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新高考)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试题真题——历史(全国乙卷) Word版含解析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7.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8.1957年,国家统计局《工人阶级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如表所示,据如表可知
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
工人
劳动农民
转业军人
个体劳动者及一般市民
学生
资本家
上海
35.52
6. A
解析:
1934年是国共两党对峙时期,此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是动员群众拥护共产党,从而参加革命战争,故选A。
7.B
解析:
根据材料,土改后,太行山区农民买了驴,要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村中规矩,男人开支一斗米以上须经女人同意,并且男人支配粮食的上限高于女人。女人经过土改分得土地,经济地位有所上升,故而家庭地位有所上升,故B正确。
10.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 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
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
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
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试题数:22,满分:1001.(单选题,3分)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B.BC.CD.D2.(单选题,3分)“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3.(单选题,3分)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4.(单选题,3分)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
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5.(单选题,3分)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
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
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6.(单选题,3分)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主张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7.(单选题,3分)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Ⅲ卷)252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Ⅲ卷)一、选择题(共12题;共48分)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强调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强调的是选贤任能,与血缘关系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的出现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加强的产物,C选项排除。
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孝廉,与血缘关系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宗法制的准确把握,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D. 儒家思想影响【答案】 D【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分析】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礼义廉耻,端庄娴雅。
材料中注重对佛像服饰的修饰体现的是佛教在传入过程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水平与佛像服饰变化无关,A选项排除。
绘画技术与佛像造型和服饰变化无关,B选项排除。
政治权力干预佛教发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汉代儒学发展的准确把握,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
3.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考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可知宋朝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选项符合题意。
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

2021年〔新课标II〕历史题第一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外表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到达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31“一五〞方案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根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说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根底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32.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
假设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2021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Ⅰ) Word版含解析

2021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Ⅰ) Word版含解析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
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
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Ⅲ卷)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Ⅲ卷)一、选择题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 D【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战国以前发掘的古墓中,可以明显看到黄河流域铁器实物出土较多,反映了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D项正确;AC项明显错误,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战国以前,铁制农具在黄河流域使用普遍,但是在西南地区并非如此,故排除;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
关于古代生产工具的相关内容: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
我国原始社会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工具比较原始;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与此同时,春秋以后,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
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解析】【分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宋代的宰相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其父辈或者是祖辈并无任何任职的情况,完全是由下层发展而来,因此宋代社会阶层流动增加,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为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Ⅱ卷)251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Ⅱ卷)一、单选题(共12题;共48分)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3.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这表明清代中期()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5.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6.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7.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2021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Ⅰ卷)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Ⅰ卷)一、单选题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
《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
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根植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
2.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 D【考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西汉的灭亡与东汉的兴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应选D。
本题暗示我们需要根据热点进行专题系统复习,包括之前老人教版的相干知识点,注意适度采用老教材的知识点。
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
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4.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2021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新课标II卷)解析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叙内容不一乃至怪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碰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进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必然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解析】考点:史学理论。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记叙内容不一”,“常遇人传颂黄帝事迹”,“择其言尤雅者”。
A项与题干“记述不一乃至怪诞”矛盾;史学高作历史文献记录没有要求说“必然”(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排除C项;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答案:B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朝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解析】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宋朝“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严重,必然致使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
(土地是必然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
小学数学题,呵呵!)B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过,该项推测也属合理)。
A、C与材料及史实不符,C项公开与题干冲突。
答案:D26.明代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那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腹地域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别造成远程贸易兴盛【解析】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北货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
B、C从材料中无法表现,且与史实不符。
材料可以表现岭南地域物产丰硕、经济发达,但仅从南北运输数量,无法直接表现南北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排除A项。
对2021年广东省新高考历史试题深度解析(6)

