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美学
[德国,古典,哲学,其他论文文档]德国古典哲学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贡献
![[德国,古典,哲学,其他论文文档]德国古典哲学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185336efa5e9856a57126031.png)
德国古典哲学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贡献(1)摘要:鲍姆嘉通为美学命名以后,美学问题便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现今的美学家都非常重视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还特别注意区分德国古典哲学家对美及其相关概念的不同论述。
笔者认为,德国古典哲学对美学史的突出贡献是奠定了美学基本问题,这恰好是学术界所忽略的。
关键词: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康德;席勒;黑格尔;一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祖师,自觉地认识到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在绝对发挥审美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揭示出美学基本问题。
其次,《判断力批判》上卷,通过对审美和崇高以及艺术创造活动的分析来阐述美学基本问题。
在“美的分析”中,康德明确地指出审美判断必须“包含着对象对于主体的一种关系”。
1想象力在康德美学中是介于感性直观与知性分析之间的,他认为审美主体的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活动与客体的形式密切相关,并把这一点看作是审美情感活动的特殊性所在。
也就是说,谈美就离不开美感。
康德说:“美若没有着对于主体的情感的关系,它本身就一无所有。
”1审美对象是为审美主体而存在的,唯有审美主体才能以纯真的情感把握对象之美。
可见,简单地把康德“美的分析”说成是美感心理分析或者斥之为形式主义,都是不公正的。
康德对崇高的分析是从审美主客体的矛盾冲突上加以论证的。
他指出:崇高感受是“这一对象对我们同时快速地交换着拒绝和吸引。
”1它先是破坏了主体的想象力和知性的和谐,使之惊惧;然后是想象力在理性观念的协助下又被对象所吸引,最终沉浸在崇敬的愉快里。
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由被动变主动,最后是以人道主义精神解决了主客体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把这对于主体里的人类观念的崇敬变换为对于客体”。
1康德在这里发现了美与崇高在审美主客体关系上的区别,美是主客体艺术地和谐一致,崇高则是主客体对立冲突直至解决的表现。
这是康德站在美学基本问题的高度分析解决美学具体问题的结果,尽管当时还没有历史发展的辩证观点。
关于德国古典美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关于德国古典美学的三个基本命题](https://img.taocdn.com/s3/m/2e2ff4104028915f804dc2ed.png)
关于德国古典美学的三个基本命题关于德国古典美学的三个基本命题作者:曾繁仁文章来源: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点击数:433 更新时间:2008-4-9德国古典美学有三个基本命题,即“美是真与善的桥梁”、“美在自由”、“美是无目的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弄通弄懂这三个基本命题是研究德国古典美学的关键。
一、关于“美是真与善的桥梁”美是统一真与善、知与意、自然与自由、知性与理性的桥梁,这是康德《判断力批判》一书的主要观点,成为贯串康德美学思想的中心线索。
从美学史本身来看,美是真与善的矛盾统一成为由古典美到近代美的重要过渡。
从此,美学领域的“和谐”就不是无冲突的、形式的、平板的和谐,而是充满着矛盾的(二律背反)、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立体的和谐。
而近代的崇高也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在真与善的对立与统一中提出。
按照康德的理解,崇高是真与善的对立,最后善压倒真,统一于善。
对此,黑格尔说,康德“说出了关于美的第一句合理的话”。
从康德本身的哲学体系看,这一命题使《判断力批判》成为沟通《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的桥梁。
“美是真与善的桥梁”这个命题本身比较深奥。
要理解它的含义必须弄清楚两点。
一是,康德认为纯粹理性世界与实践理性世界是对立的;二是,只有通过审美判断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理才能将两者加以统一。
康德说道:“现在,在自然概念的领域,作为感觉界,和自由概念的领域,做为超感觉界之间虽然固定存在着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以致从前者到后者(即以理性的理论运用为媒介)不可能有过渡,好像是那样分开的两个世界,前者对后者绝不能施加影响;但后者却应该对前者具有影响,这就是说,自由概念应该把它的规律所赋予的目的在感性世界里实现出来;因此,自然界必须能够这样地被思考着:它的形式的合规律性至少对于那些按照自由规律在自然中实现目的的可能性是互相协应的。
