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子制造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机械电子工程柔性制造系统(FMS)产生背景综述

机械电子工程柔性制造系统(FMS)产生背景综述

柔性制造系统(FMS)产生背景的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关注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多样性,中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已成为机械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了自动化程度和制造水平的提高。

这两个因素即市场需求的牵引和科学技术的推动均促使了柔性制造系统的产生,本文即针对当今机械制造领域应用的柔性制造系统的产生背景进行综述。

关键字:柔性制造系统产生背景一.引言柔性制造系统是由若干CNC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并能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品种的变化而迅速进行调整的自动化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英文缩写为FMS。

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FMC),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产品的生产。

[1]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在达到了高度工业化水平就开始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数字计算机、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海洋开发等新技术的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

估计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出现这样一种新情况,现在已突破的和将要突破的新技术.会很快地应用于生产或社会,给社会生产力带来新的飞跃,并相应地对经济、社会带来新变化。

对机械制造业来说,对它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计算机的应用,随之出现了机电一体化新概念。

如:机床数床(NC)、计算机数字控制(CNC)、计算机直接控制(DNC)、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成组技术(GT)、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编制(CAPP)、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CAGD)、工业机器人(ROBOT)等新技术。

由于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同时,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促使制造业以提高效率和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保障就是交货作为竞争策略。

以刚性自动化为基础的制造系统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对多品种、中小批量产品的需求,只有一计算机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相结合的柔性制造系统才能适应需求。

柔性电子学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柔性电子学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柔性电子学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一章:介绍柔性电子学是一种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它重点研究柔性、可弯曲和可拉伸的电子器件,解决传统电子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传统硬度电子器件无法适应复杂变形和宽阔表面的要求,因此,柔性电子学为促进新型电子器件的研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介绍柔性电子学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读者对柔性电子学的认知。

第二章:柔性电子学的制备柔性电子学的制备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薄膜转移技术:该技术采用可撕离的剥离层(例如聚丙烯酸)来制备具有柔性基底的电子器件,然后将它们从剥离层上转移到任意曲面上。

该技术由于其优异的可重性、薄化、高精度、低成本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直接打印技术:该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光刻、溅射和喷墨等方法来制备柔性电子器件。

直接打印技术具有低成本、大规模、高精度和高速度等优点。

(3)柔性封装技术:该技术是制备柔性电子器件的关键,主要分为有机柔性封装和无机柔性封装两种。

有机柔性封装主要采用多层有机材料来保护器件,而无机柔性封装则采用多层无机材料来充当保护层。

(4)纳米注塑技术:通过纳米尺度下精细控制实现的微纳加工技术,可以制备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柔性电子器件。

综上所述,柔性电子学制备技术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器件和用途选择不同的制备技术。

第三章:柔性电子学的性能研究柔性电子学的性能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机械性能研究:从基本的柔性材料本身的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到将柔性材料与电子元器件整合进行的电子机械耦合性能研究,都是柔性电子学性能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对于柔性电子器件的弯曲性、延伸性、收缩性等柔性能力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2)电学性能研究:主要针对柔性电子器件的电导率、电阻率、介电常数等电学性能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电学性能,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柔性电子器件的电性能力,为其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3)光学性能研究:主要是研究柔性电子器件的可见光、近红外光、紫外光等的吸收、透射和反射等特性。

柔性电子与智能材料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柔性电子与智能材料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柔性电子与智能材料关键技术研究综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而现代电子产品需要的不仅是高性能,还需要更加轻薄柔性和可穿戴的特性。

而在这一背景下,柔性电子与智能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柔性电子与智能材料这一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综述。

一、柔性电子技术柔性电子技术是指利用柔性基底作为支撑材料,使电路板等关键部件可以弯曲而不受损坏的技术。

其实现的难点在于如何让电子元件表现出与其硬件相同或更优异的性能指标,并且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力量等变化下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在柔性电子技术中,以导电聚合物为材料的研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导电聚合物是指在聚合物中添加一定的导电材料,使其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导电聚合物不仅具有较高的柔韧性,而且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呈现出相当高的导电性。

目前,导电聚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制造中。

除了导电聚合物,纳米材料也成为了柔性电子的重要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同时在纳米尺度上具有优异的电学和热学特性,易于与具有某些功能的聚合物材料复合,形成符合柔性电子应用的制备技术。

二、智能材料技术智能材料是指在受到刺激时表现出特殊的感受能力和响应性能的一类功能材料。

它的产生源于需要保持自身状态的机器人的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诸多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其不仅可以实现形变、运动、重组等特殊能力,而且有望实现复杂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自我管理等功能。

智能材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1. 响应材料,如压电晶体、磁流变、电流变以及智能材料;2. 传感材料,如光电、热电、声电、应变、形变等;3. 智能材料,如自修复材料、超弹性、压电、相变、磁性等等。

其中,磁流变材料是智能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稳定的机械力学、动态控制、优异的能量吸收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

