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九章 中唐古文运动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圣才出品】
第9章中国古代文学9.1复习笔记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文学作品在古代典籍中比重最大中国古代文学诞生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在先民们的文化活动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
文学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重要。
在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典籍中,文学所占的比重首屈一指。
古代集部图书远远超过了经、史、子各类。
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在文字诞生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诗歌中国诗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在艺术上以情景交融的意境为追求目标。
①公元前6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基本编定,以四言诗为主。
②公元前4世纪,中国南方兴起楚辞,形式是杂言体,句末多以感叹词“兮”结尾。
③汉代,五言诗和七言诗兴起,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声律和丽辞两方面取得进步。
④唐代,五、七言律诗格律成熟,主要着眼于以汉字四声来协调诗歌的韵律,堪称中国诗歌在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词于初盛唐产生。
⑤宋以后,有词、曲等诗歌样式的发展,但五、七言古体诗和律诗一直最受诗人的重视。
(2)散文散文具有叙事、论说和抒情三大功能,渊源可追溯到商代甲骨卜辞与铜器铭文。
①商周时,出现了专门记录商周时代王公的言辞、政令的《尚书》。
②先秦时期,散文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和论说的诸子散文。
③汉以后,散文在形式上发展为古文(散行的单句为主)和骈文(以骈偶的对句为主)两大类。
④魏晋六朝,骈文形成并逐渐占据文坛主导地位。
⑤中唐,古文运动以后古文确立统治地位,直至近代白话文兴起。
(3)叙事文学中国叙事文学的源头可推至上古神话和史传作品,真正的文学创作则始于魏晋小说。
①小说a.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两大类。
b.唐代,传奇小说奇峰突起,作家们开始有意识地虚构作品。
唐代传奇小说在情节结构、人物描写等方面已达到很高成就,比西方最早的短篇小说作家薄伽丘和乔叟早五个世纪。
c.宋代,产生了成熟的话本小说。
中唐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
中唐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
中唐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时间大致从唐代中期到晚期,约为8世纪到9世纪初。
这个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学家倡导回归古文,主张研究古代文献,提倡古文教育,以此来振兴当时的文学。
中唐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古人文化的传承:中唐文人们认为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他们主张研究古代文献,尊重古代文人的思想和作品,以此来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化。
2. 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中唐文人们认为文学应该有教化的功能,能够引导人们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
他们主张通过古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品德修养,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3. 追求文学的精炼和纯粹:中唐文人们认为古代文人的作品非常精炼,具有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他们主张学习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技巧,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精炼和纯粹。
4.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中唐文人们对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反思,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并试图通过文学来改善社会状况。
总之,中唐古文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运动的主张强调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重文学的教化作用,追求文学的精炼和纯粹,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这些主张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中唐古文运动
