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智囊全集之译文摘录
智囊(选录) 原文 杂智部
〔评〕“包铁面”尚尔,况他人乎!
杂智部·韩昭侯 子之 译注
作者:冯梦龙
【原文】
韩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
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
科尝为人居间公事。其人约于公所封物,正较量次,有一跛丐,右持杖,左携竹篮,篮内有破衣,捱入乞赏。科拈零星与之,丐嫌少,科佯怒,取元宝一锭掷篮中,叱曰:“汝欲此耶?”丐悚惧,曰:“财主不添则已,何必怒?”双手捧宝置几上而去。后事不谐,其人启封,则元宝乃伪物,为向丐者易去矣骗局 译注
作者:冯梦龙
【原文】
万历戊子,杭郡北门外有居民,年望六而丧妻。二子妇皆美,而事翁皆孝敬。一日忽有老妪立于门,自晨至午,若有期待而不至者。翁出入数次。怜其久立,命二子妇询其故,妇曰:“吾子忤逆,将诉之官,期姐子同往,久候不来,腹且枵矣。”子妇怜而饭之,言论甚相惬,至暮,期者不来,因留之宿,一住旬日。凡子妇操作,悉代其劳,而女工尤精。子妇唯恐其去也,谓妪无夫而子不孝,茕茕无归,力劝翁娶之,翁乃与合。又旬余,妪之子与姐子始寻觅而来,拜跪告罪,妪犹厉詈不已,翁解之,乃留饮。其人即拜翁为继父,喜母有所托也。如此往来三月,一日妪之孙来,请翁一门,云已行聘,妪曰:“子妇来何容易,吾与翁及两郎君来耳。”往则醉而返。又月余,其孙复来请云:“某日毕姻,必求二姆同降。”子妇允其请,且多贷衣饰,盛妆而往,妪子妇出迎,面黄如病者,日将晡,妪子请二姆迎亲,且曰:“乡间风俗若是耳。”妪佯曰:“汝妻虽病,今日称姑矣,何以不自往迎,而烦二位乎?”其子曰:“规模不雅,无以取重。既来此,何惜一往?”妪乃许之,于是妪与病妇及二子妇俱下船去,更余不返,妪子假出觇,孙又继之,皆去矣。(边批:金蝉脱壳计。)及天明,遍觅无踪,访之房主,则云:“五六月前来租房住,不知其故。”翁父子怅怅而归,亲友来取衣饰,倾囊偿之,而二妇家来觅女不得,讼之官,翁与子恨极,因自尽。
智囊全集原文及译文
智囊全集原文及译文上智部·总序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
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
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
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
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
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焉?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曰“见大”、曰“远犹”、曰“通简”、曰“迎刃”,而统名之曰“上智”。
译文冯梦龙说:真正的智慧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而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对策。
所以愚昧的人,偶尔也会表现出智慧来;倒是聪明的人常常因为谨守着某些原则而考虑太多,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为什么呢?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是“无心”而至的,并非只要周全考虑就能达到。
别人看到小的方面,我能看到大的方面。
别人能看到眼前的,我却能看到长远的。
别人越动越乱,而我却以静制动。
别人束手无策的事情,我却游刃有余。
这样的话,看起来难的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容易,大的事情也能像小事情一样处理。
所以能充分灵活、很有弹性地深入变动无常的局势之中,而其拟定的对策,也往往能出乎常人的意料。
有时候开始时有悖常理而后来却完全符合事理,有时候看起来似乎违背常识而实际上却顺乎事理。
当其从容悠闲之时,却受到豪杰之士的怀疑,只有等到问题全部解决,才能看清这种深远通透的智慧来,连圣人也不能改易。
啊!这样的智慧,确实是大智慧!这样的大智慧是不可学的,是像人们通常认识的“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吗?还是像人们所说的“一些不见得聪明的人偶然表现出的上等智慧”,也往往能够对我们做人处世有启发作用呢。
因此,我把这些智慧实例一一列举出来,并将其分为四卷,分别是“见大”、“远犹”、“通简”、“迎刃”,而总其名为“上智”。
冯梦龙-智囊全集之译文摘录
冯梦龙说:真正的智慧并非有一套固定不变的原则可依循,而是对应着不同的现实难局,有恰如其分的不同对策。
所以愚昧的人,偶尔也会出现深具智慧的反应;倒是聪明的人往往因为太紧守着某些原则,遂做出错误的判断来。
因此,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是“无心”的,不会被既有的原则、经验和思考方式所局限,所以能充分灵活、充分弹性的深入变动诡谲的难局里,洞见常人所不能见的问题核心,察知常人所不能知的长远发展,而其拟定的对策,也往往出乎常人的想象,甚至乍看起来是违反常识的,惟有等到问题完全解决,才能看清这样深远通透的智慧来。