磁流变材料是一种可以通过外加磁场而使其粘度、硬度等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材料。

通过改变磁场,可以在材料内部形成不同程度的磁流变效应,从而产生不同的力学响应。

柔性电子制造文献综述

柔性电子制造文献综述

柔性电子显示技术浅谈吴有宾机制0906 U200910657摘要:现代显示器技术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发展,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具有体积庞大、能耗高、发光闪烁等缺点,等离子体显示器能耗也较高,而且不具有柔性。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与薄膜电发光平板显示器逐渐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但是它们使用的都是被动光源,并有视角小、响应速慢、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等不足。

柔性显示技术主要应用柔性电子技术,将柔性显示介质电子元件与材料安装在有柔性或可弯曲的基板上,使得显示器具有能够弯曲或卷曲成任意形状的特性,有轻、薄且方便携带等特点。

柔性电子显示器(flexible electronic display)是在柔性电子技术平台上研发出来的全新产品。

相比而言,柔性电子显示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就像报纸一样,在需要时将其展开,使用完毕后将其卷曲甚至折叠,在保证携带方便的同时充分的兼顾了视觉效果。

柔性电子显示器的样品目前已研制成功,相信离进入市场已为时不远.值得一提的是,柔性电子显示器采用更多的轻质有机材料取代无机材料,所以其重量比传统显示器轻,这种特性有利于提高其便携性。

此外,高分子有机材料的使用为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性。

另外,柔性电子显示器具有薄厚度的特点,其厚度可以远远小于目前流行的液晶显示器,所以柔性电子显示器的另一种名称就是纸状电子显示器(paper—like electronic display)。

本文旨在通过当前柔性电子在显示领域做出的成绩,涉及的相关知识技术以及未来发展研究方向做一个简略的探讨。

关键词:传统显示技术柔性电子显示技术挠性视觉效果便携纤薄1.柔性显示实现的关键技术1.1OLED技术OLED 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

其原理是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

柔性电子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

柔性电子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

柔性电子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子产品制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柔性电子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崭露头角,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柔性显示技术、柔性电池技术和柔性传感器技术三个方面来探讨柔性电子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

柔性显示技术是指可以在弯曲、扭曲等形变状态下保持正常工作的显示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刚性显示技术,柔性显示技术具有质量轻、薄度薄、透明度高等优势。

基于柔性显示技术,我们可以制造出可弯曲、可卷曲、可折叠的电子产品,如折叠手机、可穿戴设备等。

这些柔性电子产品在外形设计上展示了更大的创造空间,更贴合人体的使用习惯,给用户带来了更加灵活方便的体验。

柔性电池技术是指能够在形态变化下保持电能输出功能的电池技术。

传统的电池由于体积庞大和形态刚性,限制了电子产品的外形设计和尺寸要求。

而柔性电池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瓶颈,使得电子产品具备了更大的自由度与创新空间。

无论是可弯曲的手机、可穿戴设备或是可卷曲的屏幕,都可以采用柔性电池技术来为其供电。

此外,柔性电池还具备充电速度快、能量密度高等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

柔性传感器技术是指可以在形态变化下依然保持传感功能的传感器技术。

传统的刚性传感器因为形态固定,往往只能应用于特定形态的电子产品中。

然而,柔性传感器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柔性传感器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形,能够贴合曲面、弯曲或是拉伸,实现对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的检测。

这一技术的应用让电子产品在体验、安全、医疗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比如,通过柔性传感器技术可以制造出用于健康监测的智能手环、用于运动追踪的智能鞋垫等。

综上所述,柔性电子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的应用呈现出极大的潜力和前景。

柔性显示技术可以让电子产品的外形设计更加多样化,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柔性电池技术可以提升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延长使用时间;柔性传感器技术可以使得电子产品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和应用。

柔性电子 论文

柔性电子 论文

柔性电子制造技术论文本论文主要从柔性电子的特性,发展前景出发,主要做了一些市场分析,比没有做详细的技术分析。

所选的实例与资料主要来自网络,百科,也借鉴了一下纸质图书柔性电子:柔性电子(Flexible Electronics)是一种技术的通称,目前由于处于起步阶段而称谓不一,又称为塑料电子(Plastic Electronics)、印刷电子(Printed Electronics)、有机电子(Organic Electronics),聚合体电子(Polymer Electronics)等,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柔性电子定义:柔性电子可概括为是将有机/无机材料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的新兴电子技术,以其独特的柔性/延展性以及高效、低成本制造工艺,在信息、能源、医疗、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如柔性电子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印刷RFID、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电子用表面粘贴(Skin Patches)等。

与传统IC技术一样,制造工艺和装备也是柔性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柔性电子制造技术水平指标包括芯片特征尺寸和基板面积大小,其关键是如何在更大幅面的基板上以更低的成本制造出特征尺寸更小的柔性电子器件。

