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风格

合集下载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在中国的散文写作中,属于居于象征主义和新派的抒情散文,其特点是强调一种抽象的清新柔美的感受,能够将人们深刻体验到一种淡淡的和谐愉悦之中。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有:
一、意象清新细腻:在朱自清的文字中,意象清新细腻,比喻、拟人、抒情等手法灵活多变,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朱自清的情感。

二、结构精美:朱自清的文字中句式整齐,层次清晰,结构精美,因此形象生动,使人细细品味,令人流连忘返。

三、抒情优美: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注重抒情,以及隐含着的淡淡的禅意,抒情优美,充满诗意和淡雅的韵味。

四、细腻淡雅:朱自清的文字细腻淡雅,具有活泼而优美的口吻,充满清新的禅意,能够让人们融入到一种简洁而精致的自然风景之中。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与创作风格研究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与创作风格研究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与创作风格研究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以清新淡泊、纯朴自然、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性等特点成为散文的代表之一。

作为一位文学大师,朱自清散文的创作风格和特点非常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特点之清新淡泊朱自清散文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清新淡泊。

他的散文写作内容大多围绕他所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而且常常描写那些看似平凡而且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

在朱自清看来,这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和场景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最为真实的感情和生活状态。

朱自清散文中常常出现的乡村风景、季节交替的变化、蔗糖田、小河边、白墙青瓦的故宅等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家园式的温馨和尊重。

他用深情款款的笔触去描写这些感人至深的画面,表现出一种清新淡泊、质朴真挚的生活态度。

二、特点之纯朴自然朱自清散文的另一个特点便是纯朴自然。

他常常把自己身临其境的生活经历通过写作形式,展示给读者,让人不禁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朱自清的散文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他常常记录下身边的人物、事物、情感,这些素材极具感染力和生命力。

他的散文中,出现了许多平凡而优美的细节,像是蚕缕秋凉推门望月、窗间珠帘半卷凉生和滴答凉敲的雨声等,都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三、特点之情感丰富朱自清散文还表现出一种情感丰富的风格。

他用朴实的语言,流淌着浓厚的人情味和文化底蕴,从而表达出那些经历过的真情实感。

朱自清的散文饱含着对人性、生命、爱、道德、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感悟,他笔下的每个角色都是经过深刻思考和人生历练后塑造的。

因此,他的散文不仅是一种门类,更是一种精神体魄的浸润和熏陶。

四、特点之富有哲理性朱自清散文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富有哲理性。

他的作品对于人生、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也以一种朴实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朱自清的散文常常是由一些小事物渐渐引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如《背影》、《春》和《读山海经》等,有些篇章不仅仅只是通过其所述之事的多样而具有深度的思辨,还恰当地融合了音乐、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感悟,形成一种独特的叙述和抒发方式。

谈朱自清的散文

谈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细腻优美、意境深远为特点,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推崇。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注重表现情感和思想,他善于运用情景交融、心理描写等手法,将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得他的散文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明快,注重细节描写,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他的作品还表现了他对生命、爱情、家庭、友情等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自然、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探索。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

他的作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学史上,并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朱自清的散文与清新文学风格的塑造

朱自清的散文与清新文学风格的塑造

朱自清的散文与清新文学风格的塑造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清新文学风格而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在表达思想感情的同时,还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从而给读者一种清新、淡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如何塑造了清新文学风格。

朱自清的散文以清新淡雅的文风著称,这与他的情感倾向、表达方式以及写作特点密切相关。

首先,朱自清的散文情感真挚流畅,简洁明了的句子常常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他以自己深厚的感情和细腻的观察力描绘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将寻常事物妙笔生辉。

例如,在他的名篇《背影》中,他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父爱的伟大和自己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这种真挚的情感流露贯穿于他的散文作品中,让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注重观察细微之处,重视客观性和真实性。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出对生活的敏感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朱自清笔下的景物描写温婉细腻,不事雕琢却仍具有画面感。

例如,《春》一文中,朱自清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将春天的美丽娓娓道来,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这种对细节的观察力使得朱自清的作品更加真实、贴近生活,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外,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强调情景交融,注重描绘生活的细碎瞬间。

他常常通过对生活琐事的叙述,展现出生活的美好和人情味。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以荷塘月色为背景,描绘了初恋的美好回忆,令人回味无穷。

通过独特的写作方式和清新的文风,他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纯净、美好的境界。

这种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使得朱自清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示力。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在形式上也展现了清新文学风格的特点。

