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马来西亚大虾(罗氏沼虾)的形态学区分
水产经济动物:罗氏沼虾的养殖
![水产经济动物:罗氏沼虾的养殖](https://img.taocdn.com/s3/m/64daabcd6c85ec3a86c2c5ae.png)
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
卵孵化后,亲虾卵巢又逐渐成熟,接着又生殖 蜕皮、交配和产卵,两次产卵相隔时间为 30~40 d左右
产卵量随个体大小、营养水平而异,一般每克 雌亲虾体重怀卵量为1000~1500粒
(3)孵化
一般孵化率很高,在淡水或半咸水中都能正常孵化 经19~20 d,蚤状幼体破膜而出,营浮游生活,孵出的
静水1000~1500只/ m3
四、饲养管理
1. 投饲
杂食性,食谱较广,但喜食动物性饵料,投 喂的蒸蛋制品、浮游动物、螺蚬肉浆、小杂 鱼肉碎片等动物性饵料要与豆饼粉、麦麸、 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合理组合搭配
(2)交配与产卵
交配前雌虾要进行一次生殖蜕皮 ,蜕皮后3~6 h便可进行交配 交配后约24 h产卵;产卵季节一般在5~10月,T25 ℃左右 卵附着于雌虾的第1~4对游泳足的刚毛上孵化(抱卵虾),约
20天完成胚胎发育 卵的形状呈椭圆形,橙黄色,长径约0.6 mm,短径约0.5 mm,
重量约0.1 mg
蚤状幼体必须在半咸水中生长发育,盐度要求8~22
七、生态习性
1. 属热带虾类,生长适温25~30 ℃,最低温度下限14 ℃,最高温度上限35 ℃,越冬期水温18~22 ℃
2. 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有一定盐度的咸淡水中(8~22) 3. 幼体喜群居,营浮游生活;幼虾至抱卵亲虾营底栖
生活 4. DO 3 mg/L以上
着物,悬挂网片,以供更多的附着场所和蜕皮的隐蔽场所
§3 幼虾培育
1个月
7~8 mm------→3 cm
一、培育池
水泥池:几十~100 m2,水深0.7~0.8 m,底部有收 虾槽
网箱:5~20 m2(64目/cm2),高1~1.2 m 土池:S200~300 m2,水深1 m左右,沙质底最好
小龙虾的雌雄鉴别和繁殖
![小龙虾的雌雄鉴别和繁殖](https://img.taocdn.com/s3/m/7d82e4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4.png)
小龙虾的雌雄鉴别和繁殖摘要:一、雌雄鉴别小龙虾雌雄异体,雌雄个体外部特征十分明显,容易区别。
其鉴别方法如下: 1、雄虾第一、第二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一腹足退化,第二腹足羽状。
2、雄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五对胸足的基部;雌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三对胸足基部。
3、体长相近的一、雌雄鉴别小龙虾雌雄异体,雌雄个体外部特征十分明显,容易区别。
其鉴别方法如下:1、雄虾第一、第二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一腹足退化,第二腹足羽状。
2、雄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五对胸足的基部;雌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三对胸足基部。
3、体长相近的成虾,雄虾螯足粗大,腕节和掌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雌虾螯足相对较小。
二、种虾的选择挑选小龙虾种虾的时间一般在7-9月份,来源应直接从养殖小龙虾的池塘或天然水域捕捞,种虾离水的时间应尽可能短,一般要求离水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在室内或潮湿的环境,时间可适当长一些。
雌雄比例以3:1为好。
挑选小龙虾种虾的标准为:1、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
2、个体大,雌雄虾个体重要在40克以上。
3、要求附肢齐全、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三、繁殖方式小龙虾的人工繁殖方式主要有人工放流、人工繁殖两种模式。