[1]柔性电子的意义:柔性电子技术有可能带来一场电子技术革命,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科学》杂志将有机电子技术进展列为2000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与人类基因组草图、生物克隆技术等重大发现并列。

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由于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柔性电子计划: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针对柔性电子的重大研究计划,如美国FDCASU计划、日本TRADIM计划、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PolyApply和SHIFT计划等,仅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就投入数十亿欧元的研发经费,重点支持柔性显示器、聚合物电子的材料/设计/制造/可靠性、柔性电子器件批量化制造等方面基础研究。

柔性电子文献综述

柔性电子文献综述

柔性电子制造技术及应用摘要:柔性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

建立在柔性和可延性基板之上的新兴电子技术通称为柔性电子技术。

由于其独特的柔性和延展性,柔性电子系统在很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对柔性电子系统的相关背景及基本概念状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评述,然后介绍了它的基本结构,材料特点以及制备工艺,最后介绍了柔性电子系统在实际应用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柔性电子技术结构材料制备工艺柔性电子系统的应用正文:1.柔性电子的基本概念1.1.柔性电子的产生及发展柔性电子是一门新兴的技术。

在人们的印象中,有机材料,如塑料等,都是很好的绝缘体,很少有人会想到塑料也能导电。

近年来,由于对导电高分子的研究有了新突破,有机材料可以从传统的绝缘体变成可导电的半导体,柔性电子(Flexible Electronics)便应运而生。

现代化学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柔性电子这样一门学科的发展。

柔性电子制造的关键包括制造工艺、基板和材料等,其核心是微纳米图案化(Micro- and Nanopatterning)制造,涉及机械、材料、物理、化学、电子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柔性电子技术是一场全新的电子技术革命,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科学》杂志将有机电子技术进展列为2000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与人类基因组草图、科隆技术等重大发现并列。

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由于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柔性电子技术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又称为塑料电子(Plastic Electronics)、印刷电子(Printed Electronics)、有机电子(Organic Electronics)、聚合体电子(Polymer Electronics)等;而关于其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可概括为将有机/无机材料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可延性塑料和薄金属基板上的新兴电子技术。

天津大学柔性制造系统综述报告

天津大学柔性制造系统综述报告

机床的数字控制技术课程(论文)题目:柔性制造系统的综述报告学院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年级09级姓名施红星学号30092032782012年4 月7 日摘要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英文缩写为FMS)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

自从其诞生以来由于其设备利用率高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巨大从而一直备受行业内青睐,得以在数十年的时候内飞速发展。

本文通过简述看柔性制造系统的概念,形成及发展趋势及国内状况,从而进一步加深对FMS的理解和认识。

AbstractFM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abbreviation FMS) is a unified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s,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and a set of digital control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automated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systems can be adap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cessing object. Due to high product quality of their equipment utilization huge economic benefits which has always been the industry's favor, to b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decades since its birth. Through brief look at the concept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nd domestic conditions, so as to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FMS.关键词: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柔性制造系统综述;目录1.1 FMS的简介 (1)1.2 FMS的现状 (4)1.3 FMS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5)参考文献《迅速发展中的柔性加工系统》,石玉良,沈阳自动车床研究所《柔性加工系统FMS 简介》,解翼生《柔性加工系杭的现况和裸题》,李旭东柔性制造系统的综述报告1.1F MS的简介1.1.1FMS的定义和结构目前对大多数使用的柔性加工系统可如下定义:1. “由能够自动进行况械加工的数控机床群组成”。

柔性电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柔性电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柔性电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引言柔性电子是一种近年来正在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型电子材料,它主要通过将多种材料与电路板结合,使电路板能够适应弯曲、拉伸等多种形变状态,从而具有了优异的柔性和舒适性。

与传统的硬板电路不同,柔性电路板以其轻便、便携和易于使用等特点,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本文将重点介绍柔性电子制备与性能研究。

二、柔性电子的概述柔性电子,也叫弯曲电子或可穿戴电子,是一种以柔性基底上制造出来的电路板。

其主要材料包括塑料、金属、碳纳米管等。

相较于传统的硬板电路,在重量、体积、可穿戴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越来越被工业界和消费者广泛接受和应用。

三、柔性电子制备技术1.柔性基底制备技术柔性基底是柔性电子制备的核心材料,不同种类的基底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其中,常见的柔性基底材料包括聚酰亚胺薄膜、聚氨酯、Parylene-C等。

具体的制备过程包括了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方式。

2.柔性电路板制备技术柔性电路板的制备过程一般分为印刷和蒸镀两大类。

其中,印刷法常用于制备基于有机材料的电路板,而蒸镀法则是用于制备基于金属材料的电路板。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柔性电路板较为脆弱,其制备过程需要特别谨慎。

3.柔性电子组装技术柔性电子的组装过程包括了传统的SMT组装和新的APF组装。

其中,SMT组装常用于电路元件的表面组装,而APF则主要应用于分子电子学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四、柔性电子性能研究1.柔性电子的力学性能柔性电子与刚性电路板相比,有着更高的可变形性、可拉伸性和可适应性。

