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hold住一年级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结合”hold住一年级语文课堂

内容摘要:课堂中的“动”与“静”即“开放”与“规范”,是许多老师总也无法拿捏或无法把握的矛盾,尤其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因此在许多课堂上,常常出现

两种不同的现象:过于强调“动”,课堂上热闹非凡却难以驾驭;过于注重“静”,课

堂上沉闷压抑也毫无乐趣。面对这样两难的课堂秩序,我们要采用“动静结合”的

方式。采取行之有效的眼睛暗示法、口号提示法、音乐提示法、花样表扬法等措

施,让学生“静”下来。利用教师丰富的语言、童趣的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从而hold住我们的课堂。

关键词:动静结合;课堂教学;维持策略

带过一年级的老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课堂教学中不知道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动起来后的学生又不知怎样让他们“静”下来。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后,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做游戏,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有的小朋友很快找到能和自己拼的字,就拉着手在玩;有的小朋友马上离开座位去找自己平时喜欢一起玩的朋友去聊天了;有的小朋友在座位上,看着别人,也许不知怎样干……教室一片嘈杂。很多时候不管老师如何声嘶力竭,学生还是很难安静下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形成呢?

一、原因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说:

1.幼小衔接,还未养成“静”的习惯。

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在幼儿园,孩子是以游戏的方式通过与周围的环境互动来学习,学习上的任务几乎为“零”。升入小学后则变成了以文化学习为主,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了,上课时间也延长了,再加上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就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于是,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静下来。一年级的孩子刚跨入校园,学校的一切对于他们都是陌生的,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要想他们在课堂上静下来更是难上加难。

2.热情激发,无法抽身“动”的状态。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的兴趣还没有被激发,教师就会想方设法让学生融入课堂。于是,就会在教学中设计许多的小游戏或者是小活动。但是一旦他们的热情激发,他们就无法静下来,无法抽身“动”的状态。

从教师角度说:

1.忽视课堂秩序,直接进行课本知识学习。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一般的课堂都要先进行师生问好,喊“上课!”这个小小的举动,既是师生之间礼貌的体现,更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但往往很多时候许多教师就忽视了这一点,一进教室就匆匆忙忙地上课,想要赶快完成教学任务。对课堂秩序方面的教育和提醒,更是少之又少。于是,教师一开口说话,学生也就接二连三的讲话、做小动作、转来转去……课堂秩序不尽人意。

2.采取课堂控制,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心理。

面对这不尽人意的课堂秩序,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于是就采取相应的课堂控制行为,主要是命令、惩罚、训斥等不理性的行为方式。久而久之,表面上看学生是服服贴帖的,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教师甚至是对学习已经产生一定的厌烦、反感心理。一年级的孩子对教师是害怕、恐惧,直至厌学。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全员主动乐于参与,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与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关。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觉

主动地学习。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和上述分析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二、应对策略

(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学生“静”下来。

1.眼睛暗示法

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专心听讲。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偶尔有孩子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告诉他“你该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避免两手扶案,目无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视线顾此失彼。尤其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

2.口号提示法

在一年级的课堂中经常听到师生间喊口号:“1、2、3”,“静下来”;“3,2,1”,“坐坐好”等口号。文章开头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如用上类似口号,孩子们就不会不知所措,教师也就不用声嘶力竭了。一年级语文课堂上,“书写”环节几乎不可或缺。如文章开头的案例中,教师要教学生书写“马”。有部分孩子一看到老师背对着自己,就马上开始开小差,很难集中注意力一笔一画地跟老师写。于是教师就和学生一起喊口号:“小手,小手举起来。”“我说‘马’。”“我写‘马’。这样一唱一和,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跟上来了。这样的口号提示法,当教师和学生提前约定好时,学生就会示口号为命令,并提醒自己,同时提醒别人回到课堂状态中。

3. 音乐提示法

一年级语文课堂活动较多,一活动学生骚动的心就难以静下来。文章开头的教学案例中,既然教师让学生“找朋友”,那么教师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就配上《找朋友》的音乐。在游戏开始之前告诉孩子们:“我们要开始找朋友了,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一起出发,等小朋友们唱完‘再见’时,看谁最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做端正……”这样的音乐提示法,孩子们容易接受,还能很好地调控课堂,

让孩子很快地静下来。

4. 花样表扬法

一年级的小孩子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在处理时,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多表扬,少批评。因为他们尤其渴望得到肯定,得到表扬。文章开头的教学案例中,如若老师能在课堂上寻找一个已经坐端正,静下来的孩子加以表扬:“你瞧,他坐得多端正啊!”。不用教师声嘶力竭,其他的孩子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向他学习,回归课堂。当然,表扬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变着花样地表扬。可以采用孩子们喜欢的“小玩意儿”,比如“笑脸”、“苹果”、“五角星”等奖励听课认真的孩子,课堂表现好的孩子。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1.调动学生,语言为上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尽量使用儿童喜闻乐见,富于情趣的语言进入新课。课堂上,师生们都亲切地把生字叫做“生字宝宝”;读生字时,便称“叫叫他的名字”、“和生字宝宝打声招呼”;写生字时,就更有趣了,“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吧!”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那样的亲切,课堂上都争先恐后地想要接触这些生字宝宝们,积极性不得不被调动起来。

有声的语言能调动积极性,无声的语言同样管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体态语言和表情变化,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学一年级下册《四季》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孩子们看着哈哈大笑,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动起来。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朗读的效果极好,甚至很多孩子还回味无穷。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自然进入课堂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调动学生,童趣为主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童话故事,喜欢富有童趣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创设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收住学生的心。一年级的汉语拼音对于学生来讲是单调、枯燥的,但又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在前鼻韵母教学中,教师以小刺猬欢欢去小熊家参加小熊的生日,在路上要帮他带五位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