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附答案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
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
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
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
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
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
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
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6.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
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纯答案版)
参考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历史1.C2.B3.B4.A5.C6.D7.C8.B9.B 10.C11.A 12.D13.(1)[参考答案]背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欧洲主要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掠夺财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启蒙运动兴起;新航路开辟,航海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参考答案]依据:地图的内容使用中国古代绘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采用中国传统上北下南的方位标注,有关明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以中国南海为中心;航线网络以中国的泉州和漳州港为起点。
意义:有助于了解中国明朝后期的对外经贸往来;为了解当时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甚至其他地区的地理状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有利于研究当时的中外交往,加强了中外交流。
14.【参考示例】论点:新中国的“国家记忆”之经济体制变革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逐步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第二次发生在1978年之后,逐步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特别是在邓小平南行谈话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
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本国工业落后的现状,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于1953年至1957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特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同期,为了配合一五计划,我国又进行了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的帷幕。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第一次使市场调节在经济体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2023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含解析
近年来,历史成为高考的热门科目之一,考察内容涵盖了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以及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
以下是2023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的内容和解析:
一、选择题
1. 革命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
A.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
B. 发动农动
C. 建立革命武装力量
D. 寻找合适的革命接班人
【解析】革命委员会是提出来的,它是负责发动农动、武装斗争的机构,因此选B。
2. 鸦片战争前夕,以下哪件事最能说明国内民族压迫加剧?
A. 西方列强不断进犯中国
B. 大量优质土地被外商侵占
C. 崇祯帝向明朝旗下的蒙古投降
D. 汉族与满族矛盾日益加剧
【解析】鸦片战争前夕,国内外交际不断,但西方列强的进攻并无很大的加剧,而大量的土地却被外商侵占,说明当时在国内外商势力有增无减,因此选B。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辛亥革命后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10分)
【解析】答案难点在于如何准确陈述辛亥革命的影响。
需要从
以下几方面阐述:1)民主思想的开始出现;2)中国近代史指向世
界历史的改变;3)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颠覆和冲击等方面回答。
2. 请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10分)
【解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这就要
求考生在回答时详细陈述其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有关背景,可
以从被列强欺凌的国仇家恨,八国联军侵略,甲午战争等方面入手;主要内容可以从May Fourth思想等方面回答;意义方面强调了文化的自由和多元性,是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革命等。
题型02 材料题——“特点”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解析版)
题型02 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特点”类设问【设问特点】(1)该设问类型主要包括:“概括……的特点”;“概括……的特征”。
(2)该设问类型分值较高。
(3)该设问类型的答案,要具有高度的提炼性,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言简意赅。
(4)该设问类型最注重考查考生归纳、总结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学科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
【思路分析】(1)该设问类型,就是要求在众多材料信息中找到本质的特征,并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该设问类型从题干中的定向词汇(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角度来说,答案以出自材料居多。
注:以下表格,仅供参考。
定向词分类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根据材料回答材料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受教材束缚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教材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过是个引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教材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综合上述材料回答设问间的递进或并列或转折关系答案肯定在材料间递进或并列或转折的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3)该设问类型建议采取精简的语言表达形式。
(可以用词组的形式阐述,如:“XX化”和“XX性”)1.(2022·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
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
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
2023年高考历史冲刺最后压轴卷03(江苏卷)(参考答案)
2023年高考历史冲刺最后压轴卷03【江苏卷】历史·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A B B B D D A D9 10 11 12 13 14 15 16A D D D D A D B1.【详解】材料中的出土文物陶“马”“战车”可用于作战,“鼓”和“鼓槌”可用于作战指挥,“漆盾”可用于防御,“弓弩”可用于远距离攻击等,“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如此数量众多的“陶俑、陶马”再加上“战车”、“鼓”和“鼓槌”、“漆盾”等可用于排兵布阵,综合诸多信息可以得出这一考古发掘有助于厘清秦军军阵排列规律,A项正确;武器种类与配属应该还有很多,材料只明确提到“弓弩箭箙”等,另外材料不仅涉及到了武器,还有“战车”“战马”“鼓”等,B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B 项;结合所学可知,此次考古发掘还明确了陶俑的制作程序,但是材料只有陶俑的数量并没有陶俑制作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只有秦军排兵布阵等信息,至于其实力是否强大,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材料不能体现秦朝军事实力强大,排除D项。
故选A项。
2.【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
