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排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降水对周围地面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 降低地下水位时,由于土颗粒流失或土 体压缩固结,易引起周周地面沉降。由 于土层的不均匀性和形成的水位呈漏斗 状,地面沉降多为不均匀沉降,可能导 致周围的建筑物倾斜、下沉、道路开裂 或管线断裂。因此,井点降水时,必须 采取相应措施,以防造成危害。 • 1.回灌井点法 • 2.设置止水帷幕法 • 3.减缓降水速度法
3 基坑
1
2
5
• 2.水泵性能与选 用 • (1)离心泵
• 泵体是由泵壳、 泵轴及叶轮等主 要部件组成,其 管路系统包括滤 网与底阀、吸水 管及出水管等
图1-19 离心泵工作简图
1-泵壳;2-泵轴;3-叶轮; 4-滤网与底阀;5-吸水管; 6-出水管
• (2)潜水泵
• 潜水泵是由立式水 泵与电动机组合而 成,工作时完全浸 在水中。
21
• 2.轻型井点布置 • 1)平面布置 • 根据基坑(槽)形状,轻型井点可采用单排布 置、双排布置、环形布置,当土方施工机械需 进出基坑时,也可采用U形布置。 • 单排布置适用于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 深度不超过5m的情况,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 的上游一侧,两端的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 宽度。 • 双排布置适用于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的 情况。 • 环形布置适用于大面积基坑,如采用U形布置, 则井点管不封闭的一段应在地下水的下游方向。
11
③ 水中挖土:即不排水施工,使坑内外的水压相平衡,不致形
成动水压力。如沉井施工,不排水下沉、进行水中挖土、水下浇筑砼。
④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即采用井点降水法截住水流,不让地
下水流入基坑,不仅可防治流砂和土壁塌方,还可改善施工条件。
⑤ 抢挖并抛大石块法:分段抢挖土方,使挖土速度超过冒砂
速度,在挖至标高后立即铺竹、芦席,并抛大石块,以平衡动水压力, 将流砂压住。此法适用于治理局部的或轻微的流砂。
19
滤管——钢管
长度1.0~1.5m、直径38mm或51mm;
滤孔———管壁钻孔Φ13~19mm; 滤网——骨架管外面包以两层孔径不 同的丝布或塑料布。 塑料管或铅丝——在骨架管与滤网之 间放置,使流水畅通; 粗铁丝保护网—— 滤网外面; 铸铁塞——滤管下端设置; 与井点管连接——滤管上端。
1 — 钢管;2 — 管壁上的小孔;3 — 缠绕的铁丝; 4 — 细滤网;5 — 粗滤网;6 — 粗铁丝保护网; 7 — 井点管;8 — 铸铁头 滤管构造
q 65 d l K
3
(m3/d)
• 式中 d——滤管直径(m); • L——滤管长度(m); • K——渗透系数(m/d)。
• ②最少井数 • 井点管的最少根数nmin,按下式计算:
n min
Q 1.1 q
(根)
• 式中 1.1——备用系数,考虑井点管堵塞等因 素。其它符号同前。 • ③最大井距
13
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原理
• 井点降水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 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 抽水设备不断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 低到坑底以下。直至土方和基础工程施工 结束为止。
1 井点降水的作用
防止地 下水涌 入坑内
防止边坡 由于地下 水的渗流 而引起的 塌方 使坑底的土层 消除了地下水 位差引起的压 力,因此防止 了坑底的管涌
流砂-基坑满目狼籍
9
流砂支挡
强行施工
外因:是地下水在土中渗流所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大小,流 动中的地下水对土颗粒产生的压力称为动水压力。动水压力 GD为:
h1 h2 GD I W W L
式中: I ——水力坡度(I=(h1-h2)/L) ; h1-h2 ——水位差; γW ——水的重度。
• 水泵装在电动机上 端,叶轮可制成离 心式或螺旋桨式; 电动机设有密封装 置。
图1-20 潜水泵工作简图
1-叶轮;2-轴;3-电动机;4-进水口;5-出水胶管; 6-电缆
流砂及其防治
1 流砂现象
在细砂或粉砂土层的基坑开挖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在动水压 力的推动下极易失去稳定,随着地下水涌入基坑。称为流砂现象。 流砂发生后,土完全丧失承载力,土体边挖边冒,施工条件极端恶 化,基坑难以达到设计深度。严重时会引起基坑边坡塌方,临近建 筑物出现下沉、倾斜甚至倒塌。
1.4
土方工程施工排水、降水
基坑开挖时,流入坑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如不及时排除, 会使施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塌方,亦会降低地基的承载力。
一、排除地面水 排除地面水(包括雨水、施工用水、生活污水等)常采用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截 水沟或筑土堤等办法,并尽量利用原有的排水系统,或将临时性排水设施与永久性
• • •
设施相结合使用。 二、降低地下水 施工排水可分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两种。 集水井降水和井点降水
1
明排水法
• 一般采用截、疏、抽的方法。 • 截:在现场周围设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 防洪沟或挡水堤,以拦截雨水、潜水流入 施工区域; • 疏:在施工范围内设置纵横排水沟,疏 通、排干场内地表积水; • 抽:在低洼地段设置集水、排水设施, 然后用抽水机抽走。
此外,采用地下连续墙法、止水帷幕法、压密注浆法、土壤冻结法等, 都可以阻止地下水流入基坑,防止流砂发生。
12
在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明沟排水法难 以排干大量的地下涌水,当遇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 翻浆、冒泥、涌砂现象,不仅基坑无法挖深,还可能造成大 量水土流失、边坡失稳、地面塌陷,严重者危及邻近建筑物 的安全。此时应采用井点降水的人工降水方法施工。 全 基 坑 轻 型 井 点 降 水 地下室电梯井局部二次降水