沉浸醲(nóng)郁,含英咀华,作为 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 无涯;周诰(gào)殷盘,佶(jí )屈 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 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 ,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 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沉浸在如醇厚美酒般的典籍中,咀嚼品味着它们的菁华,写起文 章来,一屋子堆得满满的。上取法于虞、夏之书,那是多么的博 大无垠啊,周诰文、殷盘铭,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啊。《春秋》 是多么的谨严,《左传》又是多么的铺张。《易经》奇异而有法 则,《诗经》纯正而又华美。下及《庄子》、《离骚》、太史公 的《史记》,以及扬雄、司马相如的著述,它们虽然各不相同, 美妙精能这一点却都是一样的。先生对于文章,可以说是造诣精 深博大而下笔波澜壮阔了吧。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 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 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 司之不公。”
梳理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只有才行不
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推举的人
呢?各位学生,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 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
抵制排除那些异端邪说,驱除排斥佛家和道家的学 说,补充完善儒学理论上的缺陷与不足,阐发光大 其深奥隐微的意义;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 学说,还要特别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 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向东海排去,把将被 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先生对于儒家学说 ,可以说是立了功劳的吧。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同“无”),计班 资之崇庳(bēi),忘己量之所称,指前 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yì , 小木桩)为楹,而訾(zī)医师以昌阳引 年,欲进其豨苓(xīlí ng)也。”
中国文化概论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 ppt课件
ppt课件
16
盛唐诗歌
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 山水田园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首的 边塞诗派
ppt课件
17
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与杜甫, 在艺术风格上,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 沉郁顿挫。
ppt课件
18
中唐诗歌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以白 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等为羽翼,主要 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 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另一个以 韩愈为首,孟郊、贾岛、李贺等为羽翼, 主要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勇 于创造的精神,特别致力于在杜诗中稍 露端倪、尚未开拓的艺术境界。
ppt课件
36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知识抒 情。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 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也正是抒 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 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ppt课件
37
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生动的 图卷,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 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 理的最好窗口。
Hale Waihona Puke ppt课件25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ppt课件
26
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 说、唐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 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臻于极 盛,涌现出了《三国演义》《水 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 名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 “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 长篇小说的的双壁。
ppt课件
8
《楚辞》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其作品有《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复古思潮及意义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复古思潮及意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复古思潮就像海上的浪涛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数量之多,难以数计。
其中,影响较为深远的有以下三次:(1)中唐古文运动①从初唐以来,就不断有人对骈体文风提出批评,陈子昂还明确提出要继承“汉魏风骨”。
天宝中期以后,元结、李华、萧颖士和继之而起的独孤及、梁肃、柳冕、权德舆等人,或友朋游从,或师生相继,形成了若干个文人群落。
