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5章第1节
高中物理第五章交变电流55电能的输送课件选修32
1.远距离输送一定功率的交流电,输电线 上的电压损失 ΔU=UP·r。
2.远距离输送一定功率的交流电,输电线上功率损失 ΔP=UP 2·r。
[解析] 设输电电压为 U,所输送的功率为 P,输电线 路总电阻为 r,则输电电流 I=UP,线路的功率损失 ΔP=I2r =PU22r,可知 ΔP∝U12,当输电电压 U 升高为原来的 n 倍时, 功率损失变为原来的n12,A 错误,B 正确;线路上的电压损 失 ΔU=Ir=PUr,可知 ΔU∝U1 ,当输电电压升高为原来的 n 倍时,电压损失变为原来的n1,C 正确,D 错误。
电阻为 R。当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为 k 时,线路损耗的
电功率为 P1,若将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提高到 nk,线
路损耗的电功率为 P2,则 P1 和PP21分别为(
)
A.PkUR,n1
B.kPU2R,n1
C.PkUR,n12 D.kPU2R,n12
解析 原线圈的电流为 I1=UP,由于 P、U 不变,故 I1 不变,由II12=nn21=k 得 P1=I22R=kPU2R;由I2I′1 =nn21′ ′=nk 得 P2=I2′2R=nkPU2R,则PP21=n12,故选项 D 正确。
[变式训练1] (多选)在远距离输电时,输送的电功率为
P,输电电压为 U,所用导线的电阻率为 ρ,横截面积为 S,
总长度为 l,输电线损失的功率为 ΔP,用户得到的功率为
P′,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ΔP=Uρ2lS
B.ΔP=PU22ρSl
C.P′=P-Uρ2lS
D.P′=P1-UPρ2Sl
高中选修3-1,2电与磁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电 场一、电荷 :1、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造,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起电”的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引起: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等量负电。
3、电荷量Q :电荷的多少元电荷:带最小电荷量的电荷。
自然界中所有带电体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e=1.6×10—19C 。
点电荷:与所研究的空间相比,不计大小与形状的带电体。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k = 9×109 N ·m 2/C 2二、电场:1、电荷间的作用通过电场产生。
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
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E :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
E=F/q 单位:N/C 或V/mE 是电场的一种特性,只取决于电场本身,与F 、q 等无关。
普通电场场强点电荷周围电场场强匀强电场场强公式 E=F/qE=U/d 方向 与正电荷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与负电荷受电场力方向相反沿半径方向背离+Q 沿半径方向指向—Q由“+Q ”指向 “—Q ” 大小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各处场强一样大3、电场线:形象描述场强大小与方向的线,实际上不存在。
疏密表示场强大小,切线方向表示场强方向。
一率从“+Q ”指向“—Q ”。
正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顺电场线,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逆电场线。
电场线的轨迹不一定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
只有电场线为直线,带电粒子初速度为零时,两条轨迹才重合。
任意两根电场线都不相交。
4、静电平衡时的导体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上,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编答案包括:必修1必修2选修3-1电磁学,3-2电磁学,3-3热学,3-4机械振动与光,3-5 动量与近代物理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课后习题答案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第2节:时间和位移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 9.510⨯=⨯年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 5=5 m/sv 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 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 ,03.(1)24.9 m/s ,(2)36.6 m/s ,(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高中物理选修3-2 第五章交流电-4.变压器(课件)(共70张PPT)
A组能力训练题1 1、一个正常工作的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下列 的哪个物理量不一定相等:( B ) A、交变电流的频率 B、电流的有效值 C、电功率 D、磁通量的变化率
22
A组能力训练题2 2、变压器在使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原线圈中输入的电流,随着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的 增大而增大 B.原线圈输入的电压,随着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的增 大而增大 C.当副线圈空载(断路)时,原线圈中无电流 D.当副线圈空载时,原线圈上电压为零
解析:对于一定的变压器来说,U2由U1决定,I1由I2 决定,P1由P2决定。
27
A组能力训练题7
7. 利用如图所示的电流互感器可以测量被测电路中的电
流,若互感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1:100, 交流电流表 A的示数是50mA,则被测电路的电流为( B )
A. 0.5A B. 5A C. 0.5mA D. 50mA
16
例1、 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 为n1和n2,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 率分别为U1和U2、I1和I2、P1和P2,已知n1>n2,则 ( BC ) A.U1>U2,P1<P2 B.P1=P2 ,I1<I2, C.I1<I2,U1>U2 D.P1>P2,I1>I2
解析:本题根据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进行求解. 因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成正比关系,
U1 U2 ΔU n1 n2 Δn 现副线圈电压下降3V,故U1:n1=3:18,
解得:n1=1320匝。
18
例3、 有5个完全相同的灯泡连接在理想变压器的原副
线圈电路中,如图所示,若将该电路与交流电源接通,
解见下页 19
解析: 电键接1时,灯均正常发光,表明 I1=I2', I2=4I1,n1/n2=I2/I1=4, 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
高中物理 人教版选修3-5 第1课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第1课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备课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知道实验探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体会科学探究的要素。
重点: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难点: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推理计算教学用具:细线2条、小钢球若干、打点计时器、电源、导线若干、小车2个、橡皮泥、撞针讲法速递(一)引入新课:碰撞是常见的现象,以宏观、微观现象为例,从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包括实验现象)中提出研究的问题----碰撞前后是否有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去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
板书: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二)进行新课: 演示:A 、B 是两个悬挂起来的钢球,质量相等。
使B 球静止,拉起A 球,放开后A 与B 碰撞,观察碰撞前后两球运动的变化。
换为质量相差较多的两个小球,重做以上实验通过演示实验的结果看出,两物体碰后质量虽然没有改变,但运动状态改变的程度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猜想碰撞前后可能的“不变量”描述思路: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不是不变量? m 1 v 1 + m 2v 2 = m 1 v 1’ + m 2 v 2’ ?或者,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之和是不变量? m 1 v 12+ m 2v 22= m 1 v 1’2+ m2 v 2’2?也许,两个物体的速度与自己质量的比值之和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和实验的目的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P4~P5参考案例:给学生一定的设计空间 P3需要考虑的问题: 讨论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技术性问题(1)获得一维碰撞的方案①利用气垫导轨实现两滑块发生一维碰撞;②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实现两球发生一维碰撞;③利用小车在光滑桌面上碰撞另一静止小车实现一维碰撞。
2020_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磁场5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1
Wf′=
1 2
mv′2-0,Wf′>Wf,所以v′<v。故B正确,A、C、D错误。
【素养训练】
1.带电油滴以水平速度v0垂直进入磁场,恰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油滴
质量为m,磁感应强度为B,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油滴必带正电荷,电荷量为 mg
B.油滴必带正电荷,比荷 q vq0B
m
C.油滴必带负电荷,电荷量为
(1)来自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在地磁场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提示:洛伦兹力 (2)极光为什么常出现于高纬度地区? 提示:由于带电粒子在地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所 以极光常见于高纬度地区。
【典例示范】 【典例】一质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不考虑其他场力(重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可能做类平抛运动 B.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只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拓展例题】考查内容:洛伦兹力作用下的力学综合 【典例】如图所示,质量m=1.0×10-4 kg的小球放在绝缘的水平面上,小球带电 荷量q=2.0×10-4 C,小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外加水平向右的匀强 电场E=5 V/m,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2 T,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取g= 10 m/s2)求: (1)小球具有最大加速度的值为多少? (2)小球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
3.初速度为v0的电子,沿平行于通电长直导线的方向射出,直导线中电流方向与
电子初始运动方向如图,则
()
A.电子将向左偏转,速率不变
B.电子将向左偏转,速率改变
C.电子将向右偏转,速率不变
D.电子将向右偏转,速率改变
【解析】选C。由安培定则可知导体右侧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然后根据左
高中物理选修3-2 第五章交变电流第1节交变电流同步练习
