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指标分析()

合集下载

人口统计分析考核试卷

人口统计分析考核试卷
人口统计分析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答题日期:得分:判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项不是我国人口统计的基本数据?()
A.人口总数
B.人口密度
C.人口出生率
D.人口收入水平
2.以下哪个城市不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天津
3.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A.汉族
B.壮族
C.满族
D.回族
4.以下哪个年龄段的人口在我国被划分为劳动力人口?()
A. 15-59岁
B. 16-60岁
C. 15-60岁
D. 18-65岁
5.以下哪个因素对人口迁移没有直接影响?()
A.经济发展水平
B.教育水平
C.气候条件
D.提倡限制人口增长
9.以下哪个城市不是我国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成都
10.以下哪项不是人口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
A.描述性统计分析
B.相关性分析
C.回归分析
D.贝叶斯分析
11.以下哪个年龄段的人口在我国被划分为儿童人口?()
A. 0-14岁
B. 0-16岁
B.劳动力补充
C.文化交流
D.社会矛盾
17.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死亡率?()
A.医疗卫生条件
B.生活水平
C.文化教育
D.环境污染
18.以下哪些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特点?()
A.数量庞大
B.年龄结构集中
C.教育水平提高
D.性别比失衡

人口统计指标分析()

人口统计指标分析()



5、人口的性别结构:一定时间、一定地域范围内,人口 总数中的性别分布及其比例关系。 (1)性比例(性比重):指男性或女性人口数在总人口数中 所占的百分比 公式=男性人口数或女性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2)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的对比比例关系,表 明当女性人口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公式=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 性别比规律: =100 人口性别构成平衡 >100 男性多于女性 <100 男性少于女性 按照自然规律,人口中男女两性的比例基本是平衡的,但 在不同的年龄组,人口的性别比例会有所差别。




4、人口平衡方程式 ①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迁入人数-年迁出 人数)

②年人口增长量=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迁 入人数-年迁出人数)=(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迁移增长量)
年人口增长量 年自然增长量 年净迁移量 ③人口增长率=----------= ------------- +--------年平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人口净迁移率
1、人口死亡。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死因。相关指标:人口死亡率 。一般在6‰-6.5‰之间。实际情况时,受殡葬制度、传统观念等的影响, 这个数越来越难统计上来。今年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6.3,去年是6.47。死 亡率下降了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7,不是死亡人数减少了,而是死亡上报人数减少了。受死亡 率的影响,今年全省的自增率(5.25)比去年增加了0.05个千分点。 2、人口迁移。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时间、迁移原因。相关指标: 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人口迁移表述的是人口规模的机械变化。 3、人口增长。其统计结构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相关指标:人口自然 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人口统计学题库

人口统计学题库

8、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9、年龄别性别比指相同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数之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某一年龄组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相同年龄组的男性人口数。

10、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和女婴的对比比例关系。

11、虚岁年龄一般是出生后当年就算一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一岁。

12、确切年龄是从出生之日起至计算之日为止所经历的真实日数。

13、周岁年龄(实足年龄)是从出生时起至计算时为止共计经历的整年数。

14、少年人口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15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15、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16、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17、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的指标,能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

18、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以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表示。

19、文盲半文盲率是指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0、就学率是指某一时刻各级学校在学人数与相应年龄人数之百分比。

21、在业人口也称为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

22、非在业人口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

23、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

24、非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25、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26、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7、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8、出生人数指一定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出生的、离开母体后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数总和。

人口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人口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人口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第一节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一、人口统计资料的基本类型反映人口现象和人口过程的统计指标可以分成三种基本类型。

(一)调查统计资料统计调查资料时进行人口统计的基础资料或原始资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日常工作的原始记录或登记中取得,如出生登记、死亡登记、婚姻登记、避孕节育措施登记等资料的搜集;二是通过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人口专题调查来搜集资料,如为深入研究生育率及其影响因素而进行的生育力调查,原始记录资料难以满足调查需要,必须组织专门调查来搜集资料。

