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的现实成因与历史镜鉴
西南大旱的人为因素
西南⼤旱的⼈为因素2019-06-02提升⽂化多样性的品质和改良⽣物多样性的种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类的⽣存⼤计,更是这次西南⼤旱后我们最终要反思之处。
⼤⽓环流肯定对⽓候和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但是没有准确资料可以证明,西南⼤旱是因为地球变暖引起的。
如果我们执意,或者仅仅简单地将西南⼤早放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去考虑,那就回避了很多可以真正去深⼊探讨和思考的空间。
溶蚀湖和藤蔓植物消失导致⼲旱很多⼈谈到⽓候变化,都会讲到⽔库建设。
但是我们忽略了⼩⽔库或者说在特定空间循环体系的建设。
事实上,在⼤⽔库、⼤电站、⼤储量的背后,⾃然村落⽣存⽔源的管理控制更关键。
随着⼯业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利⼯程建设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真正⽤于民⽣,⽤于农村灌溉,⽤于⽣物多样性维护⽅⾯则被忽略了,这是今天我们库区建设和⽔利建设没有考虑到,或者说忽视的地⽅。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治州望谟县⿇⼭乡这次⼲旱程度⽐较严重,但在以前,这个地⽅有溶蚀湖,从明代以来,为了适应当时中国东南地区纺织业的发展,⼈们把很多溶蚀湖打通,排千湖⽔,然后在排⼲湖⽔的⼟壤上⼤量推⼴种植⿇。
之后,这个地区的溶蚀湖很快就消失了。
可以说,溶蚀湖的消失也是导致整个西南地区严重⼲旱的根源之⼀。
当时排⼲溶蚀湖推⼴种植⿇类经济作物,给当地经济带来了繁荣,但背后的⽣态代价⼈们未能预见。
⽽在云南东南部、贵州黔西南,以及⼴西西北部,都是⽯漠化⾮常严重的区域。
如果⽯漠化不那么严重,就不会导致去年以来的这种旱灾。
不过,历史上,这些地区完全没有暴露出⽯漠化,也是青⼭绿⽔。
为什么?这个地区少数民族的⽣存⽅式主要靠藤蔓类植物、丛⽣类植物,⽐如南⽠、猕猴桃、野葡萄。
这些传统藤蔓类和丛⽣类植物可以覆盖⽯漠、⽯头的⾯积⾼达90%,其余10%的部分,降⾬后⽔量蒸发也只有10%,90%的降⽔便储存在植物当中。
但从明代开始,尤其是清朝中期以来,由于政治和经济等原因,这些地区⼤⾯积推⼴种植⽟⽶,代替了藤蔓类、丛⽣类植物。
西南大旱的原因及反思
西南大旱的原因及反思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严重的特大旱灾,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
今年春天的高温少雨天气,更是加剧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
其中云南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旱情,旱情还在持续,我们的同胞还在受苦,对于我们来说,关注灾情的同时,还应主动去了解它的原因。
对此次大旱,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其的反思。
一、自然原因1、极地涡旋出现反常去年开始,极地涡旋就出现明显异常,北极极地冷空气向南扩展,冷空气主体位置偏南,造成北极极地偏暖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异常偏冷。
特别是12月以后,这种异常特征更加明显,并一直持续到目前,北极冷空气大范围持续向南侵袭,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被大范围的冷空气笼罩。
由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不断地向南扩散,并长时间滞留在我国偏东大部份地区上空,导致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不能正常循环进入中国西南,因此,云贵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严重干旱。
2、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通过分析广西上空大气结构,专家发现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台湾岛至中南半岛之间,形成了一条长3000多公里、宽度跨越4个纬度的巨型高压坝。
造成此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
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
即使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造成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自从2009年8月以来就几乎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极端干旱。
此外,由于厄尔尼诺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
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3、“世界屋脊”的影响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则认为,四川省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积雪少,高原热力因素好,影响省内出现干旱。
西南干旱_??????