根据材料“前代君主被百姓遗忘,而继位者为民众所拥护才可以政权交接”可知,柳宗元认为继位者必须得到民众拥护才能交接政权,体现了民本思想受到推崇,B项正确;禅让观念再度被重视不代表“社会改革趋向复古”,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禅让观念再度被重视,并未得到实施,因此皇位世袭没有受到冲击,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当时民本思想受到推崇,未体现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排除D项。
故选B项。
3.【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
根据“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历史真题(含答案)
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
地域:黄河流域。
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论述: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国先民很早在这里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有丁村人、蓝田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代代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刻画出中华文明的成长轨迹。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石器工具,开创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农业工具,生活逐渐稳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孕育了中国的自然观、时间观、宇宙观乃至伦理观。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精美的陶器代表:彩陶和黑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奠定了中华文明精于工艺、善于创造的基因。生产的发展催生文字的出现,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达了先民的需求和意愿,之后文字逐渐摆脱图形的束缚,接近我们熟悉的样貌。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化随之出现。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传说中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成为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核心。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尧禅让于贤能的舜的做法成为后世国家治理中任人唯贤的思想源泉。
2023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纯答案版)
参考答案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题,每小题1.D2.B3.C4.A5.A6.C7.C8.A9.A 10.C11.D 12.C 13.B 14.C 15.B 16.B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1)基本情况:英国女性穿着中国服饰;贵族豪宅采用中国丝绸装饰;工匠设计带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吸收中国服装裁剪方法;艺术家汲取中国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航路开通;近代商品贸易发展。
(2)特点:晚清时多集中于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政府颁布法令进行推广;人民态度两极分化;吸收外国元素对中国服饰进行改造。
(3)意义:推动中西方文化在借鉴中向前发展;增进中西方相互了解;推动着世界服饰文化的发展。
18.(1)内容:优恤商贾;减免商税,推动官府公平采购;放松专卖政策;教商贾读书。
(2)影响:促进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明初城市繁荣;带动通俗文艺发展。
19.我和妈妈去旅游明媚的夏日里,晴空万里,湛蓝如洗,宽阔平整的飞机场上人头攒动、客人如织,架架银鹰待时起飞、直冲蓝天。
妈妈是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妇女,她着装入时、发型流行、相貌俊秀、身材高挑,背着时髦新款皮包。
她带着我一起乘坐飞机外出旅游,我穿着漂亮的裙子,看到宏伟的大飞机,开心得拍手欢呼起来。
【2023年高考试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3年高考试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试题(附参考答案)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答案】C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
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
这种风尚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26.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
这有助于A.士族阶层的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答案】D27.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
这一措施意在A.强调农商皆本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C.禁止人口流动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答案】B28.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
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答案】D29.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
”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
这反映出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答案】C30.图3图4图3、图4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题:开辟新航路
2023 年高考历史复习题:开拓航路一、选择题2023 年题组1.〔2023·北京文综·21〕以以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觉察》(NOVA REPERTA 。
)图中所描绘的觉察(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亲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确实立【考点】航路开拓。
【解析】由航海图和罗盘可知图片描述的是航路的开拓。
航路的开拓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进展的状态,亲热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应选B 项。
其他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解。
【答案】B2023 年题组〔备注:无〕2023 年题组1.〔2023·上海单科·1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航路的开拓C.圈地运动的发生D.宗教改革的发端【考点】开拓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航路的开拓【解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 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 项错误;公元1500 年前后哥伦布、达伽马等航海家开拓航路,推动世界各地渐渐形成一个整体,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故 B 项正确;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预备了条件,但与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无关,故C 项错误;宗教改革的发端,传播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但与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无关,故D 项错误。
【答案】B2023 年题组1.〔2023·天津文综·3〕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预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
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
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考点】航路的开拓【解析】“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预备东去印度”,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把握,葡萄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美洲,故A 项错误,B 项正确;17 世纪荷兰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 项错误;17 世纪初,英国乐观进展殖民扩张,在印度建立了殖民据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 项错误。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甲卷)含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文综试题历史部分一、选择题(共48分)24.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
