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效果的质量评价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效果的质量评价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评价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质量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首先,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如何评价?我们可以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其次,我们可以从项目规划、执行过程、监督管理、效果评估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最后,还需要考虑项目的长期影响、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综合评价项目的效果质量。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至关重要。
项目规划需要立足于农村环境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方案,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确保执行的严密性和高效性。
项目执行需要严格按照规划方案进行,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本的控制。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效果评估是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的关键环节,需要借助专家评估、社会监督等手段,客观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
另外,还需要考虑项目的长期影响和可持续性发展。
项目实施效果的质量评价,不仅仅是看短期成效,更应该考虑项目的长期影响,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质量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需要评估项目的社会效益,即项目对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程度。
实施环境整治项目后,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村容整洁,这些都是项目的社会效益的表现。
其次,需要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即项目对农村经济的促进程度。
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再次,需要评估项目的生态效益,即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
项目实施后,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得到了提高。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综述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步入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逐渐高涨,党和政府对人居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动了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领域已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我国对人居环境治理的探索和实践起步晚,对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研究是建立在已有的城市人居环境治理理论研究之上的。
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分类整理,从内涵、模式、法治、主体、评价指标体系等五个方面展开文献综述。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评价体系一、关于人居环境概念内涵的研究人居环境科学起源于道萨迪亚斯(Doxiadis)的人类聚居学,我国学者吴良镛受到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发,首次提出了建立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理念。
李裕瑞、曹丽哲、王艳鹏等(2022)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通过设施建设、环境修复、景观营造、规划管控、组织管理等方式,着力解决道路不通畅、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内生制度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活动,并将“整治”与“改善”和“建设”做了区分,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和目标要求而开展的建设、整改与治理活动。
刘燕舞(2022)从生活治理的视角,将农村人居环境界定为农民生活空间、生活观念和生活实践以及三者的互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从改造农民的生活空间开始,并通过改造农民的生活实践,达到改造农民的生活观念的目的,最终实现乡村人居环境的有效治理。
李裕瑞、张轩畅、陈秧分等(2020)将人居环境拆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分别探讨了两者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需要“软硬兼施”才能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二、关于人居环境治理模式的研究在对人居环境治理模式方面的讨论上,田孟、孙敏(2021)认为组织和动员村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而成立村民理事会的方式可以破解这一难题,这种自治模式实现了行政资源与自治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国家的公共事务”转变成“村庄的公共事务”,实现了村民自治与国家治理的有效衔接。
农村环境整治中的监测与评估
农村环境整治中的监测与评估农村环境整治一直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农村人口增加和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地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连续或定期的观测、测定、统计、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环境监测是基础。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农村环境污染的情况,为环境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指标在农村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指标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土壤污染物含量、水体污染物浓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农村环境的整体质量状况,有助于评估环境风险和制定相应的整治方案。
三、监测方法目前,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样品分析和遥感监测等。
现场监测主要通过安装监测设备进行连续监测;样品分析则是通过采集样品送检实验室进行分析;遥感监测则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手段获取环境信息。
这些不同的监测方法相互结合,可以全面了解农村环境的污染状况。
四、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对于农村环境整治至关重要。
监测网络应覆盖较大的范围,包括不同类型的区域,以确保能够全面监测到农村环境的变化情况。
同时,监测网络应该具备实时传输数据的功能,方便相关部门及时获取监测数据。
五、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对环境质量、环境风险及环境压力等条件的综合评价,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
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环境评估可以为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整治措施的有效性。
六、评估内容环境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质量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等。
环境质量评估是对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农村环境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和程度的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对农村环境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
