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2《礼记》二则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虽有嘉肴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虽有嘉肴》,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虽有嘉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准确地翻译、背诵全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

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比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一定的困难。

但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所以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拔以及引导。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 目标教学法:针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法是课堂中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之一。

2、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及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3、合作探究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

学法:
1、朗读法:朗读将贯穿整个课堂,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别是感情丰富与含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引起共鸣。

2、品析法:本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品析文章的内涵。

3、讨论法: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突现,既发展言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将从以下六个环节展开教学:巧引入、知作品、齐诵读、释文意、析文章、妙拓展1、巧引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美食图片,问学生的第一反应(想吃),再问如果不吃能知道它的味道吗?(不知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虽有嘉肴》,去品一品这节课要让我们尝到哪道美味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作品
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礼记》、《学记》的资料。

(这一环节能让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培养了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


3、齐诵读
(1)范读:(听朗读录音)
(2)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3)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个人读、师生评价)
(通过各种方式去读,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
4、释文意
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出示重点字词助理解
指名试译并恰当点拨
同组互译且参看译文
(这一环节能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5、析文章
主要问题: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明白这个道理的?(合作探究)(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同时本课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论证思路及类比方法的使用,但又不易过难,所以提问题的时候没有“论证思路”这样的字眼出现在题目中,而是用了更容易理解的句子代替它。

考虑到难度较大,所以这个环节安排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为了巩固加深对“类比”的认识,及时做一道练习题:)
仿写句子“虽有??弗??不知??”
参考句子:虽有异香,弗闻,不知其妙也;虽有万卷书,弗读,不懂其道也。

习;当“教”遇到理解不了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强”,“自强”的意思是自我勉励,勉励之后还是回到学习中去。

所以对于“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可以整理为:学习让我们懂得更多,学后我们就可以教;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返回来再次学习;教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很多,这实际上也是学的过程;当教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勉励自己,重新回到学习中来。


最后教师明确:课文讲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6、妙拓展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这一环节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最后教师总结:在知识的盛宴中何止“教学相长”这一道美味!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品尝到更多的“人间美味”,以它营养我们求知若渴的头脑,让它充实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它描绘我们灿烂无比的人生!
五、说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
《礼记》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教学相长
引用作结
本节课的板书是本着简练、直观、大方的原则来设计的,体现了本文学习主要内容及道理,使学生一目了然,明白易懂。

六、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教学时的主要过程,“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反思”,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是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我“生命课堂”教学理念的实践!或许,由于学生的阅历,他们还无法在学习与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文中的道理,但是,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堂课,把“教学相长”的道理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心灵中,在学生灵魂与思想的原野里播下一颗种子,在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随着阅历的增加,对这篇文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会阅读,学会积累,学会表达,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从中有所收获,这才是高效课堂追求的最终目标。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落,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与那些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以上说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22《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6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而这篇文章,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
人。

在之前的时间里,学生已学习了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以上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3、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

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堂课里,我利用郑智华的一首歌《大同世界》引出课题。

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而且可以用饱满的热情和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说学法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使用以下学习方法逐步地掌握课文内容
1、借助原文翻译排除字词、句子翻译障碍。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很难一目了然,假如给学生提供原文翻译,让学生朗读它,并根据刚才的印象推断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不仅能够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理解力。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然而然就能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朗读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开讲激趣、导语引入。

背诵《桃花源记》,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两千多年以前古人所谓的大同世界。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朗读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试读,这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其次是教师范读,这是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是学生仿读,这也是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

(三)个体领会,分析课文。

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在学生对文中的字词句翻译识记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句式“由文中的“”句子,让我想到了“”。

让学生进行赏析。

比如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想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想到了陶渊明《世外桃源》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等。

(这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同学解析文章的积极性,老师及时的小结可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着更准确、更及时地把握。


(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设题的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句段赏析
(1)让学生选择文中的句子,并谈谈对该句的体会。

老师只让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听取,让大家来进行评价。

最后老师再小结文段的中心立意(这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其他学生提出优、缺点及补充意见,带动了其他同学解析文章,具有普遍性。

老师及时的小结可让学生对文章有着更准确、更及时地把握。


(2)全班背诵全文。

(达到学习巩固的目的)
文章研读
(1)讨论以下问题:
a、“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

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
内容比较复杂。

设题的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b.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室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这道题较开阔,设计为小组讨论研究,可进行小组评比。

[来源:学科网]
(四)能力延伸,拓展训练。

根据刚才得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我又设计了两道发散思维题:1、孔子的“大同”社会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阐述看法,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联系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第二个问题是: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象中的理想社会。

(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五)教师小结,激励学生。

本文也许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理想社会的文献,这其中凝聚了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又折射出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康德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肃然起敬,一是深邃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的道德良知。

”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这个理想。

让我们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