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细菌感染ppt课件
口腔 葡萄球菌、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乳酸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
Í â ¶ ú µ À ± Ç Ñ Ê Ç »
Æ Ï Ì Ñ Ç ò ¾ ú ¡ ¢ ¼ ×£ ¬ ± û Ð Í Á ´ Ç ò ¾ ú · Î Ñ ×Ç ò ¾ ú ¡ ¢ Ä Î Ê Ï ¾ ú ¡ ¢ À à ¸ Ë ¾ ú µ È ± í Æ ¤Æ Ï Ì Ñ ¼ ×£ ¬ ± û Ð Í À à ° ׺ í ¸ Ë Ä Î Ê Ï ¾ ú ¡ ¢ Â Ý Ð ý Ì å ¡ ¢ Ç ò ¾ ú Á ´ Ç ò ¾ ú ¡ ¢ È é ¸ Ë · Å Ï ß
Ñ Û ½ á Ä ¤ · Ç Ö Â ² ¡ Ð Ô · Ö Ö ¦ µ È
° ×É « Æ Ï Ì Ñ Ç ò ¾ ú ¡ ¢ ¸ É Ô ï ¸ Ë ¾ ú
Æ Ï Ì Ñ Ç ò ¾ ú ¡ ¢ À à ° ׺ í ¸ Ë ¾ ú Â Ì Å §¸ Ë ¾ ú ¡ ¢ · Ç Ö Â ² ¡ Ð Ô · Ö Ö ¦ ¸ Ë ¾ ú
不同部位的细菌数量和种类不同 各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相对恒定
肠道正常菌群随年龄变化
胎便
3个月幼儿 正常粪便涂 片
肠道正常菌群随年龄变化
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
健康老年 粪便涂片
(二)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
生物拮抗 正常 菌群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抑瘤作用害产物
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 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人体 有益无害,是正常微生物群。
人体自身细菌电脑合成图
上人 的类 细皮 菌肤 管状肠埃 希氏菌 利用3个 尾状物在 人消化道 游来游去
杆状菌
肺炎链球菌
细菌感染性肺炎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患者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肺炎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的培训。
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有助于减少复发和并 发症的发生。
护理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护理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效果评估的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生命体征稳定及实验室检 查结果进行评估。
评估应定期进行以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护理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细菌感染性肺炎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定义与重要性 2.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评估 3.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4.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并发症及预防 5. 护理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Biblioteka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定义与重要 性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定义与重要性
什么是细菌感染性肺炎
细菌感染性肺炎是由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主要 影响肺泡,导致炎症和液体积聚。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对抗感染。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呼吸道护理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使用肺活量计等辅 助工具。
定期的呼吸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药物治疗的协助
根据医生的处方,定期给药并观察患者对抗生素 的反应。
护理人员应注意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及时记录变化,以便于制定护理计划。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评估
评估工具的使用
可以使用评分量表,如CURB-65或PSI,来评 估病情严重程度。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断患者是否需 要住院治疗。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基础护理措施
确保患者有适宜的休息环境,保持良好的水分摄 入和营养支持。
早期识别和处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肺炎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的培训。
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有助于减少复发和并 发症的发生。
护理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护理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效果评估的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生命体征稳定及实验室检 查结果进行评估。
