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红砖美术馆建筑改造与设计方法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作为北京市最具影响力的美术馆之一,其标志设计理念体现了对现代艺术的尊重与创新。
标志的设计以红砖为主题,寓意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当代艺术的探索。
首先,红砖美术馆标志以红色为主色调,这不仅是因为红砖是北京传统建筑的代表,更是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积极向上的象征意义。
红色代表着热情、活力和创造力,与美术馆的使命和愿景相契合。
其次,标志的设计以几何形状和线条构成,简洁而富有现代感,这体现了美术馆对于当代艺术的关注和推崇。
几何形状和线条的运用使标志具有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呈现了对于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最后,标志中的红砖图案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的致敬,更是对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红砖美术馆作为一个现代艺术机构,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传递艺术的力量和价值观。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历史、艺术和文化的尊重与探索,也展现了美术馆对于当代艺术的关注和推崇。
这样的标志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图形符号,更是美术馆对于自身使命和愿景的表达,也是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希望红砖美术馆能够继续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艺术爱好者和大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发。
浅谈北京红砖美术馆建筑改造与设计方法

浅谈北京红砖美术馆建筑改造与设计方法摘要:建筑本身与场所被历史赋予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所与建筑又被寄托更多新的期望。
作为一个装修改造项目,自然不能对其原有结构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自然就会将目光聚焦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改造与设计之上。
红砖美术馆秉承以一种“随形制器”的设计为原则,希望给游览者一种“巧在其中”的独特感受,既要将建筑总体布局与环境统一,让人们觉得建筑本身仿佛就生长于这片土地上一般,又希望在空间表达上让使用者体会到设计者“大巧若拙”的设计匠意,这就需要将原始建筑的先天性条件与将欲制造的器物意象进行匹配。
关键词:山水;观法;自然建筑;建筑化;诗话空间位于北京的红砖美术馆属于以装修报批立项的一个建筑改造型项目,这种项目在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反思思潮中有着特别的代表性作用,建筑本身与场所被历史赋予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所与建筑又被寄托更多新的期望。
作为一个装修改造项目,自然不能对其原有结构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自然就会将目光聚焦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改造与设计之上。
红砖美术馆秉承以一种“随形制器”的设计为原则,希望给游览者一种“巧在其中”的独特感受,既要将建筑总体布局与环境统一,让人们觉得建筑本身仿佛就生长于这片土地上一般,又希望在空间表达上让使用者体会到设计者“大巧若拙”的设计匠意,这就需要将原始建筑的先天性条件与将欲制造的器物意象进行匹配。
这种贯穿匠心的设计初衷也随之贯穿了约8000平米的室外景观空间的营造。
笔者将从室内、建筑、景观庭院三个方面浅谈对于此项目的理解与感受。
一、“红砖”之于美术馆的意义通常来说事物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来源自首次见到的第一感受,而对于建筑而言首先引入眼帘的必然是外形与色彩。
但是对于红砖美术馆这种占地面积约20000平米的建筑空间组合而言,想要一眼看全或者概括总结其形式结构特点显然达不到,但颜色可以。
红砖美术馆的名字就已经起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这和设计者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特点合方式一样,即将古典园林中文学的品题,匾额。
红砖美术馆分析

董 豫 赣
——
简朴而自由——Βιβλιοθήκη 豫赣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1967年生人。 先后就读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美术 学院;依次就职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现为北 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因年幼淘学,家境贫寒,及长时方知书中天地之大之 妙。然沉迷于专业,便无意于其他。 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因无意参加取得学位 必须的英语六级考试,未获博士学位
v
二层的空间展示 《第三警察局》剧本、 设 计草图等文献
二层空间中框景的运用
o
走廊
景观部分
一段拱廊
走廊尽头
寻根溯源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 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
谢谢
为教师,亦为建筑师。 专职为教师十二载,著有专著两本,分别为《极少主义》、《文学将杀死建 筑》;在《建筑师》、《时代建筑》等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辅业为建筑师二十载,主要作品有“水边宅”(2003,河北遵化)、“祝宅” (2007,北京)、“清水会馆”(2007,北京)、“红砖美术馆”(2013, 北京)。 其中,“水边宅”入选2002年上海双年展,“清水会馆”入选2008年德国 “活的中国园林展”并做专题演讲。 从早年对西方建筑理论及空间的痴迷,到如今致力于中国园林理论与设计的 研究,“清水会馆”成为转向的重要契机。
水边宅 2003,河北遵化
清水会馆(2007,北京)
平面图
红砖美术馆
建筑改造自原地的大白屋,它简陋而巨大。临街墙面阵列着的六米见 方洞口,将内部墙壁侵蚀得不成样子,简易钢架棚顶上,贯穿南北的 条形天窗,虽是光线充足,但直射的阳光和投影,外墙改造是最关键 的问题。改造后的功能为美术馆,庭院部分涵盖餐饮、办公、北部园 林则提供游憩。
红砖美术馆分析

