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处治措施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及处治措施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及处治措施与一般的公路工程相比,市政工程沥青路面工程有所不同,其施工及运营过程中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所运用的都是沥青路面,所以沥青路面的施工对城市化建设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市政道路施工中经常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施工控制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到沥青路面的施工。
标签: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措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量的成倍增长,市政道路交通压力大大增加。
为缓解交通压力,全国各地市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车辆的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大大增加汽车磨损的同时,也缩短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从而影响了道路的投资效益。
一、市政道路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一)路面塌陷裂缝常见的裂缝分为网格裂缝、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三种。
横向裂缝是指沿着道路的裂缝,垂直于路面。
其中一些裂缝直接穿过公路,有些裂缝存在于道路的某些路段。
纵向裂缝沿道路方向开裂,通常在车辆行驶方向上,长度和宽度不固定。
市政道路上通常有许多辅助设施。
一些雨水和水井设置于路面上,甚至许多排水管道也在路面上。
当这些井的井宽相对较小的时候,许多道路上的辅助设施都设置在路面上,许多排水沟和检查井都位于道路上,所以当井宽很小的时候,很难回填和夯实,而精确的压实度是很困难的。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某部分的监理不到位,就会导致路面变形、塌陷裂缝等,影响整个道路施工的质量,如果路面上的接缝不妥善处理,就会导致驾驶过程中出现跳车现象。
(二)路面结构施工问题新公路上的沥青路面很容易破碎,这表明在市政道路建成后不久路面就会出现许多破损甚至裂缝,主要原因是施工控制问题。
根據弹性体理论,计算了路面结构的设计。
每个系统都是根据层间连续体来考虑的。
路面直接受各种质量车辆的滚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没有高强度的情况下,不可能抵抗车辆产生的剪切和弯曲应力。
而现在的城市美化都是关于视觉效果,片面追求路面的平整度,而忽略了压实度的要求。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
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处理方案分析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承载着城市交通和人民出行的重要功能,但长时间的使用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会导致道路出现各种病害。
本文将就市政道路常见病害及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分析。
一、沥青路面病害1. 老化开裂:沥青路面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紫外线的照射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路面开裂。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浅度的开裂可以采用热补修的方法进行修复,对于大面积、深度的开裂则需要进行覆盖或重新铺设沥青面层。
2. 鼓包变形: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或承受过重车辆荷载时会产生鼓包变形。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的鼓包可以采用割开处理,清除杂质后再封补修复。
对于大面积的鼓包则需要重新铺设沥青面层。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1. 坑洞: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承受过重车辆荷载或遭受冻融循环的作用下会产生坑洞。
处理方案:小面积的坑洞可以采用补丁修复的方法进行修补,大面积的坑洞需要进行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
2. 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干燥收缩、温差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裂缝。
处理方案:小幅度的裂缝可以采用密封剂进行填充,大幅度的裂缝需要进行铣刨处理,并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
三、人行道病害2. 下陷:人行道下陷主要是因为地基不均匀或土壤沉降引起的。
处理方案:对于小面积的下陷可以进行打碎、加填的处理,对于大面积的下陷则需要重新进行修筑。
四、排水系统病害1. 结构破损:排水系统的管线或雨水口出现老化、破裂等状况。
处理方案:对于小范围的破损可以进行修补,对于大范围的破损则需要进行更换或疏通。
2. 堵塞:排水系统的管线或雨水口被杂物或沉积物堵塞。
处理方案:可通过清理、疏通等方法进行处理。
市政道路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沥青路面病害、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人行道病害和排水系统病害。
对于这些病害,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以确保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交通,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也会出现一些病害,比如龟裂、起砂、坑洞等问题,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和安全。
正确的施工和及时的维护对于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龟裂:龟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之一,它表现为路面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裂缝,状如蚌壳。
龟裂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问题,如沥青含量不足、沥青温度不适、基层不均匀等等。
2. 起砂: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起砂的现象是指路面表面的骨料被机动车辆的行驶和雨水的冲刷所掀起,导致路面表面松散。
起砂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浆料粘结不牢固、骨料的形状不合理等。
3. 坑洞:坑洞是指路面表面局部凹陷的现象,通常是由于路面上的损坏或磨损所导致。