评估应定期进行以确保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护理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细菌感染性肺炎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定义与重要性 2.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评估 3.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4.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并发症及预防 5. 护理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Biblioteka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定义与重要 性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定义与重要性
什么是细菌感染性肺炎
细菌感染性肺炎是由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主要 影响肺泡,导致炎症和液体积聚。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对抗感染。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呼吸道护理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使用肺活量计等辅 助工具。
定期的呼吸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药物治疗的协助
根据医生的处方,定期给药并观察患者对抗生素 的反应。
护理人员应注意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及时记录变化,以便于制定护理计划。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评估
评估工具的使用
可以使用评分量表,如CURB-65或PSI,来评 估病情严重程度。
这些工具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断患者是否需 要住院治疗。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细菌感染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基础护理措施
确保患者有适宜的休息环境,保持良好的水分摄 入和营养支持。
早期识别和处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微生物学第07章细菌感染ppt课件
菌血症 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40
临床表现
性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 抗毒素,易 弱、不易产生抗毒素,不
被脱毒形成类毒素
易脱毒形成类毒素
33
二、 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细菌感染的来源 ❖ 外源性 ❖ 内源性
传播途径 ❖ 呼吸道:流感 ❖ 消化道:霍乱 ❖ 皮肤粘膜:破伤风 ❖ 血液:艾滋病 ❖ 节肢动物:乙脑 ❖ 性传播:淋病
34
三、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29
Shwautzman反应的机制
❖ 二次注射间隔时间仅十余小时,不是免 疫反应所致。认为与凝血系统、激肽系 统、补体系统的激活等有关。
❖ LSR:第1次局部注射皮肤组织毛细血管 暂时性轻度凝血,第2次静脉注射LPS后可 加剧局部病理变化导致出血、坏死。
❖ GSR:第1次注射后在全身毛细血管及小 静脉内形成广泛的轻度凝血,第2次注射 后加据了此种病理变化,引起DIC。
细菌毒力
致病因素
细菌数量
细菌侵入途径
机体的免疫状况
环境因素
2
细菌的毒力(virulenc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括二部分
侵袭力 (invasiveness) ❖ 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
内定植、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毒素 (toxin) ❖ 细菌产生的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并
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物质
3
(一) 侵袭力 1、细菌侵袭过程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 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D50) 或半数感染量(ID50) 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
40
临床表现
性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 抗毒素,易 弱、不易产生抗毒素,不
被脱毒形成类毒素
易脱毒形成类毒素
33
二、 细菌性感染的传播
细菌感染的来源 ❖ 外源性 ❖ 内源性
传播途径 ❖ 呼吸道:流感 ❖ 消化道:霍乱 ❖ 皮肤粘膜:破伤风 ❖ 血液:艾滋病 ❖ 节肢动物:乙脑 ❖ 性传播:淋病
34
三、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29
Shwautzman反应的机制
❖ 二次注射间隔时间仅十余小时,不是免 疫反应所致。认为与凝血系统、激肽系 统、补体系统的激活等有关。
❖ LSR:第1次局部注射皮肤组织毛细血管 暂时性轻度凝血,第2次静脉注射LPS后可 加剧局部病理变化导致出血、坏死。
❖ GSR:第1次注射后在全身毛细血管及小 静脉内形成广泛的轻度凝血,第2次注射 后加据了此种病理变化,引起DIC。
细菌毒力
致病因素
细菌数量
细菌侵入途径
机体的免疫状况
环境因素
2
细菌的毒力(virulenc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括二部分
侵袭力 (invasiveness) ❖ 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可在体
内定植、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毒素 (toxin) ❖ 细菌产生的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并
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大分子物质
3
(一) 侵袭力 1、细菌侵袭过程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
毒力(virulence) 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半数致死量(LD50) 或半数感染量(ID50) 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死