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
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
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 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文化差异25.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
图3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图3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
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27.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28.清末,陈去病在《论双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
”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
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29.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践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30.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江苏卷)234带答案解析
2022 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江苏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共20 题;共60 分〕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宝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 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 世袭制度解体C. 抑商政策弱化D. 礼乐制度崩坏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消灭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 独尊儒家学说C. 实行郡国并行制D. 全面推行郡县制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受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 中心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 科举取士表达公正公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 政府乐观扶持市镇经济进展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兴旺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困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疑心贫困是短视和懒散的结果”。
这种现象消灭的主要缘由是〔〕A.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宝和物质享受B. 商品经济进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峻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唱歌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表达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 排斥西方学C. 学消解旧学D. 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知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该地图的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
11.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断裂”是指( )
A.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
C.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次尝试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12.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
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9.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3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届高三重点热点诊断测试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6题,共16题)、非选择题(第17题〜第20题,共4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 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95年,新疆尼雅遗址发现一处东汉夫妻合葬墓,男性墓主右臂绑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和弓箭、箭箙、短剑鞘等物品放置一起。
这可以佐证A.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往来C.丝绸之路始终动荡不安B.阴阳五行学说开始流传D.西域织锦技术赶超内地2.两税法规定:“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
”这表明,唐后期的税收政策A.简化税收名目C.重视货币税收B.固守重农抑商传统D.正视工商业的存在3.苻坚即位后,采纳王猛重礼尊法的主张,重用汉人儒生,兴办学校,各级官员子弟也要学习儒术。
苻坚不遗余力地推广儒家文化A.昭示其承续中原王朝正统C.刺激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B.促进了南北统一D.巩固了统治基础4.表1为北宋若干时期江南与全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单位:户、人)。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表11102年1265762 3227693 18113945 46190560 6.9%A.个体农耕规模扩大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宋代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完成D.劳动力增长支撑江南经济发展5.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新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B.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C.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D.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2.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
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
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3.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
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A.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B.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C.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D.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4.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
这说明理学家()A.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5.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
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
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C.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D.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6.下图所示为部分年份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份额变化情况。
该情况应存在于()A.1841-1868年B.1868-1895年C.1895-1922年D.1922-1949年7.陈毅在纪念文章中肯定了列宁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和领导世界革命的意义。
指出列宁逝世一年来中国革命运动继续蓬勃发展,尤其是工农阶级表现出“领导国民革命的力量,使一般敌人惊吓恐惧”。
此时的“工农阶级”()A.积极声援五四爱国运动B.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8.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