他的文笔清丽流畅,自然纯净,不带一丝雕饰,恰如其人。

他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以及富有音乐性的句子结构,使得他的散文更具可读性和艺术性。

此外,他善于运用典故、警句和谚语,巧妙地融入到散文中,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其清新文学风格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备受赞誉。

名家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

名家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

名家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朱自清,这个名字在文坛上响亮得很,像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很多人的文学道路。

说到朱自清的散文,大家都是一脸的认同,纷纷竖起大拇指。

你看,名家们对他的评价就像一场狂欢的盛宴,各种赞美不绝于耳,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一起乐一乐。

1.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1.1 细腻入微的观察朱自清的散文,尤其是《春》,简直让人如沐春风。

他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简直就像一个老朋友,陪你一起去看花开花落。

他在文章里把春天的气息写得那么生动,仿佛我们也能听见小鸟在树上欢唱,闻到花香四溢。

就连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都能写得特别动人,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1.2 深情真挚的表达除了观察入微,朱自清的表达也是一绝。

他的文字就像一杯清茶,淡淡的,却回味无穷。

无论是对自然的热爱,还是对亲人的怀念,都让人心里暖暖的。

他那种深情真挚的表达,简直让人忍不住想流泪。

就拿他写父亲的那篇文章来说吧,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看到那儿真是让人感同身受,仿佛父亲就在眼前。

2. 名家的赞誉2.1 鲁迅的高评价说到朱自清,鲁迅可没少夸他。

鲁迅曾经说过,朱自清的散文“真挚而动人”,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鲁迅可是个眼光极其独到的人,他能够看出朱自清作品中的那份真诚和热情。

鲁迅总是那么犀利,但对朱自清的赞美,似乎让他也放下了那一份锋利。

这样一来,朱自清就成了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连鲁迅都得捧着。

2.2 现代作家的追捧不仅鲁迅,现代很多作家也对朱自清赞不绝口。

比如,作家贾平凹就曾表示,朱自清的文字像是一道清流,让人心旷神怡。

大家都觉得,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情感的升华。

每当读到他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仿佛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被一扫而空。

3. 朱自清的影响力3.1 引领散文潮流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简直为后来的散文作家指明了方向。

他那种平易近人、真诚动人的风格,让许多作家都跟着学,试图在文字中寻找那种独特的韵味。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至今仍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与文学贡献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与文学贡献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与文学贡献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他以独特的散文风格和杰出的文学成就而被后人所赞誉。

本文将对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和他对文学的贡献进行探究。

一、朱自清的散文风格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以细腻、纯净而著称。

他所创作的散文作品描写了诗意的自然景色、深刻的人生感悟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朱自清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细微入微的细节来塑造情感和描绘景物,使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独特的美感。

他的文字流畅优美,用词简练准确,句式丰富多样,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朱自清的散文中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思考,他注重情感表达的真实与深刻,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观察社会和世界。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入思考,将自己对人生、人性和社会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常常使人回味无穷,读者在阅读中既能领略到作者的感受,又能获得对生活的启示与思考。

二、朱自清的文学贡献1. 散文创作的开拓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开拓者之一,他致力于摆脱传统散文的陈旧桎梏,尝试新的散文写作风格。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自然、真实、充满生活情趣而著称。

他以自己的独特写作方式,为中国散文作品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

2. 文学评论的重要学者朱自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评论家。

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都有深入的研究与理解,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朱自清的文学批评著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对后来的文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3. 教育事业的推动者作为一位教育家,朱自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担任北京大学文学系主任,致力于年轻一代的培养与教育,对中国的文学教育和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朱自清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也对后来的教育工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文化传承与发展朱自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研究与领悟,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他通过对古人文化智慧的理解与延续,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朱自清的文学作品回应了时代的需求,同时又传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念。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简洁、自然、真情实感著称,被誉为“自清散文”。

以下是对他的写作风格的一些具体解释和拓展:
1. 清新自然: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大多清新自然,以描绘现实生活和自然景观为主,注重语言的直白和真实。

他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2. 简洁明了: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不冗长、不拖沓,易于理解。

他善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快速地理解和感受到他的心境和情感。

3. 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充满真情实感,他的文章内容真实、感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感。

他注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 独特的风格: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他以自然、清新、真实的风格著称,同时兼具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魅力。

