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消毒技术规范2022年版
202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概述:
本规范旨在规范消毒技术方面的质量要求,为使用消毒剂提供依据,保证消毒过程质量。
一、用药剂量:应根据消毒物质的复杂性、种类及其他条件选择合理的消毒剂量,该用量不应低于标准要求,避免出现消毒不充分的情况;二、消毒方法:应根据消毒物质的性质,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三、消毒时间:消毒过程中,应确保消毒物质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被消毒,使消毒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四、消毒温度:消毒时应控制温度,确保温度有利于消毒剂的效果,防止温度过高带来的消毒不充分的情况;
五、消毒操作:消毒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要求,确保消毒行为严格规范;
六、消毒监控:消毒过程中,应严格监控消毒操作,以确保消毒质量;
七、消毒后处理:消毒过程完成后,应根据消毒剂和物质的性质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确保安全。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是指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手段,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是卫生部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南,旨在明确消毒的目标、方法和操作要求,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一、消毒目标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首要目标是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通过消毒可以成功杀灭或去除空气、水、物体表面以及人体等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所,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了不同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
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是通过提高温度、使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干热消毒、紫外线消毒、电离辐射消毒等。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氯化物消毒、过氧化氢消毒、醛类消毒等。
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时,需要根据药剂的配方和说明书来选择适当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3. 生物消毒:生物消毒是通过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生物制剂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生物消毒方法包括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洗手液、消毒剂等。
三、消毒操作要求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下面是消毒操作的一些要求:1. 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消毒操作之前,需要对消毒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要对消毒区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操作区域的干净整洁。
2. 消毒操作的严格执行:在进行消毒操作时,需要按照规范中明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于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场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并根据规范要求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和药剂浓度。
3. 消毒后的处理:消毒完成后,要对消毒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的保存状态;同时,要对消毒区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操作区域的干净整洁。
四、消毒效果的评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消毒操作的有效性。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需要保持高度的卫生和消毒标准,以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是指一系列的标准和程序,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五个部份,包括清洁消毒、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手卫生和废物处理。
一、清洁消毒1.1 清洁消毒的目的是去除可见的污垢和有机物,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数量。
清洁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1.2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的表面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清洁方法。
1.3 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工作的效果,确保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正确。
二、器械消毒2.1 器械消毒是指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灭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器械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2.2 根据器械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
2.3 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检查器械消毒效果,确保器械符合消毒标准。
三、环境消毒3.1 环境消毒是指对医院内的空气、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环境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3.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医院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如紫外线消毒、空气过滤等。
3.3 定期对医院内的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如床单、地板、门把手等,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四、手卫生4.1 手卫生是医院中最基本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传播。
手卫生应包括以下步骤:4.2 使用适当的洗手液和消毒剂,正确洗手和消毒,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先后。
4.3 定期进行手部消毒培训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卫生的方法和技巧。
五、废物处理5.1 废物处理是医院消毒规范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废物处理应包括以下步骤:5.2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和包装,确保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处置。
5.3 定期检查废物处理设施和流程的合规性,确保废物处理符合相关的卫生和环保标准。
结论: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3篇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第一篇:引言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意识越来越高。
消毒隔离作为常见的健康措施,其准确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第二篇:消毒技术规范1. 消毒程序消毒程序应包括预处理、消毒和后处理。
预处理包括清洗、去除残留物和杀菌前水质检测等。
消毒时,应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后,应及时清洗和处理,以避免残留物的危害。
2. 消毒浓度消毒浓度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场所和消毒剂进行调整。
应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达到消毒的要求。
同时,应定期检测消毒剂的残留浓度,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消毒时间消毒时间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剂、消毒场所和消毒对象进行调整。
通常,消毒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以确保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