因此,研究柔性电子的力学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学术界主要采用实验和理论两种方法对柔性电子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2.柔性电子的导电性能柔性电子的导电性能是其应用领域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

现有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柔性电子的导电率和稳定性,并研究其在特定环境下的电学性能。

3.柔性电子的光学性能光学性能是柔性电子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光通信领域和光生物传感器领域,柔性电子的光学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自动化制造中的柔性制造技术综述

自动化制造中的柔性制造技术综述

自动化制造中的柔性制造技术综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自动化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柔性制造技术作为自动化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生产方式。

本文将对自动化制造中的柔性制造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其应用领域、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柔性制造技术的概念和特点柔性制造技术是指通过灵活的生产系统和智能化的设备,实现对多种产品的快速生产和变化生产需求的适应能力。

其核心思想是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能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柔性制造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1)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自主完成生产任务;2)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转换和调整,适应不同规格和需求;3)生产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4)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柔性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等。

在汽车制造领域,柔性制造技术可以实现汽车生产线的灵活调整和产品的快速转换,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柔性制造技术还可以应对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电子设备制造领域,柔性制造技术可以实现电子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柔性制造技术还可以应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快速调整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

在机械制造领域,柔性制造技术可以实现机械产品的多样化生产,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同时,柔性制造技术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柔性制造技术的优势柔性制造技术相比传统的生产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柔性制造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柔性制造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的灵活调整和产品的快速转换,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再次,柔性制造技术可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柔性电子材料研究报告

柔性电子材料研究报告

柔性电子材料研究报告一、引言柔性电子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具有轻薄、可弯曲、可拉伸等特点,正在逐渐改变我们对传统电子设备的认知。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柔性电子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在电子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柔性电子材料的分类与特性柔性电子材料主要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大类。

有机材料包括聚合物、有机晶体等,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无机材料主要包括金属薄膜、纳米线等,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

柔性电子材料的特性主要包括可弯曲、可拉伸、透明等,使其在电子设备的制备和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柔性电子材料的制备技术1. 有机材料的制备技术:有机材料的制备主要包括溶液法、热转印法、喷墨打印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技术,通过在溶剂中溶解有机材料,利用涂布、印刷等方法将材料均匀地涂敷在基底上。

2. 无机材料的制备技术:无机材料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溶液法、电化学沉积等。

其中,物理气相沉积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技术,通过在高温下使金属薄膜沉积在基底上。

四、柔性电子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1. 柔性显示器件:柔性电子材料的可弯曲性和透明性使其成为制备柔性显示器件的理想材料。

目前,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柔性液晶显示器(LCD)已经商业化,并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2. 柔性能源器件:柔性电子材料的可拉伸性和导电性使其成为制备柔性能源器件的关键材料。

目前,柔性太阳能电池、柔性锂离子电池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并有望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得到应用。

3. 柔性传感器:柔性电子材料的柔韧性和敏感性使其成为制备柔性传感器的理想材料。

目前,柔性压力传感器、柔性湿度传感器等已经研发成功,并在医疗、健康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五、柔性电子材料的挑战与展望尽管柔性电子材料在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柔性电子材料的稳定性、寿命以及制备成本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柔性制造系统综述

柔性制造系统综述

柔性制造系统综述摘要:柔性制造系统是至少由两台机床,一套物料运输系统和一台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制造系统。

作为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制造系统,作为当今世界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主要生产模式。

关键词:柔性制造系统、构成、分类、优缺点、发展趋势正文: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指在计算机支持下,能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制造系统,是至少由两台机床,一套物料运输系统(从装载到卸载都具有高度自动化)和一台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技术是集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现代生产管理技术于一体的先进制造技术。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已成为机械制造业一个主要的发展趋势。

FMS作为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制造系统,作为当今世界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主要生产模式。

1、柔性制造系统一般由5个功能系统构成。

(1)自动加工系统:一般由2台以上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或柔性制造单元(FMC)以及其他的加工设备构成。

它能按照主控计算机的指令自动加工各种零件,并能自动实现工件、刀具的交换。

(2)自动物流系统:是在机床、装卸站、清洗站和检验站之间运送零件和刀具的传送系统。

刀具传送主要是从系统外将预调好的刀具送入系统内的中央刀库,或从中央刀库将刀具送到机床的局部刀库;或者从局部刀库将刀具换入中央刀库,从中央刀库或局部刀库中将磨损或破损的刀具送出系统。

(3)自动仓库系统:由设置在搬运线始端或末端的自动仓库和设在搬运线内的缓冲站构成,用以存放毛坯、半成品和成品。

自动化仓库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主计算机系统的指令及时准确地发送和存储物料,随时提供各种物料的库存情况,与物料需求计划系统相互交换信息。

