挡,用来切断发动机动力向驱动轮的传输。
3)设置倒档,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4)设置动力输出装置,需要时能进行功率输出。
5)换挡迅速,省力,方便。
6)工作可靠。
汽车行驶过程中,变速器不得有跳挡,乱挡以及换挡冲击等现象发生。
7)变速器应当有高的工作效率。
8)变速器的工作噪声低。
除此以外,变速器还应当满足轮廓尺寸和质量小,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等要求。
满足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这与变速器的档数,传动比范围和各挡传动比有关。
汽车工作的道路条件越复杂,比功率越小,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越大。
第2章第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机械式变速器因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和工作可靠等优点,在不同形式的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变速器传动机构有两种分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1.1 前言变速器用于转变发动机曲轴的转矩及转速,以适应汽车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障碍等不同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及车速的不同要求的需要。
变速器在汽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汽车以非常低且稳定的车速行驶,而这种低的车速只靠内燃机的最低稳定转速是难以达到的。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壮大,以及汽车行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何设计出更经济实惠,工作可靠,性能优良,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已经是当前汽车设计者的紧迫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汽车工程本科毕业生,必须肩负的重任。
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我们要努力为我们的汽车工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我掌握了四十多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为从事汽车行业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毕业,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之际,按国家教委的要求,进行了这次设计。
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阅,充分体现了一个设计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创新思想。
毕业设计总体质量的好坏也直接体现了毕业生的独立创造设计能力。
由于毕业设计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两个多月的毕业设计时间里我们到单位实习,并阅读了大量的汽车资料,虚心向老师请教,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老师传授的设计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使本次毕业设计得以顺利完成。
1.2 汽车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变速器的功用:1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如起步、加速、上坡等,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工作;2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3利用空挡,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因此变速器通常还设有倒档,在不改变发动机旋转方向的情况下汽车能倒退行驶;设有空挡,在滑行或停车时发动机和传动系能保持分离。
