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感知 精读感受 赏读感悟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相关语句,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2、通过各种方式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

3、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相关地球的知识?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一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出示生字。

课文中出现了几个生字,我们来读一读。

理解词义慷慨枯竭1、课文共639个字,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来?其他同学思考: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球?2、画出课文中能概括介绍地球特点的句子。

(即宇航员的感叹)读书就要学会找关键句,找到了关键句就事半功倍。

关键句中相关键词,找出来。

板书:可爱、易碎。

三、精读感悟,品赏悟情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宇航员会有如此感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能够写下自己的感想记下自己的疑问。

2、交流点拨,读中感悟:⑴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好吗?3、学习第一段(课件)(1)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使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2)使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

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3)齐读第二句。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5)小结:看,作者使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的确,阅读教学中的“读”是目的与手段的同一。

阅读教学本身应该把发展学生“读”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目的,而读又可以当作理解、领悟和吸收阅读客体材的手段。

阅读教学中“读”的运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

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

低年级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

那么,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现将点滴经验做以介绍。

(一)误区1、注重数量,忽略目标与效率为达到课堂上书声琅琅,教师们绞尽脑汁,在备课中预设了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速读、慢读、引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但实际上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什么,理解什么,指向性并不明确;学生读完后感知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通过读有了什么收获与提高也不得而知。

这种缺乏目标与效率的、一味的读书不能让学生披文入情、层层深入,达到感悟全文,培养语感的目的。

2、强调自主,缺乏有效的指导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那么指导朗读肯定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

成功的朗读指导不仅使阅读教学课堂熠熠生辉,其产生的影响也是深广的。

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注重让学生自主读书,却常常不太注重读书方法和技巧的探究,或者说有心引导学生读出情感与味道,却又不得其法。

无奈之下只好片面追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凭着对“有感情”的模糊理解来读书,一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其结果是,许多学生把课文读流畅了,但语感差,更不用说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总之是“放羊式”读书太多,指导性读书太少,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只能停滞在较低的层面上,学生也读来无趣,像念经似的,不能达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3、齐读: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 这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多姿多彩、趣味盎然的生活的赞美。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你用一句话说出此时此刻的感受。
小结: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也仿佛看到了一幅欢乐、自由、多 姿多彩的童年画卷。他们在如痴如醉地寻找绿叶,绿叶对童年的他 们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当然采集绿叶孩子们有时争强好胜和探险,
在这段话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我仿佛看到树叶在秋风中飘落,从孩子一连串的动作中看到既 忙碌又欢乐的场面。
2、指导朗读。
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一一陈列开来。
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我们采到的标本数量多、形状不一,以及 对这些标本的珍爱。
3、指导背诵,体会乐趣。
树叶知识留在记忆里
1、自读句子说一说明白了什么?
2、仔细地读三至六自然段, 找出描写“我”对绿叶着迷的句子, 体会“我”为什么对绿叶那样着迷。
3、汇报交流,教师引导。 “我们”采集绿叶时的快乐。
1、指导读句子谈感受。
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和一道道土岗子。爬大树,钻丛林,嬉笑,打闹,欢乐的笑声惊飞 了觅食的小鸟。
说一说读完这两句话以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2、在小组或全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读带有 生字的词语。
3、想一想:这篇课文重点回忆了作者童年的什么事?
这篇课文重点回忆作者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采集绿叶, 制作标本,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说一说你们平时喜欢到哪 里玩?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快乐。
【设计意图】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自主阅读(读正 确)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结构和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准备
1、准备各种树叶标本,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树叶,制作标本和叶

略读同精读的区别

略读同精读的区别

略读同精读的区别(一)基本模式1、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2、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二)主要特征精读是以传授本质的,带规律性的知识为主要特征,重在“精”“细”;而略读课则是精读的延展与深化,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方法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是拓宽学生知识的纽带、桥梁。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提示,自主阅读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

例如,《找骆驼》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浅议精读课与略读课教学

浅议精读课与略读课教学

浅议精读课与略读课教学中,老师们已习惯于或者说比较擅长于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对于略读课文有时则显得有点无所适从,要么是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一样深挖细掘,要么是走马观花匆匆过场。