在消毒过程中,应避免人员进入消毒场所,并严格控制进出口,避免交叉污染。
4. 消毒频率消毒频率应根据不同场所和对象的需要进行调整。
对于一些高危场所和对象,应增加消毒频率,并加强监测和记录。
此外,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规定进行消毒,并定期对消毒情况进行评估。
第三篇:隔离技术规范1. 隔离程序隔离程序应包括隔离前准备、隔离操作和解除隔离后处理。
隔离前应进行必要的鉴定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隔离措施。
隔离操作时,应考虑隔离场所、人员和物资,严格控制进出口,并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
解除隔离后,应进行必要的清洁和处理,以避免遗留危害。
2. 隔离场所隔离场所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对于一些高危场所和对象,应选择相应的隔离场所,并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
隔离场所应具有必要的通风和排水条件,并具备消毒和清洁能力。
此外,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隔离场所的质量和安全。
3. 隔离人员隔离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确保隔离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隔离工作的水平。
2022版消毒技术规范(护理部)
▲2002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 2003第二版《上海市医院消毒灭菌实用手册》。
▲ 2022版《上海市护理质控手册》。
▲2022年《压力蒸汽灭菌》。
▲ 2022年上海市CDC消毒科供稿《上海市医疗机构手足口病消毒隔离要求》(试行)▲ 2022年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22版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22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22年国卫办医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所有物品均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完好。
★ 若有污染应即时消毒、灭菌。
★ 一次性物品按说明使用。
★ 本原则适合各部门,请参照执行。
Ⅲ类环境供应室无菌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各类普通病房细菌总数≤4.0cfu/皿细菌总数≤10cfu/c m21.紫外线照射 30 分钟,每天 1 次2.开窗通风 30 分钟,每天 2 次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Ⅳ类环境传染病科门诊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细菌总数≤10cfu/cm2细菌总数≤10cfu/cm21.紫外线照射 30 分钟,每天 2 次2.开窗通风 30 分钟,每天 2 次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环境类别范围空气物体表面常规空气消毒方法污染物体表面消毒方法1、紫外线照射:安装紫外线灯管的数量为≥1.5w / m3 ,距离 1.8~2.2m ,时间≥30min。
2、紫外线使用寿命:( 1 )由新灯管的强度降低到70 μw/ cm2 的时间(功率≥30w),或者降低到原来新灯管强度的 70% (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 1000 小时,因此,紫外线灯累计使用超过 1000 小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 2 )每半年检测一次,<70μw/ cm2 应及时更换灯管。
3、注意事项:1 )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紫外线灯管每周一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专人负责,如发现灯管有灰尘时应及时擦拭。
2 )室内保持清洁干燥,电压为 220v ,环境适宜温度在 20-40℃,相对湿度为 60%。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在如今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蔓延的时代背景下,医院消毒技术的规范和执行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以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及公众健康。
本文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最新版本,涵盖消毒的定义、目的、原则、方法以及应用最佳实践等内容。
1. 消毒的定义和目的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灭活或减少到安全水平的过程。
其目的是防止交叉感染,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维护医疗环境的洁净。
2. 消毒的原则•标准化程序:消毒应按照明确的标准化程序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分类管理:不同物品、表面的消毒需根据其特性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频繁更新:应根据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消毒标准及方法。
•安全高效:选择具备高效杀菌作用且对人体无害的消毒剂和方法。
3. 消毒的方法3.1 物理消毒•紫外线消毒:适用于空气净化、物体表面消毒,应注意照射时间和距离,确保消毒效果。
•高温消毒:通过高温蒸汽或沸水可达到灭菌的目的,常用于器械消毒。
3.2 化学消毒•氧化剂消毒: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能有效灭活细菌、病毒,用于表面消毒。
•醇类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对包括病毒在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
4. 医院消毒的应用最佳实践•定期培训: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和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
•环境监测:对医院环境空气、物品表面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消毒效果和医疗环境的清洁。
•严格执行:执行消毒标准和流程,避免因疏忽而造成交叉感染。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是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确保医院消毒的科学规范执行,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最新要求和执行方式,以确保医疗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最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标准
最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标准在当前的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消毒灭菌技术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的发展,消毒灭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下是最新的消毒灭菌技术规范标准:1. 概述:消毒灭菌技术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本规范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以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消毒灭菌方法分类:- 物理消毒方法:包括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高压蒸汽消毒等。
- 化学消毒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剂、消毒液等化学制剂进行消毒。
3. 消毒剂选择标准:- 应选择对病原体具有广谱杀灭作用的消毒剂。
- 应考虑消毒剂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 应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4. 消毒灭菌流程:- 清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洁消毒对象,去除有机物和污物。
- 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时间和浓度。
- 干燥:消毒后应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防止微生物的再次污染。
5. 高压蒸汽灭菌技术规范:- 使用121℃的高压蒸汽进行灭菌,持续时间不少于15分钟。
- 灭菌前后应检查蒸汽压力和温度,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6. 紫外线消毒技术规范:- 紫外线消毒应在无直射阳光的室内环境中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 紫外线灯的强度和使用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消毒效果。
7. 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严格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进行稀释和使用。
- 消毒剂应定期更换,避免因浓度降低而影响消毒效果。