他善于运用诗词的意境和韵律,使散文作品更具有诗意和美感。

5. 关注社会现实: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探讨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同时也启迪和鼓舞了后人,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清新自然、简洁明了、真情实感、独特风格,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和描述。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质朴。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他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细节,展现了人性的真实和深刻。

例如《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回忆自己父亲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父爱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很容易被故事中真实的情感所打动。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二是观察细致入微。

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生活的真实和细腻之处。

他善于捕捉一些微小的瞬间和细节,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例如《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细腻和美丽,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

第三,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三是语言简练明了。

他的散文作品语言简练,篇幅短小,却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展现了寂静和宁静的美感,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感受到作者对这一景色的独特理解。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四是思想深邃。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富有哲理的内容。

他通过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描述,更是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父爱的回忆和思考,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包括情感真挚质朴、观察细致入微、语言简练明了和思想深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描写,更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朱自清的文章特点

朱自清的文章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这些作品细腻华美、婉转清新,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也成为后代语文教学课本历久不衰的范本.纵观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主要表现在:隽永的意境,清秀的语言,精巧的结构,真挚的情感等方面.一、构思缜密,布局精巧(如《荷塘月色》,全篇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这样的结构严谨细密,脉络清楚,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像行云流水一般,达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可贵境界.结构文章的同时,作者又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巧妙的安排,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平铺直叙,而是略写与详写相结合,既有大笔涂抹,粗线条的勾勒,如第二自然段;又有工笔细描,精细入微的描摹,如作品的第四、五、六自然段正面描写荷塘月色的部分.作者按照观察的角度,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选择了一系列最能表达他心绪的自然景物进行绘声绘色地描写.先写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次写月色,再写荷塘四周的环境、景物,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恬淡幽静的荷塘月夜景色,从而烘托出作者寂寞惆怅、孤独苦闷的心境. )二、浓郁的抒情色彩(《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表现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写这个人的正面,写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给人印象不直接.但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却不写父亲正面的形象而写了父亲的背影,切合人物特定的关系和场合.孩子大了,尤其是男子,他虽然很爱自己的父亲,但这种爱比较含蓄,不那么外露.在离别的时候,明知父亲很哀伤,他不会特地从正面去细致观察父亲的表情,只会在父亲转过身去时,表面装着毫不经意,而实际上是很注意地从侧面或背后去看父亲,而且也只有这时才好意思看仔细.所以,作者以背影为中心来写,正是他抒情真实的地方.在作品中,作者围绕“背影”铺陈其事,这个重心四次点题,虚实并用,疏密有致.作品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第一次提到“背影”,只用一句用简笔就点破了“背影”题旨.接着作者文笔荡开,先不直接写背影,却转而从回家奔丧写起,祖母的亡故,家庭的亏空,光景的惨淡,父亲的赋闲,从北京、徐州、南京等地一路写来,有条不紊而又要言不烦.其中再三强调的是父亲自己忍住失母的悲痛,却劝慰儿子,初步展示了父亲爱子的内心活动,为背影的出现涂上了悲凄的抒情底色.以后,通过父亲过铁道,攀月台,买桔子这一情节,着力刻画父亲的背影,把抒情推向高潮.这是第二次提到背影.用繁笔细腻的刻画,写得委曲婉转.写父亲“迂”的行为:照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铺大衣、叮咛“我”、嘱托茶房等,表现了父亲纯朴忠厚,对儿子关切的心情.当然最精彩、最动人的还是买桔子的白描叙事.作者只是把父亲怎样走到铁道边探身爬下月台,怎样手脚并用攀登那边月台,以及买桔子怎样艰难地抱运回来这一系列动作,老老实实地勾画出来,描写的是买桔子的背影,揭示的是父亲不惜劳苦的深情.作者在这段的最后,妙的是以反衬手法强烈地烘托了儿子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之情,从而使抒情十分真实深厚.作者叙说自己许多悔恨的情绪,后悔自己当时总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谴责自己“那时太聪明了”,将父亲的一系列所谓“迂”的行为和自己的“聪明”对比起来,通过质朴的生活琐事,将真挚的父子之情富于其中,融情于事,委婉地赞美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第三次提到背影,是描写父亲离开车站时,说“父亲的背影混入来往的人里”,只虚带一句,文字很简,但父亲那么眷恋儿子,至此也只是黯然分别悄然离去的悲酸惆怅,感情也就包蕴在其中了.文章的最后,又一次地让父亲的背影在“我”晶莹的泪光中映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由生离的悲伤发展到死别的预感,感情愈是深沉真挚.作者将自己的真挚情感与叙事结合起来,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情”与“事”交融.通过一系列的典型生活细节,抒写自己的衷情,真切自然而不空泛.其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地成为感人的“抒情细节”.)三、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他自己非常重视对语言的锤炼.“我们文章的语言,必须是出于一种方言,这是语言的真生命;然后再吸收他种方言术语加以扩大,成为自创的语言.”②余光中先生虽曾在《论朱自清的散文》中对朱自清的语言颇多微词,但是他也认为朱自清的文字朴实清畅.“他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③比如在《春》中写草的句子“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都极具特色.除了这种鲜明的口语特色外,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在其他方面也极具艺术魅力. )。