那么,在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把握略读课文呢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概地读,能够叫粗读。

表达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

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方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使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

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使用着眼。

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

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水平的提升。

专家的意见是一致的,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使用。

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

这是大的基本方向,在这个大的方向指导下,该如何对待略读课文的作用,怎样实行教学,细节怎么操作呢?一、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及其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一般是选择故事性较强,文字浅显,趣味性浓,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便于阅读理解的故事性作品或社科类作品。

(二)略读课的教学目标: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协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

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三)编排意图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水平,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水平,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谈阅读教学互动的指导策略

谈阅读教学互动的指导策略

谈阅读教学互动的指导策略作者:徐敏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年第12期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文在教学实践中浅显地总结出了阅读教学互动一点尝试,谈到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尝到了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甜头,关键词:读教学互动;指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4-0024-02阅读教学互动具体内容是:①“三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线,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②“三阶段”,即初读感知阶段,精读感悟阶段,迁移创新阶段,是实施“三主”思想的基本程序。

③“三指导”,即写字教学三步程序,一看,整体把握,聚焦细节。

二练,体会要领,循序渐进。

三评,批改符号化,点滴进步,是抓好写字教学的关键。

一、初读感知阶段初读阶段,主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尝试着扫除障碍,做到读得正确连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激情引读扫除障碍。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学伊始,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作为切入口,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和思维。

如:放录像创情境,故事引路,谜语开道,揭题提问,简介背景,巧设悬念等,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跃跃欲试的“愤”“悱”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新课学习和探究。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去与课题或文本碰撞,从而引发学生对文本的猜想,形成阅读期待。

例如教学《会走路的树》,老师板书课题完以后,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

常说:“学贵有疑”这时引导学生质读题之疑:会走路的树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什么树会走路呢?2.以读会意,整体感知。

新课程标准根据语言特点,突出强调阅读教学必须走读书内省之路,同时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五年级语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
第一组 看图作文的指导 目的:培养观察、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问题:不符合图意,内容不连贯、欠具体,想象不合理 过程: 1)指导观察, 领会图意 2)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 推前想后 补充情节(完整) 抓住重点 补充细节(具体、生动) 3)安排材料,有详有略 4)堂上练写,重点辅导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丰富了课文内容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请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二)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的调整 册数 训 练 项 目

多读多想,读通课文
重视语言积累

理解重点词句
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
03
2020
全面体现语文课程目标
04
2021
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05
2022
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06
四、抽测简析与教学的困惑
1
2
3
4
5
6
市四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抽测反思
1
五年级语文抽测基本情况
2
有关数据
3
基础部分:
4
平均分 76.6 合格率 89.2 A级率 48.3
第五组
《童年的发现》让学生体会”发现” 感知发现 (发现了什么?) 感受发现 Δ有发现的过程:梦见会飞-请教原因-痴迷研究-发现原理 Δ有这个发现的原因 引导发现:留心观察,记下自己的发现,看 谁的发现最有意思。 (为下单元的写作作准备)
5
作文部分:
6
平均分 66.6 合格率 82.3 A级率15.9
7
抽测基本情况与简析
试题难度及答题情况简析

教师《草原》教学随笔

教师《草原》教学随笔

教师《草原》教学随笔课堂有界,行者无疆。

盼望通过我的不懈努力,能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浸入其中,润泽灵智。

老舍笔下的学校课文《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一起来看看草原教学随笔吧!草原教学随笔《草原》一文是闻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一篇意境美丽,诗情浓郁的叙事散文。

文中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立刻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忱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记。

本文是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漂亮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根据事情进展挨次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终,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支配有序,脉络清晰,连接紧密,推动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美丽,擅长运用比方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到处流露出的赞美之情。

一、含英咀华,查找“美”的支点授课,首先要做就是解读文本、确立教学内容。

而解读文本,关键是要找到“支点”,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设计有所依,让教学现场有力气。

本文无论是写人,无论是抒情,都根植于草原的美景之上。

因此,第一课时我以“美”做支点,抓住“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一“景美”的特点,引导同学体会是怎样将特点写详细的。