(4)自动监视系统:由各种传感器检测和识别整个FMS及各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柔性电子制造技术基础_文献综述模板

柔性电子制造技术基础_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报告的题目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300字左右,概述综述报告内容
关键词:3~5个关键词
1一级标题
综述可以采用两种方案:一种是总分说,第一节总体概述你调研内容,然后分章节详细描述;另外一种是分总说,先逐一介绍,然后总结说明。

请用5K 字左右表述。

综述报告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归纳总结,还需要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

1.1.二级标题
标题是自动标号的,根据级别自动编号。

1.2.二级标题
1.3.二级标题
2一级标题
2.1.二级标题
2.2.二级标题
2.3.二级标题
参考文献
[1]作者1, 作者2, 作者3. 论文名称. 期刊名称, 年度, 期(卷): 页码
[2]作者1, 作者2, 作者3. 书籍名称. 出版社, 年度
[3]作者1, 作者2, 作者3. 论文名称. 会议名称, 会议召开的时间, 页码
[4]参考文献不低于20篇。

柔性电子制造技术基础文献综述综述

柔性电子制造技术基础文献综述综述

胆甾型液晶(CLC)与ITO透明导电薄膜实现柔性显示姓名:long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XX班学号:U2010XXXXX【内容摘要】最近各大智能手机厂商竞争越来越激烈,除手机之外各种可穿戴性智能终端也在不断发展。

部分公司推出“柔性屏”(OLED)手机,其实只是屏幕有着固定的弧度的手机而已。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真正的柔性显示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文综合了各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对胆甾型液晶显示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

采用 CLC 微胶囊产品制备的 PSCT 薄膜,并与ITO/PET透明电极结合,制备胆甾相液晶显示器件。

在直流稳态电压驱动下,显示器件实现了反射式、双稳态、彩色显示效果。

【关键词】胆甾型液晶(CLC);柔性显示;微胶囊;ITO;TCO1、胆甾型液晶显示技术胆甾型液晶材料具有螺旋状结构和双稳态特性【1-3】,其近期的研究热点聚焦于反射式显示,逐渐成为电子纸等柔性显示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材料之一。

肯特大学研究人员提出的聚合物稳定胆甾型液晶显示模式,改善了胆甾型液晶的化学稳定性,推动了其在显示领域的应用【4-8】。

1.1胆甾型液晶显示技术的优势作为一种反射式显示技术,胆甾型液晶显示可采用无源矩阵方式进行驱动,不需要背光源和偏振片。

若需要获得彩色显示,可以通过添加不同螺距的旋光剂获得不同波长光的反射,而不需要彩色滤光片。

不管是传统的电子纸技术还是新型的OLED显示,都只能基于主动显示的特性进行产品应用环境的设计;但液晶由于自身不发光,因此可以设计为反射显示模式,这已经在普通液晶显示的产品中得以实现。

反射模式使胆甾型液晶产品能够在室外及光线较强的环境下使用,而无需调高亮度,可以实现产品低功耗、长续航时间的使用【9】。

1.2胆甾型液晶显示研究在胆甾相液晶显示过程中,如何形成稳定的多畴分布是实现双稳态显示的技术关键【10】。

在SID2011会议上,台湾的C.Liang等发表了关于低成本、全彩色、低电压以无串扰驱动的胆甾型QVGA液晶显示器件,这是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之一【11】。

经典大放送:十二篇综述带你走进柔性电子领域

经典大放送:十二篇综述带你走进柔性电子领域

经典大放送:十二篇综述带你走进柔性电子领域【前言】柔性电子是一种技术的通称,是将有机/无机材料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可延性基板上的新兴电子技术。

相对于传统电子,柔性电子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满足设备的形变要求。

但是相应的技术要求同样制约了柔性电子的发展。

首先,柔性电子在不损坏本身电子性能的基础上的伸展性和弯曲性,对电路的制作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其次,柔性电子的制备条件以及组成电路的各种电子器件的性能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器件来说仍然不足,也是其发展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异常火热,使得该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多篇经典综述,希望能够使读者快速走进柔性电子的世界。

【柔性电子领域】柔性电子涵盖有机电子、塑料电子、生物电子、纳米电子、印刷电子等,包括RFID、柔性显示、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与照明、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柔性光伏、柔性逻辑与存储、柔性电池、可穿戴设备等多种应用。

随着其快速的发展,涉及到的领域也进一步扩展,目前已经成为交叉学科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2012在PROCEEDINGS OFTHE IEEE杂志刊登了关于柔性电子的经典综述【1】。

同年John A. Rogers发表综述文章描述了生物医学领域柔性电子的发展【2】。

鲍哲楠在2013年Advanced Materials 25周年纪念文章中阐述了柔性电子应用在电子皮肤方面的研究进展【3】。

Alessandro Chiolerio教授2014年发表了经典综述,进一步讨论了柔性电子器件制作可穿戴设备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4】。