1、人工放流:每年的7-9月份,在没有养殖过小龙虾的水体中进行。
在不增加任何人工措施的条件下,将小龙虾种虾投放到水体中,让其自然繁殖。
此种繁殖方法适用于小型湖泊、沼泽地和面积较大的低湖田,也可用于面积较大的稻田和池塘。
2、人工繁殖:每年的6-8月份,从池塘或天然水域捕捞的小龙虾中挑选种虾,然后放入室内水泥池或室外人工开挖的土池中繁殖。
种虾投放密度为30尾左右/平方米,条件较好的池可适当密一些,雌雄比例2:1,池水深0.6-0.8米。
首先在池内底部设置较多数量的人工巢穴,移植少量的水草和水葫芦,并用增氧机向池中增氧。
然后采用人工诱导的方法,诱导种虾交配、产卵。
雌虾产卵12小时后,将抱卵雌虾带水小心移入孵化池,集中孵化。
虾类雌雄鉴别方法
![虾类雌雄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977f4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a.png)
虾类雌雄鉴别方法
一、背景介绍
虾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生物,也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虾类雌雄鉴别方法对于虾类养殖和捕捞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虾类雌雄鉴别方法。
二、外部特征
1. 虾的头部较大,具有明显的眼睛和触角。
2. 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胸部和腹部连接处有明显的节。
3. 虾的尾巴末端有一对尖刺。
4. 雄性虾通常比雌性虾更加粗壮,体型较大。
三、观察雄性虾
1. 观察第一对腹足(即腹肢),如果两只足之间有一个凸起,则为雄性虾。
2. 观察第五对腹足,如果末端呈现弯曲状,则为雄性虾。
3. 雄性虾的第二个触角比第一个触角要长。
四、观察雌性虾
1. 观察第二对腹足,如果末端具有剪刀状结构,则为雌性虾。
2. 观察雌性虾的第二个触角,比第一个触角要短。
3. 雌性虾的尾部较为圆润。
五、其他鉴别方法
1. 雄性虾的腹部有一条明显的线状结构,而雌性虾则没有。
2. 雄性虾的第二对腹足较为粗壮,而雌性虾则较为细长。
六、注意事项
1. 在观察虾类时,需要仔细观察每个部位的特征。
2. 不同种类的虾可能具有不同的雌雄鉴别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七、总结
以上就是虾类雌雄鉴别方法的详细介绍。
通过观察虾类外部特征和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其性别。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多加练习和实践才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巧。
罗氏沼虾养殖-生物学
![罗氏沼虾养殖-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e279dbca28ea81c759f57819.png)
罗氏沼虾养殖-生物学
蜕皮生长
幼体2-3天蜕皮一次 体重4g,9天 体重13g,17天
生长速度雄性个体>雌性个体 人工条件下:
淮 海 工 学 院 海 洋 学 院 《甲壳类增养殖学》课程组
2g苗 0.6-1.5只/m2,150-180天长至100g 0.18g苗 15-20只/m2,153天(静水)60g 120天(流水)53g
配水池、孵化池等 池子较小方便使用 海水 盐度为12-16(14)
温度26-28C 人工海水 Mg:K:Ca=3:1:1 淡水/地下井水等须经曝晒、充气、增氧、消毒等
淮 海 工 学 院 海 洋 学 院 《甲壳类增养殖学》课程组
罗氏沼虾养殖-苗种生产
亲虾管理
雌(9cm/20g) :雄 (11-13cm/30-40g) =4~5:1 运输温差<4~5 C ,0.5kg/20kg海水 越冬温度20~22 C ,孵化前一个月升至24~26 C 投饵率6%~8%
成虾 幼虾 仔虾
生长
3~5个月
20~30天
• 生物学最小型:雄10cm/25g; 雌8cm/10g
淮 海 工 学 院 海 洋 学 院 《甲壳类增养殖学》课程组
罗氏沼虾养殖-生物学
性征
体长 螯足 腹一节 第二腹甲 生殖孔位置
体长雄>雌 螯足P2雄性大于雌性 雄性腹一节中央有结节 第二腹甲侧甲 生殖孔雄性 P5基部,雌性P3基 部
混养
中培苗5000尾/亩与成鱼混养
促熟(2-6月)
淮 海 工 学 院 海 洋 学 院 《甲壳类增养殖学》课程组