这样不拘原则的上上智慧,虽是不科学,然而多知道一些这类的智慧事迹,却也能有效增加我们应对问题的能力。
“见大”、“远犹”、“通简”、“迎刃”,而总其名为“上智”。
见大卷一一太公望(吕尚,为周文王师)封于齐,齐国有一个名叫华士的人,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是正当的事情,人们称赞他很贤明。
太公望派人请他三次都不肯到,就命人杀了他。
周公(姬旦,周武王之弟,辅佐称王为政)问说:“他是齐国的一位高士,怎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太公望还能将他臣服、与之结交吗?凡国君无法臣服、不得结交的人,就是上天要遗弃的人。
昭他三次而不来,则是叛逆之民。
如果表扬他,使他称为全国民众效法的对象,那要我这个当国君的何用?”孔子的学生曾受少正卯(春秋时鲁大夫)言论的诱惑,数度离开学堂,使学堂由满座称为空虚。
孔子作大司寇(掌管刑狱的官)的时候,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在宫门外杀了他。
自贡向孔子进言道:“少正卯是路过的名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不恰当啊?”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比较起来还稍好一点: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而能动人心,第四种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第五种是顺应错误而认为理所当然。
(画尽奸雄的隐密)一般人要是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不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可不杀。
冯梦龙《智囊全集》10句经典名言警句,受益匪浅
冯梦龙《智囊全集》10句经典名言警句,受益匪浅冯梦龙著作的《智囊全集》,是摘抄秦代至明几代史书和民俗外史作为参照的教材。
它是一本体现古人机敏应用智术智谋解决困难,积极防御的神书。
大家称它为“千载智谋第一书”。
蕴含在其中的诗句,及其表明的大道理,一旦你了解,便会终身获益。
下列便是《智囊全集》10个充斥着聪慧的语句,只读一遍也受益匪浅。
1.智慧无意间与智慧重合,又不是千愁万绪。
【译文翻译】聪明人最高境界的人生境界,便是无常用其心,一切事情都依照自然规律做事,沒有一切有意的管束和妄动,因此说成“无意而合”。
并并不是每一件事全是考虑周到了之后才可做到。
2、世态炎凉,庸人自扰。
只是细则简单,冰消了。
【译文翻译】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唯有顺通者,做事便由繁化简;如太阳光一照,当然便可化冰消雪。
3,找人做事要求男人要有绅士风度,助人为乐永远供不应求。
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或者寻求别人的帮助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记住,再难的事情,也不一定要开口向奸诈奸诈的人求助。
同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要牢记,我们不必太善良,太积极地去帮助穷人。
4、酒不言真君子,钱清。
【译文翻译】“酒类见为人”,“吐真言”,很多人都是会借着酒劲,把自己平常想说害怕说的话一概说出来,尽管说的是知心话,但非常容易导致感情不和。
想要做大事儿的人,总是会把这种分到十分的清晰,特别是在钱财层面,防范于未然,避免自身被耍心眼。
5.一个巨大的成功,近百年来,众所周知。
不知道这是近百年的开始。
一个赢家竞争近百年,不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一时的成与败,恰好是千百年来成与败的渐进。
6、凡任天下大事,皆胆也;其济,则智也。
【译文翻译】要想担负天下事,必须有充足的胆量,而能不能担任,则在于聪慧,这类胆量和聪慧,即说白了“胆智”。
7.智慧产生知识,知识产生失败。
破之,则受制于乱。
【译文翻译】可以深入地观察和了解事情,才可以做出恰当的分辨;但在理应立断的情况下,绝不允许因观察而推迟,不然反受其害。
智囊原文及翻译
捷智部·文彦博 司马光
作者:冯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司马光幼与群儿戏,一儿误堕大水瓮中,已没,群儿惊走,公取石破瓮,遂得出。
〔评〕二公应变之才,济人之术,已露一斑。孰谓“小时了了者,大定不佳”耶?
文言文翻译:
文彦博幼时常和同伴一起玩球,有一次球儿滚入洞中拿不出,文彦博就提水灌洞,不久球就浮出洞口。
司马光和同伴嬉戏时,有个玩伴不小心失足掉入大水缸中,眼看就要淹死,大家惊慌得一哄而散。只有司马光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块大石头把水缸打破,救了那小孩。
评译
文彦博和司马光应变的才能和救人的机智,在年幼之时就已初露端倪,谁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一定就没有贤能的”呢?