第五章交变电流第一节交变电流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呈正弦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此线圈与一个R=10Ω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不计电路的其他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交流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u=100sin(25πt)VB. 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C. 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100D. 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100Ω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是50W2.某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穿过它的磁通量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那么在图中()A. t1时刻,穿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B. t2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C. t3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达最大值D. t4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达最大值3.单匝矩形线圈abcd边长分别为l1和l2,在匀强磁场中可绕与磁场方向垂直的轴OO′匀角速转动,转动轴分别过ad边和bc边的中点,转动的角速度为ω.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图为沿转动轴OO′观察的情况,在该时刻线圈转动到ab边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为θ,此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A. 2Bl1l2ωcosθB. 3Bl1l2ωsinθC. Bl1l2ωcosθD.Bl1l2ωsinθ4.如图甲所示,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逆时针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如图乙所示,设沿abcda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图中ab时间段对应甲图中A至B图的过程B. 乙图中bc时间段对应甲图中C至D图的过程C. 乙图中d时刻对应甲图中的D图D. 若乙图中d处是0.02 s,则1 s内电流的方向改变50次5.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中性面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小B. 在中性面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C. 线圈通过中性面时,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D.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感应电动势也为零6.矩形线框垂直于匀强磁场且位于线框平面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交变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线框位于中性面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最大B. 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为零第1页,共9页C. 每当线框掠过中性面时,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D. 线框经过中性面时各边切割线的速度为零7.线圈的匝数为100匝,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时,穿过线圈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在t=0 s和t=0.2s时,线圈平面和磁场垂直,电动势最大B. 在t=0.1s和t=0.3 s时,线圈平面和磁场垂直,电动势为零C. 在t=0.2s和t=0.4s时电流改变方向D. 在t=0.1s和t=0.3 s时,线圈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速率最大二、多选题8.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动轴匀速转动,如图甲所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0.01s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小B. t=0.01s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C. 该线框匀速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100πD. 电动势瞬时值为22V时,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可能为45°9.如图矩形线圈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总电阻为r,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OO′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外电路电阻R.在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A. 磁通量的变化量△φ=nBSB. 平均感应电动势=C. 通过电阻的电量为D. 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Q=10.一台小型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规律图象如图甲所示,已知发电机线圈内阻为5.0Ω接一只电阻为95.0Ω如图乙所示,则正确的是()A. 周期为0.02sB. 电路中的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C. 该交变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 =220sin(100πt)D. 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焦耳热为20J11.如图所示,发电机的矩形线圈面积为S,匝数为N,绕OO′轴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此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NBS,产生的电动势为零B. 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NBSωsinωtC. P向下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D. P向下移动时,发电机的电功率增大12.单匝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转轴垂直于磁场,如线圈所围面积里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线圈中()A. 0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B. 0.05s时感应电动势为零C. 0.05s时感应电动势最大D. 0~0.05s这段时间内平均感应电动势为0.4V13.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轴匀速转动,当线框的转速为n1时,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线为甲,当线框的转速为n2时,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线为乙.则()A. t=0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均为零B. 当t=0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均为零C. n1:n2=3:2D. 乙的交变电动势的最大值是V三、计算题14.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B=0.2T的水平匀强磁场中,有一边长为L=10cm,匝数N=100匝,电阻r=1Ω的正方形线圈绕垂直于磁感线的OO′轴匀速转动,转速n =r/s,有一电阻R=9Ω,通过电刷与两滑环接触,R两端接有一理想电压表,求:(1)若从线圈通过中性面时开始计时,写出电动势瞬时植表达式;(2)求从中性面开始转过T时的感应电动势与电压表的示数;(3)在1分钟内外力驱动线圈转动所作的功.第3页,共9页15.如图所示,线圈abcd的面积是0.05m2,共200匝;线圈总电阻r=1Ω,外接电阻R=9Ω,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T,线圈以角速度ω=100πrad/s匀速转动.(1)若线圈经图示位置时开始计时,写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瞬时值的表达式;(2)求通过电阻R的电流有效值.16.如图所示为交流发电机示意图,匝数为n=100匝的矩形线圈,边长分别为10cm和20cm,内阻为5Ω,在磁感应强度B=0.5T的匀强磁场中绕OO′轴以50rad/s 的角速度匀速转动,线圈和外部20Ω的电阻R相接.求:(1)若从线圈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写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2)电键S合上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3)通过电阻R的电流最大值是多少;(4)电阻R上所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答案和解析【答案】1. D2. D3. D4. B5. C6. C7. B8. CD9. BCD10. AC11. BD12. ABD13. BCD14. 解:(1)角速度ω=2πn=200rad/s电动势的最大值E m=NBSω=100×0.2×0.12×200=40V表达式e=E m sinωt=40sin200t(V)(2)电压有效值E =V电压表示数U ==18V从中性面开始转过T时的感应电动势e =40×sin(3)外力做的功转化为电能W=EIt=E=4800J答:(1)若从线圈通过中性面时开始计时,电动势瞬时植表达式为e=40sin200t(V);(2)从中性面开始转过T 时的感应电动势为V,电压表的示数为18V;(3)在1分钟内外力驱动线圈转动所作的功为4800J.15. 解:(1)感应电动势最大值为E m=NBS ω=200××0.05×100πV=1000V由于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则瞬时值表达式为:e=E m sin(ωt)=1000sin(100πt)V(2)流过电阻R的最大电流I m ===100A通过电阻R的电流有效值I ===50A.答:(1)若线圈经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瞬时值的表达式是e=1000sin(100πt)V;(2)通过电阻R的电流有效值是50A.16. 解:(1)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瞬时表达式为闭合s 时,有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电压为U=IR=40V(3)通过R 的电流最大值为(4)电阻R上所消耗的电功率P= IU=2×40 W=80 W.答:(1)若从线圈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写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2)电键S合上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40V,2A;(3)通过电阻R 的电流最大值是(4)电阻R上所消耗的电功率是80W【解析】1. 解:A、由图象可知交变电流的周期T=0.04s ,角速度,频率f =Hz,故该交流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u=100sin(50πt)V,故AB错误;第5页,共9页C、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故C错误;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100Ω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为:P=,故D正确故选:D从图象中可以求出该交流电的最大电压以及周期等物理量,然后根据最大值与有效值以及周期与频率关系求解.本题考查了交流电最大值、有效值、周期、频率等问题,要学会正确分析图象,从图象获取有用信息求解.2. 解:A、t1时刻,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t2时刻磁通量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故AB 错误.C、t3时刻,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则感应电动势为零.故C错误.D、t4时刻磁通量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最大,则感应电动势最大.故D正确.故选:D.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磁通量φ随时间的变化图线的斜率反映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的关系,知道图线的斜率反映感应电动势的大小.3. 解: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做匀角速转动,产生交流电,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 m=nBSω=nBL1L2ω根据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e=E m sinωt,在该时刻线圈转动到ab边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夹角为θ时,θ=ωt;此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e=Bl1l2ωsinθ.故选:D发电机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根据公式E m=nBSω求解最大电动势,根据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e=E m sinωt,即可得出结论.本题关键是记住交流电最大值表达式E m=nBSω,然后结合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即可.4. 