8. 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 对消毒灭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消毒方案。
9. 人员培训与安全防护:- 对操作消毒灭菌技术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
- 在消毒灭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10. 结语:随着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本规范将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方法。
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根据本规范,制定和执行适合自身情况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最新消毒技术规范及主要内容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23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23版1. 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机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医疗机构作为诊疗、手术等医疗活动的场所,存在着严重的感染风险。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必须使用科学、安全、有效的消毒技术进行操作。
本文档旨在对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进行规范,以确保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控制。
2.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机构中出现的各种新型病原体也不断增加。
这些病原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医疗机构消毒技术的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基于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医疗机构实际需求,并参考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的先进经验,制定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23版。
3. 消毒技术分类医疗机构消毒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3.1 物理消毒技术物理消毒技术是指利用高温、辐射等物理手段杀灭病原体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消毒技术包括: - 高温湿热消毒 - 干热消毒 - 紫外线消毒3.2 化学消毒技术化学消毒技术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杀灭病原体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消毒技术包括: - 醇类消毒剂 - 氯化物消毒剂 - 过氧化氢消毒剂3.3 生物消毒技术生物消毒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方法杀灭病原体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消毒技术包括: - 气雾消毒 - 电解离子水消毒4. 消毒操作流程医疗机构消毒操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准备工作:确定消毒区域、选择消毒技术和消毒剂、落实个人防护措施、清洁和检查消毒设备等。
2.预处理:对消毒区域进行清洁、除尘,确保表面洁净。
3.消毒操作:按照所选的消毒技术和消毒剂的要求,进行消毒操作,注意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和接触时间。
4.清洗处理:清洗消毒区域,去除消毒剂残留物。
5.检查验收:对消毒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6.记录存档:对消毒操作进行记录,并进行存档。
5. 消毒设备选择与维护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用的消毒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的可靠性。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作为公共场所,消毒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确保医疗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各类医院的消毒工作,包括手术室、病房、门诊部、实验室等。
三、消毒分类根据不同的对象和需求,将消毒分为以下几类:1. 手术器械消毒:涉及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2. 病房消毒:对病房内的空气、地面、墙壁、家具等进行消毒。
3. 医疗废物消毒: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4. 医护人员个人消毒:包括手部消毒、穿脱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5. 医疗设备消毒: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四、消毒操作1. 消毒前准备:a. 确保消毒区域的通风良好。
b. 准备所需的消毒剂和器械。
c.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消毒程序:a. 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b. 对消毒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污物和血迹。
c. 涂抹或者喷洒消毒剂,确保覆盖到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
d. 根据消毒剂的要求,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
e. 彻底清洗消毒剂,避免残留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3. 消毒监测与记录:a. 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包括使用生物指示器、化学指示器等。
b. 记录消毒操作的时间、消毒剂的浓度、消毒剂的有效期等重要信息。
c. 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的评估和验证,确保消毒程序的有效性。
五、消毒剂选择1.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和需求,考虑其杀菌效果、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2.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过氧化氢、氯化物、醛类等。
在选择消毒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评估。
六、消毒设备维护1. 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2. 消毒设备的维护包括清洗、更换消毒剂、检修故障等。
七、培训与教育1. 医院应定期组织消毒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消毒意识和操作技能。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机构的消毒技术规范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最新版本,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消毒技术规范概述2.1 消毒目的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2.2 消毒原则•根据具体环境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消毒有效;•定期检测消毒效果,保证消毒质量。
2.3 消毒方法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方法。
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3.1 消毒设备更新根据最新版本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消毒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3.2 消毒操作流程优化最新版本的消毒技术规范对消毒操作流程进行了优化,简化繁琐的步骤,提高操作效率。
3.3 消毒质量评估标准最新版本的消毒技术规范增加了消毒质量评估标准,包括定期抽检消毒效果和定量评估消毒剂残留。
四、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实施的意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实施对医疗机构和广大患者有着深远的意义:1.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消毒技术规范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预防交叉感染。
2.保护医护人员健康:规范的消毒操作可以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维护其健康。
3.提升医疗机构形象:遵守消毒技术规范可以提升医疗机构的形象,增强公众信任。
五、结语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最新版本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运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希望医疗机构能够严格遵守规范要求,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消毒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严守规范,才能保障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引言: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为了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内容。
