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新版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合集五篇)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案例:在校外的一次二年级的听课中,其语言知识点是:- -------Can I help you ? ------Yes, I want a……,please. How much is it? ------It’s……yuan.那教师设计了一个“For the Hope School”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用所学语言"买卖”“物品”,并将所“赚”到的“钱”投进一个小箱子里。
若大的教室霎时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跳蚤市场。
学生们穿梭于各个“摊位”,“看货”,“讨价”,“争论”………许多学生根本不用英语交谈便迅速完成“交易”,将“赚”到的“钱”投入箱内,课堂里不时传出阵阵哄笑声。
分析:(一) 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是小学英语的特色。
在活动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学习英语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最终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设计的活动过于花哨,使学生仅关注活动的形式,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操作方式,而忽略了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 本节课所设计的“For the Hope School”是一个集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感受以及协作与创新等于一体的活动。
但是由于授课教师过分夸张了活动的形式,学生的英语能力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反而使得课堂秩序较为混乱。
在“跳蚤市场”活动不应完全放任学生“自由交易”。
教师应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买卖”。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缩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与便于学生运用所学语言。
“为希望学校捐款”活动应放在“跳蚤市场”活动结束之后,组织学生举行一个简短的“捐款” 仪式。
并鼓励学生在“捐款” 时用英语对希望学校的小伙伴们说几句话。
(三) 造成以上的误区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真正理解任务型教学的意义,脱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任务.要走出上述任务型教学的误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握教材教材内容是设计任务的依托.教师设计任务前应了解教材,这样才能优化教材和活化教材,也才能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且行之有效的任务. 2. 把握学生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多出于喜欢做某事后对某事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设计任务,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丛冢或得知识和能力. 3. 把握任务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胶鞋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并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几的语言能力。
小学教育英语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英语教育,提倡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以某小学英语课堂为例,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旨在为我国小学英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该校英语教师小王,是一位富有经验的教师,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 情境教学法:小王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英语学习情境,如:角色扮演、游戏、歌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小王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小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4.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王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关注,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三、案例分析1. 成功经验(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2)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小王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小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取得进步。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王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 不足之处(1)教学资源不足:该校位于城乡结合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英语教学设备、课外读物等。
(2)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掌握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3)家长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认为英语不是必修课,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篇】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篇】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案例分析1这学期我依然担任英语教学工作。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松懈,认真学习英语组织教学方面的书籍,虚心向前辈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
学生是被教的主体。
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从一开始我就认真研究学生,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
另一方面,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
因此,讲得太深,不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会理想的。
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为了上好每一节堂课,我都认真研究课文,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
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
上课内容丰富,现实。
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
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
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10个案例分析案例一:词汇教学本案例是通过游戏方式教授小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PPT和卡片游戏来引导学生研究新的单词。
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了词汇记忆的效果。