柔性电子领域柔性人造电子皮肤的发展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柔性电子器件的材料】1)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CNT)由于其高的本征载流子迁移率,导电性和机械灵活性而成为用于柔性电子学的有前途的材料,既作为场效应晶体管(FET)中的沟道材料又作为透明电极。

柔性电子器件研究进展综述

柔性电子器件研究进展综述

柔性电子器件研究进展综述自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的研究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更加柔性和更加智能化的电子技术,以便于实现更多智能化“物联网”的应用,而柔性电子器件技术不断进步之后,它的应用场景已经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消费品,而且已经延伸到了医疗、军事、交通、汽车等多个尖端领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柔性电子器件研究的进展综述。

一、什么是柔性电子器件柔性电子器件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新兴的电子器件,这种器件不仅仅具有与传统硅基电子器件相同的功能,而且因为它的特殊材料和特殊结构,这种器件拥有极强的柔性,这也就让它比以前的电子器件更加容易折叠、扭曲和弯曲,也能够在更多的基材上实现布电的目的。

二、柔性电子器件市场前景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统计,到2020年,全球柔性显示屏市场规模将达到370亿元以上,而柔性电池市场的规模也将到达100亿元以上。

这说明柔性电子器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市场将会是非常大的。

三、柔性电子器件研究进展1.柔性显示屏从2014年到现在,柔性显示屏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4年,三星公司首次推出了柔性屏手机,这又成为了柔性显示屏技术的重要突破。

目前,柔性显示屏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手表、平板电脑等常见的消费电子产品上。

2.柔性电池在2015年,韩国的SK Innovation公司首次推出了柔性电池,这也是柔性电池技术的重要突破之一。

柔性电池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的大规模生产。

3.柔性芯片柔性芯片技术是柔性电子器件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它可以生产出更加薄、更加灵活、能够胶粘在多种基材上的芯片,非常适合在医疗、汽车等领域应用。

4.柔性传感器柔性传感器是柔性电子器件技术中的一个关键点,它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柔性传感器的体积小、响应速度快和准确度高等特点,使得它们非常适用于在医疗、军事、航空、汽车等领域应用。

四、柔性电子器件面临的挑战虽然柔性电子器件技术的市场前景广阔、研究进展不断,但是,柔性电子器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新材料的研究要走很长时间,因为它的热耐受性、柔性等都在不断做出改进;其次,疾病诊断方面需要依靠更多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继续探索更多高精度的柔性传感器;最后,耐用性也是柔性电子器件技术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但是通过新的研究和大量实验,研究人员已经可以大大延长柔性器件的使用寿命。

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随着人们对科技的日益追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柔性有机电子材料已成为当前电子产业的一个热点领域,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医疗、智能家居、通讯、娱乐等领域,柔性有机电子材料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一、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制备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方法种类繁多,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法、蒸汽淀积法、传统印刷法、纳米印刷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一种最常见的制备方法。

1. 溶液法溶液法制备柔性有机电子材料需要制备具有所需化学物质的溶液,并利用液相法将其涂布在基底上,然后将其烘干。

溶液法非常适合制备细小的、柔性的纤维状和膜状材料。

2. 蒸汽淀积法蒸汽淀积法是通过在真空条件下将导体颗粒蒸发到基底上制备柔性有机电子材料。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制备厚薄均匀的基底。

3. 传统印刷法传统印刷法是一种较为成熟和实用的制备方法。

常见的传统印刷方法有胶印法,模切法,书法法等。

这种方法适合制备大面积的柔性有机电子材料,但易受到环境影响和生产效率低下的缺陷。

4. 纳米印刷法纳米印刷法是一种新型的制备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方法。

相比于传统印刷法,纳米印刷法可以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进行高精度的印刷。

这种方法有着制备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二、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性能研究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性能研究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性能研究的深入可以有效地推进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应用。

常见的性能研究包括电学性质的研究、机械性能的研究及其在灵敏度、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下面对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性能研究分别进行介绍。

1. 电学性能研究电学性能是柔性有机电子材料的最主要的性能之一,电学性能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电阻率(R),电导率(G)、电容值、介电常数和电压等方面。

电学属性研究多是通过各种设备和装置,如电容器、磁体、电流源和电压源等来进行实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性电子显示技术浅谈吴有宾机制0906 U200910657摘要:现代显示器技术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代的发展,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具有体积庞大、能耗高、发光闪烁等缺点,等离子体显示器能耗也较高,而且不具有柔性。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与薄膜电发光平板显示器逐渐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但是它们使用的都是被动光源,并有视角小、响应速慢、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等不足。

柔性显示技术主要应用柔性电子技术,将柔性显示介质电子元件与材料安装在有柔性或可弯曲的基板上,使得显示器具有能够弯曲或卷曲成任意形状的特性,有轻、薄且方便携带等特点。