解:从线圈转过中性面的位置开始计时,所以电流在开始时为0;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轴逆时针匀速转动时,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根据右手定则可以判定;A、乙图中ab,感应电流为正方向,且大小在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则有:感应电流方向abcda,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则有:感应电流的大小在增大,所以对应甲图中B至C图的过程,故A错误;B、乙图中bc,感应电流为负方向,且大小在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则有:感应电流方向adcba,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则有:感应电流的大小在增大,所以对应甲图中C至D图的过程,故B正确;C、乙图中d时刻,感应电流为零,则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小,即磁通量最大,且电流有负变为零,故对应A 图,故C错误;D、若乙图中D等于0.02s,则周期为0.02s,则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而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所以1s内电流的方向改变了100 次;故D错误;故选:B.该位置的磁通量最大,感应电流为0,是中性面.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轴匀速转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正弦交流电该题考查交流电的产生、中性面与交流电的图象,要明确线圈的转动图象与交流电的瞬时电动势的图象之间的关系.5. 解:A、在中性面时,线圈与磁场垂直,磁通量最大.故A错误.B、在中性面时,没有边切割磁感线,感应电动势为零.故B错误.C、线圈每次通过中性面,电流的方向均会发生改变;故C正确;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线圈与磁场平行,有两边垂直切割磁感线,感应电动势最大.故D错误.故选:C.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正弦式电流.在中性面时,线圈与磁场垂直,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每通过中性面一次,电流方向改变一次.本题考查正弦式电流产生原理的理解能力,抓住两个特殊位置的特点:线圈与磁场垂直时,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与磁场平行时,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最大.6. 解:A、在中性面时感应电流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与磁场垂直,磁通量最大.故A错误;B、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最大;故B错误;C、每当线框掠过中性面时,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故C正确;D、左右两边要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不为零,但由于相互抵消而使磁通量为零;故D错误;故选:C.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正弦交变电流,由电流图象读出感应电流的变化.由欧姆定律得知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成正比,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知,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当线圈磁通量最大时,感应电动势为零;而当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感应电动势最大.本题考查理解正弦交变电流与磁通量关系的能力及把握电流的变化与线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的能力.比较简单.7. 解:A、在t=0 s和t=0.2 s时,磁通量最最小,线圈位于与中性面垂直位置,感应电动势最大,故A错误;B、在t=0.1 s和t=0.3 s时,磁通量最大,线圈位于中性面位置,感应电动势为零,故B正确;C、在t=0.2s和t=0.4s时,磁通量最最小,线圈位于与中性面垂直位置,电流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D、在在t=0.1s和t=0.3 s时,磁通量最大,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感应电动势为零,故磁通量变化率为零,线圈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速率最小,故D错误;故选:B.交变电流产生过程中,线圈在中性面上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小,线圈与中性面垂直时,通过的磁通量最小,电动势为大;结合Φ-t图象分析答题.要掌握交流电产生过程特点,特别是两个特殊位置:中性面和垂直中性面时,掌握电流产生过程即可正确解题.8. 解:A、由图象知:t=0.01s时,感应电动势为零,则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变化率最小,故AB错误;C、由图象得出周期T=0.02s,所以ω==100πrad/s,故C正确D、当t=0时,电动势为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故该交变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311sin(100πt)V,电动势瞬时值为22V时,代入瞬时表达式,则有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正弦值sinα=,所以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可能为45°,故D正确;故选:CD.从图象得出电动势最大值、周期,从而算出频率、角速度;磁通量最大时电动势为零,磁通量为零时电动势最大本题考查了对交流电图象的认识,要具备从图象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掌握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9. 解:A、图示位置磁通量为Φ1=0,转过90°磁通量为Φ2=BS,△Φ=Φ2-Φ1=BS.故A错误.B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平均感应电动势,△t =解得=,故B正确;C、通过电阻R的电量q=It =t=n,得到q =,故C正确;D、电流的有效值为I =,E =,电阻R所产生的焦耳热Q=I2Rt,解得Q =,故D正确.故选:BCD.图示位置磁通量为Φ1=0,转过90°磁通量为Φ2=BS=Φ2-Φ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平均感应电动第7页,共9页势.根据焦耳定律Q=I2Rt求解热量,I为有效值.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和电流的定义式求解电量.对于交变电流,求解热量、电功和电功率用有效值,而求解电量要用平均值.注意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10. 解:A、由甲图可知交流电的周期T=0.02s,故A正确;B、由甲图可知交流电的最大值为E m=220V,故有效值E=220V,电压表示数U=V=209V.故B错误;C、角速度,故该交变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220sin(100πt),故C正确;D、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焦耳热为Q=t=×1J=24.2J.故D错误.故选:AC.由图读出电动势的最大值,求出有效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外电压的有效值,即为电压表的示数.根据电流方向每个周期改变两次,求出每秒钟方向改变的次数.根据电压有效值求出灯泡消耗的功率.由焦耳定律,由有效值求出发电机焦耳热.交流电的电压、电流、电动势等等物理量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求解交流电的焦耳热、电功、电功率时要用交流电的有效值,求电量时用平均值.11. 解:A、此时线圈位移中性面,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为BS,故A错误;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 m=NBSω,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故e=NBSωsinωt,故B正确;C、当P位置向下移动、R不变时,副线圈匝数增大,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公式,输出电压变大,故电流变大,功率变大,故输入功率变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正弦式交流发电机从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其电动势表达式为:e=NBSωsinωt;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为有效值本题关键明确交流四值、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公式、功率关系,注意求解电量用平均值12. 解:A、由图示图象可知,0时刻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故A正确;B、由图示图象可知,0.05s时刻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故B正确,C错误;D、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0~0.05s内平均感电动势:E===0.4V,故D正确;故选:ABD.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平均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本题关键是掌握好图象的含义,磁通量比时间其物理含义为感应电动势,即图象的斜率表示感应电动势.13. 解:A、由图象知t=0时,电动势为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A错误;B、当t=0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均为零,B正确;C、由图象知=37.5,=25,所以n1:n2=3:2,C正确;D、由图象知NBS×2πn1=10V,所以,乙的交变电动势的最大值是NBS×2πn2=V,D正确;故选BCD根据图象判断初始时刻电动势为零,所以是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磁通量最大,磁通量变化率为零,由图象知道周期,求出转速之比,根据最大值的表达式判断D.本题考查了交流电的产生和原理,能够从图象中获取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利的物理信息.14. (1)交流发电机产生电动势的最大值E m=nBSω,从线圈通过中性面时开始计时,电动势表达式为e=E m sinωt.(2)交流电压表测量的是路端电压有效值,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最大值是有效值的倍,进行求解.(3)根据焦耳定律Q=EIt求解整个回路发热量,即可得到外力做功.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正弦式交流电峰值的表达式E m=nBSω,知道从中性面计时,电动势表达式为e=E m sinωt,要注意求电功时必须用有效值求解.15. 从线圈处于中性面开始计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e=E m s inωt,由E m=NBSω求出E m.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最大电流I m,通过电阻R的电流有效值I =.本题考查对交流发电机原理的理解能力.对于交流电表,显示的是交流电的有效值.瞬时值表达式要注意计时起点,不同的计时起点表达式的初相位不同.16. (1)由E m= nBSω求得最大值,根据e=E m cosωt求得瞬时表达式;(2)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的是有效值,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即可判断;(3)根据求得最大值;(4)有P=UI求得产生的功率本题考查了求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求电阻消耗的功率问题,求出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掌握最大值与有效值间的关系、应用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第9页,共9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件
电磁感应
第一节 划时代的发现
自主学习--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 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 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 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
铁芯
铁芯和线圈A是产生这一效应的必要条 件吗?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 交了一个报告,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磁生电”是一 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五种类型可以引起感应电流:变化的电 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 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有规律吗?