案例二:口语训练本案例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小学英语口语训练。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设定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方式,学生们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案例三:听力理解本案例是通过音频材料进行小学英语听力理解训练。
教师播放录音文件,学生们在听音后回答问题。
通过反复听力练,学生们提高了听力技能,更好地理解英语语音和语调。
案例四:阅读训练本案例是通过阅读故事书进行小学英语阅读训练。
教师为学生选择适合水平的英文故事书,并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故事内容。
通过阅读训练,学生们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扩大了词汇量。
案例五:写作指导本案例是通过写作指导提高小学英语写作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写作英语日记,给予实时反馈和指导。
通过写作指导,学生们掌握了写作技巧,提高了英语写作水平。
案例六:语法讲解本案例是通过语法讲解提高小学英语语法掌握程度。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例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法规则。
通过语法讲解,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英语语法知识,提高了语法运用能力。
案例七:互动研究本案例是通过互动研究提升小学英语综合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的研究。
通过互动研究,学生们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案例八:研究资源利用本案例是通过研究资源利用提升小学英语研究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英语研究网站、研究软件等研究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研究材料。
通过充分利用研究资源,学生们主动探索研究,提高了研究效果。
案例九:评价与反馈本案例是通过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小学英语研究。
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英语研究成果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
通过评价与反馈,学生们了解自己的研究进步,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提升。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共5篇)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共5篇)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Animals》教材分析:本节课——《Animals》,是小学四年级的一堂英语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 1 课时,40 分钟;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课文中有关动物的单词和对话句型。
由于本课通过图片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更丰富的资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可以进行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会有关动物的单词和句型、能用英语口语表达和表演小动物、从学习中体会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人文精神。
学习者特征:学生对爱护动物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很感兴趣,比较活跃。
教学过程:(1)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在本课开始时设有角色扮演,在本课结束时设计了一个“动物模仿秀”来画龙点睛。
提出问题,提供大量的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最后的动物模范秀中,把全班分成六小组,创设协作学习的情境,让每组派一个学生扮演一种动物并用英语介绍自己。
(2)学生活动:课上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参与游戏等活动。
案例反思:小学生所学的英语材料一般比较简短、形式单一。
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这些语言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去,使学生觉得一节英语课上学到的不仅有少量单词或一小段对话,还有一些能在许多场合用得上的富有生气的语言材料。
而这节课一开始就能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都能尝试着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较好的掌握了这一句型。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和指导。
课结束后,学生发表自己关于动物的问题和想法,教师给予解答、评价和定期总结。
本节课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用英语回答问题、猜动物的英文名、上网找动物资料、制作电子贺卡、发送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区中发表的观点、与他人合作扮演某一种动物,表演时用英语对话.Internet 学习环境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的教学模式由六部分组成:眼观情境,自我练说,耳听他说,协作合说,互相评说、迁移练说。
小学新课标英语案例分析

小学新课标英语案例分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实践。
以下是几个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根据新课标要求进行英语教学。
案例一:情境模拟教学在教授购物主题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模拟超市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实际使用购物相关的英语表达,如询问价格、表达喜好、支付等。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二: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我的家庭”为主题的项目,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海报,并用英语描述每个家庭成员的特点和爱好。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还能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三:跨学科融合将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在教授自然科学时,教师可以使用英语来解释自然现象,或者在美术课上,指导学生用英语描述他们的作品。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使用英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四: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材料。
例如,通过观看英语动画片、听英文歌曲或参与在线英语游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同时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案例五:个性化学习路径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例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阅读材料和写作任务;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听说练习和基础词汇学习。
这样的个性化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案例(5篇)

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案例(5篇)案例一:游戏学习法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发现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效果不佳,缺乏兴趣和动力。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游戏学习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设计了各种有趣的英语游戏,如单词接龙、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英语知识。