水温20 C 以上(25-26 C) 卵巢颜色橘黄,占据头胸甲背部 宜专池培养 可在雌虾蜕皮后将雄虾移入
虾类雌雄鉴别方法
![虾类雌雄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16f54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7.png)
虾类雌雄鉴别方法引言虾类是一类重要的经济动物和食品资源,在养殖和捕捞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价值。
虾类的繁殖和生长发育过程中,雌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性别的虾类生理特征和生长速度差异较大。
本文将详细探讨虾类雌雄鉴别的方法。
外观特征鉴别法虾类雌雄鉴别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是通过它们的外观特征来区分。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虾类雌雄鉴别的外观特征。
1. 体型差异雄性虾类一般比雌性虾类体型更大,比如对于大闸蟹来说,雄蟹的体型要比雌蟹大约一倍。
另外,雄性虾类的腹部末端通常比雌性虾类的尖锐。
2. 青绿腺青绿腺是一种位于虾类头部的腺体,它在雄性虾类身上比较明显,而在雌性虾类身上则较小或者不存在。
因此,通过观察虾类的头部是否有青绿腺,可以初步判断其性别。
3. 腹部形态有些虾类的雌性在成熟时腹部会鼓起形成腹部囊泡。
这种腹部囊泡在雌性虾类身上比较明显,而在雄性虾类身上则不明显或者不存在。
通过观察腹部是否有囊泡,可以进一步判断虾类的性别。
生殖器鉴别法除了外观特征,虾类的生殖器也是鉴别性别的重要依据。
下面介绍几种虾类雌雄鉴别的生殖器鉴别方法。
1. 腹板腹板是虾类腹部的一块硬壳。
通过观察虾类腹板的形状和结构,可以鉴别其性别。
一般来说,雌性虾类的腹板较为宽大且圆润,而雄性虾类的腹板比较尖锐。
2. 第一腹肢第一腹肢是雄性虾类的特征性生殖器官。
雄性虾类的第一腹肢较长而突出,末端常常存在一对短爪。
而雌性虾类的第一腹肢相对较短。
3. 第五腹肢第五腹肢也是虾类的一个性征器官,通过观察第五腹肢的形状和结构可以鉴别虾类的性别。
一般来说,雄性虾类的第五腹肢较长而突出,末端也有一对短爪。
而雌性虾类的第五腹肢相对较短。
分子方法除了外观特征和生殖器观察,近年来,分子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虾类雌雄鉴别中。
分子方法通过分析虾类的基因或者DNA序列,来鉴别其性别。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子方法。
1. PCR方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应用于虾类雌雄鉴别中。
(参考课件)罗氏沼虾解剖
![(参考课件)罗氏沼虾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64876faabceb19e8b8f6ba7b.png)
• 上表皮(epicuticle) • 0.1-1μm厚,由蛋白质及脂类物质组成,
陆生的种类还含有蜡质。分子排列紧密, 拒水。常含色素。
6
外表皮薄,由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几丁质与蛋白质结合 而成的糖蛋白组成。糖蛋白经鞣化,由于碳酸钙、磷酸钙 的沉积,使其坚硬。
7
• 内表皮(endocuticle) 内表皮较厚,由几丁质及少量蛋白质组成, 糖蛋白未经鞣化,很少有钙的沉积,柔软 而有弹性
4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 发达坚厚的外骨骼
• 1.外骨骼:节肢动物包被身体的角质膜。保护内脏,防止体 内水分蒸散,协助肌肉完成各种运动。 上角质膜 (上表皮) 几丁质膜(表皮层): 外角质膜(外表皮)昆虫 内角质膜(内表皮)
• 体壁 上皮:单层上皮,多角形 底膜(基膜):无定形,颗粒层
5
• 蛋白代谢终末物, 氨,由鳃排出。
• 触角腺=腺体部+囊 状部(膀胱)+排泄管, 开口
40
A 大触角基部腹面观 B 大触角基部背面观
41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链式神经系统:脑N节→ 食 道 下 N 节 → 胸 N 节 (5 个)→腹N节(6个)
• 感觉器官:复眼,平衡囊, 触毛等
• 平衡囊位于第一对触角 基节内,内有刚毛,平衡 石
17
五、分节的附肢
• 附肢分节灵活性增加,上下
左右摆动,折弯.