1.妙用比方,形象鲜亮。

本文的比方句形象、贴切。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处处翠色,轻轻流入云际”。

这就把草原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显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选词精当,达意精确。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中的“绣”,“处处翠xx流,轻轻流入云际” 中的“流”,非常形象精确地描绘出了草原的和谐精致之美和蓬勃之美。

构建“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四步曲

构建“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四步曲

构建“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的四步曲南京市江宁区竹山小学王德红关键词:以读为主、感悟、积累、迁移、内化训练主要论点概述: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精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主体阅读体验中获得经历,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发展人格与个性;学生在以读为主的学习中,通过感悟、积累、迁移,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训练,真正达到“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内容提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精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们立足于科学而前瞻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读为主,构建了阅读教学的四步曲。

一、初步感知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本阶段操作步骤是:审题激趣——生疑求索——读准字词——读通课文——感知梗概。

这一阶段主要把握好两个操作要点:1.抓住文眼,激发学生兴趣;2.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精读感悟这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环节,本阶段操作步骤是:选读重点——体验词句——读中悟法——自学用法。

精读感悟要体现两个特色:1.突出“读中感悟”;2.突出重点,培养自学能力。

三、美读入情声情并茂的美读使学生个人感情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有效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熏陶情感。

其操作步骤是:赏析词句——读中悟情——美读入情。

美读要走出两个误区:1.忌为读而读;2.忌机械单调地读。

四、熟读迁移熟读成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规范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

“用得出”是“读书内化”的终极目标,要紧扣课文,设计实践练习,实现理解吸收向表达倾吐的迁移。

其操作步骤是:熟读成诵——读写练习——延伸实践。

这一阶段要做好两个结合:1.读写结合;2.课内外结合。

构建“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四步曲《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樊向华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樊向华

课题名称:《小镇的早晨》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塞北江南》第二篇主体课文设计思路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阐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著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

设计理念:本课按照“初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感悟——赏读突破难点——诵读拓展延伸”的流程来进行教学。

打破常规,从总结段入手,全文围绕“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自学自悟。

不面面开花,而是抓住某个并列段落重点展开引导,教给学生自学和阅读的方法,加强言语训练,让学生在逐步读文中感悟课文的情感,想象延伸,力求学习的有效性。

教材分析:《小镇的早晨》是一篇立意新、结构严谨、语言精巧的小散文,全文以“总—分—总”的顺序来展现桃源镇早晨的美丽,每段均是以”总分式”来记叙它的“安静”、“热闹”和“忙碌”,主线明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言优美,句式和修辞手法运用与小镇早晨的“美丽”相得益彰。

品读之,会让孩子们感受到小镇的美丽以及勃勃生机,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层次分明,叙述精准,动静结合,贴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实际,理解和学习起来就相对轻松,再加之本课条理清晰,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浓厚一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生字11个,写字9个,在学文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学会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理解课文,培养初步积累语言和自学的能力。

(3)通过观察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对小镇的感受,进行诵读展示。

方法与途径:以读为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激发情感。

情感与评价: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和“忙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
导学生用不 同形式进行 朗读 , 或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 想象课 文描绘 的画面 , 交流 自己的独特感受 , 并通过朗读表现 自己的感 受, 真正让学生走进课文情境 , 产生情感共 鸣, 从而达到 内化 、 积 累语言的 目的。如 在教 学《 碧螺春 》 四 自然段时 , 第 我先让学生 自己有感情朗读 , 体会思想感情 ; 接着组织学生交流感受 , 在相 互交 流评价中 , 使学生“ 人 磐
浅谈小 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 ’ 导’
张文 明 ( 苏省 淮安 市楚 州 区范集镇 中心 小学 江
摘要 : 阅读 是 学 生 的 个性 化 行 为 , 应 以教 师 的分 析 和 讲 解 不
231 ) 2 2 5
三 、 思— — 精 读 感 悟 导
来代 替 学生 的 阅读 实践 。 在 阅读 教 学 中教 师 应善 于 “ ” 导 。一 是