西南干旱
西南地区干旱是指中国西南地区长期缺乏降水水资源,导致土地和植被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
西南干旱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其中以云南和贵州最为突出。
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天气系统影响:西南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高山和高原地带,云雾频繁,气候湿润度低,降水相对较少。
同时,在夏季风较弱的情况下,气候干燥且缺乏有效的降水供应。
2. 地形和地势差异:西南地区地势高差大,从高山地区到盆地地区,地形起伏剧烈,地表水流很快,灌溉和水资源调控相对困难。
3.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重度开发和利用:近年来,随着西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需求急剧增加,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面临巨大压力。
西南地区干旱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缓解西南地区干旱问题,政府需要加大水资源的调节和利用力度,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
同时,加强干旱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应对干旱的能力和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
关于西南干旱的原因分析及个人阐述(最终定稿)
关于西南干旱的原因分析及个人阐述(最终定稿)第一篇:关于西南干旱的原因分析及个人阐述摘要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
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
本文将对本次干旱原因做出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对当前环境保护的观点。
关键字西南地区;旱灾;原因分析;环境保护;前言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干旱。
在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时,分析引起干旱的人为和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引发的这场特大旱情。
正文一西南干旱的旱情简介截至目前,西南旱灾已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5000多万人受灾。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579万亩,2212万人因旱灾导致临时饮水困难。
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104.9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05.5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40.2千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元。
经综合分析,未来10天,我国西南重旱区仍无明显降雨,同时华北地区春旱将逐渐露头和发展。
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
西南地区继续维持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二、旱灾产生原因及影响2.1 自然因素2.1.1气候因素(1)全球气候变暖,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加之,受西南地形因素影响,冷空气影响不到西南地区。
知识拓展:西南干旱的原因
知识拓展:西南干旱的原因自2009年9月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区、市)都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
秋、冬、春连旱使云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3月1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9215万亩,其中作物受旱7234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1981万亩;有1828万人、114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为764万人、494万头)。
据统计,目前中国耕地受旱面积的86%、因旱饮水困难人口的75%集中在西南地区。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西南5省(区、市)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6%。
但近30年来,南方季节性干旱天气不断出现,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新的危机因素。
如果说西南地区水资源匮乏,估计很多人都会不服气。
要知道在中国地理上描述,大江大河纵横交错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一点,在遵义市水利局副局长李书江那里也间接得到验证,据李局长说,当地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利设施工程“跑冒滴漏”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一些县城、集镇供水工程损失率高达50%以上,数万座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小山塘、小水库年久失修,在干旱面前无法发挥作用。
看来历史罕见干旱气候更使这一区域多年积弊的水利矛盾暴露。
种种信息直接指向水利建设投资不足的矛盾,仿佛经费一保证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那么这些问题真是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吗?我看未必!一项数据显示, 2009年,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带动下,中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高达1427亿元。
干旱气候下,中国一些省区更是增加了水利建设。
云南省今年将陆续开工建设100个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个小山塘、小电灌站等“五小”水利工程。