七、评估方法环境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是基于判断和专家经验进行评估;定量评估则是通过数据统计和科学模型进行评估。
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农村环境状况。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研究农村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第一,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可以为合理施肥、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水质评价指标研究。
水资源是农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撑,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健康。
水质的PH值、重金属含量、有机物质含量等是评价水质的关键指标。
通过对水质评价指标的研究,可以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空气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空气中的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是评价空气质量的关键指标。
通过对空气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可以为改善农村空气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植被覆盖评价指标研究。
植被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覆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
植被盖度、植被结构、植被多样性等是评价植被覆盖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植被覆盖评价指标的研究,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农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研究。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场所,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的健康。
农田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作物生长状况、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是评价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农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的研究,可以为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态化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农村生态环境整体评价指标研究。
农村是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总和,在整体上评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效果评估方法探讨
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效果评估方法探讨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
在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如何科学评估治理效果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效果评估的方法,希望能对这一问题有所启发。
一、目标设定首先,在进行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效果评估时,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与环境整治治理工作紧密相关的。
只有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才能为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评估的基础工作。
在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效果评估中,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环境数据、治理措施数据、居民反馈数据等。
只有通过充分的数据采集,才能对整个治理过程进行客观地评估。
三、指标确定在评估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效果时,需要确定一系列的评估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治理效率指标、居民满意度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治理效果的好坏。
四、建立评估模型建立评估模型是评估的关键环节。
在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效果评估中,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多种评估模型。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治理效果。
五、评估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也是评估的重要环节。
在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效果评估中,可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方法等多种评估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价治理效果。
六、评估结果分析评估结果分析是评估的重要环节。
在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效果评估中,我们需要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只有通过深入的结果分析,才能实现治理效果的持续改善。
七、社会影响评估除了对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外,我们还应该对其社会影响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
只有通过全面评估社会影响,才能更好地指导农村环境整治治理工作。
八、持续监测农村环境整治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持续监测。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指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并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和生活质量要求。
为了客观评价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
以下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基础设施建设指标:-道路交通:包括道路数量、道路宽度、道路状况等。
-水利设施: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抗旱设施等。
-电力设施:包括电网覆盖、电力可靠性等。
2.生活设施指标:-基本居住条件:包括居民的住房面积、住房结构、居住密度等。
-教育设施:包括学校数量、学校质量、教育资源等。
-医疗设施:包括医院数量、医疗资源、卫生条件等。
-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
3.环境保护指标:-大气环境:包括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物排放等。
-水环境:包括水质、水污染物排放等。
-土壤环境:包括土壤质量、土壤污染等。
-噪音环境:包括噪音水平、噪音源等。
4.社会安全指标:-犯罪率:包括盗窃、抢劫等犯罪率。
-食品安全:包括农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等。
-公共安全:包括火灾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
5.社会经济指标:-就业机会:包括就业率、农民工收入等。
-经济收入:包括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等。
-教育水平:包括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等。
以上指标体系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具体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评估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类别划分研究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类别划分研究摘要:农业问题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工程,也是国家经济主要命脉。
