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_渗流场_应力场耦合的电渗固结数值分析_王柳江
渗流—应力—温度耦合下裂隙围岩隧道涌水量的预测
渗流—应力—温度耦合下裂隙围岩隧道涌水量的预测
黄涛;杨立中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034)005
【摘要】基于系统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的分析应用,提出了渗流-应力-温度耦合环境下大埋深裂隙围岩隧道渗水量预测计算的确定性数学模型方法(水文地质值模拟法),并通过一隧道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验证。
【总页数】6页(P554-559)
【作者】黄涛;杨立中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6.32
【相关文献】
1.渗流与应力耦合环境下裂隙围岩隧道涌水量的预测研究 [J], 黄涛;杨立中
2.初论环境地质中裂隙岩体渗流rn-应力-温度耦合作用研究 [J], 杨立中;黄涛
3.煤层覆岩采动裂隙应力-渗流耦合模型及涌水量预测 [J], 程香港;乔伟;李路;江传文;倪磊
4.高水压隧道围岩渗流-应力耦合作用模式研究 [J], 王建秀;胡力绳;张金;唐益群;杨坪
5.隧道裂隙岩体温度-渗流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J], 黄涛;杨立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坝址区三维渗流场数值模拟及监测成果对比
坝址区三维渗流场数值模拟及监测成果对比王开明;刘练【摘要】通过Visual MODFLOW软件对某水电站的坝址区进行三维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在正常蓄水位条件下坝址区的渗流场分布特征,渗流量大小等.发现渗流绕过灌浆帷幕和混凝土防渗墙后,水头损失明显,坝后压重平台坡脚有渗流溢出,渗流主要是库水绕过防渗墙底部,通过坝基覆盖层①、②向下游渗透.模型计算的三维渗流场与监测成果对比显示,二者分布特征大体一致,存在的一定差异是模型对坝体结构进行了概化,以及模型未能完全模拟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所造成.【期刊名称】《吉林水利》【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坝址区;渗流场;数值模拟;监测【作者】王开明;刘练【作者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72;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39.16MODFLOW(ModularThree-dimensional Finite Difference Groundwater Flow Model)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套专门用于孔隙介质中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软件。
在原MODFLOW的基础上,加拿大Waterloo水文地质公司应用现代可视化技术开发研制了Visual MODFLOW 软件系统[1]。
Visual MODFLOW在我国已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主要应用于地下水流及溶质运移的数值模拟分析[2],本文将其应用于某水电站坝址区三维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在正常蓄水位工况下的渗流特征,并将其主要结论与监测成果进行对比。
某水电站拦河大坝为复合土工膜防渗堆石坝,坝顶高程2 934.00m,坝顶宽度8.00m。
坝顶总长度843.87m,最大坝高56m。
坝基采用悬挂式混凝土防渗墙防渗,两岸坝肩岩体防渗采用帷幕灌浆处理。
基于流-热-固耦合的水冷壁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收稿日期:2023-04-22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基金(PD210209)作者简介:张进(1970-),男,天津人,高级工程师。
通讯作者:王许稳(1984-),男,河北保定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两相流动与传热等方面的研究。
基于流-热-固耦合的水冷壁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张进1,赵旭1,王许稳2(1.华能集团辽宁分公司华能丹东电厂,辽宁东港118300;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锅炉水冷壁向火侧内烟气与水冷壁管内饱和水之间的传热,使水冷壁管间、水冷壁管与鳍片间、水冷壁向火侧和背火侧间产生较大的热应力。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获得垂直膜式水冷壁管屏在较高炉膛温度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获悉了水冷壁管内压力及温度决定了水冷壁热应力的大小及分布,得知了水冷壁管与鳍片拉裂的原因是锅炉热负荷在短时间内的交替变化,其计算结果为水冷壁在发生热应力拉裂破坏条件下的改进及合理应对拉裂事故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水冷壁;热应力;数值模拟;流固耦合;水平烟道中图分类号:TK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603(2023)03-0024-05DOI :10.13888/ki.jsie (ns ).2023.03.005第19卷第3期2023年7月Vol.19No.3Jul.2023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Natural Science )为了与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并网配合,火力发电在整个电网调频调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区域电网对电量的要求,大容量火力发电机组常常需要频繁且大范围地低负荷运行。
在大范围调峰过程中,锅炉的负荷可能大大偏离设计负荷,甚至低于设计负荷的20%。
如此大范围地调节负荷会使锅炉内烟气的温度场和流场发生剧烈的变化,导致炉膛水冷壁的温度产生交替波动[1-2]。
高岭土电渗固结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
2021 年
沈美兰,等:高岭土电渗固结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
· 79 ·
沉积软土具有含水率高、压缩性高、渗透系数 低、强度低等特点,采用传统的堆载预压法、真空预 压法排水时间过长,施工期间可能引起土体剪切强度 破坏。电渗法使得软土内部形成较大孔隙水渗流, 从而可以加快软土排水,是固结软土的有效方法。 Casagrande[1] 将 电 渗 技 术 首 次 运 用 到 铁 路 工 程 中 。 Lamont-Black[2] 对较大范围的路基边坡土进行电渗处 理,排出水量 7300 L。为探究电渗排水固结机理,众 多 学 者 进 行 了 室 内 试 验 研 究 。 胡 黎 明 等 [3] 探 究 不 同 干密度下土体的排水效果分析,发现随着土体干密度 的 增 大 , 排 水 量 和 排 水 速 率 逐 渐 减 小 。 Hamira 等 [4] 对高岭土进行电渗排水试验,发现 25 V 电压下高岭土 的 排 水 量 为 10 V 电 压 下 的 1.55 倍 , 但 单 位 体 积 排 水 量 耗 能 更 高 。 李 瑛 [5] 对 杭 州 土 的 电 渗 排 水 试 验 表 明 低 电 压 条 件 下 的 电 渗 渗 透 系 数 较 高 。 金 志 伟 等 [6] 研 究表明,真空-电渗联合排水法可以对低含水率盾构泥 浆进行脱水分离。
液导管及开关;16—导线
1.2 试验方法
(1)土样的配制
本 试 验 采 用 商 品 高 岭 土 , 含 水 率 49%, 比 重 2.72,
液限 15%,塑限 49%,塑性指数 34。
将高岭土放入烘箱,在温度 105 °C 条件下烘 24 h,
除去水分,取出在室温下冷却。随后将高岭土配制成
目标含水率 49% 的土料,搅拌完后对土料抽真空以去
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基本参数室内试验研究
2011年3月第3期总第451期Mar.2011No.3Serial No.451水运工程Port &Waterway Engineering 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基本参数室内试验研究*庞宽1,刘斯宏1,吴澎2,王柳江1,顾唯星1,高娇容1(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2.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07)摘要:电渗法是一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参数的确定在工程应用中至关重要。
利用自制的电渗试验装置,对某一高含水量淤泥土进行了稳压电渗试验和稳流电渗试验,测量了电渗过程中电流、电压、出水速率的变化,总结了电渗透系数、电迁移系数、电导率和单位能耗出水速率等基本参数的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渗的进行,电渗透系数逐渐减小,而电迁移系数相对稳定。
土体的电导率和单位能耗出水量也逐渐降低。
因此,用电迁移系数来评价电渗效果可能更为合理。