智囊全集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智囊全集》者,明冯梦龙之所纂也。
梦龙博采众长,汇编历代智谋之士,以启迪后人,传授智慧。
是书分正续外三集,凡数百事,皆古往今来之士之所为,其智谋策略,令人叹为观止。
翻译:《智囊全集》者,乃明代学者冯梦龙所编纂之书。
梦龙广采博收,汇集历代智谋之士,旨在启迪后人,传授智慧。
此书分为正集、续集、外集三卷,共计数百事,皆古代至近代之士之所为,其中智谋策略,令人赞叹不已。
正文:正集卷一,首载汉高祖刘邦之智,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此段记载刘邦善于运用人才,故能成就帝业。
续集卷二,述晋文公重耳之智,曰:“吾闻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吾欲乐水,故以山水为名。
吾闻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吾欲乘舟,故以舟为号。
”此段描述重耳善于利用自然条件,以山水为名,既体现了其智慧,又彰显了其仁爱之心。
外集卷三,载唐太宗李世民之智,曰:“人之所以为贤,非以其有才也,以其有用也。
才者,才也;用者,用也。
用而不才,谓之愚;才而不用,谓之妄。
故用人之道,在于取其用,不在于取其才。
”此段阐述了李世民用人之道,主张以用人为先,不拘一格。
翻译:正集第一卷,首先记载了汉高祖刘邦的智谋,他说:“在军帐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
”这段记载展示了刘邦善于运用人才,因此能够成就帝业。
续集第二卷,讲述了晋文公重耳的智谋,他说:“我听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
我想喜欢水,所以以山水为名。
我听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我想乘舟,所以以舟为号。
”这段描述重耳善于利用自然条件,以山水为名,既体现了他的智慧,又显示了他的仁爱之心。
冯梦龙《智囊》及小古文翻译
冯梦龙《智囊》及小古文翻译冯梦龙生平简介冯梦龙字犹龙,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苏州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终年七十三岁,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冯梦龙出身名门世家,从小好读书,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
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屡试不中,后来在家中著书。
因热恋一个叫邵慧卿的歌妓,对苏州的茶坊酒楼、下层生活频繁接触,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直到崇祯三年(1630年),他五十七岁时,才补为贡生,1631年授丹徒(地名)训导(官职),1634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
这时,天下局势动荡,清兵南下,他除了对反清积极进行宣传,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之后还以七十高龄,亲自奔走反清大业,清顺治三年(1646年)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
纵览他的一生,虽有经世治国之志,却不愿受封建道德约束,他与歌妓的厮混,他对俚词小说的喜爱都被理学家们认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羁。
因而,他只得长期沉沦下层,或舌耕授徒糊口,或为书贾编辑养家。
在思想上,冯梦龙受明代哲学家李卓吾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
在文学上,他主张情真、事真、理真,也是他追求的目标,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冯梦龙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化的内容与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
冯梦龙勤于著作,是通俗文学的全才,在民歌、戏曲、小说都有撰作,作品总数超过五十种,最为著名的作品有:1、话本·小说类(短篇小说):《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即“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智囊》原文及翻译译文
冯梦龙《智囊》原文及翻译译文《冯梦龙《智囊》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冯梦龙《智囊》原文及翻译译文冯梦龙《智囊》原文及翻译冯梦龙原文:吴、楚反,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
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之曰:“吴王知将军且行,必置人于殽、渑阨陋[1]之间。
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直入武库,击鸣鼓。
