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打印版)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一)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一)](https://img.taocdn.com/s3/m/ff4c537abd64783e08122b44.png)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一)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编写第一篇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调控 (5)一、鱼塘主要水质指标 (5)二、水温的测量与调控 (6)三、养殖水体透明度的测定与调控 (7)四、溶解氧的调控 (8)五、p H的调控 (10)六、氨态氮的调控 (11)七、亚硝酸盐的调控 (12)八、硫化氢的调控 (13)九、池塘水色的感官判断及水质调控 (13)十、池塘底质检测与调控 (17)第二篇池塘健康养殖管理 (20)一、清塘消毒 (20)二、苗种投放 (21)三、日常管理 (2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2006~2007年,农业部组织实施《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中的指导思想是: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以及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和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为载体,大力倡导、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方式,引领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挖掘潜力、提高质量,推进水产养殖业从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
2008年,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道路,以实现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强化养殖业执法和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现代水产养殖业。
水产健康养殖的定义:它是指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建造适宜养殖的场所,选择和投放品质好、体格健壮、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质苗种,并采用合理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通过科学管理、科学投喂优质饲料、科学用药防治疾病和科学管理,促进养殖品种无污染、无残毒、健康、快速生长的一种养殖方式。
健康养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以有效防治为主的措施,在养殖过程中消灭病原、改良养殖环境的各项理化因子,消除发病因素,使养殖水产品能在无污染的、近似自然的环境下健康生长。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6a96cfaf90f76c661371a80.png)
2011-7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现有淡水养殖池塘5.4万亩,由于受承包经营机制的影响,大部分养殖池塘存在年久失修的现象,如池底淤泥加厚(最后的淤泥达到0.8米),水深变浅,池埝坍塌,配套设施不健全等。
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淡水养殖集约化、高效化、标准化、健康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此,我局实施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推广项目,力图通过实施该项目,使池塘标准和养殖技术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促进淡水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技术措施(一)池塘标准化改造1池塘改造标准1.1池塘面积5-20亩。
1.2池塘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
1.3水深 2.5-3m 。
1.4池塘淤泥厚度0-15cm 。
1.5进排水设施进、排水系统分开,具备独立的进、排水渠,每个池塘具备进、排水闸涵。
1.6道路主干道宽度5m ;塘坝宽度2米。
1.7增氧机每3-5亩配备1台3kW 增氧机。
1.8配电设施配置发电机0.6kW/亩,变压器0.6kv/亩。
1.9管理用房配备仓库和宿舍,每亩池塘配备仓库2m 2、宿舍1m 2。
2池塘改造方法 2.1土方工程对池塘面积、形状、水深及淤泥厚度不符合标准的池塘,在干池的情况下使用推土机和挖掘机相结合施工。
淤泥也可使用泥浆泵带水清除。
2.2设施设备配电设施按照电力安装规范进行安装。
进排水闸涵闸槽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闸板采用木质结构、启闭机为铸铁结构。
2.3土建工程主干道为石渣路,塘坝为土路压实,管理用房为砖混结构。
(二)标准化养殖技术1池塘准备1.1清塘池塘须经冬季晾晒池底呈龟裂状,春季使用推土机将淤泥清除。
放苗前15天进水20-30cm ,每亩使用有效氯含量8%的二氧化氯100g 杀灭细菌、病毒。
1.2培育有益菌药物清塘72小时后进水至1米,每亩投放300g 含“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乳酸菌”等多种有益菌在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每克制剂含活菌数量150亿个以上)。
此法可在清塘后使有益菌形成种群优势,在以后的调控水质及预防疾病等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产养殖行业操作规范手册
![水产养殖行业操作规范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de5e74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d.png)
水产养殖行业操作规范手册第1章水产养殖基本知识 (4)1.1 水产养殖的定义与分类 (4)1.1.1 按养殖水域分类 (4)1.1.2 按养殖方式分类 (4)1.1.3 按养殖对象分类 (4)1.2 水产养殖的环境要求 (4)1.2.1 水质要求 (4)1.2.2 水源要求 (5)1.2.3 养殖设施要求 (5)1.3 常见养殖品种及特性 (5)1.3.1 鱼类 (5)1.3.2 甲壳类 (5)1.3.3 贝类 (5)1.3.4 藻类 (5)第2章养殖场设计与建设 (5)2.1 养殖场选址与规划 (5)2.1.1 选址原则 (5)2.1.2 选址要求 (6)2.1.3 规划设计 (6)2.2 水源与水质管理 (6)2.2.1 水源选择 (6)2.2.2 水质管理 (6)2.3 养殖设施与设备选择 (7)2.3.1 养殖设施 (7)2.3.2 设备选择 (7)第3章苗种选择与培育 (7)3.1 苗种来源与质量鉴别 (7)3.1.1 苗种来源 (7)3.1.2 苗种质量鉴别 (7)3.2 苗种培育技术 (7)3.2.1 培育环境 (7)3.2.2 投喂技术 (8)3.2.3 日常管理 (8)3.3 苗种运输与投放 (8)3.3.1 苗种运输 (8)3.3.2 苗种投放 (8)第4章饲料与投喂技术 (8)4.1 饲料种类与营养成分 (8)4.1.1 饲料营养成分 (9)4.2 饲料选择与储存 (9)4.2.1 饲料选择 (9)4.2.2 饲料储存 (9)4.3 投喂技术与策略 (9)4.3.1 投喂时间 (9)4.3.2 投喂量 (9)4.3.3 投喂方法 (10)4.3.4 投喂策略 (10)第5章水质调控与管理 (10)5.1 水质检测指标与方法 (10)5.1.1 水质检测指标 (10)5.1.2 检测方法 (10)5.2 水质调控措施 (10)5.2.1 物理调控 (10)5.2.2 化学调控 (11)5.2.3 生物调控 (11)5.3 水质恶化处理办法 (11)5.3.1 加大换水量,降低污染物浓度; (11)5.3.2 增加增氧设备,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 (11)5.3.3 使用水质改良剂和消毒剂,改善水质环境; (11)5.3.4 调整投喂量和投喂方式,减少养殖生物排泄物; (11)5.3.5 检查养殖设施设备,排除故障,保证养殖系统正常运行; (11)5.3.6 加强养殖管理,规范养殖操作,防止水质恶化。
标准化淡水养殖池塘建设技术规范
![标准化淡水养殖池塘建设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26826d389eb172ded63b752.png)
般 池 塘 的坡 比 为 1: ( 1 . 5 ~3 ) ,若 池 病 传 播 。池 塘 的 一 侧 进 水 另一 侧 排 水 ,
便 于 养 殖 生 产 。 配 电 箱 要 符 合 野 外 安
塘 的 土 质 是 重 壤 土 或 粘 土 ,可 根 据 土 质 使 得 新 水 在 池塘 内有 较 长 的流 动 混 合 时 全 要 求 ,具 有 防水 、 防 潮 、 防 雷 击 等 性
状 况 及 护 坡 工 艺 适 当调 整 坡 比 ,池 塘 较 间 。
浅 时 坡 比可 以 为 1: ( 1 ~1 . 5 )。
能 。水 产 养 殖 场 配 电 箱 的数 量 一 般 按 照 ( 1 ) 进 水 渠 道 大 小 必 须 满 足 水 流 每 两 个 相 邻 的 池 塘 共 用 一 个配 电 箱 。
( 1 ) 池 塘 塘 埂 一 般 用 匀 质 土 筑 采 用 闸 板 控 制 水 流 排 放 ;拔 管 排 水 方 式 还 可 以 建 设 远 红 外 监 视 设 备 。 成 ,埂 顶 的 宽 度 应 满 足 拉 网 、交 通 等 需 易操 作 ,防 渗 漏 效 果 好 ,可 采 用 拔 管 方 要 ,主 塘 埂 宽 4 . 0 m ~5 . 0 m , 支 塘 埂 宽 式 进 行 控 制 。
① 水 泥 预 制 板 护 坡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池 井 一 般 采 用 闸 板 控 制 水 流 ,也 有 采 用 预 净 化 处 理 达 标 后 ,才 可 以 排 放 到 外 界 环 塘 护 坡 方 式 ,优 点 是 施 工 简 单 , 整 齐 美 埋 P VC拔 管 方 式 控 制 水 流 ,采 用 拔 管 方 境 中。