关键词:电渗透系数;电迁移系数;电导率;单位能耗出水量中图分类号:TU 4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972(2011)03-0148-06Lab experimental study on electro-osmotic parameters for soft soil consolidationPANG Kuan 1,LIU Si-hong 1,WU Peng 2,WANG Liu-jiang 1,GU Wei-xing 1,GAO Jiao-rong 1(1.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CC Water Transportation Cousultants Co.,Ltd.,Beijing 100007,China)Abstract:Electro-osmosi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soft soil ground,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basicparameters is importan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With a new laboratory device,two electro-osmosis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on high-moisture cla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teady voltage and current respectively,to measure the evolution of current,voltage and water flow rate through the clay specimens.The electro-osmotic parameters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the migration coefficient,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unit energy consumption rate are studied.It is foun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he electro-osmotic experiment,the electro-osmotic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unit energy consumption rate decrease gradually,while the electro-osmotic migration coefficient is relatively stable.Therefore,it might be more reasonable to assess the electro -osmotic efficiency with the migration coefficient.Key words:electro -osmotic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electro -osmotic migration coefficient;electricalconductivity;unit energy consumption rate收稿日期:2010-07-09*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1Z11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344)作者简介:庞宽(1986—),男,硕士,从事岩土与地基处理方面的研究。
岩体水力劈裂的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研究
岩体水力劈裂的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研究
沈振中;张鑫;孙粤琳
【期刊名称】《计算力学学报》
【年(卷),期】2009(026)004
【摘要】利用无单元法追踪裂纹扩展的优势研究模拟岩体水力劈裂的数值分析模型.定义损伤变量以描述岩体的损伤程度对岩体渗透性和强度的影响,建立了岩体水力劈裂的应力-渗流-损伤耦合分析模型,并编制了基于无单元法的计算程序.综合考虑应力、渗流及损伤之问的相互作用影响,分析了具有初始裂纹的岩体平面应力模型的裂纹扩展过程,指出考虑渗流作用时的裂纹扩展角大于不考虑渗流作用时的裂纹扩展角.同时,裂纹内水压力和渗流的作用对于裂纹的扩展方向和扩展长度具有较大的影响.
【总页数】6页(P523-528)
【作者】沈振中;张鑫;孙粤琳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南京,210098;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南京,210098;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石家庄,05002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南京,21009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52
【相关文献】
1.等效连续岩体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及应用 [J], 邓祥辉
2.岩体渗流-应力耦合裂隙网络模型研究进展 [J], 刘子明;刘卫群
3.岩体中饱和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进展 [J], 刘仲秋;章青
4.基于应力-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的重力坝三维水力劈裂数值模拟 [J], 沙莎;张国新
5.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数学模型的研究 [J], 任长吉;黄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维应力下岩石节理面的渗流特性
三维应力下岩石节理面的渗流特性
金爱兵;王贺;高永涛;姚宣成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46)001
【摘要】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关系,从侧向应力引起的侧向变形入手,经过合理的理论推导,给出能够反映节理面在三维应力作用下渗流特性的等效水力张开度-应力公式;根据室内物理试验数据拟合理论公式得到水力张开度的表征经验公式,给出理论公式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方法,并利用数值试验佐证该公式的合理性;采用
3DEC程序进行三维应力作用下节理面渗流数值试验,为利用3DEC进行类似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总页数】7页(P267-273)
【作者】金爱兵;王贺;高永涛;姚宣成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100070;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6
【相关文献】
1.三轴应力作用下岩石单裂隙的渗流特性 [J], 刘才华;陈从新
2.三维应力状态下岩石各向异性结构面自由剪胀的力学特性 [J], 王艳辉;刘希圣
3.随机荷载作用下岩石节理剪切强度特性研究 [J], 严园;邹兰林;周兴林;谢旭飞
4.三维应力作用下岩体单个裂隙的渗流特性分析 [J], 李新平;米健;张成良;王艳丽
5.三维应力对煤层气-水两相渗流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J], 张晓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湿陷变形的数值模拟
摘
要 :降雨入渗是 边坡发 生失稳 滑动破坏 的主要 因素之 一 为研 究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 湿陷变形 的基 本特 性 ,采
用修 正 的 巴 萨 罗 那模 型 ( B 和 非 饱 和 多孔 介 质 力 学 理 论 ,建 立 了基 于 弹 垫 }分 析 的 非 饱 和 流 固耦 合 计 算 模 型 ,开 B M) 生
Num e ia m ul to o W etngDe o m a i n o n a ur t d rc l Si a i n n ti f r to fU s t a e
S o eUn e i f l I fl a i n l p d rRa n a l n t t i r o
行 了修正 . 11 修 正 B M 模 型简 介 . B 修正 后 的 B M 模 型描述 如下 . B
析降雨人渗下边坡稳定性的方法被广泛使用 _ J然 1, 4
而该 法 通 常 根据 非 饱 和 土 的强 度特 性 来 反 映边 坡 的
失稳机制而更能直观反映边坡失稳 的变形规律却无 法得到. 由于降雨入渗下 的边坡 变形实质上是典型 的非 饱 和土 固结 问题 , 因此 , 的解 决 必 须基 于 非饱 它 和土 的渗 流 和应力 耦合 理论 JC o 等 开 发 了水 、 曲. h 气、 固三相耦合程序 , 且对降雨人渗下 的均质土坡进 行 了分 析 , 没有 对边 坡 变形 进行 过 深入 研 究 . 晗 但 徐 等 建立 了一个 考虑 水力 渗 透 系数特 征 曲线 、 水特 J 土
f rg e tro s a el t r a r ae r e st n t t . l h h ae Ke wo d : r i f l n l a i n; u s t r t d l p y r s an al f t t i i r o n a a e so e; wetn e o a i n; fo d f r ai n o p i g; i p o e u t g d fr t i m o l w— e o m to c u l n m rv d
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研究现状及展望