”(1)为了理解这句话,我们可通过下表说明:真美善领域自然(现象界)艺术自由(物自体)凭借能力知性力判断力理性力最后目的先验原理合规律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心理机能认识(知)情欲求(意)现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在康德的理论中,将纯粹理性世界与实践理性世界统一起来的必要性何在呢?康德认为,这首先是由实践理性的基本品格决定的。
第四讲康德文艺理论
![第四讲康德文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51f3e0ebed5b9f3f90f1c16.png)
康德认为“美的艺术”特点是:
•
•
•
• 第一、美的艺术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 第二、美的艺术是自然和自由的统一。
(五)康德哲学、美学、文论思想的意义与影响
•
康德思想在西方哲 学史、美学史、文论史上 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它 以综合英国经验派和大陆 理性派的观点为己任,开 启了德国古典哲学、美学 的文艺理论。以后的德国 古典哲学、美学的代表人 物,都进一步完成康德所 开创的这一综合大业。
•
艺术活动与自然活动的区别在于: 自然活动没有理性意图,只是活动中自 然产生结果。而没有理性的意图不能叫 艺术; 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区别在于: 科学是知晓了就能做,而艺术属于实践 技能,突出了艺术的技巧性; 艺术与手工艺的区别在于:艺术是 自由的,后者是雇佣的。前者看起来象 游戏,后者的劳动是困苦的,不愉快的。
•
•
二、康德的美学、文艺思想
• (一)康德的生平
•
康德,1724—1804年,
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
他所开创的哲学、美学理论,是西方美学史上的转折 点,不懂得康德,就无法理解德国古典哲学、美学 乃至十九世纪以后的西方哲学、美学。
• 康德说:“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 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的了。”
(二)康德思想所产生的语境
•
德国古典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d83b413844769eae009ed75.png)
德国古典美学德国古典美学(转)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美学在德国得到蓬勃发展,从康德开始,经过歌德、席勒、费希特、谢林,直到黑格尔,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唯心主义的美学流派,美学史上一般称之为德国古典美学。
;康德的美学思想康德(Immanud Kant , 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也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
大学汀爬蛣M科学,哲学和神学;1770年起正式成为哥尼斯堡大学教授,主讲形而上学、逻辑学和数学,康德对待美学的态度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起初,他受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主要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考察有关美学的问题。
但是康德哲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使他重新评价了美学的地位和作用,转到了承认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必要性。
康德对美的分析是从分析鉴赏判断(Geschmachsureil)即审美的判断入手的。
康德认为,判断力是把特殊包涵在普遍之中来思维的能力。
有两种判断,一种是先有普遍,再找特殊,这就是规定判断或科学判断,另一种是先有特殊,再找普遍,这才是审美判断或反思判断。
从形式逻辑判断的质、量、关系和方式四个方面对审美判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判断四契机学说。
(1)审美判断的第一契机:康德说,我们判别某一对象美或不美,并不是对某个对象作出逻辑判断,而是藉助想象力作出情感上的判断,看它是否引起主体的快感或不快感。
康德对审美判断的第一契机做出如下总结:”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
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
(2)审美判断的第二契机康德认为,从量的方面看,审美判断是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的。
关于审美判断的第二契机,康德下结论说:”美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地使人愉快的”。
(3)审美判断的第三契机从关系上看,审美判断没有目的又有合目的性。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就无客观的也无主观的目的”。
第六、七讲 德国古典美
![第六、七讲 德国古典美](https://img.taocdn.com/s3/m/2fd5e324aaea998fcc220e0a.png)
• 为了说明这一特点,康德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快感”: • “对快适的愉悦”是包含“利害感”的,因为“快适” 是对感官的满足。也许可以说这是一种“官能上的利害 感”。 人们常说“饥饿是最好的厨师”,人在饥饿的 时候吃什么都觉得“快适”,这恰恰说明“快适”的判 断是不自由的。 • “对于善的愉悦”也是包含“利害感”的,比如“好 的”、“有益的”对象所带来的满足。相对而言,这是 一种“理性上的利害感”,这种判断也是不自由的。 • “美”所带来的愉悦,只是使人“喜欢”。审美愉悦 不是一种感官的快感,它与欲望的满足没有关系,不涉 及利害关系。美感只关注对象的形式,而对对象的内容 不关注。审美判断的特点是无利害感,这是审美判断的 质的规定。