1 . 5 m~2 . 0 m间 。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ee744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d.png)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一、规划与选址1.1 规划设计在建设淡水池塘养殖场之前,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工作。
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池塘的布局和大小,还要考虑到周边环境、水源、通风等因素。
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减少池塘养殖场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1.2 选址原则选址是池塘养殖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选址应当考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离水源近、通风良好等因素。
同时,要避免选择高风险区域,如易涝地带、地质不稳定区等。
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池塘建设2.1 池塘布局池塘的布局应当合理,避免造成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问题。
通常可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布局,同时要考虑到周边设施的设置,如进出水口、排水口等。
2.2 池塘材料选择池塘可选择混凝土、塑料膜、红砖等材料建造。
不同材料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建造。
2.3 池塘水源池塘的水源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应当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在没有清洁水源的情况下,需要对水源进行前期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三、设施建设3.1 养殖池塘配套设施在池塘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周边设施的设置,如水泵、进出水口、氧气增氧系统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高池塘养殖的效率,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2 养殖工具和设备除了池塘本身,还需要考虑到养殖工具和设备的配置。
常见的养殖工具包括网具、投饵器、投药器等。
合理配置养殖工具和设备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减少人力投入。
四、管理与养护4.1 养殖管理养殖管理是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监测水质、定期投喂、疾病防控等。
合理的管理能够保证养殖效果,提高产出。
4.2 池塘养护池塘的养护工作包括定期清理池塘、修复破损设施、清理底泥等。
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延长池塘的使用寿命,还能够保证养殖效果的稳定。
五、食品安全与环保5.1 食品安全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食品安全。
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定期检测水质等措施能够保证养殖产品的食品安全性。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6128b2e011ca300a6c39062.png)
Q/BQGLJ 01-2017 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
2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促进高效渔业发展。
3 要求
3.1 池塘集中连片300亩以上,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形状规则。
3.2 池塘形状:因地制宜,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为3:2左右。
3.3 池塘面积: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10亩左右为宜,根据养殖品种需要,塘口可适当放大,但一般不超过30亩。
3.4 池埂宽度:主埂顶宽度不小于3米,支埂顶宽度不小于1.5米。
3.5 池埂坡度:埂内坡比1:1.5-3(砌石、水泥板护坡除外)。
3.6 池塘深度:平均塘深不低于2米,有效蓄水不低于1.5米,河蟹、虾类等品种养殖塘有效蓄水不低于1米,塘底淤泥厚度不超过0.2米。
3.7 池塘护坡:因地制宜,可使用聚乙烯网片护坡,也可采用石砌、垒石、水泥板等护坡。
3.8 管理用房:需建设管理用房的养殖区域,每间管理用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高度在
2.6米以上,生活、储物、饲料区分别隔开。
3.9 配套设施:进排水系统分开,道路、电力、养殖机械等配套设施完善,电力线路安全可靠。
3.10 环境要求:每50亩塘设置一个固体垃圾收集筒,集中收集后运出养殖区。
保持环境绿化、整洁,养殖区无杂草、杂物。
1。
农业养殖技术操作手册
![农业养殖技术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be1aa4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6.png)
农业养殖技术操作手册第1章养殖场规划与建设 (4)1.1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 (4)1.1.1 选址原则 (4)1.1.2 选址要求 (4)1.1.3 布局设计 (4)1.2 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 (4)1.2.1 养殖舍建设 (4)1.2.2 饲料仓库建设 (4)1.2.3 兽医室建设 (4)1.3 养殖场环境控制 (5)1.3.1 温度控制 (5)1.3.2 湿度控制 (5)1.3.3 通风换气 (5)1.3.4 光照管理 (5)1.3.5 饲养密度 (5)1.3.6 饲料与饮水管理 (5)第2章品种选择与选育 (5)2.1 品种选择原则 (5)2.2 品种选育技术 (5)2.3 繁殖技术 (6)第3章饲料与营养 (6)3.1 饲料种类及其特性 (6)3.1.1 植物性饲料 (6)3.1.2 动物性饲料 (7)3.1.3 添加剂饲料 (7)3.2 饲料配方设计 (7)3.2.1 营养平衡 (7)3.2.2 原料搭配 (7)3.2.3 饲料利用率 (7)3.2.4 饲料安全性 (8)3.3 饲料加工与储存 (8)3.3.1 饲料加工 (8)3.3.2 饲料储存 (8)第4章禽畜饲养管理 (8)4.1 禽畜饲养模式 (8)4.1.1 养殖环境选择 (8)4.1.2 饲养方式 (8)4.1.3 饲料与饲养 (8)4.2 禽畜日常管理 (8)4.2.1 清洁卫生 (8)4.2.2 温湿度控制 (9)4.2.4 疾病预防与控制 (9)4.3 禽畜繁殖管理 (9)4.3.1 选择优良品种 (9)4.3.2 配种技术 (9)4.3.3 妊娠与分娩管理 (9)4.3.4 幼畜饲养管理 (9)第5章禽病防治技术 (9)5.1 禽病诊断方法 (9)5.1.1 临床观察 (9)5.1.2 解剖检查 (9)5.1.3 实验室检测 (10)5.2 禽病预防措施 (10)5.2.1 加强饲养管理 (10)5.2.2 规范免疫程序 (10)5.2.3 生物安全措施 (10)5.2.4 定期监测和检疫 (10)5.3 常见禽病治疗 (10)5.3.1 病毒性疾病 (10)5.3.2 细菌性疾病 (10)5.3.3 寄生虫病 (10)5.3.4 营养代谢病 (10)5.3.5 中毒性疾病 (11)5.3.6 其他疾病 (11)第6章水产养殖技术 (11)6.1 水产养殖种类及特点 (11)6.1.1 鱼类养殖 (11)6.1.2 甲壳类养殖 (11)6.1.3 贝类养殖 (11)6.2 水质调控技术 (11)6.2.1 水质监测 (11)6.2.2 水质调控方法 (12)6.2.3 水质管理 (12)6.3 饲料投喂与管理 (12)6.3.1 饲料选择 (12)6.3.2 投喂量控制 (12)6.3.3 投喂时间 (12)6.3.4 饲料管理 (12)第7章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12)7.1 水产养殖病害诊断 (12)7.1.1 病害诊断原则 (12)7.1.2 常见病害诊断方法 (13)7.2 水产养殖病害预防 (13)7.2.1 健康养殖管理 (13)7.2.3 药物预防 (13)7.3 常见水产养殖病害治疗 (13)7.3.1 水霉病 (13)7.3.2 赤皮病 (13)7.3.3 肠炎病 (14)7.3.4 其他病害 (14)第8章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8.1 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 (14)8.1.1 固体废弃物处理 (14)8.1.2 液体废弃物处理 (14)8.2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8.2.1 农用资源化利用 (14)8.2.2 能源化利用 (14)8.2.3 饲料化利用 (14)8.3 生态养殖模式 (15)8.3.1 粪污零排放养殖模式 (15)8.3.2 种养结合模式 (15)8.3.3 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15)第9章养殖场经济效益分析 (15)9.1 养殖成本核算 (15)9.1.1 直接成本 (15)9.1.2 间接成本 (15)9.1.3 固定成本 (15)9.2 养殖收益分析 (16)9.2.1 销售收入 (16)9.2.2 利润 (16)9.2.3 投资回报 (16)9.3 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途径 (16)第10章养殖政策与法规 (16)10.1 养殖业政策概述 (16)10.1.1 产业发展政策 (17)10.1.2 扶持政策 (17)10.1.3 环保政策 (17)10.1.4 质量安全管理政策 (17)10.2 养殖业相关法律法规 (17)10.2.1 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 (17)10.2.2 农业法 (18)10.2.3 畜牧法 (18)10.2.4 环境保护法 (18)10.3 养殖业政策与法规解读与实践 (18)10.3.1 政策与法规解读 (18)10.3.2 政策与法规实践 (18)第1章养殖场规划与建设1.1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1.1.1 选址原则在选择养殖场地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地势较高,环境开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畜禽交易市场等可能污染源。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