一、消毒设备的选择与使用1.1 选择合适的消毒设备:医院消毒设备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和消毒需求来确定。
例如,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等高风险区域需要选择高效的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消毒器或者气雾剂消毒器。
普通病房则可选择常规消毒设备,如喷雾消毒器或者湿布消毒器。
1.2 正确使用消毒设备:医院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使用消毒设备的方法。
使用消毒设备时,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消毒剂的浓度、时间和温度等参数的准确控制。
1.3 定期维护和检修:医院消毒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维护包括清洁设备、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校准温度和浓度传感器等。
检修则是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消毒剂的选择与配比2.1 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医院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物体表面和消毒对象来确定。
例如,对于金属表面,可以选择酒精类消毒剂;对于有机物表面,可以选择氯类消毒剂。
同时,还应考虑消毒剂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2.2 正确配比消毒剂:医院工作人员应根据消毒剂的浓度要求,准确配比消毒剂。
配比时应使用专用的配比容器,并按照消毒剂的配比表进行操作。
配比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3 储存和标识消毒剂: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将消毒剂分类存放,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淆。
同时,应在储存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识,标明消毒剂的名称、浓度、有效期等信息,方便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和管理。
三、消毒操作的规范与标准3.1 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医院工作人员在进行消毒操作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洁工作区域、摆放好所需的消毒设备和消毒剂、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等。
3.2 消毒操作的步骤:消毒操作应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确保操作的完整性和效果。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人们治疗疾病、康复健康的场所,消毒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医院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技术规范,明确医院消毒的标准和要求。
二、术语和定义1. 消毒:使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杀灭或者去除病原体,以降低感染风险的过程。
2. 消毒剂:具有杀菌、灭菌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3. 消毒区域:医院内需要进行消毒的特定区域,如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
三、消毒工作组织与管理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消毒工作组织,负责制定消毒工作计划、指导消毒操作、监督消毒效果等工作。
2. 消毒工作组织应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具备相关的消毒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四、消毒设备和器具1. 医院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设备和器具,如高温高压灭菌器、紫外线消毒器等。
2. 消毒设备和器具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五、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1. 医院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
2. 不同区域和物品的消毒剂选择应根据其特性和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3. 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
六、消毒操作规范1. 消毒操作应在专门的消毒区域进行,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2. 消毒操作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除尘等。
3. 消毒操作应按照先洁后消的原则进行,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性。
4. 消毒操作应使用专用工具,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七、消毒效果评估1. 消毒后,应进行消毒效果评估,确保消毒的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
2. 消毒效果评估应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工具,如菌落总数、细菌培养等。
3. 消毒效果评估结果应记录并保存,作为消毒质量控制和改进的依据。
八、应急处理和事故报告1. 发生消毒事故或者不良事件时,应及时进行应急处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 消毒事故应即将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调查和处理,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活动。
消毒技术规范是指在消毒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以下是消毒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1.消毒原则消毒的原则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以达到减少或消除疾病传播的目的。
消毒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杀菌剂,并配合适当的时间、温度和浓度。
2.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等)和化学方法(如氯、臭氧、过氧化氢等)。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要考虑到被消毒物的特性和所需消毒的微生物种类。
3.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并且要定期维护和保养。
消毒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杀菌效果,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清洁,以防止细菌的滋生。
4.消毒剂选择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要考虑到杀菌谱、毒性、稳定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消毒剂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所和需要消毒的物体来确定,同时要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5.消毒操作在进行消毒操作时,应按照要求的时间、温度和浓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消毒剂的稀释和配比。
进行消毒操作时,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并避免消毒剂的溅洒和飞溅。
6.消毒管理消毒管理主要包括对消毒设备、消毒剂和操作人员的管理。
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的性能,保持消毒剂的质量稳定,严格管理消毒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操作规范。
7.消毒效果评价消毒效果评价是指对消毒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菌落总数、特定病原菌的检测和生物指示器的使用等。
评价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8.消毒记录消毒记录是指对消毒过程和效果的记录和保存。
要详细记录每次消毒操作的时间、温度、浓度和操作人员等信息,同时保存相关的监测和评价结果。
消毒记录应妥善保存,方便日后查询和查证。
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消毒效果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指导文件,只有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才能提高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各个单位和个人在进行消毒操作时要认真学习和遵守消毒技术规范,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可靠和有效。