坑洞的出现会给行车造成隐患,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1. 龟裂的防治:针对龟裂问题,要从材料和施工工艺两方面着手。
在材料选择上,要选择质量良好、符合标准的沥青混凝土原材料;在施工工艺上,要保证路面基层的均匀和牢固,合理控制沥青含量和温度,加强施工间的接头处理等。
2. 起砂的防治:起砂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是改善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增加沥青的含量和矿粉的使用量,加强施工工序的协调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振实密实。
3. 坑洞的防治:坑洞问题主要是由于路面的损坏或磨损导致的,因此要定期对路面进行检测和维修。
一旦发现路面出现坑洞,要及时进行修补,以防止病害加剧。
除了上述的病害和防治措施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病害如路面泛油、路面塌陷、路面开裂等,都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正确的施工和及时的维护是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长期使用的关键。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1. 避免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急刹车、急转弯,减少对路面的冲击和磨损;2. 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清除积水和杂物,保持路面通畅;3. 注意保持路面干燥,尽量减少雨水的浸泡和侵蚀;4. 减少大型车辆在路面上的停留和转弯,以减少对路面的压力;5. 定期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检测和维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预防措施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预防措施
公路沥青路面是指由矿物骨料、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即沥青混凝土)组成的道路面层。
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沥青路面可能会出现一些病害,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车辆通行的安全。
以下是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及预防措施。
1. 路面龟裂
路面龟裂是指沥青路面可见的细小裂缝,其形状像龟壳一样。
主要原因是温度变化引起路面的膨胀和收缩,进而导致龟裂的产生。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高弹性沥青混凝土,提高路面的柔性,减少温度变形;加强路面养护,定期修补裂缝。
2. 推沉
推沉是指路面局部或整体下陷,常见于路肩或泊车区域。
其主要原因是路面承载能力不足,逐渐发生沉降变形。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设计路面结构,选择合适的骨料和沥青,保证路面的承载能力;加强施工监控,确保路面质量符合要求。
3. 路面坑洞
路面坑洞是指沥青路面的局部凹陷或塌陷,常常由于长期受到车辆过载或车轮浸轧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对车辆的超载限制,避免车辆对路面造成过大的荷载;加强路面的养护,尽早发现和修复坑洞,避免扩大。
4. 沥青剥落
沥青剥落是指沥青路面表层的石料和沥青分离,常常由于沥青与石料的反应性差,结合力不足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质量良好的沥青和骨料,确保路面结合力;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沥青的密实性和粘结性。
5. 路面泛油
路面泛油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明显的油斑,常常由于沥青中的可挥发物大量蒸发所致。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低挥发性的沥青,减少挥发的可挥发物;增加路面防水涂层,减少湿润条件下的油斑出现。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一种路面材料,它具有耐水、耐磨、耐老化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停车场等地面铺装中。
在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也会出现一些病害,如裂缝、坑洼、泛油、龟裂等,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了解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对于维护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裂缝: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是指在路面上出现的线状或网状的开裂病害。
裂缝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路面材料强度不足、基层不均匀沉降、施工温度控制不当、车辙和变形缝附近应力集中等。
裂缝的存在会导致水汽渗透、路面结构破坏,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2.坑洼: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洼是指出现的凹凸不平的路面病害,主要是由于路面材料变形、沉降和磨损造成的。
坑洼会导致车辆行驶不稳、减速、摩擦系数下降,从而增加了行车的危险性。
3.泛油:沥青混凝土路面泛油是指路面上出现的油污现象,主要是由于路面材料老化、渗油等原因导致。
泛油会造成路面光滑度降低、减少车辆抓地力,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4.龟裂:沥青混凝土路面龟裂是指在路面上形成的类似龟壳般的裂纹病害,主要是由于路面材料变形膨胀引起的。
龟裂会导致路面开裂加剧、水汽渗透,加速路面结构损坏。
1.裂缝的防治措施: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应选择良好的路面材料,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和厚度,避免太厚或太薄。
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可以采用路面修补、封闭处理等措施,及时消除裂缝的扩展。
2.坑洼的防治措施: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确保路面材料的均匀性和紧密性,避免砂浆失控和沥青混凝土的变形。
对于已经出现的坑洼,可以采用路面修补、挖坑填室、重新铺设等措施,保证路面平整。
3.泛油的防治措施:在施工中应选择质量稳定的路面材料,控制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油石比,避免过渗油。
对于已经泛油的路面,可以采用清洗、热扫等方法清除油垢,保持路面干燥清洁。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一、龟裂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成因:1.基层承载力不足:基层土质不均匀或承载力不足,造成路面受力不均匀而龟裂。