教学时为了避 免枯燥 的讲解 , 让学生在 轻松 愉快 的氛围中学习 课文的语 言 , 领悟课文的特点 , 我采用“ 分组 交流 、 代表发言 、 组 员补充 、 感情 朗读” 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 以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 ①分组交流 。 在学生读到兵马俑类 型时 , 我让相 同爱好 的同学组成一组 , 在一起交流 、 讨论 。学生在你一 言我一 语的讨论 中, 集思广益 , 加深 了认识。②代表发言。每组推荐一
五 、 练 — — 迁 移 运 用 导
小 学阶段 的课 文基本上 都是语言 通俗 、 易懂 的文章 , 在教 师适 当引导 下 ,学生通过 反复 阅读 是能够 理解 课文所 写 内容 的。在 “ 导读 ” 阶段 , 教师要采用让学生 自由读 、 默读 、 交流读等 形式 , 引导学生 把课文读 流利 , 尽量读 出感情 来 ; 反复 阅读 在 中加深 对课文 语言 文字 的理 解 , 引导学生 质疑 、 并 讨论 , 住 抓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13《花钟》导学案及知识点

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13《花钟》导学案及知识点

13.《花钟》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欣赏四季的各种美丽鲜花。

2.教师导语:都说“一年四季花不同”,你知道吗?一天之中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人还把这些花做成钟表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3.板书课题---花钟。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芬、芳”等9个生字,会写“斗、芬、芳”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并能用关键句概括一段的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鲜花开放的特点。

2. 通过小组合作,逐步养成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字词运用(一)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dòu fēn fānɡ nèi xǐnɡ shòu sū斗芬芳内醒寿苏qiáng shì kūn xiū jiàn zǔ强示昆修建组(二)读准词语。

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内外娇嫩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三)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争奇斗艳: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

造句:公园里的花开了,争奇斗艳,香气袭人。

芬芳迷人:形容气味很好闻,很诱人,使人舒服着迷。

造句:这片花海芬芳迷人,引来众多游客竞相拍照。

欣然怒放:形容花开得很灿烂。

造句: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向日葵欣然怒放。

娇嫩:指柔嫩;嫩弱。

常形容身体、植物。

造句:这朵娇嫩的花儿,真惹人喜爱。

吻合:完全符合。

造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的活动时间相吻合。

(四)多音字组词。

挨ái (挨打) 觉jiào (睡觉)āi (挨挨挤挤) jué (觉得)传chuán (传说)曾céng (曾经)zhuàn (自传)zēng(曾祖母)(五)归类识字。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海底世界》教学反思11.认识生字15个,学习“窃窃私语、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海底世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培养学生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从生活中入手,从问题入手;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感悟,在品读中升华的阅读教学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来调控组织教学,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一)交流资料,激疑引题师:同学们,上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许多大海的资料,让我们以小组一起来交流大家的收获吧!(学生以5―6人为一组,相互交流搜集的资料:图片、贝壳、鱼类标本、文字介绍等。

教师也要参加到小组中,享受交流的快乐!)师: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大海是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

生:大海一望无际,有许多珍奇的动物和植物,是个大宝库。

(大家拍手笑。

)生:……师:大家谈得很好。

可是,你们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海底世界,将带大家走进一个新的世界。

(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生:海底世界什么样儿?有山吗?有树吗?生:海底有宝藏吗?生:海底有多少种动物呢?最有趣的是什么动物?师:大家想了解的问题都很重要。

我们怎样才能找到答案呢?生:读课文。

生:上查资料。

生:到图书室去查阅。

师:现在我们就来读课文。

[评析:课前丰富多彩的搜集活动,已经使学生开始了解大海,走进大海,激发了对大海的兴趣和热爱,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它们之间相互补充,调动了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

建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师: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海底有各种奇妙的声音。

生:海底有许多种动物,他们的活动方式各不相同。

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长期的困惑,针对此困惑,我校教研课题立项为“双轨四步练阅读”,经过长期的磨课,评课,议课。