《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一、消毒技术的重要性消毒技术在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消毒操作能有效去除病原体,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在疫情期间,消毒更是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扩散,保护社会公众的健康。
二、常见的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如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通过高温或紫外线照射杀死细菌病毒,是常见的消毒方式之一。
2.化学消毒:如漂白粉、酒精、过氧化氢等,可以有效消灭细菌、病毒,常用于家庭、医疗、食品等领域。
3.生物消毒:利用生物制剂消毒,如益生菌、乳酸菌等,能够调节微生物群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三、消毒操作规范1.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2.注意消毒时间和剂量:消毒时间和剂量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关键,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避免过量或不足。
3.保持消毒工具清洁:消毒工具如拖把、抹布等要定期清洁消毒,避免二次污染。
4.定期检查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保障消毒效果。
四、消毒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消毒过程将更加高效、智能化。
同时,绿色环保的消毒技术也将受到更多关注和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结语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消毒操作对于疾病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持清洁、健康的环境,遵守消毒技术规范,共同为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增加大家对消毒技术的认识,提高消毒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国家消毒技术规范
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一、概述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公共卫生和防止疾病传播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消毒技术规范覆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水处理等,旨在规范各行业的消毒操作,保障人民健康。
二、消毒原则1.有效性:消毒操作必须确保能够有效灭活病原微生物,防止传播疾病。
2.安全性:消毒剂和方法必须对人体、环境无害,不会引起其他不良影响。
3.经济性:消毒操作应该尽可能节约资源、成本,提高效率。
4.便捷性:消毒方法应简单易行,方便实施。
三、常用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如高温消毒、辐射消毒等,适用于不耐化学消毒剂的物品和设备。
2.化学消毒:如氯和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适用于对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3.生物消毒:如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消毒,适用于环境消毒。
四、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1.消毒剂选择:应根据被消毒物品的性质和使用场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消毒剂浓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使用消毒剂,以确保消毒效果。
3.消毒时间:不同消毒方法和消毒对象,需要根据规范确定合适的消毒时间。
4.消毒流程:消毒过程中应按规范操作流程,保证每个环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消毒效果检测:消毒后应定期进行效果检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五、消毒技术规范的意义遵守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人民健康,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六、结语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工具,各行业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加强消毒操作的管理和监督,共同营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以上是关于国家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消毒技术规范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术语和定义 (4)2、基本要求 (5)3、消毒时机 (5)4、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6)4.1 压力蒸汽灭菌 (6)4.2 干热灭菌 (10)4.3 去污 (11)4.4 紫外线消毒 (13)4.5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15)4.6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6)4.7 臭氧 (19)4.8 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20)4.8.1 含氯消毒剂 (20)4.8.2 二氧化氯 (22)4.8.3 乙醇 (23)4.8.4 碘伏 (23)4.8.5 戊二醛 (24)4.8.6 过氧乙酸 (25)4.8.7 过氧化氢 (26)4.8.8 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二溴海因) (27)4.8.9 胍类消毒剂 (28)4.8.10 季胺盐类消毒剂 (28)4.8.11 酸性氧化电位水 (29)4.8.12 煮沸消毒 (30)4.8.13 流动蒸汽消毒 (30)4.8.14 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31)4.8.14.1 过滤除菌 (31)4.8.14.2 微波消毒 (31)4.8.14.3 其他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 (31)5、消毒对象 (31)5.1 空气 (31)5.2 环境物表 (31)5.3 手(手套) (32)5.4 防护用品 (32)5.5 生物安全柜 (32)5.6 高效空气过滤器 (32)5.7 其它设施设备 (33)6、消毒质量控制 (33)7、注意事项 (34)1、术语和定义关于消毒和灭菌有许多不同的术语,下面是生物安全中较常用的:清洁:将有活的生物因子减少到安全水平。
消毒: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孢子。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各地政府和机构陆续发布了《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本文将对这一规范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消毒工作。
1. 规范适用范围《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学校、商场、餐饮场所、交通工具等。
针对不同场所的特点和需求,规范提出了相应的消毒要求和指导措施。
2. 消毒对象及频次要求在公共场所消毒工作中,重点消毒对象包括门把手、扶手、桌椅等高频接触物体,以及空气中的细菌病毒。
根据规范要求,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频次不得低于每日一次。
特殊场所如医院或疫情防控中心,消毒频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3. 消毒方法和消毒剂选择规范中明确了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物理消毒和生物消毒。
化学消毒主要通过喷洒、拖地、擦拭等方式,使用消毒液对物体表面进行处理;物理消毒则利用紫外线、高温等手段杀灭病菌;生物消毒则是指利用生物制剂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消灭。
在选择消毒剂时,应考虑到消毒剂的杀菌谱、毒性、稳定性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作业。
4. 消毒操作要求在公共场所消毒作业中,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因消毒剂挥发引起中毒事故。
消毒时应从清洁到消毒,不同区域使用不同的清洁布或消毒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消毒后应及时清洁消毒器具和个人防护装备,保证操作卫生。
5. 消毒效果评价规范中还明确了消毒效果的评价标准,包括表面及空气微生物总菌落数的监测等。
消毒作业结束后,应通过检测方法检验消毒效果,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对于消毒效果不达标的场所,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达标。