在农业建设体系中,农用土壤环境质量,既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又关乎农用地的产出。
在农用的管理体系中,精准、有效地对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类别区分,有利于对农用地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农用地土壤的管理效益。
本文,梳理了整体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与检测研究成果,结果显示我国农用地土壤管理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
笔者详细阐述农用地评价程序和方式,结合我国现行农用地环境质量评估不足,评价检测水准低下以及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缺乏等问题、以对比、整理、专业检测手段运用等方式,整理出最适合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类别划分研究的方法。
相关工作人员可采取对应的方法,在农用地环境监测与管理中依照科学化检测方式进行评估,为土壤资源管理提供可靠数据,便于相关人员实施有效方法,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关键词: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类别划分引言农业是我国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
目前,我国较多农副产品销往海外,畅通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通道,对内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的国内经济发展;对外增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黏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国外的其他国家有效地改善了饥荒问题。
农用地土壤环境关乎农用地种植物的效益,提高我国农用地土壤质量评价和类别划分更加有利于农业创收。
在探究农用土地质量问题时发现,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加剧,农村的土地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面对这一问题,我国出台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详细要求了土地管理工作人员在土壤污染治理与检测中的步骤,农用地研究和管理人员应及时从土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将农用地污染程度划分等方面,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分类和治理,提升对农用地的管理水平。
一、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一)总体思路农用地环境质量状态与变化规律是工作人员研究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评价农用地质量的依据。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估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估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垃圾围村等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环境整治项目。
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这需要我们进行评估。
项目内容和实施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
项目主要包括土壤修复、水质净化、垃圾处理等方面。
通过治理污染源、植树造林等方式,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这些项目由政府牵头,同时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形成了合力。
项目效果评估指标在评估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效果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考量。
包括土壤、水质、大气质量等方面。
土壤修复效果可以通过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肥力等指标来评估;水质净化效果可以通过水体透明度、水质指数等指标来评估;大气质量可以通过空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含量来评估。
项目效果评估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效果,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比如遥感技术、水质监测设备等。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客观、科学的评估结果。
同时,也可以开展问卷调查、专家评议等方式,获取更加全面的评估信息。
影响因素分析在评估项目效果时,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
比如自然环境、人为干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
只有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能更准确地评估项目的实施效果。
未来展望通过对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效果评估,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今后的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农民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总结总的来说,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通过综合考量各项因素,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价项目的实施效果。
希望随着不懈努力,我国的农村环境将逐步得到改善,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验收与评估
农村环境整治项目验收与评估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堆积、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
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多地开展了环境整治项目,包括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农田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
二、项目执行情况通过对各地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大部分项目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例如一些地方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了农田生态修复工程,推广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
三、项目完成情况农村环境整治项目验收工作已经展开,部分项目已经完成验收。
在验收过程中,主要考核项目是否完成了既定的目标,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改善,群众满意度如何等。
四、验收标准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验收标准主要包括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社会效益等方面。
只有符合验收标准的项目才能通过验收。
五、验收方法验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群众调查等方式。
通过多种手段综合评估项目的整体效果。
六、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对整个项目的效果和成效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
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推广和复制。
七、效果分析通过对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效果分析发现,大部分项目在环境质量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项目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等。
八、成本效益分析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价项目是否值得投入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可以明确项目的经济效益。
九、社会满意度调查社会满意度调查是评估项目最终效果的重要手段。
