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亲情教育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学生亲情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亲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贯坚持的传统美德。目前高校的亲情教育被弱化致使大学生亲情意识淡薄以至缺失。实施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亲情;教育

1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中“亲”,指通常的父亲、母亲。“情”当然是指心理意义上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林曾认为:“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亲情者,亲人之情也。而情感又分为好几种类型,而“亲情”是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家庭成员间感情的总称,是人们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割舍不断的情感,它包括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祖孙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姻情以及由夫妻双方的兄弟姐妹、父母的亲情的延拓和拓展。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关系还来自于患难之交、收养关系等等形成的情感等,而在这些感情之中,子女与父母之间维系的这种情感在亲情中占主要的地位。那么,进一步探究,何谓亲情教育呢?自然也有广义和狭义两层面。狭义上,指亲子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利用这种情感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广义上讲,除了家庭教育外,还包括在学校、社会上进行的在亲情、姻情和恩情基础上的教育,从而对受教育者的信念、态度、情绪、和感受等方面予以引导、深化、和关注,使其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亲人之间的关系,充分感受亲人带给自己的丝丝温暖,并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感恩,具备回报亲人的素养和能力。

1.1 对大学生而言,亲情教育的重要性

重视亲情和亲情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和谐社会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和重视人文的教育理念。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由此我们能够得出,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础,从亲情出发而能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情感。亲情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是人世间开放的最美丽的玫瑰。只有有爱心的人,才会懂得关爱父母、关心朋友、关怀学校、深爱家乡、敬爱祖国、珍爱社会、珍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朴素健全的人格,实现自己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所以说,亲情乃是这世间上最珍贵、最质朴、最真切的感情。

亲情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极其重要。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导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个人的智商仅仅只占20%,而我们往往忽视的情商却占到了80%,由此得出,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真正能够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却不是我们高呼的智商。因此,现阶段的重智商教育即使是培养出了学习成绩特别拔尖、优秀的人,但如果其心灵极其冷漠,甚至是有缺陷的人,对社会有害而无利。试想:一个不知道尊敬父母、感恩社会的“人才”

踏入社会,很容易变得冷漠、毫无情感可言,试问这样的人如何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呢?如何报效自己的祖国呢?所以说,对大学生开展亲情教育是的非常重要,也是迫切需要的。

1.2 大学生亲情教育缺失的现状

如今,在当代大学生中,表现出对亲情的极度缺乏状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专业文化知识达到丰富的程度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的情义却逐渐的被淡化;大学生个人奋斗的志向越来越远大,对父母的关怀却越来越减少;一方面,他们对于父母要求多、索取多,另一方面,却是对家庭给予少、照顾少;经常抱怨父母的“吝啬”、“抠门”;却总是忘记父母对自己的“宽容”、“无私”;再一个层面说,大学生随着交往范围越来越大,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我曾听到过一位家长诉苦,说孩子只有在没钱的时候才打电话回家,并且通常只说一句话:没钱了,快给我汇钱。还没等得及父母问话,就挂机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父母的养育之恩应当以涌泉相报”。然而现实却在告诉我们: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反而表现出了对亲情的淡漠。环顾在我们的校园,你常常发现学生们穿名牌、吃饭馆,一部分的学生更是月消费超过了上千元,却把父母挣钱的辛苦抛之脑后。这样的学生真是让人寒心。常言道:乌鸦有反哺之情,羊存跪乳之恩,古人尚有尽忠守孝的传统,接受过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为什么越来越少了,距离为什么越来越大了?

2 大学生亲情教育缺失的原因

通过分析,造成大学生亲情缺失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观念错误

这些年以来,在经济基础多元化的前提下,道德的价值取向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多元化的取向,一些大中城市的群团组织或是一些高等学校开展了类似于庆祝“成人”的典礼、仪式活动,鼓励青年学生要自强、自立、自主,倡导创新,发展个性,并且还强调将来走向社会还要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等,使得部分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人了,可以以个人意愿去决定自己喜欢的生活行为、生活方式的独立意识以及包括自身利益意识的明显增强,在恋爱、购物、上学等方面不听家长、朋友的劝告,自以为是,导致个人对来自家庭的传统的权威约束的容忍度大大降低;同时,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等的认同度也明显降低。

2.2 盲目乐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逐渐步入一个快节奏的生活,其中一个突出的就是社会服务的职业化、专业化,原来零散无序的家庭服务被现在正规的家政公司所取代。因而,年轻人自己“一身轻松”地追求事业成功了,而将原本属于自己理当承担的养老问题、家务问题、子女教育辅导问题等简简单单的托付给家政公司或者养老院或者家庭教师承担,这种发展趋势,使不少大学生不仅在进入大学前在客观上已经疏远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思想上也盲目乐观地产生了“赡养

父母社会有责”或者“等我挣了足够的钱,请保姆给父母洗脚,伺候父母”的想法。

2.3 虚荣攀比

3.2.3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切实开展亲情三位一体教育。亲情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在亲情教育中又体现着最主要的作用,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教育的是如何让运用理性来支撑自己的情感,知识只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三者有机结合,亲情教育才能落到实处。重视家庭教育熏陶,发挥家庭支撑作用。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情况,对待父母的态度以及与亲朋好友交友处事的方法都在学生心理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庭生活中有着丰富的亲情教育资源能够全面实施有关亲情意识的家庭教育,总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方法。父母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交流、沟通无障碍。并且要学会以平等的身份与子女进行交流。对学生的行为、态度及时的肯定、鼓励或是批评、矫正;二是观念。将成绩与道德培养并举。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培养孩子的知恩、感恩之心,使其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关心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三是榜样。学生家长对待父母的态度、与亲朋好友交往的做法,共同承担对大学生亲情教育的责任,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坏境会促进大学生如何关心他人、加强大学生亲情品质的培养。

4 结语

虽然目前一部分大学生的亲情感恩意识逐渐缺失,但在社会掀起亲情教育的热潮下,发挥其社会后盾作用。让亲情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如果亲情教育的内容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相融合,会使其教育的效果逐步增强。首先,营造良好氛围,整个社会,包括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都要加强宣传和指导,不断为大学生树立亲情教育的楷模,提高亲情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一些反面典型要进行法律和道德的双重鞭挞。同时又要发挥广播、报社、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对生活中的典型及时报道给予肯定和赞赏。其次,高校教育者把亲情工作教育做得更加细致一些,让感恩教育的形式更加的易于接受;最后,要在在全社会建立亲情教育的长效机制,使“亲情教育”制度化、长期化。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在不断的呼唤着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只有两者紧紧相连,才能不断促进大学生自身教育的不断发展,进而也推动社会的全面协调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徐方全,卫雪.高校开展亲情教育的经济学意义简析[J].经济师,2009(8).

2 杜斌,李亭.论当代大学生亲情意识淡化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