他们以复古宗经相号召,以古文创作为旨归,从文体的角度倡导改革。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古文理论,主要有: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由此出发,他们进一步主张广泛学习经书以外的各种文化典籍,即使对他们一再指斥的“骈四俪六”,也未全予否定,而注意吸取其有益成分;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在韩愈、柳宗元倡导文体文风改革并从事散体文创作的同时,中唐文坛还活跃着一大批古文作家。
他们或自出机杼,或受韩、柳影响,纷纷投入散体文的写作。
如刘禹锡、白居易等。
②韩愈、柳宗元在散文文体文风改革上的成功,一是文以致用,从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参预现实生活,为散文的表现领域开出一片广阔天地。
这就使它不仅在文体上,而且在文风上与六朝骈文区别开来。
二是它虽言复古而实为创新。
它不仅吸收秦汉各家散体文之所长,而且充分吸收六朝骈文的成就。
“韩、柳文实乃寓骈于散,寓散于骈;方散方骈,方骈方散;即骈即散,即散即骈”。
这极大地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①宋初,王禹偁首先站出来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但是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则首推柳开,他把道统与文统合为一谈的观点,对后来的古文家和理学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然而,尽管他大声疾呼,却应者寥寥,没有对文坛产生实际的影响。
唐代古文运动
第十一章唐代古文运动今天开始学习唐代的古文运动,将依次分析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和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愈、柳宗元的散文成就。
在开始学习主要容之前,我们将先介绍一下什么叫“古文”。
古文作为一个文体概念是中唐愈时才产生的。
唐以前虽然有古文这个概念,但它的涵与、柳等人所使用的古文完全不同,它分别指以下三种东西:一,指以前遗留下来的文字,这是古文的本义;二,司马迁又把古文用来指称古代的典籍文献,《太史公自序》说:“年十岁,则诵古文。
”三,汉人常把所发现的“壁中书”称为古文,以区别于流行的今文。
柳的古文是同当时流行的骈文相对的概念,其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运用灵活,不像骈文那样要求对偶、辞藻、音韵和典故。
因为这种新兴的文体恢复了先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它为古文。
第一节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散文自身发展的规律都有深刻的在联系。
(一)古文运动是借助于儒学复兴运动的旗帜而发展起来的,而儒学复兴运动的产生又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阶级变动的结果。
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事实上已割据的状态,强藩名为王臣实为敌国,疆土、甲兵、政令、赋税各自为政,朝廷基本上失去了对各藩镇的控制。
唐宪宗虽然取得了对藩镇用兵的暂时性胜利,但骄兵捍将的实力并未真正瓦解,不久藩镇变乱又起。
晚唐人甚至认为“与其闭门作天子,九族涂炭,不若开门作节度使用使,终身宝贵无忧。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六)肃宗、代宗、德宗都是暗弱昏聩的君主,任其宦官、奸佞和各地藩帅暗中勾结,朝官也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纲纪混乱,政出多门。
唐王朝统治下的人民更是“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
”(《旧唐书》卷一二三)但是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经济仍在不断地发展,晏理财使江南财富直抵关中,炎改用两税法使国库收大增,国家的统一和强盛是上下一致的要求。
政治上的统一必然要求意识形态的统一,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一些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积极地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树起从尧舜、周公、孔子到汉以后的道统,他们首先要求在思想界天下只此一家,古今相承一脉。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中唐古文运动是指唐代(618年-907年)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和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古文运动”。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后世的文学风格、文学思想和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古文运动的兴起与唐代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唐代是一个开放、多元、繁荣的时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然而,随着唐代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到来,这种繁荣也走向了衰落。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学之士开始反思传统的文学形式和价值观,倡导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
1. 强调文学的实用性:中唐古文运动强调文学的实用性,即文学作品应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2. 推崇自然之美:中唐古文运动强调自然之美,主张文学作品应该以自然为素材,表现出自然的清新、自然的美好。
3. 推崇古文传统:中唐古文运动推崇古文传统,即推崇唐代之前的传统文学,反对明清小说等新兴的文学形式。