• 节肢 双肢型:原肢及其顶
端的内肢和外肢
单肢型:原肢和内肢。
• 基节或底节发出的外叶有时
十分发达,为上肢,呼吸功
(颚基)
能
18
• 每体节有1对有分节的 附肢。附肢的分节以及 着生的体区不同,进化 过程中附肢的形态和机 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 口器、触角、各种运动 的足以及辅助呼吸和生 殖等各种形态。
罗氏沼虾
![罗氏沼虾](https://img.taocdn.com/s3/m/90d20c0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8.png)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2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罗氏沼虾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0.5%,与中国对虾相当,脂肪1.97%,略 高于中国对虾。味道鲜美,是深受广大消费欢迎的名贵水产品,亦可出口创汇,在中国已形成开发养殖热潮。但 是由于罗氏沼虾适温范围较窄,上市时间集中,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养殖。
引种:巴西(圣保罗、帕拉)、马提尼克岛。
繁殖方式
罗氏沼虾的各种图片(8张)卵小,卵径为0.5毫米×0.6毫米。 罗氏沼虾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当年即可 达性成熟。初次成熟个体一般雄性10厘米、25克左右;雌性8厘米、14克左右。
罗氏沼虾只有雌虾临近产卵前才进行交配。雌虾产卵前要进行一次蜕壳。在交配前雄虾主动接近雌虾,守护 其旁,不让其他虾靠近,此时雌虾行动迟缓,蜕壳后在新壳未硬化之前即与雄虾交配,雌虾在交配后24小时内产 卵。雌虾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产卵约持续20分钟。排出的卵由粘膜相连形成葡萄状粘附在腹足的刚毛上,靠腹足 不断摆动形成水流获得充足的溶氧,同时,雌虾经常用步足排除死卵和异物。这样经过20天左右孵出蚤状幼 体。
罗氏沼虾活动的强弱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水温、水流及水中溶氧量等的变化,反应更为敏 感。当水温下降到18℃时活动减弱,16~17℃时反应迟钝,14℃以下持续一定时间就会死亡。喜群集逆水游行。 当水中溶氧量低造成浮头时,即集群攀缘于岸边,反应迟钝,严重时则跳离池水而搁于堤岸、水草和虾阶段生活在淡水中,成熟的亲虾在淡水中交配、抱卵,在咸水中排苗,幼体在咸水中 发育。罗氏沼虾对水中溶氧含量要求较高,不耐肥水,一般要求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溶解氧浓度高低对虾摄 食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养殖中后期要经常换水,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5~40厘米之间。
淡水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手册(第一章-生物学)
![淡水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手册(第一章-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130eb0f9a8114431b90dd8e0.png)
淡水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手册(第一章-生物学)淡水虾养殖——罗氏沼虾养殖手册(第一章生物学)1.1 淡水虾的名称、自然分布和特性淡水虾的命名(名称)根据Bate1868年的论著,目前所有养殖的淡水虾都属于长臂虾科中最大的一个属,即沼虾属(Macrobrachium)。
已得到论述的大约有200个品种,它们绝大多数的生命周期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淡水中渡过的。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第一个从科学角度认知的品种之一,第一个可识别的图解出现在1705年。
对淡水虾的命名,无论是在分属上还是在分类上是很混乱的。
在过去,其属名包括Cancer(Astacus)和Palaemon。
罗氏沼虾的原名包括Palaemon carcinus、P. dacqueti 和P. rosenbergii,直到1959年,它现在的学名罗氏沼虾(De Man,1879年)才被普遍接受。
一些分类学家承认有一个西部的亚种(在印度东部沿海、孟加拉湾、泰国湾、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地区)和一个东部亚种(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和伊里安查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北部)。
西部亚种被称为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acqueti(Sunier,1925年),东部亚种被称为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rosenbergii(De Man,1879年)。
但是,从淡水虾养殖者的角度来看,准确的命名无关紧要,特别是因为罗氏沼虾品种在其自然地理范围内已经转移和已经引进到许多其它地域,并在那里定殖。
淡水虾的天然产地(分布)沼虾属淡水虾品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Holthuis(1980年)提供了有关沼虾品种的分布、当地的名称、生境和最大商品规格等有价值的信息。