结果通过游戏学习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记忆效果也明显提高。
学生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英语成绩也有所提升。
案例二:情境教学法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真实情境对话时存在困难,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他设计了各种日常生活情境,如购物、旅行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真实对话练习。
结果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的对话更加流利自然,也更加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案例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教材内容理解不深,学习效果有待提高。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他使用投影仪和电脑,将教材内容制作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结果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得到了提升。
他们对于图文并茂的教材更加感兴趣,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案例四:小组合作学习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困难,互动和交流不够流畅。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升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力。
他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他们在小组中更加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案例五:个性化学习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进度上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进度较快,有的学生进度较慢。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个性化学习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他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进度,设计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任务,给予不同的辅导和指导。
教学案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案例分析(精选合集)

教学案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案例分析(精选合集)第一篇:教学案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案例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案例分析[课堂实录1]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词汇课上,一位男生看着教师单词图片说:“ruler!”,声音响亮,发音准确。
教师马上向他竖起两个大拇指,并向全班学生说:“Good,Good,very good!”课堂上马上响起了整齐又响亮的拍掌声。
这样的评价课堂上出现了十几次。
[课堂实录2]在五年级的课堂上,同桌之间按教师的要求进行pair work,,然后教师请一对学生表演,学生表演后,教师向全班学生说:“Great,great,excellent!”。
全班对两个学生说:“Great,great,excellent!”声音不太响亮,也不太整齐。
[分析]以上两种现象,教师们应该都可以为常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学英语课堂掀起一种学生齐声表扬之风,一堂课下来,有不下十余次这样的表扬。
开始时,学生们兴趣勃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的声音由高到低,掌声也渐渐稀落。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千篇一律、机械的表扬声方式开始厌倦、感到乏味。
因此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便消失了,被评价的学生也感受不到表扬的音悦了。
这说明:评价语言不宜单一、机械化。
[建议]一、评价语言丰富化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话语中不知不觉地了解英语。
因此教师应用丰富的表达方式对学生评价,尽量是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体现语言的运用。
如“a clever girl, Wonderful!Nice picture!Well done!Good!Good idea!”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多样性,感觉学习的喜悦。
二、评价方法人文化另外,根据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同伴南行评价,而高年级则不需要这样同声、同步和公式化的表扬,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走过场的感觉,教师只要对学生出色的表现表示真诚的欣赏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以激发和保持,例如一张小贴画,一个亲昵的抚摸,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真诚赞赏的眼神,更能让教师与学生情感真实的交流。
小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校英语教师开展了以下教育教学实践。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今后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创设英语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我校英语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成英语角,悬挂英语海报、标语,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2)课堂用语:教师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
(3)课外活动:开展英语角、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如:猜单词、找不同、拼图等。
(2)情景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
如:购物、问路、看病等。
(3)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
如:制作海报、编写剧本等。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采取以下措施:(1)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制定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案例效果通过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我校英语学科取得了以下成果:1. 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明显增强。
2. 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英语成绩稳步提高。
3.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拓宽了国际视野。
五、案例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学校英语课是培育同学语言交际力量和基本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通过一个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供应有效的反馈,以促进同学的英语学习。
教学背景: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挂念学校四班级的同学把握询问食物喜好的对话,并能借助对话进行自我介绍。
课堂教学时间为45分钟。
教学目标:1. 同学能够听懂并运用经过学习的基本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
2. 同学能够运用学过的内容进行对话进行自我介绍。