以上就是《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的详细解读。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把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做好,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一处高风险的环境,病原体的传播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二、消毒原则1. 消毒目标:杀灭或者去除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
2. 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物体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
3. 消毒剂选择:根据消毒目标和物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酒精、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等。
4. 消毒程序:制定详细的消毒程序,包括清洁、消毒、脱水和质控等环节。
5. 消毒频率:根据不同的区域和物体,确定合理的消毒频率,确保消毒效果。
三、消毒要求1. 环境消毒:a. 病房和手术室等高风险区域,每日进行彻底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等。
b. 门把手、开关、窗帘等常接触物体,每日进行消毒。
c. 空气消毒器、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消毒效果。
2. 医疗器械消毒:a. 严格按照医疗器械消毒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确保操作规范。
b. 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c. 定期检测消毒剂浓度,确保消毒剂处于有效浓度范围。
3. 患者用品消毒:a. 床单、枕套等患者用品,每次更换患者后进行消毒。
b. 患者衣物和个人物品,进行高温消毒或者化学消毒。
c. 定期检测消毒效果,确保消毒措施有效。
4. 消毒人员要求:a. 消毒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消毒操作规程。
b. 消毒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
c. 定期进行消毒人员的健康体检,确保消毒操作的安全性。
四、消毒质控1. 消毒效果监测:a. 定期抽样检测消毒效果,如菌落总数、致病菌和耐药菌等指标。
b.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消毒方法和程序,提高消毒效果。
2. 消毒记录:a. 每次消毒都应记录消毒日期、消毒剂使用情况和消毒效果等信息。
b. 消毒记录应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和追溯。
3. 消毒培训:a. 对消毒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消毒操作技能和质控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 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 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应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 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 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 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采用合法、有效的 消毒剂如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含氯消毒剂 擦拭消毒,或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 毒器进行清洗和(或)消毒,消毒剂或消 毒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 使用说明。
清洁用品的消毒
擦拭布巾 清洗干净,在250 mg/L有效 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地巾 清洗干净,在500 mg/L有效氯消 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 用。
术前皮肤准备能有效降低SSI
1、CDC推荐术前使用抗菌沐浴,也有专 家用2%葡萄糖洗必泰皮肤消毒液沐浴, 去除皮肤上油脂、灰尘和微生物。 沐浴时间:手术前一天晚上及当天早晨各 一次 2、《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 南》中提出减少比必要的剃毛,如需去除 毛发应改为剪毛。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 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 果的消毒方法; 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 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 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二、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监 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 知识,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理的 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 的无菌操作。
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环境微生物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监测 消毒剂浓度监测 手卫生依从性监测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细菌耐药性监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
术语和定义
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 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 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 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 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 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 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术语和定义
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 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 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 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 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 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 法。
职业防护
处理锐利器械,防止器伤。 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 1、热力消毒、灭菌:防皮肤灼伤 2、紫外线消毒:避免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 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环氧乙烷灭菌应防 燃烧和爆炸。 4、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过敏及皮肤、 黏膜损伤。
清洗与清洁
清洗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 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 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 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 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 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 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 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 毒,干燥备用。
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方法 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 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 的使用说明。
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消毒液名称 碘酊原液 擦拭遍数 2遍以上 作用时间 1 ~3 min 脱碘 稍干后再用70 %~80 %乙 醇(体积分数) 脱碘
70 %氯己定 2~3遍 -乙醇 70 %~80 消毒2遍 %乙醇溶液 复方季铵盐消 毒剂原液