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太尉如其计,至洛阳,使殽、渑间,果得伏兵。
太尉会兵荥阳,坚壁不出。
吴方攻梁急。
梁请救,太尉守便宜,欲以梁委吴,不肯往。
梁王上书自言,帝使使诏救梁。
太尉亦不奉诏,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后。
吴兵求战不得,饿而走。
太尉出精兵击破之。
吴王之初发也,少将桓将军说王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以山河之险,而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可得矣。
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
”吴老将皆言:“此少年摧锋可耳,安知大虑。
”吴王不许。
假令此计得行,亚夫未遽得志也。
晋时,吴人于江碛[2]要害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
濬作大筏数十,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着筏而去;又作大炬,灌以麻油,遇锁燃炬烧之,须臾断绝,舟行无碍。
唐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环不休。
李光弼命索军中牝马[3],得五百匹,絷[4]其驹而出之。
思明马见之,悉渡河,尽驱入城。
思明怒,欲泛火船烧浮桥。
光弼先贮百尺长竿,以巨木承其根,毡裹铁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
船不能进,须臾自焚尽。
冯子曰: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
愚以为“智”尤甚焉。
愚遇智,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而胜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
(取材于冯梦龙《智囊》)注释:[1]阨(è)陋:险隘的山谷。
[2]江碛(qì):长江水浅有沙石处。
[3]牝(pìn)马:母马。
冯梦龙《智囊》(孝宗时,以孔镛为田州知府)原文及翻译译文
冯梦龙《智囊》(孝宗时,以孔镛为田州知府)原文及翻译译文1、冯梦龙《智囊》(孝宗时,以孔镛为田州知府)原文及翻译译文冯梦龙《智囊》(孝宗时,以孔镛为田州知府)原文及翻译冯梦龙原文:孝宗时,以孔镛为田州知府。
莅任才三日,郡兵尽已调发,峒獠仓卒犯城,众议闭门守,镛曰:“孤城空虚,能支几日?只应谕以朝廷恩威,庶自解耳。
”众皆难之,谓“孔太守书生迂谈也”。
镛曰:“然则束手受毙耶?”众曰:“即尔,谁当往?”镛曰:“此吾城,吾当独行。
”众犹谏阻,镛即命骑,令开门去。
众请以士兵从,镛却之。
贼望见门启,以为出战,视之,一官人乘马出,二夫控络而已。
门随闭。
贼遮马问故,镛曰:“我新太守也,尔导我至寨,有所言。
”贼叵测,姑导以行,远入林菁间。
顾从夫,已逸其一。
既达贼地,一亦逝矣。
贼控马入山林,夹路人裸加于树者累累,呼镛求救。
镛问人,乃庠生赴郡,为贼邀去,不从,贼将杀之。
镛不顾,径入洞,贼露刃出迎,镛下马,立其庐中,顾贼曰:“我乃尔父母官,可以坐来,尔等来参见。
”贼取榻置中,镛坐,呼众前,众不觉相顾而进。
渠酋问镛为谁,曰:“孔太守也。
”贼曰:“岂圣人儿孙邪?”镛曰:“然。
”贼皆罗拜,镛曰:“我固知若贼本良民,迫于馁,聚此苟图救死。
前官不谅,动以兵加,欲剿绝汝。
我今奉朝命作汝父母官,视汝犹子孙,何忍杀害?若信能从我,当宥汝罪,可送我还府,我以谷帛赍汝,勿复出掠;若不从,可杀我,后有官军来问罪,汝当之矣。
”众错愕曰:“诚如公言,公诚能相恤,请终公任,不复扰犯。
”镛曰:“我一语已定,何必多疑。
”众复拜,镛曰:“我馁矣,可具食。
”众杀牛马,为麦饭以进,镛饱啖之,贼皆惊服。
日暮,镛曰:“吾不及入城,可即此宿。
”贼设床褥,镛徐寝。
明日复进食,镛曰:“吾今归矣,尔等能从往取粟帛乎?”贼曰:“然。
”控马送出林间,贼数十骑从。
镛顾曰:“此秀才好人,汝既效顺,可释之,与我同返。
”贼即解缚,还其巾裾,诸生竞奔去。
镛薄暮及城,城中吏登城见之,惊曰:“必太守畏而从贼,导之陷城耳。
冯梦龙智囊知微原文及译文
冯梦龙智囊知微原文及译文原文:初,叔向晋大夫羊舌?欲娶于申公巫臣氏,其母欲娶其党。
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鲜,吾惩舅氏矣。
”其母曰:“子灵之妻夏姬也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可无惩乎?吾闻之:甚美必有甚恶。
昔有仍氏生女,发黑而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
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拔扪幔?揎k无期,谓之封豕。
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
今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汝何以为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
”叔向惧,不敢取。
平公强使取之。
生伯石。
伯石始生,叔向之母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