(二)汇总统计资料汇总统计资料是在原始记录或调查统计的原始资料基础上,经过整理、汇总、加工而取得的统计资料。

各种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就是在原始资料基础上汇总编制出来的。

(三)分析统计资料分析统计资料是对各种原始资料、汇总资料进行计算、分析而取得的统计数据。

由于分析的目的、方法不同,对于相同的原始资料、汇总资料可能会有不同的分析结果,所以在使用分析统计资料时,必须比较、鉴别、评估这些资料。

二、原始资料搜集的基本方式(一)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指在规定时点上对一国或一地的全部人口进行全面的清点,并搜集有关资料的一种全面调查。

(二)人口经常性登记人口经常性登记是指对人口出生、死亡、婚姻、迁移等事件进行连续、持久、强制的观察调查登记。

是搜集人口数据资料的一种主要手段和方法。

(三)人口抽样调查人口抽样调查是为某一特定研究目的,根据随即原则,对人口现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臭氧观察,并用样本调查结果对总体进行定量推断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四)其他调查方式其他调查方式主要有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是搜集少数几个重点调查单位的资料说明总体情况的,如调查流入人口情况,可以重点调查城市区的流入人口情况,这些重点单位要在总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要有代表性。

典型调查就是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典型意义的总体单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便对总体特征及其规律有深刻地认识。

人口统计指标

人口统计指标

人口统计指标人口统计指标是一种可用来衡量和比较一个地区或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观察和评价标准。

它可以从人口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和分类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人口数量指标1、总人口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际统计人口总数。

2、出生率: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每千名成年人的新生儿数,当比较不同地区的出生率时,在千分比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就出生情况的大概估计。

3、死亡率: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每千名成年人的死亡次数,当比较不同地区的死亡率时,在千分比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关于死亡情况的大概估计。

4、生育率:是指一个地区某个时期的每1000名育龄妇女的新生婴儿数。

生育率是人口统计的基本参数,它可以衡量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二、人口结构指标1、年龄结构:指一个地区社会各个年龄段人口数量所占总人口数的比率或者人口数量。

2、性别比例:指某一地区男性和女性人口所占总人口数量的比率,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性别构成特征。

3、职业结构:指某一地区内不同职业段的人口数量和所占比例,用来反映某一地区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

三、人口分类指标1、文化程度:指某一地区内的社会文明水平,常用标准包括小学毕业率、高中毕业率、大学毕业率、职业资格证书数量等。

2、储蓄率:指某一地区内居民的家庭储蓄比率,反映该地区家庭对财富的储蓄程度。

3、收入水平:指某一地区内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把不同群体、不同家庭收入分类,反映家庭收入水平。

四、人口空间分布指标1、城乡分布:指某一地区内城乡居民比例。

它可辅助观察城乡人口分布,判断是否有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2、国际移民:指某一地区外来移民人口比率,反映这个地区的外来移民形势。

3、区域分布:指某一地区人口分布在某一区域或乡镇中的比率。

它可帮助判断人口的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

以上就是关于人口统计指标的相关内容,这些指标都是会影响到某一地区或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信息,对正确评价和衡量一个地区或社会发展的经济发展状况,非常的重要。

它可以指导某一地区的政策制定,并且可以帮助政府为避免引起不良反映准备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人口状态统计指标

第二章:人口状态统计指标

第⼆章:⼈⼝状态统计指标⼀、基本概念1、少年⼉童⼈⼝系数:⼜称少年⼉童⽐重,是指14周岁及以下的少年⼉童在总⼈⼝中所占的百分⽐。

其⽔平的⾼低可以⽤来反映⼈⼝总体的年轻或者年⽼化程度。

2、⽼年⼈⼝系数:⼜称⽼年⼈⼝⽐重,是指⽼年⼈⼝在总⼈⼝中所占的百分⽐。

其⽔平的⾼低也可以反映⼈⼝总体的年龄结构特征。

3、年龄中位数:是描述⼈⼝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由于年龄中位数是根据标志值所处的重点位置来确定的,不受极⼤或极⼩年龄数值的影响,具有位置平均数的性质,所以可以⽤来反映整个⼈⼝总体的年龄⽔平。

4、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年龄构成⼀般特征指标,具有说明⼈⼝年龄的集中趋势的性质。

因此,它可以⽤来作某⼀⼈⼝总体在不同时点上或同⼀时点上不同⼈⼝总体间进⾏⽐较。

5、年龄众数:指⼈⼝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也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和年龄中位数⼀样不是根据⼈⼝总体的全部年龄值,⽽是根据其所处的特殊位置有关的⼀部分年龄值计算的。