在观了很多之前只在案例里看到过的地方。
建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SOHO建筑作为改造项目是很优秀的,营模式有待进一步商榷。
细分析的是红砖美术馆,总体来说是震撼的,赣的主持下得以形成今天的面貌:怀拥园林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当代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Red Brick Contemporary Art Museum红砖概况项目名称:红砖美术馆项目地点:北京市顺义区孙河乡顺白路一号地国际艺术园项目功能:美术馆基地面积:3900㎡总建筑面积:6000㎡建筑、8000㎡庭院设计师:董豫赣一、设计师简介董豫赣,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缤纷》、《图像建筑》、《建筑业导报》杂志编委会成员。
与童明、葛明、王澍一起被业界称为“园林四友”。
为教师,亦为建筑师。
主要作品有水边宅(2003)、上海青浦镇港监站设计(2003)、红堡(2006)、祝宅(2007)、清水会馆(2007)、红砖美术馆(2013)。
其中,水边宅入选2002年上海双年展,清水会馆入选2008年德国“活的中国园林展”并做专题演讲。
从早年对西方建筑理论及空间的痴迷,到如今致力于中国园林理论与设计的研究,清水会馆成为转向的重要契机。
水边宅(2003,河北遵化)清水会馆(2007,北京)二、红砖美术馆简介建筑改造自原地的大白屋,它简陋而巨大。
临街墙面阵列着的六米见方洞口,将内部墙壁侵蚀得不成样子,简易钢架棚顶上,贯穿南北的条形天窗,虽是光线充足,但直射的阳光和投影,外墙改造是最关键的问题。
改造后的功能为美术馆,庭院部分涵盖餐饮、办公、北部园林则提供游憩。
美术馆的设计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以红砖为基本元素,辅以青砖和屋瓦,打造出了一座半室半园的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
在这里,供游客观赏的不仅是馆内的展品,整个美术馆都能作为一个艺术品,可行、可望、可居、可游。
独特的建筑语言与创新的园林景观为当代艺术与文化的发生、碰撞、呈现,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美术馆的多种可能性。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作为北京市内一座重要的艺术殿堂,其标志设计理念旨在传达出对
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标志的设计灵感源自于红砖美术馆建筑本身,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红砖元素。
标志中的红色象征着热情和活力,同时也与美术馆的名称相呼应,使得标志更具有辨识度和独特性。
标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艺术的尊重和珍视。
红砖美术馆一直致力于推广当代
艺术和文化,标志的设计旨在传达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色彩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色彩。
标志的设计以红色为主,传达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展现了红砖美术馆对当代艺术的推崇和珍视。
此外,标志的设计还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红砖美术馆的建筑
风格融合了现代与传统,标志的设计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标志中的红色与红砖建筑相呼应,使得标志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同时,标志的设计简洁大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简约而不简单”的审美理念。
这种设计风格既展现了红砖美术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符合当代审美趋势,使得标志更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感。
总的来说,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传
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标志的设计简洁大方,具有辨识度和独特性,能够有效地展现红砖美术馆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底蕴,成为美术馆的重要形象代表。
希望红砖美术馆能够继续发扬艺术和文化,为更多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红砖美术馆解读(未完)

红砖美术馆解读(未完)红砖美术馆,是⼀个不容易读懂的建筑。
就像莎⼠⽐亚的哈姆雷特,⼀千个⼈眼⾥有⼀千个哈姆雷特,⼀千个⼈眼⾥有⼀千个红砖美术馆。
本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解读红砖美术馆⼀红砖美术馆概况⼆园林设计在红砖美术馆中的运⽤三红砖美术馆⾥空间的营造⼀红砖美术馆概况1.1背景。
红砖美术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它是由企业家、收藏家闫⼠杰和曹梅夫妇创办,由北京⼤学教授董豫赣设计完成的。
1.2平⾯总布局与功能分区。
美术馆以湖为界,分为南部的建筑部分和北部的庭院部分。
建筑部分⽤红砖砌筑,为美术馆的展览区,对外开放区‘庭院部分⽤青砖砌筑,为艺术家的⽣活区,休憩区。
建筑部分,在功能上有美术展厅、发布厅、咖啡厅、会议厅等等。
1.3在建筑材料上的特⾊在建筑材料上引领了材料向传统的回归,⽤最传统的材料建造出变化多端的⽴⾯纹理和空间感受。
1.4在空间营造上的特⾊在空间感受上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空间,带给⼈丰富多变的空间感受。
红砖美术馆的庭院部分运⽤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原理,创作了⾮常美的兼具时代感和古典美的环境。
⼆红砖美术馆庭院部分的园林设计计成在《园冶 · 兴造论》⾥说,“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之谚乎?⾮主⼈也,能主之⼈也。
”《兴造论》是《园冶》的开篇第⼀章,讲设计之⼈在园林中的作⽤。
设计者的思维不应拘泥于各种外在条件。
⼀块地放两间显宽,放三间⼜窄,怎么办,两间半好啦!园林⾥景⾊不⾜有什么关系,能看见远⼭、近树,互相借景⼜何不可?这就是园林设计的最重要的思维,“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园冶》是中国园林的⼀本重要读物,分为相地、⽴基、屋宇、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掇⼭、选⽯、借景⼗⼀个章节。
我们以《园冶》这本著作的这些主要的部分来分别看看红砖美术馆在从些⽅⾯来看是如何活⽤了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的。
2.1先说相地。
相地的基本理论是说园林应根据所需情况选择适⽤的⽤地,“得景随形”。
2.1.1怎样在城市中造园,使得园林⾥⾃成⼀派安静的体系,将喧闹的城市隔绝开呢?红砖美术馆的⼟地属于城市地。
红砖美术馆—复古的奢华 艺术的殿堂

