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之前,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自己之前,先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前几天,一位朋友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我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有人说我好,我就会开心的不得了,但是别人一旦说我不好,马上就会自卑的不行,经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句眼神而影响自己一整天的心情,我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容易受别人影响是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当一个人找不到自身的价值,迷失了自我时,就很容易顺从和认同的别人,“在自己的人生中感受的都是别人的喜怒哀乐”。所以我们经常说,要做自己,只有遵从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才可以把生活过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但是,道理理解起来容易,想要真正做到就没那么简单了。比如做自己,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表面上看,做自己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照自己当下真实的想法去做。但是稍有生活常识的人就会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是不可以这样做的。

比如早上赖在床上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今天真不想上班”;工作没做好被老板骂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声音是“老子不干了”;和爱人吵架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声音是“干脆分手算了”。如果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勇敢的做自己,后果恐怕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当我们说做自己的时候,它是隐藏了一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这样做不但能够遵循自己的意愿(心理层面),更重要的,还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好(现实层面)。那些任性的和放纵自我的人,虽然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但是这样的行为我们并不认为是真正的做自己。

对很多年纪尚轻的人来说,先不要奢谈做自己,在此之前,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先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刚进入社会的人来说,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在接下来至少十年的时间里,你都可能会处在一种迷茫和挣扎的状态中,苦苦求索。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虽然我们都在追求自我,追求个性化,但是对35岁之前这个阶段的人来说,首先需要做的是社会化,也就是先要去适应现实中的社会。

这个阶段的我们,对真实的生活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体会。我们对生活的认知,更多是基于书本上简化和刻板的知识,以及我们头脑中的想象甚至是幻想,而缺少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这样的一种矛盾就决定了,混乱是这个阶段我们心理层面的一个关键词。

为了减少这种混乱,更好的适应生活,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需要在做事的过程中,通过别人的评价和看法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在乎别人的看法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或者因为更努力,或者因为有更好的社会资源,或者因为运气比较好,会比别人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并取得让别人羡慕的成就。我们经常认为,这些更成功的人更容易找到自我。但其实,这也可能只是一个误解。

这时我们体验到的成就,实际上只是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找到一个容易让别人认可的社会角色。我们看似是在为自己奋斗,其实是在为如何演好他人眼里的这个角色而奋斗。当然这个社会角色也有很大积极意义的,它确保我们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也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般来说,35岁以后我们多数人都能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一方面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们积累的经验和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些符合自己意愿的事。

但是,当我们解决社会角色的问题之后,又有一个新的挑战会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中年危机。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中年期是一个人关注点和兴趣的转变期。在前半生,我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现实的客观世界当中,比如学业、家庭和工作,但是当这些我们都体验过之后,原来的兴奋和热情就会逐渐消退,并对原来的想法和对生活的意义表示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很多人会突然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很多并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而只是为了迎合别人,或者是为了证明自己而已。

这时,我们一方面会从原来的看重外在世界转向此前一直被忽略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原来因为条件不具备而被压抑的需求,会重新激发我们的兴趣,成为我们新的人生目标和动力。

也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真正进入到了追求自我和个性化的阶段,也就是成为独立的个体,实现个人能力和发展自我。

所以,当我们说做自己的时候,不要简单的认为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要它当成一个探索自我的漫长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和懂得自己,也才真正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