《细菌感染》课件
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肾炎
消化系统感染
肠炎、肝炎、胃溃疡
皮肤感染
痈疮、面疱、红斑狼疮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1
治疗方法
2
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支持治疗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结语
1 危害与预防措施
细菌感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3 预防措施
严密的防范和自我保护是预防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细菌感染》PPT课件
细菌感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课件将介绍细菌感染 的概述、常见的细菌感染病症、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概述
细菌感染是由病原体细菌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了解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 和严重性,
肺炎、结核、咽炎
膀胱炎、肾炎
消化系统感染
肠炎、肝炎、胃溃疡
皮肤感染
痈疮、面疱、红斑狼疮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1
治疗方法
2
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支持治疗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结语
1 危害与预防措施
细菌感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3 预防措施
严密的防范和自我保护是预防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细菌感染》PPT课件
细菌感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课件将介绍细菌感染 的概述、常见的细菌感染病症、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概述
细菌感染是由病原体细菌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了解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 和严重性,
肺炎、结核、咽炎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细菌感染与免疫 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
超抗原 2:细菌侵入数量 3:细菌侵入部位
侵袭过程
•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黏附与定植
• 黏附现象:单个散在吸附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 黏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 • 黏附机制:静电吸引/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联作用/配体受体相互结合
• 黏附的组织趋向性
E. coli fimbriae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5、其他梭菌外毒素:艰难梭菌可产生毒素 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 A和B的靶分子是Rho,其作用机制尚不清 楚。
• 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不是A—B型模式的尚有: (1)损伤细胞膜的毒素
• (2)激素样作用的毒素
内毒素
是G-在死亡裂解之后,释放出来的菌体成分
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肝枯否细胞、 中性粒细胞 等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 再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所致。
(B)白细胞数目改变
早期白细胞减少,以后增加。减少可能与大量白细胞粘 附于毛细血管壁有关;继之白细胞数增多, 则与骨髓受内 毒素刺激后, 使白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有关。但伤寒菌内 毒素是例外, 始终使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数减少。
• 1、具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的 毒素:这类毒素都为A-5B结构,即每 一外毒素分子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 单位组成。包括有霍乱肠毒素、大肠 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百日咳毒素等。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2、RNA糖基化酶毒素:这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式 为A-5B。例如痢疾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和大肠 埃希菌0157:H7产生的Vero毒素。
Type 1
mannose
P
• galactose – glycolipids – glycoproteins
侵袭过程
• 黏附与定植 • 侵入 • 繁殖与扩散
黏附与定植
• 黏附现象:单个散在吸附
微菌落 细菌生物膜
• 黏附物质:普通菌毛/荚膜 • 黏附机制:静电吸引/疏水作用/
阳离子桥联作用/配体受体相互结合
• 黏附的组织趋向性
E. coli fimbriae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5、其他梭菌外毒素:艰难梭菌可产生毒素 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 A和B的靶分子是Rho,其作用机制尚不清 楚。
• 外毒素的分子结构不是A—B型模式的尚有: (1)损伤细胞膜的毒素
• (2)激素样作用的毒素
内毒素
是G-在死亡裂解之后,释放出来的菌体成分
