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价值量
劳动 量
商品价值量的多 少由劳动时间决定, 二者成正比关系
劳动时间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 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 商品的劳动时间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丙 乙 甲
8 小 时
10 小 时
12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三、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机制、 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的相互作 用来表现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 现象,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 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价值 价格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价格波动并未违背价值规律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 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3、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 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件/小时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0分钟/件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商品多少
商 品
价
劳 动 生 产 率
值 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
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马原课件第4章
❖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矛盾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 二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地掠夺。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雇佣劳动实现剩 余价值生产的一种生产关系。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两途径: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
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即新兴的资产阶级和 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使用暴力,掠夺生产资料,加速封建 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过程。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须具备两条件:一是大批有人身自 由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大批的货币资本。资本原 始积累的过程就是为这两个条件作准备的过程。 ❖ 资本原始积累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即初始 资本的形成过程,所以称作资本的原始积累。
马克思主义原理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 自然经济和产生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 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 ⑴ 农村: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2.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在流通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分别以劳动力 的卖者和买者身份发生关系。从表面上看,这种 关系好像是自由、平等的,但当买卖双方一离开 这个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这种自由、平等 的虚伪性就暴露无疑。劳动力的买者摇身一变, 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的卖者则成了他 的工人,尾随于后。前者笑容满面,雄心勃勃; 后者战战兢兢,萎缩不前,就像在市场上卖了自 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 鞣。”
“资本主义社会 的经济结构是从封 建社会和奴隶社会 的经济结构中产生 的,后者的解体使 前者的要素得到解 放。”
——马克思
⑵ 城市:由商人程
“商品贸易,即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资本产生的前提和起 点。16世纪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揭开了资本现代生活史。”
使用价值
商品
外化
(内在矛盾)
价值
商品生产者
(商品甲)
商品生产者
(商品乙)
交换价值 (价值形式的发展) 货币
(量上的比例) (从量变到质变) (两极矛盾)
“商品流通从物质内容来看,是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如果撇开 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只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我们就 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的产物 就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马克思原理-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3)一般价值形式 在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中,逐渐从商品世
界中分离出一种在交换中经常出现并为大家 所乐意接受的商品,作为一切商品的共同等 价形式。如: 1件上衣
10磅茶叶 = 20米麻布 40磅咖啡 10斤小麦 ......
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任何商品只要先换 成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例如麻布,就能 用这种商品作为媒介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任 何商品。这样,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 现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商品上。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
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 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 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 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 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 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②决定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人 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 品去同别人的产品相交换。在此,交换是解 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
③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肯定就没有 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若不 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区分 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 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 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商品经济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几个概念: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商品交换: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
商品经济: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经济条件: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他们生产不同的产品。
这些行业和部门之间互相联系和依赖,进行着产品的必要交换。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不同的所有者都有自身的经济利益,并且在市场上处于权力平等的地位。
这样,产品便会按照对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商品经济由此产生。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价值反应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4、商品价值的构成和创造商品价值的构成: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二是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只能将其已经凝结在生产资料中的原有价值通过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商品中。
活劳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新消耗的抽象劳动。
(随着社会化的发展,活劳动的概念扩大,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5、商品的价值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因为商品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所以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4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货币发展史
2、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
价值
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
是
特殊 商品
使用价值
双重使用价值
商品二因素
自然属性
社会职能
金银的使用价值 反映别的商品价值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3、货币的职能
价
流
贮
值
通
藏
尺
手
手
度
段
段
支
世
付
界
手
货
段
币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 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形成
地位和作用 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研究和认识的出发点变了 研究和认识的经济环境变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研究和认识的出发点变了 研究和认识的经济环境变了 研究和认识的生产力基础变了
生产社会化及劳动分工处于较低水平 生产高度社会化及劳动分工深刻变化
第八专题: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1971)
作者: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1940年生,乌拉圭记者、作家和小 说家。1973年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后入狱。曾流亡12年并被列入 阿根廷军事政权的死亡名单。 这是一本关于拉丁美洲的经典作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题 为“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讲述了旧殖民主义围绕拉丁 美洲金银、农作物和其他矿产进行的掠夺史;第二部分题为“发 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叙述了新殖民主义如何通过自 由贸易、贷款、铁路、阴谋和暴力将拉丁美洲的民族工业发展扼 杀在襁褓之中,解析了投资、技术、经济援助、合资企业、金融 机构、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手段如何不文明地参与了古老的掠夺 战 。
4、国债和税收制度
1688─1755 年,英国捐税由 181 万英镑增加到 668 万
英镑,其中消费税由62万镑增加到350万英镑。
18 世纪 30年代,劳动人民收入的一半,以消费税的
形式被政府搜刮而去,政府又以支付利息的形式塞
进了资本家的腰包。
2016年11月30日3时 43分
1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价 值
2016年11月30日3时 43分 19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统一性表现在: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 个因素。
对立性表现在 :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 不可兼得 .