问题: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 线”是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 件呢?
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是“闭合电 对运动。 即:磁场和导体相对静止的话,导体 就不切割磁感线,导体中就没有感 应电流产生。
是这样吗?
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使用不切割磁感线的方法产生 感应电流 2、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流表、滑动变 阻器、大线圈、小线圈、导线
三品:创造性的思维 为什么以往的实验都失败了?
法拉第敢于突破,终于有了划时代的发现!
1831年10月28日 法拉第的创新:
圆盘发电机,首先向 人类揭开了机械能转化 为电能的序幕。
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磁场”和“力 线”的概念。暗示了电磁波存在的可能性, 并预言了光可能是一种电磁振动的传播 。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与磁场的 变化有关,与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无关
小结:
(人教版)成都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核反应中,属于原子核的衰变的是( )A .427301213150He Al P n +→+B .32411120H H He n +→+ C .235190136192038540U n Sr Xe +10n ++→ D .238234492902U Th He →+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23411120H+H He+n →是聚变B .235114094192054380U+n Xe+Sr+2n →是裂变 C .226222498962Ra Rn+He →是α衰变 D .242401112-1Na Mg+e →是裂变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B .23290Th 成为原子核20882Pb ,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C .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都最强D .2812Mg 半衰期为21小时,则10个2812Mg 原子核,经过21小时后还有5个未衰变4.现有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对于缓解能源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现在利用核能发电主要是利用了( )A .重核的裂变B .轻核的聚变C .两种方式共存D .核能发电对环境污染严重5.质子和中子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当它们结合成氘核时,产生能量E ,并以γ射线的形式放出.已知普朗克常数为h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氘核的质量和γ射线的频率的表达式分别为( )A .122(),E E m m c h -+ B .122(),E E m m c h +- C .122(),E h m m c E ++ D .122(),E E m m c h++ 6.K -介子方程为0ππK --→+,其中K -介子和π-介子是带负电的基元电荷,0π介子不带电。
一个K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 ,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 ,两轨迹在P 点相切,它们的半径K R -与πR -之比为2∶1,如图所示,0π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介子的动量大小与0π介子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 )A .1∶1B .1∶2C .1∶3D .1∶67.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核的热核反应,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大量能量就是太阳能.已知质子的质量m p =1.0073 u ,α粒子的质量m α=4.0015 u ,电子的质量m e =0.0005 u .1 u 的质量相当于931.5 MeV 的能量,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为3.8×1026J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个核反应方程是H 12+H 13→H 24e +n 01B .这一核反应的质量亏损是0.0277 uC .该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 4.13×10−12JD .太阳每秒减少的质量为4.2×109Kg8.关于天然放射线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γ射线就是中子流B .α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性C .电离本领最强的是γ射线D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时所产生的C .方程式258254492902U Th He →+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 D .23290Th 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20882Pb10.本题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 经α衰变边长F ,再经β衰变变成G ,再经α衰变成为H ,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E F G βαα→→→H ;另一系列衰变如下:P Q R S ββα→→→,已知P 是F 的同位素,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Q 是G 的同位素,R 是H 的同位素B .R 是G 的同位素,S 是H 的同位素C .R 是E 的同位素,S 是F 的同位素D .Q 是E 的同位素,R 是F 的同位素11.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碳14原子核,它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内切的圆,两圆的直径之比为7:1,如图所示,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为A .14014615C eB →+B .14410624C He B e →+ C .14214615C H B →+D .140146-17C e N →+12.放射性元素A 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 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 ,则元素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 的位置向前移动了A .1位B .2位C .3位D .4位13.原子核23892U 在天然衰变为20682Pb 的过程中,所经过的α衰变次数质子数减少的个数、中子数减少的个数依次为( )A .8、10、22B .10、22、8C .22、8、10D .8、22、10 14.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23892U→23490Th +42He 是α衰变B .147N +42He→178O +11H 是轻核聚变C .21H +31H→42He +10n 是β衰变D .8234Se→8236Kr +201-e 是重核裂变15.关于质能方程E =m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变化B .当物体向外释放能量△E 时,其质量必定增加△m ,满足△E =△mc 2C .物体的核能可以用mc 2表示D .mc 2是物体所蕴藏能量的总和 二、填空题16.同位素这个概念是1913年英国科学家索迪提出的。
高中物理第五章1交变电流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会观察电流(或电压)的波形图,理解交变电流和直流的概念.
2.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会分析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规律. 3.知道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知道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的 物理含义.知道中性面的物理特点.
课前预习 掌握新知
知识梳理
一、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 大小 和 方向 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变电
学霸笔记
搞清两个特殊位置的特点 (1)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时:e 为 0,i 为 0,Φ为最大, 为 0.
t (2)线框平面与磁场平行时:e 为最大,i 为最大,Φ为 0, 为最大.
t
(教师备用)
例1-1:(多选)如图所示,一矩形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
向的转轴OO′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动,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
(4)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与开始计时的位置无关.( (5)交流电源没有正负极之分.( √ )
×)
×)
(1)如图所示,当线圈在磁场中绕OO′轴转动时,哪些边切割磁感线?线圈 转到哪些位置时没有感应电流?