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肝枯否细胞、 中性粒细胞 等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 再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所致。
(B)白细胞数目改变
早期白细胞减少,以后增加。减少可能与大量白细胞粘 附于毛细血管壁有关;继之白细胞数增多, 则与骨髓受内 毒素刺激后, 使白细胞大量释放入血有关。但伤寒菌内 毒素是例外, 始终使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数减少。
• 1、具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活性的 毒素:这类毒素都为A-5B结构,即每 一外毒素分子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 单位组成。包括有霍乱肠毒素、大肠 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百日咳毒素等。
细菌的外毒素多数为A-B型分子结构,外毒 素的作用机制类型
• 2、RNA糖基化酶毒素:这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式 为A-5B。例如痢疾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和大肠 埃希菌0157:H7产生的Vero毒素。
Type 1
mannose
P
• galactose – glycolipids – glycoproteins
菌感染培训ppt课件
膜炎等。
. 3、淋巴结感染者可突然发热、发冷、头
痛、咽痛、颈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 肿大、白细胞增高,并有程度不一的单 核细胞增多。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的主要区别是: ①利斯特氏菌感染者嗜
异性凝集试验阴性; ②血或咽拭子培养 可分离到利斯特氏菌。
李斯特菌感染
10
. 4、孕妇患李斯特氏菌病后可能表现为亚
. 细菌可直接累及胎盘、羊水和宫腔或胎儿, 造成死胎、早产或新生儿感染,感染部位 常能分离到细菌,以婴儿的胃肠道和肺部 的细菌密度最高,提示感染由吸入羊水而
致,并非血源性。兽医与实验室人员直接 接触该菌可导致皮肤及眼感染。细菌可在 脑、脑膜及肺、肝、脾等脏器形成播散性 小脓肿或由巨噬细胞形成的粟粒样肉芽肿。
李斯特菌感染
11
治疗说明
• 多数抗菌药对李斯特菌具有抗菌作用, 其中氨苄西林与青霉素疗效最佳。红霉 素、利福平、复方SMZ-TMP、氟喹诺酮 类、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氯霉四环素、 头孢噻吩等也有效,尚无耐药菌出现。
治疗延误及严重新生儿败血症或脑炎病 人常导致治疗失败。青霉素或氨苄西林 联合氨基糖苷类对本菌常呈协同作用, 败血症病人宜用药2周以上,脑膜脑炎疗 程3周以上,心内膜炎4~6周,脑脓肿 的疗程应超过6周。
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
上升趋势。
李斯特菌感染
5
特点
• 1、季节
• 2、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
污 水 、 废 水 ) 、 昆 虫 、植物、蔬菜、鱼、 鸟、野生动物、家禽。
• 3、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 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能在冰 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
李斯特菌感染
4
• 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
. 3、淋巴结感染者可突然发热、发冷、头
痛、咽痛、颈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 肿大、白细胞增高,并有程度不一的单 核细胞增多。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的主要区别是: ①利斯特氏菌感染者嗜
异性凝集试验阴性; ②血或咽拭子培养 可分离到利斯特氏菌。
李斯特菌感染
10
. 4、孕妇患李斯特氏菌病后可能表现为亚
. 细菌可直接累及胎盘、羊水和宫腔或胎儿, 造成死胎、早产或新生儿感染,感染部位 常能分离到细菌,以婴儿的胃肠道和肺部 的细菌密度最高,提示感染由吸入羊水而
致,并非血源性。兽医与实验室人员直接 接触该菌可导致皮肤及眼感染。细菌可在 脑、脑膜及肺、肝、脾等脏器形成播散性 小脓肿或由巨噬细胞形成的粟粒样肉芽肿。
李斯特菌感染
11
治疗说明
• 多数抗菌药对李斯特菌具有抗菌作用, 其中氨苄西林与青霉素疗效最佳。红霉 素、利福平、复方SMZ-TMP、氟喹诺酮 类、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氯霉四环素、 头孢噻吩等也有效,尚无耐药菌出现。
治疗延误及严重新生儿败血症或脑炎病 人常导致治疗失败。青霉素或氨苄西林 联合氨基糖苷类对本菌常呈协同作用, 败血症病人宜用药2周以上,脑膜脑炎疗 程3周以上,心内膜炎4~6周,脑脓肿 的疗程应超过6周。
接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
上升趋势。
李斯特菌感染
5
特点
• 1、季节
• 2、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
污 水 、 废 水 ) 、 昆 虫 、植物、蔬菜、鱼、 鸟、野生动物、家禽。
• 3、生存环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 生存(也有报道0℃能缓慢生长)能在冰 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
李斯特菌感染
4
• 人主要通过食入软奶酪、未充分加热
第五章 细菌感染PPT课件
带有病原体而无症状者称“健康携带者” (health carrier),因携带者体内仍存在病 原菌,有的还间歇排出病原体,所以携带者在 流行病学上是危险的传染源。
上按感染发生的部位和呈现症状的不同, 把细菌感染分为以下型别:
1. 按发病部位的不同
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
皮肤、粘膜创伤、破损
输血、注射、针刺、器官移 植
昆虫吸血 接触(直接或间接)
可经消化、呼吸、创伤等
皮肤化脓感染,破伤风等 细菌败血症等
鼠疫, 乙型脑炎 沙眼,布氏菌病 结核及炭疸杆菌感染疾病
7
三、细菌的感染类型
(一)按感染的结局分型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依病原体(毒力、数量等)
和宿主(抵抗力)双方力量强弱而定,可产生五种类 型的结局:
局部病变,如疖、痈等
全身传染(systemic infection,
generalized infection) 病原菌或毒素向全身扩散,
引起全身症状。
15
按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不同