20
2016/11/30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劳 动 二 重 性
具体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 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 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 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5
2、所有制和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 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 产品。 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现实生产过程中的 经济关系,并表现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生产资料拥有者成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 费环节的支配者,而劳动力的拥有者则成为 被支配、被统治的对象。
4、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旦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 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根本区别: 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资本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
39
4、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两种流通公式: 商品流通公式(作为货币的货币运动) W-G-W (商品—货币—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 G-W-G’ (货币—商品—货币) ( G’=G+△G )
36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价值: 指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 值。 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三部分: 包括劳动者本人和养育子女所需的生活资料 价值,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特殊性: 指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物品、产品、商品中都具有 商品中特有的本质属性 的共同属性
14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马克思的独创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含义 劳动二重性的对立与统一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
15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比较
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量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价值量的关系: 简单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小 复杂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转次数。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2、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 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 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 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替换即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 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以补偿社会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世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纪 法
国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的 铁
匠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
作
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
坊
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行会的 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 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特征 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G
W
G'
不同的使用价
值相交换
G' = G + G
从表面上看,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规 律是矛盾的,即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键。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
的利益主体所有
(二)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途径有两个: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暴力剥夺农民土地;2、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殖民掠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历史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反映人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无价值,自然也就成不了商品;而价值是使用价值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也不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指同一个商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兼得,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获取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考研政治知识点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商品经济及商品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 者
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 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 削程度。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
价值的差额。
2.资本积累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一是缩短资本周转时间,二是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两个基本理论: 一是两大部类,第一大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大部类是生产生活 资料的部类;二是社会总产品上从价值上分为 C+V+M 三部分
4.资本主义工资与利润
2.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 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坐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3.货币
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考研政治知识点: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此知识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资本主义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 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本质、资本主义政治本质
一、 资本主义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的论文-V1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的论文-V1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
1. 农民阶级的分裂:黑死病的暴发导致欧洲农民人口大量减少,但粮
食需求仍在增长,导致农民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维持生计。
2. 手工业者的兴起:手工业者开始出现,通过自己的手艺得到一定的
收入,他们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逐渐复杂,出现了雇佣劳动的形式。
3.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手工业者的基础上,资本家开始雇佣劳动
力进行生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形成了初步的资本主义。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
1. 资本的占有和积累: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资本的占有和积累。
资本
家通过资本积累,逐渐控制了生产资料,从而主导了整个经济。
2.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雇佣劳动者创
造的价值不仅包括自己的工资,还包括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剥削雇
佣劳动者,获得了更多的财富。
3. 自由竞争和市场垄断: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自由竞争,但
由于一些特定的原因(如生产规模、垄断技术等)而形成市场垄断。
4. 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创新推动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在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破坏、资
源浪费等)。
结论: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表面上,资本主义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富有活力和竞争的市场环境,但也带来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探索出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经济制度,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PT118页).pptx
——马克思评价圈地运动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
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
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 市。”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2)后果及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和出发 点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的 条件
大量的一无所有的劳动力(成为雇佣 工人和产业后备军)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前提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趋势
教学重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发展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本质。
社会分工(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决定条件
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
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 的经济形态
社会分工是指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
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三次社会 大分工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商人的出现
相相相相相彼互互互互互此联联协联协需系系作系作要
1、资本主义的萌芽 2、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独 特历史规定性的生产方式;它和任何其他 一定的生产方式一样,把社会生产力及其 发展形式的一定阶段作为自己的历史条件, 而这个条件又是一个先行过程的历史结果 和产物,并且是新的生产方式由以产生的 现成基础。”
——马克思《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
1、资本主义的萌芽
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表现:一只羊=两把斧子 评价:价值的性质表现及不充分
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