3. 同学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机敏运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通过引入话题来引起同学的爱好。
老师将预备一些关于食物的图片,并用问题来引导同学思考,例如,“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What food do you like?”等。
老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呈现图片,引导同学回答问题。
Step 2: 学习新课(15分钟)老师通过播放带有食物图片的短视频,挂念同学进一步生疏课堂话题,并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并在视频结束后向同学呈现所学词汇和句型。
Step 3: 练习对话(15分钟)老师将同学分为小组,让他们利用所学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老师可以为每个小组预备一些提示问题,例如,“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What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food do you like?”等,引导同学进行对话。
老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巡察同学的学习状况,赐予指导和挂念。
Step 4: 仿照对话(5分钟)老师将几对同学的对话放大显示,让同学仿照对话,并呈现给全班同学。
通过此活动,可以提高同学的语言表达力量,并增加他们的学习爱好。
Step 5: 输出练习(5分钟)老师让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自己宠爱的食物,并使用所学句型进行表达。
老师可以依据同学的水平支配几个同学呈现自己的自我介绍,为同学供应机会呈现学习成果。
英语新课标优秀案例分析

英语新课标优秀案例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展。
以下是对几个英语新课标优秀案例的分析。
# 案例一:主题式教学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观看英文视频,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接着,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环保组织的成员,设计宣传海报和演讲稿。
最后,学生进行展示,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评价。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 案例二:跨学科项目学习此案例中,教师将英语教学与科学、地理等学科相结合,设计了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项目。
学生首先通过阅读英文资料,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然后,学生需要用英语撰写研究报告,分析自己家乡的气候变化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
在项目结束时,学生通过英语演讲,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种跨学科的项目学习,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锻炼了他们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 案例三: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和多媒体工具,丰富了英语教学的资源和手段。
例如,教师使用在线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互动练习,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在线讨论。
此外,教师还利用多媒体工具,如PPT和动画,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 案例四: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让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学习节日主题时,教师不仅教授相关的词汇和表达,还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节日传统和庆祝方式。
学生通过制作节日主题的手抄报,用英语介绍自己国家的节日,这样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最新7篇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最新7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篇一一、歌曲演唱在进入课堂的节奏前,先让学生singasong:“ilikeapples”在优美的音乐伴随下,营造一个简便欢快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消除学生本有的压力感与紧张的心理。
这一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力,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上述歌曲中的apple,教师能够复习一下前面所学的句型ilike...出示banana等几种常见的水果,ilikebanana.同是利用水果的颜色不相同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颜色名称。
教师手中拿着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分别说:thisisaredapple.thisisayellowbanana.这样反复的说几遍,让学生领会其中的red、yellow的意思。
苹果是红色的,香蕉是黄色的,学生了解到是在学习有关颜色的知识,因为教师在重复强调着red、yellow。
就在这时候,我会采用课件展示七色彩虹来吸引学生更多的目光与兴趣。
情景是这样的-----“雨过天晴,天空中慢慢出现了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很多小朋友都在观望这奇特的一目,之后在不一样的色彩上出现了英文单词red,yellow,blue?”二、新授过程learnthenewwords:red、yellow、blue、green、orange、purple?学习单词在某种状态下,会觉得没有意思,在课件的带动下进而学习单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我想此时学生的心境也是完美的,心境愉快学习起来就会有乐趣,有进取性,因些我会抓住学生的这种特点来教学的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当彩虹中异常强调一种颜色时,我会立即拿出相应颜色的彩笔,在黑板上画下一种同学们所熟悉的事物,然后让学生明白,我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例如:学习单词red时,我会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边画边说:“red,red,it’sred.反复教授几个之后,能够把画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我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这样做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体现英语课堂中的欢乐、活跃气氛。
小学学英语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英语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案例以某小学英语教学为例,分析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公立小学。
该校英语教师共有6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2人。
全校共有12个教学班,其中英语教学班6个。
该校英语教学采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每周开设4节英语课。
案例中,教师小王担任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
小王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她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下是具体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单一:小王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教材内容,忽略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