毒血症
全
菌血症
身
败血症
感 染
脓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16
1)毒血症(toxemia)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仅毒素进入血流,引
(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病原生物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 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 肤或粘膜等途径进入人体,产生水平 感染(horizontal infection)。
(2)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母体的病原生物经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 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这种方式产生的感染称为垂直感染 (vertical infection),如先天性梅毒等。
上按感染发生的部位和呈现症状的不同, 把细菌感染分为以下型别:
1. 按发病部位的不同
局部感染(local infection)
皮肤、粘膜创伤、破损
输血、注射、针刺、器官移 植
昆虫吸血 接触(直接或间接)
可经消化、呼吸、创伤等
皮肤化脓感染,破伤风等 细菌败血症等
鼠疫, 乙型脑炎 沙眼,布氏菌病 结核及炭疸杆菌感染疾病
7
三、细菌的感染类型
(一)按感染的结局分型 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依病原体(毒力、数量等)
和宿主(抵抗力)双方力量强弱而定,可产生五种类 型的结局:
局部病变,如疖、痈等
全身传染(systemic infection,
generalized infection) 病原菌或毒素向全身扩散,
引起全身症状。
15
按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不同
毒血症
全
菌血症
身
败血症
感 染
脓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16
1)毒血症(toxemia) 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仅毒素进入血流,引
(1)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病原生物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 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 肤或粘膜等途径进入人体,产生水平 感染(horizontal infection)。
(2)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母体的病原生物经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 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这种方式产生的感染称为垂直感染 (vertical infection),如先天性梅毒等。
4.中护微生物-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ppt课件
( 2 )全身感染
❖ 概念:机体与病原菌相互作用中,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薄弱,不能将病原菌限于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 周围扩散,经淋巴道或直接侵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
❖ 在全身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菌血症
2)毒血症 3)败血症 4)脓毒血症
3.带菌状态
❖ 概念: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 体外,形成带菌状态。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 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 素
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 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 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外毒素
机体产生
抗毒素
体内或体外
类毒素 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的关系
外毒素
❖ 外毒素的组成与结构: A亚单位+B亚单位
2.简述全身感染的临床表现。
❖ 菌血症 ❖ 毒血症 ❖ 败血症 ❖ 脓毒血症
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P18)
区别要点 来源
化学成分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 菌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 解后释放
蛋白质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组分,菌裂 解后释放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 ℃,30分钟被破坏 160 ℃,2-4小时才被破坏
免疫原性 毒性作用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A亚单位:毒素的活性部分即毒性中心、 B亚单位:与宿主细胞特殊受体结合的部位
❖ 外毒素的分类:
神侵入数量
❖ 病原菌毒力极强,极少量的侵入即可引起机 体发病。
❖ 大多数病原菌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感染, 少量侵入易被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
呼吸道感染细菌课件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ppt课件
汇报日期
汇报人姓名
CATALOGUE
目录
呼吸道感染细菌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危害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预防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案例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预后与随访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