”遂弗视。
译文:春秋时,晋大夫叔向想娶申公巫臣的女儿为妻,可是叔向的母亲却希望他娶自己娘家的人。
叔向说:“我的庶母虽然很多,但是庶兄弟却很少,我讨厌亲上加亲。
”他母亲说:“子灵的妻子夏姬害死了三个丈夫、一个国君、一个儿子,导致一个国家和两位卿大夫灭亡,这还不够可怕吗?我听说:世上出现过分美丽的女人,必然有凶险万端的祸事伴随而来。
古时的有仍氏生了个女儿,一头青丝又黑又美,光可鉴人,人称她为玄妻。
后来乐正后夔娶她为妻,生了个儿子名叫伯封。
这儿子的*情像猪一样,贪婪无厌,凶*无度,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一个‘封豕’的外号。
后来有穷国的后羿把伯*了,从此夔氏断了香火。
三代的灭亡,和晋太子申生的废立,祸端都是出在美女,你为什么还要娶美女呢?天生的美人足以迷惑人心,假使没有完美的品德,一定会带来灾祸。
”叔向听了母亲的话,觉得害怕,就打消娶申公巫臣的女儿为妻的念头。
可是晋平公却强逼叔向娶申公巫臣的女儿。
婚后生了个儿子名叫伯石。
当伯石出生时,叔向的母亲前去探视,才到堂前,听见婴儿的哭声就掉头而走,说:“这哭声简直像豺狼的声音!狼子野心,如果有了他,恐怕我们羊舌家会灭亡。
”她因而不肯探视孙子。
智囊·语智部·总序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智囊·语智部·总序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 语智部·总序 作者:冯梦龙 【原文】 冯子曰:智非语也,语智非智也,喋喋者必穷,期期者有庸,丈夫者何必有 口哉!固也,抑有异焉。
两舌相战,理者必伸;两理相质,辩者先售。
子房以之 师,仲连以之高,庄生以之旷达,仪、衍以之富贵,端木子以之列于四科,孟氏 以之承三圣。
故一言而或重于九鼎,单说而或强于十万师,片纸书而或贤于十部 从事, 口舌之权顾不重与?“谈言微中, 足以解纷”; “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君子一言以为智, 一言以为不智。
智泽于内,言溢于外。
《诗》 曰: “唯其有之, 是以似之。
”此之谓也。
文言文翻译: 冯梦龙说:智慧不等于言语本身,言语上的聪明机巧不等于一个人有智慧, 喋喋不休的人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反倒是那些看似不能言的人能够成功, 因此智 慧的人, 又何需机巧的语言能力呢?然而也有另一个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 两方 不同的言论激辩,有理的一方当然会获胜;两种不同的道理互相质难,善于辩解 的一方会占得先机。
历史上张良因此成为王者之师,鲁仲连因此获得了高名,庄 子因此而有旷达的哲学,张仪、公孙衍因此而享有荣华富贵,子贡因此成为孔子 的学生,孟子因此继承了儒家思想。
因此,有时一句话比朝廷的权威还重要,有 时一个游说可以敌过十万军队, 有时一纸建言比所有的州郡佐吏的辛苦工作还要 有用,又怎么能不重视言语呢?精微的言论,可以解开纷杂的困境。
语言虽然有 道理但是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久远。
而言语是否有智慧也可以看出来,内心有 充溢的智慧,自然会生出智慧的言语来。
《诗经》说:“因为内在是这个样子, 因此表象看来是这样的。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智囊全集(全译珍藏本)》第二部明智,第四册
《智囊全集(全译珍藏本)》第二部明智,第四册《智囊全集》作者冯梦龙。
该书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
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
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明智部总序【原文】冯子曰:“有宇宙以来,只争‘明’、‘暗’二字而已。
混沌暗而开辟明,乱世暗而治朝明,小人暗而君子明;水不明则腐,镜不明则锢,人不明则堕于云雾。
今夫烛腹极照,不过半砖,朱曦霄驾,洞彻八海;又况夫以夜为昼,盲人瞎马,侥幸深溪之不陨也,得乎?故夫暗者之未然,皆明者之已事;暗者之梦景,皆明者之醒心;暗者之歧途,皆明者之定局;由是可以知人之所不能知,而断人之所不能断,害以之避,利以之集,名以之成,事以之立。
明之不可已也如是,而其目为‘知微’,为‘亿中’,为‘剖疑’,为‘经务’。
吁!明至于能经务也,斯无恶于智矣!【译文】从有宇宙以来,就有“明”和“暗”的清楚对比。
混沌时期“暗”而开天辟地“明”,乱世“暗”而治世“明”,小人“暗”而君子“明”;流水不明则腐烂生虫,镜子不明则无法照影,人如不明则陷入混乱愚昧之中,就像盲人骑着瞎马一样,怎么可能不坠入粉身碎骨的深渊之中呢?所以,对于“暗”的人而言是纷杂的、变化莫测的、不知如何选择的现实困境,对于“明”的人而言,却可能是清楚、确定、简简单单就可迎刃而解的小问题。
能洞见一般人所无法洞见的,能决断一般人所无法决断的,躲开可能的灾祸,获取可能的利益,甚至建立不世功勋,成就万古的声名,这是真正的智者之“明”。
本部分为四卷,分别为“知微”、“亿中”、“剖疑”、“经务”。
能把智慧之明用于经国成务的大事,这是智慧最高的善用了。
五见微知著【原文】圣无死地,贤无败局;缝祸于渺,迎祥于独;彼昏是违,伏机自触。
集“知微”。
【译文】圣人行事,绝不会自陷死地;贤者所为,从不曾遭逢败局。
智囊的翻译赏析