柔性电子显示器(flexible electronic display)是在柔性电子技术平台上研发出来的全新产品。

相比而言,柔性电子显示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就像报纸一样,在需要时将其展开,使用完毕后将其卷曲甚至折叠,在保证携带方便的同时充分的兼顾了视觉效果。

柔性电子显示器的样品目前已研制成功,相信离进入市场已为时不远.值得一提的是,柔性电子显示器采用更多的轻质有机材料取代无机材料,所以其重量比传统显示器轻,这种特性有利于提高其便携性。

此外,高分子有机材料的使用为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性。

另外,柔性电子显示器具有薄厚度的特点,其厚度可以远远小于目前流行的液晶显示器,所以柔性电子显示器的另一种名称就是纸状电子显示器(paper—like electronic display)。

本文旨在通过当前柔性电子在显示领域做出的成绩,涉及的相关知识技术以及未来发展研究方向做一个简略的探讨。

关键词:传统显示技术柔性电子显示技术挠性视觉效果便携纤薄1.柔性显示实现的关键技术1.1OLED技术OLED 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

其原理是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

辐射光可从ITO 一侧观察到,金属电极膜同时也起了反射层的作用。

根据这种发光原理而制成显示器被称为有机发光显示器,也叫OLED显示器。

LED 用红、蓝、绿像素并置法、转换法(Color Conversion Method,CCM)、白光加彩色滤光片法、微共振腔调色法和多层堆叠法来实现彩色化。

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OLED器件可以分为无源驱动型(又称被动驱动PM,PassiveMatrix)和有源驱动型(又称主动驱动AM,AetiveMatrix)两种。

无源驱动型不采用薄膜晶体管(TFT)基板,一般适用于中小尺寸显示;有源驱动型则采用TFT基板,适用于中大尺寸显示,特别是大尺寸全彩色动态图像的显示。

目前,无源驱动型OLED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商业化的产品都是无源驱动型;有源驱动型OLED技术发展很快,但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推出商用产品。

OLED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其中包括ITO基片的清洗和预处理、阴极隔离柱制备、有机功能薄膜和金属电极的制备、彩色化技术、封装技术。

OLED 具有自发光、低功耗、响应速度快、视角宽、分辨力高、宽温度特性、高亮度、高比度、抗振性能好、耗等性能,并且抗弯曲能力强,非常适合作柔性显示器件。

OLED 适用于对显示效果要求高的便携产品及军事等特殊领域。

2.电子纸技术电子纸技术实际上是一类技术的统称,其显示效果接近自然纸张效果,免于阅读疲劳,具有像纸一样阅读舒适、超薄轻便、可弯曲、超低耗电的显示特点。

目前实现电子纸技术的途径主要包括有液晶显示技术、电泳显示技术(EPD)以及电润湿显示技术等。

2.1液晶显示技术液晶是指在某一温度范围内,既具有类似液体一样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又具有像晶体一样各项异性的物质。

当电流通过液晶层,液晶分子将会以电流的流向方向进行排列,如果没有电流,它们将会彼此平行排列。

即液晶层能够使光线发生扭转,液晶层的表现有些类似偏光器,除了某些从特定方向射入的光线之外,能够过滤掉所有其他光线。

液晶技术用于电子纸的优点在于其成熟的制造工艺和较容易实现彩色,其缺点在于对比度低、可视角度范围小。

目前,已开发出的液晶显示器有胆甾型液晶显(CholestericLiquid Crystal Display,ChLCD)、顶点双稳显示(ZenithalBistable Display,ZBD)、铁电液晶显示(Surface Stabilized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SSFLCD)、聚合物分散液晶显示(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PDLCD)、向列相液晶显示(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NCLD)等。

2.1.1胆固醇电子纸胆固醇液晶主要是由多层向列型液晶 (nematic)堆积所形成,在多层向列型液晶中加入旋光液晶分子 (chiral molecule),会使多层向列型液晶各层分子的长轴方向渐次相差一个角度旋转而成螺旋状,这种结构跟胆固醇分子相似,因此称此类液晶为胆固醇液晶。

2.1.2.双稳态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Bi一TNLcD)Bi一TNLCD的显示原理如图所示,底板间的液晶分子保持力不一致,当长时间施加某一额定电压时,液晶分子会相对于底板呈垂直竖立状态,在此状态下,若将电压值急速降至零,强保持力底板周围的液晶分子便会拉向倒下的方向,而弱保持力底板周围的液晶分子则呈反方向倒下,此外处于底板中间位置上的液晶分子则会产生扭曲角度。

如果分两步进行缓慢解除加电状态操作,液晶分子便会因弹性能力减弱而倒向同一个方向,不会产生扭曲角度。

在这两种状态下,一种显示为黑,另一种则显示为白,基本上形成了双稳态显示[61。

通过在第二步改变解除电压时的幅度,黑色区域和白色区域的比率就会发生变化,即可调制出中间色调。

图为NemoPtic公司于2007年SID大会上推出的A4尺寸的高分辨率电子纸模型,该电子纸的厚度小于2毫米,分辨率达到200dpi,像素为1650x2340,刷新率小于1秒。