产生: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表现: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2分黄金
其他商品
1分黄金=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其他商品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的;商人和高利贷 2、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资本问题: 1、劳动力:劳动的能力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没有别的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本人、家属和培训费用) •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4、货币转换资本 货币在购买劳动力后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得到剩余价值——货币转化资本根源分析: • 首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G`=G+△G) △G不可能产生于流通领域。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自然经济的特点: 第一,建立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产品是为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而生产的 2、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是为他人进行生产的一种交换经济。 (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以交换为目的 (2)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条件: • 社会分工的出现 •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因此,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3、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多以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也是决定性的条件。
5.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其中,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6.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7.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8.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9.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通过市场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物品。
(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10.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11.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活劳动就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消耗的抽象劳动。
12.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ppt 182页)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第四
对于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使用 价值和价值不能兼得。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 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
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
➢ 抛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 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 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 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 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难点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 的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 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和途径
(1)概念: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 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的历史过程
(2)本质:以暴力强迫生产者与生产 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3)途径:
➢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圈地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在海外劫 掠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贩卖鸦片等, 加速货币财பைடு நூலகம்的积累。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生产 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个别 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来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摘要]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作为这种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它是由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所组成的科学体系。
这些规律和范畴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掲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性质,其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在人们的辩证思维中,唯物辩证法德普遍规律和范畴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综合地发挥着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和第五章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它们在全书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即前三章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四章和第五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商品经济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提出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体系的基础。
正是把这样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于社会经济形态之研究,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学习,这样就可以对唯物辩证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资本主义的定义
何谓“资本主义”呢?资本主义就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
其实“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者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所以“资本主义”也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简介
资本主义(capitalism)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
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
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而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一方面,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成为了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的一个阶段。
资本主义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
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产生的。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开拓,有力地推进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状况规律的作用下,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日益削弱,行会中的规章条例趋于解体,这就引起了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三、资本主义的形成
1)从辩证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资本也不例外。
事实上,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也考察了“资本一般”的问题。
他指出:“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是使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这种“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性”,即资本共性,可以概括为:第一,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
利用资本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信用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或利息,这是资本和货币的本质区别。
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
资本只有运动才能增殖。
2)书P143
3)商品作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
在学习中,通过对商品价值实体(抽象劳动)的分析,容易看出,商品交换表面上是物与物的交换,实际上却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在相互交换他们之间的劳动,所以价值从质上讲,它不是物,而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从量上来看,其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内在矛盾解决的途径是交换。
在交换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交换价值先后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四个阶段,经过量变的积累,最终产生了货币,四个阶段之间的变化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正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即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逐渐发生了贫富两极分化,才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由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发展过程。
四、资本主义的本质
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恰恰相反,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以垄断组织也不能囊括任何国家的全部企业,世界上并不存在纯粹的垄断。
因此,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各种竞争相互交错,产生了许多特别尖锐、特别激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列宁说:“不是纯粹的垄断,而是垄断和交换、市场、竞争、危机并存,──这就是一般帝国主义的最重要的特征。
”因为,垄断组织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了争夺国内外市场和瓜分“势力范围”,它们千方百计地要打败竞争的对手,不仅使用经济手段,并且往往求助于政治手段。
垄断非但挡不住竞争的洪流,它本身还会引起更加广泛和剧烈的竞争。
“正是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原则’的结合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而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又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书P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