例如,在教学“Colors”这一单元时,她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讲解颜色单词,而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颜色分类、比较等活动。
2. 教学方法单一:小王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缺乏与学生互动。
在课堂提问环节,她总是问一些封闭性问题,如“Is this a red apple?”等问题,而很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学生参与度低: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在课堂练习环节,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练习,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意识。
4. 评价方式单一:小王在评价学生英语学习成果时,主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进步。
这使得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三、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单一:小王在教学内容上过于依赖教材,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拓展。
这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降低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2. 教学方法单一:小王在教学方法上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与学生互动。
这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及课后反思(精选五篇)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及课后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及课后反思小学英语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南小区小学周慧敏一、教学内容:Module 9 Happy Birthday Unit 1 Can I some soup sweets?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巩固掌握食物类词汇。
2、掌握句型“Can I have some soup/sweets/bread?” 能力目标能运用“Can I have some……..?”询问他人自己是否能够得到某种食物,并掌握回答:Yes, you can/Sorry, you can′t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表演,增强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句型“Can I have some……..?””询问他人自己是否能够得到某种食物,并掌握回答:Yes, you can/Sorry, you can′t。
难点句型运用中,与Can you……?句型混淆。
第一课时四、教学设计Step1 warming(热身活动)1.师生互相问好,教师询问是否有人当天过生日或是最近过生日 2.播放录音,全班跟着齐唱英文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进了师生的交流。
Step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新课呈现)1.教师告诉学生Amy 生日快到了,大家友什么计划为她开一个生日Party,事先要准备Party上的食物,请同学们帮忙准备一下,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画出认为Party所需准备的食物。
2.教师请学生说出画的是什么食物,多学生语音进行纠正。
3.教师告诉学生:Ms Smart要为Amy准备的食物没有那么多,只需要soup(汤), sweets(糖果),bread(面包),biscuit(饼干),cake(面包),fruit(水果),请画有其中之一种食物的学生举手示意。
三上英语教学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某小学三年级英语课堂为例,分析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My Family2. 教学对象:某小学三年级学生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如:my father, my mother, my brother, my sister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家庭,热爱生活的情感。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家庭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
(3)词汇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拼写、记忆词汇,并引导学生用所学词汇进行造句。
(4)句型教学:教师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句型。
(5)练习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
(6)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方法多样化案例中的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视频、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词汇教学环节,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造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句型教学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案例中的教师通过播放家庭照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案例分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和策略。
以下是一个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案例分析,旨在展示如何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对学习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因为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他的英语成绩一直不理想。
他的英语老师,张老师,决定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小明提高英语成绩。
教学目标:1. 提高小明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2. 加强小明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增强小明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技巧。
教学策略:1. 听力训练:张老师为小明提供了大量的英语听力材料,包括儿童故事、英语歌曲和简单的对话。
通过反复听和模仿,小明的听力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 口语练习:张老师鼓励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并与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通过这些活动,小明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 阅读与写作:张老师引导小明阅读适合他水平的英语读物,并指导他完成相关的写作任务。
通过阅读和写作,小明的英语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加强。
教学实施:1. 听力训练:张老师安排小明每天听英语故事,并记录下他听到的新单词和短语。
然后,张老师会与小明一起复习这些内容,确保他能够理解和记忆。
2. 口语练习:在课堂上,张老师设置了一些情景,让小明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模拟真实的对话场景,小明的口语能力得到了实际应用的机会。
3. 阅读与写作:张老师为小明选择了一些有趣的英语故事书,并要求他每周至少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此外,张老师还指导小明如何写出结构清晰、内容充实的英语作文。