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沥青混凝土中矿料、沥青、胶结剂、添加剂的配合比例不合理,导致龟裂。
3.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紫外线照射等对路面的影响,造成龟裂。
4.过度荷载:超载车辆、频繁重载等导致路面承载能力超过设计要求,使路面龟裂。
处理措施方案:1.加强基层处理:对基层土质进行加固处理,提高路面的承载力,避免龟裂病害的发生。
2.优化配合比:合理控制矿料、沥青、胶结剂、添加剂的配合比例,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龟裂能力。
3.施工技术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温度、湿度和施工速度的控制,避免外部环境因素对路面造成的不利影响。
4.限制超载车辆:加强对超载车辆的治理,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和提高超载运费等方式限制超载车辆的行驶。
二、坑槽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成因:1.车辆碾压:车辆经过路面时产生的挤压作用,使路面产生坑槽。
2.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好:沥青混凝土施工时未按要求进行密实,导致其易被车辆碾压形成坑槽。
3.沥青路面老化:沥青路面老化后变得硬而脆弱,容易受到车辆碾压形成坑槽。
处理措施方案:1.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对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避免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坑槽病害的产生。
2.加强路面养护:定期对路面进行养护,及时修补路面坑槽,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加剧。
3.提高路面耐久性:在沥青混凝土中添加添加剂等材料,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坑槽病害的产生。
三、破碎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措施方案:成因:1.高温状况:高温下沥青混凝土容易发生软化、变形,进而造成破碎病害。
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沥青混凝土中矿料、沥青、胶结剂、添加剂的配合比例不合理,导致沥青混凝土易发生龟裂、破碎等病害。
3.车流量大:车流量大,尤其是频繁重载车辆经过,会对路面产生较大冲击力,造成破碎病害。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形成及和处理方法一常见沥青路面病害类型沥青路面的病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种类繁多,但主要表现为裂缝、车辙、沉陷、坑槽、泛油和油斑、路面推移等。
1.裂缝:①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②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
③交叉裂缝。
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
2.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
3.沉陷:指的是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构造物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4.坑槽:路面坑槽指的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
5.泛油和油斑:一般指因表面活性剂破乳后在织物表面沾附的油污,如消泡剂、柔软剂等含有有机硅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较容易出现破乳的现象.去除的话需要专门的去硅剂.6.路面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间发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后产生,尤其在高温天气下。
二.病害形成的原因1.裂缝:(1)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贯穿部分路幅或整个路幅。
裂缝一般比较规则,每隔一定的距离产生一道裂缝,裂缝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
(2)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主要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分布密集处,因为高速公路交通渠化分明,轮迹位置及轮迹分布范围较小,大车、慢车、重型车辆全部集中在行车道上,快车、小型车,轻型车行驶于超车道机会明显增多,超车道上荷载较小,交通量相对较小,纵向裂缝也较小,纵缝缝宽一般在5~10mm,靠近标线或位于车道中央,且绵延几十米,甚至数百米。
常以单条裂缝形式出现。
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及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
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处置方案浅析
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处置方案浅析沥青路面病害是指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缺陷和病害现象,这些病害给道路使用和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
在城市建设和道路维护中,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处置方案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浅析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以及对其进行有效处置的方案。
一、成因分析1. 材料性能问题沥青路面的材料主要包括沥青、骨料和添加剂。
如果这些材料的性能不达标,就会导致路面病害的产生。
沥青质量不足、骨料级配不合理、添加剂不当等因素都会引起路面的剥落、龟裂、变形等问题。
2. 施工工艺问题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也是引起病害的重要原因。
如果施工中没有严格控制沥青温度、摊铺厚度、压实质量等关键环节,就会产生接头不密实、沥青浆热裂缝、坑洼不平等问题,导致路面病害的发生。
3. 外部环境影响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路面病害产生的重要原因。
气温、湿度、雨雪等自然因素会对路面的使用造成损害;车辆超载、频繁碾压也会加速路面病害的形成。
二、处置方案1. 预防为主要有效处置沥青路面病害,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
在选材上,应选择优质的沥青、骨料等材料,确保其符合工程要求;在施工工艺上,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在外部环境方面,要及时清理排水系统,加强对路面的日常维护,防止外部环境对路面的影响。
2. 及时维修对已经出现的沥青路面病害,要及时进行维修。
对于出现龟裂、变形等病害的路面,可以采用冷补材料进行封闭处理;对于出现坑洼、沥青浆热裂缝的路面,可以采用热补材料进行修复。