只有广大农村居民满意度高,项目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十、问题与建议在农村环境整治项目验收与评估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项目推广不够、政策支持不足等。
建议在今后的项目中加强对问题的解决,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十一、总结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的验收与评估是促进农村环境改善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验收和评估可以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效果,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推广性。
农村环境整治中的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农村环境整治中的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和人为破坏,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纷纷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
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我们如何评估农村环境整治中的生态修复成效呢?一、环境问题现状农村环境问题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多个方面。
其中,水体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已经变得浑浊不堪,甚至无法供人饮用。
土壤污染也日益普遍,农产品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了一些珍稀植物和动物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威胁。
二、生态修复措施为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
比如,建设湿地和人工湿地,生态养殖等。
这些措施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环境,提升了生态品质。
三、生态修复成效生态修复的成效如何评估呢?首先要从空气、水质、土壤质量等方面对环境进行监测,了解各项环境指标的变化。
其次,要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了解物种数量和种群状况的变化。
最后,还要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农民对环境变化的感受。
四、监测指标在评估生态修复成效时,需要确定监测指标。
比如,pH值、氨氮、总磷、总氮等水质指标,土壤有机质、重金属含量等土壤质量指标,物种数量、种群数量等生物多样性指标。
五、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两种。
实地调查是对环境进行直接观测和采样,实验室分析是对样品进行分析实验,获取具体数据。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得监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得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趋势。
七、生态修复效果评价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评价生态修复的效果。
比如,水质指标的改善程度,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情况等。
八、社会反馈与参与评估生态修复成效还需要考虑农民的反馩和参与。
只有农民对生态修复有认同感和参与感,才能保障生态修复的长期效果。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农学学报2020,10(8):71-77Journal of Agriculture基金项目:“山东标准”2018年度建设项目计划“美丽乡村视角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分级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校内科研基金项目“美丽乡村视角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分级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王祺斌,男,1999年出生,山东济南人,本科,研究方向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通信地址:264670山东省烟台市滨海中路2006号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E-mail :****************。
通讯作者:董仁杰,男,1964年出生,山东德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工程。
通信地址:264670山东省烟台市滨海中路2006号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E-mail :**************.cn 。
收稿日期:2020-01-15,修回日期:2020-06-24。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王祺斌1,夏嘉呈1,于立芝1,周顺图3,董仁杰1,2(1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264670;2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3莱州市平里店镇人民政府,山东莱州2641414)摘要:为了探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方法,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本研究基于美丽乡村视角建立了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构成。
采用综合指数测算法对村庄的人居环境客观指标予以评分,并进行了质量分级。
结果表明:各村庄综合评分和一级指标的评分均有一定的差异,说明村庄人居环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级指标中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评分较低,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村庄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各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客观指标评分情况,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一般和差4个级别。
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相关建议,确定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目标与规划,建立以村庄为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指标统计制度,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基于熵值法的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长期 以来 , “ 农 ” 问题一 直 是影 响 中 国全 面 三
建设 小康社 会进程 和现 代 化进 程 的关 键性 问题 ,也
农村 城镇 化与人 居环境 建设 J ,唐铭 和郭 浩 磊也 研 究西 部农 村人居环 境现 状 与可 持续 发 展对 策 " ,赵 j
其 地域 差异性 ,对 江苏省 的新 农 村 建设 及 相关 规 划
系 、人 口和 消费 、生态 环境 、能源 利用 、社 区建设
的编制具有参考价值。
和使用周期等方面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的对 策 ;陈 珊 、鲍 继峰 、周 东 等从 乡村外 部 环境 整治出发,提出乡村外部环境整治 的要点等 。此 J
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了吸取
盲 目城市化 对 生 态 环 境 和 文 化 遗 产所 造 成 的 破坏 ,
高圣 对武 汉新农 村人居 环境 建设 进 行探 讨 ,樊 帆
以湖 北荆 州市 为例进行 农村 人居 环 境 现状 调 查及 政
新农村建设 的重 要 目标 是 为农 村创 造 一个 优美 舒 适 的人居环境 ,切 实改善 农 村居 民生活 质量 和农 村 生
外还有 一些从 某个 地 区出发 提 出 的一些 农 村人 居 环
境改善 的意见 ,如鲍继 峰研 究 沈 阳村镇 人 居环 境 的 发展 ,李 富荣 和 张萍两 位学 者分 析 中 国西部 地 区 J
1 研究 区概况与数据来 源
江苏 省是 中国东部 沿海 经 济发 达 省 份之 一 。农 业生 产 条 件 好 ,土 地 开 发 强 度 高 ,农 村 居 民点 密 集 。在全 国开展 新农村 建设 规 划 的背 景 下 ,江苏 省
农业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
mnrl ur nsb az ( e asL )i aclaeu ol e iea n tet ym i Z am y . n a ro s i i e c s .N w
价。
2 研 究 方 法
1 1 代表性 原则 农业 生态环境 是农村 区域范 围 内 . 各种因素的总体 ,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巨系统 , 它是 由几
2 1 评 价 区域 选择 .