4. 强调文学的个性化:中唐古文运动强调文学的个性化,主张文学作品应该表现出作者的个性和情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5. 推崇思想性:中唐古文运动强调文学的思想性,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中唐古文运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和文学风格,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思想
和文学流派。
中唐古文运动所提倡的文学实用性、自然之美、古文传统、个性化和思想性等特征,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发展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中唐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被称为“韩、柳、欧阳、司马、李”等五家文学流派的兴起时期。
在唐朝中期时,由于诗歌的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且唐代的文学已经趋于成熟,于是有些文人便开始转向古文的创作和研究。
中唐古文运动主要是指唐代中期,从安史之乱后到后晋、后汉时期之间的文学活动。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古文为主,涵盖了诗、文、史、传、经、论等多种文体,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古文作品和理论研究。
中唐古文运动的特点是主张“文以载道”,即注重文学作品的表达思想、宣扬道德、反映社会现实。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一般以简练、明了、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形象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所以文风比较朴素,不拘泥于华丽的修辞和花哨的文辞。
此外,中唐古文运动还重视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趣味,要求语言具有音韵、韵律和节奏美,以及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中唐古文运动最出色的代表作品包括柳宗元的《三戒》、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
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在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古文运动
论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唐代起因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
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
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
1,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2,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
3,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发展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
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
这一运动有其发展过程。
在骈文盛行时,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陈子昂曾主张“复古”,是文体革新的先驱者。
其后,萧颖士、李华等继起,提出取法三代两汉的主张,为韩柳古文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中唐时期虽经安史之乱,唐朝国力衷弱,但贞元以后,社会暂时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中兴”的希望。
这样韩愈等人倡导古文运动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第九章-古文运动和唐代散文
元和时,禁止供奉、减免赋税、精简冗官、 削平藩镇等变革,既促使唐朝走向中兴, 也鼓舞了民心士气。这一切都与士人志在 改变现状的要求关联。
中兴愿望促成儒学复兴,促成了政治改革, 而这又促成了文体文风的改革
《祭十二郎文》:侄子韩老成。……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 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凭 其棺,窆不得临其穴。
八、韩文的艺术特点
1、逻辑严密、情感充沛,形成雄奇恣肆、 浩大奔放的风格。如《原毁》《进学解》
2、简洁生动的形象描述,突出细节,刻画 人物精神面貌。如《张中丞传后叙》《杂 说》
善于选择深奥幽美的小景物,精心刻画,展现出 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美。
十、晚唐古文衰落和小品文的繁荣
鲁迅说:晚唐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这里的小品主要指杂文和寓言。代表作家罗 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的《谗书》几乎 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语。其语言犀利、立论 深刻。皮日休的《皮子文薮》善于借古喻今, 常表现叛逆色彩。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多 以物喻人之作,讽刺性强。
韩文横绝奔放、感激怨怼和愁苦不平交融; 柳文简古峭拔,立意新警,个性鲜明。
七、韩愈代表性古文11篇
五原(道、性、人、毁、鬼)。
《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 谓德。
《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 约,故人乐为善。
二、古文运动的主要原因:文章本身发展
骈文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大盛。