• 但是,“先验理性形式”仅仅对经验的世界有效,如果 超出经验的范围,企图用“先验理性形式”去认识“世 界”本身,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矛盾,即“二律背反”。 比如:世界在时间里有没有开始?在空间里有没有界限? • 康德的结论是:从终极的意义上看,“世界本身”超越 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不可能真正洞察“世界本身”,甚 至认为,我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 事物的表象。人所谓的“实在”,其实只不过是心灵结 构的限度。 • 柏拉图,感觉是理念的“摹本”;休谟,“观念”被颠 倒为“感觉印象”的“模糊的复制”。相比之下,康德 的认识论发生了又一次重要的逆转:在此之前,人们让 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 ,而康德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 齐, 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人的知识不是与 对象相一致,却是对象与人的认识能力相一致。因此, “世界”被限定为“人的世界”:知性为自然立法。这 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
论歌德席勒美学思想1012537
![论歌德席勒美学思想1012537](https://img.taocdn.com/s3/m/3afb81363968011ca30091ca.png)
论歌德席勒美学思想姓名:刘蕙质学号:1012553德国古典美学-----歌德、席勒的美学思想中文摘要:通过对歌德思想和席勒美学思想的阐述及对比,折射出德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地位,及对现实美学的影响以至对西方美学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解释又衬托出歌德、席勒的经典美学,必然的内在联系成为美学上的一篇美丽的旋律。
关键词:歌德,席勒,美学思想,德国古典美学,西方美学英文摘要:Goethe and Schiller by ideological and aesthetic ideas expounded co ntrast, reflect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German classical aesthe tics and aesthetic impact as well as the reality of Western aesthet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rman classical ae sthetics and bring out the Goethe, Schiller…s classic aesthetic,the aesthetic is bound to become the inherent beauty of a melody. 关键词:Goethe,Schiller,aesthetic,German classical aesthetic,the Western aestheti c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系统的过程。
德国古典美学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康德为始,到黑格尔之间形成的一股强大的唯心主义美学。
它全面地总结以往的美学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以前规模最大、最有严谨科学形态的美学思想体系。
将辩证法和历史观全面引引用到实践中。
当时的德国政经落后,但社会上依然是上升的资产阶级和没落的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
西方文论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精]
![西方文论第七章 德国古典时期文论[精]](https://img.taocdn.com/s3/m/1f78323af12d2af90242e6be.png)
再次,英国、法国哲学也为德国古典哲 学提供了思想材料和新的课题。
18世纪末的德国社会腐朽落后、缺乏生气,所 以无法造就勇于革命的资产阶级,只能形成要 求改变现状实现理想却迟于行动的市民阶级。
康德先是接受大论理性主义,他说;是 休谟使他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
2、卢梭的影响
康德的目标,就是用自己的哲学体系去重建 人文科学的殿堂。但建立这种人文科学的殿堂 需要一种为了人的激情去创造的的人文精神, 否则,这种体系建立可以说是缺乏意义的。在 这方面。康德从卢梭那里吸取了非同寻常的营 养。
在我上者 璀璨星空
道德准则 在我心中
康德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770
年以前是前批判时期,主要关心的自然科
学,提出了“星云假说”;1770年以后进
入到批判时期,写出了三部批判著作。即
《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 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二)康德思想所产生的语境