2020年第5期(总第389期)—复古的奢华艺术的殿堂红砖美术馆红砖作为一种带有历史记忆的传统建筑材料,在如今的建筑市场中已不多见了。
而红砖美术馆作为一个现代建筑的出现,多多少少勾起了人们的一丝历史情结。
红砖美术馆地处北京市东北部何各庄一号地国际艺术区,由企业家、收藏家闫士杰和曹梅夫妇创办。
作为一号地的地标性建筑,红砖美术馆占地面积近2万m 2,其中包括8000m 2的室外园林。
主体建筑方面:地上部分设置有8个展示空间,包括3个集儿童活动、公共教育等功能在内的休闲空间、1个接待大厅、1个艺术衍生品空间;地下一层配有三间适用于影像作品(资料论坛图库)的放映室;而院内部分则设置有学术报告厅、餐Red brick art museum ——Palace of vintage luxury and art砖瓦纵横122020年第5期(总第389期)厅、咖啡厅、会员俱乐部等配套功能区域。
美术馆的建筑设计由著名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赣担纲。
红砖美术馆与周边土地相结合、在原有环境中生长,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辅以部分建筑上青砖的使用,打造出一座配备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并也因此成为红砖美术馆在众多美术馆建筑中脱颖而出的最大特色。
观众在这里可以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不仅能够观看到室内的作品展出,亦可游弋于户外各种景观之中。
独特的建筑语言和创新的园林景观为当代艺术与文化的发生、碰撞、呈现,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美术馆的多种可能性。
红砖美术馆一改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风格,全部采用了红砖辅以部分青砖绿瓦的复古建筑风格,给人一种清新,充满回忆的感受。
再加上独具慧眼的建筑师的别具一格的设计,就像行走在江南委婉的自家园林中一样,让人感觉古朴却又不失创新,单调却又不失内涵。
红砖美术馆里这里有充满视觉层次的建筑形式,质朴简约的建筑用材,传统园林景观,是一座怀拥自然的美术馆,如果你想体验艺术的熏陶,感受心灵的震撼,沉湎回忆的甜蜜,都来红砖美术馆吧!(郭凤供稿)砖瓦纵横13。
两万平方米北京边上砌砖

【潮流客】两万平方米北京边上砌砖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还有人如此大动干戈地坚守艺术阵地,奉献滋润心灵的一方净土,实在令人敬仰。
红砖美术馆空间巨大,两万平方米的地皮,玩不怎么赚钱的艺术,能不叫奢侈吗?<红砖垒出气韵>在现代建筑材料里,豪华潮流的是玻璃、钢铁,绿色低碳的是木材、竹子,科技概念的是复合材料,而砖头,似乎早已被遗忘到角落。
红砖美术馆的主人是跨界玩艺术的地产大佬,设计者是北大教授董豫赣,用了4年时间,精心设计了美术领域的这一大杰作。
在这里,观者能够感受到设计者和工匠把一块块砖垒出气韵、格调、雅致,在建造砌筑过程中不切割,尽量保证每一块砖体的完整性,从而构成独特的建筑语言。
美术馆位于北京东北部何各庄一号地国际艺术区,让其变成一座生长于喧嚣之外、拥有别样园林的当代美术馆。
<融合南北气质>美术馆建筑设计理念似乎融合南北建筑的典型气质,高高的红墙、深深的宅院,隐约映射着北方传统权力中心的影子。
作为对西方建筑与景观专业分离的批判,红砖美术馆的建筑与庭园设计分不同部分展开:一部分,以白居易《大巧若拙赋》对“巧”的匠心要求,将原有大棚简陋空间,改造为意象密集的美术馆展示空间。
另一部分,为改观当代景观图案式设计的乏味,美术馆设计借鉴中国城市山林经验,尝试经营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密集意象。
院落里的绿水、奇石、青砖、回廊,显露出了南方园林的艺术气息,既迷恋权力又寄情山水。
<艺术活动丰富>目前,红砖美术馆的永久收藏包括:克里斯丁.莱默茨、奥拉夫.埃利亚松、迈克.魁恩、托尼.奥斯勒、黄永砅、吴山专和英格等等国内外重要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
美术馆的展品较为多样,艺术活动丰富,确实是难得的从艺者和观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暂时忘却生活的琐碎、不如意,赤裸地释放原始好奇心,轻松惬意地消费掉一个个普通的周末。
普通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一段一段地走过吗?……哦,对了,这似乎也是那些聚敛了巨大财富的富豪们欲骆驼过针眼,实现自我救赎慈善的新模式吧。
北京红砖美术馆庭院空间景观设计再探