研讨此项方法已在我校广泛应用。

“多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在实施素质教育之际,我们的实际教学还是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脱离了在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课堂上的朗读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不当地方:一、流于形式上的读。

老师为了怕被别人说上课没有让学生朗读,所以随便让学生进行默读、小组读、齐读等,没有考虑各种朗读的适用性,或者老师安排学生朗读时间过少。

例如,让学生用两三分钟默读一篇较长的课文,学生根本不够时间读完,当然达不到读的效果。

二、没抓住精华部分读。

课本上的文章类型各种各样,朗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老师应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精华部分,而不能从头至尾、漫无目的、一遍又一遍地读。

如在四年级上册《月光曲》一课中描写月光内容的段落是精华部分,老师可在播放《月光曲》的过程中示范朗读,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大海的景象,使学生较快地融入情景中,再指导学生朗读这种部分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缺少对朗读的评价。

学生朗读完了,老师就觉得已经完成了一段的教学任务了,继续讲下一段,通常缺少对朗读效果的评价。

可能个别老师认为朗读完再让学生评价,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倒不如让我多讲一遍,让学生更明白点。

实际上,这是老师对“读中领悟”的作用理解得不透彻。

学生如果对课文中的内容理解得不透彻,那他一定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内容。

这时,如果老师大胆地让学生相互评价,指出朗读过程中不当的地方,找出正确的朗读方法,从而真正弄懂了课文,这不是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课文更好吗?我校的教研课题:“双轨四步练阅读”,主要有以下几步:1,初读感知2,精读理解3,赏读分析4,拓展延伸在校教研室领导和全体语文教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磨课,评课,议课,查漏补缺,使这个课题取得较好收效,我今年所带一年级学生,教学时也使用了此课题,引导学生如何读,每遍的读都带着不同问题,有目的的读,如《乌鸦喝水》一课,学生初读,带着问题说说是怎样的一只乌鸦?学生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他们能用聪明等词语回答,再读时,问题是乌鸦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喝水?学生很快能从文中找出答案,拓展延伸时我又提出乌鸦还有什么方法解决喝水问题,他们居然能回答用吸管等。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1、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我不是最弱小的》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和哥哥的影响下,把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这篇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

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的意识。

1、初读课文,使学生有所知:感知内容。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实践、自觉朗读来完成。

完成这一过程教师有意引导,让学生对课文的含蕴有所感知。

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弄明白文章所写的事情。

在学生了解本文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在读书中对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再读课文,使学生有所悟:在初读的基础上,再读的重点首先放在深入领会“妈妈”两次说话的用意上: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意在教育萨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弱者;第二句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是在激励孩子。

可变换形式反复朗读,然后进行句式练习:“妈妈”说的第二句话还可以怎样说?(⑴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⑴ 要是你能保护别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

)学生理解“妈妈”对萨沙的良苦用心。

同时,联系前文一家人递让雨衣的情景,学生对“妈妈”的话有更深刻的感悟。

其次重点读好萨沙说的三次问话:第一句“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学生体会萨沙不懂他们为何这样做的心理,读出天真幼稚的语气;第二句“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萨沙不甘为弱、也想保护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萨沙把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之后说的话,“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指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感,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保护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了。

这样,通过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爬天都峰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爬天都峰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一、情境激趣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预习,让你们用不一样的途径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你们拿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放课件:天都峰的介绍及人们爬天都峰的导游片。

3、这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天都峰上的故事。

4、出示自读要求:二、引导阅读1、课文读完了,谁能说说文章中哪些资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2、再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三、指导分析理解1、怎样才能对同学们喜欢的天都峰这段有更深刻的认识呢?我教给大家一个新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画表现出来。

2、同学们,你认为谁画的好?为什么?3、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读出来呢?4、指名读,读后引导学生评价。

5、提问:这段里有个“似乎”一词,似乎是什么意思?比较有没有“似乎”有什么不一样?6、再读课文。

此刻你们能够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能够站起来读,也能够做动作读。

四、指导感情朗读1、请几人一组先分好主角,进行分主角朗读。

注意一边读一边想。

2、请同学们看清楚有谁在对话?他们说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读出不一样人物的语气和情绪。