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于叙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 没有历史。他住在德国东北边境一个古老城市哥尼斯 堡一条僻静的小巷里,过着一种机械般有秩序的,几 乎是抽象的独身生活。就连城里教堂的大时钟也不能 象它的同乡伊曼努尔·康德那样无动于衷地、按部就班 地完成它每日的表面工作。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 吃饭,散步,一切都有规定的时间,邻居们清楚地知 道,当伊曼努尔·康德穿着灰色外衣,拿着藤手杖,从 家门口出来,漫步走向菩提树小林荫道的时候就是下 午三点半钟,由于这种关系人们现在还把这条路叫做 哲学家路。
这种情况表现为德国的思想领袖普遍表示出对 法国革命理论的向往,对早期法国大革命的热 情,以及对后期大革命的恐惧与排斥。
西方文论第九章德国古典美1
![西方文论第九章德国古典美1](https://img.taocdn.com/s3/m/2b7bbe2c376baf1ffc4fadc9.png)
康德的文艺理论观点3:
3.康德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 “天才就是那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 定法规……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素质,通过 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
康德的文艺理论观点4:
4.康德进一步分析了构成天才的各种心灵的能 力。 “结合起来构成天才的各种心灵的能力,是想像 力和理解力。想像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 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 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如果说,想像力在认识的活动中,要受到理解 力的束缚,要受到概念的限制,那么,在审美的 活动中,它却是自由的,它超出概念之外,与理 解力提供丰富的未经开拓过的材料。” 想像力与理解力的自由活动产生艺术的灵魂。
第一节
概况 2
从总体上看,德国古典美学的文论具有以 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以唯心主义为主要潮流和倾向。 2 .以综合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 义的美学和文论为目标。 3.由浪漫主义逐渐走向古典现实主义。 4.从康德到黑格尔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 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康德的文论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是 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 美学著作是《判断力批判》(1790)。他的 文艺理论观点也主要出自该书。
康德的文艺理论观点5:
审美意象的特点: 1灌注生气。 2直觉形象。 3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 4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5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康德的文论观点在西方美学史和文论史上 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九章 德国古典美学的文论
第一节 概况 德国古典美学是产生于18世纪末(以1790年康德 的《判断力批判》出版为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 (以1838年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出版为尾 声),从康德开始,经过费希特、谢林、席勒、歌 德,到黑格尔集大成,而以费尔巴哈为终结的德 国美学流派。它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
德国前古典美学中的艺术分类问题及其今日启示——以门德尔松、莱辛与赫尔德为中心
![德国前古典美学中的艺术分类问题及其今日启示——以门德尔松、莱辛与赫尔德为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9faf5f8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3.png)
42陈新儒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 艺术分类问题至今依然是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前沿热点,其中涉及复杂的学科归属问题,尤其是文学与艺术学的交叉与分野,在德国前古典美学时期,相关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门德尔松通过吸收前人观点对“美的艺术和美的科学”做出了界定,为正面处理艺术分类问题以及成熟艺术体系理论的建构作出了突出贡献,二者被温克尔曼和莱辛分别从造型艺术和文学两个方面继承与革新,并最终被赫尔德的历史主义艺术分类思想所批判吸收。
门德尔松、莱辛、赫尔德三人的艺术分类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德国古典美学,而且为之后衍生出的诸种艺术分类理论奠定了基础,今日学界重新思考艺术分类问题同样可以从中获得新的启示。