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研究现状及展望刘睿;傅少君;张瑞;赵斌【摘要】电渗固结法可以短时高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且不会产生地基失稳现象,是针对软土地基应用前景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电渗法的加固机理,着重分析了电势梯度、通电方式、电极材料与布置形式、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及pH值等因素对于电渗固结过程的影响.综述了电渗法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基于目前电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电渗法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7页(P38-44)【关键词】软土;电渗固结;地基处理;加固机理;数值模拟【作者】刘睿;傅少君;张瑞;赵斌【作者单位】西京学院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123;西京学院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123;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西京学院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123;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营口11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20 引言随着人口数量与城镇规模的逐渐增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影响人类生活与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沿海城市通过填海造地来扩展土地面积。
沿海土体通常以软土为主,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性低、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等特点,若不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其承载力与稳定性很难达到施工要求。
过大的工后沉降会影响建筑物的寿命周期,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因此有必要针对软土地基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
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为排水固结法,包含真空预压法、降水预压法、堆载预压法、电渗固结法等。
然而,真空预压与降水预压对处理边界的施工要求高,排水固结速率受土体水力传导系数的影响,有时难以达到预期加固的目的。
堆载预压受限于堆载材料的来源及有可能导致的地基失稳,不适用于短工期情况。
ABAQUS渗流应力耦合分析中渗透荷载施加问题探讨
ABAQUS渗流应力耦合分析中渗透荷载施加问题探讨吕从聪;李宗利;李东奇【期刊名称】《长江科学院院报》【年(卷),期】2018(035)005【摘要】渗流应力耦合问题是目前数值分析的热点之一,渗流对应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渗透荷载上,然而不同学者应用ABAQUS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建模时,在水荷载边界条件施加方面出现2种个问题:定义了孔压边界后,是否还有必要施加静水压力;考虑了坝基的渗流作用,是否还需要在坝底面定义扬压力荷载.通过竖向应力平衡和孔隙静水压力平衡理论及算例对这2个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应用ABAQUS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时应同时考虑静水压力和孔压边界;当不考虑坝体渗透性时,应施加扬压力,而考虑坝体渗透性时,则无需再单独施加扬压力.分析成果可为研究ABAQUS进行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时渗流荷载和水边界条件的施加问题提供参考.【总页数】5页(P68-72)【作者】吕从聪;李宗利;李东奇【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331【相关文献】1.基于ABAQUS渗流与应力耦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J], 李宗坤;陈丽刚;韩立炜2.基于ABAQUS在基坑降水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中的应用 [J], 罗景崭;熊建刚3.基于ABAQUS在基坑降水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中的应用 [J], 罗景崭;熊建刚;4.基于ABAQUS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J], 邱平[1]5.渗透动水压力作用下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 [J], 王俊光;梁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虑降雨入渗的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
考虑降雨入渗的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
王述红;何坚;杨天娇
【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9)008
【摘要】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降雨条件下边坡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并运用强度折减法,以监控点位移突变和边坡形成连续贯通的塑性变形为边坡失稳判据,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出耦合后的安全系数,结合孔压演变分析,综合评价稳定性变化情况,从而研究降雨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机理,并通过含黏土层边坡工程实例进行验证.分析发现:降雨强度越大,浅层土体形成饱和区的速度越快,极易发生浅层滑坡,而黏土层则会加速上述过程,危害边坡稳定性;在降雨24 h内,安全系数降幅最大.该研究结果为降雨条件下边坡事故防治提供了参考和分析依据.
【总页数】5页(P1196-1200)
【作者】王述红;何坚;杨天娇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819;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819;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1108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42
【相关文献】
1.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 [J],
2.考虑降雨入渗条件的植被边坡稳定性评价 [J], 黄钢; 郑明新; 王庆; 卢雪松; 彭晶
3.考虑土体非饱和特性的斜坡降雨入渗模型及边坡稳定性分析 [J], 刘卫涛;曹文贵;张运强
4.考虑降雨入渗的良渚古城老虎岭遗址边坡稳定性分析 [J], 董梅;郭青岭;孔梦悦;杨鑫;吕亚歌
5.考虑降雨入渗影响的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 [J], 夏元友;张亮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渗的二维固结理论
电渗的二维固结理论
苏金强;王钊
【期刊名称】《岩土力学》
【年(卷),期】2004(25)1
【摘要】在Esrig一维固结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分块处理的办法,就阴极排水,阳极不排水;阴极不排水,阳极排水;阴极排水,阳极排水三种情况进行了二维固结理论的解析,证明了电渗最终产生的超孔隙压力可正、可负,其极值决定于两极所加电压大小,其分布与电压的分布和边界条件有关,和初始条件无关。
【总页数】7页(P125-131)
【关键词】电渗;二维固结;边界条件;初始条件;超孔隙水压力;平均固结度
【作者】苏金强;王钊
【作者单位】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31
【相关文献】
1.考虑有效电势变化的软土一维电渗固结理论 [J], 龚明星;王档良;詹贵贵
2.考虑电势非线性分布的电渗固结理论 [J], 储旭
3.分级加载电压下考虑有效电势变化的软黏土电渗固结理论 [J], 李少宇; 阳龙; 施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渗法中含水率和电势梯度对土体电阻率的影响
电渗法中含水率和电势梯度对土体电阻率的影响
储旭;刘斯宏;王柳江;徐伟;汪俊波
【期刊名称】《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38)005
【摘要】采用Miller Soil Box方法分别测定同一压力状态、同一温度下3种不同土样的电阻率,分析了含水率和电势梯度对土体电阻率的影响,拟合出土体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土体电阻率与含水率有很大关系,大致以液限为分界,当含水率大于液限时,土体电阻率较小,且随含水率变化较小;当含水率小于液限时,土体电阻率较大,且随含水率减小而急剧增大.对于一定含水率的土体,土体电阻率随电势梯度的增大而减小.