答案:当线圈在磁场中绕OO′轴转动时,AB,CD边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 流.线圈转到(甲)和(丙)位置时没有感应电流,我们称之为中性面. (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图象一定是正弦函数曲线吗? 答案:不一定,根据计时起点不同,也可能是余弦函数曲线.
[要点归纳]
1.峰值表达式
Em=nBSω,Im= Em = nBS ,Um=ImR= nBSR .
Rr Rr
Rr
2.峰值决定因素:由线圈匝数n、磁感应强度B、转动角速度ω和线圈面积
S决定,与线圈的形状无关,与转轴的位置无关.
2019年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1节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电子的发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
得出结论:电荷量是量子化的,电荷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 e 的 整数倍.
答案:电荷量是量子化的,电荷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 e 的整数 倍
对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理解 1.装置:放射源、金箔、荧光屏等,如图所示.
2.现象 (1)绝大多数的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2)少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 α 粒子偏转角度超过 90° ,有的几乎达到 180° . 3.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过程在真空中进行. (2)α 粒子是氦原子核,体积很小,金箔需要做得很薄,α 粒子才 能穿过. 4.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不能解释 α 粒子大角度散射的实验结果.
做一做
关于原子结构,汤姆孙提出“葡萄干蛋糕模型”、 )
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如图甲和乙所示,都采用了类比推 理的方法.下列事实中,主要采用类比推理的是(
A.人们为便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建立质点模型 B.伽利略从教堂吊灯的摆动中发现摆的等时性规律 C.库仑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出库仑定律 D.托马斯· 杨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证实光是一种波
电子比荷的测定 1910 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简练而 又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更重要的是密立根实验发现电 荷是量子化的, 即任何电荷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 e 的整数倍, 并求得了元电荷即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密立根实验的原理 (1)如图所示, 两块平行放置的水平金属板 A、 B 与电源相连接, 使 A 板带正电,B 板带负电,从喷雾器喷嘴喷出的小油滴经上 面金属板中间的小孔,落到两板之间的匀强电场中.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电磁
(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是电子.( √ ) (3)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电子电荷量可以取任意数值. ( × ) (4)α 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符合事实的. ( × ) (5)α 粒子散射实验中大多数 α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或反弹. ( × ) (6)α 粒子大角度的偏转是电子造成的.( × )
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一讲、冲量和动量
• 参考答案(一) • 1.B 2.A 3.AB 4.-20 kg·m/s;16 kg·m/s;36
kg·m/s 5.100 N·s ; 向 右 ; 40 N·s ; 向 左 6.ABC
七、素质能力训练
一、填空题
1、质量为0.1kg的小球,以πrad/s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
半径为0.2m,则每1秒小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等于
少?
解: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碰前钢球的动量
碰后钢球的动量 p2 mv2
p1 mv1
碰撞过程中钢球动量变化 p p2 p1 m(v2 v1)
负号表示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所以钢球 动量变化大小是:
m(v2 v1)
归纳: 某一过程物体末动量P2与初动量P1之 差,称为
动量的变化量△P。 注:动量的变化量△P也是矢量,但它是 过程量。
碰撞前后钢球动量的变化为:
Δp=pˊ-p = -0.4kg·m/s-0.4 kg·m/s = -0.8 kg·m/s
例2、如图,钢球质量为1kg,按如图方向与 地面碰撞前后速度的大小都为1m/s.求碰 撞过程动量的变化量.
P 2P 2kgm/ s 方向竖直向上
动量变化量△P是矢量,即要求出大 小也要求出方向
速运动,在10 s内,拉力F的冲量大小等于
N·s,
摩擦力的冲量大小等于
N·s.
二、选择题
1、关于冲量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力越大,冲量越大
B.力的作用时间越长,
C.恒力的作用时间长,则冲量大
D.
2、从A点以某一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小球,球从抛出点 A上升到最高点O,又从O返回A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
答:①可以用较大的力作用较短的时间;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1节 磁现象和磁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1物理学
磁现象和磁场1.磁体是具有磁性的物体,磁体有N、S两个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3.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电流有力的作用。
4.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因此,磁针并非准确地指向南北,其间有一个夹角,这就是地磁偏角,简称磁偏角。
5.火星上没有一个全球性的磁场,所以指南针在火星上不能工作。
一、磁现象及电流的磁效应1.磁现象(1)磁性:物质具有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
(2)磁体:天然磁石和人造磁铁都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的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磁性最强的区域叫磁极。
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N极)。
(4)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自然界中的磁体总存在着两个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电流的磁效应(1)奥斯特实验:把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在指向南北的磁针上方,通电时磁针发生了转动。
(2)意义: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产生磁场,首先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二、磁场1.磁体、电流间的相互作用(1)磁体与磁体间存在相互作用。
(2)通电导线对磁体有作用力,磁体对通电导线也有作用力。
(3)两条通电导线之间也有作用力。
2.磁场(1)定义: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通电导线之间,以及通电导线与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是磁体或电流周围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
三、地球的磁场1.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磁体,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S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
自由转动的小磁针能显示出地磁场的方向,这就是指南针的原理。
2.磁偏角小磁针的指向与正南方向之间的夹角。
3.太阳、月亮、其他行星等许多天体都有磁场。
1.自主思考——判一判(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磁场可以产生电流。
(×)(2)天然磁体与人造磁体都能吸引铁质物体。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辐射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关于原子核衰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β射线来源于原子的核外电子B .γ射线可以用来探测金属部件内部的缺陷C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成新核,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减小D .1000个半衰期为2h 的某放射性同位素,经6h 还剩125个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电子,核反应类型为β衰变B .234112H+H He+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 D .14417728N+He O+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3.14C 发生放射性衰变变为14N ,半衰期约为5700年。
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 与12C 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 的比例持续减少。
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700年B .12C 、13C 、14C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 .14C 衰变为14N 的过程中放出α射线D .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 的衰变4.我国科学家为解决“玉兔号”月球车长时间处于黑夜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核能电池,将核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需要的功率并不大,但要便于防护其产生的核辐射。
请据此猜测“玉兔号”所用核能电池有可能采纳的核反应方程是( )A .32411120H H He n +→+B .235114192192056360U n Ba kr 3n +→++C .238238094951Pu Am e -→+D .274301132150Al He P n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孙最早提出的B .铀核(23892 U )衰变为铅核(20882 Pb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 .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铀核的裂变中,当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不能发生链式反应B .铀元素的半衰期为T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铀元素的半衰期也发生变化C .比结合能越小,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 .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减少,因此反应中释放能量7.一个静止在磁场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3015P ,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原子核3014Si ,在图中近似反映正电子和Si 核轨迹的图是( )A .B .C .D .8.根据有关放射性方面的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9.某原子核A 先进行一次β衰变变成原子核B ,再进行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C ,则( )A .核C 的质子数比核A 的质子数少2B .核A 的质量数减核C 的质量数等于3 C .核A 的中子数减核C 的中子数等于3D .核A 的中子数减核C 的中子数等于510.在核反应方程41417278He+N O+X中,X 表示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α粒子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 .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出电子的荷质比D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12.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碳14原子核,它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内切的圆,两圆的直径之比为7:1,如图所示,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为A .14014615C e B →+ B .14410624C He B e →+ C .14214615C H B →+D .140146-17C e N →+13.一个静止的原子核a bX 经α衰变放出一个α粒子并生成一个新核,α粒子的动能为E 0.设衰变时产生的能量全部变成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则在此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 )A .02E cB .()024E a c -C .()024a E c - D .()024aE a c -14.在β衰变中放出的电子来自( ) A .原子核外轨道上的电子 B .原子核内所含的电子C .原子核内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出的电子D .原子核内质子变成中子时放出的电子15.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高中物理:第五章1-5节 交流电教案人教版选修3-2