北京红砖美术馆庭院空间景观设计再探摘要:一般来说,庭院之于景观范畴来说是一种限定性较强的景观空间,即包含于景观整体的广义范围,却又因其自身特点而表现得与众不同。
从狭义的角度上来看,庭院便是依附某种围合空间而存在的地景空间。
而依附为何物,则种类繁多了,例如墙、栅栏、绿篱、建筑等。
空间的围合就如同骨骼,以庭院为名的景观空间定义之下,此种骨骼便是围合方式,而骨骼中的内容则是山水。
从此处可以看出,在传统中华文化中,以山水为骨架可得一派广袤大地景观,倘若以建筑围合为骨架便形成了庭院。
关键词:庭院;围合空间;骨骼;地景;景观空间北京红砖美术馆是典型的建筑改造项目,笔者曾论述其建筑改造与设计的方法并且加以分析阐述于文章,但咎其重点而言更接近于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与改造,至于红砖美术馆的庭院景观和场地设计则没有更多阐述,所以本文将着重于北京红砖美术馆项目中的景观设计进行再探。
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处理需要根据项目功能属性进行安排,对于改造后的文化性建筑而言,庭院景观设计需要从各个方面表现出与建筑主体之间相契合的审美一致性、文化关联性、功能相通性,也就是说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实际设计原则就是,两仪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笔者将通过此立足之观点由总至分在下文中进行阐述。
一、“庭院”之于建筑景观两仪之间一般来说,庭院之于景观范畴来说是一种限定性较强的景观空间,即包含于景观整体的广义范围,却又因其自身特点而表现得与众不同。
从狭义的角度上来看,庭院便是依附某种围合空间而存在的地景空间。
而依附为何物,则种类繁多了,例如墙、栅栏、绿篱、建筑等。
空间的围合就如同骨骼,以庭院为名的景观空间定义之下,此种骨骼便是围合方式,而骨骼中的内容则是山水。
从此处可以看出,在传统中华文化中,以山水为骨架可得一派广袤大地景观,倘若以建筑围合为骨架便形成了庭院。
所以庭院便是建筑与景观之间的一块飞地,其自身属于何者,便取决于两仪之间平衡关系的取舍了。
这在中国传统庭院空间中就有解决庭院与建筑两相宜的手法,例如苏州园林中,其园林与宅邸之间将庭院作为中间物,大型的庭院能够设置成为树、石、水俱全的小园,而小庭院则能构成一个不能够置石植物的类天井空间。
红色景观设计案例

红色景观设计的案例:
1.江山烈士纪念馆:该项目位于浙江省江山市,旨在纪念当地历史上的烈士。
设计理念是以“生命的折枝”为创作立意,通过建筑化模拟展现“战士”——战争中最基本的个体生命的最后的生死壮举,引发观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和维护当下的和平环境。
2.红砖美术馆:该美术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号地国际艺术区,由旧厂房改造而成。
设计主要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局部再辅以青砖的使用,打造出了一座别具特色的当代园林式美术馆。
3.撒拉城府:该酒店位于泰国湄南河畔的“撒拉城府”,是一家拥有26个房间的精品酒店。
酒店设计以大面积红砖为独特的建筑语言,再融合多曲面砖墙与纯白色几何形状,打造出一个兼具艺术美感与空间机能的个性建筑。
这些案例都成功地运用了红色元素,营造出了独特的氛围和空间。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适合的红色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参考和学习。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作为北京市的一处知名艺术场所,其标志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艺术
与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标志的设计以红砖为主题,寓意着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同时,标志中的线条和图案则展现了现代艺术的风格与活力,象征着美术馆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展示场所。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红砖是北京城
市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美术馆选择红砖作为标志的主题,表达了对于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同时,标志中的线条和图案则展现了现代艺术的风格与活力,象征着美术馆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展示场所。
这种设计理念将历史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体现了美术馆对于艺术传统与当代创新的尊重与关注。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还体现了对于艺术与文化的热爱与呵护。
标志中的
线条和图案简洁而富有力量感,展现了艺术的美感和韵律感。
这种设计理念彰显了美术馆对于艺术的热爱与呵护,以及对于艺术作品的尊重与推崇。
同时,标志的设计也给人以开放与包容的感觉,象征着美术馆作为一个开放的艺术空间,欢迎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作品与观众。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艺术与历史的尊重与传承,对于艺术与
文化的热爱与呵护。
它以简洁而有力的线条和图案,展现了对于艺术的美感和韵律感,同时又寓意着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这种设计理念将历史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彰显了美术馆对于艺术传统与当代创新的尊重与关注。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不仅是对于美术馆的一种象征,更是对于艺术与文化的一种呈现与传达。
意象与场景 北京红砖美术馆设计

i ma g e s of s e t t h a l f t h e wor k KE Y W ORDS Ra t h er t h a n Al
t he
V e s s e l s h ou l d a s s u me t h e s h a pe o f t h e ma t e r i a l ,t h e d e s i gn e r s h a v e a t t e mpt e d t o i n c o r p or a t e t he r e l i a n c e o n n a t u r al me a n s e x e mpl i ie f d i n t h e l i t e r a t i s g a r d en b ui l di n g i n t o t h e c r a f t s man s h i p of a r c hi t ec t u r a l d e s i gn . Th e d e s i gn o f R e d Br i c k Ar t Mu s e um h a s b e en s h o t t h r ou gh w i t h B a i J u y i s t wo r e qu i r e men t s f o r t h e c r a f t s ma n. F ol l ow r a t h e r t ha n a I t er t he o bi ec t s
T U 一 8 6 1 2 1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5 - - 6 8 4 X ( 2 0 1 3 ) 0 2 - ・ 0 0 6 4 - - 0 6
) e f O r e r e n o v a t i o r
意象与场景北京红砖美术馆设计

