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分析
汉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始于百年前的《马氏文通》。学者们一直忙于进行对句法结构中句子成分和词类及句型的分析,即作句法分析,对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也涉及一点,大都是不自觉的。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国外语法新理论的启发,如生成语法、格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特别是受了符号学的启发,我国学者结合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明确提出了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的新理论。他们认为语法研究应包含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三方面的内容,应该分清三者并结合起来研究,要加强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研究,其中对语义方面提出了较多的分析方法。在吸收了三个层面理论。但对术语和分析方法没有作定义式说明。有必要在此对三者作简要的介绍。
句法分析: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名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或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的分析。
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遇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简言之,指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
语用分析: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桩、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下面举几个例子作句法分析:
(1)狼咬死了他家的羊。(带宾主谓句、主动句)
主 谓
动 宾
中补 定 中
定中
(2)狼把他家的羊咬死了。(“把”字句)
主 谓
状 中
中 补
(3)他家的羊被狼咬死了。(“被”字句)
主 谓
定 中 状 中
定中 中补
附:这里的“三个层面”也叫“三个平面”,指句法、语义、语用,有的学者称“结构、语义、表达”三个方面,有的学者称“语表、语里、语值”小三角。所指大同小异。国外符号学研究语言符号也有三个方面内容:1、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2、符号所表示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3、符号与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号学这三个方面与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有密切的关系。
上面用框式图解表明了这三个句子的句法结构的层次和成分,并注明了三种不同结构不同的句式。也可进一步分析,指出句中各成分由哪一类词语充当,对
句子作变换分析,这些对结构本身的分析都属于句法分析。
这三句作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咬”是动作,“狼”是施事,“他家的羊”是受事,“他家”和“羊”有领属关系,这就说明句中各语义成分和它们之间的主要关系,表明了三个句子的动词与句法成分的语义关系是一致的。它们的语义结构都是“施事+动作+受事”。三句构成一组同义句,它们有变换关系。句中“死”是动作的结果,“死”的语义指向是宾语“他家的羊”。句法成分搭配是否妥当,往往依靠语义特征分类来说明。例如“吃饭(动+宾)可以搭配,”喝饭“(动+宾)不能搭配,因”饭“(-液体)的语义特征,”喝水“(动+宾)可以搭配,因”水“具有”(+液体)的语义特征。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都属于语义分析。
这三句可作语用分析。指出三者各有使用场合,随着语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话题”(“狼”或“他家的羊”),话题在前,与后头的“说明”共存,这三句的“说明”又三种不同的格式。话题相同的句子也会因表意及其侧重点不同而作不同的说明。
例(1)与例(2)话题相同,例(2)用了“把”字句突出处置义,强调了“羊”被处置。例(1)就没有被处置的这个表达的重点。除了作上述句法结构的语用分析之外,还有对句调、语气、独立成分(呼感、感叹语、评注成分)等和语境的语用分析。三句用的都是陈述语气和句调。句调的升降可决定句类的不同。重音决定句子的焦点或意义重点,焦点不同,句意有别。
下面对语义分析作补充说明。语义分析可分为语义成分、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的分析,等等。
(一)语义成分。
指词语组合时双方所发生的意义关系的名称。例如下面一句的动词与其它词语发生语义关系就有“动作”与“实践”、“处所”、“施事”、“收拾”、“于是”(动作参与者)、“工具”这些语义成分名称:
昨天 他的弟弟 在校园里 与同学小李 用木棒 把疯狗 打 死了。
(时间) (施事) (处所) (与事) (工具) (受事) (动作)(结果)。
此外,这个句子里海有领属关系(“她”和“弟弟”)、同位关系(“同学”和“小李”)等。整个句子的语义结构是属于“施事+动作+受事”类型。
(二)语义特征,指词语在句法结构中互相比较时显出的语义特点。例如“榕树死了”可以说,“木头死了”不能说。为什么?问题不在句法上,两者都是“名+动+了”,可以组成合法的主谓结构。问题只能用语义特征或语义要素去回答。“榕树”的语义特征是(+生命),“木头”的语义
特征是(-生命)。又如存在句“床上汤(站、坐)着一个人”可以变换成“一个人躺(站、坐)在床上”,“台上演(唱)着京戏”不能变换成“京戏演(唱)在台上”。两句的格式(词类系列)都一样。有的可以那样互换,有的不能,为什么?句法上无法解释,只能用动词的语义特征去解释,“躺、站、坐”有(+附着)的语义特征,“演、唱”就没有(+附着)这一语义特征。可见语义特征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的搭配和同形结构的分化等问题。
(三)语义指向,指句法结构中甲成分与乙成分有语义联系及语义所指的方向。例如“我和它都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是后指宾语“一个弟弟”。两者语义指向不同。又如“两个报社的记者”,定语“两个”的语义指向可以是“报社”(=两家报社的记者),也可以是“记者”(=报社的两个记者)。又如(甲)“老王有个明星女儿很骄傲”,是个歧义结构。“骄傲”可以指向“女儿”,也可以指向“老王”,“女儿”和“老王”两者都有(+成年人)这一语义特征。指向“女儿”时,是个兼语结构;指向“老王”时,是个连谓结构。试比较(乙)“老王有个女孩很淘气”,它和例(甲)的词类系列相同,但无歧义,因“淘气”有(+年幼)这一语义特征,只能指向兼语(女孩)。
“反对的是校长”,这个句子如果只进行句法(结构)分析,就只能说明有主语、谓语,是个主谓句,却无法说清为什么有歧义。而用语义成分分析,就能说明陈校长可以是施事(反对别人),也可以是受事(被人反对)。又如“春天了”、“夏天了”、“秋天了”、“冬天了”可以说,“桌子了”、“椅子了”|“沙发了”不能说,为什么?用语义特征分析,说明区别在于有无“顺序义”,即“春天”有(+顺序)的语义特征。“桌子”没有这种语义特征,所以不能进入“名词语+了”这个框架里,这也是只进行句法结构分析所不能解释的,由此可见语义分析可增强对语法现象的解释力,增强语法研究的实用性。
上面介绍的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三者并不是在平行等立德平面上,应属于不同的层面。在语法研究过程中,把三者区分清楚,有助于拓宽语法研究的视野,把三者结合起来,能把语法研究从描写推向解释,使语法分析逐步深化。也就是能把语法研究推向深入、全面。但是把它当作一种完全成熟的理论方法,现在看来还为时尚早,语用分析刚刚起步,各家观点分歧也大,公认的成果还不多。它是一块大有作为的处女地,有待大家努力耕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