教学课题:交变电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正弦交流电是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知道中性面的概念.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理解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 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图像,能从图像中读出所需要的物理量. 4、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能正确表达出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 5、理解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概念,能用有效值做有关交流电功率的计算. [过程和方法] 1、掌握描述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进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及为富民强国认真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及中性面的特点. 难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三.教学仪器 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探究 五.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提问]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基本式:tn ∆∆Φ=ε导出式:⊥=BlV ε2.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基本规律:楞次定律 导出规律:右手定那么〔口诀:“力左电右〞〕 [教师演示]交变电流产生的实验:模型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在不断的变化,这种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新课1、交变电流的产生演示1:出示手摇发电机模型,并连接演示电流表. 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电流表的指针随着线圈的转动而摆动,线圈每转动一周指针左右摆动一次. 说明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电流叫交流电. 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投影显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四个过程. 分析:线圈bc 、da 始终在平行磁感线方向转动,因而不产生感应电动势,只起导线作用. 〔1〕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甲图〕,ab 、cd 边此时速度方向与磁感线平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没有感应电流.教师强调指出:这时线圈平面所处的位置叫中性面. 中性面的特点: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小为零,感应电流为零. 〔2〕当线圈平面逆时针转过90°时〔乙图〕,即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ab 、cd 边的线速度方向都跟磁感线垂直,即两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也最大. 〔3〕再转过90°时〔丙图〕,线圈又处于中性面位置,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4〕当线圈再转过90°时,处于图〔丁〕位置,ab 、cd 边的瞬时速度方向,跟线圈经过图〔乙〕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反,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也跟在〔图乙〕位置相反. 〔5〕再转过90°线圈处于起始位置〔戊图〕,与〔甲〕图位置相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在场强为的匀强磁场中,矩形线圈边长为l 1、l 2,逆时针绕中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 .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如何变化呢? 线圈转动的线速度为ω,转过的角度为ωt ,此时ab 边线速度以磁感线的夹角也等于ωt ,这时ab 边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Bl 1l 2ω/2)sin ωt同理,cd 边切割磁感线的感应电动势为:E=(Bl 1l 2ω/2)sin ωt就整个线圈来看,因ab 、cd 边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相同,是串联,所以当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平行时,即,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 m =BS ω.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e= BS ωsin ωt 可见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做周期性变化.当线圈跟外电路组成闭合回路时,设整个回路的电阻为,那么电路的感应电流的瞬时值为表达式.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这种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正弦式电流.3、交流电的图像: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线圈平面跟中性面的夹角〔或者表示线圈转动经过的时间〕,纵坐标表示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规律:t Sin m ωεε=t Sin I i m ω=其中:ωεnBS m =,Rr I mm +=ε.4、交流发电机〔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①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叫电枢〕. ②用来产生磁场的磁极.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电枢动磁极不动〕. 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磁极动电枢不动〕. 无论哪种发电机,转动的部分叫转子,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例题与练习[例1]如下图各图线中表示交变电流的是 [][误解] 选〔A 〕,〔B 〕,〔C 〕,〔D 〕. [正确解答] 选〔B 〕,〔C 〕,〔D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 大小、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为交变电流.[误解]选有〔A 〕,然而〔A 〕中电流大小虽周期性变化,但方向不变,是直流电流而不是交变电流.[例2] 一线圈中产生的正弦交变电流按i=10sin314tA 变化,求出当线圈从中性面起转过30°、60°、90°、120°所需时间及对应的电流值. [分析] 通过跟正弦交变电流的标准式比较,直接代入计算. [解答] 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转动产生的正弦交变电流的标准式是 i=I m sin ωt .式中ωt 表示线圈平面对中性面的夹角〔单位是rad 〕. 当线圈平面转过的角度θ1=30°时,由得经历的时间和对应的电流值分别为同理,当θ2=60°时,得当θ3=90°时,得当θ4=120°时,得[说明] 用公式i=I m sin ωt 算出的是线圈在转动过程中某位置或某个时刻的电流值,所以它是一个瞬时值表达式. [例3] 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线圈从中性面开始匀速转动,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与时间t 的图象是 [][分析] 设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 ,矩形线圈abcd 的面积为S ,如图2所示从中性面位置开始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设经时间t 转过的角度θ=ωt ,转到位置a 1d 1,画出它的正视图如图3所示.积〕可知,在时刻t 通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为[答]C .[说明] 磁通量是标量.磁通量的正、负表示它穿过平面的方向.根据图3得出的上述表达式,是规定从左向右穿过平面左侧面〔用实线表示〕的方向为正.当转过θ=90°后,磁感线将从平面的右侧面〔用虚线表示〕穿过,磁通量为负.线圈转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对照关系,如图4所示.练习1.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当线圈平面跟中性面重合的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电流方向改变B .磁通量为零C .圈中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D .线圈没有边切割磁感线2.如下图,线圈abcd 绕ab 和cd 的中点的连线OO ′转动,OO ′与匀强磁场垂直,线圈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为定值,为了使线圈中电流值增为原来的2倍,可采用的办法有〔 〕A .使线圈绕cd 边转动B .使线圈的面积增为原来的2倍C .使磁感强度和转速增加为原来的2倍D .使磁感强度减为原来的1/2,转速增为原来的4倍小结1、交流电的产生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2、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 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 3、交流电的图像 4、交流发电机〔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①电枢.②磁极.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作业六.教学反思:教学课题:描述交变电流有物理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 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含义,掌握它们相互间关系,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2、理解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公式进行有关计算.3、能利用有效值定义计算某些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及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3、使学生理解如何建立新的物理概念而培养学生处理解决新问题能力.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5、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演绎思维能力.6、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由用电器铭牌,可介绍我国近几年的经济腾飞,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为建设祖国发奋学习的精神. 