【关键词】 德国前古典美学;艺术分类;门德尔松;莱辛;赫尔德艺术活动与其他人类活动有何区别?艺术内部如何进行门类划分?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什么?自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在18世纪西方美学话语中诞生以来,上述三个问题便一直处于争论的中心。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学科发展形成的壁垒和对美学史相关文献梳理工作的滞后,国内学界在引用西方美学史上的有关论述时往往也是从康德或黑格尔所属的德国古典美学开始,而对直接启发了德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分类问题思考的更早美学思想较少直接涉及[1]。
有鉴于此,有必要回顾德国前古典美学时期[2]围绕艺术分类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原创观点,并考察这些观点如何影响之后乃至当今学界看待艺术分类的方式。
德国前古典美学中的艺术分类问题及其今日启示[1] 《艺术类型学》(1998)是目前国内学界对艺术分类问题讨论较为全面系统的著作,其中有三章专门介绍了西方美学史上的艺术分类理论,但内容多引自苏联学者卡冈的《艺术形态学》(1972)。
参见李心峰主编:《艺术类型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301—364页。
[2] 学界此前将古典美学阶段前的德国美学主要称为德国启蒙主义美学、德国理性派美学、18世纪德国美学等,但这些称谓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以“启蒙”或“理性”来为这一阶段的德国美学命名,则难纳入同一时期对启蒙与理性持质疑乃至反对态度的美学思想;如果以18世纪命名,则需要包括同样诞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古典美学和德国浪漫主义美学,这种命名方式无法对其进行必要的区分。
11—德国古典美学
![11—德国古典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8dc3a08a76e58fafab0033f.png)
审美游戏说
感性冲动——自然强制;一己私利、物质 利害;偏好、情欲;自然力的可怕王国 (相遇以力、以欲)。(追星女) 形式冲动——道德强制(理性自由);道 德意志、理性规范;尊敬;道德法则的神 圣王国(个人意志服从公共意志)。(海 瑞) 游戏冲动——自由(审美自由);规避二 者之短处;通过自由给予人自由;审美王 国(第三王国)。(游戏、审美、旅游)
歌德(Goethe)
简介:
德国民族文学的伟大践行者
歌德:1749—1832,法兰克福上层市民家庭, 莱比锡大学,法学博士,心系哲学、艺术, “狂飙突进”领袖,《少年维特之烦恼》, 魏玛宫廷大臣,游历意大利,习慕古典, 《浮士德》,《歌德谈话录》。 慎言哲学,倾心文艺
歌德(Goethe铜像、画像)
艺术和自然——文论关键词
自然(现实):遵从自然法则,艺术的基底和 模仿的对象,更是艺术超越的对象。自然合于 其“目的”(即自然物的形体构造符合其自然 定性)时,就是美的,艺术亦当此。 艺术(自由):“第二自然”,必须超越自然, 然看起来像是自然。艺术模仿自然,但模仿来 的仅是一些素材,它们仍需作家的加工和安排 (即创造)。
一般与特殊
“为一般而找特殊”:席勒;寓意诗、比喻文学;抽 象理念在先,具体感性形象仅有例证价值 “在特殊中显出一般”:歌德;真正的诗;具体感性 形象在先,艺术之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之把 握。 后续:黑格尔、马克思(典型理论)。
世界文学观——文艺史观
一对关系: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德民族文学成型期之现实背景(落后、转习多 方,尤其英法)—现象
2、美的发生首先源于自然,而不是道德。 亦即,让一般的自然生命获得美感,首先 必须摆脱自然力(匮乏和过剩)的束缚。 例:狮子饱而后吼,人食而后艺,寡 欲而后艺 启示:文艺创作必须基于鲜活的感性 生活,人物塑造必须立足于个体、情感, 即感性生命,而非道德观念(例:烟酒声 色犬马之于文学艺术;反例:《建国大 业》)
西方美学史名词解释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名词解释 朱光潜](https://img.taocdn.com/s3/m/5447700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9.png)
西方美学史名词解释朱光潜?
答:西方美学史是一部美学的发展历史,其中涉及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朱光潜在其著作中对这些名词进行了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西方美学史名词及其解释:
1. 美学: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感受和美的表现等问题的学科。
2. 古典主义:认为美在物体形式,是一种客观的属性,关注造型美,即形式美。
3. 理性主义:主张“美即完善”,认为达到“内在目的”就是完善,是一种主观的看法。
4. 经验主义:认为“美即愉快”,美感即快感,强调审美经验的个体性。
5. 德国古典美学:认为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强调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6. 俄国现实主义:主张“美是生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模仿和反映。
黑格尔
![黑格尔](https://img.taocdn.com/s3/m/8f776c503c1ec5da50e27086.png)
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直接与材料统一的,形式就直接生活在材料里,作为材料的真正本质和赋予形状的力量。
?
黑格尔不否认自然美以及他所具有的整齐一律、平衡对称、规律和谐等形式美的存在,但他认为自然美源于理念,自然美的本质仍是精神性的。
?