![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a195375727a5e9856a61f3.png)
格 10 尾 , 0 g/ 放养鲢鱼 3 0尾 , 5 规格 10 尾 , 5 放 养鳙鱼 5 0尾 , 规格 10 尾 , 5 放养鲫鱼 6 0 0
1 - 2池塘形状 长方形或正方形 。
1 水 深 2 — m。 . 3 .3 5
多种有益菌在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 每克制剂
含活菌数量 10亿个以上 ) 5 。此法可在清塘后
使有 益 菌 形成 种 群优 势 , 以后 的调 控 水 质 及 在 预 防疾病 等 方 面达 到 事半 功 倍 的效 果 。
标准化 , 促进淡水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
主要 技 术措 施
( ) 一 池塘 标 准化 改 造
1 池 塘改 造 标 准 1 池 塘 面积 5 2 。 . 1 — O亩
水至 1 , 米 每亩投 放 30 含“ 0 g 光合细菌 、 枯草
芽孢杆菌 、 硝化细菌 、 亚硝化细菌 、 乳酸菌” 等
厘
21 +T z 程 对 池 塘 面 积 、 . s 形状 、 深及 淤 泥 厚度 不 符 合 标 准 水
淡 水 养 殖 池 塘 标 准 化 技 术 的 塘在 池 情 下 用 土 池 , 的况 使 推 干
机和挖掘机相结合施工。 淤泥也可
。 鲍 淑 丽
使用泥浆泵带水清除 。 2 设施设备 配电设施按照电力安装规 . 2
每 日早晚巡塘查 看鱼是否有异 常情 况 . 如浮头 、 游边 、 惊跳 等 , 若有异常 应及 时检查 鱼体和水质情况 , 尽快采取措施。定期测量鱼
【国家标准】DB37T 440-2010 无公害工厂化淡水养殖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DB37T 440-2010 无公害工厂化淡水养殖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e41581dc850ad02df804132.png)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四级。
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审查,ISO理事会接纳国际标准并由中央秘书处颁布;国家标准在中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法律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及标准的协调配套等。
中国标准按内容划分有基础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等)、原材料标准、方法标准(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按成熟程度划分有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标准草案。
一份国标通常有封面、前言、正文三部分组成。
标准号:标准号至少由标准的代号、编号、发布年代三部分组成。
标准状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称为标准的有效期;又称标龄。
归口单位:实际上就是指按国家赋予该部门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责,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对标准实施管理。
替代情况:替代情况在标准文献里就是新的标准替代原来的旧标准。
即在新标准发布即日起,原替代的旧标准作废。
另外有种情况是某项标准废止了,而没有新的标准替代的。
实施日期:标准实施日期是有关行政部门对标准批准发布后生效的时间。
提出单位:指提出建议实行某条标准的部门。
起草单位:负责编写某项标准的部门。
ICS65.165B52备案号:DB37无公害工厂化淡水养殖技术规范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代替DB37/T440-2004《无公害工厂化淡水养殖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DB37/T440-2004《无公害工厂化淡水养殖技术规范》相比,主要修改如下:——对规范性引用文件进行了部分修改。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a16a54b0029bd64793e2ca8.png)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目录前言一、.................................................. 系统模式(1)1.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 ( 1)2.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 ( 1)3.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 ( 2)4.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 ( 2)二、.................................................. 场址条件(6)1.规划要求.......................................... ( 6)2.自然条件.......................................... ( 6)3.水源、水质条件.................................... ( 6)4.土壤、土质........................................ ( 7)5.电力、交通、通讯.................................. ( 7)三、.................................................. 布局 (9)1.场地布局.......................................... ( 9)2.基本原则.......................................... ( 9)3.布局形式.......................................... ( 9)四、养殖设施 (11)1.池塘.............................................. ( 11)2.进排水系统....................................... ( 20)3.场地、道路等..................................... ( 25)4.越冬、繁育设施................................... ( 27)5.建筑物 (34)6.配套设施 (35)五、水处理设施 (37)1.源水处理设施 (37)2.排放水处理设施 (38)3.池塘水体净化设施 (41)六、生产设备 (42)1•增氧设备.......................................... ( 42)2.投饲设备......................................... ( 44)3.排灌机械......................................... ( 45)4.底质改良设备 (45)5.水质检测设备 (46)6.起捕设备......................................... ( 47)7.动力、运输设备 (48)七、养殖管理 (49)1.养殖投入品管理 (49)2.养殖生产管理 (54)八、主要参考文献 (66)附录 (67)附录 1.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摘录)附录 2. 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摘录)附录 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0-2002 (摘录)附录 4.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 (摘录)附录 5.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NY 5051 (摘录)附录 6.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 (摘录)附录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 (摘录)编后「、八前言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模式,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优质蛋白质供应的重要保障,是优质蛋白质产生最高效的生产方式。
水产养殖技术与标准手册
![水产养殖技术与标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514e3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d.png)
水产养殖技术与标准手册第1章水产养殖概述 (3)1.1 水产养殖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3)1.1.1 传统养殖阶段:主要以利用自然水域进行养殖为主,技术简单,产量较低。
(4)1.1.2 现代养殖技术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的进步,养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人工繁殖、饲料研制、病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4)1.1.3 精准养殖阶段: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逐渐向精准养殖方向发展。
(4)1.2 水产养殖的分类与重要性 (4)1.2.1 按养殖对象分类: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等。
(4)1.2.2 按养殖方式分类: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等。
(4)1.2.3 按养殖环境分类: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咸淡水养殖等。
(4)1.2.4 提供优质蛋白质:水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4)1.2.5 促进经济发展:水产养殖为我国及全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
