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班主任带班四个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带班四个境界

吉首国际实验学校:龙智

班主任带班有四种境界,一是权威,二是情感,三是制度,四是文化。这四个境界有一个层级变化,即最初级的班主任,靠权力和权威因素治班,稍微好一些的班主任,用感情治班;优秀的班主任懂得仅仅是感情还不够,还得有制度约束,比如说目前国内很多教育名家,无不以制度育人为长。但这还不是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用文化治班。虽然我们提倡班主任带班要有这四个境界,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任何一种境界,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好处,只要把任何一种管理境界做到极致,都能够给学生很好的教育。比如说最低境界——权威治班。

一、权威管理的境界

权威治班是班主任治班的最低境界,用权威治班也是治班的下下境界,因为权威教育下的学生,培养的也是权威的奴隶。比如说我们一些很专制的老师,自己当年在老师蛮横专制的教育下,对老师很反感,也很痛恨。可等到他做了老师之后,又觉得这种方法教育最简单,最能够出效果,于是也学会了用专制去教育学生。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小心自己成为你痛恨的那个人,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权威治班,通常表现为两个极端,一个是简单化的权力统治,一个是个人人格的威望影响;前者表现粗暴专制,后者表现得比较温和平静。

简单化的权力治班可以说比比皆是,也延伸到教育管理的每个角落。随便一抓,就能够在实际工作抓出很多这样的典型:班主任是班上的绝对权威,所有的事情都是班主任说了算,谁也不能够反抗;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否则就认为是对权威的挑战,就认为不是好孩子;学生有疑问了,首先不是解决,而是需要人家接受,接受之后我们再说为什么……

这种教育好不好?我认为不好。但是这种教育管理能不能够取得成绩?现实却常常和我们开玩笑,很多用权威治班的班主任,他们的班级管理往往比那些用情感治班的班主任效果好得多,班级风气、学习成绩都好。因为不好,学生就要挨骂受处理,再小的孩子也知道为眼前利益努力。正因为如此,很多班主任迷恋

权威教育不放手,因为他简单,因为他可以立竿见影,因为他让班主任体验一种至高无上的尊重。所以,当教育专家们批评这种教育管理境界时,在现实中总有些老师不服气地说:你说我低级也好,初级也好,现在的学生三句好话当不得一棒子,不在学生面前用点权威,学生不服管啊!我用权威治班,管理好了就是英雄。

因此,对这种观点,我不反驳,因为我们无法要求每个老师都一样,事实上,任何一种教育管理手段,只要你把他们的先进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往往也能够产生好的管理成绩出来。

我在初做班主任的时候,也是一个典型的权威带班的追随者。2000——2002年,我初做班主任的前两年,我也秉承了我们过去一些老班主任的传统做法,如严格接班,不随便说笑,甚至连走路,都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来。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些老班主任也常常这样告诉我:学生不能够惹,要严厉。他们还举了好多的例子:某班主任学生迟到,罚操场上跑20圈,结果班上服服帖帖。某班主任学生不听话,喊出来下蹲运动,一次就是100个,罚到学生站都站不起来,谁还敢乱来?某某班主任确实有威信,台子上一站,下面鸦雀无声……于是我每天从起床、早自习、早操、课间操、就寝等,全面跟紧。经常是上课预备铃一响,我就站在了教室前面;熄灯铃刚过,我就到达了学生寝室外。对违反纪律或有损班级利益的学生就采取罚站、罚跑、罚抄等处罚。由于我的敬业和扎实,这样一个传统、权威的管理模式,也取得了超乎想象的管理效果——我的班级,无论是在学校各项流动红旗评比中,还是学习成绩,都在同年级班级中遥遥领先。成功吗?当时我确实很自满,但是现在我对那种管理方式嗤之以鼻,心太累,也太没有教育的技术含量了。

权威治班的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个人威望的影响,使得学生愿意接受你的权威教育和管理;越是名师的班级,越容易带,就是这样一个管理因素在里面。因为很多学生还没有到您班上来,就已经知道你是名师了,他们就会对你崇拜和尊重,并愿意从潜意识里接受你的权威教育。李镇西开学时对学生赠送书籍让学生知道他的强大,魏书生的学生对他言听计从,都是个人权威管理因素的运用。

因此我们在批判的同时也要明白用心把每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做到了极致,把它的优点发挥到极致,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权威管理的最高境界,如果

你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发挥出来,使得学生对你非常崇拜,并以此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也不是一件坏事情。

二、情感管理的境界

情感管理就是对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爱,以爱心感化学生,用爱治理班级。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基础,每一个热爱教育工作的老师,都会把爱化作一种动力,用来督促孩子,教育孩子和影响孩子。

但是,情感化教育再好,再完美,始终是一种个人化的人治管理,脱离了具体的某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同样的教育管理效果,那就很难说了。很多名家的办法在他们自己身上有用,在我们身上就不一定有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完美的人治很难推广的一个关键原因。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在实际管理中慢慢地我们也认识到:爱不是万能的,爱并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我们来看郑学志老师的一个教育实例:

他曾经先后教过两个残疾学生,这两个学生都小儿麻痹症患者(在这我只举一个)。其中有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大家都特别关照他。可是这种关照,不仅没有把这个孩子培养成知爱感恩的人,反而养成了他暴戾、偏激、霸道的性格。他总认为这个世界对不起他,他把大家对他的特殊关照,当成了他的特权,还动不动欺负女生,搞恶作剧。很多老师都对这孩子不厌其烦。

面对这样的孩子,郑学志老师也曾尝试用爱去感化他。为了教育好这个孩子,他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打造成长计划,并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照他,在学习上竭尽所能地帮助他,还为孩子开辟了生活特区。孩子患肠炎拉肚子,郑学志老师还背着他上厕所;学生搞卫生,从不让他干重活。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怕是块铁,也想用体温融化他。郑学志老师总想通过自己这样没有奢求回报的爱,把孩子从暴戾、偏激、霸道性格中拯救出来。

但是遗憾的是,孩子并没有领情,他认为这一切都很正常,这是他应该得到的。因此,他依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在这个孩子又一次故意把墨水滴在前面那个穿白衣服的女生背上后,郑学志老师决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他应该无视孩子“残疾”的存在。

于是把那名学生请到办公室,明确地告诉那名学生:“你除了身体和别人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