黑格尔反复强调,美的理念应当“作为个别事物去理解”,个别事物有两种形式,即直接的自然的形式和心灵的形式,理念显现为直接的自然形式就是自然美,显现为直接的灵形式就是艺术美。
?
黑格尔认为,艺术是普遍理念和感性形象,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由于把理念作为艺术内容来掌握的方式不同,因而理念所藉以显现的形象也就有分别”。
?
内容和形象之间的不同的关系,是区分艺术类型的真正的基础。他把艺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每个类型之下又有不同的艺术种类,如建筑、雕刻、音乐、诗歌等等。
?
关于理想对自然,即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黑格尔提出了三点极为重要的看法。第一,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具有完全形式的观念性。
?
第三,艺术不是自然,但也不是空洞抽象与自然絶然对立的“理想”,因此,艺术既不应“逼肖自然”,单纯追求自然形式,也不应当脱离自然(现实)去追求“理想”。
?
黑格尔提出“是什么需要使得人要创造艺术作品呢?”他指出,人类对艺术的需要不是偶然的而是絶对的,问题在于这种需要的根源是什么。黑格尔回答说:“这就是人的自由理性,它就是艺术以及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
?
这个定义的总的意思是说,美或艺术应当是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的辩证统一体。美是理念,但这理念必须要用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表现出来,成为可以供人关照的艺术作品。
黑格尔说:”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第四章 德国古典美学时期文论
![第四章 德国古典美学时期文论](https://img.taocdn.com/s3/m/d5449144f01dc281e53af0b6.png)
人类精神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三个层次。
主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个人意识。 客观精神:人的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为各 种制度、法律、道德、伦理等普遍力量。 绝对精神: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宇 宙精神的最高发展阶段,回复到自身,这时它才 是自由的、独立自足的。
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哲学。
美的艺术的特点 第一,美的艺术有目的,又无目的。 美的艺术是一种意境,它只对自身具有合目的性, 并且,虽然没有目的,仍然促进着心灵诸力的陶冶, 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 第二,美的艺术不是自然,像似自然。 自然显得美,如果它同时像似艺术;而艺术只能被 称为美的,如果我们意识到它是艺术而它又对我们 表现为自然。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学的正当名 称是“艺术哲学”,或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 哲学”。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艺术、美的艺术。
美的本质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
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
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
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
艺术以直观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宗教以想象象征的形式体现绝对精神。
哲学以思想的形式、自由思考的形式体现绝
对精神。
《精神现象学》西方近代人性形成的三个必经阶段 浮士德、哈姆雷特、堂吉诃德 “快乐和必然性”、“本心的规律和自大狂”、 “德行和世界进程” 海涅:“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 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了登峰 造极的地步。”
纯粹美 不涉概念、利害和目的的,而依存美则是涉及概念、 利害和目的的。
德国古典文艺美学ppt课件90页PPT
![德国古典文艺美学ppt课件9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6ca234102de2bd97058837.png)
康德
• 爱好 • 台球、打牌、吸烟 • “吸烟斗的时间也是他沉思的时间。康德为自
己订下了只吸一斗烟的准则,但据说他的烟斗 一年比一年大。”
康德
• 生活规律的变化 • 康德青年之后受好友格林(Joseph Green)
德国古典哲学
• 恩格斯《德国状况》:
• “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体的讨厌的东西。没有一个人 感到舒服。国内的手工业、商业、工业和农业极端凋敝 。农民、手工业者和企业主遭到双重的苦难——政府的 搜刮,商业的不景气。贵族和王公都感到,尽管他们刮 尽了臣民的膏血,他们的收入还是弥补不了他们的日益 庞大的支出。”
康德
• 学习思考 • 康德:“你们不是要跟我学哲学,而是要学习
如何作哲学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去思考 。”“刚才所读到的东西应该放在哪一个篮子 里面?”