在维修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施工质量、防止病害扩大。
3. 提高养护水平养护工作是保持路面质量的关键。
要加强对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定期进行清洁和检查,及时清理排水系统,加强对路面病害的监测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强对路面的保护,防止外部环境对路面的影响。
4. 技术创新在处理沥青路面病害的过程中,还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可以引入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的抗压、抗磨损性能;可以借助先进的设备、工具,提高施工质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沥青路面是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由于受到机动车辆的长时间行驶、气候变化以及其它外力作用,容易出现各种病害。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及其整治措施。
1.路面龟裂病害:龟裂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分为表面龟裂、深度龟裂和反射裂缝等。
造成龟裂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老化、路面结构疲劳和环境因素等。
整治措施包括:修补龟裂的裂缝,填充合适的修补材料;如果龟裂严重,需要局部或整体重铺。
2.路面坑洞病害:坑洞是沥青路面的另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由于路面承载能力不足、水分积聚和冻融等原因造成。
整治措施包括:清理坑洞内的杂物,修剪坑洞边缘;填充合适的修补材料,如热补沥青混凝土。
3.路面泛油病害:泛油是指沥青路面中的油分渗漏到路面表面形成的斑块,通常是由于石料含油量过高或沥青软化引起。
整治措施包括:清洗路面,去除泛油区域的沥青;均匀撒布矿粉或其它吸附材料,吸附残留的油分。
4.路面松散病害:路面松散主要是由于路面上层与底层之间的粘结破坏,以及路基下沉等原因。
整治措施包括:清理松散层面,打击崩解的部分;加固路面底层,重新铺设路面表层。
5.路面坡度不良病害:坡度不良是指路面的横向或纵向坡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造成水分积聚或排水不畅。
整治措施包括:调整路面的坡度,使之符合设计要求;清理和维护排水系统,确保水分排除。
6.路面水损病害:水损是指路面下沉或损坏,通常是由于路基土壤不稳定、水分渗透和冻融等原因造成。
整治措施包括:加固路基,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改进排水系统,减少水分渗透。
此外,定期维护和养护对于减少路面病害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养护措施包括:定期清理路面杂物,保持路面的干净状态;定期修复病害,避免病害进一步扩大;定期检查和维护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定期进行沥青路面的补充养护,如刷面、喷撒封层等。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沥青路面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在日常使用和养护中,必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以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和路况状况,常见的病害主要分为龟裂、坑槽、剥落和沉陷等几种类型。
以下是对常见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的介绍。
1. 龟裂龟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有横向龟裂、纵向龟裂和龟裂网状裂缝等。
龟裂的主要原因是路面受温度变化和车辆荷载的影响,导致沥青混凝土产生收缩和伸长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从而形成裂缝。
预防和治理措施:- 采取合适的沥青混凝土配方设计,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 控制施工温度和压实水平,避免沥青混凝土过早开放交通或过早受到车辆荷载。
- 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和修补,及时填补裂缝,减少水分渗透,防止进一步扩大。
2. 坑槽坑槽是指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产生的较大的槽状或坑状病害,主要由车辆的频繁行驶和重复荷载造成,尤其是在路面漏修、水稳层破损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
预防和治理措施:- 严格控制超载车辆的通行,减少对路面的荷载影响。
- 定期检查路面磨损情况,及时修复路面漏修的部分,避免坑槽的产生。
- 对已经形成的坑槽进行修补,尽快恢复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产生影响。
3. 剥落剥落是指沥青混凝土表层出现较大范围的剥离、龟裂和脱落的病害,通常是由路面混凝土质量不好、施工工艺不当或者长期积水等原因引起的。
4. 沉陷沉陷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因为地基不稳定、地下管线开挖等原因,导致路面下沉或变形的现象。
沉陷严重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安全。
预防和治理措施:- 加强对基础土壤的检测和处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 控制地下管线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避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损害。
- 定期检查路面的沉陷情况,及时修复,恢复路面的平整度。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设计和施工、定期维护和修复,以及加强对基础土壤和地下管线的管理和检测。
只有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产生,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的变化可能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下降,从而引发病害。
结构设计不规范:如果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厚度不足、材料选择不当等,也会导致路面病害的发生。
现场施工控制不严:施工过程中,如果质量控制不严格,如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当等,也会影响路面的质量,导致病害的发生。
车辆超载管理不严:车辆超载会对路面造成过大的压力,加速路面的损坏,也是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重要原因。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加强气候监测:对气候条件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气候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规范结构设计: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交通等条件,确保结构设计合理、科学。