针对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需要研发新型抗生素或寻找替代疗法,以克服现有抗生素的局限性。
抗生素耐药性
通过深入研究呼吸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现新的药物靶点,为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提供基础。
新型药物靶点
探索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感染细菌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伤,引发相关疾病。
长期感染细菌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社会经济负担
医疗费用
治疗细菌感染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劳动力损失
感染细菌后,患者需要休息和治疗,导致劳动力损失和生产力的下降。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未来研究方向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呼吸道感染细菌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一类细菌,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定义 根据细菌的种类和特性,可分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分类
常见症状与体征
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严重时可出现发绀、呼吸急促等症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ppt课件
汇报日期
汇报人姓名
CATALOGUE
目录
呼吸道感染细菌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危害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预防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案例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预后与随访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
针对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需要研发新型抗生素或寻找替代疗法,以克服现有抗生素的局限性。
抗生素耐药性
通过深入研究呼吸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现新的药物靶点,为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提供基础。
新型药物靶点
探索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感染细菌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伤,引发相关疾病。
长期感染细菌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社会经济负担
医疗费用
治疗细菌感染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劳动力损失
感染细菌后,患者需要休息和治疗,导致劳动力损失和生产力的下降。
呼吸道感染细菌的未来研究方向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呼吸道感染细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呼吸道感染细菌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一类细菌,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定义 根据细菌的种类和特性,可分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分类
常见症状与体征
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严重时可出现发绀、呼吸急促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中毒
作用机制
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 增高细胞内cAMP水平
刺激呕吐中枢
症状和体征
腹泻、呕吐 呕吐、腹泻 呕吐、腹泻
破伤风梭菌引起的肌肉痉挛
霍乱
白喉
毒素
• 外毒素特征: – 蛋白质 – 毒性作用强 – 选择性强
– 理化稳定性差 – 抗原性强
n合成代谢产物 nG+菌和部分G-菌产生 n释放到菌体外,或溶 解释放
脂多糖 LPS
寡糖重复 单位
核心多糖
脂质A
O抗原 决定簇
外膜
主要 毒性 成份
内毒素 endotoxin
• 脂多糖 LPS
– 菌体裂解释放 – 化学稳定性 – 不能成为类毒素 – 免疫原性弱
G-菌崩解和内毒素释放过程演示
内毒素 endotoxin
• 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 发热反应
– 白细胞反应
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外毒素
exotoxin
外毒素抗原性
外毒素
脱毒
类毒素 免疫动物 抗毒素
(极毒抗原) 0.3-0.4%甲醛 (无毒抗原)
(抗毒抗体)
• 类毒素(toxoid): – 受甲醛作用可使其活性蛋白灭活而不影响接 合蛋白的抗原性
• 抗毒素(antitoxin): – 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内毒素 endotoxin
– A亚单位为活性蛋白 – B亚单位为结合蛋白
细胞表面
结合单位
活性单位
AB
外毒素 例如:霍乱毒素分子结构
• 外毒素特征: – 蛋白质
– 毒性作用强 – 选择性强
– 理化稳定性差 – 抗原性强
n合成代谢产物 nG+菌和部分G-菌产生 n释放到菌体外,或溶 解释放
外毒素
exotoxin
* 1 mg肉毒毒素纯品可杀死2亿(2000万)只 小鼠或一百万只豚鼠,中毒的死亡率几近 100%,但及时注射抗毒素及对症治疗可使之 降低,是目前已知的最剧毒物。 * 1 mg破伤风毒素可杀死100万只小鼠。 * 1 mg白喉毒素可杀死1000只豚鼠。
神经毒素
细菌 外毒素
破伤风梭菌
痉挛毒素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疾病