贵州省则继2009年开工建设历史规模最大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后,还将同步进行“滋黔”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烟水配套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项目,以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关于西南干旱的原因分析及个人阐述
摘要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
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
本文将对本次干旱原因做出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对当前环境保护的观点。
关键字西南地区;旱灾;原因分析;环境保护;前言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干旱。
在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时,分析引起干旱的人为和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引发的这场特大旱情。
正文一西南干旱的旱情简介截至目前,西南旱灾已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5000多万人受灾。
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579万亩,2212万人因旱灾导致临时饮水困难。
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104.9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05.5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40.2千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元。
经综合分析,未来10天,我国西南重旱区仍无明显降雨,同时华北地区春旱将逐渐露头和发展,。
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
西南地区继续维持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二、旱灾产生原因及影响2.1 自然因素2.1.1气候因素(1)全球气候变暖,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加之,受西南地形因素影响,冷空气影响不到西南地区。
2019年西南特大干旱事件成因及分析
2019年西南特大干旱事件成因及分析摘要利用中国逐日站点降水资料、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 年秋季至2010 年春季的秋冬春西南特大干旱过程中各指数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1,自2009 年10 月底东亚冬季风建立以来,至2010 年春季,东亚冬季风强度持续偏强,加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西偏北,西南地区长期受副高控制,气温持续偏高,由于冷空气虽然总体偏强,但主要控制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主要发生在华北和华东地区,造成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少有交汇,致使降水偏少,干旱发生发展;2,印缅槽强度较常年偏弱,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汽条件不足,同时西南大部地区水汽通量矢量偏东南方向,而来自南海的水汽通量矢量则为西南方向,不利于南海水汽向西南地区输送,同时孟加拉湾水汽通道的水汽输送方向无偏西南方向距平,因此向西南地区输送的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两条水汽通道的水汽通量均较常年偏弱很多,加之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地区自2009 年秋季以来,长期处于下沉运动的正距平区,造成这段时间西南地区干旱少雨,旱情持续。
关键词:西南特大干旱;西太副高;印缅槽;大气环流异常第一章前言干旱是世界上广为分布的自然灾害,据Obasi统计,[1]在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总损失中气象灾害引起的损失约占85%,而干旱造成的损失又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0%左右。
[2~3]干旱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是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4]其具有发展速度缓慢、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广和危害严重的特点。
[5](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越开越严重,[6]研究表明,1980年以来气候变暖对全球干旱面积有很大贡献,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干旱面积大概增加了8%,到本世纪末,干旱面积将增加一倍。
[7](近60年)干旱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的影响范围广,涉及时间长。
根据多年的统计,干旱灾害占全国气象灾害影响面积的50%,洪涝灾害只占27.8%。
西南季节性干旱
我国的旱情有所缓解.目前,我国的将近400个 城市处于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有17多个城市出 现了断水的严重缺水状况.
2、我国的可利用水状况 我国的淡水储量大约在27890亿立方米. 根据2012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的人口在13.39 亿.我国的人均淡水量约在2000立方米。为解 决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我国采取 南水北调工程等,在其中我国的水蒸发量非常 大,虽然每年都会有雨水补给,但是,随着我国 近几年来降水减少,以及饮用水污染造成
因此,水电站不仅不会造成干旱, 反而会对调节干旱发挥很大的水量作 用。 所以,云南的特大旱灾不仅不是水 电开发造成的,而恰恰是由于我们的 大型水电开发不足造成的!
二.我国水资源储存和分布情况
我国的淡水总量比较丰富,约占全球水资源 的6%,但是,我国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给我们淡 水资源带来的很大的压力,人均用水不足2000立 方米,处于严重的缺水状态. 1、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状况 我国的水资源以南方充沛,北方比较干旱. 东部比较充沛,西部比较干旱的格局.我国的水 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了我国在用水过程中消耗 非常大.根据2012年我国气象局的数据报道,我 国2010年,上半年南方的平均降水量为37厘米, 北方为11厘米,今年南方的降水量普遍增多,对
