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成了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只有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这两个“轮子”都转起来,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快速发展。

坚持“两手抓”,就能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市场来组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以市场为主导,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样性、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两者性质功能有所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正确区分和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坚持“两手抓”,既集中力量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放手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坚持“两手抓”,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威力,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加快文化发展的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可以扩大融资渠道,以多种方式吸收公众投资,解决文化发展的资金瓶颈;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跨地区兼并、重组,迅速扩大文化建设的规模;可以推动文化经营单位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内容、形式、手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文化品牌;可以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

用社会大生产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用产业的形式、结合市场机制的威力推动文化发展,是文化生产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文化生产力的一次本质提升,影响深远,潜力无穷。

坚持“两手抓”,有利于推动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发挥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通过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重视解决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推动他们更好地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合格的市场主体。当前,一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缺乏经营活力和竞争动力,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上的战略投资者和主导者,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坚持“两手抓”,有利于推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上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两种主要力量,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但不应该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过去我们在文化管理体制上的最大弊端,就是政府的职责不清,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管得过多过细,应发挥的作用没有发挥好。坚持“两手抓”,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责,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使政府部门实现从主要是办文化向管

文化转变,从主要是面向直属单位的微观管理向面向全社会的宏观管理转变,从主要是行政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管理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宏观调控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坚持“两手抓”,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加快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放手让一切有利于文化发展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过去我们在文化建设上主要靠政府,实践证明这个力量是有限的。要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各项政策,拓宽渠道,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只要积极地开渠引水,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建设的智慧和力量就能源源不断流向文化领域,汇成推动文化发展的洪流,开创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为什么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011-10-11 《建议》指出,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这是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路和基本遵循,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第一,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

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性质相混淆,事业的职能和企业的功能相混淆,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人不足,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近年来,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要求,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贯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方针,做到“两手抓、两加强”。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问题,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以市场为主导,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负起社会主义文化的腾飞。

第二,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是意识形态,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尽管运作模式不同,但不论是文化事业单位,还是转制为文化企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阵地,都不能单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都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正确引导和发展大众文化,自觉抵制低俗,决不见利忘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