加强现场施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合格、施工工艺得当。
加强车辆超载管理: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禁止超载车辆上路行驶,以减轻对路面的压力。
以上治理措施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理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沥青混凝土常见病害处理
沥青混凝土常见病害处理
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道路材料,但长期使用后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病害。
为了保持
道路的正常运行,需要及时处理这些病害。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沥青混凝土病害及其处
理方法。
1. 龟裂
龟裂是由于沥青混凝土的表层产生收缩变形引起的。
处理方法有:
- 道路龟裂较浅时,可以使用防水涂料进行修补,以减缓裂缝的扩大和加剧。
- 道路龟裂较深时,可以使用冷补料或热补料进行修补。
先清理龟裂处的灰尘和杂质,然后将补料填充进去,最后用压路机进行压实。
3. 剥落
剥落是沥青混凝土表层的颗粒脱落引起的,使道路表面显得粗糙不平。
处理方法有:
- 对于小面积的剥落,可以使用修补料进行修复。
先将剥落处清理干净,然后将修补
料填充进去,最后用压路机进行压实。
- 对于大面积的剥落,需要重新铺设沥青混凝土。
先将剥落处的沥青面层清除,然后
重新铺设新的沥青混凝土。
除了以上常见的病害处理方法外,还应定期进行道路养护工作,包括清理杂物、修补
裂缝、修复路面等,以延长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在病害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工作,如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选
择合适的修补材料和工艺也是解决病害问题的关键。
要对处理后的道路进行质量检查,确
保修复效果满意,为道路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对于沥青路面病害的处理,首先要了解其种类和成因。
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包括龟裂、疏松、坑洼、沉陷等。
这些病害可能是由于材料质量问题、施工不当、车辆频繁行驶等原因引起的。
根据病害的种类和程度,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1.龟裂处理龟裂是指路面表面出现的类似龟裂状的裂缝。
处理龟裂问题的方法可以分为补充型和覆盖型。
补充型方法是通过在裂缝中注入沥青封料或填充料来将裂缝补充或堵塞。
这可以防止水分渗入并进一步损害路面。
填充料可以选择聚合物、水泥等材料。
覆盖型方法是在路面表面覆盖一层沥青混凝土或其他材料以遮盖裂缝。
这可以将裂缝隐藏起来,使路面看起来更美观。
但是,覆盖型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
2.疏松处理疏松是指路面表面的颗粒间隙过大,导致材料无法紧密结合的问题。
处理疏松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重新进行压实。
重新压实可以通过使用压路机或其他压实设备来进行。
在压实前,可以先进行浇水湿润路面,以提高压实效果。
压实时应按照压实指导参数,适当调整压实设备的质量、速度和频率。
3.坑洼处理坑洼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凹陷或下陷的区域。
处理坑洼问题的方法可以分为修复型和重建型。
修复型方法是通过填充材料来填平坑洼。
填充材料可以选择沥青混凝土、水泥等。
填充时应确保填料与周围路面的密实程度一致,以免造成接缝或不平整。
重建型方法是将坑洼处的路面彻底挖掉,重新铺设新的沥青混凝土。
这样可以确保新的路面结构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4.沉陷处理沉陷是指路面表面下方地基土层发生沉陷,导致路面不平整。
处理沉陷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加固地基。
加固地基可以通过加固草坪、填补松散土壤、加固基础等方式进行。
加固草坪可以增强地基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
填补松散土壤可以提高地基的密实程度。
加固基础可以通过添加桩基或地面灌浆等方式进行。
总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处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材料特性、施工工艺和使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处理效果和使用寿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病害。
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有坑槽、推移、拥包、沉陷、泛油、裂缝、龟裂、车辙等。
这些病害会影响到路面使用者的舒适性,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行车安全及路面使用年限。
因此,需要对病害进行维修处治。
对于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维修,应满足下列要求:(1)对各种路面病害的维修,应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路面的结构类型、龄期、维修季节、气温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处治措施。
(2)为防止病害发展和破损面积的扩大,对路面病害的处理应及时,宜早不宜迟。
(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病害的维修宜采用机械作业,所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厂拌,并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适宜的摊铺温度。
其他等级的公路也应尽量提高维修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4)对病害的维修,事先应有周密的计划,做好材料准备,保证工序之间的衔接,凡需要将原路面面层挖除后进行机械修补作业的坑槽、沉陷、车辙等,宜当日开挖当日修补完成。
(5)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的实际面积,修补范围的轮廓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并在病害以外10~15 cm处,应采取措施使修补部分与原路面连接紧密。
在病害的处治中,凡需挖除原路面面层后重新再铺面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40—2004)的规定;凡需挖除原路面后重做基层的,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规定。
如果病害不是由于面层或基层材料的性质、结构层或级配类型引起的,重做时所采用的材料、结构及级配类型等宜与原路面相同。
一、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的处治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病害。
裂缝可分为纵向裂缝(图5-1)、横向裂缝(图5-2)及龟裂(图5-3)等。