骈文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 式美发展;但对偶求其工,句式求四六,典故求 繁缛,辞藻求华丽,内容空虚浮泛等阻碍了思想 情感的表达,走向凝固和僵化,导致内容对形式 的反抗和形式本身的自我否定。
简述中唐古文运动
简述中唐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以复兴儒学为号召,以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为旗帜的文学革新运动。
韩愈、柳宗元是这一运动的代表。
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他们强调“养气”,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主张“非三代两汉书不敢观”,重视学习经史和屈原、司马相如等古人的作品。
他们不仅重道不轻文,还要求自创新词新意,反对模仿因袭,做到“唯陈言之务去”和“文从字可见,他们在文学上是以复古为旗帜,从事真正的革新的。
在他们自己的努力和他们的学生李翱等人推动下,古文运动取得了成就,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的散文传统。
11第三节:中唐文学
• 白居易多作所谓闲适诗,写自己如何有钱,如何 • • • • • •
有闲,妻妾多么美貌,衣服多么高档,日子多么 畅美,带着满足与夸耀,抒发庸俗的富贵感。 如:“囊中有余俸,郭外买闲田”; “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妻子在我前,琴书在我侧;此外我不知”; “我心于世两相忘,时事虽闻如不闻”。 这样的作品,与他早年的新乐府诗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也就难怪人们要说“元轻白俗”了。
• 他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
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 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 • 这里,所谓“气”,是指作者的精神状态 而言,所谓“气盛”,是指作者的精神状 态接近于孟子所说的“配义与道”、“至 大至刚”的境界,它是作者道德修养的结 果。韩愈认为,作者的道德达到“气盛”, 发为文章就大小咸宜,无施不可了。
二、新乐府运动
• 汉末文人学习乐府民歌,写作乐府诗。如
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有《短歌行》《苦 寒行》《薤露行》等,这是旧乐府;而唐 代杜甫、元结等人,用新题写时事,谓之 新乐府,如三吏、三别。中唐新乐府运动, 正是在杜甫乐府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 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可以看作是新乐府 运动的理论总结。
• •
•
• 四、关于诗歌的典范 • 白居易推崇“六义”,也就是推崇《诗
经》,《诗经》之后,他最推崇的就是杜 甫,而且主要推崇杜甫的《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 《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 死骨”之句,把它们作为新乐府学习的范 例。 •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元稹 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 歌》《征妇》,王建的《水夫谣》《田家 行》,李绅的《悯农》等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_唐代古文运动
第一节 古文运动的兴起
• 古文运动的产生,是古代散文自身矛盾运 动的结果。 • 西魏宇文泰、苏绰; • 隋代王通; • 天宝儒士集团:萧颖士、李华、独孤及、 元结、梁肃、柳冕。
第一节 古文运动的兴起
• 古文运动: 中唐贞元至元和年间,在韩愈的倡导和柳 宗元的大力支持下出现的一次影响广泛的 散文文体和文风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初唐 以来沿袭六朝华而不实的文体、文风、文 学语言来一番改造,恢复先秦两汉以散行 单句为特征、文风质朴的散文。
一节 古文运动的兴起
韩、柳的古文理论: • 1.文以明道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刘勰《文心雕龙》 “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 耶?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 词。通其词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
第一节 古文运动的兴起
• 2.不平则鸣。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其 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韩愈《送孟东野序》 • 3.具体创作要求和方法。 a强调作者的道德修养是作文的根本。 b强调向先秦、两汉大家学习。 c“文从字顺”、“词必己出”的语言要求。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议论说理; 写人叙事; 言志抒情; 主旨:道德才学之士的不平之鸣。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1.杂文的两大特征: 正话反说; 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 2.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的精品。
唐代古文运动PPT课件
唐宋散文在艺术上的区别:
• 宋代的古文运动,虽然是韩、柳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但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在散文创作上,却取得 了很高的成就。散文风格和唐代是不大相同的。大致有 下列几个方面:
• 一、宋代散文舍弃了韩柳散文的古奥艰深、沉浸浓郁的 特点,发展了平易自然、文从字顺的特点。他们的风格 比起唐代散文更见议论透辟,叙事生动,写景自然,抒 情真实。因此,宋文对后世的影响远较唐文为大。
第5页/共45页
