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红砖美术馆建筑改造与设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北京红砖美术馆建筑改造与设计方法
发表时间:2019-11-06T16:37:29.5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6期作者:陈阵覃娇芬黄秋燕
[导读] 建筑本身与场所被历史赋予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所与建筑又被寄托更多新的期望。
陈阵覃娇芬黄秋燕
广东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建筑本身与场所被历史赋予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所与建筑又被寄托更多新的期望。作为一个装修改造项目,自然不能对其原有结构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自然就会将目光聚焦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改造与设计之上。红砖美术馆秉承以一种“随形制器”的设计为原则,希望给游览者一种“巧在其中”的独特感受,既要将建筑总体布局与环境统一,让人们觉得建筑本身仿佛就生长于这片土地上一般,又希望在空间表达上让使用者体会到设计者“大巧若拙”的设计匠意,这就需要将原始建筑的先天性条件与将欲制造的器物意象进行匹配。
关键词:山水;观法;自然建筑;建筑化;诗话空间
位于北京的红砖美术馆属于以装修报批立项的一个建筑改造型项目,这种项目在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反思思潮中有着特别的代表性作用,建筑本身与场所被历史赋予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所与建筑又被寄托更多新的期望。作为一个装修改造项目,自然不能对其原有结构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自然就会将目光聚焦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改造与设计之上。红砖美术馆秉承以一种“随形制器”的设计为原则,希望给游览者一种“巧在其中”的独特感受,既要将建筑总体布局与环境统一,让人们觉得建筑本身仿佛就生长于这片土地上一般,又希望在空间表达上让使用者体会到设计者“大巧若拙”的设计匠意,这就需要将原始建筑的先天性条件与将欲制造的器物意象进行匹配。这种贯穿匠心的设计初衷也随之贯穿了约8000平米的室外景观空间的营造。笔者将从室内、建筑、景观庭院三个方面浅谈对于此项目的理解与感受。
一、“红砖”之于美术馆的意义
通常来说事物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来源自首次见到的第一感受,而对于建筑而言首先引入眼帘的必然是外形与色彩。但是对于红砖美术馆这种占地面积约20000平米的建筑空间组合而言,想要一眼看全或者概括总结其形式结构特点显然达不到,但颜色可以。红砖美术馆的名字就已经起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这和设计者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特点合方式一样,即将古典园林中文学的品题,匾额。楹联等文学元素与建筑构景相联系,只是区别在于古典园林所表达的是园林与建筑的环境特点,而红砖美术馆则侧重于此建筑功能于材料的特色。红砖这种常见的园林材料通过作者的精心营造,将其砌筑手法应用于建筑的各个空间环境中,不仅再建筑外立面表达上,让人看见直观的红色砖砌墙体,规整且局部变化的砌筑手法将外立面的效果变化和整体相统一,很好的强调了建筑设计的整体感。红砖是构成建筑的基本元素,其的颜色特点赋予建筑设计一个强烈的直观视觉效果、很强的标志性与文艺感。
二、红砖美术馆的建筑横向改造
从红砖美术馆的原始建筑情况来看,与其说是一个以装饰立项的项目,不如说是一个完全的改造项目,原先建筑被称为“大白房”。是一个典型的钢框架结构,钢构件形成的排架组成的一种厂房类型的室内空间,设计者将其外墙进行改造,大棚立面原先均布六米高的洞口,被设计者进行了一种封闭式的展墙改造,形状类似折屏一般在预留的洞口进行转折构成一个三角形空间,由原先单面的厂房展墙变化为一凹一凸的内折双倍展墙,且三角形顶部空间也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自然采光。改造之前建筑为工业建筑,其层数是固定的,建筑单体高度具有可操作性,因为使用性质的改变,在单体空间中改造出一个夹层,利用室内挑高的优势进行竖向空间的安排,形成一个中轴对称却又立体丰富的空间式样。以从东向西的顺序来看,红砖美术馆的柱网空间限定了一个几何状的基本布局,东西端部各设计两个展厅,从共集散的角度来说起到了集中展示的做种,其中东展厅从东向西分别进入若干几何空间的功能区域,空间的几何形改造最重要的则是符合新的建筑的使用功能,例如进入的第一个几何状布局的空间则是正圆形的发布厅,从建筑空间形式上来看,其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古罗马圆形议政广场的造型,以红砖作为此部分空间的设计元素,根据使用需求进行模数化的砌筑,且空间与建筑主入口相连接,将建筑设计的外立面与室内设计风格进行延续与统一,在这里设计者为了将园形发布厅的形式感保持完整,将原先“大白屋”的建筑柱网进行删减性的改变,取而代之的则是配合圆形发布厅而单独设计的局部圆形柱阵,以求得形式与结构安全上的完美一致。
三、为“观者”而生的“夹层”竖向空间改造
从建筑的立项角度来看,建筑改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原先建筑空间结构的打破与突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装饰性的突围,不是结构性的改变,而是应该立足于使用者的游览体验为侧重的设计方式,那么再这样的空间中往往只用两个方向——往地下挖往顶上扩。通过砌体体积的技术性增加,融入对于空间构成中的经验性判断,在形式上媾和希腊剧场的意象,做成一个东面空间到底错落的空间,错落间形成散座,强化发布厅空间的使用功能。从整体空间的角度上来说,无形的将“观者”的实现上移、提高聚焦于东侧场馆中的小方厅,从而形成空间夹层的既视感,但其功能依旧是一个抬高隔绝的小展览厅。这样的夹层空间细节设计中将为何墙体进行一种规整化的“透、围”设计,将整面墙体进行一个条带状的空间分割,规整的将小夹层中的观者从视觉的角度“分割”为两个部分,从而诱导实视线聚焦于此的观者进入期间游览。
四、红砖美术馆的庭院设计
本文中关于红砖美术馆的庭院设计并不能做到逐一阐述,但从设计范围内的布局而言,庭院与建筑主体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明晰的。整个布局来看,主体建筑位于设计范围的南侧,庭院面积则主要位于北侧,但却也有局部小型的户外空间景观结合建筑组合及流线布局而设计,例如美术馆的中部庭院设计就是为了将主体建筑设计与北部主体庭院景观相结合的过渡空间而设计,地形狭长但却必须要满足技术性要求,防火规范中的四米宽的消防车道与尽端12米见方的回车场地都需要尽可能的满足建筑规范及安全需求。设计者将此不可变更的建筑设计规范所形成的空间看作一个庭院,即“方厅”。在其周围散植林木藤萝来形成一个庭院意象,以此设计建筑组合空间中的袖珍空间景观。其它园林景观设计在此不能言尽,容后再表。
五、总结
总体来看,红砖美术馆的主要设计元素与改造方法是一种从改变建筑使用属性为前提,以装修为手段,在不改变空间结构系统的大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