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上半年从业人员情况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上半年从业人员情况分析报告
XX年6月末,全市“四上”单位共1043家,涉及二、三产业的15个行业门类,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共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万人,同比下降%;比3月末增加万人,环比增长%。
(一)从业人员“二产减三产增”
全市“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总量下降,呈现二产人员减少三产人员增加的格局。二产从业人员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万人,下降%,三产从业人员万人,同比增长%(见表1)。在“四上”单位中,二产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比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比上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涉及的15个行业门类中,二产的三个行业门类从业人员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减员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同比减少万人,下降%;三产的十二个行业门类从业人员“六增六减”,增员最大的行业是房地产业,同比增加452人,增长%,主要是今年新增2家物业管理企业。
(二)制造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
随着“机器换人”、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环节外移等等因素,近几年制造业整体用工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下降。6月末,制造业从业人员达万人,同比下降%,占“四上”全部从业人员%。与XX年6月末的万人相比,减少万人,下降%,年均下降%。我市制造业就业主要集中在服装、光机电、箱包等行业,从业人员分别为万
人、万人和万人,同比下降%、%和%,三大行业占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制造业用工减少主要还是在传统服装行业,服装行业从业人员与XX年6月末的万人相比,减少了万人,下降%,年均下降%,占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
表1 上半年分行业“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情况表
行业
XX年6月末从业人员数
XX年6月末从业人员数
同比增减
同比±%
行业占比
平湖市
182419
188995
-6576
-
第二产业
163855
170659
-6804
-
制造业
147626
152942
-5316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711
2942
-231
-
建筑业
13518
14775
-1257
-
第三产业
18564
18336
228
批发和零售业
3652
3646
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597
3536
61
住宿和餐饮业
2397
2438
-4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48
250
-2
-
房地产业
2269
1817
45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045
3112
-67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68
100
-3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60
439
2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535
1478
57
教育
224
235
-11
-
卫生和社会工作
423
323
10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46
962
-316
-
(三)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下降明显
6月末,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分别为万人、万人、万人,占比分别为%、%、%。其中,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吸纳的从业人员最多,为万人,占内资企业的比重达到了%,有限责任公司为%。与上年同期相比,内资企业从业人员保持稳定,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从业人员分别下降%、%,外商投资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较明显,同比减少万人。
(四)从业人员集聚“三区一镇”
全市七成以上的“四上”单位从业人员集中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山港区、嘉兴港区、新埭镇就业。上半年末上述四区域从业人员达万人,占“四上”全部从业人员的%。
其中,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吸纳从业人员万人,占全市总量的%,远高于其他镇、街道,吸纳能力最强;独山港区万人,占比%;嘉兴港区万人,占比%;新埭镇万人,占比%。曹桥街道、林埭镇、广陈镇的从业人员均在1万人以内,其中广陈镇从业人员最少,只有万人,占比%(见表2)。
表2 分镇、街道从业人员情况表
镇、街道
从业人员数
占比
平湖市
182419
当湖街道
16724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61453
曹桥街道
9508
嘉兴港区
21112
新埭镇
18278
新仓镇
14640
广陈镇
5078
林埭镇
6215
独山港区
29411
(一)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偏低
近年来,我市“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严重偏低,一直处于嘉兴五县二区末位。XX年劳资年报资料显示,“四上”单位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只占%,低于嘉兴市2个百分点,大专学历占%,低于嘉兴市个百分点,
中专及高中学历占%,低于嘉兴市4个百分点,初中及以下学历占%,高于嘉兴市个百分点。这与本地产业吸纳劳动力层次不高有很大关系,使得大量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的外来劳动力涌入平湖,严重影响当前转型升级的步伐。
(二)技术工人和中高端人才紧缺现象突出
随着转型升级加快,以及“机器换人”的着力推进,许多企业对技能人才和研发人才的需求激增,普遍反映出现人才紧缺情况,结构性缺工问题依然突出。二季度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显示,在105家接受调查企业中,%的企业认为科研人员最紧缺,%的企业认为经营管理人员最紧缺,20%的企业认为高级技工最紧缺,%的企业认为普通技术工人最紧缺。
(三)企业从业人员流动频繁
二季度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显示,上半年,105家接受调查的企业合计招录员工万人,流失员工万人,人员变动率达到 %,员工稳定性较差。从分行业看,其中制造业、住宿餐饮业人员变动率为%、%,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从业人员的大进大出,一方面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市企业用工中低端劳动力比重较高,人员流动门槛较低。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不利于职工技能的积累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一定程度也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壮大。
(一)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主体用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