(4)1.2.6 保障食品安全:水产养殖能够有效补充野生捕捞资源的不足,保障全球食品安全。
(4)1.3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 (4)1.3.1 现状:我国水产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水产养殖大国。
养殖品种丰富,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4)1.3.2 发展趋势: (4)第2章水产养殖环境与管理 (5)2.1 养殖水域的选择与规划 (5)2.2 水质调控技术 (5)2.3 养殖环境监测与评价 (6)第3章水产养殖生物学基础 (6)3.1 常见养殖水生生物种类 (6)3.1.1 鱼类 (6)3.1.2 甲壳类 (6)3.1.3 贝类 (7)3.1.4 两栖类 (7)3.2 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7)3.2.1 生长规律 (7)3.2.2 发育规律 (7)3.3 生物的繁殖技术 (7)3.3.1 鱼类繁殖技术 (7)3.3.2 甲壳类繁殖技术 (8)3.3.3 贝类繁殖技术 (8)3.3.4 两栖类繁殖技术 (8)第4章饲料与投喂技术 (8)4.1 饲料的种类与营养价值 (8)4.1.2 动物性饲料 (8)4.1.3 配合饲料 (8)4.2 饲料配方设计 (8)4.2.1 确定养殖动物的营养需求 (8)4.2.2 选择合适的饲料原料 (9)4.2.3 制定饲料配方 (9)4.3 投喂技术与管理 (9)4.3.1 投喂次数和时间 (9)4.3.2 投喂量 (9)4.3.3 投喂方法 (9)4.3.4 饲料储存与保管 (9)4.3.5 饲料投喂记录与管理 (9)第5章病害防治技术 (9)5.1 水产养殖病害概述 (9)5.2 病害诊断与检测技术 (10)5.2.1 病害诊断 (10)5.2.2 病害检测技术 (10)5.3 防治方法与措施 (10)5.3.1 预防措施 (10)5.3.2 控制措施 (10)第6章水产养殖设施与设备 (11)6.1 养殖池塘与网箱设施 (11)6.1.1 养殖池塘的设计与建设 (11)6.1.2 网箱设施的设计与布局 (11)6.2 水处理设备 (11)6.2.1 水质监测设备 (11)6.2.2 水质改良设备 (11)6.2.3 污水处理设备 (11)6.3 自动化养殖设备 (11)6.3.1 自动投喂系统 (11)6.3.2 自动监控系统 (11)6.3.3 自动控制设备 (12)6.3.4 智能养殖管理系统 (12)第7章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 (12)7.1 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12)7.1.1 养殖基地选择与规划 (12)7.1.2 养殖设施与设备 (12)7.1.3 养殖管理技术 (12)7.2 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 (12)7.2.1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12)7.2.2 认证与监督 (12)7.3 养殖产品质量与安全 (12)7.3.1 产品质量要求 (12)7.3.3 产品追溯与召回 (13)第8章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13)8.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8.1.1 投资估算 (13)8.1.2 资金筹措 (13)8.2 生产成本分析 (13)8.2.1 直接生产成本 (14)8.2.2 间接生产成本 (14)8.3 经济效益评价与提升策略 (14)8.3.1 经济效益评价 (14)8.3.2 提升策略 (14)第9章生态养殖与环境保护 (14)9.1 生态养殖模式与特点 (15)9.1.1 生物链循环养殖模式 (15)9.1.2 生态位利用养殖模式 (15)9.1.3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模式 (15)9.1.4特点 (15)9.2 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15)9.2.1 养殖种类选择与搭配 (15)9.2.2 生态养殖设施建设 (15)9.2.3 生态养殖饲料研发与应用 (15)9.2.4 病害防治与健康管理 (15)9.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6)9.3.1 环境保护措施 (16)9.3.2 可持续发展策略 (16)第10章水产养殖政策与法规 (16)10.1 水产养殖法律法规体系 (16)10.1.1 法律层面 (16)10.1.2 行政法规与规章层面 (16)10.1.3 地方性法规与政策 (16)10.2 政策扶持与产业规划 (16)10.2.1 政策扶持 (17)10.2.2 产业规划 (17)10.3 养殖行业监管与执法实践 (17)10.3.1 监管体系 (17)10.3.2 监管内容 (17)10.3.3 执法实践 (17)第1章水产养殖概述1.1 水产养殖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水产养殖是指人类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在一定的水域环境中对水生生物进行繁殖、饲养和收获的一种生产活动。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一)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一)](https://img.taocdn.com/s3/m/1c16e1bd2e3f5727a4e96217.png)
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手册(一)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编写目录第一篇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调控 (5)一、鱼塘主要水质指标 (5)二、水温的测量与调控 (6)三、养殖水体透明度的测定与调控 (7)四、溶解氧的调控 (8)五、pH的调控 (10)六、氨态氮的调控 (11)七、亚硝酸盐的调控 (12)八、硫化氢的调控 (13)九、池塘水色的感官判断及水质调控 (13)十、池塘底质检测与调控 (17)第二篇池塘健康养殖管理 (20)一、清塘消毒 (20)二、苗种投放 (21)三、日常管理 (22)1健康养殖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2006~2007年,农业部组织实施《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中的指导思想是: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以及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和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为载体,大力倡导、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方式,引领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挖掘潜力、提高质量,推进水产养殖业从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的增长方式转变。
2008年,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渔业现代化道路,以实现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强化养殖业执法和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现代水产养殖业.水产健康养殖的定义:它是指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建造适宜养殖的场所,选择和投放品质好、体格健壮、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质苗种,并采用合理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通过科学管理、科学投喂优质饲料、科学用药防治疾病和科学管理,促进养殖品种无污染、无残毒、健康、快速生长的一种养殖方式.健康养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以有效防治为主的措施,在养殖过程中消灭病原、改良养殖环境的各项理化因子,消除发病因素,使养殖水产品能在无污染的、近似自然的环境下健康生长.另一方面指养殖出来供人们食用的水产品是健康的、安全的,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检2查标准的绿色食品.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制度。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标准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cebb63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1.png)
附件1: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标准一、必备资质和规模(一)申报单位持有效《水域滩涂养殖证》。
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社员持有《水域滩涂养殖证》。
工厂化养殖场应具备土地使用证或者土地租赁合同。
(二)申报单位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有完备的资质证明)。
(三)以池塘养殖为主的申报单位的养殖池塘面积在平方米以上,并具有工厂化养殖水面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并具有亩以上;工厂化养殖水面面积200亩以上;循环水处理设施或设备;其他养殖方式面积不限,水产品年产量200吨以上。
二、生产条件和装备(四)场区内环境整洁,进排水渠分设且无淤积,电力容量满足生产需求,道路平整通畅;养殖生产设施能定期改造维护,现状良好,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病害诊断等仪器设备;投饵机、增氧机等基本养殖设备配置完备,维护良好,使用正常。
(五)养殖用水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用水标准,水源无污染源,且定期进行监测;具有养殖用水预处理和废水净化处理设备或设施且正常使用;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三、生产操作和管理1 (六)根据本场实际确定健康养殖模式,制定生产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
