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设计
摘要:在建筑行业的方方面面引入BIM技术已经是大势所趋。就综合管廊项目
而言,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切实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进一
步分析了BIM技术的综合管廊设计,以共同用人参考借鉴。
关键词:综合管廊;设计;BIM技术
一、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设计中应用的优势
在综合管廊设计中,采用传统的施工设计方式主要是在管线没有进行施工前将设计图纸
进行汇集,送到管线综合专业,然后由各个管线综合专业对管线实施总体规划,之后才能够
进入正式的施工阶段。如果后期施工过程中遇到两种管线出现冲突,就需要变更施工设计,
还需要对工程进行返工处理。而与此种施工技术不同,BIM技术可以在工程施工之前对整个
工程进行施工预测,通过预施工的方式检测地下管线铺设中可能出现的碰撞,从而进行施工
设计,这样就能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避免由于管线的碰撞而出现返工问题,进一步减少施工
的变更。在市政管廊设计中融入BIM技术,通过模拟施工的方式能够校正施工设计中存在的
问题。在二维管线综合设计中,由于这些问题不会与设计相冲突,经常会被施工人员所忽略,但是到实际施工遇到阻碍时再去解决问题已经是无力回天。
二、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设计
作为综合管廊的总图设计者,不仅要做到合理确定管廊的尺寸,还要考虑各专业管线间
的有效间距,保证合理的安全距离和维修间距,同时还要统筹规划,预留发展空间,有效降
低工程的成本。因此,综合管廊内管线较多,横纵向穿插频繁,管线综合设计者最大的工作
量就是布置各种管线的位置,必须绘制每个有变化节点的管线断面,总图设计者要通过想象,来确定各种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管线标高难免会出现碰撞,利用 BIM 的3D 真实比
例模型进行管线碰撞检查,BIM 软件具有强大的可视化功能,能有效协助设计人员从任意角
度剖切,查看各个断面管线布置情况,同时可以随时查看各支管的信息,并精确测量管道间
的距离,合理确定综合管廊位置,以及综合管廊宽度和高度,将模型导入到Navisworks 软件,模拟真人行走的模式,进行净空检查。通过对各分支管线的接口、各种附属设施的安装口、
通风口以及应急逃生出口等方案内容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对参数化视图进行实时渲染,提
前模拟设计效果,对比分析,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2.1 Auto CAD Civil 3D
在综合地下管廊设计过程中,Auto CAD Civil 3D 可以提高设计出图效率。Auto CAD Civil 3D 首先可以发挥三维动态设计的优势,设计过程就是三维模型的制作过程;任何局部细节通过
选择模型不同角度的面进行剖切,可得到详细的施工平面图。通过智能对象之间的交互作用
实现设计过程的自动化,减少设计人员工作量。其次可以发挥协同工作机制,通过采用外部
参照、数据快捷方式和 Auto desk Vault 中的对象引用等三种方式,实现各专业设计人员之间
的协调和沟通,保证实际出图能满足施工要求,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签证。不同专业的
地下管网相互之间影响,可以通过 Auto CAD Civil 3D 软件自带的管线碰撞检测并进行调整。Auto CAD Civil 3D 可进行模拟施工,充分考虑到路边的建筑、桥梁、城市内河涌对后期综合
管廊施工和管廊内设置的各种管网施工,充分发现后期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模拟施工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负责各个方面的设计工程师可共同协商解决。
2.2 图模一致和错漏排查
在一个正常的完整的项目设计周期当中,前后出现几版图纸是非常常见的。从业主要求、设计规范、施工安全和节约成本等角度考虑,一步到位最终版图纸的事情实属罕见。但是为
了满足项目实际需求,三维模型不可能等到最终版图纸到位后才开始创建。所以模型根据每
一版图纸所要做的调整修改就是一个时时的过程(我们可以简称其为图模一致)。这些修改
可以在模型中直观具体的体现,给施工带来极大的便利。传统设计图纸由于受到维度的限制,设计师很难保证图纸的完全正确。一般来讲,发现问题往往是在施工过程中,再反馈给设计,设计做出变更,现场返工等老一套的解决方案会带来工期的延长和成本的浪费。这给施工过
程的完整性和积极性带来了挑战。此时 BIM 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3 碰撞检测和管线综合
管廊中可纳入电力电信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热力管线、排水管线等
等市政公用管线。在 BIM 模型中可以综合考虑管线的种类、数量、安全距离和运输、安装、
维护、检修空间以及不同管线的特殊性等,管线的综合排布应满足多种行业规范。按碰撞的
主体可分为:①管线与管线的碰撞;②管线与管廊主体的碰撞。按碰撞距离可分为软碰撞
和硬碰撞。硬碰撞既主体的实际碰撞,软碰撞指主体没有碰撞,但预留的安装或者检修距离
不够。这几种碰撞都可以通过 BIM 软件进行一键检测,然后逐一排查,为实际施工提供精确
的指导依据。
2.4 管廊内部管线排布
市政管廊可划入各种类型的热力管道、雨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给排水、各种类型的电
缆等市政公共管线,在 BIM 模型中来布设各个方面的管线,整体考量管线的数目、类型、安
全距离与装设、运送、养护、修理和各种管线间的影响等,管廊内管线的排设应当满足各个
方面的需求。在 BIM 模型中实施各个方面管线的排设,能够即时浏览正在布设的管线和其他
管线间的距离能否满足提前设计的要求,在排设完成以后还能够实施一键式碰撞检查,发现
管线排设的硬碰撞与软碰撞。前者重点是发现管线和管廊自身,亦或管线和管线间的冲突,
后者重点是检测管线间的距离等。在设计管线的时候,经过三维漫游仿真,能够检验预留修
理空间和人行道能否满足经营时期的需求。并非全部的道路都要设立综合管廊,一些地区的
管廊会与外面直埋管道接驳,由于各个接口对管线的管径要求不一样,而且会牵涉到诸多的
预留洞口,因此,在管廊内部管线的排设中应当考量各个预留孔的规模,且联系预留孔的位
置对管廊侧壁的钢筋布设加以整合,确保后续过路套管与管廊的连接。除了预留洞口精准位
置以外,在管廊设计中明确布设关系以后,还应当设置管线桥架有关的预埋件的定位,利用
预埋件的设计来防止后续管线布设过程中对管廊主体架构进行施工,另外也可以加快桥架与
管廊内部管线的施工效率。
结束语:
就当前来说,BIM(建筑信息模型)通过数据化模式的创建与使用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运营、设计以及建行过程实施管理与优化的基本过程,其具体的技术与方法是建筑业两化融合的有
效技术,它正逐渐变革建筑业的未来。由此可见,作为新型技术,综合管廊在全球都算作一
类十分理想的技术形式,如今城市的基本发展发展以及设施建设的都离不开此技术的运用。BIM 技术不仅能够为综合管廊的规划选线、协同设计等提供综合的智能化管理,还能快速有
效的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管线事故频发的问题,随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加速建设,对
于保障城市安全、改善城市面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海龙.城市综合管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5( 6).
【2】雷升祥.综合管廊与管道盾构[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23).
【3】张皓文.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协同设计研究[J].中国水运月刊,2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