意象与场景北京红砖美术馆设计意象与场景北京红砖美术馆设计北京红砖美术馆,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座融合了意象与场景的建筑设计。
这座建筑独特之处在于其采用红砖为主要材料,从而展现了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艺术风格。
红砖是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它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而在北京红砖美术馆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将红砖延续了下来,并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意义。
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流线型的造型,仿佛是一条穿梭在城市间的美丽河流。
建筑师运用了红砖的不同形状与大小,通过错落有致的排列组合,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立体感。
而在建筑的内部,设计师们运用了大量的玻璃材料,使得室内与室外形成一种流动的联系。
通过巧妙的设计,建筑师们让光线在室内交织出绚丽的光影效果,如同一幅幅艺术作品一样。
馆内的展览空间也充满了艺术气息。
设计师们注重营造一种平衡的空间氛围,在每个展览空间中特意设置了一些休息区域,让观众可以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放松身心。
此外,北京红砖美术馆的场景设计也是其独特之处。
整个建筑所处的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在远离嘈杂的城市喧嚣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沉浸在艺术中的静谧空间。
同时,设计师们还在馆内布置了一些自然景观,如小型花园、水池等,营造出一种融合自然与人工的和谐氛围。
这种意象与场景的设计理念不仅在建筑本身得到了体现,也在馆内的展览中得以呈现。
在展览设计中,设计师们注重将艺术品与展览空间相结合,使得展出的作品与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契合感,使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周围环境的美。
北京红砖美术馆的设计既注重了美学与艺术性,又顾及了实用性与舒适度。
无论是建筑的外观造型,室内的展览空间,还是室外的场景设计,都体现了设计师们细腻的艺术思维与创造力。
通过红砖的材料运用与意象与场景的设计理念,北京红砖美术馆成为了城市中一颗独特的艺术明珠。
它既是一座展览艺术品的场所,也是一个沉浸在艺术中的空间。
无论是从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部的设计,北京红砖美术馆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艺术家与观众的目光。
红砖美术馆案例分析

空间美感 建筑师是传递空间美感的人
在吝啬的挣扎 后给予空间的
慷慨
”
在吝啬的挣扎 后给予空间的
慷慨
The End
谢谢观赏
被建筑切割过的影 子不但极具韵律感, 还形成建筑立面的 丰富细节,增强尺 度上的亲切感,同 时表现出外墙实体 的厚重感
材质的纯净 表现
在希腊神庙中,并非其肃穆,而是其纯净,打 动了我……
用砌砖的变化来丰富立面, 而不是用附加的装饰来突出 立面效果,建筑被赋予的纯 净、圣洁、稳固的特质使其 与大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带 给人具有震撼力的整体感受
大面积地重复使用同一种砖材质,使建筑的表皮形态更趋纯净, 同时通过建筑外形的规律变化,给人带来极强的震撼
几何秩序
原始的、简单的、最有表达力的几何体,通过几何秩序的组 合使用,传达令人感叹的信息
将原本规则的几何图形中 音符另一种几何图形,叠 合在一起进行减法变化, 从而使生成的建筑体现出 两种元素的形式特征,得 到独特的建筑空间环境
红砖美术馆赏 析
01
艺术是上帝的语言,结构是光的创造者。建筑师是传递空间
美感的人。
02
——路易斯·康
01
光影之美
设计空间就是 设计光 亮源自 天窗采光天窗可以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设计师利用这
一点来营造特定的空间场所气氛
雕影划形
体块式的建筑阴影在通过被裁切、穿插、叠加过的建筑时,
营造出强烈的明暗对比,从而凸显建筑实体的体量特征。
美术馆建筑设计与展览布展思路

美术馆建筑设计与展览布展思路近年来,美术馆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和体验。
作为一个多功能空间,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和展览布展思路在不断演进,旨在给公众带来更好的艺术享受和展览体验。
本文将探讨美术馆建筑设计和展览布展的相关思路和实践。
一、建筑设计美术馆的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展览空间的需求,更要与展品相得益彰,为观众创造一个有趣、舒适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环境。
因此,美术馆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风格应当与展览内容相匹配。
不同的展览主题和风格要求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一些现代艺术展览可以选择更新颖的建筑风格,例如玻璃幕墙和金属结构,以体现展览内容的前卫和创新。
而传统艺术或古代文物的展览则更适合拥有古朴建筑外观和传统元素的建筑。
其次,考虑参观者的体验和流线。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观众的感受和参观路线,以便他们可以无障碍地欣赏展品并自由流动。
观众通常会沿着展览区域的预定路径参观,因此建筑设计应足够合理,以便能够自然地引导观众亲身体验展览。
再次,要注重自然光线和照明设计。
美术馆内部的照明设计是展览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当的自然光线可以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同时也能减少对展品的损害。
合适的照明设计能够营造出适宜的氛围,突出展品的艺术特点。
最后,可持续性建筑设计是现代美术馆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节能照明和效率化设计等手段,既能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设计不仅体现了美术馆的社会责任感,还能为参观者提供一个环保、可持续的文化消费场所。
二、展览布展思路展览布展是美术馆的核心工作,良好的布展思路可以提升观众的艺术体验和参与感。
以下是几个展览布展的思路和实践。
首先,通过主题设置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每个展览都应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并通过展品的选择和陈列方式进行体现。
一个有趣的主题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参观体验。
其次,在展览布展时要考虑展品之间的对话和呼应。
红砖美术馆庭园三识