(七)建立苗种、饲料、兽药等生产投入品采购、保管和使用规章制度;采购的苗种、饲料、兽药等来源于合法生产企业,并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规定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和兽药,无使用禁用药品行为,药残抽检结果全部合格。
(八)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和《水产品销售记录》,按时认真填写,记录内容详细完整准确。
(九)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张贴重要的管理制度、技术规程等,定期对职工或成员进行健康养殖和质量安全教育培训。
(十)逐步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销售养殖水产品应附具《产品标签》;至少有一种养殖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
四、辐射带动作用(十一)积极主动为周边养殖户提供健康养殖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至少联系和示范带动周边养殖渔民100户以上,对联系户每年举办1-2期培训班,提高周边养殖渔民对健康养殖的认知程度和操作技能,在周边养殖户中有良好形象。
养殖技术手册范本
![养殖技术手册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e8e4e0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c.png)
养殖技术手册范本1. 引言养殖是指人类通过人工方式培养、饲养各种动物来获取食物、药材、原料等,并满足人类对动物产品的需求。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动物健康,编写一本养殖技术手册至关重要。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份范本,帮助养殖业者进行科学的养殖管理。
2. 基本信息2.1 养殖品种:在此处描述养殖的具体动物品种,并简要介绍该品种的特点。
3. 养殖环境3.1 环境要求:详细描述养殖过程中物理环境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3.2 圈舍建设:介绍养殖场所的设计与建设,包括场地选择、圈舍的结构、通风与排水系统等。
4. 饲养管理4.1 饲料与饲养方式:给出养殖动物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方式,建议合理搭配主食、副食和添加剂,并提供饲养时间和喂食方法。
4.2 水源与饮水系统:说明提供养殖动物清洁、安全的饮水来源,介绍饮水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4.3 疫病防控:介绍疫苗接种、疫病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强调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动物健康监测。
5. 生长监测5.1 生长记录:建议制定养殖动物的生长记录表,包括重量、体长、毛色等指标,以便及时掌握动物的生长状况。
5.2 疾病监测:指导养殖业者定期进行动物疾病检查,包括观察动物的行为、食欲、粪便等,以及必要时进行疾病样本采集。
6. 人员管理6.1 培训与教育:提倡对养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养殖知识和技能。
6.2 安全生产:强调对工作场所和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对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急救措施。
7. 销售与市场7.1 产品质量控制:强调养殖产品的质量控制,包括合理的屠宰与加工流程、包装与储存条件等。
7.2 市场调查:鼓励养殖业者关注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并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8. 总结本手册介绍了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涵盖了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生长监测、人员管理和销售与市场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通过本手册,养殖业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动物健康,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科院发布的《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中国水科院发布的《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551d5c336c1eb91a375d40.png)
中国水科院发布的《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最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布了《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为了方便更多的朋友能看到这么权威的东西,我把它发在论坛里面,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收获。
本来说通过邮件分别发给大家的,那样看起来更方便。
但是我发了几个之后觉得太慢了,发一封邮件要将一分钟左右,所以我就自己整理整理发在论坛里面,希望大家体谅!一、系统模式根据水产养殖场的规划目的、要求、规模、生产特点、投资大小、管理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养殖场的建设可分为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等四种类型。
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在满足养殖规范规程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相关模式具体内容作适度调整。
1.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指具备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设施设备条件的池塘养殖模式,具有“经济、灵活”的特点。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目前池塘养殖生产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模式要求,须具备以下要求:养殖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塘符合生产要求,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要求(NY 5051)》养殖场有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水电、通讯、道路、办公值班等基础条件,养殖场配备生产所需要的增氧、投饲、运输等设备,养殖生产管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等。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小的水产养殖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池塘改造建设和管理需要。
2.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是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池塘标准化建设规范”进行改造建设的池塘养殖模式,其特点为“系统完备、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管理规范”。
标准化池塘养殖场应包括标准化的池塘、道路、供水、供电、办公等基础设施,还有配套完备的生产设备,养殖用水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养殖排放水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
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应有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有苗种、饲料、肥料、鱼药、化学品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制度,和养殖技术、计划、人员、设备设施、质量销售等生产管理制度。
池塘养殖设施建设
![池塘养殖设施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e22de5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9.png)
池塘养殖既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传统方式,也是当前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在我国水产养殖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7年,全国内陆池塘和海水池塘产量分别占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产量的68%和10%。
我国池塘养殖的设施化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取得过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养殖设施设备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大地提升了我国池塘养殖,尤其是淡水池塘养殖的技术水平,奠定了我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的基础。
一、池塘养殖生产设施现状我国的池塘设施养殖的发展始于1970年代,开挖池塘是设施化的第一步。
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水体缺氧成了池塘养鱼高产的拦路虎。
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的组织攻关下,池塘养殖的机械化装备,从无到有,不断发展。