6、性别⽐:指总⼈⼝中男⼥⼈数间的对⽐⽐例关系,表明当⼥性⼈⼝数位100对应的男性⼈⼝数。

7、出⽣婴⼉性别⽐:它是反映某年出⽣的婴⼉中男⼥两性间的对⽐⽐例关系,它是影响总⼈⼝性别⽐的重要因素之⼀。

8、少年⼉童负担系数:⼜称少⼉抚养⽐,指总⼈⼝中少年⼉童⼈数与劳动适龄⼈数之⽐。

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负担多少少年⼉童。

9、⽼年⼈⼝负担系数:⼜称⽼年抚养⽐,指⼈⼝总体中⽼年⼈⼝数与劳动适龄⼈数之⽐。

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负担多少个⽼年⼈。

10、总负担系数:指⼈⼝总体中⾮劳动适龄⼈⼝数与劳动适龄⼈⼝数之⽐。

它表明平均每100名劳动适龄⼈⼝负担多少个⾮劳动适龄⼈⼝。

11、劳动适龄⼈⼝:指⼈⼝总体中处于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

⽬前国际上通⽤的年龄界限是15—64岁。

⼆、思考题1、什么是时点⼈⼝数?统计时点⼈数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时点⼈⼝数是⼀个静态指标,是指某⼀时刻或某⼀瞬间状态下的⼈⼝。

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人口计生统计知识试题库(业务知识)

信息化岗位练兵复习题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业务知识一、填空题1、人口规划的范围包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三个方面。

2、人口统计主要是从数量的角度去描述、分析人口现象的(规模、水平、分布及其变动),并从中发现人口发展的规律及趋势3、我省填报计划生育统计口径出生人口是填报期内统计对象中妇女所生育的(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数)。

4、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是指胎儿离开母体后,至少有过在一瞬间的(呼吸、心跳、随意肌跳动和脐带博动)四种生命现象之一的胎儿。

5、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叫做(人口年龄金字塔)6.出生统计误差率从表面上看反映的是统计工作质量,其实质反映了一个地区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状况。

7.出生统计误差率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多报、少报和错报)8.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9.统计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统计调查对象合法利益原则和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10、人口统计指标主要有包括(动态指标、静态指标)两种类型。

11、动态指标,就是反映在(某一时期里)所发生的某种变化情况,也可称时时期指标。

12、静态指标,就是反映在(某一时点的)某种状况,它所表示的是人口发展连续不断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瞬间静止情况,通常称为时点指标。

13、人口平衡方程式为年末总人口=年初总人口+(全年自然增长人数)+全年净迁移人数=年初总人口数+(全年出生人数-全年死亡人数)+(全年迁入人数-全年迁出人数)14、统计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15.计划生育情况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避孕节育)等情况。

16.当今中国的婚姻状态统计有(已婚、离婚、丧偶、未婚)共四种类型。

17、育龄妇女的统计口径是指(15 岁至49岁)的妇女。

18、婚姻法中达到晚婚标准的年龄为男性(25周岁),女性(23周岁)。

Chapter3 人口统计分析及基本指标

Chapter3 人口统计分析及基本指标

Chapter3 人口统计分析及基本指标Chapter 3 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2.1 人口总数分析指标2.1.1人口学方程式(增长数量)M N E I D B P P t ∆+∆=-+-=-)()(0即人口增长=自然增长+社会增长(机械增长),最基本方程式2.1.2 人口增长率(增长速度) 基本公式:(%)10000⨯-=P P P R t 年算术平均增长率公式: %10021⨯+-=P P t P P R t t 年几何平均增长率公式:t t t t R P P P P R )1(%1001002+=⇐⨯⎥⎥⎦⎤⎢⎢⎣⎡-= 年连续平均增长率公式:tR t t e P P tP P R 003%100ln ln =⇐⨯-= 2.2人口结构分析指标人口结构就是根据人口集团的内容即性别和年龄等属性对人口集团进行的划分。

人口属性包括性别、年龄、配偶关系、教育程度、行职业构成、城乡居住地类型等,其中性别和年龄是人口的自然属性、基本属性,其余属于社会属性。

人口结构分析适合于分组分析法,包括:自然结构:age and gender ,属于正规人口学范畴(formal demography ) 社会经济结构:民族,行职业,教育,家庭结构等,属于人口研究的范畴(population studies )。