破伤风
肉毒中毒
作用机制
封闭抑制性神经元
阻止乙酰胆碱释放
症状和体征
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肌肉松驰性麻痹
细胞毒素
细菌
外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
疾病
白喉
作用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
症状和体征
肾上腺出血、心肌损伤、外 周神经麻痹
肠毒素 细菌 外毒素
霍乱弧菌
产毒型大肠 埃希菌
侵袭力
G-
细菌
菌毛
G+
膜磷壁酸
受体(糖类) 粘连蛋白
•与侵袭力有关的酶类
透明质酸酶:在动物机体结缔组织中,有一 种具有粘性的高分子多糖质,叫透明质酸酶.它 们可以水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使其失去粘 性,导致松弛,易于病原微生物扩散蔓延。
溶纤维蛋白酶(又称链球菌激酶):A群链 球菌和葡萄球菌能产生这种酶,能将凝固的纤维 蛋白迅速溶解,解除病原微生物的局限状态,有 利于病原微生物向组织深部蔓延扩散。
内毒素
G-菌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脂多糖
160℃,2~4小时
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 活性物质 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 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弱,抗体作用弱
病原体的侵入数量:
不同病原体引起宿主致病所需的数量是不同的。 伤寒沙门氏菌:108-109个/宿主 霍乱弧菌:106个/宿主 痢疾志贺氏菌:7个/宿主
Medical University
8
•菌体表面结构
荚膜:细菌的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溶菌 酶及补体等杀菌物质的作用,因而有助于在体内迅速 繁殖和扩散。
菌毛等粘附因子:细菌 首先通过粘附因子宿 主呼吸道、消化道或 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 皮细胞上,才能在局 部定居、繁殖并引起 疾病。
其它表面物质:其它表面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 蛋白、链球菌的M蛋白、大肠杆菌的K抗原等都具 有抗吞噬和正常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感染:是指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克服机 体的防御机能,侵入宿主机体特特 定部位,与机体防御功能相互作用, 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感染的发生发展由病原菌的致病 性和机体的免疫力两方面的因素决 定。
少数细菌总有致病 性
许多细菌具有潜在致病 性
大多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能。 毒力:细菌不同程度的致病力。 影响细菌致病性的因素: 1、细菌的毒力 2、细菌的侵入数量 3、细菌的侵入门户 4、机体的免疫力
第二篇 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的致病性 与细菌感染
学习目的
• 掌握内容 –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 • 细菌的毒力;外毒素与内毒素
• 熟悉内容 - 细菌引起的感染类型
• 了解内容 – 医院内感染及预防;决定细菌侵袭力的因素
思考题
• 细菌的侵袭力包括哪些因素? • 什么是外毒素?有何特点? • 什么是内毒素?它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 内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性休克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对比
区别
来源
存在 部位 化学 成分 稳定性
作用 方式 毒性 作用
抗原性
外毒素
G+菌与部分G分泌到菌外,少数是崩解释出
蛋白质 60~80℃,30分钟 与受体结合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 起特殊临床表现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脱 毒形成类毒素
卵磷脂酶: 魏氏梭菌能产生分解细胞的卵磷 脂酶,使细胞坏死或红细胞溶解。
•与侵袭力有关的酶类
胶原酶:魏氏梭菌能产生一种蛋白质分解酶, 它能水解动物肌肉中网状结缔组织,使肌肉软化、 崩解、坏死。此酶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作用。
DNA酶:细胞裂解后可析出DNA,DNA能使 渗出液黏稠,使病原微生物活动受限。而DNA酶 能使DNA溶解,从而有利于细菌扩散。
凝血浆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血浆酶, 使血浆凝固,产生纤维性的网状结构,从而保护 细菌免受吞噬。
毒素
• 外毒素特征:
– 蛋白质
– 毒性作用强 – 选择性强 – 理化稳定性差 – 抗原性强
n合成代谢产物 nG+菌和部分G-菌产生 n释放到菌体外,或溶 解释放
外毒素
exotoxin
外毒素
• 蛋白质,由两个亚单位组成
病原 菌
毒力
侵袭力 产毒性
入侵、定居、 繁殖、扩散
细菌毒素
侵入数量
侵入门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
菌表结构 侵袭性酶
粘附定植 抵抗吞噬
菌 毛 侵袭力血浆凝固酶
脂磷壁酸
透明质酸酶
抵抗吞噬 促进扩散
荚膜
转葡萄糖苷酶 协助粘附
表面抗原
蛋白分解酶 损伤细胞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作用机制
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 增高细胞内cAMP水平
刺激呕吐中枢
症状和体征
腹泻、呕吐 呕吐、腹泻 呕吐、腹泻
破伤风梭菌引起的肌肉痉挛
霍乱
白喉
毒素
• 外毒素特征: – 蛋白质 – 毒性作用强 – 选择性强
– 理化稳定性差 – 抗原性强
n合成代谢产物 nG+菌和部分G-菌产生 n释放到菌体外,或溶 解释放
脂多糖 LPS
寡糖重复 单位
核心多糖
脂质A
O抗原 决定簇
外膜
主要 毒性 成份
内毒素 endotoxin
• 脂多糖 LPS
– 菌体裂解释放 – 化学稳定性 – 不能成为类毒素 – 免疫原性弱
G-菌崩解和内毒素释放过程演示
内毒素 endotoxin
• 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 发热反应
– 白细胞反应
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外毒素
exotoxin
外毒素抗原性
外毒素