它们生存在大部分内陆淡水地区,包括湖泊、河流、沼泽、灌渠、运河和池塘以及河口地区。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雌雄虾不同形态阈值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雌雄虾不同形态阈值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762b1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e.png)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雌雄虾不同形态阈值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王靖文;杨国梁;孔杰;夏正龙;隋娟;唐琼英;罗坤;代平;孟宪红;陈丽梅;栾生【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22(53)3【摘要】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雄虾有四种不同形态:小雄虾(SM)、橙色螯(OC)、蓝色螯(BC)和老蓝色螯(OBC)雄虾;雌虾分为四种:性腺未发育(IF)、性腺成熟(MOF)、抱卵(BF)和已产幼体(SF)的雌虾。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形态的雌雄虾的体重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探讨是否可以对罗氏沼虾不同形态雌雄虾所占比例开展选择来间接提高产量,首次对上述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与收获体重的遗传相关进行了评估。
记录了罗氏沼虾核心育种群体两代共计40935尾个体的形态和体重信息,使用父母本育种分析模型和阈值统计模型估计不同形态二分类(0和1)阈值性状在世代间和世代内的遗传参数,并使用两性状模型估计其与体重性状的遗传相关。
方差组分估计结果表明,雄、雌虾不同形态阈值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8~0.12和0.04~0.22。
雄虾形态OC、BC阈值性状与收获体重间为低度正相关(0.01~0.43)。
雌虾形态IF、BF、SF阈值性状和收获体重性状之间为中等程度相关(–0.61~0.53)。
在我国土塘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雌雄个体不同形态阈值性状存在可利用的加性遗传变异,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选择OC形态雄虾并增加其在育种群体中比例,并不会降低其生长速度;选择IF形态雌虾并增加其在育种群体中的比例,可能会降低其生长速度。
【总页数】8页(P710-717)【作者】王靖文;杨国梁;孔杰;夏正龙;隋娟;唐琼英;罗坤;代平;孟宪红;陈丽梅;栾生【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湖州师范学院;江苏数丰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Q789【相关文献】1.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调查2.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新暴发病病原阴沟肠杆菌的分离鉴定3.试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de Man)幼虾生长良好4.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卵巢发育不同时期转录组分析5.基于RNA-seq技术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不同组织转录组比较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识各种虾(组图)解读(★)
![认识各种虾(组图)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7b470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0.png)
认识各种虾(组图)解读(★)第一篇:认识各种虾(组图)解读中国对虾[地方名]大虾、对虾、肉虾、黄虾(雄)、青虾(雌虾)、明虾。
[形态特征]体长大而侧扁。
雌体长18~24厘米,雄体长13~17厘米。
甲壳薄,光滑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呈棕黄色。
通常雌虾个体大于雄虾。
对虾全身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
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一对。
有5对步足,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
头胸甲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角。
额角上下缘均有锯齿。
[产地、产季]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朝鲜西部沿海。
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省及天津市沿海是对虾的重要产地。
捕捞季节过去每年有春、秋两季,4~6月份为春汛;9~10月份为秋汛。
10月中下旬为旺汛期。
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于70年末突破了对虾的人工育苗技术,解决了人工养殖对虾的苗种问题,目前在我国沿海北自辽宁丹东市,南至海南沿海均开展了中国对虾养殖生产,养殖年产量约20万吨,大大超过自然海域的捕捞量。
[经济价值]对虾肉质鲜嫩味美,营养丰富。