康德
• (康德)“他对选课的学生说,他要教的不是 哲学(哲学是不可以教的),而是如何进行哲 学思考:‘哲学教育的真正方法是如古人所谓 的探索式的(zetetisch)方法(源自古希腊的 zetein),也就是‘探究’的意思。’”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只有德国的美学才和美学之名相称。”
德国古典哲学
• 综合经验派和理性派两大美学思潮 • 康德 • 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美的无概念的普遍性,美
的无利害的愉悦性,美的无概念的必然性,美是主 观合目的的形式,美是道德象征;
德国古典哲学
• 席勒 • 美是现象中的自由,美是综合感性冲动和理性
康德
• 哲学与生活 • (康德)“他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授哲学理论,同
第六章 德国古典美学(上)
![第六章 德国古典美学(上)](https://img.taocdn.com/s3/m/8c5550574b35eefdc8d333f2.png)
在和它们的强力相比较
“数学的崇高”是指数 时,成了毫无意义的渺
量或体积上的无限大
小”
对象的无限形式超过了 人的感受能力,与人的 认识功能相抵触
第三节《判断力批判》
三、“崇高”的分析论 (二)“崇高”源于不和谐 对象的无限形式与人的认识功能相抵触,
不能和谐。正是这种不适应性,正是由于 感官不能把握对象,才激起了人们内心的 理性观念,因为只有高于知性的理性才可 以超越感官、达到彼岸、从整体上把握看 不见的东西。
形式是没有一个目的的表象,而(只是) 在对象身上被知觉到的话。” 这通常被表达为:从关系方面看,美具有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第三节《判断力批判》
二、“美”的分析论 (一)“美”的四个契机 4、“形式”: “美是那没有概念而被认作一个必然愉悦
的对象的东西”,即所谓“美应当具有不 带概念的必然性”。
从终极的意义上看,“世界本身”如同 “形而上学的命题”一样,超越了人的认 识能力
第一节 德国古典美学的理论背景
三、康德的认识论革命及其影响 (五)“现象界”与“物自体”的分别 不是人的知识与对象相一致,而是对象与
人认识能力相一致 确认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所“不可知”的
“世界本身”的存在
一、英国经验主义传统所引出的问题 (一)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摹仿说 实用说 表现说 客观说
第一节 德国古典美学的理论背景
一、英国经验主义传统所引出的问题 (二)英国经验主义认识论对康德的影响 1、休谟(D·Hume,1711—1776)的《人性论》
第一卷“论知性”是讲认识论原理 第二卷“论情感”连及艺术和美学 第三卷“道德学”即是讨论“意志”问题 休谟关于“印象”与“观念”的划分
德国古典美学kant要点课件
![德国古典美学kant要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14ac9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4.png)
康德认为,责任和义务是构成道德行为的基本要素,一个有道德的 人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康德伦理学的影响
对现代伦理学的影响
康德的伦理学思想对现代伦理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它为现代伦理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 框架和核心概念。
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康德的伦理学思想也对政治哲学产生了影响,它为 现代政治哲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概念。
02
康德美学思想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康德美学的基本概念
纯粹美
康德将纯粹美定义为一种不依赖于任何特定概念或主题的美。它是一种自身即目的ຫໍສະໝຸດ 无须其他外在条件或功利因素的 美。
依存美
依存美则是指那些需要借助某种特定概念或主题来欣赏的美。这种美通常与某种目的或概念相关联。
审美反思
康德认为审美反思是一种对对象的理性思考和评价。在审美反思中,我 们不仅仅是对对象进行感知和想象,而是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03
审美愉悦
康德认为审美愉悦是审美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我们在欣赏
美的时候所感受到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愉悦是与对象的本质和价值相一
致的。
康德美学的影响
对后世哲学
• 对现代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如自由、责任、正义等问题提供了深入的探讨和思 考。
康德哲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01
价值
02
康德哲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 价值和意义。
03
康德哲学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以及对人类理性的批判和反 思,使其成为后世哲学家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THANKS
感谢观看
自由美
自由美是康德美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不是纯粹的,也不是依存的,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 。自由美在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并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概念或目的。