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造成路基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沥青路面承载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路面局部或成片损坏,加速路面破坏。
图5-1 路面纵向裂缝图5-2 路面横向裂缝1.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沥青路面裂缝形式各种各样,按其表现不同,除龟裂、横裂、纵裂外,还有块裂、放射裂缝、不规则裂缝等多种类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沥青路面病害已经成为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道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据有关统计,我国各地区路面病害都比较严重。
具体表现为路段出现明显龟裂、沉陷、坑洞、翻浆和裂缝等。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所出现的病害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质量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只有搞清楚产生的原因,提前预防,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产生的主要病害1、泛油。
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很容易出现沥青软化的现象,软化的沥青路面在大量行车或重载车辆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泛油现象,雨水的侵入还会加速沥青的移动,路面泛油更严重。
路面泛油的最主要原因是沥青用量过大,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符合施工要求等。
2、裂缝。
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有横向、纵向裂缝以及网裂三种形式,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基层材料收缩、沥青的温缩以及地基交界处的差异沉降。
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地基承载力低、路基压实不均匀和渗水的破坏。
网裂则是相互交错的裂缝,主要是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引起的。
3、推移和车辙。
推移也主要是指由于沥青软化,沥青路面的材料沿着行车的方向发生拉裂破坏或者是剪切,沥青路面出现推挤的现象。
沥青路面都有其一定的承载力,若是车辆负载的重量超过了材料的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那么路面就会产生推移。
车辙也称为路面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也主要是车辆的反复作用,路基路面在行车的作用下会出现塑性和永久性的变形,变形在反复的累积下就会形成车辙。
路面车辙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有裂缝的路面对形成车辙的速度也会加快,混凝土路面出现恶性循环。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有很多,温度的影响是导致沥青软化和出现病害的主要原因。
此外,沥青的质量、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都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整体质量。
1、温度的影响。
夏季持续高温,气温的持续升高使原有的沥青软化点不再适合。
沥青的软化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和强度降低,路面车辙、波浪、推挤等病害依次出现,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下降。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修复措施分析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修复措施分析摘要:本文针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修复内容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参考。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修复措施一、路面龟裂形成的成因与维修1.龟裂成形原因龟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该病害主要出现在路面表面处,。
龟裂的出现是因为公路工程建设期间,水稳基层强度并未达到公路工程应用时在承载方面的要求。
路面龟裂主要表现在路面上形成连续裂纹,而且这些裂纹会向四周延伸,龟裂会对道路交通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公路工程的路基也会发生龟裂,若路基强度与公路应用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时,例如,公路所在水位较高,这可能会导致路基遭受侵蚀,路基会发生持续沉降,进而导致公路工程路面发生龟裂现象。
2.路面龟裂维修路面一旦出现龟裂,必须及时对龟裂进行维修,维修措施要依据龟裂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针对龟裂相对较轻的路面,可以通过铣刨方式对龟裂区域进行处理,铣刨维修期间,要采用性能良好的专业设备修复出现龟裂现象路面;对于龟裂现象较为严重的路面,要利用切割方式开展维修,针对出现龟裂区域,要切割重铺,采用性能良好的机械,通过打碎方式进行处理。
将碎块清理干净后,对原路基情况进行检查,若路基完好,要重铺局部路面;若发现路基被损坏;要先做好路基施工,再进行路面铺设。
二、路面裂缝形成的成因与维修1.纵向裂缝(1)地基因素。
公路路面病害问题中,路面裂缝是对路面情况影响较大的问题。
路面裂缝根据裂缝形态可分为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
纵向裂缝的成因中,地基因素是一种自然条件对公路路面的影响。
地基因素主要是由于公路地基土质结构不均匀导致的。
地基导致的路面裂缝一般发生在丘陵等区域,这类区域由于土质较软或地下水较丰富,地基施工中如果没有采用特殊的巩固技术,就会造成地基强度不够,在公路长时间的运载压力下,地基会出现塌陷等现象,致使路面出现裂缝。
(2)施工因素。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对路面强度有较大影响,如果施工操作不规范或施工结构不合理,就会影响最终路面的使用。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及防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及防治]一、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10~15年,如果通车1~3年内就发生严重病害和较大面积损坏,可视为早期破坏。
早期破坏类型归纳为:1水损坏,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长期下雨后,轮迹处路面向两边推挤而隆起,轮迹处继续沉陷,再发展,靠近轮迹的隆起部分破损,很快就出现面层松散、剥落、坑槽等。
这是典型水损害现象。
通常水损害产生的原因有下列几种:1.1路面排水系统不健全;1.2路面压实度不足;1.3路面离析;2.2裂缝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份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坏。