医务人员手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 前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 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一支在 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 (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 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试子 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遵循产品使用 说明书 3 min 3 ~5 min
消毒范围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 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 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 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 cm×5 cm。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 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 围直径应>15 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 (10 cm×12 cm)。
安徽省立医院:普通病房快速手消 10ml/床/天,ICU要求大于20ml/床/天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干预项目— —具体方案
1、科室选择:至少2个病区或部门 ICU必选1个,普通病房自选2个,建议选择普外、血液 科等重要科室。 2、观察频次及时间段:每周2次,时间段要求如下: 周一上午:8:00-10:00 周二-周五任何一个工作日的下午:14:00-17:00 3、观察时间:每次观察20-30分钟 4、观察地点:应利于观察但不干扰医务人员操作为原则 5、观察对象和病人数:可同时观察3人次,须包括医师、 护士、护工/工人和其他人员
《消规》主要内容介绍
高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 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 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 生物污染,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如手术 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 管、植入物等。
术语和定义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 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 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 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 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 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表面以及 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 等。
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 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 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 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 应合法、有效。
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 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 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甲类及按甲 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 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 末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 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或按医疗废物处置。
(4).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 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2.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 进行。 (2).采样面积:被采面积<100㎝2取全 部表面;被采表面≥100㎝2取100㎝2。
(3).采样方法:用5×5㎝2的标准灭菌 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 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1支,在规格板内 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试子, 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 的部分,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 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 试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清洗与清洁注意事项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 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拆开后清洗。 清洗用水、清洁剂等的要求遵循WS 310.1的规定。 手工清洗工具毛刷等每天使用后,进行清洁、消毒。 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 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 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 干燥备用。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 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 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室内用品如桌子、 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 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 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 清洁和消毒。
科室每月采样一次,医疗器械采样 方法
1.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 有效期内采样。 采样方法: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 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 液的棉试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 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 面≥100cm2,取100cm2.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 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 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性染疾病科、 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 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 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 ~7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 min。物体 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 000 mg/L~2 000 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术语和定义
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 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 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 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 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 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术语和定义
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 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 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 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 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 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 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 行消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