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 溶洞、暗河,不利于水的贮藏
春季气候干旱,空气中水汽含量 小,固体凝结核不足,没有形成 降水的条件
该地区多地质灾害,板块活跃,多断层 ,不利于修建大型的水库,水资源的储 备不足!
五、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低 我国西南地区横断山脉深度切割,高差悬 殊,地形地貌复杂,人在高处住,水在低处 流。这种情况与北方的平原有所不同。 在北方的平原地带,一旦出现干旱总可以 通过向地下深处打井抽取地下水救急。但是 ,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并不像平原地区那 样容易找到地下水源,并通过打井解决水源 问题。因此,对于西南地区就更需要依靠水 库的蓄水解决特大干旱的供水问题。
西南旱灾相关资料
1: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受灾人口逾5000万人;仅贵州一省,由于受灾严重需要救济者就高达310万人。
同月旱灾蔓延至湖南西部。
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
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加上持续时间很长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雨季和干季分明。
去年雨季时降水量就很少,八月份后降水逐渐停了,相当于雨季提前结束。
之后降水量一直偏少,跟历史同期比较,云南、贵州都是历史最少的。
与此相反的是,在这200天里,气温平均偏高1到2℃,跟历史相比,云南气温同期历史最高,贵州排第三。
2:2010西南旱灾的感人故事●云南童喝脏水解渴位于大旱地区的灾民饮水困难,有篇网友发表《旱情加重,学生喝水告急》的图文,称是在云南南华县洒披武村拍摄的,因缺水学生们很久不洗手了,吃饭后只能到河里或几近干枯的井里打些浑浊脏水来解渴,照片被转载后,不少网友称看着让人想哭。
南华县抗灾指挥部决定,倘一个月内再无降雨,全县5000居民将集体迁徙。
●男童乞水先给妹饮天灾肆虐人间之时,同时印证人性的光辉!云南干旱最严重的村落,一位男童怯生生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要了半瓶矿泉水,男童一口没喝先递给旁边3岁的妹妹!中国媒体报导,广西和云南两省三县交界处的边缘地带阿猛镇近郊,因为交通不便外界“爱心水”一直输送不进来,直到近日才有媒体发山越岭去报导当地旱灾状况,当天记者已经将随身几瓶矿泉水分送给数位儿童,不过一位没分到水的10岁男孩一直没走。
最后,他指着记者背包里那瓶喝了一半的矿泉水,很不好意思的开口说:“叔叔,给我这一瓶水吧。
”,记者将半瓶矿泉水交到男童手里,男孩迅速将盖子打开却没有牛饮下肚,而是递到旁边3岁妹妹的口中,当场让记者热泪盈眶。
●一村民为集体取水牺牲连续干旱,导致贵州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半坡村全村1350人面对饮水问题。
西南干旱原因及解决措施
西南干旱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
自然原因:①当西南季风来得晚,去得早,或者风力较小时,我国西南各省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今年尤为严重。
②我国西南地区以流水侵蚀的喀斯特地貌为主,降雨之后,在地表无法积水,积水会很快渗入地下流走。
③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渡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这样就形成了干热河谷,这往往会伴随着一种自然现象——焚风。
一旦有焚风过境,气候将变得炎热而干燥,强大的焚风亦可造成干旱。
④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南海、中南半岛到西印度洋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以及云南地区的暖湿气团活动,导致降水偏少。
”
人为原因:1、森林植被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水雾蒸发量不足,因而严重影响降水,
这是形成干旱的根本原因;2、已有的水利设施在前几十年的开发中被严重破坏,这些年基本没新建、也很少维修,库容量由于淤积在急剧减少,形成涝时,分洪量不行,旱时,储水量不足,这是大面积干旱来了束手无策,形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防治措施:1、尽可能的情况下增加人工降雨,遏制旱情恶化;2、暂时性跨区域调水等,已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
长远措施:1、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土蓄水;2、新建或修葺储水工程,调节降雨量季节性分配不均问题;3,修造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问题;4、提高人民节水意识,在干旱年代或季节期间尽可能地减少用水量。
等等。
近日我国西南大旱
近日我国西南大旱近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干旱,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下面将从干旱原因、影响以及针对干旱的应对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近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大旱的主要原因。
干旱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包括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在气候因素方面,降水量的不足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量普遍偏低,特别是今年以来更加严重。
加之气温升高,蒸发增加,导致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加快,使得土壤干燥程度加深。
此外,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地形起伏大,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这也是导致干旱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干旱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森林植被等行为都会加剧地区的干旱情况。