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
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
毛泽东的主张()A.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B.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C.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D.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9.下图海报由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上海市推销委员会于1950年11月绘制。
当时创作这幅海报意在()A.号召青年积极参军支前B.倡导银行储户购物消费C.动员民众支援国家建设D.打击投机商人倒卖公债10.1956—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译著中,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著作为主,但资本主义国家的著作数量增长很快。
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专家的人数和比重从1961年起逐渐增加,至1966年,日本和法国的专家人数居在华外国专家前两位。
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三线建设缺乏专业人才B.科技交流摆脱冷战影响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11.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
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波斯帝国()A.统治中心已转移至印度B.基层社会治理臻于完善C.各个地区文明孤立发展D.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12.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
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
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13.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
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
该条约的签订()A.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C.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D.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14.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政治辩论。
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200个增加到527个。
这表明美国()A.南北矛盾更加尖锐B.政党政治得到发展C.废奴时机已经成熟D.黑人民权运动兴起15.1960年9月,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无限期边界管制,联邦德国随即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
后经过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民主德国废除了对西柏林的限制措施。
这一事件的解决()A.导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B.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C.助推美苏关系全面缓和D.有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16.下表列举了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
综合表中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A.民族意识不断觉醒B.多种文化同时并存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D.殖民色彩日益浓厚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
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
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
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
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
——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材料二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
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
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
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
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
”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太祖朱元璋曾言:“商贾之士皆人民也。
”明朝建立之初,他即实行恤商的新法,将税率降为三十分之一,下诏令官府采购应照时价公平给付。
明初虽实行专卖政策,但比元代已大为放松,像盐这样的专卖品也与商家分利。
商人可以贩粮到边境,领盐引回内地取盐。
山(西)陕(西)、江淮等地商人纷纷奔走于各边镇,边地也随之繁荣起来。
朱元璋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鉴于商贾多不读书,特命儒士编书教之。
随着恤商政策的实施,城市中的商人活跃起来。
在他们的带动下,元末遭到破坏的历代名城逐渐恢复。
城市的繁荣带动了娱乐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戏曲、说书等通俗文艺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
——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简编》(1)据材料概括明初恤商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恤商政策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和妈妈去旅游(宣传画,1985年)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8年,近代思想家严复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受到光绪帝召见,不久后向皇帝上万言书,其中谈到欧洲历史,大略言:“欧洲国土,当我殷、周之间,希腊最盛,文物(文化)、政治皆彬彬(优异)矣。
希腊中衰,乃有罗马。
罗马者,汉之所谓大秦者也。
庶几一统矣,继而……日尔(耳)曼诸种起而乘之,盖自是欧洲散为十余国焉,各立君长,种族(民族)相矜(争斗),互相砥砺,以胜为荣,以负为辱。
盖其所争,不仅军旅疆场之间而止;自农工商贾至于文词学问……莫不如此。
此所以始于相忌(忌惮),终以相成(成就),日就所将,至于近百年;其富强之效,遂有非余洲所可及者。
”——据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1)据材料概括严复对欧洲国家发展历程的基本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严复关于近代欧洲国家发展的观点。
参考答案1.【答案】D2.【答案】B3.【答案】C4.【答案】A5.【答案】A6.【答案】C7.【答案】C8.【答案】A9.【答案】A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B16.【答案】B17.【答案】(1)基本情况:英国女性穿着中国服饰;贵族豪宅采用中国丝绸装饰;工匠设计带中国元素纺织品,吸收中国服装裁剪方法;艺术家汲取中国元素进行艺术创作。
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航路开通;近代商品贸易发展。
(2)特点:晚清时多集中于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政府颁布法令进行推广;人民态度两极分化;吸收外国元素对中国服饰进行改造。
(3)意义:推动中西方文化在借鉴中向前发展;增进中西方相互了解;推动着世界服饰文化的发展。
18.【答案】(1)内容:优恤商贾;减免商税,推动官府公平采购;放松专卖政策;教商贾读书。
(2)影响:促进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明初城市繁荣;带动通俗文艺发展。
19.【答案】我和妈妈去旅游明媚的夏日里,晴空万里,湛蓝如洗,宽阔平整的飞机场上人头攒动、客人如织,架架银鹰待时起飞、直冲蓝天。
妈妈是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妇女,她着装入时、发型流行、相貌俊秀、身材高挑,背着时髦新款皮包。
她带着我一起乘坐飞机外出旅游,我穿着漂亮的裙子,看到宏伟的大飞机,开心得拍手欢呼起来。
妈妈脸上流露出兴奋而又含蓄的微笑,开心地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咱们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家家户户开始富裕起来,也可以在农闲时节外出旅游了。
不仅是坐汽车、坐火车,还能坐飞机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答案】(1)严复认为近代前的欧洲与中国传统王朝没什么区别,而到了中世纪本是列国相争,但是到了近代正是因为列国相争,弱肉强食,反而使欧洲列国富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