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

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

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散文大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一代人的经典。

在他的散文中,既有对家乡田园生活的怀旧之情,也有对生活、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

首先,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之一在于其优美的文字表达。

在朱自清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巧妙地运用语言,用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文字描绘出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现出一种细腻、优雅的表达风格。

比如在《绿》一文中,他通过对绿色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之中,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的田园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其次,朱自清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独特的生活感悟。

在他的散文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乡、对人生的深沉情感和独特见解。

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怀念,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都融入到他的文字之中,使其作品充满了情感的温度和思想的深度。

此外,朱自清的散文还展现出一种优美的叙事风格和深邃的思辨能力。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通过精巧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个具有故事性和思辨性的场景之中。

他用一种平实而深刻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展现出了一种深沉、超脱的思辨能力。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朱自清的散文美学风格可以概括为优美的文字表达、深情的生活感悟和深邃的思辨能力。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力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通过对朱自清散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智慧,从而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朱自清的散文之美,将永远闪耀在中国文学史的光芒中,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楷模与榜样。

朱自清散文介绍

朱自清散文介绍

朱自清散文介绍
朱自清的散文是现代文学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受赞誉。

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写实议论、叙事抒情等。

朱自清的写实议论类散文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以夹叙夹议的手法抨击黑暗社会。

而他的叙事抒情类散文则更加注重情景交融和情感的表达。

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而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

此外,朱自清还有一些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的散文。

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与文学贡献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与文学贡献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与文学贡献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纯净、朴实、平实而著称。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独特,他以清新的文字表达个人情感、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他对人生的一种理解与对社会的一种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朱自清的散文风格朱自清的散文以纯净的文字为主要特点,他以生活为素材,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感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社会的关注。

首先,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他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琐事,展现他对家人、朋友以及自然界的深情厚意。

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朱自清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母亲的付出与巨大牺牲,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之情,感动了无数读者。

其次,朱自清的散文追求语言的质朴和表达的真实。

他用普通百姓熟悉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情感。

他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冷峻的美感。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与众不同的视角,生动地绘制了一个美丽而祥和的荷塘夜景。

再次,朱自清的散文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他深刻剖析社会现象,关注民众生活状况,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社会问题发表看法。

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朱自清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母亲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对女性的压迫,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二、朱自清的文学贡献朱自清不仅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还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朱自清的散文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风格。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

他运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使作品更贴近普通读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这种风格的创作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作家,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了新的篇章。

其次,朱自清的作品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思考。

他以个人的视角揭示社会现象,对社会问题发出警示。

他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并引导着读者对社会问题进行深思。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朱自清散文的风格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

他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朱自清散文的风格,欢迎大家阅读!朱自清的创作活动开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文学研究会早期的重要成员之一,朱自清在创作中严格地恪守着“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原则。

他写过小说,写过散文,写过诗,虽各有所成,但相比下,他的散文创作更为成功,影响也最大,曾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他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委婉细腻,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相映成趣。

他的亲情散文以叙事写意为主,别有一种韵味。

如《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背影》《荷塘月色》《给亡妇》、《儿女》等,早已脍炙人口。

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认为“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优美,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优美的语言艺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我国现代散文艺术瑰宝中的“和氏璧”,不是以夺目的外表取胜,而是以“不矫饰,不撒谎的朴素自然的美,和经过认真提炼的群众口语谨严质朴的美引人的。

” 孙玉石在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散文八大家》里对朱自清这样评价道:“他那具有浓郁诗人气质笔触又掺入文字中,常令人于散文中感到一种诗的意境和蕴蓄的力量。