【总页数】5页(P575-579)
【作者】储旭;刘斯宏;王柳江;徐伟;汪俊波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4
【相关文献】
1.高含水率土体强度与含水率和密度的关系研究 [J], 张林洪;靳娟娟;丁磊;代彦芹
2.电渗法快速降低淤泥含水率的试验研究 [J], 游波;王保田;殷德顺;张磊;郭帅杰
3.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处理高含水率软土模型试验 [J], 王柳江;刘斯宏;汪俊波;徐伟
4.考虑土体电势分布影响的真空预压联合电渗耦合解析解 [J], 冯建挺;沈扬;许俊红;施文
5.考虑土体电势分布影响的真空预压联合电渗耦合解析解 [J], 冯建挺;沈扬;许俊红;施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湿陷变形的数值模拟
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湿陷变形的数值模拟王柳江;刘斯宏;李卓;白福清【摘要】降雨入渗是边坡发生失稳滑动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湿陷变形的基本特性,采用修正的巴萨罗那模型(BBM)和非饱和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建立了基于弹塑性分析的非饱和流固耦合计算模型,开发相应的有限元程序,进行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边坡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的数值分析,研究了降雨持时、降雨强度以及饱和渗透系数对边坡渗流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边坡的湿陷变形特性,最大湿陷变形发生在坡面拐角及坡顶位置.降雨强度和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大小对边坡内孔压和位移影响显著:在降雨强度小于饱和渗透系数时,坡内孔压及位移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饱和渗透系数小于且接近降雨强度时,坡内孔压和位移增量明显增大;而当饱和渗透系数远大于或小于降雨强度时,坡内孔压及位移变化量则较小.%Rainfall infiltration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slope failur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wetting deformation of slope under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 unsaturated flow-deformation coupling model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improved basic Barcelona model and the mechanical theory of unsaturated porous media.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seepage field and wetting field of unsaturated slope during rainfall infiltration. The influences of rainfall duration, rainfall intensity and soil saturated permeability on seepage field and deformation were studi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model is reasonable in reflecting the actual behavior of slope under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that the maximum wetting deformation occurrs at both the corner of slope surface and the top of slop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rainfall intensity and saturated permeability als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variation of pore-water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s. The pore-water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s increase with rainfall intensity when the rainfall intensity is greater than the saturated permeability. The pore-water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s increase more obviously when saturated permeability approaches rainfall intensity than those when the former is far greater or less than the latter.【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5)008【总页数】9页(P714-722)【关键词】降雨入渗;非饱和土边坡;湿陷变形;流固耦合;修正BBM模型【作者】王柳江;刘斯宏;李卓;白福清【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43降雨入渗是引起边坡产生滑动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非饱和土边坡的变形和稳定也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由于我国分布有广泛的土质边坡,每年降雨引起的滑坡都对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深入研究降雨引起斜坡失稳的规律并建立定量的分析模型对于滑坡的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研究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手段主要有 2类:①采用原位监测,通过采集大量的监测数据建立相应的统计模型;②建立系统的数学物理计算模型对降雨入渗下的边坡进行定量分析.迄今为止,人们主要采用第 2种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其中,通过渗流计算和极限强度平衡法相结合分析降雨入渗下边坡稳定性的方法被广泛使用[1-4],然而该法通常根据非饱和土的强度特性来反映边坡的失稳机制而更能直观反映边坡失稳的变形规律却无法得到.由于降雨入渗下的边坡变形实质上是典型的非饱和土固结问题,因此,它的解决必须基于非饱和土的渗流和应力耦合理论[5-6].Cho等[7]开发了水、气、固三相耦合程序,且对降雨入渗下的均质土坡进行了分析,但没有对边坡变形进行过深入研究.徐晗等[8]建立了一个考虑水力渗透系数特征曲线、土水特征曲线和修正 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非饱和土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然而所采用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弹塑性模型.因此,在非饱和土多孔介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非饱和土弹塑性模型对降雨入渗下边坡的湿陷变形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准确地反映非饱和土的变形特性,很多学者在弹塑性理论框架内建立了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lonso等[9-11]提出的 BBM 模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该模型也存在一些缺陷:如通过 BBM 模型中的Load-Collapse(LC)屈服函数计算得到的湿化变形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这与大量的试验结果不符;模型采用净应力作为应力状态变量,无法很好地反映非饱和土的水力-力学耦合特性,且在数值计算中运用困难.为此,在 BBM 模型的基础上对其修正进行建模的思路已经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12-13].笔者在非饱和土多孔介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能够考虑吸力影响以及非饱和土水力-力学耦合特性的修正BBM 模型,开发相应的有限元程序,模拟了降雨入渗下边坡的湿陷变形,研究了降雨持时、降雨强度以及饱和渗透系数对边坡渗流和变形的影响.1 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BBM模型最早由西班牙学者Alonso提出,该模型能通过吸力变化来反映非饱和土干湿循环下的胀缩特性.