每百克虾肉含蛋白质20 6克,脂肪0 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营养水产品。
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明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
加工于制成虾干、虾米等为上乘的海味品。
中国对虾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产品。
日本对虾[地方名]花虾、竹节虾、花尾虾、斑节虾、车虾。
[形态特征]体被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鲜艳的蓝色。
额角微呈正弯弓形,上缘8~10齿,下缘l~2齿。
第一触角鞭甚短,短于头胸甲的1/2。
第一对步足无座节刺,雄虾交接器中叶顶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雌交接器呈长圆柱形。
成熟虾雌大于雄。
[产地、产季]日本对虾分布极广,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国沿海、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非洲东部及红海等均有摆息。
我国沿海]~3月份及9~10月份均可捕到亲虾,产卵盛期为每年12月~翌年3月份。
虾汛旺季为l~3月份。
常与斑节对虾、宽沟对虾混棲。
[经济价值]日本对虾是日本最重要的对虾养殖品种,在日本养到25克左右出售价格最高,主要销售活虾。
罗氏沼虾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罗氏沼虾养殖管理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da6a2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a.png)
罗氏沼虾养殖管理技术要点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大型长臂淡水虾,原产于印度太平洋地区,在海水中繁殖,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或咸淡水域中,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
1976年从日本引进我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我市从1995年开始养殖,目前养殖面积达到200多亩,平均亩产100千克,每亩平均盈利1500元以上,效益十分可观。
现将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生物学特征:1、形态结构:罗氏沼虾身体呈圆筒状。
头胸部比中国对虾明显粗大,腹部较短,共有5对步足,游泳能力较差,体色呈淡青黄色,间有棕黄色斑纹。
雄虾第二步足很发达,长度是体长的3倍,头部较大,腹部比雌虾窄。
雌虾的头部及第二步足比雄虾小。
罗氏沼虾属雌雄异体。
2、生活习性与食性;罗氏沼虾属水生底栖生物,不喜欢强光,趋弱光。
昼伏夜出,白天多隐蔽在池底凹处和隐蔽物下,活动较少,但投饵也吃,夜间则活动频繁,到处寻食。
罗氏沼虾属杂食性动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所要求的食物组成也不同。
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投喂配合饵料、杂鱼虾及饼粕类。
3、生态习性罗氏沼虾属热带虾类,要求水温较高。
适温范围18—34摄氏度,最适水温28—31摄氏度。
最低临界温度14摄氏度,最高临界温度35摄氏度。
罗氏沼虾不耐低氧,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时,生长最好,低于3毫克/升,虾就浮头。
罗氏沼虾属广盐性虾类,适应范围为10‰—30‰,最佳生长盐度在10‰以下;窒息盐度为33‰,要求PH值7—8.5之间。
二、放养前的准备1、虾池选择成虾池应建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旱不干、涝不淹、向阳通风的地方。
池底以半泥沙为好,交通、供电方便。
可利用荒洼地开挖虾池或利用养过鱼的池塘、河沟等进行养殖,还可利用沿海、沿湖等半咸水和盐度15‰以下的对虾池养殖。
2、虾池的面积精养或主养池一般1—3亩,池塘面积过大,罗氏沼虾易集中生活在池边,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金钱虾-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 (长臂虾科)亦称白脚虾
![金钱虾-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 (长臂虾科)亦称白脚虾](https://img.taocdn.com/s3/m/d7f89b6b25c52cc58bd6be82.png)
基本资料金钱虾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长臂虾科)亦称白脚虾、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等,素有淡水虾王之称。
原产地集中在厄瓜多尔沿岸,是目前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
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除富有一般淡水虾类的风味之外,成熟的罗氏沼虾头胸甲内充满了生殖腺,具有近似于蟹黄的特殊鲜美之味。
每百克金钱虾肉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营养水产品。
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白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