” 的确,他善于熔化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提炼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朴素简洁、亲切自然的散文语言。

(一)善用口语,朴实无华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他自己非常重视对语言的锤炼。

“我们文章的语言,必须是出于一种方言,这是语言的真生命;然后再吸收他种方言术语加以扩大,成为自创的语言。

”②的确,口语化是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色。

作者着意用北京口语写成的代表作《给亡妇》中写道:“……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

病的只剩皮包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到会一走不返的……”。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朱自清(1898年-1948年)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极具影响力,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一。

朱自清散文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闻名,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语言特点。

首先,朱自清散文注重细腻的描写。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将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观等展现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例如,在他的散文作品《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荷塘夜景,将读者带入到了这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中,令人如痴如醉。

其次,朱自清散文富有情感共鸣。

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世界。

他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沉的感情,让人读后感到心头激荡。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春》中,他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使读者能够共鸣并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活力。

第三,朱自清散文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他常常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揭示出其中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对社会风俗、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与反思。

朱自清散文作品《背影》中,通过对父子之间感人的故事描写,表达了朱自清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坚持和对亲情的强烈感慨。

此外,朱自清散文还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而受到赞誉。

他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思想,篇章结构简练有力,不啰嗦、不冗长,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他的作品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语言简练却又意味深长。

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达力。

总的来说,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腻的描写、情感共鸣、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等方面。

他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魅力,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朱自清散文犹如一抹清风,给人以启迪和感动,令人陶醉其中。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其散文作品以叙事真情流露、细腻而深入的感受、优美而独特的语言风格为特色。

下面将从朱自清散文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分析其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主题广泛而深入,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他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抒发了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对社会命运的悲壮,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散文形象。

《荷塘月色》以荷塘中的花草鱼虫为载体,表达了人生无常和身世无常的主题;《春》以春天的特征描述为线索,抒发了对社会困境和人生境遇的悲壮和无奈。

他的散文触动着人们心灵的深层次,使人们思考生活的真实和意义。

朱自清散文的情感表达真挚而细腻,情感流露含蓄而深入。

他巧妙地运用散文叙述的技巧,将个人情感与客观环境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情感审美。

《荷塘月色》中,他通过对小船和莲叶的描写,寄托了对逝去青春和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思念之情;《春》中,他通过对树林和蚂蚁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困境和人生处境的无奈和愤懑。

他的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入,使人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真情流露。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优美而独特,以寥寥数语道出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他偏爱简练而深邃的语言风格,凭借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的笔触,使作品充满韵律和节奏感。

《背影》中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通过简洁而有力的句子,道出了父爱的深沉和情感的厚重;《记忆的故事》中的“人生苦短,若能回首,哪怕一瞬,也算甜蜜”,用一种简单而含义深邃的语句,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和执着。

他的语言风格清新简练、生动自然,给人以深刻而独特的触动。

朱自清散文以其真实流畅的情感表达、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瑰宝。

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思考、情感的细腻表达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他展现了作家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理解和关怀,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思考和感悟。

朱自清散文的特色不仅让读者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更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生活的启迪。

朱自清散文风格特点

朱自清散文风格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总体风格特点是朴素清新,令人百读不厌。

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等为代表的写景美文,长于对景物作细致的描摹,从声音、形态、色彩等多方面呈现客观物象的美感,写景状物如在眼前;以《儿女》、《给亡妇》、《背影》为代表的亲情散文则多描写个人家庭生活中的琐事,抒发爱父之心、亲儿之情和夫妇间的悲欢离合,写得浑厚质朴,情深意长;而以《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上的文明》、《执政府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为代表的着意于社会批判的散文,则多揭露黑暗社会的丑恶面目,控诉反动统治者的凶残,流露出对被损害者的深切的同情,作者以愤激的语言抒发自己不平的情绪,洋溢着战斗的激情,这类散文往往有政论文的特点。

《执政府大屠杀记》是一篇血的纪实,是声讨反动当局血腥罪行的战斗檄文。

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经历者,亲眼目睹。

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声称:“我只说我当场眼见和后来耳闻的情形,请大家看看这阴惨惨的二十世纪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的中国!”如果说,在朱自清的写景美文和亲情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作者内心柔和的一面,更多的是朱自清作为“狷者”温柔敦厚的气质;那么,在他那些具有战斗气息的政治檄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作为“斗士”的朱自清“金刚怒目”的一面。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也有个演变的过程。