但其仅是基于特定试验结果的本构模型,尚有一些地方不够完善,例如:LC曲线在描述高围压下土体的湿化变形时与试验结果不符;模型中参考应力 pc的物理概念不明确,且当 pc等于饱和状态下土体的前期固结应力 p 0*时,LC曲线在 p-s平面上为一条竖直线,此时无法反映吸力变化引起的土体塑性体应变;模型采用净应力作为应力状态变量,在描述非饱和土的饱和-非饱和状态过渡时存在困难.为了使其更好地适用于非饱和土的流固耦合分析,这里从应力状态变量、压缩线斜率和LC屈服面3方面对其进行了修正.1.1 修正BBM模型简介修正后的BBM模型描述如下.屈服函数采用了修正剑桥模型的形式,即式中:p′为平均主应力;q为广义剪应力;sp′为随吸力增大的附加黏聚力;0p′为非饱和土的前期最大固结应力,其值随吸力的变化而变化,在 p-s平面上绘制出来即为LC屈服线.与初始BBM模型不同,本文中的LC曲线方程是在高应力状态下推导得到的,当围压增大到一定值时,所有吸力下的压缩曲线交于一点,此时土体吸力降低不引起变形,则LC曲线函数为式中:pn为不同吸力下土体压缩曲线交点所对应的应力;p0*为饱和状态下土体的前期最大固结应力;λ( 0 )为饱和状态下土体的压缩系数;κ为土体回弹系数;s 为吸力;pat为大气压;κs为围压等于 1,MPa时土体干化或湿化时由吸力变化引起的体积压缩系数;λ( s )为非饱和状态下吸力等于 s时对应的土体压缩曲线斜率.根据Sun等[14]试验结果可知在高围压下,非饱和土体的压缩曲线斜率随吸力的增大而增大,其关系式为式中λs为试验参数,由吸力趋向于无穷大时的土体压缩曲线斜率与吸力等于 0时的土体压缩曲线斜率相减即可得到.图1为根据式(2)和式(3)在p-s平面上绘制的LC曲线,其中参数λ (0)=0.2,κ=0.03,pn= 1 MPa ,κs = 0 .002保持不变,变化参数 p 0*和λs得到.为更好地描述非饱和土模型中水力-力学的相互作用关系,使模型更适用于有限元流固耦合分析,该模型采用了平均骨架应力σi′j作为应力状态变量,即式中:ijδ为Kronecker符号;rS为饱和度;au和wu分别为孔隙气压力和孔隙水压力,通常岩土工程中认为土体与大气相通,则孔隙气压为大气压,ua=0.图1 不同参数下的LC曲线Fig.1 LC curves at different values of parameters p0* and λs1.2 应力-应变关系式推导有限元计算过程中需采用应力-应变的增量关系,因此进行有限元计算前需将屈服函数先进行变换.首先,根据相关联流动法则得到塑性应变增量为式中Λ为比例系数,可根据屈服函数的连续性条件获得.将式(1)写成其次,根据式(2)可得由于塑性体应变作为硬化参数,则屈服面上塑性体应变增量相等,可采用饱和状态下土体的应力状态及其应力增量计算得到,即然后,将式(5)代入式(8),得非饱和土的应力-应变增量关系可表示为式中:D e 为弹性刚度矩阵;W e为与吸力对应的弹性刚度向量;d ε e为弹性应变增量,可表示为将式(9)代入式(7)后再代入式(6),同样,将式(11)代入式(10)后再代入式(6),即可得到比例系数Λ,即将式(12)代入式(11),然后联合式(10),移项后得到土体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增量表达式为2 计算原理式中:Δσ i′j为平均骨架应力张量的增量;xi为坐标;Δu w为孔隙水压力增量;Δbi为体力增量.非饱和孔隙水连续方程为2.1 非饱和土固结理论数学模型在忽略温度的影响以及假设土体与大气相通的条件下,根据非饱和土多孔介质理论,非饱和土固结方程由土骨架应力平衡微分方程和非饱和土孔隙水连续流动方程组成.土骨架的应力平衡微分方程为式中:n为孔隙率;K w为水的体积压缩模量;h为水头;C ( s)为容水度,C=∂θw ∂s,θw为体积含水量;εii为土骨架单元体应变;kisj为饱和渗透系数张量;kr( s)为相对渗透系数;γw为水的容重.2.2 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土体土-水特征曲线指基质吸力和饱和度之间的关系,代表土体孔隙系统的持水特性.下文对文献[15]中的边坡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土-水特征实测值曲线拟合情况,其结果与文献[7]介绍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一致,则本文采用的饱和度与吸力之间的关系为式中:Sre为残余水饱和度;Sm为最大饱和度;as、bs和 cs为参数.下文计算中土体水力渗透系数与吸力之间也满足文献[7]中的水力渗透特性曲线函数,即式中:rk为相对渗透系数;aw、bw和 cw为拟合参数.图 2(a)和(b)为文献[15]中土-水特征及水力渗透系数的实测值采用式(18)和式(19)的拟合情况.图2 土-水特征曲线和水力渗透特性曲线Fig.2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characteristic curve3 边坡降雨入渗变形的有限元模拟为研究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边坡的变形特性,根据上文介绍的计算原理和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开发了有限元计算程序,对一降雨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15].3.1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条件参数图3为原型边坡断面的有限元网格,图中黑点代表监测点,在计算结果分析中应用.其中 a~e在坡面以下 5~10,m,而 f和 g分布较深,在坡面以下50~100,m.其边界条件如下:底边界为位移固定和不透水边界;左右两侧为水平向位移约束及零流量边界;边坡表面为降雨入渗边界,入渗量的确定将在下节介绍.初始条件包括初始应力和初始孔压,其中初始应力根据边坡自重确定,而初始孔压的确定采用如下方法:设定右侧水位为350,m 作为常水头边界,模拟未降雨条件下边坡渗流至稳定,将计算得到的孔压和饱和度作为初始值,图4为初始孔压分布情况.根据文献[15]论述,边坡土体为砾类土,容重γ= 1 6.7 kN/m3,孔隙比 e = 0 .62,比重 Gs= 2 .51,饱和渗透系数ks= 4× 1 0- 5m/s ,弹性模量 E = 1 0 MPa ,泊松比ν=0.3,黏聚力c′= 4 .0 kPa,内摩擦角φ′=36.9°,其中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及水力渗透特性曲线如图2(a)和(b)所示.由于文献[15]并未针对修正BBM模型专门进行参数测定,因此本文通过已知参数变换以及工程类比的方法近似获取修正BBM模型参数.首先,根据弹性模量E与回弹系数κ之间的关系式为式中p为围压,通常在100~150,kPa之间.将已知参数代入式(20)即可得到κ,且κ比λ小,一般κ= ( 0 .1 ∼ 0 .2)λ,则λ可近似得到.在p-q平面上临界状态线的斜率M可采用内摩擦角表示,即根据工程类比的方法,其余参数参考文献[16],则得到的修正 BBM 模型计算参数见表 1.本文共模拟了 30,h的降雨过程,平均降雨量为 1.2,m/d,在本文中将该情况设为基本工况.为研究降雨强度和土体饱和渗透系数对边坡渗流和变形的影响,本文根据基本工况,通过改变降雨强度和饱和渗透系数,分别计算了饱和渗透系数保持4.0×10-5,m/s不变,降雨强度为0.6,m/d、1.8,m/d、2.4,m/d的情况;以及降雨强度保持1.2,m/d不变,饱和渗透系数为1.0× 10-5,m/s、5.0×10-6,m/s、1.0×10-6,m/s的情况.图3 有限元计算网格及其监测点Fig.3 FEM mesh and selected nodes for result analysis图4 初始孔压分布等值线(单位:kPa)Fig.4 Contour of initial pore-water pressure in slope(unit:kPa)表1 修正BBM模型参数Tab.1 Parameters of improved BBM constitutive modelM (0)λ κ sλ sκ *p/kPa np/MPa 0 1.5 0.1 0.017 0.15 0.001,5 100 1.653.2 降雨入渗边界的处理降雨入渗水流在土体非饱和区是变化的,属于水分通过岩土体包气带运移的两相流问题,且雨水入渗量通常受降雨强度、降雨持时、岩土初始含水量以及入渗面几何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降雨入渗是一个复杂的边界非线性渗流问题.在渗流计算中,入渗面通常简化为边界条件,当降雨强度大于入渗能力产生地表径流时,为水头边界;当降雨强度小于饱和渗透系数时,为流量边界.本文采用了以积水点为判断标准的降雨入渗计算方法[17],其地表入渗能力通过地表水头和入渗率进行判断.当地表节点非饱和时,以地表节点为临界水头(h=0)时的入渗量为入渗能力来判断是否由流量边界转化为水头边界;饱和时,以地表节点的入渗率为入渗能力来判断是否由水头边界转化为流量边界.4 计算结果及其分析图5 不同时刻水平位移分布等值线(单位:cm)Fig.5 Contours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in slope at different time(unit:cm)图6 不同时刻竖向位移分布等值线(单位:cm)Fig.6 Contours of vertical displacement in slope at different time(unit:cm)图 5和图 6为不同时刻边坡水平位移和沉降等值线.由图可见,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线附近及其以上的非饱和区,其中坡脚位置土体的水平位移向右,而地下水位线以上的向左,最大值出现在边坡坡面拐角处,且边坡顺坡向的水平位移随着降雨持续而增大;同时,降雨导致了边坡内出现了沉降和隆起,沉降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以上非饱和区,而地下水位以下饱和区的竖向位移朝上.