智囊的翻译赏析《智囊》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
其全诗文如下:《智囊》全文:冯子曰: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
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
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
何以明之?昔者梁、纣愚而汤、武智;六国愚而秦智;楚愚而汉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
举大则细可见,斯《智囊》所为述也。
或难之曰:智莫大于舜,而困于顽嚣;亦莫大于孔,而厄于陈蔡;西邻之子,六艺娴习,怀璞不售,鹑衣彀食,东邻之子,纥字未识,坐享素封,仆从盈百,又安在乎愚失而智得?冯子笑曰:子不见夫凿井者乎?冬裸而夏裘,绳以入,畚以出,其平地获泉者,智也,菲夫土究而石见,则变也。
有种世衡者,屑石出泉,润及万家。
是故愚人见石,智者见泉,变能穷智,智复不穷于变。
使智非舜、孔,方且灰于廪、泥于井、俘于陈若蔡,何暇琴于床而弦于野?子且未知圣人之智之妙用,而又何以窥吾囊?或又曰:舜、孔之事则诚然矣。
然而“智囊”者,固大夫错所以膏焚于汉市也,子何取焉?冯子曰:不不!错不死于智,死于愚,方其坐而谈兵,人主动色,迨七国事起,乃欲使天子将而已居守,一为不智,谗兴身灭。
虽然,错愚于卫身,而智于筹国,故身死数千年,人犹痛之,列于名臣。
(左车右免)斗宵之流,卫身偏智,筹国偏愚,以此较彼,谁妍谁媸?且“智囊”之名,子知其一,未知二也。
前乎错,有樗里子焉;后乎错,有鲁匡、支谦、杜预、桓范、王俭焉;其在皇明,杨文襄公并擅此号。
数君子者,迹不一轨,亦多有成功竖勋、身荣道泰。
子舍其利而惩其害,是犹睹一人之溺,而废舟揖之用,夫亦愈不智矣!或又曰:子之述《智囊》,将令人学智也。
智由性生乎,由纸上乎?冯子曰:吾向者固言之:智犹水,然藏于地中者,性;凿而出之者,学。
井涧之用,与江河参。
吾忧夫人性之锢于土石,而以纸上言为之畚锸,庶于应世有廖尔。
或又曰:仆闻“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子之品智,神奸巨猾,或登上乘,鸡鸣狗盗,亦备奇闻,囊且秽矣,何以训世?冯子曰:吾品智非品人也。
《智囊全集--第八部兵智2》翻译_冯梦龙
《智囊全集--第八部兵智2》翻译_冯梦龙831、吕蒙马隆【原文】吕蒙既领汉昌太守,与关羽分土接境。
知羽有并兼之心,且据上流,乃外倍修好。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
蒙常有病,乞分士从还建业,以治病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陽,昼夜驰上。
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
”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陰与图计,蒙以陆逊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乃荐逊自代。
逊遗书与羽,极其推让。
羽意大安,稍撤兵以赴樊。
权闻之,遂行。
先遣蒙在前,蒙至浔陽,尽伏其精兵艚艫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
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故羽不闻知,直抵南郡。
傅士仁,糜芳皆降。
蒙人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
有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者,其人系蒙乡里,垂涕斩之。
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
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问,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使还,私相参信,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吏士无斗心,羽遂成擒。
太康初,南虏成奚每为边患,西平太守马隆帅军讨之。
虏据险拒守。
隆令军士皆负农器,将若田者,虏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
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
【译文】三国时吕蒙(三国吴人,字子明,曾与周瑜,孙权合谋败曹操,封孱陵侯)镇守汉昌,与关羽接壤,认为关羽有兼并天下的雄心,再者关羽占据长江上游,所以与关羽特别亲近修好。
等到关羽攻打樊城时,吕蒙上奏:“关羽讨伐樊城,却留下许多后备部队,这一定是为防备臣由他背后袭击,臣一向体弱,请上准臣以治病为名,率领军队回到建业,关羽听说此事,一定会撤走后备部队,全部开往襄陽,这时我军就可顺江而下,日夜兼程,趁他后方防卫空虚,袭击南郡,关羽也就插翅难飞了。
”于是吕蒙对外宣称病重,孙权故意明令召回吕蒙,在暗中却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吕蒙认为陆逊虽藉藉无名,但颇有将才,能堪大任,于是推荐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
冯梦龙《智囊全集》中的传世名言,句句处世经典!