其次,我们来看看干旱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是最直接和严重的。
由于缺水的影响,农田作物生长受阻,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部分作物死亡。
同时,由于干旱引发的土壤侵蚀和缺乏水源,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农田退化加剧,对农民的生计和经济影响巨大。
此外,干旱还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
水源短缺导致湖泊河流干涸,湿地减少,动植物栖息地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干旱还会导致森林火灾的风险增加,造成更大范围的生态破坏。
总的来说,干旱对西南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西南地区的大旱情况,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干旱监测和预警工作,提前预测和发现干旱的发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其次,强化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利用。
加大水库蓄水力度,合理调度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确保农田及居民的用水需求。
第三,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广耐旱农作物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抗旱能力。
第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
加大对湖泊、河流和湿地的生态修复力度,恢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第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干旱抗灾能力和应对能力。
西南旱灾总结汇报
西南旱灾总结汇报西南地区近期遭受了严重的旱灾,这场旱灾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这份汇报中,我将对西南旱灾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应对旱灾的建议。
1. 旱灾背景西南地区旱灾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不足。
今年的降水量明显偏低,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旱情。
旱灾给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2. 受灾情况西南地区多个省市都受到了旱灾的影响。
农作物受灾面积广泛,森林和草原火灾频发,城市和乡村的供水紧张。
不仅如此,旱灾还导致了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
3. 影响分析旱灾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缺水导致农作物干旱枯萎,大量庄稼无法收获,致使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同时,旱灾还引发了部分农民和畜牧户的生活困境,他们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旱灾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林火频繁,大片森林毁灭,生物多样性丧失。
长期缺水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恶化。
4. 应对措施为了有效应对旱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4.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提前预测和警报旱情的发生。
这样可以让人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减少灾害损失。
4.2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包括对水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
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推动人们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同时加大对农田的灌溉工作,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4.3 实施生态修复和防火措施加强对森林和草原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
同时,推动生态恢复项目的实施,以恢复受灾地区的生态平衡。
4.4 加大对受灾群众的援助力度在旱灾期间,重点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需求和基本保障。
加大对农民和畜牧户的援助力度,确保他们基本生活的持续和稳定。
5. 启示与展望西南旱灾的发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灾害。
总体来说,西南旱灾给地方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但也促使我们认识到了应对旱灾的重要性。
西南地区干旱
西南地区的干旱应该说从去年秋季9月开始的,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等地区一直是雨水偏少,我们做了一项统计,从去年9月到现在为止,云南只有173毫米,贵州是175毫米,比常年降水量偏少一半以上。
而且西南降水偏少也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一次。
长时间降水量偏少造成云南、贵州,包括广西西北部出现严重的干旱,有一些地方达到特旱的等级,造成农业生产,群众的生活,用水的困难。
造成西南地区旱灾的原因:关键是大气环流异常,青藏高压长期稳定少动控制,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西伸脊点均偏西,使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被阻断,造成西南地区、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干旱高温。
云南省大部分地区目前正在经历严峻的干旱形势,云南省气象台为此发布全省干旱“红色预警”。
干旱一周损失20亿“如果大春季节还不下雨,损失将会更加糟糕,因为占产量80%的作物要赶在这个节令播种。