变速器还应能进行动力输出。
为保证变速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设计变速器必须满足以下的使用条件和基本要求:1应该合理地选择变速器的档数和传动比,使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2工作可靠,在使用过程中不应该有自动跳档、脱档和换档冲击现象发生;此外,还不允许出现误挂倒档的现象;3操纵轻便,以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4传动效力高、噪音小。
为了减少齿轮的啮合损失,应设有直接档。
此外合理地齿轮形式以及结构参数,提高其制造和安装精度,都是提高效率和减小噪声的有效措施。
5结构紧凑,尽量做到质量轻、体积小、制造成本底。
6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7贯彻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及总成系列化等设计要求,遵守有关标准规定;8需要时应设置动力输出装置。
2变速器的方案论证2.1.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1、变速器类型的选择本设计是大型货车车机械式变速器设计,发动机为前置后驱形式,故变速器设计将采用十档中间轴式变速器形式,五档主变速器加一个两档副变速器。
2、倒档形式选择与前进挡比较,倒档使用率不高,而且都是在停车状态下实现换倒档,故多数方案均采用直齿滑动齿轮方式换倒档。
3、齿轮型式选择变速器用齿轮有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两种。
4、轴的结构分析第一轴通常与齿轮做成一体,其长度决定于离合器总成的轴向尺寸。
第一轴的花健尺寸与离合器从动盘毂的内花键统一考虑,目前一般都采用齿侧定心的矩形花健,键齿之间为动配合。
第二轴制成阶梯式的以便于齿轮安装,从受力及合理利用材料来看,也是需要的。
各截面尺寸不应相差悬殊,轴上供磨削用的砂轮越程槽处的应力集中会引起轴断裂。
[4]5、轴承型式变速器多采用滚动轴承,即向心球轴承、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以及圆锥滚子轴承。
至于何处应当采用何种轴承,是受结构限制并随所承受的载荷特点不同而不同。
[5]6、换挡机构形式啮合套换档:用啮合套换档,可以将结构为某传动比的一对齿轮,制造成常啮合的斜齿轮。
用啮合套换档,因同时承受换档冲击载荷的接合齿齿数多,而轮齿又不参与换档,因此它们都不会过早损坏,但是不能消除换档冲击,所以仍要求驾驶员有熟练的操作技术。
此外,因增设了啮合套和常啮合齿轮,使变速器的轴向尺寸和旋转部分的总惯量增大。
因此,这种换档方法目前只在某些要求不高的档位及重型货车变速器上使用。
这是因为重型货车档位间的公比较小,要求换档手感强,而且在这种车型上又不宜使用同步器(寿命太短)2.2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两轴式变速器,虽然可以有等于1的传动比,但是仍要有一对齿轮传动,因而有功率损失。
而三轴式变速器,可以将输入轴和输出轴直接相连,得到直接档,因而传动效率高,磨损小,噪声也较小。
轿车,尤其是微型汽车,采用两轴式变速器比较多,这样可将变速器和主传动器组成一个整体,使传动系的结构紧凑,汽车得到较大的有效空间,便于汽车的总体布置。
因此,近年来在欧洲的轿车中采用得比较多。
而中、重型载货汽车则多采用三轴式变速器。
这次设计的变速器是重型货车使用,所以采用三轴式变速器。
2.3传动路线图2.2 传动方案Ⅰ档:一轴→1→2→中间轴→10→二轴→9齿轮间的同步器→输出Ⅱ档:一轴→1→2→中间轴→8→二轴→7齿轮间的同步器→输出Ⅲ档:一轴→1→2→中间轴→6→二轴→5齿轮间的同步器→输出Ⅳ档:一轴→1→2→中间轴→4→二轴→3齿轮间的同步器→输出Ⅴ档:一轴→1齿轮间同步器→二轴→输出R档:一轴→1→2→中间轴→13→12→11→二轴→输出2.4同步器的选择同步器是在接合套换挡机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除有前面已述及的接合套、花键毂、对应齿轮上的接合齿圈外,还增设了使接合套与对应接合齿圈的圆周速度迅速达到并保持一致的机构,以及阻止二者在达到同步之前接合以防止冲击的结构。
同步器一般有常压式、惯性式、和自行增力式几种,其中惯性式同步器较为常用。
1.常压式同步器应用常压式同步器换挡与用接合套换挡相比较,在工作过程上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的摩擦作用能使需接合的两花键齿圈迅速达到并保持同步,并且由于带弹簧的定位销对接合套的阻力,使两齿圈在达到同步之前暂不接合。
但是,在这种同步器,对接合套的轴向阻力是由弹簧压力造成的,故其大小有限。