其中,沉降主要是由非饱和区吸力减小导致土体强度降低软化引起,而隆起则是由饱和区土体孔压增大导致有效应力减小而引起的土体回弹.由图可知,最大湿陷变形发生在坡顶及边坡坡面拐角处,且沉降值及隆起量均随降雨持续而增大.因此,根据边坡的变形分布可知坡面拐角和坡顶是决定该边坡稳定性的主要部位,由降雨引起的边坡滑动面极有可能贯穿这2个部位.图7为a~g点的孔压增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由图7可知:降雨初期,a~e的孔压增量基本一致,随着降雨持续,孔压增速逐渐减小,且与位置有关,其中a、b 和c的减小量依次增大,而d和e基本相同;边坡浅层b和 d的孔压增速明显大于深层土体 f和g.由此可知,上述点的孔压变化规律取决于土体所处的位置.对于边坡表层土体,由于初始吸力随高度增大而增大,在降雨条件下,吸力越低的表层土体能越快达到饱和状态,且当表层土体趋向于饱和时,由于雨水入渗率逐渐减小,则表面土体的孔压增大速度也相应减小;对于深层土体单元,由于降雨入渗是雨水由表及里流动的过程,因此,深层土体的孔压增大与消散过程较表层土体有明显的滞后性.图8为监测点塑性体应变的变化规律,而降雨30,h后的塑性剪应变等值线分布如图9所示.由图可见,表层土体单元的塑性体应变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降雨的持续而增大,塑性剪应变最大值位于坡脚地下水溢出部位,说明塑性变形不仅与位置有关,还与降雨持续时间有关,且由降雨引起的边坡塑性破坏区从坡脚往坡顶方向发展.图10为 b~e在降雨过程中的应力路径方向.由图10可见,其应力路径方向朝左上方,这主要与降雨的入渗有关.可以解释如下:降雨入渗导致表层土体的孔压增大而使平均应力p′减小,同时,土体模量降低以及土体自重增大又使广义剪应力q′增大.图7 监测点孔压增量与时间关系Fig.7 Pore-water pressure increments of selected nodes versus time图8 监测点塑性体应变与时间关系Fig.8 Plastic volumetric strains of selected nodes versus time图9 降雨结束后塑性剪应变分布等值线(单位:%)Fig.9 Contour of plastic shear strain at the end of rainfall(unit:%)图10 监测点的应力路径Fig.10 Stress path of selected nodes图11~图13为不同降雨强度下监测点孔压、沉降和水平位移随降雨持时的变化.由于本文计算采用的降雨强度均小于土体的饱和渗透系数(4.0×10-5,m/s),因此雨水基本能够完全入渗.由图可知,该边坡内孔压、沉降和水平位移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当降雨强度为 2.4,m/d时,降雨持续 30,h后,深层土体 g点出现了正孔压,且该位置土体沉降出现了回弹,这与降雨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且有效应力减小有关.图11 不同降雨强度下监测点孔压与时间关系Fig.11 Pore-water pressure versus time with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y图12 不同降雨强度下监测点沉降与时间关系Fig.12 Settlement versus time with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y图13 不同降雨强度下监测点水平位移与时间关系Fig.13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versus time with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y图14 不同饱和渗透系数时监测点孔压与时间关系Fig.14 Pore-water pressure versus time with different saturated permeability图 14~图 16为不同饱和渗透系数时监测点孔压、沉降和水平位移随降雨持时的变化.设降雨强度保持 1.2,m/d,改变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结果表明饱和渗透系数对边坡内孔压和变形的影响较大.由图14可见,对于坡面浅层土体,饱和渗透系数越小,吸力降低速度越快;而深层土体则是在饱和渗透系数接近降雨强度时吸力降低速度较快,而当饱和渗透系数远大于或远小于降雨强度时,吸力减小速度较慢,该现象与降雨强度和土体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有关.通常降雨初期边坡表层土体的入渗量等于降雨量,所以根据渗流连续性条件以及达西定律可知:当表层土体具有相同入渗量时,渗透系数越小,孔压增量越大;对于深层土体,当渗透系数远小于降雨强度时,由于入渗速度缓慢,导致孔压增速明显减慢,而当饱和渗透系数远大于降雨强度时,由于土体透水性极强,孔压消散速度同样较快,则降雨引起的孔压增量较小.由图15和图16可见,当土体的饱和渗透系数为1.0×10-5~5.0×10-6,m/s时,边坡的变形远大于饱和渗透系数为4.0×10-5和1.0×10-6,m/s的变形,说明当降雨强度大于且接近饱和渗透系数时,边坡发生滑动破坏的可能性较大.通过不同饱和渗透系数下的耦合计算表明:当边坡的渗透系数远大于或远小于降雨强度时,边坡失稳的可能性较小,这与边坡加固工程中设置坡内排水系统或表面隔水措施的原理相似.图15 不同饱和渗透系数时监测点沉降与时间关系Fig.15 Settlement versustime with different saturated permeability图16 不同饱和渗透系数时监测点水平位移与时间关系Fig.16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versus time with different saturated permeability5 结论(1) 降雨入渗时,最大水平位移位于坡面拐角处,而最大湿陷变形位于坡面拐角和坡顶位置,说明坡面拐角和坡顶是决定边坡稳定性的主要部位.则在降雨过程中,这2个部位极有可能率先发生塑性破坏而诱发局部滑动,因此,对该部位进行防/排水或加固处理对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2) 降雨期间边坡内孔压的变化与土体位置有关,边坡底部孔压增量较顶部小,深层较表层小.同时,在初始应力状态接近的情况下,土体的塑性变形与初始吸力有关,初始吸力越大,塑性变形越小,且降雨引起的塑性破坏区从坡脚往坡顶发展.(3) 在饱和渗透系数大于降雨强度的条件下,边坡内孔压和变形的发展与降雨持时和降雨强度成正比.(4) 降雨条件下,边坡内渗流和变形的变化受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显著,当土体的饱和渗透系数小于且接近降雨强度时,边坡表层土体位移较大;而当饱和渗透系数远大于或小于降雨强度时,边坡表层土体的位移较小.(5) 通过对该边坡实例的分析,说明了本文建立的计算模型以及开发的程序能够客观地反映非饱和土边坡在降雨入渗下的湿陷变形特性,为降雨入渗下边坡稳定性的评价及其滑坡预测提供了新的手段.【相关文献】[1]吴宏伟,陈守义,庞宇威. 雨水入渗对非饱和土坡稳定性影响的参数研究[J]. 岩土力学,1999,20(1):1-14.Ng Wangwai Charles,Chen Shouyi,Pang Yuewai. Parametric study of effects of rain infiltration on unsaturated slopes[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1999,20(1):1-14(in Chinese).[2]Chen H,Chen R H,Yu F C,et al. The inspection of triggering mechanism for a hazardous mudflow in an urbanized territory[J]. Environmental Geology,2004,45(7):899-906.[3]Ng C W W,Pang Y W. Influence of stress state on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slope stability[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00,126(2):157-166.[4]吴长富,朱向荣,尹小涛,等. 强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瞬态稳定性分析[J]. 岩土力学,2008,29(2):386-391.Wu Changfu,Zhu Xiangrong,Yin Xiaotao,et al.Analysis of soil slope’s transient stability under intensive rainfall[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8,29(2):386-391(in Chinese).[5]沈珠江. 非饱和土简化固结理论及其应用[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3(4):1-6.Shen Zhujiang. Simplified consolidation theory for unsaturated soils and its application [J]. Hydr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3(4):1-6(in Chinese).