”云南省统计局副局长徐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云南抗旱指挥部一位负责人表示,“平均一周左右的干旱带给云南的损失就会增加20亿元左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徐局长的担忧或许将成为现实,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该省在5月中旬前无明显大范围降水过程,大部分地区雨季将于5月下旬才相继开始,旱情仍将持续发展、蔓延超过两个月。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目前全省库塘蓄水急剧减少,还要将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作为首要目标,加之部分坝塘干涸,小河、小溪断流,大春生产用水无法保障,在最佳节令完成大春播种计划将十分困难。
据云南省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3月15日,全省秋冬播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217万亩,承灾面积2472.3万亩,绝收1439.7万亩。
其中小春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达1573.1万亩,成灾1260.1万亩,绝收877.6万亩,全省因旱灾造成种植业直接损失114.5亿元,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50%以上。
除了粮食,包括甘蔗、烤烟、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受到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特别是烤烟。
旱灾不仅对烟苗移摘带来影响进而导致本年产量下降,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威胁到今后几年卷烟生产原料的供应。
西南大旱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与友在线交流时说,云贵一带从2000年初至今一直处在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气 候背景下。2010年至2013年持续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背景下,旱情更严重了。
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从大气环流形 势看,入冬以来,南支槽偏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致水汽供应不足,加之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 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西南地区容易出现气象干旱。
环境简介
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西部、西藏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 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 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救灾
总理视察旱区国家防总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受旱五 省(区、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1.1亿元,投入劳力2526万人,投入抗旱机动设备114万台套、运水车38万辆次, 保障了当前1939万因旱饮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据悉,2010年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西南五省 (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716万亩,占全国的84%,有1939万人、118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 80%和75%。
史上旱灾
1961年大旱
在继1959年、1960年连续两年大范围少雨、严重干旱后,1961年全国大部地区降水仍比常年偏少。全国受旱 面积万亩,成灾2798l万亩,因旱灾减产粮食264.6亿斤。
1978年特大干旱
西南地区旱灾原因
浅析西南五省特大干旱的成因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2009年秋季以来,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
其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
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
如此大旱,除了天灾的原因,人类的行为是否也应当负有一定的责任?大力开发西部,曾是各级政府呼吁和努力做的事。
西部的矿产在挖掘,西部的河流在开发,西部的原生态林变成了桉树林、橡胶林,西部的荒原变成了城镇。
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来,无可厚非。
但是在挖掘时,开发时,种植时,建设时,西部的环境却在慢慢的被破坏。
我就这次干旱的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做出简单分析:1.人为因素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包括很多个方面。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当开发矿产资源,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过度放牧,导致了林地面积急剧下降,土地石漠化,土地抗御干旱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变得更快。
众所周知森林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原有的天然植被已遭严重破坏,,西南山区土层甚薄,过度或无计划地砍伐森林导致地表裸露,植被土壤系统涵养水分的功能降低,一旦缺少有效降水必将引发局地干旱,多点的局部地区干旱将会提高发生大范围特大干旱的概率。
与此同时当地却大力种植经济林,经济林地中,桉树和橡胶树对生态水文系统影响很大,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
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
没有了森林,怎么能够保持水土。
地面干燥,空气中水分稀薄,即使冷空气来了,大气中也没有水分凝结,怎么能形成降雨呢?此外,这些年对水资源过度开采可以说是一种大规模的极其盲目的破坏性水电开发热潮。
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密集,一座水电站,就会对河流的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上游对江水的蓄积,不仅让下游的河道干枯,也会使地下水位降低。