加工可制成虾干、虾米等海味品。
形态特征体肥大,青褐色。
每节腹部有附肢1对,尾部附肢变化为尾扇。
头胸部粗大,腹部起向后逐渐变细。
头胸部包括头部6节,胸部8节,由一个外壳包围。
腹部7节,每节各有一壳包围。
附肢每节1对,变化较大,由前向后分别为两对触角,3对颚,3对颚足,5对步足,5对游泳足,1对尾扇。
成虾个体一般雄性大于雌性,最大个体雄性体长可达40厘米,重600克;雌性体长可达25厘米,重200克。
雄性第二步足特别大,呈蔚蓝色。
金钱虾品名金钱虾体色淡青蓝色,间有棕黄色斑纹,幼虾呈透明状额角较长前端向上弯,额角齿式为12-15/10-13第二足无斑纹,雄性呈蔚蓝色,雌性呈灰蓝色。
头胸甲头胸甲两侧有数条黑色斑纹,与身体呈平行状。
产地产季原产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生活在各种类型的淡水或咸淡水水域,60年代以来,先后移养于亚洲、欧洲、美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
1976年自日本引进我国,目前主要在南方l0多个省(市、区)推广养殖,以广东发展最快。
生物学特性罗氏沼虾是一种生长速度快,食谱广,营养丰富的经济虾类,体型大,最大可40厘米,重600克,原产东南亚一带。
池塘养殖虾体多呈灰黄色,不耐低温,生长适宜水温为20~34℃,对水体溶氧量要求较高。
罗氏沼虾为杂食性甲壳动物,偏爱动物性食物,人工饲养的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在37~38%左右,其中动物蛋白质含量约占20%,植物蛋白质占17~18%。
罗氏沼虾的外形与解剖
![罗氏沼虾的外形与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a7e226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b.png)
实验九罗氏沼虾的外形及解剖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罗氏沼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解剖,了解甲壳动物上的主要特征,认识甲壳纲的代表动物。
二、实验内容1.罗氏沼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2.甲壳纲各重要类群体代表动物的示范。
三、实验仪器设备电脑、投影仪、解剖器、解剖盘、显微镜等。
四、使用材料、药品及试剂罗氏沼虾的活体、常见节肢动物的示范标本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一)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外形的观察取对虾标本于蜡盘中,先观察其头胸部和腹部以及额剑、复眼等,对虾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全体为二十一节。
头部六节,胸部八节和腹部七节组成。
除头部的第一节及最后一个节不具附足外,其它各节均有附肢一对。
故共有十九对附肢。
1、头胸部(cephalathorax):十三节,头部5节和胸部8节愈合而成(1)头胸甲(carapax):为覆盖于头胸部的外骨賂。
额剑(rostrum):为头胸甲前端中央突出的长刺。
螯虾的额剑是上、下扁齿在两侧。
(2)复眼(compound eye):一对。
位于额剑的两侧,具柄。
2、腹部(abdomen)七节。
最后一节称尾节(telson),尾节无附肢,与腹部第六对附肢形成尾扇。
观察完毕,左手拿虾,使其腹面向上,右手用镊子从腹部一侧最后一个附肢开始,摄住没个附肢的基部,由后向前依次将附肢取下,将取下的附肢,按照顺序排在蜡盘内,加少许水,再用放大镜观察每个附肢的构造。
3、附肢(appendaga)由原肢、内肢和外肢构成。
全体共有十九对。
头部五对,依次为小触角、大触角、大颚、第一小颚及第二小颚;胸部八对,依次为: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第一至第五步足;腹部六对,第一至第五腹节的为腹肢,即第一腹肢、第二腹肢、……等,第六腹节的腹肢为尾肢。
(1)小触角(antennules):即第一触角,较短。
单肢型,外肢退化,内肢分为两根触鞭,原肢三节,基部丛毛内有平衡囊。
水产养殖新品种—— 罗氏沼虾
![水产养殖新品种—— 罗氏沼虾](https://img.taocdn.com/s3/m/596df943c77da26924c5b0a2.png)
水产养殖新品种——罗氏沼虾作者:暂无来源:《湖南农业》 2020年第8期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 丁德明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有“淡水虾王”之称,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淡水水域中。
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营养价值高、养殖周期短等优点,而且可以就近活体上市,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养殖效益。
一、形态特征罗氏沼虾体色呈青蓝色,间有棕黄斑纹,但也常常随着水色的不同而变化:水体透明度大,体色就变淡,相反则变深;体形呈圆筒状,左右侧扁,整个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
二、生活习性1.生长罗氏沼虾蚤从受精卵到成虾需要经历4个发育阶段,包括蚤状幼体、幼虾、成虾和亲虾。
所处阶段不同,其形态和生活习性也不尽相同。
刚孵出的幼体即蚤状幼休,在盐度10%~14%的水域中发育生长,经11次蜕皮变成仔虾,形态已与成虾相似。
蜕变后的仔虾开始溯河洄游进入淡水区域并转向底栖生活。
自然环境下它们在淡水中生长、发育直至成熟,然后群集于河口半咸水区域进行交配、产卵。