大体而言,以诗文集《踪迹》和散文集《背影》为代表的前期散文,更注重色调和词藻的华美,文章显得缜密漂亮,而题材更多关注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或抒发“徜徉山水”的情怀,或表现家庭生活中的“身边琐事”,极具个人色彩;而后期散文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则由绚烂归于平淡,文字更多运用口语,遣词造句也更娴熟自然,关注的重心则更多地指向社会众生相,尽量避免“我”的出现,客观写实的分量加深,主观抒情的成分逐渐消隐。

这种变化显然与作者从热情洋溢的青春时期步入深沉稳重的中年时代相关,同时,也是因为身处激烈动荡的大时代,作者已经顾不上细细品味一己的悲欢,而迫切地将目光投向更广大的人群。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朱自清的散文通常是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所以朱自清的散文为人所推崇。

那么朱自清散文的风格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散文的风格的文章,欢迎阅读!朱自清散文的风格一作为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他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

可以说,“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

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散文中,记人记事的一类里,最成功的是《背影》《给亡妇》《儿女》《择偶记》《白采》《冬天》等等。

那叙事的真实,感情的真挚,都是少有的,足以打动读者的心。

象《背影》中描写的父子间的深情,《给亡妇》中抒发的对亡妻的思念,《白采》中对朋友的诚恳,都能扣击读者的心扉,产生共鸣,摧人下泪的。

这种艺术的感染力,并非用什么艺术技巧取得的(当然,我们不否认它的高超技巧),而是出于那真情。

赵景深先生说:“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他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

”这个评价很中肯。

朱自清散文中,还有状物写景的一类,也很成功。

像《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荷塘月色》《松堂游记》《潭柘寺戒坛寺》等等,都是其中的名篇,至于稍后的《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更是有不少记游的名篇了。

朱自清在探讨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提出了“逼真与如画”的问题。

朱自清的语言风格

朱自清的语言风格

朱自清的语言风格朱自清先生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著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都如实抒发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的情感性感染了广大读者。

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的意蕴美是文学创作的最高追求,这种内在美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体现出来。

一、口语入文,朴素清新关于散文的语言风格,朱自清强调文章最重自然,他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写文章,认为这样的文章才能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

通俗浅近、明白如话的“口语化”艺术是朱自清散文突出的语言风格之一。

朱自清的“口语”,以北京口语为主要基础,兼融其他方言中的有效表达成分,形成了具有知识分子口语特点的语言意境。

这种境界,既体现出与人交心似的亲切、随和,又具有了一个文思敏捷的文人精心组织后的清新、典雅。

如《春》里,他不说春天来临,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而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似的。

”……朱自清散文常常以俗语或方言入文,或起到通俗易懂、言简意明的奇效,或得到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好处。

如《话中有鬼》中引用俗语“打是疼,骂是爱”来证明怒骂是恨,笑骂是爱;《论自己》一文中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久病床前无孝子”等大量俗语来举例、形容,收到言微意丰的效果。

风华从朴素中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话,平易自然,堪称朴素美的典范。

二、善用修辞,音韵优美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咏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朱自清的散文里,不论是朴素美的“淡妆”,还是装饰性的“浓抹”,都使语言生动形象至极,尤其是缤纷的修辞,仿佛优美的旋律,萦于耳际,久久绕梁。

1.巧妙运用叠词叠句叠字叠词,用得最传神的当数《荷塘月色》。

“蓊蓊郁郁”的树,写出了树木的繁茂。

“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现出荷塘的形状,使读者产生空间的想象。

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出荷叶的深度,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致。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则反映树的错落有致,开阔又有立体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自清散文的四种语言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四种语言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四种语言特色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尊敬的散文大师。

他的散文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了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可以发现四种显著的语言特色,包括深情叙事、大气淡雅、富有哲理与注重细节。

首先,朱自清的散文以深情叙事为主要特色。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将其内心的情感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在他的代表作《背影》中,他流露出对父爱的深情表达,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绘以及与之相关的细节刻画,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通过情感的外化,让读者更容易与他的作品产生共鸣。

其次,朱自清的散文具有大气淡雅的特色。

他的叙述风格简洁明快,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缺乏文人的雅致之气。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一些古文的成分,在用语上更加典雅质朴,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这种大气淡雅的语言风格,在朱自清的散文中贯穿始终,形成了他独具魅力的作品风格。