如果驾驶员用力过猛,则可能在未达到同步前,接合套便克服弹簧压力,压下定位销而与齿轮的接合齿圈接触,此时齿间仍将产生冲击。
因此,常压式同步器工作不可靠,目前较少采用。
2.惯性式同步器惯性式同步器与常压式同步器一样,都是依靠摩擦作用实现同步的。
但是它可以从结构上保证接合套与待接合的花键齿圈在达到同步之前不可能接触,以避免齿间冲击和发生噪声。
惯性式同步器又分为:锁销式、锁环式、滑块式、多片式、多锥式等几种:惯性式同步器能做到换挡时两换挡元件之间的角速度达到完全相等之前,不允许换挡,因而能完善地完成同步器的功能和实现对同步器的基本要求。
按结构分,惯性式同步器有锁销式、滑块式、锁环式、多片式和多锥式几种。
虽然它们的结构不同,但都有摩擦元件、锁止元件和弹性元件。
滑块式同步器其本质上是锁环式同步器,它工作可靠,零件耐用,但因结构布置上的限制转矩容量不大。
而且锁止面在同步锥环的接合齿上。
齿面磨损大,易失效。
它主要用于轿车和轻型的变速器上,故而从汽车安全性方面考虑不宜采用。
锁环式同步器这种同步器的锁止面在同步锥环和啮合套的倒锥面上,省去了同步锥环的接合齿。
这样可使轴向尺寸变小。
目前这种形式的同步器达到了广泛的应用。
考虑到结构布置上的合理性、紧凑性及锥面产生的摩擦力矩的大小等因素,本次设计中各档换挡机构均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锁销式同步器此种形式的同步器优点是零件数量少,摩擦锥面平均半径大,转矩容量得到提高,多用于中、重型汽车的变速器中。
2.5 轴承形式变速器要求增长传递功率与质量之比,而且要求工作轴承的可靠性高,容量大,性能好、寿命长,故轴承的选择比较重要。
一轴和二轴由于转速较高,承受载荷中等,且多为径向载荷,只有很小的轴向载荷,但要求支撑刚度高,故从以上方面考虑,选用深沟球轴承,二轴前端通过滚针轴承支撑在一轴后段内腔中。
中间轴由于跨度大,直径大,质量大,而且有相当大的轴向力,同时考虑到轴承盖的布置问题,必须由后端轴承承受轴向力,前端采用圆柱滚子轴承来承受径向力,而后端采用外圈有挡圈的圆柱滚子轴承。
二轴齿轮通过滚针轴承空套在二轴上,倒挡齿轮由于利用率低,且转速也不高,可直接套在倒挡轴上。
2.6轴的结构设计变速器中的轴在工作时承受转矩及弯矩,轴的明显变形将影响齿轮正常啮合,产生较大的噪声、降低使用寿命。
轴的结构形状除应保证其强度与刚度外,还应考虑齿轮、同步器及轴承等的安装,固定它与加工工艺也有密切关系。
第一轴通常与齿轮作成一体,其长度决定于离合器总成的轴向尺寸。
第一轴的花键尺寸与离合器从动盘毂的内花键统一考虑,本次设计采用矩形花键。
第二轴制成阶梯式,以便于各齿轮的安装,从受力及合理利用材料来看也是必须的。
各截面尺寸不应相差悬殊,轴上供磨削用的砂轮越程槽处的应力集中会引起轴的断裂。
第二轴安装同步器齿座的花键采用矩形花键且以小径定心更为合理。
因为矩形花键定心精度易从工艺上得到保证,定心精度高。
固定式中间轴为齿轮轴。
2.7 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变速器的操纵机构由变速杆、拨叉轴、拨叉、自锁与互锁装置、倒挡安全装置等组合与变速器盖上。
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应满足以下要求:安全可靠(每次只能挂入一个挡,不误挂倒挡、不自动脱挡),挂挡准确(换挡后应使齿轮在全齿长啮合)、结构简单、操纵轻便、挡位清晰、变速杆的换挡位置合理等。
按动作原理,变速器操纵机构有机械式、液压式、气动式、电控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其中最常用的是机械式。
按变速杆相对于变速器的位置,机械式又可分为直接操纵与远距离操纵。
直接操纵是最简单的操纵方案,在各类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依靠手力换挡的变速器称为手动变速器。
而驾驶员手力只通过变速器外部一根杠杆直接完成换挡功能的手动变速器,又称为直接换挡变速器。
近年来单轨式操纵机构应用较多,其优点是减少了变速叉轴且各挡用同一组自锁装置,因而使操纵机构结构简化,但它要求换挡行程相等。
远距离操纵,受布局限制,有些车辆变速器距驾驶员座椅较远,此时换挡手力需要通过转化机构才能完成换挡的功能,这种手动换挡变速器称为远距离操纵变速器。
这时整套机构应有足够的刚度,且各连接件间隙不能过大,否则换挡手感不明显,并增加了变速杆颤动的可能性。
本次设计中,采用手动换挡直接操纵变速器。
1.换档时只允许挂一个档。
这通常靠互锁装置来保证,其结构型式有如右图所示:图2-8变速器自锁与互锁结构1-自锁钢球2-自锁弹簧3-变速器盖4-互锁钢球5-互锁销6-拨叉轴2.在挂档的过程中,若操纵变速杆推动拨叉前后移动的距离不足时,齿轮将不能在完全齿宽上啮合而影响齿轮的寿命。
即使达到完全齿宽啮合,也可能由于汽车震动等原因,齿轮产生轴向移动而减少了齿轮的啮合长度,甚至完全脱离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