脱毒
类毒素 免疫动物 抗毒素
(极毒抗原) 0.3-0.4%甲醛 (无毒抗原)
(抗毒抗体)
• 类毒素(toxoid): – 受甲醛作用可使其活性蛋白灭活而不影响接 合蛋白的抗原性
• 抗毒素(antitoxin): – 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内毒素 endotoxin
– A亚单位为活性蛋白 – B亚单位为结合蛋白
细胞表面
结合单位
活性单位
AB
外毒素 例如:霍乱毒素分子结构
• 外毒素特征: – 蛋白质
– 毒性作用强 – 选择性强
– 理化稳定性差 – 抗原性强
n合成代谢产物 nG+菌和部分G-菌产生 n释放到菌体外,或溶 解释放
外毒素
exotoxin
* 1 mg肉毒毒素纯品可杀死2亿(2000万)只 小鼠或一百万只豚鼠,中毒的死亡率几近 100%,但及时注射抗毒素及对症治疗可使之 降低,是目前已知的最剧毒物。 * 1 mg破伤风毒素可杀死100万只小鼠。 * 1 mg白喉毒素可杀死1000只豚鼠。
神经毒素
细菌 外毒素
破伤风梭菌
痉挛毒素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疾病
破伤风
肉毒中毒
作用机制
封闭抑制性神经元
阻止乙酰胆碱释放
症状和体征
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肌肉松驰性麻痹
细胞毒素
细菌
外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
疾病
白喉
作用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
症状和体征
肾上腺出血、心肌损伤、外 周神经麻痹
肠毒素 细菌 外毒素
霍乱弧菌
产毒型大肠 埃希菌
侵袭力
G-
细菌
菌毛
G+
膜磷壁酸
受体(糖类) 粘连蛋白
•与侵袭力有关的酶类
透明质酸酶:在动物机体结缔组织中,有一 种具有粘性的高分子多糖质,叫透明质酸酶.它 们可以水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使其失去粘 性,导致松弛,易于病原微生物扩散蔓延。
溶纤维蛋白酶(又称链球菌激酶):A群链 球菌和葡萄球菌能产生这种酶,能将凝固的纤维 蛋白迅速溶解,解除病原微生物的局限状态,有 利于病原微生物向组织深部蔓延扩散。
内毒素
G-菌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脂多糖
160℃,2~4小时
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 活性物质 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 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弱,抗体作用弱
病原体的侵入数量:
不同病原体引起宿主致病所需的数量是不同的。 伤寒沙门氏菌:108-109个/宿主 霍乱弧菌:106个/宿主 痢疾志贺氏菌:7个/宿主
Medical University
8
•菌体表面结构
荚膜:细菌的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溶菌 酶及补体等杀菌物质的作用,因而有助于在体内迅速 繁殖和扩散。
菌毛等粘附因子:细菌 首先通过粘附因子宿 主呼吸道、消化道或 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 皮细胞上,才能在局 部定居、繁殖并引起 疾病。
其它表面物质:其它表面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 蛋白、链球菌的M蛋白、大肠杆菌的K抗原等都具 有抗吞噬和正常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感染:是指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克服机 体的防御机能,侵入宿主机体特特 定部位,与机体防御功能相互作用, 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感染的发生发展由病原菌的致病 性和机体的免疫力两方面的因素决 定。
少数细菌总有致病 性
许多细菌具有潜在致病 性
大多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能。 毒力:细菌不同程度的致病力。 影响细菌致病性的因素: 1、细菌的毒力 2、细菌的侵入数量 3、细菌的侵入门户 4、机体的免疫力
第二篇 微生物学基础
细菌的致病性 与细菌感染
学习目的
• 掌握内容 –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 • 细菌的毒力;外毒素与内毒素
• 熟悉内容 - 细菌引起的感染类型
• 了解内容 – 医院内感染及预防;决定细菌侵袭力的因素
思考题
• 细菌的侵袭力包括哪些因素? • 什么是外毒素?有何特点? • 什么是内毒素?它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 内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性休克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对比
区别
来源
存在 部位 化学 成分 稳定性
作用 方式 毒性 作用
抗原性
外毒素
G+菌与部分G分泌到菌外,少数是崩解释出
蛋白质 60~80℃,30分钟 与受体结合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 起特殊临床表现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脱 毒形成类毒素
卵磷脂酶: 魏氏梭菌能产生分解细胞的卵磷 脂酶,使细胞坏死或红细胞溶解。
•与侵袭力有关的酶类
胶原酶:魏氏梭菌能产生一种蛋白质分解酶, 它能水解动物肌肉中网状结缔组织,使肌肉软化、 崩解、坏死。此酶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作用。
DNA酶:细胞裂解后可析出DNA,DNA能使 渗出液黏稠,使病原微生物活动受限。而DNA酶 能使DNA溶解,从而有利于细菌扩散。
凝血浆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血浆酶, 使血浆凝固,产生纤维性的网状结构,从而保护 细菌免受吞噬。
毒素
• 外毒素特征:
– 蛋白质
– 毒性作用强 – 选择性强 – 理化稳定性差 – 抗原性强
n合成代谢产物 nG+菌和部分G-菌产生 n释放到菌体外,或溶 解释放
外毒素
exotoxin
外毒素
• 蛋白质,由两个亚单位组成
病原 菌
毒力
侵袭力 产毒性
入侵、定居、 繁殖、扩散
细菌毒素
侵入数量
侵入门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
菌表结构 侵袭性酶
粘附定植 抵抗吞噬
菌 毛 侵袭力血浆凝固酶
脂磷壁酸
透明质酸酶
抵抗吞噬 促进扩散
荚膜
转葡萄糖苷酶 协助粘附
表面抗原
蛋白分解酶 损伤细胞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