性别结构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population pyramid)是形象地表示某一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水平条代表每一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数字或比例,垂直条代表各年龄组(可以是1岁或5岁组)。

Excel 绘制人口金字塔时,选择条形图,并将女性人口设为负值。

2.2.1性别结构性比例性比例是指男性或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公式为 %100%,100⨯=⨯=PP F P P M f p m p 性别比性别比是指以女性人口为100时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公式为100⨯=fm P P SR 一般而言,较大区域的人口性别比或性比例都比较稳定。

最新电大《人口统计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人口统计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人口统计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通过2015年秋期河南电大把《人口统计学》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CTRL+F)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

(4.00分)A. 非在业人口B. 学生C. 平均人口D. 总人口2.()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4.00分)A. 总负担系数B. 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C. 劳动适龄人口D.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3.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

(4.00分)A. 动态指标B. 静态指标C. 相对指标D. 指标族4.()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4.00分)A. 在业人口B. 非劳动适龄人口C. 劳动适龄人口D. 非在业人口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

(4.00分)A. 总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动态指标D. 静态指标6.()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4.00分)A. 总负担系数B. 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C.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D. 劳动适龄人口7.()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4.00分)A. 少年儿童系数B. 平均年龄C. 年龄中位数D. 年龄众数8.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和()。

(4.00分)A. 指标数值B. 指标计算方法C. 指标计量单位D. 指标名称9.()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社会学:人口统计学考试题(强化练习)

社会学:人口统计学考试题(强化练习)

社会学:人口统计学考试题(强化练习)1、问答题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

正确答案:人口数量膨胀限制了人口质量的提高。

从建国以后到70年代末由于理论上和政策上的失误,在人口管理上放任自流,结果导致了我国出现了历史上空(江南博哥)前人口增长高峰。

此后,尽管宏观上实行政策调整,强有力地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发展的基数庞大,其增长势头难以在短期内降下来。

人口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一种人口数量替代人口质量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人口质量下降。

2、问答题简述人口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正确答案:(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只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人类才能以社会为单位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才存在社会生活,从而才会有语言、文字、科学、文化等的创造和发明,产生人类历史。

(2)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分工的物质前提。

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是社会内部分工的物质前提。

在任何社会条件下,社会分工都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和人口密度为前提的,而社会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3、多选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B、揭示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本质C、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D、马克思主义人口与人力资源理论依据E、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正确答案:A, B, C, D, E4、填空题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分为()和。

正确答案:简单分组;复合分组5、问答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评估的内容、要实现的3个目标以及要确保的3项投入保障措施分别是什么?正确答案:(1)评估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即目标、效果、活动、投入保障。

(2)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实现的3个目标是:①实现计划生育“两个转变”;②稳定低生育水平;③满足群众要求。

(3)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确保的3项投入保障措施包括:①人员、机构、设施;②经费投入;③领导责任。

6、单选“情欲引力论”是自下而上动力开发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提出者是()A、傅立叶B、哈伯德C、恩格斯D、圣西门正确答案:A7、填空题人口数按其反映的时间范围的不同,()和()两种表现形式。

人口统计学03

人口统计学03

2002年:甲市CBR = 2.1 ×1000%o = 14%o 150
乙市CBR = 1.2 ×1000%o = 16%o 75
安徽大学 人口研究所 田飞
9
二、人口出生率统计
• 人口出生率通常以年为单位,所以又 称为年出生率。
• 在计算时,除了分子分母在地域范围 内一致外,在时间上都要以年为单 位。
出生率
49 52
61 64
79
1949~199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动曲线
安徽大学 人口研究所 田飞
97 年份
14
三、影响人口出生水平的因素
• 人口出生率水平:
– CBR:<15%o—低水平 – CBR:15~30%o—中等水平 – CBR:>30%o—高水平
• 影响因素:
– 按影响因素的特征不同:
2. 人口的性别构成会影响到育龄妇女的 已婚率,对出生水平也有制约作用。
安徽大学 人口研究所 田飞
பைடு நூலகம்16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它们对育龄人群生育能力的干 扰上。
– 育龄人群的健康状况、发育年龄、遗传、自然 环境等均会对人群生殖潜力。
• 当不存在人为因素的干扰时,生物学因素 对人口出生数进而对出生率的作用就较明 显。
式中,Dm、Df 分别代表男性死亡人数和女性死亡人数;
∑ Dx代表x岁人口的死亡人数; Di表示各种死亡原因的死亡人数。
安徽大学 人口研究所 田飞
26
二、人口死亡率统计
• 由于人口死亡人数的多少与人口总体 规模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直接用人 口死亡人数作为不同地区间人口总体 死亡水平差异的比较指标,就不能准 确地反映其间死亡水平的真实情况。