• 中唐时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极盛时期。一批文人抱着行道济 世,兴利除弊之心积极参与,既有韩愈、柳宗元作领袖,又有 刘禹锡、白居易等一批参与者。他们互相切磋,造成声势。在 理论上也有较明确系统的论述,提出“唯陈言之务去”“文以 载道”等主张,阐发了文道相辅而行的关系,宣扬儒学道统、 仁政等思想。在各种体裁的创作中几乎都有突破或创新,并形 成了各自的鲜明风格,如韩文雄浑奇崛,柳文精深峻洁,被奉 为后世古文的楷模。
•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 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还是一个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 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 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 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韩愈的散文创 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 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 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 唐代古文运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复古为旗 帜,对骈文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
第2页/共45页
骈文之美
• 当然,“文之废兴,视世之治乱;文之高下,视才 之厚薄”。由于时代不同,创作者的才华高低有异, 骈文也有一些文质兼备的上乘之作,不可一概而废。
• 如南北朝时期鲍照的《芜城赋》,通过对比广陵昔 盛今衰的兴亡变化,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豪华奢侈, 抒发了华屋丘山、人生无常的感慨;
唐宋古文运动的背景
唐代古文运动是以儒学复古为号召,用质朴刚健地散文取代绮丽柔靡地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地目地.它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次重要地文学革新运动.唐代古文运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地酝酿准备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凝聚着文坛反对骈文桎梏发展散文地努力和探索.从西晋到隋朝,是古文运动地萌芽期,这时已有人追求易骈为散.西晋武帝时名士夏侯湛地《昆弟诰》,是易骈为散地尝试.北朝西魏地宇文泰,指令苏绰作《大诰》,以反对骈文,这时扫荡绮靡文风已成为社会要求.到隋代,文帝有“公私文翰,评议实录”(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地诏书,李谔有要求革除华伪文风地上书.但因骈文根深蒂固,写作骈文以成积习,虽有多人努力,而社会文风变化不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初、盛唐是古文运动地准备期.隋唐之际地王通提出文章应该“贯乎道”、“济乎义”(《中说.天地》篇),初具文以载道地观念,改变了过去单純易骈为散地形式追求.这是古文运动“文以贯道”地理论先声.唐初文风,沿南朝骈俪之习,王勃、杨炯等虽对当时文坛有所不满,但他们还是以骈文名重一时.陈子昂出来,有大张复古地旗帜.他地功绩,虽然是在诗地革新方面,但对文风地转变也起了一些促进地作用.他地《谏用邢书》指事理论明确干净,旁征博引气势十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盛唐,特别是天宝以后,古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大大地推进.萧颖士、李华、元结、梁萧、柳冕等人继起,复古思潮进一步高涨.他们研习经典,以儒家思想为依归,真正成为韩柳古文运动地先驱.他们关于文章必须宗经载道取法三代两汉地思想,基本精神是和韩柳一致地.只是他们在创作实践中,都还未能彻底摆脱骈文家地积习,改革一代文风,但其主张,或创作中地努力,是为韩、柳“古文运动”作好了充分地思想准备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古文运动”所以在中唐这个特定地历史时代发生和发展,更重要地原因还在于客观地现实社会条件.历时八年地安史之乱,使盛唐时代强大繁荣、昂扬阔大地气象一去不返,代之而起地,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贫政乱以及吏治日坏、士风浮薄等一系列问题,整个社会已处于一种表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地危险状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面对严峻地局面,一部分士人怀着强烈地忧患意识,慨然奋起,思欲变革,以期王朝中兴.元稹说他目睹混乱地政局:“心体悸震,若不可活,思欲发之久矣.”(《叙诗寄乐天书》)韩愈放言宣称:“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龊龊》)连那位以穷愁悲吟著名地孟郊,也发为“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朝思除国难,暮思除国仇”(《百忧》)地高唱.王叔文、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裴度等都于贞元、元和之际挺身而出,参政议政,研讨治国方略,与邪恶势力斗争,表现出改革现实地强烈愿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与强烈地中兴愿望相伴而来地,是复兴儒学地思潮.唐初修《五经正义》,重章句之学,而疏于义理之探讨.安史之乱后,随着社会形势地急剧变化,儒学开始出现一种新倾向,就是重大义而轻章句.从章句之学回到义理地探讨上来,促成了儒学地复兴和致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通经致用到改革现实,是此一时期地一大变局.永贞元年亦即贞元二十一年(年),以王叔文为首,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为中坚地一批进步士人,发起了一场打击宦官集团地政治革新运动,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贞元弊政、廓然一清,“自天宝以至贞元,少有及此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七四).