2、让学生体会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交流电的有效值、最大值、频率、周期的理解 难点:1、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计算特殊形式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来体会和掌握它的定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1知识总结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3.起电的方法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第五章交变电流第1节交变电流1.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__________,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______,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__________.2.线圈在______磁场中绕____________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交变电流,此交变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叫做________________电流,其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__________,其中E m=________.3.下列各图中,哪些情况线圈中能产生交流电()4.下图所示的4种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中,属于交变电流的有()5.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中性面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B.在中性面时,感应电动势最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感应电动势也为零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磁通量的变化率也为零【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交变电流的产生1.如图1所示为演示交变电流产生的装置图,关于这个实验,正确的说法是()图1A.线圈每转动一周,指针左右摆动两次B.图示位置为中性面,线圈中无感应电流C.图示位置ab边的感应电流方向为a→bD.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磁通量变化率为零2.处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线圈abcd,以恒定的角速度绕ab边转动,磁场方向平行于纸面并与ab垂直。
在t=0时刻,线圈平面与纸面重合(如图2所示),线圈的cd边离开纸面向外运动。
若规定由a→b→c→d→a方向的感应电流为正,则能反映线圈中感应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是()知识点二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3.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转速为240 r/min,若线圈平面转至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的电动势为2 V,则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所产生的交流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________ V,电动势的峰值为________ V,从中性面起经148s,交流电动势的大小为________ V.4.有一个10匝正方形线框,边长为20 cm,线框总电阻为1 Ω,线框绕OO′轴以10π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如图3所示,垂直于线框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0.5 T.问:图3(1)该线框产生的交变电流电动势最大值、电流最大值分别是多少?(2)线框从图示位置转过60°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是多大?(3)写出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方法技巧练】一、瞬时值、平均值的计算方法5.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对称轴转动,线圈共100匝,转速为10πr/min,在转动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最大值为0.03 Wb,则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动势为多少?当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夹角为π3时,感应电动势为多少?6.如图4所示,匝数为n,面积为S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B中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求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180°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图4二、交变电流图象的应用7.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5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t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B.t2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C.t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D.每当e变换方向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绝对值都为最大8.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6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A.t=0时刻,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B.t=0.01 s时刻,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C.t=0.02 s时刻,线圈中有最大感应电动势D.t=0.03 s时刻,线圈中有最大感应电流1.关于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交变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感应电动势方向不变B.线圈每转动一圈,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C.线圈每平面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都要改变一次D.线圈每转动一圈,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方向都要改变一次2.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交流电的瞬时电动势为e=102sin 20πt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线圈平面位于中性面B.t=0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C.t=0时,导线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速度最大D .t =0.4 s 时,e 达到峰值10 2 V3.交流发电机在工作时的电动势为e =E m sin ωt ,若将其电枢的转速提高1倍,其他条件不变,则其电动势变为( )A .E m sin ωt 2B .2E m sin ωt 2C .E m sin 2ωtD .2E m sin 2ωt4.一闭合矩形线圈abcd 绕垂直于磁感线的固定轴OO ′匀速转动,线圈平面位于如图7甲所示的匀强磁场中.通过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t 1、t 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B .t 1、t 3时刻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C .t 2、t 4时刻线圈中磁通量最大D .t 2、t 4时刻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最小5.如图8所示,一正方形线圈abcd 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对称轴OO ′匀速转动.沿着OO ′观察,线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已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线圈匝数为n ,边长为l ,电阻为R ,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当线圈转至图示位置时( )图8A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bcdaB .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为nBl 2ωRC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0D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为06.如图9所示,矩形线圈abcd ,已知ab 为L 1,ad 为L 2,在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绕OO ′轴以角速度ω(从图中位置开始)匀速转动,则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图9 A .12BL 1L 2ωsin ωt B .12BL 1L 2cos ωt C .BL 1L 2ωsin ωt D .BL 1L 2ωcos ωt7.如图10所示,一矩形线圈abcd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并绕过ab 、cd 中点的轴OO ′以角速度ω逆时针匀速转动.若以线圈平面与磁场夹角θ=0°时(如图)为计时起点,并规定当电流自a 流向b 时电流方向为正.则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图108.如图11甲所示,一矩形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转轴OO′以恒定的角速度ω转动.当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按照图乙所示的余弦规律变化,则在t=π2ω时刻()图11A.线圈中的电流最大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C.线圈所受的安培力为零D.线圈中的电流为零9.如图12所示,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可以分别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P1和P2以相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图12A.线圈绕P1转动时的电流等于绕P2转动时的电流B.线圈绕P1转动时的电动势小于绕P2转动时的电动势C.线圈绕P1和P2转动时电流的方向相同,都是a→b→c→d10.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4πrad/s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象如图13所示.则交变电流的频率为______Hz,当t=0时,线圈平面与磁感线________,当t =0.5 s时,e为______V.图1311.如图14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n ”形导线框可绕AB 轴转动,已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52πT ,线框的CD 边长为l 1=20 cm ,CE 、DF 边长均为l 2=10 cm ,转速为50 r /s .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图14(1)写出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2)在e -t 坐标系中作出线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12.如图15所示,匀强磁场B =0.1 T ,所用矩形线圈的匝数N =100,边长ab =0.2 m ,bc =0.5 m ,以角速度ω=100π rad /s 绕OO ′轴匀速转动.从线圈平面通过中性面时开始计时,试求:图15(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2)由t =0至t =T 4过程中的平均电动势值.第五章 交变电流第1节 交变电流课前预习练1.交变电流 直流 恒定电流2.匀强 垂直于磁感线 正弦式交变 E m sin ωt nBSω3.BCD [A 中线圈中的磁通量始终是零,故无感应电流产生;B 、C 、D 中都是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故能产生交流电,则B 、C 、D 正确.]4.CD [恒定电流是强弱和方向都不随时间改变,交变电流是强弱和方向都随时间改变,正弦式交变电流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图象中数值的正、负表示电流方向.A 选项中电流数值总为正,表示电流方向不变,是恒定电流.B 选项中图象虽为正弦,但由于电流总是正值,表示电流方向不变,电流大小随时间变化,也是恒定电流.C 、D 选项中电流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是交变电流.因此,是交变电流的只有C 和D ,是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只有D.]5.A [中性面和磁场垂直,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课堂探究练1.C [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时,在电路中产生呈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流,线圈经过中性面时电流改变方向,线圈每转动一周,有两次通过中性面,电流方向改变两次,指针左右摆动一次,故A 错;线圈处于图示位置时,ab 边向右运动,由右手定则,ab 边的感应电流方向为a →b ,故C 对;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ab 、cd 边垂直切割磁感线,线圈产生的电动势最大,也可以这样认为,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磁通量为零,但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B 、D 错误。