西南旱灾情况简介
“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西南5省区市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自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遭遇特大旱灾,农作物绝收、饮用水奇缺,牵动了社会各方的心弦。
严重龟裂的土地,温总理紧锁的双眉、沉重的语气,让我们无不为这一罕见的旱情所震撼。
1、受灾省区及各地灾情:云南——最大粮仓130多天无降雨。
全省已有超过80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最大粮仓陆良县125天无降雨。
贵州——84县230天滴雨未下。
230余天无雨,84个县(市、区)沦为重度受灾。
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417.5万亩,153.3万人、75.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广西——31万人靠送水度日。
13个市77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782万人,饮水困难人口达219万人。
四川——稻田无水拟种烤烟。
13个市(州)55个县(市区)616万人受灾,131万人饮水发生困难;水稻田拟改种耐旱烤烟,流了500年的泉眼干涸。
重庆——两江枯水大船难靠岸。
34个区县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270万亩,94万人出现饮水困难;低水位使大吨位船舶只能“蹲”在江心没法靠岸……蔓延——湖南、甘肃未能幸免。
湖南5个市(州)38个县(市区)近3700多个村民小组38万多人饮水困难;甘肃受旱面积达1628.3万亩,143.6万亩地下种困难,72万人饮水困难。
2、灾情成因:(1)降水偏少蓄水不足系造成旱情主因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邱瑞田认为,降水偏少和蓄水不足造成南方旱情的主要原因。
今年降水量,南方五省严重偏枯,一些河道来水量不足常年平均的50%,部分河道少于九成,造成整个西南五省出现严重干旱。
由于持续时间长,这个面积逐渐扩大到目前的状况。
现在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几乎处于不饱和状态,蓄水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严重的供水不足。
旱“动”西南成因和警示
旱“动”西南:成因和警示作者:王奉安来源:《百科知识》2010年第09期“一涝一条线,一旱一大片”。
自古以来,干旱因其延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伴随饥荒等特点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干旱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一种气象灾害,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09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中,就有3个事件与干旱有关,分别是“30年罕见秋冬连旱突袭北方冬麦区”、“50年来最严重春旱困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50年罕见秋旱灼伤南方大地”。
“在2009年秋到2010年春,一场持续时间极长的干旱再次袭击了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
”西南旱之殇干旱灾害是中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以上。
干旱的频繁发生,会造成沙尘暴肆虐、森林覆盖率降低、草原退化严重、天然水域缩小、河道断流、水资源锐减、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等,致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加大,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干旱造成的环境影响有土壤和地下水的盐碱化、淡水生态系统污染加剧、动植物品种的区域性灭绝等。
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
去年秋天以来,由于西南气流偏弱、水汽输送少,酿成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严重旱灾。
云南大部分地区干旱等级升至100年以上一遇,贵州为80年一遇,广西为50年一遇,四川的西南山地为50年一遇。
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7~9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
旱情极为严峻。
关于这次旱灾的成因,学术界给出了一个普遍的结论:高温少雨是干旱的直接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靠天吃饭和水利失修导致水资源匮乏。
高温少雨是直接诱因翻开去年秋天以来的气象记录不难发现,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一直处于雨水偏少状态,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雨水最少的一次。
旱_动_西南_成因和警示
■王奉安“一涝一条线,一旱一大片”。
自古以来,干旱因其延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伴随饥荒等特点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干旱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一种气象灾害,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09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中,就有3个事件与干旱有关,分别是“30年罕见秋冬连旱突袭北方冬麦区”、“50年来最严重春旱困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50年罕见秋旱灼伤南方大地”。
“在2009年秋到2010年春,一场持续时间极长的干旱再次袭击了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
”西南旱之殇干旱灾害是中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以上。
干旱的频繁发生,会造成沙尘暴肆虐、森林覆盖率降低、草原退化严重、天然水域缩小、河道断流、水资源锐减、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等,致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加大,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干旱造成的环境影响有土壤和地下水的盐碱化、淡水生态系统污染加剧、动植物品种的区域性灭绝等。