这场运动在多种政治势力地联合打击下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它致力于王朝中兴地内在精神,却直接影响到元和一朝地政治方向.元和一朝,继续推行了永贞时期地一些改革措施,有力地促使唐王朝走向中兴,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而所有这一切,又无不与广大士人志在改变现状地强烈要求紧相关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兴地愿望促成了儒学地复兴,促成了政治改革.正是在这样地背景下,文体文风地改革在古文运动先驱们探索地基础上,经韩、柳地开拓经营,形成体系并得到了发展.换言之,是经世致用地需要促成了文体文风改革,韩、柳要宣传自己地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而六朝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地骈文,已经成为表达思想内容地桎梏,因而自然地需要开展一个文体革新运动,也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也就是说,他们把文体文风改革和他们政治上地改革主张和改革行为联系起来了,给文体文风改革加入了强烈地现实政治地色彩,这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所谓“古文”,亦即古典散文,它是与时文、今文——骈文相对而言地.古文作为一种文体地概念,始于韩愈,后人因之.韩、柳作为中唐“古文运动”地领袖,没有给“古文”下过定义.北宋柳开总结韩愈所谓古文地概念说:“古文者,非在辞涩言苦,使人难读诵之;在于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是谓古文也.”(《应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在北宋时期酝酿、发展和完成地,它是唐代古文运动地继续和发展.这次运动以韩柳文章为号召,以复古为旗帜,是配合北宋政治变法形势地一次全面地文风革新.它地起因大体有三个方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首先是宋初文风地卑弱于“西昆体”地出现.中唐古文运动打破了骈文占据文坛地局面,但后期地古文家们未能全面继承和发展韩柳地文风传统,而是把古文运动引向了歧途.由于晚唐战乱频仍,社会黑暗,一些文人看不清社会前途,追求享乐,与是内容空虚、形式华美地骈文又开始发展起来了.经过五代至北宋初,浮靡地文风发展为西昆体地出现.以杨亿为代表地西昆派,自认是学习李商隐,实际片面发展了李商隐创作追求形式美地倾向,只是一种文字消遣地玩艺.这与北宋地社会发展形势很不适应,一些有识之士起来补偏救弊,急切要求对文风进行改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次,是由于政治革新地需要.北宋中期,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民族矛盾也渐趋紧张.因此,仁宗时期就有范仲淹地庆历新政,神宗时期又有王安石地变法.他们主张振兴国家必须实行全面地政治经济改革;同时也要求诗文反映现实适合政治改革地需要.范仲淹建议“敦促词臣,兴复古道”(《奏上时务书》),宋仁宗也下诏申戒浮文,提倡散体,“有辞涉浮华,玷于明教者,必加朝典,庶复古风”(《徂徕先生全集.祥符诏书记》).王安石更主张文贵至用,以致使诗文革新成为政治革新地一个重要方面,并为政治革新服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三,宋代理学兴起也是促进诗文革新地一个因素.理学,又被称为道学,是熔儒、佛、道于一体地哲学.理学家们论文继承了韩愈地“重道”,却抛弃了韩愈地“好文”.他们只要求用简便地文字宣传理学,对于讲究骈偶、堆砌典故、词藻华丽、内容空虚地“时文”与西昆诗风,很不满意.他们这种注重内容、反对空泛、讲究平实、反对浮靡地论文观点,与诗文革新家们地主张虽然差别很大,但在反对西昆文风地态度上是一致地,也起到了推动文风改革地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上述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
简述唐代的古文运动
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主要发生在唐代中期,以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为代表。
古文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以恢复古代经典文学的风貌和精神。
在唐代初期,骈文成为了文学的主流,它注重形式和声韵的华丽,但内容空洞、虚华。
韩愈、柳宗元等人认为,文学应该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而不是仅仅追求华丽的形式。
他们提倡古文,主张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思想,追求文字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
古文运动的主要成果是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古文作品,如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陋室铭》、刘禹锡的《陋室铭》等。
这些作品在语言、思想、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古文运动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順之。順之喜唐宋諸大家文, 所著文編唐宋人自韓桞歐三蘇曾王八家外無所取。 故坤選八大家文鈔,其書盛行海内,鄉里小生無不 知(明史卷二百八十七)
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則,是皆有以參天 地之化,闗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 為矣。故申吕自嶽降而傅説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 誣也。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 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 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 秦失其辯。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 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 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