在 进行农 业环境质 量生态评 价
工作前 , 首先要 明确该 区域范 围 , 即评价对 象。这 里 区
维普资讯
・
6・
生 物学 教学 20 年( 2 第8 07 第3 卷) 期
农 业 环 境 质 量 的 生 态 评 价
张一波 周 青 ( 苏 江 大 生 工 学 无 2 1 ) 江 省 南 学 物 程 院 锡 12 42
摘 要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的好坏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健 康发展 。农业环境 质量的生态 评价就是 根据农 业生态环境 的特 点 , 依据一定 的原则 , 建立符合地区特征的指标体系 , 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来对农业环境生态系统分级 , 出评价结论。 得 对于农业 环 境质量生态评价 , 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型、 选择评价指标是非常 重要 的。
重复 , 应该能简单说明的问题 复杂化 了 , 最后 达不 到评 价要求 。
[ ] o a K, a cnrH o hl V 9 0 i c a di i c 2 K t r S M r h e ,R m e .19 .Dr t n d et hi s d e nr
e e t fVAM u g n h z s h r c o r a ims o c iiin o f cs o f n ia d r io p ee mir o g n s n a qusto f
河南省新农村新建社区绿化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 2 符 合 社 区居 民的健 康要 求 .
提供健康休 闲的场所 , 也是社 区健康发展 的重要 内容 。然而 ,
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 新农村 新建社 区绿化环 境建设上 还存在着许多 问题 : 照搬城市模式 , 不考虑新农村 新建社 区的 基址状况 、 文化氛 围和经济承受 能力 , 味追赶城市社 区 , 一 造
3 建立评价体系
3 1 评 价 指 标 的 选 择 .
步骤 3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 的合成权重, : 进行总排序, 确定递阶结构图中最底层各个元素在总 目标中的重要程度 。
4 结 果
研究结果表 明: 场所丰富性 、 绿地率 、 文化艺术性 、 布局合 理性 、 设施完善性、 单位面积造价等 因子在评价体 系中具有较 高的权重( 1 图 1 。 表 、 )
社 区绿化是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 的重要 内容 , 改善农 对 民居住环境 、 促进农 村精 神文明建设 、 创造社会经济可持 续发 展 的整体优化和美化 的乡村生态系统有积极作用。新农村新
建社 区的绿化环 境规 划必 须与新 农村 发展 的整 体要求 相一 致 , 时要 与新农村新建社 区规 划相协调 , 同 在整体定 位、 间 空
设置 , 提高设施 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率 。 3 I3 景观因素 .. 新农村新建社 区的绿化应布局合理 , 形成
0 O
社 区中心绿 地、 区道 路、 区建筑绿地 、 院绿地 有机统一 社 社 庭
的绿化格局 。通过科 学规划 , 丰富社 区绿化空间的层次 , 形成 错落有序 、 亲切宜人 的绿 色空间 。新农村新 建社 区的绿 化应
容, 有科 学的定量 内容 , 也有艺术的定性 内容 , 因此 , 选择合适 的评价方法至关重要 。多 种方法被应用 于环境 质量评 价 , 其 中S D法 、 H A P法应用 较为广 泛 。J H 。A P法 又称 为层 次分 析法 , 是一种将 定量 评价 和定性评 价相结 合 的方法 , 基本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指农村地区人们生活的物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环境状态,并且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三个方面介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
一、物质环境指标体系1.住房条件:包括住房面积、结构和设施等方面的指标,如住房建筑面积、卫生设施、供暖设备等。
2.水环境:包括饮用水质量、供水设施和用水情况等方面的指标,如水源安全性、供水设备覆盖率、用水量等。
3.空气环境:包括空气质量和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指标,如PM2.5浓度、无尘车道覆盖率、工业废气排放等。
4.生态环境:包括农田质量、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覆盖率等方面的指标,如可耕地面积、土壤质量、植被覆盖率等。
二、社会环境指标体系1.教育环境:包括学校设施、教职员工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指标,如学校数量、教师资格、学生毕业率等。
2.医疗环境:包括医疗设施、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指标,如医院数量、医生人数、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等。
3.就业环境:包括就业机会、就业收入和就业保障等方面的指标,如就业率、人均收入、社保覆盖率等。
4.安全环境:包括治安状况、消防设施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指标,如犯罪率、消防设备覆盖率、交通事故率等。
三、文化环境指标体系1.文化资源:包括图书馆、文化场馆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指标,如图书馆数量、博物馆数量、文化活动参与率等。
2.文化传承: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传统习俗和民俗活动等方面的指标,如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
3.文化服务:包括文化设施、文化产品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指标,如文化活动场所覆盖率、文艺团体数量、文化教育覆盖率等。
4.文化生活:包括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程度和文化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如居民文化消费比重、文化活动参与率等。
以上是一些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些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增加。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
评估这些方面的整治情况,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估指标和标准。
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评估的重点是垃圾收集设施的配备和使用情况、垃圾清运的频率和效果、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等。
一个良好的垃圾治理状况应该是村庄内设有足够数量的垃圾桶或垃圾收集点,垃圾能够及时清运,且村民普遍知晓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初步的分类投放。
污水治理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环节。