实用卫生统计学课程辅导8

实用卫生统计学课程辅导8

《实用卫生统计学》课程辅导8第十三章医学人口统计医学人口统计从卫生保健的角度研究和描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变动及其规律,研究人口及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卫生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收集方法如同其它统计资料一样,其主要来源为日常工作记录(报告单、卡、册)、统计报表和人口调查三个方面。

第一节静态人口统计指标一、人口总数人口总数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是时点人口。

时期人口是指某一时期(或某一年)平均人口数。

二、人口构成指标(一)人口性别构成1.性别构成指男、女两性人口分别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性别比反映两性人口间比例的指标。

指以女性人口为100, 男性人口及女性的比值。

(二)人口年龄构成1.年龄中位数计算方法及一般的中位数相同2.老年(人口)系数是指65岁(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该指标用于反映人口是否老化及老化的程度。

我国是以65岁以上人口作为老龄人口的标准。

3.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指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是从另一侧面反映人口老化程度的指标。

4. 老少比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及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之比,该指标也是用于反映人口老化情况的。

5、负担系数也称抚养人口系数。

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所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及非劳动年龄人口之间的关系。

一般以15-64岁者为劳动人口,0-14岁和65岁及以上者为非劳动人口或被抚养人口。

(三)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将人口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它以年龄为纵轴,人数或其百分数为横轴,左侧为男,右侧为女而绘制的两个相对应的直方图。

人口金字塔形象直观地反映了现有男女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而且也可以分析过去人口的出生死亡情况以及今后人口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生育和计划生育统计指标生育统计(一)测量生育水平的指标1、粗出生率:表示某年某地平均每千人口的活产数,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指标。

市场细分研究

市场细分研究
PRIME NEW-TECH
科学地选择细分指标 —— 行为优先细分步骤
Han
Consulting
1 确定公司所感兴趣的客户行为;
2 通过一个客户样本来测量它;
3 将样本聚类为初始细分市场;
4 找到每一个细分市场相应的描述 指标,确定最终的目标市场;
PRIME NEW-TECH
科学地选择细分指标 —— 细分指标的选择方法
消费行为发生时的情境因素
Han Consulting
I.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规章制度、装饰格调、声音照明、天气、 气味、暗示、物品的外观、刺激物的摆放及其周围的其它实物等;
II. 社会环境: 包括其他人及他们的个性特点、角色、相互作用和类聚程 度。
III. 流行观点:
IV. 任务界定:通过一个人的倾向、动机、角色或者身份,环境中的一些 特定方面会变得具有相关性。
市场细分的背景
以满足不同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差异化营销战 略的出现与广泛应用,是买方市场条件下厂商竞 争不断加剧的结果。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营销战略目标正在从创造销售量向创造忠诚的顾 客转变,差异化营销也进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 —目标客户终身化战略。无论是差异化营销战略 还是顾客终身化战略,其实施前提是对市场消费 需求进行有效的细分。
Han Consulting
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可能独立于那些先期发生并 始终相伴的心理活动过程,对消费者行为产生 直接的促进、塑造、推动、刺激和指导作用。
情境因素
20-45%
个体与情境的相互作用因素
30-50%
人格、态度等个体差异
15-30%
各种因素能对消费者行为进行解释的大概比例
PRIME NEW-TECH
2020/6/28