[周仪]Zhou Yi作者单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收稿日期2013/01/06红砖美术馆庭园三识Brief Talk on the Rear Garden of Red Brick Contemporary Art Museum1 槐谷庭:小径分叉的空庭每游留园,每于石林小屋一带流连。
此区面积颇小,不足五峰仙馆建筑之半,然而,入则迷,迷于难寻回路;出则恍,恍于不知不觉间已回到起点。
一日携童寯先生手绘旧图与实景相比照(图1),发现此区的迷离空间,平面竟极简单,如忽略植物及与五峰仙馆交界处的局部扩大,则规整近于九宫格。
且9块方格似无差异:线段纵横相交处为实墙,实墙上留窗洞门空。
这些几何般匀质的空间,如何成就了迷幻之境?大致因其几何的匀质,使得在其中徘徊,没走几步便得似曾相识之所在,混淆了空间差异;相似的景物如芭蕉、奇石,在各角度不断得以复现,又迷惑了时间的记忆辨识,最终导致方位和时间感的缺失。
数游董豫赣设计的北京红砖美术馆后园,从十七孔桥方向进入山间的槐谷庭,留园石林小屋之“迷”,常常浮现。
空庭中,4座一模一样的青砖门洞,洞后一律的斜墙,半遮前路,掩住即将展现的景致(图2)。
除开来路,三个洞口三条路,虽要做个选择,却总生遍览的贪念。
最终任选一门,先前的顾虑立即兑现:每到一路口,中途还有歧路要选,似乎永远无法像事先设想的那样抵御住诱惑,迅速原路返回,去一探其他门内的其余景致;直到阴差阳错地又回到空庭当中,还来不及恍然大悟,又立即陷入先前的困惑,因为稍不留神,又在4座一样的高门斜径前忘记来路。
虽然在槐谷庭施工阶段,早游过几回,如果不是偶然从东南墙的山窗中看到明月东升,因而刻意拿图来对,我怕永远不会发现,方庭之方,实则刻意扭转了45°,遂有4个门洞门内的挡景斜墙。
于图纸操作来说,其扭转方形的简洁程度,堪比石林小屋。
同样的匀质,同样的“迷”。
然而,如果“迷”是匀质几何操作及人的行游所共同得到的结果,这还仅仅是如迷宫的迷。
展览建筑设计案例

展览建筑设计案例一、整体外观。
这个博物馆从外面看就像是一艘外星来的巨大银色飞船降落在城市里。
它的建筑线条那叫一个流畅啊,就像在风中舞动的丝带一样。
整个建筑主要是由钛金属板覆盖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那光芒简直闪瞎眼,不同的时间看过去,颜色还会有点变化呢,有时候是那种高冷的银灰色,有时候又像是暖烘烘的金色,特别神奇。
二、内部空间。
1. 中庭。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个超级壮观的中庭。
这个中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把你一下子就吸进去了。
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空间,又高又大,你站在下面往上看,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
周围的参观通道就像螺旋一样环绕着中庭往上延伸,你沿着通道走,就可以一层一层地欣赏不同的展览。
这种设计特别巧妙,让你在参观的过程中,随时都能感受到中庭空间的宏伟,而且各个展览空间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不会让你有那种在迷宫里瞎转的感觉。
2. 展览厅。
展览厅的空间布局非常灵活。
有些展厅是那种比较规整的长方形,适合展示一些传统的绘画或者雕塑作品。
但是有些展厅的形状就很奇特,有弯弯的角落,有倾斜的墙面,这种不规则的空间给那些现代艺术作品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场所。
比如说一些大型的装置艺术,放在这种独特的空间里,就像是量身定制的一样,作品和建筑空间相互呼应,互相加分。
三、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这个博物馆对于毕尔巴鄂这个城市来说,就像是一颗超级耀眼的明珠。
它坐落在河边,和周围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又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它就像一个磁石一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到这个城市。
博物馆周边的基础设施也因为它的存在而不断发展,像餐馆啊、咖啡馆啊、纪念品商店啊都越来越多,整个区域都变得热闹起来了。
而且它还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氛围,让毕尔巴鄂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业城市,变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旅游胜地。
再给你说一个北京的红砖美术馆。
一、外观与材料。
你一听名字就知道,这个美术馆大量使用了红砖。
从外面看,它就像是一个用红砖搭建起来的巨大城堡。
红砖房改造工程方案设计

红砖房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红砖房改造工程2、项目位置:北京市东城区红砖美术馆3、项目单位:红砖美术馆管理委员会4、项目背景:红砖美术馆是以红砖房为核心的博物馆,也是北京市一项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红砖房的改造工程成为必要的文物保护措施。
5、项目目的:对红砖房进行改造,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同时保留其历史文化价值。
二、设计方案1、设计原则:本次改造工程的设计原则为尊重历史、保护文物、兼顾实用。
即在保留红砖房原有风貌和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空间,提高舒适度和功能性。
2、改造范围:本次改造工程包括红砖房内外空间的改造,主要包括室内空间的重新规划和装修、外部建筑物的修缮和加固等内容。
3、改造内容:(1)室内空间的改造:主要包括将原有的展览空间改造为多功能活动区域,增加公共交流区和咖啡厅等,同时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通风性能。
(2)外部建筑物的修缮和加固:对红砖房外立面、屋顶、窗户等进行修复,加固建筑结构,确保安全性和耐久性。
4、设计思路:(1)尊重历史:在改造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红砖建筑元素和装饰,如梁柱、门窗、装饰线条等,同时考虑历史文物保护的要求,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和外观。
(2)考虑功能: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根据红砖房的具体情况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和设计,如增加活动区、改善室内环境、提高使用效率等。
(3)提高舒适度:考虑红砖房的老化和使用需求,在改造过程中,注重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通风性能,如增加日光灯、加强通风设施等。
5、工程预算:(1)改造费用:预计改造费用为200万元。
(2)工期计划:改造工程计划工期为1年。
6、环保措施:在改造工程中,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绿色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实施方案1、招标选址:红砖美术馆管理委员会将组织招标,邀请符合条件的设计机构和施工单位参与竞标,并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中标单位。
红砖厂改造方案