对2021年广东省新高考历史试题深度解析(6)对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深度解析(6)非选择题:共52分。
第17~19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0分。
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第一目标(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
(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民国时期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目标的评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历史信息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罗列了课标的四个目标,呈现了诸多观点,故本题就是一道评析观点题,就是史老师讲的论证观点提之第一种情况——论证他人观点题,辨清试题类型后,或许能稍感轻松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题干材料的出处标明“1932年”,要对历史课标中体现的观点进行符合唯物史观的评析,就要注意将课标要求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在身临其境中体会当时国民政府颁布这个历史课标的良苦用心,正所谓历史大家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理解之同情”。
至此,史老师认为这道题是对2019年全国一卷第42题评析钱穆《国史大纲》序言观点的模仿,要获得高分,难度还是蛮大的。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新课标Ⅰ)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12题;共48分)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 D【考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答案为: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原有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瓦解。
2.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A.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考点】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学艺术【解析】【分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唐代的文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反映了唐朝的民族政策,说明美术作品具有史料价值。
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解析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本题通过鸦片战争后全国不同地区洋纱输入情况的差异来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
的理解。华南和西南地区不产棉纱,所以土纱的价格高昂,洋纱具有价格优势,所以自
然经济的抵制性小,所以洋纱输入得多,而江南地区盛产土纱,洋纱缺乏价格优势,自
然经济的抵制性强,洋纱输入少,故正确选C。江南盛产土纱,所以洋纱输入少,说明江
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21 ( 2 )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
世界现代政治史 两次世界大战后
唯物史观
局的影响
22 ( 1 )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 徐渭
中国古代思想史 明清时期
时空观念
成就的社会条件
22 ( 2 )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
历史解释
2021年广东省选择性考试历史科试题在没有考纲的前提下,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 秉承“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结合国家新高考深化改革的时代精神,实现新旧高考 的有效过度。从试题结构来看,既有创新,又保留了部分旧高考的精华,这一点在主 观题上表现最为明显,从命题形式看,12分的论述题和选做题继续保留,但是增加大 量的情景设置和史料研读的内容,更加突出学科价值。试题的情景设置更加丰富多彩, 如第1题的考古史料、第3题的文本史料第9、10、13题的口述史料、第14、16题的图 片史料等,从整体上看,史料阅读的要求相比旧高考大大提高。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本题通过孙中山关于西方工业文明下贫富差距问题的描述,考察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思 想的内涵。孙中山在长期留学欧美的过程中,感叹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步,但是贫富差距 很重,所以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思想中着重强调“民生主义”,故正 确答案选D;孙中山揭露欧美贫富差距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故排除A; “均贫富”的思想是属于农民阶级的指导思想,故排除B;“民生主义”的思想早在旧三 民主义中已经提出,故排除D.
2024年新高考广东高考历史真题(部分)(含答案)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答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任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案不能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研究,古代礼制记载的春秋时期酒器礼器,分为爵、觚、觯、角、散五种,称为“五爵”,其名来自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礼器。
实际上,春秋时期的五爵为漆木酒器,其容量依次为一至五升,“宗庙祭祀,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
春秋时期礼器的变化反映出()A. 礼器形制趋同说明礼崩乐坏B. 宗庙祭祀遵循天人合一观念C. 漆木酒器彰显人文关怀D. 以小显贵维系封建等级秩序2. 如表《魏书》记载的部分皇帝赏赐道武帝登国3年(388年)杂畜十余万……各有差明元帝永兴5年(413年)赏征还将士牛马、奴婢各有差太武帝始光4年(427年)留文武生口、缯帛、马牛各有差由此可知()A. 北方游牧经济衰落B. 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 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D. 俸禄制改革不彻底3. 两税法以田地、杂税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税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
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在其所属五县,“自立条制,自田地、奴婢,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税钱,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4千9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这说明两税法()A. 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 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 赋予官员加征权D.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4. 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分,各执一分为据,应按照公法通判,以法文为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谈论“大规模报复”已经失去意义,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没有成功。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
A. 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 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推动私营棉纺织业 繁荣D. 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 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A. 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 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 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 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9.对于毛泽东 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B. 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
(1)概括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 诉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
A. 皇权旁落B. 相权转移
C. 地方权力削弱D. 行政效率降低
3.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
A. 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 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 完善新经济政策D. 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16.如表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 比较单位:百万美元,如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年份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年
397
582
1949年
145
765
1950年1—6月
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7.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 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 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 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 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8.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
(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
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摘编自《汉书》等
材料二 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通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
C. 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 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6.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A. 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 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 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
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
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
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C. 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
D. 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
10.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A. 扩展了与外部世界 交流渠道B. 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41
268
A.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 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 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 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二、非选择题
17.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辩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