2.2电泳技术电泳显示器(Eleetrophoreticoisplays)是基于悬浮在分散介质中的带电粒子的电泳现象而制成的一种非发射性的装置,以这样一个电泳单元为一个像素,将电泳单元紧密排列构成显示平面,根据要求像素可显示不同的颜色,其组合就能得到平面图像。

电泳显示器具有高对比度、省电、轻、薄、可弯曲、便携带等显著优点。

最早的电泳显示技术是由Xerox公司Pal于Alt。

中心的研究人员Nicholassheridan在1974年发明的扭转球型电泳显示器[9]。

其研发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于CRT显示器亮度不够、对比度差的问题。

该技术由于缺少Xerox 公司支持存在成本高、使用寿命差等问题而陷于停顿,直到90年代才又重新开始这一题的研究。

早期研究[l0一l2]的电泳显示器一般采用非间隔型,即平面矩阵式的电极群同拥有一个电泳室(cell)。

这种结构主要有三个缺点,首先由于单个电泳室含电泳粒子较多,使得悬浮体系动力学稳定性较差;其次单个电泳室难以制成性显示器;第三,由于电泳室的尺寸大,粒子要穿过相当长的距离,导致响时间较慢。

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电泳显示器的应用。

为此,人们尝试把电泳用各种方法分隔成细小的微腔以抑制电泳粒子的团聚、结块。

根据电泳室的隔方法分为微胶囊型和机械方法压模型,其代表分别为E一ink公司的微胶囊电泳显示器和sipix公司的微杯型电泳显示器。

目前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的电泳显示技术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JosephJacobson所发明的微胶囊型电泳显示器[”]。

电泳微粒被包覆在独立的微胶囊中,大大减少了微粒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力,可有效阻止微粒的聚集和沉降。

根据这种技术研制出来的产品兼有纸张那样优越的微薄度、柔韧性、高对比度和电子显示器的相关特性。

电泳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类技术:1.扭转球型电泳显示器;2.微胶囊型电泳显示器;3.微杯型电泳显示器;4.快响应电子粉流体显示器。

2.2.1扭转球型电泳显示器扭转球型电泳显示器(RotatingBiehromalBallnisplay)的结构如图所示[’41,显示器的底板、面板均为透明电极,电极之间为具有矩阵微孔的橡胶弹性体。

橡胶弹性体的微孔中充满了绝缘的油性液体,液体中分散着和其比重非常接近的黑白双色球。

双色球是由两种不同的材料构成,其在油性介质中产生不同的界面电势,从而使双色球的两端带不同的电荷。

当给像素的电极加上不同极性的电压时,双色球就会朝不同的方向翻转,而使像素显示不同的颜色。

这些旋转球可以由着色的塑料通过机械的方法制备。

图a是Sheridon推出了第一个电子纸原型器件,图b是Gyricon公司采用该技术推出了商业化Gyricon电子纸。

2.2.2微胶囊型电泳显示器电子墨水电子纸是指美国Eink公司开发的微胶囊电泳显示器( MicroencapsulatedElectro-phoreticDisplay)电泳显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 至今已经30多年。

这种显示方法基于电泳原理 , 将浮有白色的正电性粒子和黑色的负电性粒子的电泳液封装在直径几十微米量级的微胶囊中, 并固定于上下两个平行平板电极之间, 其中一个为透明电极。

向一个方向施加电场, 正电性的白色微粒将泳至透明电极, 负电性的黑色粒子涌向另一极, 从而使观察者可以看到散射的光线, 获得亮视场; 向相反方向施加电场, 白色微粒将泳至对面电极, 黑色微粒涌向透明电极, 吸收入射光线, 从而使观察者获得暗视场。

通过交替施加电场, 就可以实现黑白态显示。

目前的电子墨水产品已经实现轻、薄、无需背光源、柔软、较高的对比度。

另外由于电泳现象的物理机制, 当带电微粒泳动到某个电极附近之后, 可以自行维持住一段时间, 因此基本实现了超低功耗, 是非常理想的类纸媒显示器。

当前电子墨水电子纸的主要技术突破方向有: 实现柔性显示, 实现丰富灰度, 达到可实用于动态图像显示的响应速度, 实现更好的彩色显示,以及实现更加方便、价廉的产业化生产。

其中, 作为类纸媒显示器的关键就是实现柔性显示。

如前所述, 电子墨水的显示面板, 即微胶囊电泳面板已经具备柔性的物理特点。

因此, 实现柔性显示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如何制造柔性的驱动背板。

2.3 电润湿技术飞利浦实验室的RobertA.HayeS等报道了利用电润湿法(Electrowetting LightValves)可以达到视频显示的电子纸张技术。

电润湿技术是亲油性固体和液体间的电压差导致润湿性方面的变化而引起的微流体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