黑格尔哲学美学
![黑格尔哲学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19e8bf367fd5360cba1adb95.png)
黑格尔哲学美学黑格尔(Hegel, 1770-1831)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的重要代表。
他的美学观点是建筑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他的美学思想必须从这里起步。
一(黑格尔哲学体系1( 黑格尔的理念。
黑格尔反对康德的二元论和关于“物自体”不可知的假设。
他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物自体”,没有什么是不可知的,因为人的认识可以由现象达到本质。
但是,本质是普遍的,一般的东西,它不能由感觉,只能由思想加以把握,因此,世上的万事万物虽然存在着,但只是现象,并不真实,只有现象背后的思想才是事物的本质和真实,而现象只不过是思想的显现。
这种构成万事万物的本质的思想他称之为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是超然于感性世界之外的,而黑格尔的理念就客观存在于感性世界之中。
2(黑格尔的理念的辩证运动理念的辩证运动是按照正、反、合的三段式进行的。
形而上学主张非此即彼,正与反之间有一道鸿沟,黑格尔认为,正与反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正”如果离开“反”则无规定性,不真实。
“反”是对“正”的否定,但它不是简单的消极的否定,而是正的一个内部环节,正本身就潜含着反,只有看到正反之间的联系,把两者统一为合,达到否定之否定,这样才能对事物有全面、具体、真实、深刻的认识。
所以黑格尔强调理念的具体性,他给理念下的定义是:“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两者的统一。
”?这里概念是正,实在是反,两者的统一就是合。
理念依照正、反、合三段式辩证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理念自发生,自否定,自认识的过程,现实世界的发展本质上不过是理念的逻辑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主观概念的辩证法。
正是依据这种辩证法,黑格尔从理念推演出自然和社会。
他把整个世界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1)逻辑阶段:理念尚未体现于自然和社会,只是纯思想、纯概念。
(2)自然阶段:理念取得感性事物的形式,成为“自在”。
(3)精神阶段:理念体现于人的精神或社会历史,它克服了逻辑阶段和自然阶段的片面性,达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成为“自在自为的存在”,即达到了理念的自我认识。
大学美育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上海电机学院
![大学美育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上海电机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024d589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a.png)
大学美育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是()。
A:黑格尔 B:柏拉图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答案:C2.王国维既强调了()作为情感教育的独特性质。
A:智育 B:美育 C:体育 D:德育答案:B3.()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构图法,真实而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的生活情境。
A:南宋 B:东汉 C:北宋 D:西汉答案:C4.西方美学发展史的发展阶段有()。
A:认识论阶段 B:本体论阶段 C:哲学阶段 D:语言学阶段答案:ABD5.孔子的美学思想表现在()。
A: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B: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C: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可欲之谓善,充实之谓美答案:ABC第二章测试1.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幸存者是()。
A:中国 B:希腊 C:印度 D:埃及答案:A2.中国南北朝时期,山水诗逐渐兴起,()是其中杰出代表。
A:曹操 B:谢灵运 C:曹植 D:曹丕答案:B3.苏联文学奠基人是(),其代表作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A:托尔斯泰 B:肖洛霍夫 C:高尔基 D:陀思妥耶夫斯基答案:C4.()是中国先秦文学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
A:《诗经》 B:《史记》 C:《论语》 D:《楚辞》答案:AD5.中国两汉文学的主要成就包括()。
A:汉赋 B:散文 C:杂文 D:诗歌答案:ABD第三章测试1.音乐是()艺术。
A:时间 B:造型 C:时空 D:空间答案:A2.隋唐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标志是()?A:俗乐 B:雅乐 C:燕乐 D:清商乐答案:C3.格里高利圣咏产生于西方音乐史上哪一时期()?A:古典主义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古希腊时期 D:中世纪答案:D4.古筝属于什么乐器()。
A:吹管乐器 B:拉弦乐器 C:打击乐器 D:弹拨乐器答案:D5.《我的太阳》是哪个国家的民歌()。
A:美国 B:德国 C:俄罗斯 D:意大利答案:D第四章测试1.以下哪个不属于我国的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