刻和景韩诗文的拓片。拓片从曹吉家中阁楼中找出,共有200余张,不
少是碑刻已毁的孤本。其中韩文公全身像拓片原拓于钓鱼台韩文13祠壁,
是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阳山知县熊北师所镌,由陈昂写像,具
有十分宝贵的研究价值。如今,200余张拓片已使阳山成为全国拥有韩
愈遗迹、景韩遗迹拓片最多的韩愈故地,这些拓片也成为韩愈研究的珍
二、 唐代散文的发展过程
散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概念。
唐初三四十年的文风仍延江左之旧,特别是官场文 章与科考文章,以骈文为之,文章浮华雕琢。
从陈子昂开始,直至开元末,写散体文的人数开始 增多,散体文的表现领域也日趋扩大。如姚崇的 《十事要说》、张说的《并州论边事表》等文。
这一时期最有生气的散体之作,是那些出自诗人之 手的书信和抒情小文。李白和王维是其中的典型代 表,他们将诗人的激情和意绪注入文中,使文既具 有诗的特点,又不失文的本色,形成了盛唐时期特 有的“诗人之文”。
此一时期的佛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译经运动, 据统计,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安世高译 经始至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译场停顿,共889年, 计有知名译家192人,译出佛典1333部,5081卷 (其中宋代译500卷)(据当代《法宝勘同总 录》)。如果和同一期的文章相比,清严可均编 《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共746卷,552.5万字, 再加上《全唐文》1000卷,佛家与儒家的著作数量 之比是3比1。从文体上看,胡适曾说当年的骈体文 几乎涵盖了一切,可偏这个传道的译经文字装不下, 只能用古文来写(胡适《佛教的翻译文学》),事 实上,译经体是无数译经大师在古文的基础上,吸 收梵文的优点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比较质朴、通俗、 奇句单行的优美散文。
模糊认识,而对散文的模糊认识遮蔽了我们固有丰富的散文 理论。
后来的学者有认为散文概念始自南宋后期罗大经的《鹤林玉 露》。台湾学者吕武志认为“散文”一词首见于王应麟《辞 学指南》。著名散文专家杨庆存先生在《宋代散文研究》中 提出了周必大说,认为“周氏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以 及大批量的创作实践,都使他对散文体式有着深刻的理性认 识,使他有条件、有可能率先提出和使用‘散文’之概念。” 此说将散文概念的出现推到了南宋中期。但也未为确论。我 们有必要对散文这一概念的源起及其内涵作一认真梳理。
第九章 中唐古文运动
一、对韩柳的评价
陈寅恪先生: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 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棙点之人物也(《论韩愈》 历史研究,1954,第二期)
虽是一个文学改革运动,却究竟还不是什么 真正的文学革命运动,为的是,他们去了一 个圈套----六朝文----却又加上了另一个圈套--秦汉文,他们是兜圈子在走的,并不是特创 的,也不曾创造出什么新的东西来。故其成 就究竟有限。只是把散文从六朝的骈俪体中 解放出来而已。(刘大杰《中国文学史》)
我们对散文的模糊认识,以郁达夫先生《中国新文学大 系·散文二集·导言》为代表:“中国古来的文章,一向就以 散文为主要的文体,……正因为说到文章就指散文,所以中 国向来没有‘散文’这一个名字。若我的臆断不错的话,则 我们现在所用的‘散文’两字,还是西方文化东渐后的产品, 或者简直是翻译也说不定。” 闻先生代表了很多人对散文的
介绍,1982年,阳山县文化馆进行文物普查工作,发现阳山县城旧时的
韩山书院、学宫、城隍庙、北山古寺等地留下的众多与韩愈有关的诗文
碑刻散失大半,碑刻抢救发掘工作迫在眉睫。在一次文物普查的座谈会
上,传出一个宝贵的信息—————阳城镇一位名为曹吉的老石刻匠可
能藏有一批珍贵的拓片。
曹吉告知,曹家数代都以石刻为生,家中确实存有一批韩愈手迹石
丁謂字公言初字謂之蘇州人。甞袖文謁王禹偁,禹 偁愛其文,即為詩贈孫何及謂,比之韓桞名遂大振
五代學者少尚義理,有趙生者得韓愈文數十篇,未 達,乃㩦以示開,開一見遂知為文之趣,自是屬辭 必法韓柳,初名肩愈蓋慕之也。
問韓栁二家文體孰正,曰栁文亦自髙古,但不甚醇 正。又問子厚論封建是否,曰子厚說封建非聖人意 也勢也亦是。但說到後面有偏䖏,後人辨之者亦失 之太過。
唐代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韩愈在唐代贞元年间被贬到阳
山任县令,距今恰好1200年。“2005年中国阳山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
将于今日举行,记者获悉,由当地一位老石匠收藏的200余张韩愈手迹
石刻和景韩诗文拓片将首次面世,引起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这批珍贵
拓片将在新建的阳山韩愈纪念馆韩愈展厅内向外展出。据当地文博部门
贵资料。
阳山县打出“韩愈”牌.韩愈任阳山令仅一年多,但给人民留下了丰
富的文化遗产。韩愈遗世的墨宝碑刻(崖刻),现在所知全国仅存四件,
阳山独占其三;历代文人景仰韩愈的诗作碑刻(崖刻)在全国来说也是
阳山存量最多;韩愈在其贬地写下的诗、文更数阳山为最,这些贤令遗
泽让本次阳山举办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攒足了底气。
自東漢以來,道䘮文衰,異端並起。厯唐貞 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韓 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
復歸於正,盖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 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
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闗盛衰,浩 然而獨存者乎?
韩愈画像
潮州韩愈塑像
韩愈遗世的Leabharlann 宝碑刻(崖刻),现在所知全国仅存四件,阳山独占其三