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小明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技巧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小明变得更加自信,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案例反思: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兴趣,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出来了,案例分析小编也给大家找到了,现在不看等到何时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主张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方法,这个三维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为以下内容: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线,“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则在“知识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浸透进行。
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就看我们的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在“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浸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以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教学。
以下我们以小学的一堂课“My Country”的主要教学过程为例,看看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Step 1 Revision :Talk about your daily life1、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学生在谈论中可能谈及的事情或可能用到单词:go shopping, go to school, play football, have lunch,go home, play games, go to bed, water flowers2、Tell your daily life to your friends.(让学生自由寻找对象(朋友)进行对话)3、Choose the phrases and report the message you have got.(参考屏幕上的词语向老师和全班同学表达刚才在谈论中所获得的信息。
)例如:Liyingchong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o’clock.Zhang hua plays football on Friday.…凡愿意主动回答的学生,不管回答好坏,都能为小组争取到记1分,并在黑板上的小组记分表上登记。
回答得好的学生,老师奖一小礼物,如一颗糖、一块曲奇;回答有错的学生,教师会进行“惩罚”:让他(她)做一个滑稽的动作或扮动物叫等等。
2023年最新-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优秀10篇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优秀10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篇一利用平面图介绍自我学校各种场所。
教学过程:1、教师事先根据本学校的场所位置画一幅平面图(简图),但不标出场所的名称。
把平面图复印若干份(做活动时每小组一份)。
2、把单词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art room,music room,multimedia room,library,language lab做成约2cmx3cm的小卡片(若干套)。
做活动时每小组一套。
3、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下列单词: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art room,music room,multimedia room,library,language lab。
要求学生做到:(1)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2)给出单词也能说出场所名称,只要求学生能认读,不要求拼写。
4、将学生分为4一5人一组(小组成员必须围成一圈)。
每组发一张学校平面图和一套单词小卡片。
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场所的实际位置把单词贴在平面图上。
5、让相邻的两个小组比较他们贴好的平面图。
如有不一样之处,学生自我讨论为什么出现不一样之处,并进行适当的修正。
6、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队)。
在黑板上贴三幅平面图。
给每个大组再发一套单词卡片。
每个大组派两个人到前面,把卡片贴到平面图上。
首先完成且贴得正确的大组获胜。
7、小组内学生轮流根据贴好的平面图向其他学生介绍自我学校的场所(如:This is the playground.)。
鼓励学生使用其他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如It is small,but I like it.8、把学生贴好的平面图贴在班级的墙报上,或者贴在学校的布告栏或校门入口处,当作本校场所位置的英文示意图。
9、对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够让他们自我设计一个所教学校的平面图,并用英语向他人作介绍。
评述;此项活动结合学生所在学校的实际情景,经过比较真实的任务(贴卡片),帮忙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开展合作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当我走进教室时,耳旁立刻响起了熟悉又响亮的“Good morning”。
但是根据我平常的经验,这股热情在这个班里最多只能维持二十分钟。
不等新授内容结束,教室里马上变得死气沉沉。
本课教学的内容是六个英语单词:lion、lock、milk、mouse、night、nest。
在教读之前,我把画有这些单词的挂图贴到黑板上,以便于学生理解。
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们刚掌握这些词语的发音,就习惯性地保持沉默了。
更恼人的是,教室一角竟出现了一阵骚动,问了才知道这几个同学在为一道“脑筋急转弯”争得面红耳赤。
不积极发言就算了,还要闹事啊!我打算叫这几个“肇事者”起来读单词,顺便进行一番思想教育。
但是,当我的眼睛落在黑板上的教学挂图时,我有了另外的主意。
“好吧,老师也准备了一个英语的脑筋急转弯,看谁猜得对,Ok?”效果果然不错,听我这么一说,闹哄哄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的小朋友都表现出十分的兴趣。
“从前啊,有一只贪吃的小mouse,有一天竟然闯进milk厂里,它喝了好多好多的milk,结果人们发现mouse死了,你们猜,mouse 是怎么死的?”“Mouse掉进milk 里淹死拉。
”“mouse被milk厂里的人打死了。
”“我知道,mouse肯定是喝了太多的milk 撑死了。
”“……”我狡猾地一笑:“No ,因为这桶milk早就过了保质期,mouse喝了拉肚子拉死了啊!”“哈哈…”孩子们都笑了起来。
看到学生的激情已被点燃,而且经过这么一问,mouse 和milk也能很自然地从他们口中说出来,我又生一计,“刚才这个脑筋急转弯是老师根据黑板上的一幅挂图编的,但其实每一幅英语挂图都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不信你们编编看,肯定比老师编得还好。
”于是,我让他们分小组编故事,并写下来,然后派代表上台讲给大家听。
顿时,教室里成了一锅煮沸的粥,所有学生都好像被点燃了智慧之火,兴高采烈地各抒己见,有的抢着说故事,有的忙着作记录,有的为了一个情节争得面红耳赤……还没有到汇报成果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把他们的作品跟我分享。
更让我惊喜的是,那几个英语课上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也纷纷加入了编故事的队伍。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最棒的,教室里马上变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有被lock在笼子里可怜的lion大王,有住在潮湿的nest里还在漆黑的night饿死的birds ,还有不怕lion的权威,利用机智拯救一群animals的mouse……孩子们的笑声和掌声告诉我:这堂英语课是精彩的、成功的!没想到自己无意中的一丝灵感给孩子们带来这样无穷的乐趣,让这死气沉沉的英语课堂变得如此富有生机;我更惊异于孩子们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这些是我平时低估了他们的。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精彩,真的不需要预约!阅读了这篇教学案例后,我也感动于教师那富有创造力的灵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我们更多地关注着如何挖掘教材内容、如何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环境,反思一下,我们是否也足够地关注了我们眼前这些生动活泼的学生和他们提供给我们的动态生成资源呢?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众多英语教师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活”起来了,课堂因此显得生机勃勃。