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GFR B nW15~49
• 这里GFR是一般生育率,为期内出生人 数,为时期长度(以年为单位),为期 内15~49岁育龄妇女平均数。
• 虽然发生生育事件发妇女通常是有生育能力 的已婚妇女,但一般生育率中的分母指的是 15~49岁育龄妇女,不是指已婚妇女,也不 是指已婚有生育能力妇女。
• 一般生育率消除了性别结构和育龄妇女比例 因素的影响,比出生率更能反映生育水平, 但它还是比较粗略。
Pn P0e rn
e 2.71828
lg e 0.434
(4)人口倍增时间
P P ert
t
0
Pt 2P0
P0ert =2P0
t
lg 2 r lg e
ln 2 r
0.693
r
70 100 r
6、人口动态平衡方程
• 人口增长量=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入 人口-迁出人口 =自然增长量+迁移增长量
k P1 P0 100 % P0
表示 年末比年初增长了多少
k P1P0 100% P
P1 P0 100% ;
1 2
(P1
P0
)
表明增加人口数相当于全年平均人口数的多少
(2)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B D 1000% B D 出生率 死亡率
P
PP
(3)人口增长率(一段时期)
• 处于育龄期内的妇女虽然都有可能生育, 但是妇女生育大多集中在20~30岁这一年 龄段内,即便育龄妇女人数相同,生育 旺盛年龄的妇女人数越多,生育的人数 也越多,一般生育率也就越高。这说明, 一般生育率受育龄妇女年龄结构的影响。
3 、分年龄生育率
• 分年龄生育率是按不同年龄计算妇女的 生育率,通常以一年为单位,因此分年 龄生育率可以定义为在一年中每千名某 一年龄或年龄组妇女所生育的孩子数:

上海财经大学卫生保健题库

上海财经大学卫生保健题库

上海财经大学卫生保健题库一、单选题(每题1 分,共10 分)1.现代卫生保健的医学模式基础是()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C.生物—心理医学模式D 生物—心理医学模式2.某一时间横断面上某病患者数占受检人数的比例,称()A.病死率B.患病率C.发病率D.生存率3.气湿即空气中的含水量,一般以相对湿度表示。

高气湿一般是指()A. >80%B.>60%C. >70%D. <90%4..闻名全球的公害病——水俣病,因最先发生于日本水俣湾而得名,这种病是由于何种化学元素中毒而引起的()A.铅中毒B.镉中毒C.砷中毒D.汞中毒5.某工人发生职业中毒,以唇、舌、手指、眼睑的细小震颤为主,逐渐发展为粗大的意向性震颤,甚至全身震颤,属于()A.汞中毒B.铅中毒C.苯中毒D.一氧化碳中毒6.下列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级预防是指消除或减少致病危险因素,降低发病可能性B. 二级预防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C.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发病后期的心血管病患者开展合理、适当的康复治疗措施D. 三级预防主要包括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手段预防病情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发生7.下列关于预防肿瘤的生活方式的叙述,错误的做法是()A.饮食多样化,吃多种蔬菜、水果、豆类和粗加工的富含淀粉的主食B.戒烟限酒,低盐饮食C.限制体重,成人期体重增加值不要超过5kgD.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每天保持高纤维、低糖饮食8.婴儿睡眠时间每天要保证在()A.13~14 个小时以上B.8~9 个小时以上C.18 个小时以上D.10 个小时以上9.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不包括()A.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资源B.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 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的基础D.有利于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10.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不包括()A. 经常更换卧位,最好采取半坐卧位B.经常为患者按摩躯体受压部位C. 按摩时如局部有红肿现象,应在红肿周围按摩D. 可以用一些辅助物品来减轻或分散压力,如各种气垫、胶垫、枕头、水垫等二、多选题(每题2 分,共20 分)1. 人口统计指标包括()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死因顺位E.病死率2.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

人口统计指标分析

人口统计指标分析

人口统计指标分析人口统计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人口数量、结构和特点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人口统计指标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人口发展的趋势、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本文将以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增长率等指标为重点,从全球和特定国家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人口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规模的基本指标。

以世界人口为例,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人口约为77亿人。

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根据数据分析,从19世纪初的10亿人口到20世纪初的15亿人口,再到21世纪初的60亿人口,全球人口在过去的200多年中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然而,近年来,随着避孕措施的普及和生育观念的改变,全球人口增长速度逐渐趋缓,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逐渐趋于稳定。

其次,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和教育水平等重要信息。

以中国为例,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的趋势。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保险和医疗服务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

同时,男女比例失衡也带来了婚恋和人口稳定等方面的挑战。

最后,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速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人口增长率是衡量人口发展动态的重要指标。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较高,主要由于高出生率和减少的死亡率。