[6]陈铁林,沈珠江,杨代泉. 湿陷性黄土渠道浸水变形的数值模拟[J]. 水利学报,2005,36(3):309-313.Chen Tielin,Shen Zhujiang,Yang Daiquan.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wetting deformation of collapsible loess ditch[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5,36(3):309-313(in Chinese).[7]Cho S E,Lee S R. Instability of unsaturated soil slopes due to infiltration[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01,28(3):185-208.[8]徐晗,朱以文,蔡元奇,等. 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J]. 岩土力学,2005,26(12):1957-1962.Xu Han,Zhu Yiwen,Cai Yuanqi,et 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unsaturated soil slopes under rainfall infiltra tion[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5,26(12):1957-1962(in Chinese). [9]Alonso E E,Gens A,Josa A. A constitutive model for partially saturated soils[J]. Geotechnique,1990,40(3):405-430.[10]Bolzon G,Schrefler B A,Zienkiewicz O C. Elastoplastic soil constitutive laws generalized to partially saturated states[J]. Geothecnique,1996,46(2):279-289.[11]Sheng Daichao,Fredlund D G,Gens A. A new modeling approach for unsaturated soils using independent stress variables[J]. Can Geotech J,2008,45:511-534.[12]Wheeler S J,Sivakumar V. An elasto-plastic critical state framework for unsaturated soils[J].Geotechnique,1995,45(1):35-53.[13]缪林昌. 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2007,28(5):855-860.Miao Linchang. Research of constitutive model of unsaturated soil[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7,28(5):855-860(in Chinese).[14]Sun De’an,Sheng Daichao,Xu Yongfu. Collapse behaviour of unsaturated compacted soil with different initial densities[J]. Can Geotech J,2007,44:673-686.[15]Chen R H,Chen H P,Chen K S,et al. Simulation of a slope failure induced by rainfall infiltration[J]. Environmental Geology,2009,58(5):943-952.[16]Sun D A,Sheng D,Li X,et al. Elastoplastic modelling of hydraulic and stress-strain behaviour of unsaturated soils under undrained conditions[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08,35(6):845-852.[17]朱伟,程南军,陈学东,等. 浅谈非饱和渗流的几个基本问题[J].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2):235-240.Zhu Wei,Cheng Nanjun,Chen Xuedong,et al. Som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unsaturated seepage[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6,28(2):235-240(in Chinese).。
真空电渗联合振动碾压加固超软黏土试验研究
真空电渗联合振动碾压加固超软黏土试验研究
王柳江;刘斯宏;樊科伟;胡天瀚
【期刊名称】《水运工程》
【年(卷),期】2017(000)005
【摘要】对于含水率高、强度低、压缩性大以及渗透性低的超软黏土地基,常规的真空电渗联合动力挤密加固技术(低能量强夯+电渗降水)容易产生"橡皮土"现象,以振动碾压代替强夯开展真空电渗联合振动碾压加固超软黏土试验,并同步开展单独真空电渗降水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动碾压在挤密土体的同时增大渗流路径的压差,提高真空电渗排水速率;闭合电渗产生的裂缝,从而增强土体中的电流,并维持土体内的真空度;加快固结速度,减小单位排水量的电渗能耗.有必要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
【总页数】7页(P150-156)
【作者】王柳江;刘斯宏;樊科伟;胡天瀚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江苏南京21009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3;U6
【相关文献】
1.电渗法与电渗法联合真空预压法加固超软土地基的室内试验分析对比 [J], 侯晋芳;刘文彬
2.电渗联合真空预压法加固吹填土现场试验研究 [J], 俞家锐;宋永东
3.真空预压联合间歇式加热排水固结法加固软黏土模型试验研究 [J], 郑良科;郑荣跃;邓岳保;王天园;毛伟赟
4.真空预压联合间歇电渗加固疏浚淤泥试验研究 [J], 刘飞禹;李哲;袁国辉;王军
5.真空预压联合间歇电渗加固疏浚淤泥试验研究 [J], 刘飞禹;李哲;袁国辉;王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水利学会会员学术论文获奖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水利学会会员学术论文获奖佚名
【期刊名称】《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9月20日,在广西水利学会第七次全区会员代表大会上,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水文水能部水利学会会员杨水陆、万洪杰合著的《桥巩水电站设计入库泥沙量估算》、黄辉金独著的《左江、右江和邕江水污染事故分析与对策》获得三等奖。
【总页数】1页(P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6
【相关文献】
1.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被授予“广西优秀勘察设计企业”光荣称号
2.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两项目喜获2006年度广西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3.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七项成果获广西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4.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召开水电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座谈会
5.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七项成果获广西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18)
式中: kr 为相对渗透系数,将其与土体饱和状态时 的渗透系数 K sw 相乘即为土体的渗透系数,其余参 数意义与式(16) 、 (17)中的相同。 电渗通常用于超软黏土的排水加固,则土体的 变形预测采用能够较好地反映黏土弹塑性变形特性 的修正剑桥模型,其屈服函数见式(19) ,该模型具
(1. 河海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南京 210098;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32;3.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建设管理局,北京 100038)