但与此同时,面对这一个个“活”起来的英语课堂,一些教师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与顾虑: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想说、敢说也爱说了,教学进度完不成怎么办?面对课堂上学生各种突发的问题和情况,教师怎么办?对此,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
她认为:只有通过教师对学生“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多项互动。
事实上,教学中如果教师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案这些既定的内容上,而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并自觉地尊重、理解、接纳和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促进高质量的课堂的动态生成。
所谓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即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具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
相对于预设性动态教学资源来说,它是不可预设的,也是不可预知的。
因此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及时捕捉和善于利用,那么,一个个超越预设、洋溢着芬芳的精彩回向我们款款走来,那些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点点滴滴会呈现出诗一般的美丽。
一、精彩,生成在“兴奋”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活跃的生命体,他们往往会脱离你为他们精心布置的轨道。
有时他们独特甚至离奇的想法会打乱你的教学思路,这时如果你一味死板地将学生拉回你所设置的固定轨道,那么你很有可能失去这些无法预约的精彩片段而使你的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
反之,如果你能顺应童心,把握好这样的契机并及时将它转化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并带着期望分享他们的童趣,那么你就能和学生一起感受无法预约的精彩,并从中体验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乐趣。
[案例]我教授灵通少儿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句式Can you…? 一部分时,我设计了一项拓展活动,课件上出示了许多小动物的图片,我首先示范学生:Hello, Miss Rabbit? Can you jump? 课件中我点击一下小兔子,它会可爱地说:Yes, I can. 并蹦跳几下。
这样设计既符合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快乐中操练了句式,又拓展了知识,使得学生了解了一些动物的本能。
我的设计果然激起了学生的兴奋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到电脑前和他们喜欢的小动物打招呼。
这时候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跑到前面:“Hello, swam. Hello, swam! Can you dance?”下面的同学哄堂大笑,我赶紧点击了一下:“No, I can’t.”这是胆子最小的那个女同学举起手来,“Yes, she can. The swam can dance.”我被她的发言弄得不知所措。
“我看过一部动画片,那里面的小天鹅是会跳舞的”。
原来她把小天鹅拟人化了,多好的回答。
我被她说服了,下意识地点击了我设计好的按键“Yes, I can.”。
课件中的小天鹅点头回答,可是意外又出现了,课件中我并没有设计小天鹅跳舞的场景呀。
又是这个小女孩自告奋勇,我会学小天鹅跳舞,她优美的舞姿迎来了同学们的掌声。
其他同学的也被她鼓舞了,接着我设计的课件完全失效了,同学们都抢着说:“The bird can sing. The fish can fly. The moneycan …”有的同学还边说边做动作。
虽然我的活动设计被学生们完全更改了,但是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学得更主动,更富有情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充满了欢乐。
只要善于捕捉和创造学习兴奋点,唤醒和发掘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力,精彩则无处不再。
二、精彩,生成在“错误”里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财富,学生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教学中的“错误”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
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所隐藏的教学价值。
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
引导学生纠错更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艺术。
[案例]灵通少儿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学习Colors 颜色,为了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变化,我准备了三杯不同颜色的水。
原计划设计学生把红色和蓝色的水倒在一起,配成绿色。
红色和黄色倒在一起配成橙色。
可是有一个男同学一下子弄错了。
把蓝色和黄色倒在了一起。
学生们哄堂大笑。
我灵机一动,Oh, you’re so great. That’s a new color. It’s so beautiful. It’s my favorite color___purple.于是我临时改变了教学计划。
把原来的green改成purple.我旁边的小女孩非常喜欢紫色,举手说I like purple. I have a purple dress. 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了下去,当讨论到What color is your bedroom? 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S1: My bedroom is red. My bedroom is blue.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我刚想结束这个话题,大家莫名其妙。
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What does it mean? 我也奇怪地询问她。
I like red. I like green, blue. 哦,我恍然大悟,color. Yes, your bedroom is colorful. 她满意地点头微笑,在我的手势帮助下,大家都明白了,colorful.接下来,大家都饶有兴趣地一起学习新单词colorful. I have a colorful dress. My painting is colorful.这堂课很快结束了,学生都兴趣盎然。
错误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没有错误就没有正确。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利用错误,为教学增添一些精彩。
三、精彩,生成在“随机”中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能及时捕捉并巧妙地利用这些偶发事件,它们就有可能成为及时有效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真实语境,让学生在不经意的轻松氛围中操练并习得语言,使课堂教学收获不曾预设的精彩。
[案例] 一天,下午第一节课的铃声早已响过了,几位男生才从操场上打完排球回来,正要推门而入,我故意站在门口看着他们说:Oh,you’re late. What should you say?学生们马上对我说:Sorry, we’re late. May I come in , Miss Qiu?我边开门边微笑着说:Come in , please. Don’t be late next time.看似一段简单的交际性对话,其实是抓住了一个运用英语的良好机会,引导学生能主动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已学句型进行口语交际。
同时,也抓住了一个教育的良好时机,适时地对学生的进行礼貌教育。
课堂上面对每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教师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