例如,根据非洲国家的人口统计数据,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超过2%,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逐渐趋于负增长,这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和其他社会经济问题。

总的来说,人口统计指标分析对于揭示人口发展的趋势、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非常重要。

通过对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增长率等指标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口问题的本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只有掌握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才能更好地规划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统计与分析
省人口计生委发规信息处 苏建明 2012.9


第一部分 人口统计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与判断
一、人口规模(人口总数) 1、定义: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域范围内所有有生命的个 人的总和。 2、准确统计人口总数应注意的问题:统计时间、统计范 围、统计口径、统计部门、统计方法。 (1)统计时间:一般在一个确定的时间上(时点)统计,以 避免由于统计时间不一致而造成人口数的重复和遗漏。 (2)统计范围:一般以国家行政区划为准来进行统计。要 注意行政区划变动对人口数的影响。 (3)统计口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 (4)统计部门:公安部门、统计局、人口计生委。 (5)统计方法:户口登记、抽样调查、统计报表。(根据不 同的调查目的,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




4、人口平衡方程式 ①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迁入人数-年迁出 人数)

②年人口增长量=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出生人数-年死亡人数)+(年迁 入人数-年迁出人数)=(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迁移增长量)
年人口增长量 年自然增长量 年净迁移量 ③人口增长率=----------= ------------- +--------年平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 年平均人数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人口净迁移率


五、人口出生 1、出生人数: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离开母体后有生命现 象的婴儿数(活产婴儿)总和。(要素:活产婴儿)


2、人口出生率(总出生率、粗出生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 内,每千人中拥有的活婴数,反映的是出生强度或出生水平,用千分 数表示。 公式b=年出生人数B÷年平均人口数P×1000‰ (1)人口出生率指标的缺点:出生率指标不仅受到工作水平的影响, 由于分母用总人口数,容易受到年龄结构的影响,即育龄妇女占总人 口比重的影响。 (2)出生率上升时,工作水平不一定下降;出生率下降时,工作水平 不一定上升。出生率最低的地区,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好的;出生率 最高的地区,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差的。 一孩出生数 (3)一孩出生率=---------------× 100% 期内平均总人口数 规律:一孩出生率一般稳定在10‰左右。 偏差原因: 偏小:控制早婚早育;育龄妇女年龄结构老化;出生人数漏统。 偏大: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年青化;多孩错报为一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人口结构 1、人口构成(人口结构):即各种人的比重。其三个基 本要素是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 人口社会结构、人口自然结构。其中自然结构是人自然属 性所决定的,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种结构等;社会 结构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的,如国籍、民族、语言、 宗教、阶级、教育程度、行业、职业、收入等。(我们经 常使用的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 2、人口年龄结构指标 (1)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比重)。即一个国家或地 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按人口年龄构成反映人 口老化程度的指标之一。一般以60周岁或65周岁起算 。( 公式=65岁以上人口数÷人口总数×100%)。



④要注重对“政策外生育”的分析。政策外生育=政策外一孩+政策外 二孩+政策外多孩。 ⑤例如:比较政策外生育率同为10%的A地和B地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 A地:10%=3%(外二)+7%(外多) 普生多孩,工作水平较低; B地:10%=7%(外二)+3%(外多) 普生二孩,政策执行不严; ⑥从政策外生育原因分析 政策外生育原因=不符合二孩生育政策生育+非法收养+符合二孩生育 政策没持证生育+政策外多孩 A地:10%=2%+0.5%+0.5%+7% B地:10%=2%+1%+4%+3% 4、出生孩次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某一孩次的出生人 数占出生总人数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 公式=某一孩次出生人数÷出生总人数×100%,即:一孩率、二孩率

老年人口以及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比例的增加,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的增大 和社会保障系统的负担加重。调查发现,35年前,中国的儿童对老人的比例 是6:1;35年后,这个比例会扭转为1:2。 4、年龄结构(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是按照反映年龄构成的指标和标准,将 不同的人口集团或同一人口集团的不同时期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1)“年轻型”人口(增长型)。指14岁以下人口较多,60或65岁以上老人 较少的人口类型(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小于5%)。 (2)“老年型”人口(缩减型),指14岁以下人口少于60或65岁以上人口(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大于10%)。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比较年轻 ,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相对老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有40%或者更多 的人年龄在14岁以下,只有4%的人口在65岁及65岁以上。但一些发达国家正 好相反,14岁以下的人口少于25%,而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了10%。 (3)“成年型人口”(静止型)。指15岁-65岁以上人口占多数(5%- 10%之间)。