普通明沟与集水井排水法
分层明沟排水:当基坑开挖土层由多种土层组成,中部 夹有透水性强的砂类土时,为防止上层地下水冲刷基坑下部 边坡,宜在基坑边坡上分层设置明沟及相应的集水井。
分层明沟排水法
适用于深度较大、 地下水位较高、上 部有透水性强的土 层的基坑排水
4
• 1、集水井设置
• 集水坑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即基础边线0.4米之外, 地下水走向的上游。 • 集水坑每隔20~40m设置一个。 • 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6~0.8m。其深度,随 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经常低于挖土面0.7~1.0m。井壁 可用竹、木或钢筋笼等简易加固。 • 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低于坑底1~2m,并铺设 0.3m碎石滤水层,以免在抽水时将泥砂抽出,并防止井底 的土被搅动。
• 3.轻型井点计算 • (1) 井型判定
图1-29 水井的分类 (a)无压完整井;(b)无压非完整井(c)承压完整井(d)承压非完整井
• (2)涌水量计算 • 无压完整井涌水量
图1-30 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简图 (a)无压完整井;(b)无压非完整井
• •
(2H-S)S Q 1.366K lgR-lgx 0
• 2)高程布置:高程布置是确定井点管埋深, 即滤管上口至总管埋设面的距离
图1-27 环形井点布置简图 (a)平面布置;(b)高程布置 1一总管;2一井点管;3一抽水设备
• 井管的埋置深度 HA ,可按下式计算 ( 图 127b): • HA≥H1十h十iL (m) (1-22) • 式中 H1——总管平台面至基坑底面的距 离(m); • h——基坑中心线底面至降低后的地 下水位线的距离,一般取0.5~1.0m; • i——水力坡度,根据实测:环形井点 为1/10,单排线状井点为1/4; • L ——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适用于渗透系数 为0.1~50m/d的 土层中。降水深 度为:单级井点
3~6m,多级井
点6~12m
17
18
• (1)轻型井点设备 • 轻型井点设备由管路系统(滤管、井点 管、弯联管及总管)和抽水设备组成
井点管——直径38mm 和51mm、长5~7m的钢管。井点管的上端用弯联 管与总管相连。 集水总管——直径100~127mm的无缝钢管,每段长4m,其上端有井点管 联结的短接头,间距0.8m或1.2m。
(m3/d)
• 式中 K——渗透系数(m/d),应由实验测定; • H——含水层厚度(m); • S——水位降低值(m); • R——抽水影响半径(m),取: •
R 1.95S HK
x0——环形井点的假想半径(m):
x0

F

F——基坑周围井点管所包围的面积(m2)。
• (3) 确定井点管数量与井距 • ①单井最大出水量 • 单井的最大出水量q,主要取决于土的渗 透系数、滤管的构造与尺寸,按下式确 定:
Leabharlann Baidu
当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内排水所形成的水位差较大时,动 水压力也愈大,当GD≥ γ(土的浮重)时,就会推动土壤失去 稳定,形成流砂现象。
10
3 流砂的防治
⑴ 防治原则:“治流砂必先治水”。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 一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二是截住地下水流;三是改变动 水压力的方向。
⑵ 防治方法: ① 枯水期施工法:枯水期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内外水位 差小,动水压力小,就不易产生流砂。 ② 打板桩:将板桩沿基坑打入不透水层或打入坑底面一 定深度,可以截住水流或增加渗流长度、改变动水压力方向, 从而达到减小动水压力的目的。
广佛地铁桂城站基坑出现 流砂,地面下沉约1.5m 图为砂包封堵抢险现场
8
2 产生流砂的原因
产生流砂现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取决于土的性质,当土的孔隙比大、含水量大、粘 粒含量少、粉粒多、渗透系数小、排水性能差等均容易产生 流砂现象。因此,流砂现象极易发生在细砂、粉砂和亚砂土 中,但是否发生流砂现象,还取决于一定的外因条件。
• 4.轻型井点的施 工 • 埋设井点的程序 是 : 排放 总 管 → 埋 设 井点 管 → 用 弯联管将井点与 总 管 接通 → 安装 抽水设备。
(a) (b)
图1—31 井点管的埋设 (a) 冲孔;(b)埋管 1一冲管,2一冲嘴;3一胶皮管;4一高压水泵,5一压力表; 6一起重吊钩;7一井点管,8一滤管;9一填砂;10一粘土封口
15
降水后,使 板桩减少了 横向荷载
消除了地下 水的渗流, 也就防止了 流砂现象
降低地下水 位后,还能 使土壤固结 ,增加地基 土的承载能 力
16
2 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是沿基坑四周或一侧以一定间距将井点管埋入蓄水层内, 井点管上部通过弯连管与总管连接,利用抽水设备使地下水经滤管进 入井管,经总管不断抽出,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
集水井降水法
在基坑的一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 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在四角 或每隔20~40m设一集水井,排水沟始 终比开挖面低0.4~0.5m,集水井比排 水沟低0.5~1m,在集水井内设水泵将 水抽排出基坑。
3
适用:适用于土质情 况较好(土层为粗粒土 或渗水量小的粘性土) 降水深度较小或地下水 量不大的基坑排水。 不适用:粉砂土和细 砂土,在这类土中易形 成流砂。
D max=
L n min
(m)
• 式中 L——总管长度(m);
• 确定井点管间距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a) 井距过小时,彼此干扰大,影响出 水量,因此井距必须大于15倍管径。 • (b) 在渗透系数小的土中井距宜小些, 否则水位降落时间过长。 • (c)靠近河流处,井点宜适当加密。 • (d) 井距应能与总管上的接头间距相配 合。 • 根据实际采用的井点管间距,最后确 定所需的井点管根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