2.温度罗氏沼虾是热带虾类,生长适温为25~30℃,最低水温下限为14℃ ,最高水温上限为35℃;当温度超过35℃或低于18℃时,会出现活动减弱,摄食减少,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大等现象。
3.水质罗氏沼虾对水质要求较高,喜清新水质,当水中溶解氧低时,群集于池边,反应迟缓,严重时会窒息而死。
4.习性罗氏沼虾为底栖生物,平日多分布在水域边缘,喜欢攀缘于水草、树枝或其他固着物之上,有时也在池中缓慢游动。
白天,多为隐蔽状态而活动较少;到了夜间,活动则较为频繁,产卵也多在夜间进行。
5.光照苗种和幼虾有弱趋光性,成虾有负趋光性,白天光照强时伏于池底。
三、食性食性杂而广,但偏食动物性饵料。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以投喂商品饲料为主、天然饵料为辅。
颗粒饲料中总蛋白质为35%左右,其中动物蛋白占2/3左右,植物蛋白占1/3左右。
四、蜕壳当水温为26~28℃时,幼虾4~6天蜕壳1次,成虾7~10天蜕壳1次,性成熟的虾20天才蜕壳1次。
快速鉴别罗氏沼虾性别的方法[发明专利]
![快速鉴别罗氏沼虾性别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da64fe997fd5360cbb1adbab.png)
专利名称:快速鉴别罗氏沼虾性别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云,杨玲玲
申请号:CN202010042059.2
申请日:20200115
公开号:CN111118130A
公开日:
202005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适用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鉴别罗氏沼虾性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罗氏沼虾组织中提取罗氏沼虾基因组DNA;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该引物对为SEQ ID NO:3和SEQ ID NO:4或者与SEQ ID NO:3和SEQ ID NO:4同源性80%以上的序列;将PCR扩增后得到的产物进行电泳分离,根据带型判定所检测罗氏沼虾的遗传性别。
该方法能够通过一次PCR,采用一种引物对,快速区分三种不同基因型(ZZ、ZW和WW)的罗氏沼虾,可以用来鉴别产生单性苗种的亲虾及虾苗的性别,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申请人:深圳市泽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清湖社区雪岗北路366号翠湖茗苑二层225室
国籍:CN
代理机构:深圳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寇闯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rphotypic Differentiation Of Male Malaysian Giant Prawns,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雄性马来西亚大虾(罗氏沼虾)的形态学区分
摘要:由于行为和生长速率的不同,成熟雄性罗氏沼虾可以被分为3个不同的形态.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定义,用相对生长速率技术来区分这些不同的形态,而观察颜色和背甲的排列(spination?)作为对结果的补充。
从小的雄性到黄爪雄性的的形态学转变是逐渐的,普遍认为是存在一个中间形态的,这个中间形态被区分和描述为“虚弱的黄爪期”。
从黄爪期到蓝爪形态转变发生在一个特定的脱壳质变期(single metamorphic molt)。
从幼体雄性(即没有雄性附肢(appendix masculina))生长到小雄性形态中,并没有伴随着爪子部位有异速生长(allometric)的变化。
认识形态学将对对我们基因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控制蓝爪雄性和合适的雌性配对的方式来进行。
可以方便对生长速率、形态学、和形态学区分的进化意义的实验观察。
这些分析也暗含了雄性激素分泌腺体对这些大虾的生长速率的控制。
马来西亚大虾作为一种淡水养殖的物种受到了很多相应的关注。
虽然在高密度养殖系统中生长速率经常很高,观察还是发现雄性生长速度还是有很大的变动的。
最近Ra’anan等人发现在生长速率不同的大虾与3个可以明显区分开来的形态是相关的。
也有研究表明,3种形态都是性成熟的,只是在生长速率上明显的不同。
一些很大的雄性有很长的第二步足(pereiopod),颜色是深蓝的,被定义
为蓝爪雄性(Blue Claw,BC)。
这些雄性往往是主导性和有领地范围的,可以将成年雌虾优先供自己交配,这些雄虾的生长速率是缓慢的。
Sandifer 和Smith(1977)发现池塘中是存在黄爪雄性的。
这些雄性也是非常大的也有很长的爪(比蓝爪雄性(BCmale)要短)。
因为其爪的颜色为黄色,所以被称为黄爪雄性(OC male)。
这些处于从属地位的动物,并不会占有领地,在交配方面只有很低的成功率。
这类虾有很高的生长速率。
剩余的雄性是很小的,有很短的爪子,这些爪子一般为无明显颜色和半透明的。
这些被定义为小雄性(SM)。
这些也是处于附属地位的,没有领地占有特性,它们在BC雄性在的时候,和雌性交配常偷偷摸摸的进行。
SM雄性生长缓慢。
三种雄性的成熟的精子都可以在他们相应的输精管中找到。
雄性的三种形态都能在未分化的幼体雄性(UN)中区分开来,因为后者在第二游泳足内肢上缺
乏雄性附肢。
成体雄性形态的发展是环境影响的结果,却受大虾群体组成比例很强的影响。
选择性移除群体中的BC雄性和OC雄性,可以促使小雄性(SM)生长很快,
并且分化成BC雄性和OC雄性。
因此,三种雄性形态的分化并不主要体现在基因的决定上。
于此,我们认为这些雄性形态是异速生长的。
我们提供了对爪的颜色和表面做记号进行补充观察。
通过跟踪做过记号的个体,我们也描述了形态之间的转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