红砖厂改造方案背景介绍北京市丰台区红砖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遗址,曾经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红砖厂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工业价值和文化内涵,变成了一个废弃的建筑群体。
为了保护红砖厂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遗产,丰台区政府决定启动红砖厂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改造项目。
目标和原则红砖厂改造的总体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功能完善、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生态环保特点的现代化文化创意园区。
具体来说,改造的原则如下:•尊重历史:保留红砖厂原有建筑结构和工业文化遗产。
•注重环保:采用生态环保的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保持文化内涵:在保留红砖厂原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的文化创意产业。
•改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增强社会功能。
改造内容红砖厂的改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保护与修复为保护红砖厂的历史建筑,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这包括对建筑外墙、屋顶、彩色玻璃等的回收和修复,同时也要对建筑内部的设施进行更新和改善。
文创产业引入在保留红砖厂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音乐、电影、艺术等,打造红砖厂成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艺术区。
同时,还将为艺术家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展示空间。
环保改造在红砖厂的改造中,采用生态环保的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在园区周围种植绿化植物,打造一个生态友好型的文化创意园区。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将建设现代化的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健身房、社区医疗、幼儿园等,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改造后的效果通过上述改造措施,红砖厂将成为一座集历史文化、环保建筑和现代文创产业于一体的新型文创园区。
改造后的红砖厂将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同时也为本地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
【优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红砖美术馆PPT资料