评估污水治理的情况,要关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污水排放是否达标,以及是否存在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
如果村庄能够建设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并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环保标准,那么污水治理工作就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厕所改造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评估厕所改造的效果,要看改造后的厕所是否卫生、方便、实用,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改造后的厕所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冲水设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异味和蚊蝇滋生,提高村民的生活舒适度。
村容村貌的提升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直观体现。
评估村容村貌,要考察村庄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公共照明等方面的情况。
道路平整宽敞、两旁绿树成荫,村庄内有适量的公共绿地和休闲空间,夜晚路灯明亮,这些都是村容村貌良好的表现。
在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时,不能仅仅依靠数据和指标,还需要深入了解村民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村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感受和评价最为真实和重要。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村民对整治工作的看法和建议,以及他们在整治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如果村民对整治工作满意度高,并且积极参与到环境维护中来,那么整治工作就真正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成果展示与效果评估与有效性评价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成果展示与效果评估与有效性评价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备受关注,保护环境已被认为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其特殊的经济结构和环境条件,生态环境保护更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也不断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本文将通过展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成果,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与有效性评价。
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和重要性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加以改善和保护。
二、政府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不仅资金投入增加,更加重视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督促各地履行环保责任,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三、农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在政府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保,还纷纷利用自家农田打造生态农庄,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成果展示在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修建湿地公园,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整治农村垃圾污染等,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
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评估针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
主要从环境指标、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客观地反映环境保护措施的实际效果。
六、环境指标评估通过监测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到环保措施的实际效果。
比如土壤污染的减少、水体恢复清洁等都是评估环保措施成效的重要指标。
七、生态效益评估环保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能够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
铜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
铜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
石勇美;唐漫;叶强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24(21)9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动态的巨系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文章以铜仁市10个县(区)为研究对象,以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为系统层,粮食生产率、农业机械总动力等20个指标构建铜仁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其指标权重,以ArcGIS软件直观表示其空间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铜仁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整体较低,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东高西低空间分布格局;各子系统质量差异显著,生态环境呈现西高东低格局,生产和生活系统空间整体上与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基本一致。
【总页数】4页(P117-119)
【作者】石勇美;唐漫;叶强
【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市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2.29
【相关文献】
1.安徽省江淮地区县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2.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3.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4.