其中包括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两部分。
2.1横向裂缝,横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
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
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它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
2.2纵裂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
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
纵向裂缝,多发于半填半挖路基处,主要由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2.3龟裂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形成龟裂。
主要由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引起。
二、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发生早期破坏和损坏的原因分析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在运营期间出现早期损坏现象,影响正常运营。
现在总结分析的原因可归纳为:1车辆超载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上的货车今天能够量增长非常快,某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超载严重,甚至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超载严重是造成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材料,具有施工方便、使用性能好、寿命长的特点。
由于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也经常出现一些病害问题,影响使用和维护,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常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病害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常见病害及成因1. 路面龟裂沥青混凝土路面表现为不规则龟裂,使路面平整度降低,影响行车安全。
主要成因有:路面受温度变化和车辆荷载作用引起的热胀冷缩变形、材料和施工方法问题等。
2.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洼路面表面因车辆频繁行驶和雨水冲刷而产生凹坑,造成行车不畅。
成因包括沥青混凝土层面层磨损、基础材料变形等。
3. 沥青混凝土路面龟裂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斑驳的龟裂,不仅影响美观,还会使路面变得粗糙,提高车辆行驶时的阻力。
主要成因有材料和施工工艺问题。
4. 沥青混凝土路面泛油斑在路面上出现沥青泛出现的油斑,使路面光洁度降低。
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沥青含量不足,或者因为施工时平整度不够。
二、防治措施1. 选用优质原料为了避免材料引起的路面病害,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沥青混合料,确保原料的质量问题。
还需要对原料进行加热、搅拌等加工,以保证原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控制施工工艺施工时要控制温度,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和施工方法,确保路面质量。
3. 加强养护路面施工后,应进行及时的养护工作,保证沥青混凝土在初期能够得到充分的固化和密实,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4. 定期维护对已经出现病害的路面,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工作,包括填充裂缝、刨平凹坑、重新铺设沥青等,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5. 加强监测为了及时发现路面病害,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需要加强对路面情况的监测,包括定期的巡查和专项的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结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科学的施工和合理的养护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原因及处治措施
摘要:车辙、裂缝、坑槽、沉陷等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
本文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多年道路管理经验对路面病害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处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优点而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市政道路路面结构中。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这种结构设计的路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病害,如车撤、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等。
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治理不严、气候条件影响四个方面。
本文对几种常见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病害产生的原因
1.1车辙形成原因
车辙是沥青路面轮迹带的凹陷,在汽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竖向永久性变形的积累。
⑴大量重型超载车辆在路面上行驶,速度慢且渠化现象明显,容易产生车辙。
⑵沥青路面吸收热量能力较强且沥青混合料是粘弹塑性材料,气温较高时路面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极易产生车辙。
⑶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不合适。
⑷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及高温稳定性不足。
1.2 裂缝类病害形成原因
⑴最直接和主要的原因是在气温急剧下降过程中对沥青路面产
生的温度应力使路面拉裂,雨水加速裂缝形成。
⑵沥青老化越严重、温度敏感性越大,裂缝出现越早。
一般情况下,含蜡量高,沥青的拉伸应变减小,脆性增加,温度敏感性变大,裂缝容易产生。
⑶优质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各结构层的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稳定性好,排水性能好,面层接缝处理完善等是保证裂缝特别是纵向裂缝和龟裂、网裂不出现的前提条件。