3、指名两组分主角进行朗读。

4、引导学生想象。

问:“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时能有什么不一样?5、讨论:(1)“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的话中读懂了什么道理?6、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制导联系实际1、谁说一说自我生活中,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事例。

2、这天我们每位同学搜集了不少有关黄山的资料,课后我们合作出一期壁报怎样样?第二课时一、初读感知1、学生纷纷展示搜集来的各种资料进性汇报。

有几人到屏台上展示。

2、观赏、体会。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二、细读理解1、几名学生汇报自我喜欢的资料并说明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
——阅读教学“三部曲”
阅读教学中,“读”是教学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好“读”的作用,才能把课文教好、学好。

在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抓紧一个“读”字,以读为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摸索出了一条较为可行的阅读教学之路: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

一、初读感知。

初读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

学生初次接触一篇课文,感知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亲自去读。

通过多次读,反复感知课文,让语言文字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画面,借助对事物认识的表象性达到对内容的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所以,这一阶段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使用了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使用电教手段等方法,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我事先在《读者》上精选了一篇悼念周总理的文章。

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学生受到了深深的感染,立刻激发出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课文,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读的特别认真投入。

其次,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

在这个阶段,忌单纯“为读而读”,切忌毫无目的的“泛泛而读”,最忌不知“为何而读”。

所以,阅读开始前,我总是事先设计了一些提纲挈领的“提示语”,引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脉络,领会文章意旨。

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这是一次怎样的战斗?文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概括一下你心中
的邱少云。

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一下就牵住了文章的牛鼻子,初读也就事半功倍。

此外,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的形式多样,训练重点也有所不同。

比如范读是要求听准读音,辨明语误,理解内容;朗读时要求咬准字音,注意速度,注意停顿,而且要领会内容,读出感情;默读时要求讲究方法,并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的习惯……
二、精读感受。

这是比较深入的阅读阶段,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读进入课文内部,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作比较深入的领会。

这一阶段重点是对词和句的把握,并借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这一阶段关键是学生主动积极地读,从而进入语言情境,受到情感熏陶。

学生初读课文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只能反映课文的表象和外部联系。

要反映课文的本质还需要进行细致深入的阅读活动。

要引领学
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不仅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而且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而弄清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以及言外之意、弦外之意,达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扎实细致地读书,认真分析词与句、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将感知的内容通过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想像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还原成客观事物甚至创造出新形象,并体会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将中心思想表达出来的等形式方面的问题。

至此,学生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课文。

此阶段,我常用的基本做法是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就是通过学生质疑问难以及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尤其注意,这一阶段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给学生充分感受的机会。

否则,精读流于形式,感受也就无从谈起了。

例如:在教学《在炮兵阵地上》一课时,我抓住“彭总为什么电闪雷鸣地发作了?”这一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反复品读、讨论,读懂了彭总由“脸色不好看”到“再也忍不住了”,再到“电闪雷鸣地发作”的过程及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了人物性格。

三、赏读感悟。

赏读感悟是在精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精读感受的继续和提高。

这一阶段是对语言文字从概括到具体、从内容到语言更加深入的认识过程。

我要求学生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去读书,通过分析、归纳、
比较等方法去品评作者的立意、构思、语言表达等特点,从而训练语感,学习表达方法。

例如对全文整体性的品评,我主要放在让学生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突出特点上。

做法是:让学生从中心出发,反顾课文,默读(或朗读)进行思考讨论--作者这样安排语言材料表达中心思想的匠心何在,课文的立意、选材有何精妙独到之处;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文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标体系,对课文有一个高层次的整体认识。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重点选读:“邱少云只要从火里逃出来……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我忍不住不看”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赏”和“悟”,我注意巧妙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我用《月光曲》做背景音乐,引学生进入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

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

学生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读出了音乐的优雅、轻盈、热情和不可遏制的沸腾,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走进了贝多芬的情感世界。

“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这个以学生读书训练、能力发展为主线的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组合的程序。

但是,由于学生的多层次性和思维的复杂多变性,它不可能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即必须以“读”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读”贯穿始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