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碧螺春介绍

碧螺春,亦称“碧萝春”,原名“吓煞人香”,俗称“佛动心”。康熙皇帝给东山的“吓煞人香”御赐雅名“碧螺春”后,因碧螺春原产于苏州洞庭东山碧螺峰,故亦称“洞庭碧螺春”、“东山碧螺春”。《太湖备考》记载;“茶出东西两山,东山者胜。有一种名碧螺春,俗呼吓煞人香,味殊绝,人赞贵之,然所产无多,市者多伪。”

中国碧螺春之乡——苏州东山,俗称“东山”,古称“胥母山”,全名“洞庭东山”或“东洞庭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与苏州古城同龄的洞庭东山,素有“天堂中的天堂,花园中的花园”的美称。东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5.5-16.5,年降雨量在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汽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孕育。洞庭东山碧螺春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域。茶树和枇杷、杨梅、桃、李、梅、杏、橘、柿、白果、石榴等20余中果木交错种植,众多的花果树木避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故正品碧螺春有一种独特的花果香,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流,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洞庭碧螺春茶采制技艺十分高超,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工夫之深非同一般。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洞庭碧螺春的炒制工艺,秉承传统手工焙制,一人烧火,一人炒制,且生火所用木柴均为果木。其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洞庭碧螺春的品质优异,被誉为“茶中仙子,人间珍品”,君子常以重金求之,但市面上多为伪冒。晚清震均在其所著《天咫偶闻》一书的卷八收录了他写的《茶说》一文,从“择器、择茶、择水、饮法”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清代的饮茶艺术。其《茶说》之二云:“择茶,茶为苏州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则抗之天池,次则龙井;芥茶稍粗,或有佳者,未之见也。次六安之青者,若武夷、君山、萦顶,亦止闻者。古人茶皆碾为团,如今之普洱,然失茶之真;今但炽而不碾胜古人。然宜须采焙得宜,方见茶味......”由此可见,洞庭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三百多年来,洞庭碧螺春所获殊荣甚多。清宣统三年(1911)在南洋劝业会上荣优等奖,民国七年(1918)工商部举办的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奖,192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86年、1990年两次荣获国家商业部优质奖、2005年洞庭碧螺春获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

当今茶业界,“碧螺春”茶叶有“洞庭(山)碧螺春”、“苏州碧螺春”、“江苏碧螺春”、“浙江碧螺春”、“四川碧螺春”、“江西碧螺春”等等。而闻名于世的“碧螺春”乃出于“洞庭山”,此山以外的茶则都是“冠名碧螺春”。为保护国家原产地名产,2002年12月,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吴中区东山、西山为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保护地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