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国民收入分配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经济学国民收入分配问题

一、劳动产权与分配的正当性

英国的约翰•洛克认为,人对自己身体享有天然所有权,因而,人对使用其身体的劳动过程的结果也应当享有所有权。[1]这一被凡勃伦称为“欧洲常识性理论”的劳动产权观显然影响了马克思并发展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于这一概念,马克思提出了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者不仅应当享有劳动力产权,更应当享有劳动产权。换言之,劳动者应当享有剩余价值,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只能被看作是非法的盗窃和不公正的剥削”。[2]基于以上观点,在收入分配领域,人们提出了国民收入的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原则要求,剩余价值应当在劳动者之间按照活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予以分配,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食。虽然不是所有劳动者的活劳动都会被计入商品的价值(如商业劳动者销售商品时付出的劳动),但是所有劳动者都应当凭借自我活劳动的投入参与商品剩余价值的分配。不过,如果完全遵循所谓按劳分配原则,资本要素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要求将被否定,劳动和资本将会对立,显然,这会使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中国陷入实践上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这一现实窘境的发生,一个被忽视的(或许是有意而为之)马克思主义观点又重新提出并被频繁引证:资本是积累的劳动,是物化的劳动,是“过去的、客体化了的劳动”。

这一“劳动与资本同一”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修正了资本内涵,肯定了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了劳动和资本理论上的统一。于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产权观,资本和劳动(尤其是劳动)都具备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正当性。此时,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与其说是以私人所有权为依据,还不如说是以劳动产权的排他性为依据。众所周知,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值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物质消耗包括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因此,实现劳动力价值的足额补偿显然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力价值是维持劳动者本人所需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个方面:一、劳动者本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二、劳动者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

三、劳动者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的足额补偿至少应该包括这三方

面的足额补偿。理论上,可变资本预付的购买劳动力的货币额v就是对劳动力价值的补偿,但实际中,这一预付“工资”往往达不到足额补偿的标准。为了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力所获得的预付“工资”往往都很低(如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基本工资都很低),甚至达不到最低限度的补偿(如十九世纪西方国家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劳动力的掠夺行为)。很难想象,没有劳动力价值的足额补偿,任何宣称按照劳动和资本贡献大小所进行的国民收入分配能够做到真正的公平。所以,生产资料购买对劳动力工资的“挤出效应”会严重削弱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基础,要想实现国民收入的公平分配,必须首先保障劳动力价值的足额补偿。进行国民收入分配必须首先实现劳动力价值的足额补偿,这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从此意义上讲,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与企业盈亏无关,企业不能以亏损为由克扣职工工资,企业破产倒闭时,政府必须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因为保障劳动力健康持续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包括企业和政府在内的整个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换言之,劳动补偿是必须的,是刚性的。不过,剩余价值分配性质的国民收入分配却并不具有这一特征。剩余价值来源于剩余劳动,剩余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则取决于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和能力。一个消极怠工、偷奸耍滑、不思进取、无能力的劳动者不可能比一个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积极进取、有能力的劳动者创造出更多剩余价值。所以,国民收入的按劳分配在本质上是一种劳动激励,而非劳动补偿。劳动激励不是平均主义,不同劳动者在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时会有不同分配水平,有的可能高,有的可能低,有的可能没有。这一分配结果与劳动者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相关,而与劳动者的劳动身份无关。从这一角度相较劳动补偿,劳动激励不是必须和刚性的。不过,劳动激励也有一个刚性的特点,那就是任何劳动者通过积极劳动所创造的任何形式的利益增量(无论是成本节约还是新增利润)都应当获得必要的分配。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些企业的员工通过积极工作,降低了企业成本或扭亏为盈实现了利润,却无法获得必要的激励。这种忽视劳动激励的态度和行为会大大挫伤劳动积极性,影响劳动能力提高,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增速下降,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国民收入按劳分配的劳动激励本质,必须要按照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对国民收入进行激励性的分配。唯有如此,才能完成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化,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结

构调整。

二、不确定性承担与分配的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没有从微观层面讨论具体企业的分配问题。因此,按劳分配原则没有回答具体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企业亏损时,谁应当承担责任并弥补亏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的形态变化是商品———货币———商品,即W———G———W。而在“W———G的商品第一形态变化或卖的阶段,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像我在别处说过的,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4]”可见,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亏损应当由商品所有者,即资本家承担。但是,资本家又凭什么承担亏损呢?马克思继续说到:“利润之所以产生出来,就是因为有一个价值额被当作资本来使用。如果我们把利润叫做p,那么,W=c+v+m=k+m这个公式,就变成W=k+p这个公式,也就是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变化,必然变成不是由可变资本部分引起,而是由总资本引起。[5]”于是,当“利润是资本的增加值和回报”这一“观念”被广泛接受时,利润将被支付给资本家,而不再是劳动者了,而亏损(负利润)当然也就同时应该由资本家承担。不过,以上解释还不足以说明“亏损和利润的绑定性”,除此之外,还有更“令人信服”的理论。奈特(knight,1916)认为,企业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可度量和不可度量两种,“我们用‘风险’一词指称前者,用‘不确定性’一词来指称后者。一般情况下,‘风险’一词的使用极为宽泛,它适用于指称从不利的偶然性角度看待的所有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一词同样可以指有利的结果。我们用‘风险’,表示的是一种损失,说‘不确定性’,则表示的是一种获得。[6]”由此可见,资本家所承担的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只会产生一种结果:亏损或利润。利润是资本家承担经营不确定性的正结果,而亏损则是负结果。所以,资本家承担的既不是亏损(风险),也不是利润,而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也是“获得”的不确定性。因此,对资本家而言,承担不确定性的报酬也是不确定的。如果不确定性的后果是正结果,那么,他将享受利润;如果不确定性的后果是负结果,自然,他将承担亏损。基于以上认识———资本家承担经营不确定性,获得不确定性报酬,形成了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原则———按资分配原则。在按资分配原则下,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