第三,朱自清的散文富有哲理。

他在作品中常常用一些生活琐事来引发对人生、命运、情感等问题的思考。

比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通过描写荷塘中的一片月色,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他的作品注重生活的细节,同时蕴含深刻的思想,让读者在欣赏散文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一些哲理智慧。

最后,朱自清的散文注重细节的描写。

他善于观察生活,从细微之处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细节的精准观察和描绘。

例如,在《匆匆》中,朱自清以他独特的角度和细致的观察,描绘了一个风雨中匆忙的城市,通过细节展示出生活之中的无奈与迅速流逝。

朱自清的细节描写让作品更加丰满生动,吸引读者深入思考。

总之,朱自清散文具有深情叙事、大气淡雅、富有哲理和注重细节的四种语言特色。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以深情的口吻叙述着生活的故事,让读者在欣赏散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与智慧。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已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瑰宝,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作《春》、《背影》等,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风格,为后人所推崇和模仿。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真挚,自然流畅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往往以情感为主线,以真挚、细腻的感情展现人物和事物的形象。

他的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追求华丽的修辞,却能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发现人性的本质,使人感受到真挚、深刻的情感。

例如,他的《背影》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对父子之间的亲情描写,展现了人性的高尚和温暖,令人动容。

在文中,他用简单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父亲送儿子上学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也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父亲。

二、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往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他的描写方式,常常将事物的形象和情感融为一体,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例如,他的《春》就是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春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他还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三、言简意赅,语言优美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语言简洁而优美,不追求华丽的修辞,而是力求言简意赅,将复杂的思想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他的语言通俗易懂,却能把深刻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荷塘月色》是一篇以荷花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爱之情。

在文中,他用简单的语言,却能将荷花的美妙形象和深刻的思想融为一体,令人感受到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言简意赅、语言优美为特点,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一种思想的启示和文化的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朱自清的散文通常是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所以朱自清的散文为人所推崇。

那么朱自清散文的风格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散文的风格的文章,欢迎阅读!朱自清散文的风格一作为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他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

可以说,“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

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散文中,记人记事的一类里,最成功的是《背影》《给亡妇》《儿女》《择偶记》《白采》《冬天》等等。

那叙事的真实,感情的真挚,都是少有的,足以打动读者的心。

象《背影》中描写的父子间的深情,《给亡妇》中抒发的对亡妻的思念,《白采》中对朋友的诚恳,都能扣击读者的心扉,产生共鸣,摧人下泪的。

这种艺术的感染力,并非用什么艺术技巧取得的(当然,我们不否认它的高超技巧),而是出于那真情。

赵景深先生说:“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他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

”这个评价很中肯。

朱自清散文中,还有状物写景的一类,也很成功。

像《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荷塘月色》《松堂游记》《潭柘寺戒坛寺》等等,都是其中的名篇,至于稍后的《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更是有不少记游的名篇了。

朱自清在探讨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提出了“逼真与如画”的问题。

他说:“‘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

”在创作实践中,朱自清是追求这种“逼真”的艺术境界的。

他写人、写物、写景,往往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如同以文字作画,得到“如在目前”、“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朱自清评孙福熙的散文说:“他的文几乎全是画,他的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他叙事,抒情,写景,固然是画;就是说理,也还是画。

”(《〈山野掇拾〉》)实则,朱先生许多散文,也是这么写的。

我们以《温州的踪迹》中的《绿》为例,说明作者是怎样追求那“逼真”的艺术境界的。

全文只四个自然段,首尾各一句为一段,点题和照应,做到了首尾圆合,结构紧凑。

中间两段文字,是顺着第二次到仙岩时观察梅雨潭的足迹写的。

层次井然,观察细腻,景物描写达到了逼真的程度。

先写山岩、梅雨瀑和梅雨亭,“走到山边”,先听到声音,再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是梅雨瀑。

到了梅雨亭上,正对着瀑布,山岩、瀑布、亭台、草丛、潭水便尽收眼底了。

作者写踞于岩上的梅雨亭,薄阴天气的岩面与草丛,直冲而下的瀑布,流水撞击岩上的飞花碎玉,纷纷落下的如白梅、似杨花的水花,都是那么形象逼真。

这里的笔笔文字,都是实地静观的所得,没有夸张和雕琢,如同一笔笔的写生画,读来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它是写实之作。