研制出的叶轮式增氧机,在广东和浙江等地万亩以上的高产试验点,实现亩产超过千斤。
197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向全国推广,并研制出水力挖塘机,解决了池塘大规模开挖的问题,使得池塘养殖产量大大提高,实现了水产养殖产量历史性突破。
直至今日,叶轮增氧机依然成为池塘养殖控制养殖环境必不可少的设备。
1980年代中后期,由于颗粒饲料机、膨化饲料机的研发成功,颗粒饲料在养殖中得到普遍使用,为池塘养殖生产又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发展。
1990年代,投饲机的研制成功和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饲料的利用效率。
由此形成的我国池塘设施养殖方式已经被养殖户普遍接收,成为我国养殖生产的主要方式,为水产养殖业的稳定高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池塘设施养殖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池塘养殖作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属于开放式、粗放型的生产系统,其设施化和机械化程度低、技术含量少、装备水平差。
池塘养殖设施以“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沟”模式为代表,成矩形,依地形而建,纳水养殖,用完后排入自然水域。
池塘水深一般1.5-2.0米,面积5-15亩,大者几十至上百亩。
主要配套设备为增氧机、水泵、投饲机等。
淡水鱼养殖场规划word版本
![淡水鱼养殖场规划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04a5c06a2f60ddccdb38a03b.png)
淡水鱼种场标准化I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设方案一、项目规模及布局按照《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结合金山区丰泽淡水鱼种场实际情况,在鱼种场原布局基础上进行标准化改造,重点是该鱼种场苗种车间建设;进、排水系统的标准化改造;池塘标准化改造;电力设施标准化改造;以及养殖排放水生态化处理等,同时对场区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修缮.另外合理配置一些满足现代化养殖场需要的设备设施,提高苗种生产、养殖生产的效率.二、项目建设规划(一)项目建设标准1、《关于推进本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意见》(沪农委[2007]362号);2、《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规范》;3、《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4、市农委、市财政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和管理的有关规定.(二)项目建设内容1、主要改造内容(1)新建淡水鱼孵化车间760平方米、南美白对虾苗种车间800平方米.(2)对现有池塘进行改建、新建,新建池塘进、排水口护坡及改造池塘原有护坡.(3)新建进水明渠、排水明沟、明渠和改建、新建池塘进、排水设施.(4)规划设计生态湿地系统,对养殖排放水进行生态化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水标准排放或循环使用.(5)按《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规范》要求,改造建设养殖场场区大门、隔离栏,新建、改建主、辅道路以及新建、改建办公用房、仓库、保温车间、值班房屋等.(6)按《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规范》要求,设计铺设符合养殖场需要的供电和自来水管线.(7)根据养殖场需求,选配符合养殖场需要的泵站、监控、增氧等配套设备设施.2、养殖场的进排水流程3、生产系统各部分整修改造预案(1)水源、泵站养殖用水来自随塘河,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完全符合养殖要求,本方案中不考虑对养殖源水的处理但泵站需改建(二座)、新建(三座),原供水设备不能满足供水需要,需全部新置以满足供水要求.(2)进水系统本方案设计养殖池塘新建进水明渠,从场区内的四个泵站取水.进水明渠槽形结构,钢筋混凝土现浇,内径尺寸为宽80厘米、深80厘米,总长度为900米;苗种孵化车间用水取自相邻的池塘(作苗种孵化车间蓄水库用),经专用水泵提升经机械沙滤缸至高位水塔供车间各处用水.(3)养殖池塘整修改造目前,金山区丰泽淡水鱼种场养殖池塘布局尚属规整,但池塘因养殖淤积而水深过浅,池塘存在比较严重的塘埂坍塌和冲蚀现象,原池塘护坡破损严重.计划对全部池塘进行清淤、整形、进、排水口局部新建护坡、原有护坡改造和进、排水设施改造.改造后的池塘塘埂宽度达到3-5米,塘埂坡比设计不低于1:2,池塘平均有效水深达到1.5米以上,池底平坦且有适当向排水口倾斜的坡度.(4)苗种生产车间金山区丰泽淡水鱼种场原有苗种孵化车间设施陈旧、生产工艺落后,已无法满足现代淡水鱼种苗生产的需要,故拆除后另择址新建.新建的淡水鱼孵化车间760平方米,车间跨度为16米、长53米、高2.8-3.5米,是一彩钢板结构的车间.车间分A、B、C区,A、C区为孵化车间,每区设置64个容积约为0.5立方米的不锈钢孵化桶并设计相应的进、排水系统和相应的集苗水槽;B区根据工艺需要规划设计亲鱼池、催产池、受精卵脱粘槽等并配套相应的操作室,亲鱼池、催产池设计单独的循环水回路以节约用水,同时考虑机械过滤和射流增氧;A、B区间规划4米宽的操作场地并建专用仓库; B、C区间规划4米宽的操作场地并建专用实验室.淡水鱼孵化车间同时须考虑通风、采光以及保温等.新建的南美白对虾苗种车间800平方米,车间跨度为16米、长50米、高2.8-3.5米,是一彩钢板结构的车间.车间设计3米宽、6米长、1.2米深的水泥池18个,为半埋式(地面高0.8米),车间南北二侧进水、中间东西向地面下设宽0.8米、深0.6米排水沟,排水沟从西侧和生态排水沟相连.车间同时设计3米宽、6米长、3米深的高位暗沉淀池及盐卤池各二个;设计3.5米宽、6米长、1.2米深的调温调质池一个并配套设计相应的给排水管路等.(5)排水系统设计、新建鱼种场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由排水明沟、明渠、过水涵管、河道湿地、水生栽培湿地、稻田湿地等组成.池塘排水采用上排水方式,排水明沟宽8米以上、过水流量不小于500立方米/小时,排水明渠长980米、宽80厘米、深80厘米,钢筋混凝土现浇,过水流量不小于300立方米/小时.(6)生态湿地系统生态湿地系统由排水沟生态湿地、水生栽培湿地、河道生态湿地、稻田生态湿地等组成,区域内总占地面积为24亩,利用区域外稻田、河道湿地大于40亩.4、辅助生产系统部分改造预案(1)大门及标示按照《上海市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规范》要求,在进入鱼种场示范区入口处设计建造具有特色的大门,并建造门房,在大门外侧设立鱼种场的标示牌.(2)主要道路鱼种场区需改建主干道路为白色水泥路面,长580米、宽4米、厚20厘米,需新建主干道路为白色水泥路面,长640米、宽3米、厚20厘米,主干道两侧规划1米左右宽的绿化带,沿路单侧每50米安置路灯一盏.鱼种场内已有辅助道路长450米、宽3米、厚20厘米,为白色水泥路面,需改造;新建辅助道路长1130米、宽3米、厚20厘米,为砂石路面;沿路单侧每一定距离按需设置路灯.(3)办公区及值班房等建设改建二层砖混结构办公用房500平方米作为苗种车间专用办公用房,新建良种场综合办公用房2020平方米;改建一层砖瓦结构仓库1栋,面积分别为200;改建值班房3栋共220平方米;改建泵房2座共65平方米,新建泵房3座,建筑面积5-10m2/座左右.鱼种场区域建筑物外观统一为蓝色瓦、灰色墙,总建筑面积不超过占地面积的千分之五.所有建筑物要求布局合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备,并在鱼种场内配套建设相应绿地,绿地面积不少于15亩.(4)电路鱼种场新配装专用变压器,鱼种场区域内供电线路地下敷设,养殖生产区根据需要配电(执行GBJ54;SDJ8标准要求),每二个池塘配置一个配电箱.(5)隔离栏根据需要在场区四周架设塑钢网隔栏,保护鱼种场的生产秩序.详见规划图.(三)运行机制和组织落实为确保项目有效运行,由区农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牵头成立项目单位领导小组和项目单位实施的工作小组,由项目单位领导小组按照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负责好对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和实施,并进行定期监管. 同时,按照项目实施情况统筹各项资金,监督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按照责任书要求,由项目单位实施工作小组全程协调和处理好本项目在规划、实施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项目按照项目的时间节点要求顺利完工.项目建成后,我们将充分利用丰泽淡水鱼种场新建项目的设施条件,结合我们长期的资源优势,摆好位置,找准发展的方向,对养殖基地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好经济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和考核制度,同时选优一批具有一定养殖经验的、具有职业道德和技术素养的、能够切实按照上海市水产品标准化安全养殖要求生产的养殖人员,做好养殖生产、亲本保种、苗种生产等管理工作,切实做好示范基地的模范推广作用.成为金山区水产示范的窗口.从而切实发挥出本项目在全市水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功能,推进全市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章投资推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推算依据1、工程费用:包括苗种生产车间、池塘整修、道路、供排水系统、电力及通信设施、人工湿地、库房、附属设施等费用计:655.20万元.