]点评 ①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为零,这一位置叫中性面.线圈平面经过中性面时,电流方向就发生改变.线圈绕轴转一周经过中性面两次,因此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两次.②线圈经过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但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即各边都不切割),所以感应电动势为零.2.C [线圈在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可以产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对于图示起始时刻,线圈的cd 边离开纸面向纸外运动,速度方向和磁场方向垂直,产生的电动势的瞬时值最大;用右手定则判断出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所以C 对.]点评 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可以产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其中“线圈”无特殊要求,即矩形线圈、圆形线圈等其他形状都可,“绕某一轴匀速转动”,只要求此轴垂直于磁场方向,没有其他限制条件.3.2sin8 πt 2 1解析 当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时(S //B ),感应电动势最大,即E m =2 V ,ω=2πn =2π×24060=8π rad/s ,则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瞬时值表达式:e =E m sin ωt =2sin 8πt V ,当t =148s 时,e =2sin(8π×148) V =1 V . 点评 当闭合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且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时产生正弦式交流电电动势的表达式e =E m sin ωt ,E m 为最大值即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的瞬时值,ω为转动角速度.4.(1)6.28 V 6.28 A (2)5.44 V(3)e =6.28sin 10πt V解析 (1)交变电流电动势最大值为E m =nBSω=10×0.5×0.22×10π V =6.28 V ,电流的最大值为I m =E m /R =6.281A =6.28 A. (2)线框转过60°时,感应电动势e =E m sin 60°=5.44 V.(3)由于线框转动是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的,所以瞬时值表达式为e =E m sin ωt =6.28sin 10πt V.点评 ①电动势最大值E m =nBSω.②当计时起点为中性面位置时表达式为e =E m sin ωt当计时起点为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表达式为e =E m cos ωt .5.1 V 32V 解析 由题意知:Φm =0.03 Wbω=2πn =2π×10π×160 rad/s =13rad/s. 线圈转至与磁感线平行时,感应电动势最大,故E m =NBSω=NΦm ω=100×0.03×13V =1 V 瞬时值表达式e =E m sin ωt =sin t 3 V当θ=ωt =π3时,e =sin π3 V =32V. 方法总结 ①要记住两个特殊位置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即中性面位置e =0;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的位置e =E m =nBSω.②确定线圈从哪个位置开始计时的,从而确定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是正弦形式还是余弦形式. 6.2πnBSω 解析 由楞次定律可判断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180°时间内,线圈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E ≠0.磁通量是没有方向的标量,但却有正负.如果我们规定磁感线从线圈的一侧穿入另一侧,穿出磁通量为正,那么从另一侧穿入这一侧穿出时,磁通量就为负了.设线圈转过180°时,穿过它的磁通量Φ′=BS ,那么图示位置时穿过它的磁通量Φ=-BS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 =n ΔΦΔt =n Φ′-Φ12T =n BS -(-BS )12×2πω=2πnBSω. 方法总结 平均感应电动势不等于始、末两瞬时电动势值的平均值,必须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即E =n ΔΦΔt. 7.D [t 1、t 3时刻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位于中性面位置,所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A 、C 错误;t 2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位于中性面的垂面位置,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B 错误;由于线圈每过一次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e 变换方向,所以D 正确.]方法总结 当感应电动势最大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磁通量却最小.8.ABCD [由题意可知Φ=Φm sin ωt 时,其感应电动势应为e =E m cos ωt ,当t =0时,Φ=0,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线圈中有最大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此类时刻还有0.01 s ,0.02 s ,0.03 s ,……所以答案为A 、B 、C 、D.]方法总结 由E =ΔΦΔt可知,交变电流的电动势随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而变化,即由Φ的变化可推知感应电动势的变化规律(当Φ=Φm sin ωt 时e =E m cos ωt ,当Φ=Φm cos ωt 时,e =E m sin ωt ).课后巩固练1.C2.AB [根据交流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可判断为正弦式交变电流,当t =0时,e =0,所以此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导线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速度为零,但此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线圈平面位于中性面,所以A 、B 正确,C 错误;当t =0.4 s 时,e =102sin 20πt V =102sin 8π V =0,所以D 错误.]3.D [电枢转速提高1倍,由ω=2πn 知,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由电动势最大值表达式E m =nBSω知,最大值也变为原来的2倍.]4.B [t 1、t 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Φ的绝对值最大,磁通量变化率ΔΦΔt=0,此时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为零,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A 错误,B 正确;t 2、t 4时刻线圈中磁通量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即感应电动势最大,C 、D 错误.]5.BC [图示位置为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置,此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但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感应电流也最大,I =nBSωR =nBl 2ωR,由右手定则可判断出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dcba .]6.C [线圈经过时间t 时,转过角度θ,这时ab ,cd 边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 ab =BL 1v sin θ,E cd =BL 1v sin θ,bc ,ad 边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动势,故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 =E ab +E cd =2BL 1v sin θ=2BL 1·12L 2ωsin ωt =BL 1L 2ωsin ωt ,故正确选项应为C.] 7.D [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开始计时,产生的感应电流按余弦规律变化,由于t=0时,线圈的转动方向如题图,由右手定则判断可得,此时ad 中电流方向为由a 到d ,线圈中电流方向为a →d →c →b →a ,与规定的电流正方向相反,电流为负值.又因为此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故只有D 正确.]8.CD [t =π2ω=T 4,此时线圈位于中性面位置,所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B 错误;由于此时感应电动势为零,所以线圈中电流为零,线圈所受的安培力为零,A 错误,C 、D 正确.]9.A [无论是绕P 1转动还是绕P 2转动,线圈转到图示位置时产生的电动势都为最大值Em=nBS ω,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I 相等,A 对,B 错;由右手定则可知线圈中电流方向为a →d →c →b →a ,故C 错;cd 边所受的安培力F =BL cd I ,故F 一样大,D 错.]10.2 垂直 0解析 T =2πω=12 s ,则交流电的频率f =1T=2 Hz.由图象知t =0时,e =0,线圈位于中性面位置,线圈平面和磁感线垂直;当t =0.5 s 时,ωt =2πft =2π,e =0.11.(1)e =102cos 100πt V (2)见解析解析 (1)线框转动,开始计时的位置为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的位置,产生的交变电流按余弦规律变化,在t 时刻线框转过的角度为ωt ,此时刻e =Bl 1l 2ωcos ωt ,即e =BS ωcos ωt ,其中B =52π T ,S =0.1×0.2 m 2=0.02 m 2,ω=2πn =2π×50 rad /s =100π rad/s ,故e =52π×0.02×100πcos 100πt V ,即e =102cos 100πt V.(2)T =2πω=0.02 s ,线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下图所示12.(1)e =314sin 100πt V (2)200 V解析 (1)解法一 线圈经过时间t 转过角度θ=ωt ,这时bc 和da 边不切割磁感线,ab 和cd 边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 ab =e cd =NB ab v sin ωt ,其中v =ωad 2=ωbc 2,所以e =e ab +e cd =2e ab =2NBωab ad 2sin ωt =NBSωsin ωt , 则E m =NBSω=100×0.1×0.1×100π V =314 V ,e =314sin 100πt V解法二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e =NBSωsin ωt ,由题可知S =ab ·bc =0.2×0.5 m 2=0.1 m 2,E m =NBSω=100×0.1×0.1×100π V =314 V ,所以e =314sin 100πt V.(2)用E =N ΔΦΔt 计算t =0至t =T 4过程中的平均电动势E =N |Φπ2-Φ0|T 4-0=N |0-BS |T 4=4NBS 2πω即E =2πNBSω.代入数值得E =200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