为什么讲中央美术馆与红砖美术馆
中央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
1.建筑形式 2.建筑材料 3.建筑空间 4.解读建筑师的思想
兼容并蓄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看过了许多宏伟,却沉思在淳朴的红砖下, 踏过了许多街道,却犹如在灯火阑珊处。
中央美院美术馆形式
平面图
构成图
美术馆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营造出结构清晰的系统和高水准的建 筑技术。
中央美院美术馆平面功能
一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一层主要是大厅、报告厅、咖啡厅、会议室和休息大厅;固定展位厅设置在 二层,普通展厅;活动展厅设置在三层及四层,超过10米层高的活动展厅可 为当代艺术展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央美院美术馆内部空间
门厅空间
休息空间
展览空间
发扬自己的”空虚空间”观点,追求现代建筑无法表达的美好的意境
中央美院美术馆建筑材料及细部
局部外立面
局部外立面
天然青石板岩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 调的特质,同时也与校园内吴良镛先生设计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物 充分融合及协调。
建筑与庭院 红砖与美术
看过了许多宏伟,却沉思在淳朴的红砖下, 踏过了许多街道,却犹如在灯火阑珊处。
THANKS
天然青石板岩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同时也与校园内吴良镛先生设计的深灰色彩院 落式布局的建筑物充分融合及协调。 是一种纯粹的几何模式。 引发自己的思考,提高自身的建筑素养。 建筑改造自原地的大白屋,它简陋而巨大。 改造后的功能为美术馆,庭院部分涵盖餐饮、办公、北部园林则提供游憩 是一种纯粹的几何模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简洁、粗犷及圆拱状的屋顶为主要特点。 利用不同的结构和造型创造出大量的空间,曲线使边缘看起来更为柔和。 红砖美术馆:以其细腻隽秀的建筑空间与细节及传统的古代造园手法使人在其中倍感亲切与放松。 中央美院美术馆建筑材料及细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北京红砖美术馆建筑改造与设计方法
发表时间:2019-11-06T16:37:29.5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6期作者:陈阵覃娇芬黄秋燕
[导读] 建筑本身与场所被历史赋予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所与建筑又被寄托更多新的期望。
陈阵覃娇芬黄秋燕
广东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建筑本身与场所被历史赋予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所与建筑又被寄托更多新的期望。
作为一个装修改造项目,自然不能对其原有结构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自然就会将目光聚焦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改造与设计之上。
红砖美术馆秉承以一种“随形制器”的设计为原则,希望给游览者一种“巧在其中”的独特感受,既要将建筑总体布局与环境统一,让人们觉得建筑本身仿佛就生长于这片土地上一般,又希望在空间表达上让使用者体会到设计者“大巧若拙”的设计匠意,这就需要将原始建筑的先天性条件与将欲制造的器物意象进行匹配。
关键词:山水;观法;自然建筑;建筑化;诗话空间
位于北京的红砖美术馆属于以装修报批立项的一个建筑改造型项目,这种项目在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反思思潮中有着特别的代表性作用,建筑本身与场所被历史赋予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所与建筑又被寄托更多新的期望。
作为一个装修改造项目,自然不能对其原有结构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自然就会将目光聚焦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改造与设计之上。
红砖美术馆秉承以一种“随形制器”的设计为原则,希望给游览者一种“巧在其中”的独特感受,既要将建筑总体布局与环境统一,让人们觉得建筑本身仿佛就生长于这片土地上一般,又希望在空间表达上让使用者体会到设计者“大巧若拙”的设计匠意,这就需要将原始建筑的先天性条件与将欲制造的器物意象进行匹配。
这种贯穿匠心的设计初衷也随之贯穿了约8000平米的室外景观空间的营造。
笔者将从室内、建筑、景观庭院三个方面浅谈对于此项目的理解与感受。
一、“红砖”之于美术馆的意义
通常来说事物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来源自首次见到的第一感受,而对于建筑而言首先引入眼帘的必然是外形与色彩。
但是对于红砖美术馆这种占地面积约20000平米的建筑空间组合而言,想要一眼看全或者概括总结其形式结构特点显然达不到,但颜色可以。
红砖美术馆的名字就已经起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这和设计者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特点合方式一样,即将古典园林中文学的品题,匾额。
楹联等文学元素与建筑构景相联系,只是区别在于古典园林所表达的是园林与建筑的环境特点,而红砖美术馆则侧重于此建筑功能于材料的特色。
红砖这种常见的园林材料通过作者的精心营造,将其砌筑手法应用于建筑的各个空间环境中,不仅再建筑外立面表达上,让人看见直观的红色砖砌墙体,规整且局部变化的砌筑手法将外立面的效果变化和整体相统一,很好的强调了建筑设计的整体感。
红砖是构成建筑的基本元素,其的颜色特点赋予建筑设计一个强烈的直观视觉效果、很强的标志性与文艺感。
二、红砖美术馆的建筑横向改造
从红砖美术馆的原始建筑情况来看,与其说是一个以装饰立项的项目,不如说是一个完全的改造项目,原先建筑被称为“大白房”。
是一个典型的钢框架结构,钢构件形成的排架组成的一种厂房类型的室内空间,设计者将其外墙进行改造,大棚立面原先均布六米高的洞口,被设计者进行了一种封闭式的展墙改造,形状类似折屏一般在预留的洞口进行转折构成一个三角形空间,由原先单面的厂房展墙变化为一凹一凸的内折双倍展墙,且三角形顶部空间也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自然采光。
改造之前建筑为工业建筑,其层数是固定的,建筑单体高度具有可操作性,因为使用性质的改变,在单体空间中改造出一个夹层,利用室内挑高的优势进行竖向空间的安排,形成一个中轴对称却又立体丰富的空间式样。
以从东向西的顺序来看,红砖美术馆的柱网空间限定了一个几何状的基本布局,东西端部各设计两个展厅,从共集散的角度来说起到了集中展示的做种,其中东展厅从东向西分别进入若干几何空间的功能区域,空间的几何形改造最重要的则是符合新的建筑的使用功能,例如进入的第一个几何状布局的空间则是正圆形的发布厅,从建筑空间形式上来看,其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古罗马圆形议政广场的造型,以红砖作为此部分空间的设计元素,根据使用需求进行模数化的砌筑,且空间与建筑主入口相连接,将建筑设计的外立面与室内设计风格进行延续与统一,在这里设计者为了将园形发布厅的形式感保持完整,将原先“大白屋”的建筑柱网进行删减性的改变,取而代之的则是配合圆形发布厅而单独设计的局部圆形柱阵,以求得形式与结构安全上的完美一致。
三、为“观者”而生的“夹层”竖向空间改造
从建筑的立项角度来看,建筑改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原先建筑空间结构的打破与突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装饰性的突围,不是结构性的改变,而是应该立足于使用者的游览体验为侧重的设计方式,那么再这样的空间中往往只用两个方向——往地下挖往顶上扩。
通过砌体体积的技术性增加,融入对于空间构成中的经验性判断,在形式上媾和希腊剧场的意象,做成一个东面空间到底错落的空间,错落间形成散座,强化发布厅空间的使用功能。
从整体空间的角度上来说,无形的将“观者”的实现上移、提高聚焦于东侧场馆中的小方厅,从而形成空间夹层的既视感,但其功能依旧是一个抬高隔绝的小展览厅。
这样的夹层空间细节设计中将为何墙体进行一种规整化的“透、围”设计,将整面墙体进行一个条带状的空间分割,规整的将小夹层中的观者从视觉的角度“分割”为两个部分,从而诱导实视线聚焦于此的观者进入期间游览。
四、红砖美术馆的庭院设计
本文中关于红砖美术馆的庭院设计并不能做到逐一阐述,但从设计范围内的布局而言,庭院与建筑主体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明晰的。
整个布局来看,主体建筑位于设计范围的南侧,庭院面积则主要位于北侧,但却也有局部小型的户外空间景观结合建筑组合及流线布局而设计,例如美术馆的中部庭院设计就是为了将主体建筑设计与北部主体庭院景观相结合的过渡空间而设计,地形狭长但却必须要满足技术性要求,防火规范中的四米宽的消防车道与尽端12米见方的回车场地都需要尽可能的满足建筑规范及安全需求。
设计者将此不可变更的建筑设计规范所形成的空间看作一个庭院,即“方厅”。
在其周围散植林木藤萝来形成一个庭院意象,以此设计建筑组合空间中的袖珍空间景观。
其它园林景观设计在此不能言尽,容后再表。
五、总结
总体来看,红砖美术馆的主要设计元素与改造方法是一种从改变建筑使用属性为前提,以装修为手段,在不改变空间结构系统的大前
提下的,运用设计手段融入“红砖”这一设计元素概念。
在原先规整的结构框架之内,利用空间立体组合与山林意象的媾和,达到将整个建筑改造项目宛如新生的综合效果。
笔者认为,红砖美术馆作为一个兼顾室内外空间改造使得建筑重获新生的项目非常值得广大设计工作者或此专业类学生欣赏与借鉴。
参考文献
[1]俞昌斌.陈远,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作者简介
陈阵(1988—),男,汉族,安徽芜湖人,工程硕士,单位:广东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研究方向:景观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
覃娇芬(1987–)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黄秋燕(1985–)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与植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