县域空间视角下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以黎平县为例5.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mi ln ut n ni n n sttN a n esyfC ia T i a 3 0 1 C e c d s y d E vr a u n0 0 5 ) aI ra o ii v io y
发展 方式 粗放 , 境 保 护特 别 是 农 村 环 境 保 护没 有 得 到 环 足 够 重视 , 使环 境 治理 严 重滞 后 , 致 农村 环境 问题 日益 突
出。全 国农村 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 比较严峻, 农村
生活 污 染 、 源 污 染还 相 当严 重 , 业 污 染 、 市 污 染 向 面 工 城 农村转移, 土流失、 水 土地 沙 化 、 生态 功 能退 化 等 状 况还 在 发 展 。农村 环境 质量 的好坏 客 观存 在 。农 村 环境 质量 评 价 就 是 在提 高农 村 生 活水 平 的总 目标 下 , 照 特 定 的 依
价 【 。
1 指标 体 系 . 2
根据 以上 筛 选 原 则 , 并参 考 山西 省环 境优 美 乡镇 考
学模式, 对农村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鉴别 , 合理地划分出 等级, 力求准确地论述农村环境质量现状 。 1 农村 环境 质量 评 价指 标体 系
生态家 园
农 村环境质 量评价方 法研 究
邵 云, 斌, 光明 李 赵
( 中北大学化 工与环境学院 , 太原 0 0 5 ) 30 1
摘 要 : 过 实地 考察 , 定农 村 环境 质 量 评价 指标 , 通 确 然后 运 用特 尔 斐法和 层 次分 析 法相 结合 的 方 式来确 定各 个指 标 的权 重值 , 而建 立 了一 套较 为 系统 的适合 于广 大农 村地 区的 生 态环境 质 量评 价 体 系。最后 , 过 分 从 通
t e e g t f h i d x y o i i g h Dep i me h d n AHP, t u e t b ih s se h w ih s o t e n e b c mb n n t e l h t o a d h s sa l a y t m o h s f te e o e v r n n a u l y e a u t n f rt e mo er r l r a . n t e e d o e p p r t e l v l f v l a in r s l c — n i me t l a i v l a i o r u a e s I h n f h a e ,h e a u t e u t o q t o h a t e o e o s we e c a s id a c r i g t h a in lsa d r s a d t e c a a t r t s o e e a u t n s se , n a i g t e r l s i e c o d n o t e n t a t n a d n h h r c e i i ft v l a i y t m a d t k n f o sc h o h Ho s ov l g f h n i u t sa x mp et s: e s s e u u i a e o a y n Co n ya n e a l t t h y t m. l S o e t Ke r s r r r a ; n i n n a ; u l ya s s me t y wo d : u a a e s e v r me t l q a i s e s n l o t
析研 究国家相关标 准并结合该评价体 系的特点, 出了评价结果等级的分类 , 给 并以山阴县后所村 为例检验指
标体 系。
关键 词 : 农村 ; 境 ; 量评 价 环 质
T eR sa c f u a io me t ai v lain h ee r ho r l n r n n l yE au t R E v Qu t o
Ab ta t T i p p ra ay e h n e f h u a n i n n a u l ye au t nb edsu y a dd tr n sr c: h s a e n lz stei d xo er rle vr me tlq ai v lai yf l t d , n eemie t o t o i
要求, 选择 适 当 的评价 指 标和 标准 , 用 一定 的原则 和 数 运
明确 易测易得 ;3 主导性原则 。指标应是各领域、 () 各方 面 的主要指标;4 独立性原则 。某些指标时间存在显著 ()
的相 关 性 , 映 的信 息重 复 , 择优 保 留;5 可评 价性 原 反 应 () 则 。指 标 均 应 为 量化 指 标 , 可用 于 地 区 之 间 的 比较评 并
农村 环 境是 以农 民聚居 地 为 中心 的一 定 范 围 内的 自 然 及 社 会 条 件 的总 和 , 村 环 境 质 量 指 的 是 农 村 人 居 】农
环境 质 量及 与农 业 生产 密切 相 关 的环 境质 量 。 由于经 济
简 , 小 化 , 简 ” 指 标 概 念 明 确 , 查度 量 方 便 易行 , 最 “ 是 调 “ ” 指标 总 数尽 可 能小 , 调 查度 量经 济可 行 。为 此 , 小 是 使 筛选 原 则如 下 : 1完 整性 原 则 。指标 体 系应 能全 面 的反 () 映农 村环 境 各 方面 的状 况 ;2 可 操 作性 原则 。指 标概 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