(2)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人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又称少年儿 童人口比重。少年儿童的年龄起止范围各国也不一致,国际上通用 0 ~14岁人口为少年儿童。 公式=0-14岁人口数÷人口总数×100% (3)老少比:指人口中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 示,它说明每100个少年儿童所对应的老年人数。 公式=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 0-14岁人口总数×100% 或65岁及以 上人口÷ 0-14人口总数× 100% (4)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总抚养比):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 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它表明整个社会中,每100名 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区分劳动年龄和非劳动年龄 的界限,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国际上通用的是:15~64岁为劳动年龄, 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或被赡养年龄。 公式= (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 0-14岁人口总数) ÷15-64岁人 口总数× 100% 或(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0-14岁人口比重) ÷15-64岁人口比重× 100%



三、人口再生产及人口再生产类型: 人口再生产是指人口新一代从出生、成长到衰老死亡不 断重复的过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取决于人口出生率 和死亡率以及由这两者的变化所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构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两个基本因 素。 人类历史上有过三种人口再生产类型: 1、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 采集、狩猎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的粗放型。平均寿命短、世代更替迅速;) 2、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 业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 长率的过渡型。) 3、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它与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基础 的工业化生产经济相适应。其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的稳定型。平均寿命长、世代更替缓慢。 我国当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 增率。
1、人口死亡。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死因。相关指标:人口死亡率 。一般在6‰-6.5‰之间。实际情况时,受殡葬制度、传统观念等的影响, 这个数越来越难统计上来。今年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6.3,去年是6.47。死 亡率下降了0.17,不是死亡人数减少了,而是死亡上报人数减少了。受死亡 率的影响,今年全省的自增率(5.25)比去年增加了0.05个千分点。 2、人口迁移。其统计结构包括性别、年龄、时间、迁移原因。相关指标: 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人口迁移表述的是人口规模的机械变化。 3、人口增长。其统计结构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相关指标:人口自然 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4) 人口年龄结构规律 (老年人口比重是以65岁作为老年人的起点) 类型 少儿人口系数% 老年人口比重% 老化系数% 年轻型 40%以上 4%以下 15%以下 成年型 30%-40% 4%-7% 15%-30% 老年型 30%以下 7%以上 30%以上 (5)举例——“五普”全国人口结构 年份 少儿人口系数% 老年人口比重% 老化系数% 1964 40.69 3.56 8.75 1982 33.60 4.91 14.61 1990 27.69 5.57 20.12 1993 36.27 4.41 12.16 2000 22.89 6.96 30.41


8、人口零增长。出生人数加迁入人数正好等于死亡人数加迁出人数,这就 是人口零增长。或者说,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由于人口 惯性,生育率处在更替水平的人口并不一定是人口零增长。 四、人口变动 指人口通过迁移、增长、死亡等形式的变化,所导致的人口规模的改变。与 人口变动相关的统计指标包括人口死亡率、人口等迁移率(人口迁出率、人 口迁入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3、政策生育率(原计划生育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符合计划 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 公式=时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出生总人数×100% (1)在我省,政策生育率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含义。 在控制人口数量阶段:单纯追求计划生育率,对生育证发放的质量和时间要 求都有严格要求,是否涂改、孕前9个月领证,是否达到法定婚龄等。计算 时,只计算那些持有效生育证生育的人数; 在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强调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重点放在二孩生育上 。 (2)对政策生育率的分析。 ①政策生育率能综合反映国家关于婚龄、生育子女数和生育间隔等政策要求 的执行情况。还可分孩次计算。 ②政策生育率只是反映计划生育工作结果的评价指标,并不完全反映计划生 育工作质量;其统计和分析应该在一个比较大的人口区域内进行(足够的样 本量;要考虑基层的工作基础和工作实际,不制订不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 。 ③政策生育率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要求指标,它还包含着对生育时间的要求 。而在数量和时间上,我们更看重的是对数量的要求。所以,相同的政策生 育率可能有着不同的人口增长强度,从而有着不同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