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
去年秋天以来,由于西南气流偏弱、水汽输送少,酿成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严重旱灾。
云南大部分地区干旱等级升至100年以上一遇,贵州为80年一遇,广西为50年一遇,四川的西南山地为50年一遇。
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7~9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
旱情极为严峻。
关于这次旱灾的成因,学术界给出了一个普遍的结论:高温少雨是干旱的直接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特殊的地旱“动”西南:成因和警示理环境以及靠天吃饭和水利失修导致水资源匮乏。
高温少雨是直接诱因翻开去年秋天以来的气象记录不难发现,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一直处于雨水偏少状态,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雨水最少的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 高压 、厄尔尼诺现 象和拉尼娜 现象 等气候 因素的共 同影 响,我 国气候将
发 生 “ 期 性 ”转 折 。 从 一 个 3 年 的 周 0
与 此 同 时 ,赫 治 清 在 综合 历史 文献研究 并对 比中国历 史上几次大 的
干 旱 之 后 ,进 一 步 指 出 , 西 南 五 省 区
“ 暖周期 ”进 入另一个3 年的 “ 0 冷周
期 ” 。这 主 要 表 现 在 冬 季 温 度 逐 渐 下 降 ,而 我 国 持 续 “ 冬 ”现 象 也 可 能 暖
市特 大持续干 旱事 实上 纯属是一场 自 然 灾害 ,近来 ,有 的人 说是当地建设
过 多 的 水 电站 用 水 过 多 引 发 的 干 旱 ,
论坛
西南 大 旱 的现 实 成 因 与历 史镜 鉴
■潘启雯
不 久前 ,一 场 波 澜 壮 阔 的 “抗 旱 救灾 ”攻坚战在 西南大地如火 如荼 地进行 。在大旱持续 之 下,焦渴 的大 地悬置着种种 疑难 问题 :旱情严峻 的
前 因后 果 是 什 么 ?是 否 与 全 球 增 暖 相 关 ? 在 西 南 地 区 , 缘 何 频 繁 出 现 旱 持 续 比 较 久 的 话 ,西 南 地 区 就 会 受 到 较 大 的 冲
化 , 即 北 方 降 水 增 多 , 南 方 降 水 减
少。
还有 的人说是 种过 多的桉树 造成 了干 旱 ,周边有些 国家更是指 出湄公河干 旱 与中 国多个 水 电工程 大坝 有直接关 系 ,这其实都 是没有科学依 据的 ,过
分 强 调人 为 作 用 是 不 合 实 际 的— — 人
击。
早 在 2 4 0 0
年 , 国 家 气 候 中心 ( C N C)研
情 ?应该 怎样看 待当前 的旱情 ?百年 不 遇的重旱给我们 带来哪些警 示 ?历
史 上 都 有 哪 些 “ 灾 救 灾 ” 策 略 值 得 防
究 员赵振 国就提
出了 “ O 气温 3年 周 期 理 论 ” 。依 据这一理论 , 在 未 来 5 到 1 年 间 , 受 海 温 、 副 热 年 0 种 情 况 目前 还 不 是 很 明 显 , 还 需 长
为 一项重要 的救济措施 ,无 论荒年丰
基础条件的改善。严重旱灾会导致粮 年 ,都要细 心筹划并实施 一系列相应
食减产 ,甚至面 临绝 收 ,对我 为例 ,向记者 这样介 绍 ,就 临灾救助措施 而言 ,主 要包括 赈济 、蠲 免、缓征 、借贷 、转 移灾 民、拨运粮 食、劝奖社会助 赈 、
长 期 从 事气 候 与 自然 灾 害研 究 的云南大学资源 与地球科 学学院大气 科 学系教授 阎冠雄 指 出,事 实上 ,从 2 0 年年初 的北方大旱 到今 年的西南 09 五 省区市大旱 ,暴 露 出的一 个最大 的 问题 就 是 , 当前 的水 利 设施 严 重 不 足 。2 世纪5 年代 至6 年代 ,我 国掀 0 O 0 起 了一股 “ 兴修水 利 ”的热潮 ,先后 修建 了一批 水库 。但此 后 的时间里 ,
诺现象加剧 破坏 了大气 结构 ,造成 海
洋 季 风 无 法 登 陆 西 南 五 省 区 市 形 成 降 雨 ,最 终 引 发 了持 续 干 旱— — 中 国 科
得 到转变 。此 外,气候周期 的转折也 会 带来 降水 带 的 北移 ,北 方 雨水 少 而 南方 雨水 多 的现 象将 会有 3 0 6 度变
少 ;从 1 4 年至 1 8 年 ,我 国夏 季降 90 90 水是南方 少、北方 多:从1 8 年 到现 90
在 ,我 国夏 季 降 水 又 是 南 方 多 、北 方
少。
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 。
从大旱灾反思农业水利设施 建设的欠账
“ 利 是 农 业 的 命 脉 ”— — 这 句 水
学院 昆明植物研 究所研究 员许建初和 中国社会科 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赫
治清 都 比 较支 持这 个 观 点 。 从 成 因 和 影 响 上 看 , 西 南 五 省 区 市 的 旱 灾 与 北 方 旱 灾 有 什 么 不 同 呢 ? 中 国 人 民大 学农 业 与 农 村 发 展 学
时 间观察 。
小浪底水库和小浪底大坝
我 们借鉴 ?记者 就本次旱 灾中几个 引 人 关注 的话题采访 了相关专家 学者。
“ 北旱 南涝”V “ S 北涝南旱”
关 于西 南 五 省 区 市 特 大 持 续 旱 灾 的成 因,学术界给 出了一个普遍 的
结 论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 太 平 洋 厄 尔 尼
院副院长郑风 田认 为,西南和 北方的 旱灾 在成因上类似 。不同 的是 ,西南 由于喀斯 特特殊地形 ,不能像北方 那 样打井解 决用水 问题 ;但西南 是不缺 水 的,大 量降水 因为 没有 采取储水 举 措 ,大 部分都流走 了,而北方整体上 是缺水 的。从影响上讲 ,西南 的旱 灾 会比北方破坏 程度更大一 些。因为人 们的防旱意识 比较差 ,如 果干旱时 间
北 京 大 学 大 气 科 学 系 教 授 钱 维
宏 在 研 究 中 也 发 现 , 从 1 1 年 至 14 90 90 年 , 我 国 夏 季 降 水 是 南 方 多 、 北 方
类 历 史 引起 的气 候 变 化 需要 长 期 累
积 ,一 个 特 定 的干 旱 不 能 绝 对 地 归 因
巾国减灾
4 0
DSSE DCINNCIA I TR EU T HN A R OI
201 上 0 7
业 水利建设也 积弊 己久 。抛开气候 因 素对这场旱灾 结果 的影 响,我们 自身
的 行 为 方式 是否 也应 该就 此 反 思 呢 ?
重欠账 。民 以食 为天 ,食依赖 于农业
那 么 ,我 国气 候 问题会 不会 真
像 赵 振 国 和 钱 维 宏 所 描 述 的 “北 旱
南 涝 ”正 在 向 “北涝 南 旱 ”转变 ? 长 期 从 事 灾 害 史研 究 、主编 《 国 中 自然 灾 害 通 史 》 的赫 治 清认 为 ,这
话 曾经在 中国家喻户晓 ,然而随着经 济 的 飞速 发展 ,农 业 在 以G P 标杆 D为 的衡量 体系 中,重要性 日渐 下降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