冯梦龙《智囊全集》中的传世名言,句句处世经典!《智囊全集》是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集的一部关于智慧的类书。
《智囊》共分十部二十八类,收入了古人智术、计谋的故事近两千则,其涵盖范围极为广泛,涉及了明代以往的很多史籍、文集以及稗史、笔记、传说和演义等。
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
【译文】最高级的智慧者,其做事是无所用其心而无不用其心,随顺着自然规律而处理一切事物,不做任何刻意的制约和妄动,所以说是“无心而合”。
并非只要周全考虑就能达到。
世本无事,庸人自扰。
唯通则简,冰消日皎。
【译文】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只有通达之人,遇事才能化繁为简;就像太阳一出,自然就能化冰消雪。
一操一纵,度越意表。
寻常所惊,豪杰所了。
【译文】处理事情的不同细节以及方略,往往是出乎预料之外的。
这是普通人所惊异而不能理解的,然而豪杰之士却能通晓。
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
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
【译文】真正的智慧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而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对策。
所以愚昧的人,偶尔也会表现出智慧来;倒是聪明的人常常因为谨守着某些原则而考虑太多,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谋之不远,是用大简;人我迭居,吉凶环转;老成借筹,宁深毋浅。
【译文】谋略不够深远,就会轻率肤浅;别人与我的地位会更迭,吉凶祸福也会更替;因此筹划谋略必须老成周到,宁愿考虑得复杂深远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
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
【译文】如果小人没有过人的才干,就难以祸乱国家。
如果小人有才能但愿意接受君子的指挥,那么未尝就对国家没有好处,而君子也不应该一概摒弃他们。
《智囊》全文翻译【21—38】
《智囊》全文翻译【21—38】《智囊》全文翻译目录:1.第一部上智上智部总序//14.第四部胆智胆智部总序//27.第七部语智言浅意深2.第一部上智掌握大局// 15.第四部胆智老谋深算// 28.第八部兵智兵智部总序3.第一部上智深谋远虑// 16.第四部胆智当机立断// 29.第八部兵智未战先胜4.第一部上智以简驱繁// 17.第五部术智术智部总序//30.第八部兵智制胜有道5.第一部上智游刃有余// 18.第五部术智以退为进// 31.第八部兵智兵不厌诈6.第二部明智明智部总序// 19.第五部术智隐而不显// 32.第八部兵智运筹帷幄7.第二部明智见微知著// 20.第五部术智事急用奇// 33.第九部闺智闺智部总序8.第二部明智由小见大// 21.第六部捷智捷智部总序//34.第九部闺智闺中贤哲9.第二部明智如日驱雾// 22.第六部捷智灵动机变// 35.第九部闺智不让须眉10.第二部明智经理时务// 23.第六部捷智以计应危// 36.第十部杂智杂智部总序11.第三部察智察智部总序// 24.第六部捷智机敏颖悟// 37.第十部杂智用心狡黠12.第三部察智洞察真情// 25.第七部语智语智部总序//38.第十部杂智萤火之智13.第三部察智揭发奸邪// 26.第七部语智辩才无碍6.21、第六部捷智捷智部总序【原文】冯子曰: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①。
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
夫事变之会,如火如风。
愚者犯焉,稍觉,则去而违之,贺不害斯已也。
今有道于此,能返风而灭火,则虽拔木燎原,适足以试其伎而不惊。
尝试譬之足力,一里之程,必有先至,所争逾刻②耳。
累之而十里百里,则其为刻弥多矣;又况乎智之迟疾,相去不啻千万里者乎!军志有之:“兵闻拙速,未闻巧之久。
”夫速而无巧者,必久而愈拙者也。
今有径尺之樽③,置诸通衢,先至者得醉,继至者得尝,最后至则干唇而返矣。
叶叶而摘之,穷日不能髡一树;秋风下霜,一夕零落:此言造化之捷也。
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晔①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②而饮食。
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
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注释】欧阳晔,江西庐陵人,宋大中祥符年间,为随州推官。
②桎梏:刑具,脚铐和手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欧阳晔治.鄂州(2)狱.久不决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
3.欧阳晔“出其桎梏而饮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分析,欧阳晔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1)治理,管理(2)案件2.我观察吃饭的时候别人都使用右手拿筷子,但是只有你是用左手。
3.②目的:通过观察所有人吃饭的用手习惯来判断谁是真正凶手。
②欧阳晔是一个明察秋毫,公正办案的官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分析,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同时,平时要做好词语的积累。
注意“狱”是古今异义,“案件”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翻译时要注意“观(观察)”“箸(筷子)”“独(只,仅仅)”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言文内容和人物的能力。
通读文本,欧阳事先已经看过尸体是伤在右肋,然后推测杀人者可能是用左手持刀伤的人;他故意让囚犯们解开枷锁在中庭吃饭,观察他们用手的情况,发现有一个人是左撇子;把这个人单独留下时,又看到他面有惊惶之色,就推断凶手是他。