然后,作者写梅雨潭的绿色,是全文的最生动逼真之处。

奇异的绿色招引着游人,“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过了一个石穹门,到了潭边。

望着这一碧潭水,作者展开奇异的妄想:潭水象一张极大的铺着的荷叶,想张开两臂抱住它。

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描写这动人的绿色,使读者来把握这醉人的绿;然后用见过的种种绿相比较,认为它不淡、不浓、不明、不暗,梅雨潭的绿真是恰到好处了。

最后,作者又展开联想,极写这绿色的鲜润醉人,为她命名为“女儿绿”。

作者对绿色潭水的描写,能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勃勃生机。

朱自清的散文,无论是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能描绘逼真,表现作者的真情。

在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时,这一点是要认真理会的。

朱自清散文的第二个特色,在于写出了情致,读来富有情趣,具有感人的力量。

《择偶记》中写祖母为自己说媳妇的幽默,《给亡妇》中悼念亡妻的真诚和哀伤,《背影》中写父子的至情,《儿女》中写儿女的天真稚气,《白采》中写朋友间的友情,……乍读似很平淡,往往不过是写实记事,既无高深的哲理,也无动人的伟业,写来不过是家庭琐事、朋友交往、儿女常情,但在作者笔下,写得却不一般,能够抓住读者,有一股扣击心弦的力量。

这种艺术的感染力,就是出自情致。

朱自清写于一九三三年的《冬天》,就很成功。

全文很短,只有三个片断,是对往事的回忆,但很好地表现了对亲人和朋友的至情。

第一段写当年父亲和他们兄弟三人在冬夜吃白煮豆腐的情景,“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第二段写冬夜与S君游西游坐小划子的事,“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第三段则写一家四口在台州的日子,“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描写的生活是平淡的,写来也只淡淡几笔,读起来却蕴含着一股力量,有一股激情。

三段文字后,最末一段只有一句,来收束全文:“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作者只用一句话收尾,很含蓄,通过叙事,抒发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怀念之情。

行文相当简洁,但极富于情趣,流露着作者的至情。

作者在抒情上,使用含蕴深至的手法,他总是暗示出一部分,却比情怀吐尽更有感人的力量。

象第三个片段,讲完当年在台州的情景后,只有这样一句:“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在这似乎平常的话语中,饱含了多少对亡妻的思念啊!如果多说些想念的话,当然也行,但那抒情的力量也许要差多了。

文章的情致,就是在含蓄、妥贴中表现出的吧!朱自清散文的成功,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字的好,我们概括他的文字风格,可以用清秀隽永这四个字。

郁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

以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的秀丽的文章来者,大约是因为他在浙江各地住久了的缘故。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朱自清的散文,确实写得美,读后使人爱不释手。

文字很讲究,但不过分雕琢,不用大红大绿的色彩涂抹,而是朴实、自然。

在写景抒情时,作者更多运用的是白描,所施的色彩也是极素淡的。

《阿河》《儿女》等篇用的都是白描手法,《背影》中只有一处用较为显眼的色彩——朱红的橘子,但那是为衬托出当时两父子的无心品尝,倍见凄清,更加显示出全篇白描朴素的特色。

语言的口语化,更使各篇作品增加朴素的美感,如《择偶记》的评人生,《给亡妇》中的叙家常,或冷峻,或亲切,使作品的感染力扎根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中。

正如朱德熙说的,他“能够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立新意,造新语,于平淡之中见神奇,平正通达而又富于创造性”。

(《于平淡中见神奇》)朱先生后期散文,语言更趋于口语化,着意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方式。

到了《欧游杂记》的时候,就全写口语了。

其中难免还带些文言的成份,但能够念起来上口,具有现代口语的韵味了。

朱先生的推敲文字,企图从书面语中解脱出来,是用过功夫的。

例如,“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这是书面语中最常见的,也是显示景物间关系时不可少的,在《欧游杂记》的《序》中,朱先生告诉我们,他是怎样用心思处理它,使记述生动、口语化。

到了晚年,朱自清的散文走向议论说理,叶圣陶说:“近年来他的文字越见得周密妥贴,可是平淡质朴,读下去真个像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亲切切的谈话。

”(《朱佩弦先生》,载《中学生》1948年9月号)周密平易的说理,表现了朱先生晚年文字的风采。

读朱自清的散文,应该把其坦诚的真、浓郁的情、朴素的美以及而局构思的精巧结合起来欣赏,才能理解蕴藏在作品里的全部美感深度。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二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

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

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

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

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

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

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