项目(Ⅰ型)投资概算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设类型工程量单位造价合计(万元) 备注一工程费用655.25(一) 池塘整修89.921 清淤土方8.96万m3 5元/m3 44.80 0.8淤泥层计2 回土土方3.76万m3 8元/m3 30.083 护坡钢筋混凝土土工布衬垫2800m243元/ m212.04 进、排水端及涵管二侧,部分池塘4 护坡改造钢筋混凝土3000m2 10元/ m2 3.00 原有护坡(二) 道路43.991 主干道路(1) 水泥路面1920m2 120元/ m2 23.04 新建,640*32 主干道路(2) 水泥路面696 m2 40元/ m2 2.78 改建,已有580*4的30%3 辅助道路砂石路面3390m2 50元/ m2 16.95 新建,1130*34 辅助道路水泥路面405m2 30元/ m2 1.22 改建,已有450*3的30%(三) 进排水系统73.691 进水明渠钢混800*800 900m 270元/m 24.30 新建、土工布衬2 排水明渠钢混800*800 980m 270元/m 26.46 新建、土工布衬3 进水闸口砖混、PVC管18套540元/套0.97 新建4 排水闸口砖混、PVC管27套540元/套1.46 新建、上排水5 涵管O600PVC管50m 300元/m 1.50 新建5 泵站砖混2座*10 m2 6万元/座12.00 新建6 泵站砖混1座*5 m2 5万元/座5.00 新建7 泵站砖混2座65m2 10000元/ 座2.00 改建(四) 供电系统50.43 地下电网1 变压器148KVA 1台25万元/台25.00 新设2 电缆地下敷设2000 m 100元/m 20.00 新设3 配电箱防水型14套1200元/套1.68 成套4 照明25套1500元/套3.75 成套(五) 湿地8.001 生态湿地1.60万m2 5元/ m2 8.00 含河道清理(六) 库房159.801 值班房(孵化用) 砖混500m2 200元/ m2 10.00 改建2 值班房砖瓦2020m2 700元/ m2 141.40 新建3 值班房砖瓦220 m2 200元/ m2 4.40 3栋、改建4 仓库砖瓦200 m2 200元/ m2 4.00 1栋、改建(七) 苗种生产车间207.221 车间砖混+保温彩钢板(厚7.5cm) 760+800m2240元/ m237.44新建2 地坪混凝土1500 m2 100元/ m2 15.00 新建3 不锈钢孵化桶O760 130套2800元/套36.40 成套4 催产池、亲鱼池砖混、深1.5米65m2 800元/ m2 5.20 新建5 集苗池砖混、1500*800*600 10套800元/套0.80 新建6 虾苗培育池、调温调质池砖混、深1.2米402m2 600元/ m2 24.12 新建7 沉淀池、盐卤池钢混、深3米72m2 1500元/ m2 10.80 新建8 高位水塔钢混、30 m3 1座30万元/座30.00 新建9 沙滤缸SM1600 1套44000元/套4.4010 仓库、实验室、产卵准备室砖混41 m2 800元/ m2 3.28 新建11 PVC管各种规格20万元/套20.0012 生活给水管路6万元/套6.0013 电气线路500 m 100元/m 5.00 新设14 照明340套80元/套2.7215 地沟盖板50厚木板202 m2 300元/ m2 6.06 新建(八) 辅助设施22.201 绿化1.00万m2 6元/ m2 6.002 塑钢围栏1800*1.8 m2 50元/ m2 16.20二其他费用49.00 7%1 规划、工艺设计费2 施工设计费3 工程监理费4 审计审价费5 其他三总计704.25注:清淤土方量计算:现水面积168(亩)*667 m2 *0.8m淤泥层深度(现场估算). 回土土方量计算:[规划水面积187.7(亩)*667 m2 *1m] 塘埂土方量*30%(塘堤缺损度、现场估算).2、总概算包括:规划、工艺设计费、施工图设计费、工程管理费、审计审价费和其他不可预见费等费用计:49.00万元.表2总概算表序号建设内容资金(万元) 备注一土建工程费655.25。
养殖规章制度打印怎么打
![养殖规章制度打印怎么打](https://img.taocdn.com/s3/m/931f4e2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1.png)
养殖规章制度打印怎么打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统一养殖活动,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养殖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类养殖场,包括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等。
第三条养殖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养殖管理规定、安全防护措施、环境保护要求等。
第四条养殖场主要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养殖规章制度执行与检查。
第二章养殖管理规定第五条养殖场应进行登记备案,并定期更新相关信息。
第六条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养殖管理制度,确定兽医、饲养员、清洁工等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分工。
第七条养殖场应定期对养殖设施、水源、饲料等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第八条养殖场应设置完善的动物保护设施,确保动物的生命安全和福利。
第九条养殖场应按照官方规定对动物进行免疫、消毒、检疫等常规保健工作。
第十条养殖场应建立兽医卫生档案,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建立动物喂养、饮水、环境卫生等日常管理制度,确保动物健康成长。
第十二条养殖场应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灾害时养殖场和人员安全。
第十三条养殖场应对禽畜养殖生产周期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控制存栏数量,防止超标经营。
第十四条养殖场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兽药使用规定,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兽药。
第十五条养殖场应建立动物耳标、耳钉等标识管理制度,确保动物来源清晰可溯。
第十六条养殖场应建立养殖记录档案,记录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数据,供监管部门查阅。
第十七条养殖场应对养殖活动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
第十八条养殖场应建立投诉举报机制,接受社会监督,保障消费者权益。
第三章安全防护措施第十九条养殖场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二十条养殖场应制定消防预案,配备灭火器材,定期进行消防演练,确保安全。
第二十一条养殖场应制定应急救援计划,配备急救设备,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第二十二条养殖场应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估,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事故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目录一、系统模式 (1)1.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 (1)2.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 (1)3.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 (1)4.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 (1)二、场址条件 (3)1.规划要求 (3)2.自然条件 (3)3.水源、水质条件 (3)4.土壤、土质 (3)5.电力、交通、通讯 (3)三、布局 (4)1.场地布局 (4)2.基本原则 (4)3.布局形式 (4)四、养殖设施 (5)1.池塘 (5)2.进排水系统 (7)3.场地、道路等 (9)4.越冬、繁育设施 (9)5.建筑物 (11)6.配套设施 (12)五、水处理设施 (13)1.源水处理设施 (13)2.排放水处理设施 (13)3.生态净化塘 (14)六、生产设备 (15)1.增氧设备 (15)2.投饲设备 (16)3.排灌机械 (16)4.底质改良设备 (17)5.水质检测设备 (17)6.起捕设备 (17)七、养殖管理 (18)1.养殖投入品管理 (18)2.养殖生产管理 (20)一、系统模式根据水产养殖场的规划目的、要求、规模、生产特点、投资大小、管理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养殖场的建设可分为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等四种类型。
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在满足养殖规范规程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相关模式具体内容作适度调整。
1.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指具备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设施设备条件的池塘养殖模式,具有“经济、灵活”的特点。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目前池塘养殖生产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模式要求,须具备以下要求:养殖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塘符合生产要求,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要求(NY5051)》养殖场有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水电、通讯、道路、办公值班等基础条件,养殖场配备生产所需要的增氧、投饲、运输等设备,养殖生产管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等。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小的水产养殖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池塘改造建设和管理需要。
2.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是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池塘标准化建设规范”进行改造建设的池塘养殖模式,其特点为“系统完备、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管理规范”。
标准化池塘养殖场应包括标准化的池塘、道路、供水、供电、办公等基础设施,还有配套完备的生产设备,养殖用水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养殖排放水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