智囊全集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智囊全集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
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
”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
”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
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
①辇(niǎn):载运。
②緡(mín):成串的铜钱。
古代一千文为一緡。
③京毂
(gǔ):通往京城的大道。
④声华:声名。
译文:
唐朝时陈子昂刚到京城时,人们都不认识他.一天,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突然说:“我出一千缗钱买了.”大家听了,惊异得不得了,陈子昂说:“我擅长弹奏胡琴,这是把好琴.”众人要求子昂弹奏一曲,陈子昂说:“如各位不嫌弃,明天请到宜阳里来.”第二天众人果然依约前往,陈子昂准备了酒菜,将胡琴放在桌上,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四川陈子昂,写过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也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始终得不到任何赏识.至于胡琴嘛,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哪值得花时间心力去钻研.”于是举起胡琴摔在地下,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分赠在场的宾客.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轰动整个长安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梦龙说:真正的智慧并非有一套固定不变的原则可依循,而是对应着不同的现实难局,有恰如其分的不同对策。
所以愚昧的人,偶尔也会出现深具智慧的反应;倒是聪明的人往往因为太紧守着某些原则,遂做出错误的判断来。
因此,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是“无心”的,不会被既有的原则、经验和思考方式所局限,所以能充分灵活、充分弹性的深入变动诡谲的难局里,洞见常人所不能见的问题核心,察知常人所不能知的长远发展,而其拟定的对策,也往往出乎常人的想象,甚至乍看起来是违反常识的,惟有等到问题完全解决,才能看清这样深远通透的智慧来。
这样不拘原则的上上智慧,虽是不科学,然而多知道一些这类的智慧事迹,却也能有效增加我们应对问题的能力。
“见大”、“远犹”、“通简”、“迎刃”,而总其名为“上智”。
见大卷一
一
太公望(吕尚,为周文王师)封于齐,齐国有一个名叫华士的人,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是正当的事情,人们称赞他很贤明。
太公望派人请他三次都不肯到,就命人杀了他。
周公(姬旦,周武王之弟,辅佐称王为政)问说:“他是齐国的一位高士,怎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太公望还能将他臣服、与之结交吗?凡国君无法臣服、不得结交的人,就是上天要遗弃的人。
昭他三次而不来,则是叛逆之民。
如果表扬他,使他称为全国民众效法的对象,那要我这个当国君的何用?”
孔子的学生曾受少正卯(春秋时鲁大夫)言论的诱惑,数度离开学堂,使学堂由满座称为空虚。
孔子作大司寇(掌管刑狱的官)的时候,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在宫门外杀了他。
自贡向孔子进言道:“少正卯是路过的名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不恰当啊?”
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比较起来还稍好一点: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而能动人心,第四种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第五种是顺应错误而认为理所当然。
(画尽奸雄的隐密)一般人要是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不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可不杀。
”
冯评:小人没有过人的才能。
就不足以乱国。
假使有才能的小人肯受君子指挥,未尝对国家没有好处,而君子也不一定摒弃他们。
可是少正卯煽动迷惑孔子的弟子,几乎要压过孔子,还能和他同朝公事吗?孔子狠心下手,不只是为了阻止当时以口才便捷扰乱政局的状况,也为后世以学术原因杀人树立了榜样。
夸夸其谈的人徒具虚名而无实用;少正卯则好像很有用、实际上不可用。
徒有口才而心术不正的小人,贤明的君主就应该杀了他。
名人隐士,只有大圣人才能认识到其该杀的理由。
唐朝萧瑶痴迷拜佛,太宗命令他出家。
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献诗陈情,玄宗下诏:“看诗中的意思是在推崇道教。
这种思想不切合时代的要求,当依其个人的喜好,免去官职作道士吧!”这种做法和圣人的行事正相吻合。
假使痴迷佛、道的人都让他们出家做和尚道士,那么士大夫以邪说异端攻击正道的事情就可以平息了。
二诸葛亮
有人批评诸葛亮吝于宽赦他人的罪行。
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天下应本着公正、仁德之心,不该随意施舍不恰当的恩惠。
所以匡衡、吴汉就不认为无故赦罪是件好事。
先帝也曾说过:我曾与陈元方、郑康成交往,从他们的言谈中,可洞悉天下兴衰之乱的道理,但他们从没谈及赦罪也是治国之道;又如刘景升父子(即刘表、刘琮)年年都大赦人犯,但对治理国
家又有什么好处呢?”后来费祎主政,采用姑息宽赦的策略,西蜀的国势因此削弱不振。
冯评:子产对太叔说:“只有最具仁德的人,才能用宽容的律法来治理人民;次一等的就只能用严厉的方法了。
猛烈的大火,人看了就害怕,因此很少人被烧死;平静的溪流,人们喜欢接近嬉戏,却往往被淹死。
所以用宽容的方法治国比较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