摘 要:在非饱和土多孔介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电荷守恒原理、质量守恒原理、应力平衡方程、达西定律以及欧姆定 律,推导了考虑电场、渗流场以及应力场相互耦合作用的电渗固结理论方程。采用 Galerkin 加权余量法对电渗固结理论方程 进行空间离散,得到其有限元计算列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室内电渗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 拟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电渗固结理论方程能够定量预测电渗固结过程中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和位移发展规律。 关 键 词:电渗;多场耦合;固结;有限元;模型试验 中图分类号:O 242.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0-12-28 基金项目: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BK2009344)。 第一作者简介:王柳江,男,1985 年生,博士研究生,从事地基处理及岩土数值分析的研究工作。E-mail: liuj-w@
第6期
王柳江等:电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电渗固结数值分析
(12)
Dirichlet 边界条件:
ˆ on u u u ˆ on HH w ˆ on V V eo
(13)
有严格的理论依据,适用于正常固结和欠固结黏土 的应力变形计算。
f p q2 p ln 1 2 2 v 0 l 1 e0 p0 M p
(1.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power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2.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Xi’an 710032, China; 3. 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Middle Route Project, Beijing 100038, China)
nSr w H u C w Sr K t t w div K h H K eo V 0
(8)
土体单元的平衡微分方程为
g 0
(9) (10)
1 n s nSr w
式中: 、 s 、 w 分别为土体、土体中固体颗粒、 土体中水的密度。根据假设(7) ,土体中的孔隙气 压等于大气压,则此时土体的有效应力可表示为
1905
通过电场等效的方法建立了等应变条件下考虑堆载 -电渗联合作用的轴对称电渗固结理论, 该理论虽然 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工程实际意义,但还是局限在饱 和土的理论框架内。由于电渗是一个涉及水分、电 子、离子在土体中迁移的复杂问题,在电势梯度的 作用下产生负孔隙水压力,同时渗流过程中水流与 土骨架变形是相互作用的,属于非饱和土范畴的渗 流-变形耦合问题。 因此, 电渗固结理论的推导应建 立在非饱和土理论的基础上,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 电渗以及电渗与其他工法联合使用的情况进行计 算。 本文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非饱 和土多孔介质力学理论,假设等温条件,忽略孔隙 水体的化学作用以及各组分发生相变的影响,采用 电荷守恒原理、质量守恒原理、欧姆定律以及达西 定律,建立能够反映电场、渗流场以及应力场相互 作用的电渗固结方程; 然后, 将该方程通过 Galerkin 法离散得到有限元计算列式,编制计算程序,对电 渗的室内模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 行了比较。
化该关系式也可近似等于 Sr ,即 Sr 。 式(3) 、 (8) 、 (9)分别为电场、渗流场以及应 力场耦合作用下的电渗固结理论的控制方程。为求 解方程,将其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表示如下:
u u0 , H H 0 , at t 0
kr Se1/ 2 1 1 Se1/ m
i Re 0
-
式中:C 为非饱和土的容水度 ( C w / uw ) , w 为土体的体积含水率, w nSr ;uw 为孔隙水压力;
Sr 为饱和度;n 为孔隙率;u 为位移矢量;K w 为水
的体积压缩模量(MPa) 。 将式(6)代入式(7) ,得到渗流场的控制方程 为
nSr w H u C w Sr v 0 (7) t Kw t
-
2
电渗固结理论的建立
2.1 基本假定 为推导能够反映电渗过程中电场-渗流场-应力 场耦合的控制方程,需做如下一些假设: ( 1) 假设土体内各点等温, 不考虑土体内化学、 相变等因素的影响; ( 2) 忽略土体内细颗粒发生电泳而产生的电流; (3)土体内电荷传递满足欧姆定律; (4)土体内水体流动满足达西定律; (5)由电势梯度和水头梯度产生的流量可以叠 加; (6)由土体中离子移动而产生的电场相对外加 电场忽略不计; (7)固体颗粒不可压缩、水可压缩且体积压缩 模量不变,孔隙气体与大气相通。 2.2 基本控制方程的建立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i e V (1) 2 式中: i 为电流密度( A/m ) ; e 为土体电导率 (Ω 1·m 1) ; V 为电势。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同时假设电流处于稳定状 态,则得到如下方程:
1
引
言
然而他仅考虑了电渗的作用;Wan 等[8]通过进一步 完善使其适用于电渗和堆载共同作用的情况,但只 适用于一维情况。 Lewis[9] 在 Esrig 理论的基础上 考虑了电渗过程中的电流变化。近年来,国内学者 也对电渗固结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庄艳峰,王 钊[10
- 11]
电渗是一种采用电能进行地基加固的技术[1]。 Casagrande 于 1939 年首次将该技术应于岩土工程 - 中[2 3],现已应用到斜坡、堤坝、软土地基加固等 岩土工程中[4
ij uw ij ij
(11)
为有效应力张量; 式中: ij ij 为 Kroneker 符号;
为与饱和度 Sr 有关的非线性常数,当土体处于饱和 ( 2) 状态时, 1 ;非饱和状态时, Sr ,为简
1906
岩
土
力
学
2
2012 年
- 6]
。近几年,国内主要将其应用到围
研究了电渗过程中的电学问题, 考虑了电极
海造地、袋装吹填淤泥土加固、基坑降水、高速公 路地基处理等工程。 目前,对于电渗法,尤其当电渗法与其他工法 联合使用时, 大多数还是依靠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 尚缺乏合适的设计计算理论。为克服电渗法理论上 的空白,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电渗固结理论展开了研 究。其中,Esrig 最早对电渗固结理论进行了研究,
式中: Re 为电流汇源项。 将式(1)代入式(2)得到电势分布的控制方 程为
div e V Re 0
(3)
根据达西定律,水头梯度引起的流速为 vh K h H ( 4) 式中: K h 为土体的渗透系数(m/s); H 为水头。 由电势梯度引起的流速为 veo K eo V ( 5) 式中: K eo 为土体的电渗透系数(m2·V 1·s 1) 。 根据假设(5) ,电渗过程中流过土体单元的流 速为水头梯度和电势梯度引起的流速之和,则土体 中孔隙水的渗流流速可表示为 v vh veo K h H K eo V (6) 同时根据假设(7) ,得到土体单元的质量守恒 方程(即渗流连续性方程)为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theory of unsaturated porous media, an equation of electroosmostic consolidation theory which considers the coupling of electrical field, seepage field and stress field is derived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charge and mass conservation, stress equilibrium equation, Darcy’s law and Ohm’s law. The equation is discretized by using the Galerkin method of weighted residuals to get the formulation for finite elements; and then a code is developed. A model test of the electroosmosis combining with vacuum drainage is simulat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ones;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theory can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s quantitatively in the electroosmosis consolidation process. Key words: electroosmosis; multi-field coupling; consolida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