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应有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有苗种、饲料、肥料、鱼药、化学品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制度,和养殖技术、计划、人员、设备设施、质量销售等生产管理制度。
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是目前集约化池塘养殖推行的模式,适合大型水产养殖场的改造建设。
3.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是在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基础上,利用养殖场及周边的沟渠、荡田、稻田、藕池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排放或回用的池塘养殖模式,具有“节水再用,达标排放,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的特点。
养殖场一般有比较大的排水渠道,可以通过改造建设生态渠道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闲置的荡田可以改造成生态塘,用于养殖源水和排放水的净化处理;对于养殖场周边排灌方便的稻田、藕田,可以通过进排水系统改造,作为养殖排放水的处理区,甚至可以以此构建有机农作物的耕作区。
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的生态化处理区要有一定的面积比例,一般应根据养殖特点和养殖场的条件,设计建造生态化水处理设施。
4.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池塘养殖模式,它具有标准化的设施设备条件,并通过人工湿地、高效生物净化塘、水处理设施设备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后循环使用。
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一般有池塘、渠道、水处理系统、动力设备等组成。
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的鱼池进排水有多种形式,比较常见的为串联形式(如图1所示),也有采用进排水并联结构(如图2所示)。
池塘串联进排水的优点是水流量大,有利于水层交换,可以形成梯级养殖,充分利用食物资源;缺点是池塘间水质差异大,容易引起病害交叉感染。
池塘串联进排水结构的过水管道在多个池塘间呈“之”字形排列,相邻池塘过水管的进水端位于水体上层,出水端位于池塘底部,有利于池塘间上下水层交换。
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的水处理设施一般为人工湿地或生物净化塘。
人工湿地有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等形式,潜流湿地以基料(砺石或卵石)与植物构成,水从基料缝隙及植物根系中流过,具有较好的水处理效果,但建设成本较高,主要取决于当地获得砺石的成本。
在平原地区,潜流湿地的造价偏高,但在山区,砺石(或卵石)的成本就低得很多;表面流湿地如同水稻田,让水流从挺水性植物丛中流过,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其建设成本低,但占地面积较大。
目前一般采取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相结合的方法。
植物选择也很重要,并需要专门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在处理养殖排放水方面,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的人工湿地或生物氧化塘一般通过生态渠道与池塘相连,生态渠道有多种构建形式,其水体净化效果也不相同,目前一般是利用回水渠道通过布置水生植物、放置滤食或杂食性动物构建而成;也有通过安装生物刷、人工水草等生物净化装置以及安装物理过滤设备等进行构建的。
人工湿地在循环系统内所占的比例取决于养殖方式、养殖排放水量、湿地结构等因素,湿地面积一般为养殖水面的10~20%。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设施化的系统配置设计,并有相应的管理规程,是一种“节水、安全、高效”的养殖模式。
具有“循环用水,配套优化,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特点。
二、场址条件1.规划要求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必须符合当地的规划发展要求,养殖场的规模和形式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的需要。
2.自然条件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水质、气候等因素,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养殖场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并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
在规划设计养殖场时,要充分勘查了解规划建设区的地形、水利等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以节约动力提水所增加的电力成本。
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还应考虑洪涝、台风等灾害因素的影响,在设计养殖场进排水渠道、池塘塘埂、房屋等建筑物时应注意考虑排涝、防风等问题。
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需要考虑寒冷、冰雪等对养殖设施的破坏,在建设渠道、护坡、路基等应考虑防寒措施。
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考虑夏季高温气候对养殖设施的影响。
3.水源、水质条件新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
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一般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
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
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
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
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
水质对于养殖生产影响很大,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规定。
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4.土壤、土质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充分调查了解当地的土壤、土质状况,不同的土壤和土质对养殖场的建设成本和养殖效果影响很大。
池塘土壤要求保水力强,最好选择粘质土或壤土、砂壤土的场地建设池塘,这些土壤建塘不易透水渗漏,筑基后也不易坍塌。
砂质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保水力差,做池埂时容易渗漏、崩塌,不宜建塘。
含铁质过多的赤褐色土壤,浸水后会不断释放出赤色浸出物,对鱼类生长不利,也不适宜建设池塘。
pH值低于5或高于9.5的土壤地区不适宜挖塘。
表1所列为土壤的基本分类。
5.电力、交通、通讯水产养殖场需要有良好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条件。
新建、改建养殖场最好选择在“三通一平”的地方建场,如果不具备以上基础条件,应考虑这些基础条件的建设成本,避免因基础条件不足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发展。
三、布局1.场地布局水产养殖场应本着“以渔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来规划和布局,养殖场的规划建设即要考虑近期需要,又要考虑到今后发展。
2.基本原则水产养殖场的规划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养殖场规划要求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做到布局协调、结构合理,既满足生产管理需要,又适合长期发展需要。
(2)利用地形结构充分利用地形结构规划建设养殖设施,做(3)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养殖场设计建设中,要优先考虑选用当地建材,做到取材方便、经济可靠。
(4)搞好土地和水面规划养殖场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养殖场土地的综合利用问题,利用好沟渠、塘埂等土地资源,实现养殖生产的循环发展。
3.布局形式养殖场的布局结构,一般分为池塘养殖区、办公生活区、水处理区等。
图3所示为一种水产养殖场的布局方式。
养殖场的池塘布局一般由场地地形所决定,狭长形场地内的池塘排列一般为“非”字形。
地势平坦场区的池塘排列一般采用“围”字形布局。
四、养殖设施1.池塘池塘是养殖场的主体部分。
按照养殖功能分,有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和成鱼池等。
池塘面积一般占养殖场面积的65~75%。
各类池塘所占的比例一般按照养殖模式、养殖特点、品种等来确定。
1.1形状、朝向池塘形状主要取决于地形、品种等要求。
一般为长方形,也有圆形、正方形、多角形的池塘。
长方形池塘的长宽比一般为2~4:1。
长宽比大的池塘水流状态较好,管理操作方便;长宽比小的池塘,池内水流状态较差,存在较大死角和死区,不利于养殖生产。
池塘的朝向应结合场地的地形、水文、风向等因素,尽量使池面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满足水中天然饵料的生长需要。
池塘朝向也要考虑是否有利于风力搅动水面,增加溶氧。
在山区建造养殖场,应根据地形选择背山向阳的位置。
1.2面积、深度池塘的面积取决于养殖模式、品种、池塘类型、结构等(如表2所示)。
面积较大的池塘建设成本低,但不利于生产操作,进排水也不方便。
面积较小的池塘建设成本高,便于操作,但水面小,风力增氧、水层交换差。
大宗鱼类养殖池塘按养殖功能不同,其面积不同。
在南方地区,成鱼池一般5~15亩,鱼种池一般2~5亩,鱼苗池一般1~2亩;在北方地区养鱼池的面积有所增加。
另外,养殖品种不同,池塘的面积也不同,淡水虾蟹养殖池塘的面积一般在10~30亩之间,太小的池塘不符合虾、蟹的生活习性,也不利于水质管理。
特色品种的池塘面积一般应根据品种的生活特性和生产操作需要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