1.3 坑槽等松散类病害形成原因
⑴压实不足
施工时混合料温度太高,使沥青老化,粘结力降低,脆性增加,导致压实不够,粘结不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形成坑槽或混合料稳定太低,摊铺不均匀,压实不充分,导致压实度不够形成坑槽。
⑵厚度不够
路面下面层局部标高控制不严,导致沥青上面层个别地方厚度不够,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部分混合料被“带走”形成坑槽。
⑶水破坏
它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松散类破坏产生的主要原因。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水或冻融循环的条件下,由于行车动态荷载作用,进入路面空隙中的水不断产生动水压力或真空负压抽吸的反复循环作用,水分
逐渐渗入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使沥青粘附性降低并逐渐丧失粘结力,沥青膜从集料表面脱落或剥离,沥青混合料出现松散、麻面等现象,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坑槽。
⑷人为破坏
主要是运行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机器故障时在路面上漏油,造成沥青被油(主要是柴油)溶解,使沥青与矿料之间粘结力降低,产生剥离、松散,出现坑洞;其次是车辆故障停留在紧急停车带维修时,千斤顶挤压路面留下的坑洞。
1.4 沉陷病害形成原因
主要是在软土地基和坚硬地基之间、与构造物相邻接的填土路堤或介于填土路堤和路堑之间的路堤压实度不够及地基未做适当处理的地段,在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易发生沉陷。
高填方路段大面积不均匀沉降或局部滑移也可引起沉陷发生。
2、路面病害的处治措施
2.1车辙病害处治措施
2.1.1沥青混凝土面层因车辆荷载过度作用产生的车辙
⑴用路面铣刨机清除出现车辙的表面层,清扫干净,喷洒粘层沥青,采用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修补。
大量试验证明,由于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其动稳定度是一般沥青混合料的 3~5倍。
⑵改善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坚固、耐磨、高温稳定性好、级配合理、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集料,尽量减小孔隙率。
2.1.2因面层与基层之间有夹层形成的车辙应将面层挖除,清除夹层后重铺筑面层。
2.1.3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或水稳定性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造成的车辙
将不良基层处治好,重铺面层。
在高速公路,为降低对交通的影响,处治基层可以采用浅层注浆的方法。
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避免大量开挖基层和破坏相邻基层结构及稳定性,缩短施工时间。
⑴根据处治地段基层的强度和压实度,计算注浆孔的有效半径,确定注浆孔间距(一般为0.8×0.8m),并将注浆孔布置成梅花形;
⑵计算确定注浆孔的深度(一般 0.8m较适宜);
⑶确定钻孔孔径和注浆钢管直径(钻孔孔径略大于注浆钢管);
⑷确定浆液选用的水灰比;
⑸按路基加固的方法注浆。
2.2裂缝类病害处治措施
2.2.1轻微裂缝
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愈合的可不用处理。
不能愈合的可采用以下方法处治:
⑴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均匀喷洒少量沥青,再匀撒 2~5mm 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
⑵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2.2.2 裂缝宽度≤5mm 的裂缝
首先清除裂缝内杂物及尘土;再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缝内潮湿
时采用乳化沥青)灌入缝内,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 2/3;然后填入干净、洁净石屑或粗砂,并捣实;最后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或砂清除。
2.2.3 裂缝宽度>5mm 的裂缝
首先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再清除裂缝内杂物及尘土;然后将热沥青混合料(缝内潮湿时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入缝内,并捣实。
因沥青性能不好或其他原因出现的大面积裂缝(包括网裂),视实际情况,可采用改性沥青薄层罩面或挖补面层。
对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的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后重铺面层。
2.3 坑槽等松散类病害的处治措施
对仅是面层损坏的坑槽类病害,其处治方法如下:
(1)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原则,在处治路段划出需处理的坑槽轮廓线;
(2)轮廓线用切割机切割一定深度;
(3)切割范围内开凿至坑底稳定部分,其深度应大于坑槽病害的最大深度;
(4)鼓风机清除槽底、槽壁的粉尘、杂物,并涂刷粘层沥青;(5)入沥青混合料,并整平;
⑹用小型压路机将填好部分压实。
新填补部分略高于原路面。
如果坑槽较深,应将混合料分层摊铺、碾压。
2.4 沉陷病害处治
因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若基层已密实稳定不再
继续下沉,可只维补面层。
路面略有下沉,但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时,可在沉陷处喷洒粘层沥青,再用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平并整平;因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已松动、脱落、破碎的,把原路面挖除后重铺面层。
因基层遭到破坏引起路面沉陷的,应处治好基层,使新旧基层连接好,再重铺面层。
因结构物台背回填压实度不足出现不均匀沉降较大的作如下处理:
(1)对回填已密实稳定的,挖除面层,在沉陷部分加铺基层后重铺面层;
(2)对回填高度不大、不稳定的,换填土处理;
⑶对回填高度较大但不稳定继续下沉的,采用注浆加固处理。
2.5提高设计标准
今后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此为鉴,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如适当增加路基处理深度、灰土层厚度、增设防透水层以及增加油层厚度,甚至稍微增加一点油石比都可以减少很多路面病害的产生。
2.6技术补救措施
(l)加大成品道路管养力度,及时处治路面出现的病害,防微杜渐,不仅可以节约养护成本,还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比较合理科学的。
(2)以该路段为例,裂缝、沉陷轻微段可先做灌缝处理,部分严重路段可用铣饱机分层铣饱后重新铺筑。
(3)对该路段可以进行重点挖补,处理后重新罩面。
参考文献:
[1]窦汝良.城市道路改造中沥青混凝土罩面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2):287- 289
[2]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